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堤初设地质报告24页

防洪堤初设地质报告

目录

3.1 前言 (1)

3.1.1 工程概况 (1)

3.1.2 勘察工作概况 (1)

3.2 地质概况 (2)

3.2.1 地形地貌 (2)

3.2.2 地层岩性 (2)

3.2.3 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评价 (3)

3.2.4 物理地质现象 (5)

3.2.5 水文地质条件 (6)

3.3 堤基工程地质特征 (7)

3.3.1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 (7)

3.3.2 堤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9)

3.3.3 堤基岩、土体渗透特性 (13)

3.3.4 堤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13)

3.4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15)

3.4.1 地震液化问题 (15)

3.4.2 渗漏和渗透变形问题 (15)

3.4.3 堤基持力层的确定 (15)

3.4.4 冲刷稳定问题 (15)

3.4.5 堤防修建后对堤内环境的影响 (16)

3.4.6堤岸边坡稳定问题 (16)

3.4.7抗滑稳定问题 (16)

3.5 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6)

3.6 天然建筑材料 (17)

3.6.1 砼粗、细骨料 (17)

3.6.2砂砾石填筑料 (19)

3.7 结论 (20)

第 1 页

3.1 前言

3.1.1 工程概况

xxx堤防工程位于xxx县xxx才子村xxx河才子滩大桥至下游养牛场之间约1.5Km 河段,没有人工建筑护堤,现有河岸护堤均为自然泥土护岸,汛期冲蚀垮塌严重,不能够起到防洪护岸的作用。沿河两岸分布有金鹤乡镇、超强养殖场、成片基本农田以及沿河两岸村民集中居住区,为保护国家、集体、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新建防洪堤势在必行。。

拟建防洪堤由两段组成,主要沿xxx河左、右岸布置,为新建堤。左岸堤防起于才子滩大桥,止于下游养牛场,长1486 m。、右岸堤防起于才子滩大桥,止于下游超强养殖场桥边,与原建堤防相接,长947.6m。设防标准为10一遇的洪水,相应的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堤身采用砂卵石填筑,过水面用砼衬砌,堤高3~6m。

工区紧邻xxx~西充公路,工区道路纵横,交通方便。

3.1.2 勘察工作概况

受业主委托,我院承担了本工程初设阶段的勘察设计工作,勘察目的和任务是:①调查区域地质构造情况,进行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②查明堤线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堤防挡水后可能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③调查工程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并对其储量和质量进行评价。

采用的勘察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为:①收集分析1/20万区域地质资料,以及当地城市建设的勘察成果资料;②对堤防进行1/1000平面地质测绘和1/500剖面地质测绘;③勘探方法主要采用机动钻进行取芯钻探,查明地基的物质组成及结构形态及厚度等。对砂卵砾石层进行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原位测试,辅以必要的探坑开挖,勘探点间距100~300m;④对堤基主要土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⑤对堤线地下水位进行简易观测,对环境水(河水和地下水)进行水质简分析试验;⑥对地基土层、砂卵石层和各类天然建筑材料均取样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

接受任务后,我院于2019年10月初进场开展地勘外业工作,2019年10月上旬外业全部完成,中旬提出了本报告。勘察工作中以设计提供的1/1000地形图为依据,完成

第 1 页

的工作项目及工作量见表3.1。

完成的地勘工作项目及工作量表

3.2 地质概况

3.2.1 地形地貌

xxx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北缘,地形大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程一般在300—450米,平均海拔350米,相对高差70—200米。地貌形态主要为构造剥蚀地貌,次为侵蚀堆积地貌。

工区位于xxx县xxx才子村,处于xxx河形成的低山丘陵冲积平原中,左、右两侧为低山丘陵区。工程区地形开阔平坦,xxx河属涪江左岸一级支流,自北东向南西流经本区。堤防段河流弯曲,河床宽度一般20~40m,高程为322.48~323.53m,平均比降0.65‰;两岸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之Ⅰ级阶地,阶面高程330.5~332.4m,阶面高出河水面4.5~6.5m。

