浙江中考数学考试大纲资料

浙江中考数学考试大纲资料
浙江中考数学考试大纲资料

2010年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数学)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

二、命题原则

⒈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双基”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

⒊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⒋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其公平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⒌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

⒍试卷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结果与过程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

中考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

试题的求解思考过程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初中数学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数与代数、空间

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部分的内容.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⒈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主要内容

了解数产生的意义,理解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应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作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⑵“数学活动过程”考查的主要方面

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

⑶“数学思考”方面的考查应当关注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来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作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作合理的质疑;面对现实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等等.

⑷“解决问题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⑸“对数学的基本认识”考查的主要方面:

对数学内部统一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⒉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要求的知识技能目标分为四个不同层次: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具体涵义如下:

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具体涵义如下:

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它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以下对《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领域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要求分述如下:

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⒈有理数

考试内容:

有理数,数轴,相反数,数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简单的混合运算.

考试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以及简单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4)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简化有关运算,能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⒉实数

考试内容:

无理数,实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简单的实数四则运算.

考试要求: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科学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按要求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6)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运算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⒊代数式

考试内容:

代数式,代数式的值,合并同类项,去括号.

考试要求:

(1)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能解析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

(5)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⒋整式与分式

考试内容:

整式,整式加减,整式乘除,整数指数幂,科学记数法.

乘法公式:22222

a b a b a b a b a ab b

+-=-+=++.

()();()2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考试要求: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2)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3)会推导乘法公式:22

a b a ab b

()2

+=++,了解公式的几

a b a b a b

()()

+-=-;222

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会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5)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

⒈方程与方程组

考试内容:

方程和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考试要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会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

(3)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4)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5)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的合理性.

⒉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考试内容:

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

考试要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函数

⒈函数

考试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常量,变量,函数及其表示法.

考试要求:

(1)会从具体问题中寻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能举出函数的实际例子.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⒉一次函数

考试内容: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考试要求:

(1)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意义,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2)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0)

=+≠,理解

y kx b k

其性质(k>0或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3)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4)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⒊反比例函数

考试内容: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式(0)k y k x

=≠理解其性质(k >0或k <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3)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⒋二次函数

考试内容: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考试要求:

(1)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能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结合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推导和记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空 间 与 图 形

(一)图形的认识

⒈点、线、面,角.

考试内容:

点、线、面、角、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考试要求:

(1)在实际背景中认识,理解点、线、面、角的概念.

(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换算.

(3)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⒉相交线与平行线

考试内容:

补角,余角,对顶角,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平行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考试要求:

(1)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2)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3)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4)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5)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线基本性质,

(6)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7)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8)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⒊三角形

考试内容:

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中位线,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考试要求:

(1)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3)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4)了解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5)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⒋四边形

浙江中考数学考试大纲.doc

2010年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数学)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 二、命题原则 ⒈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双基”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 ⒊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⒋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其公平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⒌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 ⒍试卷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结果与过程的考查,加强对学

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 中考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 试题的求解思考过程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初中数学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数与代数、空间 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部分的内容.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⒈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主要内容 了解数产生的意义,理解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应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正确理解数据的含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考试目标 【数与代数】 1.有理数 (1)有理数的意义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及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 值 (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4)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内不含字母)(5)乘方的意义 (6)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三 步为主) 2.实数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和二次根式的概念 (2)用根号表示平方根、立方根(3)开方和乘方互为逆运算(4)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求实数的立方根(5)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6)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 (7)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8)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9)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10)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11)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3.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3)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求代数式的值 (5)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7)整式和分式的概念

(8)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及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 仅指一次式相乘) (9)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10)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用公式不超过两次,指 数是正整数)因式分解(11)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12)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4.方程与方程组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2)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3)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 过两个) (4)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 一元二次方程 (5)用观察、画图或计算等方法估计方程的解 (6)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的意义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 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 出解集 (4)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简单应用 6.函数 (1)常量、变量的意义 (2)举出函数的实例 (3)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4)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5)求简单整式、分式和简单实

