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及其判定(提高)知识讲解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及其判定(提高)知识讲解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及其判定(提高)知识讲解

平行线及其判定(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平行线定义及画法;

2.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3.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1.平行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直线平行,用符号“∥”表示. 如下图,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CD或a∥b.

要点诠释: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

(2)互相重合的直线通常看作一条直线,两条线段或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画法

用直尺和三角板作平行线的步骤:

①落:用三角板的一条斜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一条直角边.

③推:沿着直尺平移三角板,使与已知直线重合的斜边通过已知点.

④画:沿着这条斜边画一条直线,所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及推论

平行公理: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要点诠释:

(1)平行公理特别强调“经过直线外一点”,而非直线上的点,要区别于垂线的第一性质.

(2)公理中“有”说明存在;“只有”说明唯一.

(3)“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叫平行线的传递性.

4.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要点诠释:

(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2) 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

∵∠3=∠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

∵∠1=∠2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上图,几何语言:

∵∠4+∠2=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要点诠释:

(1)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或互补,得出平行,即由数推形.

(2)今后我们用符号“∵”表示“因为”,用“∴”表示“所以”.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行公理及推论

1.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B

【解析】正确的是:(1)(3).

【总结升华】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区分不同表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1)直线a、b、c、d,如果a∥b、c∥b、c∥d,则a∥d.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直线平行.

A.1个 B .2个C.3个D.4个

【答案】B

2.下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三个图形,图的面积最大,图的面积最小.

【思路点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高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的长短,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

【答案】图3,图2

【解析】

解:因为它们的高相等,三角形的底是8,8÷2=4,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除以2,(2+7)÷2=4.5;5>4.5>4;

所以,图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大,图2三角形的面积最小.

【总结升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求出三角形底的一半,梯形上、下底之和的一半,与平行四边形的底进行比较,由此得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

【变式】下图是一个方形螺线.已知相邻均为1厘米,则螺线总长度是厘米.

【答案】35

类型二、平行线的判定

3. 如图,给出下列四个条件:(1)AC=BD;(2)∠DAC=∠BCA;(3)∠ABD=∠CDB;(4)∠ADB=∠CBD,其中能使AD∥BC的条件有().

A.(1)(2)B.(3)(4)C.(2)(4)D.(1)(3)(4)

【思路点拨】欲证AD∥BC,在图中发现AD、BC被一直线所截,故可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补充条件.

【答案】C

【解析】从分解图形入手,即寻找AD、BC的截线.

【总结升华】从题目的结论出发分析所要说明的结论能成立,必须具备的是哪些条件,再看这些条件成立又需具备什么条件,直到追溯到已知条件为止.

举一反三:

【变式】一个学员在广场上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答案】A

提示:“方向相同”有两层含义,即路线平行且方向相同,在此基础上准确画出示意图.

图B显然不同向,因为路线不平行.

图C中,∠1=180°-130°=50°,路线平行但不同向.

图D中,∠1=180°-130°=50°,路线平行但不同向.

只有图A路线平行且同向,故应选A.

4.如图所示,已知∠B=25°,∠BCD=45°,∠CDE=30°,∠E=10°.试说明AB∥EF的理由.

【思路点拨】利用辅助线把AB、EF联系起来.

【答案与解析】

解法1:如图所示,在∠BCD的内部作∠BCM=25°,在∠CDE的内部作∠EDN=10°.

∵∠B=25°,∠E=10°(已知),

∴∠B=∠BCM,∠E=∠EDN(等量代换).

∴AB∥CM,EF∥D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又∵∠BCD=45°,∠CDE=30°(已知),

∴∠DCM=20°,∠CDN=20°(等式性质).

∴∠DCM=∠CDN(等量代换).

∴CM∥D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CM,EF∥DN(已证),

∴AB∥EF(平行线的传递性).

解法2:如图所示,分别向两方延长线段CD交EF于M点、交AB于N点.

∵∠BCD=45°,∴∠NCB=135°.

∵∠B=25°,

∴∠CNB=180°-∠NCB-∠B=2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又∵∠CDE=30°,∴∠EDM=150°.

又∵∠E=10°,

∴∠EMD=180°-∠EDM-∠E=2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CNB=∠EMD(等量代换).

所以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总结升华】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四种,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问题提供的条件来灵活选取.