3.2.2 地层岩性

据1/20万区域地质资料(xx幅),工区上部为第四系冲积层厚5.0~7.5m,下部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下段,现将各地层岩性叙述于下:

(1)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下段(J3P1)

紫红色粘土岩、粉砂岩,夹灰白、黄灰、浅紫红色厚层、块状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该层总厚度332~355m。

(2)第四系全新统近代冲积堆积层(Q41al)

分布于河流两岸及河床高漫滩,为Ⅰ级阶地组成物。由砂质壤土夹少量卵砾石组成,卵砾石成分主要为砂岩,次棱角状~次圆状,厚5~7.5m。根据标贯测试资料,上部结构松散~稍密,下部中~密实。

(3)第四系全新统现代冲积堆积层(Q42al)

由粉细砂夹淤泥组成,厚1.0~1.5m,层中夹少量砾卵石,潮湿,结构松散。分布于xxx河河床中。

(4)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堆积层(Q4dl+el)

由坡积、残积之褐黄~浅紫红色粉质粘土组成,含有风化粉砂质泥岩及砂岩碎块,结构松散,主要分布于坡麓地带。

(4)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s)

为杂填土,由砼及其它建筑、生活垃圾和公路路基组成,稍湿,结构松散~稍密。厚度0~3.5m,分布于两岸Ⅰ级阶地地表。

3.2.3 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评价

工程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四川沉降带川中褶皱带南充~xxx东西向构造带西部,绵阳环状构造的南东部,北与天仙寺涡轮状构造相邻,区内无较大断裂,岩层产状平缓,形成了东西向以褶皱为主的构造格架特征(见图3.1)。主要构造形迹及特征分别叙述如下:

(1)褶皱

○1观音场-金华镇背斜(6):位于三台观音场、xxx金华镇南,东端消失于东岳庙以北的许家沱,西端止于中江以北,长70Km。轴向在观音场以西为N70°W,观音场至古井坝近东西向,古井坝至金华镇轴向N60°W,金华镇以东转成N50°E。褶曲平缓对称,东西两翼倾角1°左右,西段两翼倾角稍陡,北翼3~6°,南翼3~5°。

第 3 页

区域构造纲要图

绵阳环状构造:(1)玉河场向斜(2)富顺场背斜(3)吴家坝向斜(4)拦河堰背斜(5)葫芦溪向斜(6)观音场-金华镇背斜(7)牛场-金家场向斜南充东西向构造:(8)蓬莱镇背斜(9)西山向斜(10)南充背斜(11)金孔场向斜(12)八角场背斜(13)公山庙背斜(14)红花铺向斜

天仙寺涡轮状构造:(15)由一系列旋扭短轴褶皱组成

背斜由蓬莱镇组上段、苍溪组、白龙组组成。距工区约24Km。

○2牛场-金家场向斜(7):位于中江牛场和xxx金家场以北,东端消失于东岳庙,西端止于中江玉兴场,全长57Km。西段轴向近东西向,东段在景福院附近形成一个向南突出的弧形。两翼平缓对称,西段南翼倾角1~2°,北翼1~3°;东段两翼倾角为1°左右。该构造由蓬莱镇组上段、苍溪组、白龙组组成。距工区约22Km。

○3西山向斜(9):位于蓬溪县城以北,轴线平行于南充背斜呈弧形弯曲,弧顶在金宝场以南向北弯突,区内轴线长54Km。北翼倾角1~3°,南翼倾角1~2°,西端倾没于洋溪镇以北,向东伸入南充,由蓬莱镇组构成。距工区约6Km。

○4南充背斜(10):为川中褶带内的最大褶曲构造,西起xxx洋溪,经文升场往东至南充。从西到东轴向由N70°E,渐转为东西向,在西充以南向北弯突,平面上呈一舒缓“S”形。背斜狭长,隆起平缓,两翼略对称,倾角1~3°,背斜西端倾没角1°。距工区约5Km。