完整版浙江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2010年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数学)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 二、命题原则 ⒈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双基”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 ⒊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⒋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其公平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⒌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 ⒍试卷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结果与过程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 中考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它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 试题的求解思考过程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初中数学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数与代数、空间1 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部分的内容.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⒈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⑴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主要内容 了解数产生的意义,理解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应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作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⑵“数学活动过程”考查的主要方面 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 ⑶“数学思考”方面的考查应当关注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来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作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作合理的质疑;面对现实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等等. ⑷“解决问题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⑸“对数学的基本认识”考查的主要方面: 2 对数学内部统一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⒉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要求的知识技能目标分为四个不同层次: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具体涵义如下: 了解(认识):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具体涵义如下: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一、中考数学命题特点分析 认真分析近几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题,不能发现,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三基”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试题突出如下特点:一是典型性,即选题典型,难易程度做到逐步递进;二是针对性,即选题精炼,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三是新颖性,体现探究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数学素养。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备考: 1、重教材,抓基础,夯实基本知识点,熟练各种基本技能 大多数的中考的试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特别是教材的内容编排有“螺旋上升”的特点,有些知识点比较分散,因此,要深入钻研教材,不能脱离课本,进入初三的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把初一、初二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要有经常性的复习,反复练习达到知识的巩固熟练,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落实好。 2、重过程,抓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试题中有突出“动态”、“探究”、“过程”等观念,如图表中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结论的猜想与证明,利用学具操作、图形的旋转、翻折运动及文学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等,这些问题都是切切实实地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要知识的发生过程,避免死记硬背。平时训练要求高标准,定时定量,做到等题规范,表述准确,推断合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3、重通法、抓变通,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中考数学试题形式和知识背景千变万化,但其中运用是数学思想方法都是相通的。要处理好“通法”和技巧的关系,抓知识的主干部分与通性通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注重变式和拓展训练,精做精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4、重反思、抓纠错 中考考试的分数高低,往往取决于细心,成绩再好的同学也难免粗心,但粗心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知识的负迁移,知识点不熟练,平时解题不规范,数学概

最新中考数学考试大纲(最新版)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1 考试目标 2 【数与代数】 3 1.有理数 4 (1)有理数的意义 5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及有6 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7 (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8 (4)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9 (绝对值内不含字母) 10 (5)乘方的意义 11 (6)有理数的加、减、12 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13 (以三步为主) 14 2.实数 15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16 和二次根式的概念 17 (2)用根号表示平方根、立方根18 (3)开方和乘方互为逆运算 19 (4)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20 求实数的立方根 21 (5)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2 (6)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23 系 24 (7)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25 理的解释和推断 26 (8)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27 致范围 28 (9)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29 (10)二次根式的加、减、乘、30 除运算法则 31 (11)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32 3.代数式 33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34 (2)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35 关系 36

(3)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37 景或几何意义 38 (4)求代数式的值 39 (5)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0 (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41 (7)整式和分式的概念 42 (8)简单的整式加减43 运算及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44 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45 (9)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46 及运用 47 (10)提取公因式法和48 公式法(用公式不超过两次,49 指数是正整数)因式分解50 (11)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约51 分和通分 52 (12)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53 运算 54 4.方程与方程组 55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56 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57 (2)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58 程组 59 (3)解可化为一元一60 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61 式不超过两个) 62 (4)用因式分解法、公63 式法和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64 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65 (5)用观察、画图或计算等方法估66 计方程的解 67 (6)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68 验结果是否合理 69 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0 (1)不等式的意义 71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72 (3)解一元一次不等73 式及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4 成的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75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docx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5)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考试目标(6)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数与代数】应关系 1. 有理数(7)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1)有理数的意义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8)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及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的大致范围 值(9)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0)二次根式的加、减、乘、(4)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除运算法则 值(绝对值内不含字母)(11)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5)乘方的意义 3. 代数式 (6)有理数的加、减、乘、除、(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三(2)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 步为主)数量关系 2. 实数(3)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际背景或几何意义根和二次根式的概念(4)求代数式的值 (2)用根号表示平方根、立方根(5)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3)开方和乘方互为逆运算性质 (4)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根,求实数的立方根(7)整式和分式的概念