举一反三:

【:平行线及判定403102经典例题2】

【变式】已知,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CDB,且∠1与∠2互余,试判断直线AB、CD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解:AB∥CD,理由如下:

∵BE平分∠ABD,DE平分∠CDB,

∴∠ABD=2∠1,∠CDB=2∠2.

又∵∠1+∠2=90°,

∴∠ABD+∠CDB=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易达彼思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知识回顾 写出下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用该符号语言表示:如图,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例4.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由∠C=∠2,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2)由∠2=∠3,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3)由∠C+∠D=180°,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注:(1)要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首先要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 (2)判定方法是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的。 知识点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推论 (一)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1、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如图所示,a//b,A是直线上任意一点,,垂足为B,则线段AB的长即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若在直线上任找一点,过作,垂足为D,则线段CD的长也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由此可见: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例4.如图,AB⊥EF于点B,CD⊥EF于点D,∠1=∠2. (1)请说明AB∥CD的理由 (2)试问BM与DN是否平行?为什么? 二、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点1:平行线的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图所示,AB∥CD,有∠1=∠2. 格式:∵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1.如图,已知a∥b,∠1=65°,则∠2的度数为() A.65° B.125° C.115° D.25° 知识点2:平行线的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格式:如图所示,AB∥CD,有∠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说明:∵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2=∠3 例2.如图,点B是△ADC的边AD的延长线上一点,DE∥AC,若∠C=50°, ∠BDE=60°,则∠CDB的度数等于() A.70° B.100° C.110° D.120° 知识点3:平行线的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格式:如图所示,∵AB∥CD(已知). ∴∠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3.如图,若AB∥DE,BC∥FE,则∠E+∠B= . 注: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都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且不可忽略前提条件“两直线平行”,不要看到同位角或内错角,就认为是相等的。 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完整)2018初一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练习题

2018平行线及其判定练习题 1.(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同位角相等 C.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对顶角相等 2.下列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同位角相等.其中错误的有(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如果?=∠+∠18021,那么( ). (A )?=∠+∠18042 (B )?=∠+∠18043 (C )?=∠+∠18031 (D )41∠=∠ 4.如图,∠1+∠B=180°,∠2=45°,则∠D 的度数是( ). 21 D C B A A .25° B .45° C .50° D .65° 6.(3分)直线a 、b 、c 、d 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1=58°,∠2=58°,∠3=70°,那么∠4等于( )

A .58° B .70° C .110° D .116° 7.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DE ∥AC 的是 ( ) A .∠EDC=∠EFC B .∠AFE=∠ACD C .∠1=∠2 D .∠3=∠4 8.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4;③AD ∥BE ,且∠D=∠B ;其中,能推出AB ∥DC 的条件为(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以上都错 9.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e ,d 所截,若∠1=∠2,∠3=125°,则∠4的度数为( ). A. 55° B. 60° C.70° D. 75° 10.用反证法证明“若a ⊥c ,b ⊥c ,则a ∥b ”时,应假设( ) A .a 不垂直于c B .a ,b 都不垂直于c C .a 与b 相交 D .a ⊥b 11.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有( )个. (1)∠B+∠BCD=90°; (2)∠1=∠2; (3)∠3=∠4; (4) ∠B=∠5. A .1 B .2 C .3 D .4 d c b a

初中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

初中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2019年4月9日 (考试总分:172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共计 48 分) 1、(4分)如图,点在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BD∥AC的是() A.∠1=∠2 B.∠3=∠4 C.∠5=∠C D.∠C+∠BDC=180° 2、(4分)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C.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4分)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有下列条件:①∠1=∠2;②∠3+∠8=180°; ③∠4=∠5;④∠6+∠7=180°.其中,能够判断a∥b的是() A.B.C. D. 4、(4分)下列命题中,是公理的是( ) A.等角的补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o 5、(4分)下面给出的结论中,说法正确的有() ①最大的负整数是﹣1;②在同一个平面内,经过一个已知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

直;③当a≤0时,|a|=﹣a;④若a2=9,则a一定等于3;⑤邻补角的两条角平分线构成一个直角;⑥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2个B.3个C.4个 D.5个 6、(4分)如图,要得到DG∥BC,则需要条件() A. CD⊥AB,EF⊥AB B.∠1=∠2 C.∠1=∠2,∠4+∠5=180°D. CD⊥AB,EF⊥AB,∠1=∠2 7、(4分)如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CD的是() A.B.C. D. 8、(4分)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9、(4分)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B.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 C.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 10、(4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相交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将一张含有30o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若∠的大小为() ∠=o,则1 244 α- A.14o B.16o C.90α -o D.44o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2=∠3=4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如图,∵矩形的对边平行,∴∠2=∠3=44°,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1=44°﹣30°=14°.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如图所示,有下列五种说法:①∠1和∠4是同位角;②∠3和∠5是内错角;③∠2和∠6旁内角;④∠5和∠2是同位角;⑤<1和∠3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如图,