○5天仙寺涡轮状构造(15):为一小型涡轮状构造,由十个产状平缓的弧形背、向斜组成,以天仙寺附近为中心呈幅射状排列。均由蓬莱镇组上段地层组成。距工区约10Km。

(2)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工程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四川沉降带川中褶皱带南充~xxx东西向构造带西缘,绵阳环状构造的南东缘,北与天仙寺涡轮状构造相邻。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无较大断裂和发震构造存在,挽近期构造运动微弱,主要表现为区域间歇性缓慢上升,据GB18306-201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好。

3.2.4 物理地质现象

平面地质测绘表明,工区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区内物理地质现象主要有岩体风化及少量卸荷崩塌。据勘探资料,本区河床强风化带厚2~3m,弱风化带厚5~7m,岸坡强、弱风化带厚度分别为2~4m与4~7m。。

第 5 页

3.2.5 水文地质条件

工区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前者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洼地冲洪积、坡洪积层等覆盖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向沟谷排泄,并部分补给下伏基岩。后者赋存于风化岩体和砂岩及泥质粉砂岩裂隙中,接受前者及地表水补给,排泄于xxx河。

根据水质分析成果,所有河水、井水水化学类型均为重碳酸钙型水(HCO3-Ca),HCO3=218.85~449.72mg/L,Ca=66.53~154.31mg/L,侵蚀性CO2=0mg/L,PH=7.1~7.4,按规范环境水对砼的腐蚀性评价标准判定,本区地表水、地下水对任何水泥拌制的砼均无腐蚀性。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化学成分及评价见表3.2。

工区地表水、地下水化学成份分析成果及评价表表3.2

3.3 堤基工程地质特征

3.3.1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

根据地质测绘及勘探掲示资料,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堤基土层为人工堆积层、砂壤土层及基岩。按各土层的分布情况及组合关系,将堤基地质结构分为双层结构(Ⅱ)和多层结构(Ⅲ)两类,堤基地质结构详细分类、分段见表3.3。

从分类结果来看,双层结构累计长度为2361.6m,占堤线总长的97.04%;多层结构累计长度为723m,占堤线总长的2.96%。堤基主要为双层结构(Ⅱ)。

第 7 页

堤基地质结构分类、分段一览表表3.3

3.3.2 堤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1)Q42al砂夹淤泥

Q42al砂夹淤泥分布于xxx河河床中,厚约1~1.5m,承载力低,变形量大。

(2)Q41al砂壤土

勘察中,对分布于Ⅰ级阶地上部的Q41al砂壤土,除在钻孔中进行了N63.5标准贯入试验(表土1.3m以下开始测试,以下每1m土层进行一次标贯试验)外,还取样进行了室内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试验成果分别见表3.5和表3.6。

Q41al砂壤土层N63.5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从标准贯入试验结果来看,堤基Q41al砂壤土第○1层平均贯入击数f m=10.2击/30cm,结构属稍密,承载力标准值f o=218KPa。堤基Q41al砂壤土第○2层平均贯入击数f m=21.6击/30cm,结构属中密,承载力标准值f o=522KPa。

从取样试验结果来看,该砂壤土层颗粒组成为:砂粒含量21.3~29.%,粉粒为含量63.3~66.9%,粘粒含量9.5~10.2%。土体含水量为14.8~17.8%,天然密度 1.59~1.77g/cm3,干密度1.41~1.54g/cm3,比重2.73,塑性指数I p17=9.6~10.2,压缩系数数a v0.1~

=0.276~0.373MPa-1,压缩模量E s0.1~0.2=5.788~9.424MPa,属中等压缩性土;饱和快0.2

剪C=16~30.0KPa,φ=17.5°~19.95°,饱和固结快剪C=17.6~25.7KPa,φ=23.79°~24.11°,自由膨胀率δef=10.0~25.0%,渗透系数K=2.18×10-4~7.28×10-5cm/s。