(8)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及乘一元二次方程 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5)用观察、画图或计算等方法仅指一次式相乘)估计方程的解 (9)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推(6)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导及运用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10)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 5.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法(用公式不超过两次,指(1)不等式的意义 数是正整数)因式分解(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1)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由两行约分和通分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12)简单的分式加、减、乘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除运算出解集 4. 方程与方程组(4)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简单(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应用 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6. 函数 (2)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1)常量、变量的意义次方程组(2)举出函数的实例 (3)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3)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三种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表示方法 过两个)(4)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4)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5)求简单整式、分式和简单实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考试目标 【数与代数】 1.有理数 (1)有理数的意义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及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 值 (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4)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内不含字母)(5)乘方的意义 (6)有理数的加、减、乘、 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 (以三步为主) 2.实数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和二次根式的概念(2)用根号表示平方根、立方根 (3)开方和乘方互为逆运算(4)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 根,求实数的立方根(5)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6)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 (7)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8)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9)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10)二次根式的加、 减、乘、除运算法则(11)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3)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求代数式的值 (5)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7)整式和分式的概念 (8)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及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 乘仅指一次式相乘)(9)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10)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用公式不超过两 次,指数是正整数)因式 分解 (11)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12)简单的分式加、 减、乘除运算 4.方程与方程组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2)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3)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 超过两个) (4)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 的一元二次方程 (5)用观察、画图或计算等方法估计方程的解 (6)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 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的意义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 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 示出解集 (4)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简单应用 6.函数 (1)常量、变量的意义 (2)举出函数的实例 (3)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018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提纲(精华版)

2018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实数部分 一、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三、实数的运算 1、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n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 (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4、除法: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 5、乘方与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6、实数的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 四、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0(其中1≤a<10,n为整数)。 1、科学记数法:设N>0,则N= a×n 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精确度的形式有两种:(1)精确到那一位;(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代数部分

广东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2015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数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科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为“数学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既是评定我省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水平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 (一)数学学科学业考试要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引导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有利于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二)数学学科学业考试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还应当重视对学生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三)数学学科学业考试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相应发展.三、考试依据 (一)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二)教育部2011年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广东省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 四、考试要求 (一)以《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不拓展知识与技能的考试范围, 不提高考试要求,选学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 (二)试题主要考查如下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对数学的基本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的情况,对在数学学习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和常用的技能重点考查. (四)试卷内容大致比例:代数约占60分;几何约占50分;统计与概率约占10分. 五、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1.数与式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最新版)

中考数学考试大纲考试目标 【数与代数】 有理数 有理数的意义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及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内不含字母) 乘方的意义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实数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和二次根式的概念 用根号表示平方根、立方根 开方和乘方互为逆运算 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求实数的立方根 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代数式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求代数式的值 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整式和分式的概念 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及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提取公因式法和公式法(用公式不超过两次,指数是正整数)因式分解 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方程与方程组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两个)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用观察、画图或计算等方法估计方程的解 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意义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简单应用函数 常量、变量的意义 举出函数的实例 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求简单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值 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人教版中考数学考纲

杭州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实施细则 数学 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参考《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结合本市数学教学实际,制订2016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数学学科的相关说明。 一、考试笵围和要求 【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七至九年级的基本内容。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课题学习)”四个领域。 【考试要求】 考试着重考查七至九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同时结合具体情境考查对学生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效果。 学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确立的数学课程目标诸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状况也是数学学习能力考试的重要内容。 数学学习能力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方面,依次用a、b、c、d表示。其含义如下: a——辨认。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能感受经历过的有关数学活动,并从中辨认数学

对象。

b——描述。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感受和体会有关数学活动,并能描述数学对象的有关特征。 c——运用。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能体会具有新情境的数学活动,并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发现数学对象的一些简单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d——综合。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能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或探索、发现数学对象的某些特征和活动中隐含的数学规律,提出猜想并加以验证等。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与时间】 采用闭卷、书面笔答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20分。 考试过程中不得使用计算器。 【试卷结构】 三、考试目标

江苏省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评价指要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充分发挥考试和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努力克服过分注重知识掌握的偏向,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引导学生的个性成长.结合我市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际,正确地反映和评价我市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全面促进 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便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评价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 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2.科学性原则 评价以《标准》为依据,遵循科学、公平、准确、规范的评价原则。 3.全面性原则 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