①∠1和∠4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①正确; ②∠3和∠5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②正确; ③∠2和∠6是直线AB和直线AC被直线CB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③错误; ④∠5和∠2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④正确; ⑤∠1和∠3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同旁内角,所以⑤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 (1)准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两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截得,这其中的关键是辨别出截线,在截线的两旁的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旁的为同位角或同旁内角; (2)辨别截线方法:先找出两角的边所在直线,公共直线即是截线.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垂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A、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的条件有()个. 4.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有关证明及答案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证明 练习题 温故而知新: 1.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互补. 例1已知如图2-2,AB∥CD∥EF,点M,N,P分别在AB,CD,EF上,NQ平分∠MNP.(1)若∠AMN=60°,∠EPN=80°,分别求∠MNP,∠DNQ的度数; (2)探求∠DNQ与∠AMN,∠EPN的数量关系. 解析: 在我们完成涉及平行线性质的相关问题时,注意实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角度转换,即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例2如图,∠AGD=∠ACB,CD⊥AB,EF⊥AB,证明:∠1=∠2. 解析:在完成证明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由角的关系可以得到直线之间的关系,由直线之间的关系也可得到角的关系. 例3(1)已知:如图2-4①,直线AB∥ED,求证:∠ABC+∠CDE=∠BCD; (2)当点C位于如图2-4②所示时,∠ABC,∠CDE与∠BCD存在什么等量关系?并证明. 解析:在运用平行线性质时,有时需要作平行线,取到桥梁的作用,实现已知条件的转化.

例4 如图2-5,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绕道,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那么∠C应为多少度? 解析:把关于角度的问题转化为平行线问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予以解答. 举一反三: 1.如图2-9,FG∥HI,则∠x的度数为( ) A.60° B. 72°C.90°D. 100°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b∥c,a⊥b,∠1=130°,则∠2=(). A.30°B.40°C.50°D.6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证明∠3=90°,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4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如图,反向延长射线a交c于点M, ∵b∥c,a⊥b, ∴a⊥c, ∴∠3=90°, ∵∠1=90°+∠4, ∴130°=90°+∠4, ∴∠4=40°, ∴∠2=∠4=40°,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垂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垂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A、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1,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角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为 A.80°B.50°C.30°D.20°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4=∠2=50°,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3=∠4-∠ 1=50°-30°=20°.故答案选D.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4.如图所示,∠AOB的两边.OA、OB均为平面反光镜,∠AOB=35°,在OB上有一点E,从E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点D反射后,反射光线DC恰好与OB平行,则∠DEB的度数是()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培优经典题(1)

(第1题) O A B C D E (第2题) C D (第3题) D E D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培优经典题(1) 知识要点: ① 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性质; ② “三线八角”的相关概念,垂线、平行线的相关概念;相关几何语言的运用; ③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平行线的性质; ④ 构造平行线,构造截线与平行线相交. 基础训练: 1. 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且∠AOD +∠BOC =220°, OE 平分∠BOD . 求∠COE . 2. 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 求∠BOD . 3. 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 则∠1+∠2+∠3 =______ . 4. 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 (1)若∠1+∠2 =70°,则∠4 =______ ;

(第5题) E D (第7题)O A B C D F E (第6题) O A B C D E F B D A (2)若∠3 -∠2 =70°,则∠1 =______ ; (3)若∠4 :∠2 =7:3,则∠1 =______ . 5. 如图,直线AB 、CD 、EF 交于点O ,∠1比∠2的3倍 大10°,∠AOD =110°. 求∠AOE . 6. 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OE ⊥AB , OF ⊥CD .若∠EOD =3∠BOD . 求∠EOF . 7. 如图,已知直线AB 、CD 交于点O , OE ⊥AB , 垂足为O ,OF 平分∠AOC ,∠AOF :∠AOD =2:5. 求∠EOC .