第 9 页

莆田市荔城区渠桥河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莆田市荔城区 渠桥河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荔城区水利电力学会 年月曰

工程特性表

工程特性表

1.综合说明 1.1 绪言 莆田城区渠桥河防洪工程所在地为莆田市规划新区,渠桥河位于城区南面, 壶公山北麓,木兰溪南岸渠桥镇境内。该防洪工程保护区为莆笏公路以西,新度镇的锦墩、梧塘、溪东、郑坂、横山、沟口、渠桥、圳头以及镇政治经济中心的镇区。 在木兰溪下游防洪排洪工程未实施的情况下,木兰溪下游南北岸的南北洋平原是水害最为频繁发生地,因此洪水期水灾来临时,本区也未能幸免。渠桥河防洪能力未达二年一遇,防洪能力较差,即使在木兰溪下游防洪排涝工程实施的情况下,由于红山水闸直接泄洪到渠桥河,加上区间来洪,本区内又是渠道纵横,排水系统紊乱,一旦发生超两年一遇的洪水,就将造成洪涝灾害,给本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莆田城区面积也将迅速拓展,保护区的经济总量将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保障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为城市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建设本防洪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荔城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该防洪工程的建设,于年月日向省政府请示,要求将本工程列入省千公里城防工程建设计划。受荔城区水务局委托,我中心于年月日开始进行该项工程初步设计工作。本工程初设工作是在木兰溪下游防洪及排涝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工程初设内容:渠桥河防洪工程,西起五府桥,东 至 圳头桥,长5.95km 1.2 水文气象

莆田市荔城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长无酷暑,冬短少严寒,雨量充沛, 4-9 月为雨季,10 月至次年3 月为旱季,多年平均降水量700-1743mm大面积暴雨有梅雨和台风雨两种类型,年径流系数在0.6-0.35 之间,多年平均气温在16-20.2 C;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8.1m/s 。 渠桥河工程没有实测流量资料,设计洪水根据暴雨统计参数及各河流流域特征值采用推理公式推求,求得渠桥河(在圳头桥址)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 122m3/s 。 1.3 工程地质 渠桥河堤长8.98km,堤基勘察采用机械钻探,野外地质测绘,现场及室内试验等方法,所揭示的地层岩性为:渠桥河堤基地层从上到下主要是:素填土、粉质粘土(I)、淤泥、粉质粘土(H)、泥质细中砂、含泥圆砾、坡残积粘性土。 表层耕植土不宜作为堤基持力层,素填土不宜作为石堤堤基持力层,但其表面清除30-50cm 后,可作为土堤堤基持力层;淤泥、淤泥质粘土不宜直接作为堤基持力层,需进行处理;粘土层可作为堤基持力层,要注意冲刷和抗滑稳定等问题;泥质细中砂、砾卵石可作为堤基持力层,但也要考虑冲刷和抗滑稳定等问题。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叫度,堤防为4级建筑不需设防,水闸、排涝闸等建筑物要考虑设防。当地天然建材的储量和质量能满足设计要求。

水闸设计报告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综合练习报告 系别:水利工程系 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题目:水闸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班级:水工(3)班 姓名:陈浩 指导老师:陈道英 成绩: 日期:

目录 1 施工条件分析 1.1对外交通 1.2施工场地条件 1.3水文气象 1.4水电供应 1.5主要建筑物 2料场的选择与开采 2.1粘性土料场 2.2石料料场 2.3砂料料场 2.4水泥、钢筋、汽油及柴油 3施工导流设计 3.1施工标准及导流时段 3.3导流建筑物设计 3.3. 1施工洪水 3.3. 2施工围堰设计 4主体工程施工 4.1主要施工程序和主要工程量 4.2清淤工程 4.3开挖工程 4.4土方回填 4.5砌体拆除工程 4.6砼工程 4.7砌石、抛石工程 4.8碳纤维补强加固工程 4.9金属结构工程