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4.适应性原则 体现义务教育性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为根据,使具有不同的数学认知特点、不同的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相应发展。 三、评价的基本要求 1.考查内容要依据《标准》,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关注<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内容涵盖《标准》涉及的所有知识领域;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以《标准》为依据,主要的考查方面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等.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见附表) 根据《标准》中第兰学段的具体目标,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学习领域中,前三个领域将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表中分别用字母A、B、C、D表示,这里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层次的要求.其具体含义是: 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最新(浙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一、中考数学命题特点分析 认真分析近几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题,不能发现,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三基”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试题突出如下特点:一是典型性,即选题典型,难易程度做到逐步递进;二是针对性,即选题精炼,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三是新颖性,体现探究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数学素养。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备考: 1、重教材,抓基础,夯实基本知识点,熟练各种基本技能 大多数的中考的试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特别是教材的内容编排有“螺旋上升”的特点,有些知识点比较分散,因此,要深入钻研教材,不能脱离课本,进入初三的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把初一、初二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要有经常性的复习,反复练习达到知识的巩固熟练,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落实好。 2、重过程,抓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试题中有突出“动态”、“探究”、“过程”等观念,如图表中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结论的猜想与证明,利用学具操作、图形的旋转、翻折运动及文学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等,这些问题都是切切实实地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要知识的发生过程,避免死记硬背。平时训练要求高标准,定时定量,做到等题规范,表述准确,推断合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3、重通法、抓变通,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中考数学试题形式和知识背景千变万化,但其中运用是数学思想方法都是相通的。要处理好“通法”和技巧的关系,抓知识的主干部分与通性通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注重变式和拓展训练,精做精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4、重反思、抓纠错 中考考试的分数高低,往往取决于细心,成绩再好的同学也难免粗心,但粗心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知识的负迁移,知识点不熟练,平时解题不规范,数学概念不清晰等。所以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要求他们准备一个记录本,对

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上海中考数学考试大纲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上海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数与运算 一、数的整除 1.内容要目 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因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素因数;能被2和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2.基本要求 (1)知道数的整除性、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因数和倍数、公倍数和公因素等的意义;知道能被2、5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2)会用短除法分解素因数;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素和最小公倍数。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会正确地分解素因数,并会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难点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4.知识结构

二、实数 1.内容要目 实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近似计算以及科学记数法。 2.基本要求 (1)理解开方及方根的意义,知道无理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理解实数概念,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的法制,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3)会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运算,初步掌握估算、近似计算的基本方法和科学记数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实数概念,会正确进行实数的运算。 难点是认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4.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方程与代数

一、整式与分式 1.内容要目 代数式,整式的加减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单项式的乘法和除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 乘法公式:22222 +-=-±=±+ a b a b a b a b a ab b ()();()2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最简分式,通分,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整数的指数幂,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基本要求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有关概念。 (2)通过列代数式,掌握文字语言与数学式子的表述之间的转换,领悟字母“代”数的数学思想;会求代数式的值。 (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差)的平方公式。 (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二次项系数为1时的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5)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6)理解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关整数指数幂的乘(除)、乘方等运算的法则。

2016年杭州中考数学考纲

2016年杭州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实施细则 数学 依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参考《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结合本市数学教学实际,制订2016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数学学科的相关说明。 一、考试笵围和要求 【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七至九年级的基本内容。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课题学习)”四个领域。 【考试要求】 考试着重考查七至九年级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同时结合具体情境考查对学生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效果。 学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确立的数学课程目标诸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状况也是数学学习能力考试的重要内容。 数学学习能力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方面,依次用a、b、c、d表示。其含义如下: a——辨认。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能感受经历过的有关数学活动,并从中辨认数学对象。 b——描述。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感受和体会有关数学活动,并能描述数学对象的有关特征。 c——运用。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能体会具有新情境的数学活动,并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发现数学对象的一些简单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d——综合。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能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或探索、发现数学对象的某些特征和活动中隐含的数学规律,提出猜想并加以验证等。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与时间】 采用闭卷、书面笔答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