C B 8. 如图,已知AD ⊥BD ,BC ⊥CD ,AB =3cm ,BC =1cm . 则BD 的取值范围是 . 经典题型: 1. (1) O 为平面上一点,过O 在这个平面上引2005条不同的直线l 1,l 2,l 3,…,l 2005,则可形成______对以 O 为顶点的对顶角. (山东省聊城市竞赛题) (2) 若平面上4条直线两两相交,且无三线共点,则一共有______对同旁内角. (第17届江苏省竞赛题) 2. 如图,已知AD ∥EG ∥BC ,AC ∥EF ,则图中 与∠1相等的角有( )对. A .4 B. 5 C. 6 D. 7 (西 宁市中 考题) 3. 如图,在△ABC 中,CE ⊥AB 于E ,DF ⊥AB 于F ,AC ∥ED , CE 是∠ACB 的平分线. 求证:∠EDF =∠BDF . (天津市竞赛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

1.2 平行线的判定(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培养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行线判定方法一的发现过程,体验数学语言进行推理的简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用数学实验得出几何规律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几何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复习:你会用直尺和三角板推画平行线吗?请画一画。 2.学生画好后,教师出示图1,并提问:在推画平行线的过程中, 有哪些量保持不变? l 1 l1 l 2 l2 图 1 通过对平行 线画法形成过 程的复习,为学 习新课打好基 础。 合作探究获取结论1.讨论:(1)上面的画法可以看作是哪一种图形变换? (2)在画图过程中,什么角保持不变? (3)把图中的直线l1、l2看成被AB所截,则l1和l2的 位置有什么关系? (4)你能用数学语言叙述上面的结论吗? 2.在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结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 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就 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复习旧知 识,为学习新 知识作好准 备。 培养学生合 作交流的意识, 并在合作交流 中形成对知识 的认识。 教学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合作探究获取结论3.练习:看图2,完成填空。 (1)如图1(1)所示,若a⊥c,b⊥c,则∠1=∠2=900,所以 ∥。 (2)如图1(2)所示,若∠1=∠,则AB∥CD。 及时巩固所 学知识,加强应 用。 讲练结合放飞思维1.讲解课本例1(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教师解题)。 分析:要判定l1与l2是否平行,只要考虑∠1是否与∠3相等。 由条件知∠1=450,为此只要确定∠3是否为450即可。 引申:当∠3与哪个角相等时,你也可以判定l1∥l2? 2.补充讲解例2:如图3所示,点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已知 BE平分∠ABD,∠C=620,∠ABD=1240,则BE∥AC吗?请说明理 由。 3.练习: (1)图4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600,∠1=1200,AB 与CD平行吗?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 (2)完成课本中的“想一想”。 进一步深化 对“同位角相 等,两直线平 行”的理解,培 养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 加强应用,巩 固新知。 小结作业升华提高1.小结:(1)在本节课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2)如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2.作业:(1)课本中的习题2。 (2)《作业本》(2)。 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促进学 生对学习进行 反思。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将一张含有30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若244∠=,则1∠的大小为( ) A .14 B .16 C .90α- D .44α-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2=∠3=4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如图,∵矩形的对边平行,∴∠2=∠3=44°,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1=44°﹣30°=14°.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如图所示,有下列五种说法:①∠1和∠4是同位角;②∠3和∠5是内错角;③∠2和∠6旁内角;④∠5和∠2是同位角;⑤<1和∠3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如图,

①∠1和∠4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①正确; ②∠3和∠5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②正确; ③∠2和∠6是直线AB和直线AC被直线CB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③错误; ④∠5和∠2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④正确; ⑤∠1和∠3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同旁内角,所以⑤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 (1)准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两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截得,这其中的关键是辨别出截线,在截线的两旁的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旁的为同位角或同旁内角; (2)辨别截线方法:先找出两角的边所在直线,公共直线即是截线.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垂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A、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的条件有()个. 4.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测试题

4.8平行线(1)平行线 ◆随堂检测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 C、相交或平行 D、垂直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个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经过直线外一点,能够画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并且只能画出一条 (3)如果a//b,b//c,则a//c (4)两条不平行的射线,在同一平面内一定相交 A、0 B、1 C、2 D、3 3、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请举出一个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 5、如果a//b,b//c,则 a c,根据是。 ◆典例分析 例:如图,按要求画图:过P点作PQ//AB交AC与O,作PM//AC交AB于N。 A