4.10堤顶道路工程 5施工交通运输 5.1对外交通 5.2场内交通 6施工工厂设施 7施工总布置 7.1布置原则 7.2施工房屋建筑 7.3弃料场规划 7.4施工占地 8施工总进度 8.1编制原则 8.2施工进度安排 9主要技术供应 9.1主要材料供应 9.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10设计总结

1.施工条件分析 1.1对外交通 YJC排涝闸位于宜城市城区汉江干堤右岸,桩号为6+500处,距宜城市市城区中心5.0km。本工程可利用现有堤顶路面作为对外施工陆路交通,汉江航道亦可作为水路交通运送主要施工材料。 1.2施工场地条件 闸址两岸外滩及堤内坡脚均有部分空闲场地。由于水闸的规模不大,对场地要求相对不高,因此现有的场地条件基本能满足施工布置的需要。 1.3水文气象 水闸所在地流域位于湖北省水文气象分区第Ⅵ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兼有南北过渡气候特征。据统计,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831mm,历年最大年降雨量1353.6mm(1967年),最小年降雨量为647.3mm(1972年),雨季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尤其以7、8月为最多,一般占全年降雨量的45%。多年平均气温15.6℃,历年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16℃。多年平均蒸发量11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约220m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5m/s。年日照时数在2000h 以上,无霜期为230d,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全年、冬季、夏季主导风向分别为E、WNW、E。 1.4水电供应 工程的施工用水、用电较为方便,施工用水可直接从汉江中提取,用水水质和水量均能满足生产需要,施工用电可由施工单位自备变压器,从当地电网取电后向各施工点供电。 1.5主要建筑材料 工程所需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材、油料、块石、碎石、砂、土料。 钢材、油料等可从建材市场择优购买; 水泥从宜城市葛洲坝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购买,汽车运往工地;

水闸毕业设计任务书

水闸毕业设计任务书 慈溪市三八江水闸初步设计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水利工程系 二00四年三月

一、毕业设计目的和作用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后一个全面性、总结性、实践性的教育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工程具体问题的一项尝试,是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主要目的作用如下: 1、将学生在专业课程及基础课程内说学到的知识加以系统化、巩固 和加深,扩大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大胆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 3、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在设计、计算、绘图、编 写设计文件等方面的锻炼和提高。 4、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想,树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 钻研的精神。 二、设计题目 慈溪市三八江水闸初步设计 三、设计内容 (一)围垦工程枢纽总体布置 (二)水闸设计(详见指导书) 1.闸址选择(定性分析) 2.枢纽布置 3.闸室布置 4.两岸连接建筑物设计 5.消能防冲设计 6.防渗排水设计 7.闸室稳定计算 8.地基处理设计 9.水闸主要结构设计 10.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本次不作要求) 四、设计成果与要求 (一)设计成果 (1)毕业设计计算书说明书各一份 (2)图纸: i.围垦工程枢纽布置图

ii.闸室平面布置图 iii.水闸上下游立视图 iv.水闸纵向剖视图 v.水闸闸底板配筋图及细部构造图 (二)设计要求 (1)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根据设计任务书查找参考 书及有关资料、设计规范,复习教材相关内容。 (2)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理清全部工作程序及基本共作思 路,以便更好更快地搞好设计。 (3)设计计算说明书便写有逻辑,思路清楚,计算公式清楚,架设条件及参数选取有说明,参考资料能及时注明。说明 文字简练,语句通顺,计算必须附以示意简图。 (4)毕业设计期间应严格遵守设计纪律,独立完成各阶段设计 任务。 五、进度安排及各阶段要求 毕业设计时间短,除去答辩、制图、整理计算说明书及五一放假,实际设计约6周,时间安排大致如下表,希同学们能尽量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应设计任务。 1、毕业设计进度计划: 周数时间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工作量(%)第9周0405--0409 熟悉资料,工程总体布置10 第10周0412--0416 闸孔布置、水力计算10 第11周0419--0423 防渗排水布置计算、消能防冲设计20 第12周 0426--0507 闸身渗流稳定、抗滑稳定计算及校核20 第13周 第14周0510--0516 闸底板、闸墩、翼墙结构计算20 第15周 0517--0530 制图、整理说明书20 第16周 第17周0530--0604 答辩准备及毕业答辩2、各阶段要求详见毕业设计任务书。