P B C 解: 评析:画平行线的关键是:1、过哪个点画;2、画的线和哪条线平行。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1、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和k,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对应的位置关系: l和k没有公共点,则l和k的关系是;l和k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和k的关系是。 2、如果MN//AB,AC//MN,则点C在上。 3、直线n m、为空间内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 B、相交 C、异面 D、平行、相交或异面 4、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如果要使其中两条且只有两条平行,那么它们() A、有三个交点 B、只有一个交点 C、有两个交点 D、没有交点

5、在同一平面内,直线n m、相交于点O,且n l//,则直线l和m的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 C、重合 D、以上都有可能 6、两条射线平行是指() A、两条射线都是水平的 B、两条射线都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 C、两条射线方向相反 D、两条射线所在直线平行 7、作图:在梯形ABCD中,上底、下底分别为AD、BC,点M为AB中点, (1)过M点作MN//AD交CD于N; (2)MN和BC平行吗?为什么? (3)用适当的方法度量并比较NC和ND的大小关系。 B C ●体验中考

最新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易错题汇编附答案(1)

最新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易错题汇编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如图,直线AB ,AB 相交于点O ,OE ,OF 为射线,则对顶角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对顶角的定义,对顶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可以判断. 【详解】 图中对顶角有:∠AOC 与∠BOD 、∠AOD 与∠BOC ,共2对. 故选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的定义,注意对顶角是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四个角中,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本题关键是分清楚已知的角是哪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根据角的两条边,找出它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夹角即可 2.如图,不能判断12//l l 的条件是( ) A .13∠=∠ B .24180∠+∠=? C .45∠=∠ D .2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对选项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 【详解】 A 、∠1=∠3正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2+∠4=180°正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 、∠4=∠5正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 、∠2=∠3错误,它们不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故不能推断两直线平行. 故选:D . 【点睛】 此题考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

3.如图,直线a∥b,直线c分别交a,b于点A,C,∠BAC的平分线交直线b于点D,若∠1=50°,则∠2的度数是() A.50°B.70°C.80°D.11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D=∠1,再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进而可得∠BAC的度数,再根据补角定义可得答案. 【详解】 因为a∥b, 所以∠1=∠BAD=50°, 因为AD是∠BAC的平分线, 所以∠BAC=2∠BAD=100°, 所以∠2=180°-∠BAC=180°-100°=80°.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如图,已知正五边形ABCDE,AF∥CD,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则∠DFA的度数是 () A.28°B.30°C.38°D.3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DFA=∠CDB,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CDB的度数从而得到∠DFA的度数. 【详解】 解:∠C=(52)180 108 5 ? -? =,且CD=CB,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79777解析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一) 【知识要点】 一.余角和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称这两个角互余. ∵αβ+= 90o ∴αβ与互为余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称这两个角互补. ∵αβ+= 180o ∴αβ与互为补角 二.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三.对顶角的性质: 对角相等. 四.“三线八角” :1、同位角 2、内错角 3、同旁内角 五.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4、同平行于一条条直线平行. 5、同垂直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六.平行线的性质: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3.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典型例题】 一、余角和补角 例1. 如图所示, 互余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补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1. 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的 1 3 还少20o,则这个角为_____________。 2. 如图所示,已知∠AOB 与∠COB 为补角,OD 是∠AOB 的角平分线,OE 在∠BOC 内,∠BO=1 2 ∠EOC, ∠DOE=72o, 求∠EOC 的度数。 二、“三线八角” 例2 (1) 如图,哪些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E D C B A O A B C D E F 1 2 3 4 5 6 7 8 2 3

(2) 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和∠3是同位角 B. ∠1∠5是同角 C. ∠1和∠2是内角 D. ∠5和∠6是内错角 (3)如图,⊿ABC 中,DE 分别交B 、A 于D 和E,则图中共有 同位角 对,内错角 对,同旁内角 。 三、平行线的判定 例3如右图 ① ∵ ∠1=∠2 ∴ _____∥_____, ( ) ② ∵ ∠2=_____ ∴ ____∥____,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 ∵∠3+∠4=180o ∴ ____∥_____, ( ) ∴ AC ∥FG , ( ) 变式训练:1.如图, ∵ ∠1=∠B ∴ ∥_____, ( ) ∵ ∠1/∠2 ∴ _____∥_____, ( ) ∵ ∠B +_____=180o, ∴ AB ∥EF ( ) 例4. 如图,已知AE 、CE 分别平分∠BAC 和∠ACD, ∠1和∠2互余,求AB ∥CD , A B C D G 1 3 2 C A B E D 1 A B C D E F 1 2 3 1 2 3 4 5 7 6