初步设计报告评审意见

五指山市南圣河防洪整治工程(红星小学至福安段) 初步设计报告评审意见 2017年2月9日,海南省水务厅组建专家组(名单附后)在海口市对《五指山市南圣河防洪整治(红星小学至福安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以下简称《初设报告》)进行评审。海南省水务厅、五指山市水务局、海南宏生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单位)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专家组及单位代表察看了工程现场(2月8日)、听取了设计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并认真进行评议,认为本《设计报告》工作深度基本满足《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水规计〔2011〕277号文)等技术标准相关要求,基本同意本设计报告。主要评审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必要性 根根南圣河治理规划,为保障河道两岸防洪安全,与上下游、左右岸已建防洪体系相衔接,提高河道堤防整体防洪标准与河道行洪能力,稳定河势,防止岸坡坍塌,保护部队基地,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建设本工程,是必要的。 二、水文 1、水文分析计算内容基本齐全,基本满足项目要求。 2、气象、径流、泥沙及洪水计算资料基本齐全可靠。 3、采用《海南省五指山市南圣河防洪整治工程(市区至南圣段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的设计洪水成果基本合适。 4、水文设计分析计算方法基本正确,成果基本合理。 5、排涝设计分析计算方法基本可行。 三、工程地质

1、本次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勘察实物量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对拟建堤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基本合理。 2、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3、本阶段基本查明了堤基的岩土分层、地质结构以及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堤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评价基本合理。 4、已基本查明堤岸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地质结构条件。 5、工程场地岩土和填筑土料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基本合理。 6、基本查明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储量和质量基本满足要求。 7、下一阶段应进一步查明L1+766桩号(排水涵位置)的工程地质情况。 四、工程任务和规模 1、本工程的任务是保护两岸城区不受洪水侵害,且与已建的堤防工程连接,形成封闭的防洪体系,发挥整体防洪效益,也有利于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 2、同意本工程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2083m3/s 合理。水面线起算断面及相应水位选定基本可行,计算成果合理。基本同意施工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 3、基本同意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1天排干的排涝标准及排涝流量计算成果。 4、河道整治工程治导线、工程总体布局基本合理。 5、本工程新建堤防长度1920m,排涝涵2座,河道清淤疏浚4258m。 五、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同意防洪堤工程级别为4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

水闸工程设计万能模板

水闸工程设计万能模板 压力扬压力渗流压力合计- 1956 浮托力 - 闸室基底应力计算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XX[2] 条规定:当结构布置及受力情况对称时,闸室基底应力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PPminmaxmaxminGMAWG16e AB式中:——闸室基底应力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G——作用在闸室上的全部竖向荷载; M——作用在闸室上的全部竖向和水平向荷载对于基础底面垂直水流方向 的形心轴的力矩; A——闸室基底面的面积; W——闸室基底面对于该底面垂直水流方向的形心轴的截面矩;e——竖向力对底板底面中心的偏心距;e B——底板顺水流方向长度。 各种情况下,闸室基底应力具体计算结果见表9—6。 表9—6 闸室基底应力计算表 计算情况完建情况设计情况 B23 2MG;

M A 2B e PmaxPmin 36 校核情况 1956 - 地基承载能力验算 已知地基允许承载力[P]为100(kPa)。基底压力不均匀系数Pmaxpmin的允许 值《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XX[2]表可知:基本组合=~;特殊组合=。验算P 表9—7 验算P计算表 完建情况设计情况校核情况 Pmax Pmin PmaxPmin2P [P] P 100 100 100 经验算,符合设计要求。验算PmaxR 具体计算见表 表9—8 验算Pmax计算表 完建情况设计情况校核情况 Pmax [P] 120 120 120 经验算,符合设计要求。验算PmaxPmin 37 表9—9 验算计算表 完建情况设计情况校核情况 Pmax Pmin ~ ~ 经验算,符合设计要求。 闸室抗滑稳定计算 闸底板上、下游端设置的齿墙深度为,按浅齿墙考虑,闸基下没有软弱夹层。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265—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推荐下载

4 工程地质 4.1.1说明本阶段及以前的勘察工作过程中、主要勘察成果及结论、审查评估意见。 2.1.2说明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累计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 4.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4.2.1 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所在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的结论。 4.2.2当场地及其附近存在于工程安全有关的活断层时,复核或补充区域构造稳定评价。 4.3 水库区工程地质 4.3.1 简述水库存在渗漏,侵没、库岸稳定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4.3.2 确定水库渗漏途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等,评价水库渗漏对工程安全、效益及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渗范围及观测的建议。 4.3.3确定地下水临界埋深和可能侵没范围,评价侵没程度以及造成的影响,提出侵没防治处理建议。 4.3.4 确定水库崩塌、滑坡和坍塌的分布范围和规模,确定主要岩(土)体及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分析监测资料,评价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失稳形式及危害。 4.3.5简述库区防护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库区防护工程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段评价存在的地质问题及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4.3.6简述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结论,必要时提出监

测台网实施方案。 4.4 大坝工程地质 4.4.1 简述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4.4.2评价各比较坝线存在的工程地址问题,提出坝线比选和坝型选择的地质意见。 4.4.3 确定坝基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坝基(肩)存在的工程地址问题;进行坝基基岩体质量分类,提出坝基防渗范围、建基标准、开挖边坡坡比等。 4.5 泄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5.1简述泄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5.2 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4.5.3确定主要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对于选定的泄水建筑物进行工程地质分段或隧洞围岩分类;提出溢洪道闸室段及挑坎的建基标准;评价泄洪隧洞进口边坡、溢出道边坡及消能段边坡的稳定性。 4.6 发电引水建筑物工程地质 4.6.1 简述发电引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 4.6.2评价各比较方案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4.6.3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选定的引水建筑物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和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评价进出口地段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及渗透稳定性。

河道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设计证书编号:A244022060 勘测证书编号:193038-kb xxxxxx支堤 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二〇一二年五月

xxxxxx支堤 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审查:黄顺平 校核:官丰峰 设计:卢家艺

目录 1 综合说明 (1) 1.1绪言 (8) 1.2水文 (10) 1.3工程地质 (13) 1.4工程任务和规模 (17) 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9) 1.6施工组织设计 (22) 1.7工程永久占地 (22) 1.8环境保护设计 (23) 1.9节能降耗分析 (25) 1.10工程管理设计 (25) 1.11设计概算 (26) 1.12经济评价 (27) 2 水文 (28) 2.1气象特征 (28) 2.2水文基本资料 (29) 2.3水文特征 (29) 2.4洪水 (31) 3 工程地质 (36) 3.1前言 (36) 3.2工程概况及地形地貌 (36) 3.3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37) 3.4地下水概况及注水试验 (42) 3.5场地稳定性评价 (43) 3.6地基岩土工程评价 (44) 3.7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45)