初二数学平行线难题训练

初二数学平行线难题训练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2014春?山西校级期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是() A.42°、138°B.都是10° C.42°、138°或42°、10°D.以上都不对 二.解答题(共28小题) 2.(2015?六盘水)如图,已知,l1∥l2,C1在l1上,并且C1A⊥l2,A为垂足,C2,C3是l1上任意两点,点B在l2上.设△ABC1的面积为S1,△ABC2的面积为S2,△ABC3的面积为S3,小颖认为S1=S2=S3,请帮小颖说明理由. 3.(2014春?宜昌校级期中)如图,直线EF∥GH,点B、A分别在直线EF、GH上,连接AB,在AB左侧作三角形ABC,其中∠ACB=90°,且∠DAB=∠BAC,直线BD平分∠FBC 交直线GH于D. (1)若点C恰在EF上,如图1,则∠DBA=______. (2)将A点向左移动,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设∠BAD=α. ①试求∠EBC和∠PBC的大小(用α表示). ②问∠DBA的大小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DBA的值;若变化,说明理由. (3)若将题目条件“∠ACB=90°”,改为:“∠ACB=β”,其它条件不变,那么∠ DBA=______.(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证明)

4.(2014春?雁塔区校级期中)如图,点D、点E分别在△ABC边AB,AC上,∠CBD=∠CDB,DE∥BC,∠CDE的平分线交AC于F点. (1)求证:∠DBF+∠DFB=90°; (2)如图②,如果∠ACD的平分线与AB交于G点,∠BGC=50°,求∠DEC的度数.(3)如图③,如果H点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AH交DC于M点,∠CAH的平分线AI交DF于N点,当H点在BC上运动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试求出其值. 5.如图所示,直线AE∥BD,点C在BD上,若AE=7,BD=3,△ABD的面积为12,求△ACE的面积. 6.(1)如图①,如果直线l1∥l2,那么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经典题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经典题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如图所示,同位角共有() 第1题第2题 A.6对B.8对C.10对D.12对 2.如图所示,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则产生的折痕与折痕间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D.无法确定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A.1个B.2个C.3个D.4个 4.在同一平面内,有8条互不重合的直线,l1,l2,l3…l8,若l1⊥l2,l2∥l3,l3⊥l4,l4∥l5…以此类推,则l1和l8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垂直C.平行或垂直D.无法确定 5.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这两个角的差为40°,则这两角的度数分别是()A.150°和110°B.140°和100°C.110°和70°D.70°和30° 6.如图所示,AC⊥BC,DE⊥BC,CD⊥AB,∠ACD=40°,则∠BDE等于() 第6题第7题 A.40°B.50°C.60°D.不能确定 7.如图,AB∥CD,且∠BAP=60°﹣α,∠APC=45°+α,∠PCD=30°﹣α,则α=()A.10°B.15°C.20°D.30°

8.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9.已知∠AOB=40°,∠CDE的边CD⊥OA于点C,边DE∥OB,那么∠CDE等于()A.50°B.130°C.50°或130°D.100° 10.如图,AB∥CD∥EF,AF∥CG,则图中与∠A(不包括∠A)相等的角有() 第10题第11题 A.5个B.4个C.3个D.2个 11.如图所示,BE∥DF,DE∥BC,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A.5对B.6对C.7对D.8对 12.已知∠A=50°,∠A的两边分别平行于∠B的两边,则∠B=() A.50°B.130°C.100°D.50°或130° 13.如图所示,DE∥BC,DC∥FG,则图中相等的同位角共有() 第13题第14题 A.6对B.5对C.4对D.3对 14.如图所示,AD∥EF∥BC,AC平分∠BCD,图中和α相等的角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15.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是() A.42°、138°B.都是10°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3)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2、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和想象两直线存在平行关系,并在实践、探索中获取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3、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想像、实践、操作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初步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4、情感与态度目标 二、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三个课时,这一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里,通过 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想象有转动的过程 中存在有相交的情况,从而得出概念及平行公理,那么本课时教学 内容的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想象两条线存在平行关系的 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两直线平行的有关性质,为今后学习平行线的 判定做好铺垫。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操 作等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分析、归纳等过程,从而获得相关结论。

学生在观察、实践、操作之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想象木条在转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情况;2、实际生活中,大 量存在的是平行线段,要把它们看成直线;3、强调画平行线时要使 用工具,不能徒手画,还注意不能只画横平或竖立的图形,要让学 生画出一些变式图形。 三、学校与学生情况分析 万宁市第二中学是万宁市一所普通中学,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一般。我校七年级的学生没有通过选拔考试,只是 按要求就近入学。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习惯较差。但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淡化了知识传授、 接受学习、模仿训练等传统的模式,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态度的 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课 堂真正还给学生。另外,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都具有 好动、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现在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已 初步形成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学风,学生之间 互相提问的生生互动的氛围已逐步形成。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演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如课本p13图5?2-1)让 学生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b不相交的位置呢?这时,直线a与b的位置关系如何?在这种位置时,又有哪些性质? 揭示课题(板书):5.2.1平行线 (二)探讨“情境引入中的问题”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的模型,进行转动操作实践(固定b与c,转动a)。 活动方式:每位同学都动手实践,同桌互相交流,并在班上反馈。 提出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第二学期开学第十周作者在亳州九中录播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沪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沪科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章第3节内容——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 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 想方法,以及建模水平、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2、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 五、案例教学用具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题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2. 如图,AD ⊥BC 于点D ,EF ⊥BC 于点F ,EF 交AB 于点G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且∠1=∠2.AD 平分∠BAC 吗?说说你的理由. C E 1 2 A B C D F G E

3. 如图,若AB ∥CD ,∠1=∠2,则∠E =∠F ,为什么? 4、如图,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已知∠1+∠2=100°, 求 ∠A 的度数. 5、如图,直线AC ∥BD ,连结AB ,直线AC ,BD 及线段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 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 A ,PB ,构成∠P AC ,∠APB ,∠PBD 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 (1)当动点P 落在第①部分时,试说明:∠APB =∠P AC +∠PBD . (2)当动点P 落在第②部分时,∠APB =∠P AC +∠PBD 是否成立? (3)当动点P 落在第③部分时,请全面探究∠P AC ,∠APB , ∠PBD 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 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说明. 1 2 A B C D E F A D B C 1 2 A E

一、能力提升 1. 如图,已知∠ABC +∠ACB =110°,BO 、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EF 过O 与BC 平行,则∠BOC = . 2. 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 =65°, 则∠AED ′的度数为 . 3. 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 . 4.如图,已知∠1+∠2=180°,∠A=∠C,AD 平分∠BDF.求证:BC 平分∠DBE. B 1 2 F D E C A 5、如图,已知∠ABD 和∠BDC 的平分线交于E ,BE 交CD 于点F ,∠1 +∠2 = 90°. 求证:(1)AB ∥CD ; (2)∠2 +∠3 = 90°. 6、如图,已知AB ∥CD ,∠BAE =30°,∠DCE =60°,EF 、EG 三等分∠AEC . (1)求∠AEF 的度数; (2)求证:EF ∥AB . E G D C F A B 1 2 3 E D B C′ F C D ′ A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C 1 2 3 A B D F E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图文解析(1)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图文解析(1) 一、选择题 1.如图,12180∠+∠=?,3100∠=?,则4∠=( ) A .60? B .70? C .80? D .100?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证明a ∥b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3=∠6,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4. 【详解】 解:∵∠1+∠5=180°,∠1+∠2=180°, ∴∠2=∠5, a ∥ b , ∴∠3=∠6=100°, ∴∠4=180°-100°=80°.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如图,已知正五边形ABCDE ,AF ∥CD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F ,则∠DFA 的度数是( ) A .28° B .30° C .38° D .3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DFA=∠CDB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CDB 的度数从而得到∠DFA 的度数. 【详解】 解:∠C=(52)1801085 ?-?=,且CD=CB , ∴∠CDB=∠CBD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C+∠CDB+∠CBD=180° ∴∠CDB+∠CBD=180°-∠C =180°-108°=72° ∴∠CDB==∠CBD=72362 ? ?= 又∵AF ∥CD ∴∠DFA=∠CDB=3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和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正n 边形的内角读数为 (2)180n n -?. 3.如图,直线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两点,EG 平分∠AEF ,如果∠1=32°,那么∠2的度数是( ) A .64° B .68° C .58° D .60° 【答案】A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1=∠AEG ,再进一步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可得∠AEF 的度数,最后再利用平行线性质进一步求解即可. 【详解】 ∵AB ∥CD , ∴∠1=∠AEG . ∵EG 平分∠AE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