4 工程任务和规模 (46) 4.1项目建设的依据 (46) 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9) 4.3项目建设的任务 (52) 4.4工程规模 (53) 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59) 5.1设计依据 (59) 5.2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 (59) 5.3工程总体布置原则及主要建筑物 (60) 5.4堤防工程设计 (63) 5.5堤防附属建筑物 (70) 6 施工组织设计 (72) 6.1施工条件 (72) 6.2施工导流与排水 (74) 6.3主体工程施工 (74) 6.4施工总布置 (76) 6.5施工总进度 (79) 6.6工程招标 (79) 7 工程永久占地 (82) 7.1工程占压区实物指标 (82) 7.2投资概算 (82) 8 环境保护设计 (85) 8.1环境影响 (85) 8.2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87) 8.3综合评价 (87) 9 节能降耗分析 (88) 9.1概述 (88) 9.2编制依据和基础资料 (88)

水闸课程设计报告

水闸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基本资料 本工程是西通河灌区第一级抽水站的拦河闸,其主要任务是拦蓄西通河的河水,抬高水位满足抽水灌溉的需要; 洪水期能够宣泄洪水,保证两岸农田不被洪水淹没。 1.闸的设计标准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D133-84(以下简称SD133-84),该闸按IV级建筑物设计。 2.水位流量资料 下游水位流量关系见表 3.地形资料 闸址附近,河道顺直,河道横部面接近梯形,底宽18米,边坡1:1.5,河底高程195.00米,两岸地面高程199.20米。 4.闸基土质资料

闸基河床地质资料柱状图如图所示 闸址附近缺乏粘性土料,但有足够数量的混凝土骨料和砂料。闸基细砂及墙后回填砂料土工试验资料如下表; 细砂允许承载力为150KN/m2,其与混凝土底板之间的摩擦系数f=0.35

5.其他资料 1.闸上交通为单车道,按汽-10设计,带-50校核。桥面净宽4.5m。 2.闸门采用平面钢闸门,有3米,4米,5米三种规格闸门。 3.该地区地震设计烈度为4度。 4.闸址附近河道有干砌石护坡。 5.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米/秒,吹程0.15公里。 6.闸上交通 根据当地交通部门建议,闸上交通桥为单车道公路桥,按汽-10 设计,履带-50校核。桥面净宽为4.5m,总宽 5.5m,采用板梁式结构,见图2-3,每米桥长约重80KN。 10.0 15.0 450.0 15.0 110.0 ﹪ 55.0 45.0 70.0 550.0 图 1-3 交通桥剖面图(单位:cm) 一、水闸设计

1、剖面立定 1.1闸顶高程的确定 由于正常洪水位低于设计洪水位,所以取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作为控制情况。闸底高程取挡水坝最低点▽440.00m ,设计蓄水位为▽198.36m ,校核洪水位为▽198.90m 。确定静水位垒坝顶的高差▽h. 1.1.1 正常蓄水位情况下: c z h h h h ++=?%1 3/125 .10 0166.0D V h c = 8 .0(4.10) l h L = L H cth L h h l z ππ22 = 式中:l h --波浪高度,m z h --波浪中心线到静水位的高度,m D --库面的波浪吹程,KM,此处取 0.15KM 0V --计算风速,m/s,正常及设计情况取1.5-2.0倍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校核情况直接用多年平均风速,此处用1.7*12=20.4。 根据以上公式算得 l h =0.098m,L=1.622m,z h =0.019m; %1h =1.24*l h =1.24*0.098=0.122m; h ?=0.122+0.019+0.7=0.84m; 放浪墙顶高程=设计蓄水位+h ?=198.36+0.84=199.2m; 1.1.2校核洪水位情况下 同正常蓄水位同样计算得

水闸重建工程毕业设计报告

某水闸重建工程初步设计 专业与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姓名: 论文提交时间: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的课题基本是以一座水电站枢纽工程中的水闸作水闸工程重建初步设计报告。 重建的水电站工程,正常蓄水位相应的库容为3873m3,总装机容量为10MW,工程等别为4等级。 原有电站工程,运行多年,库前泥沙淤积严重,弃水偏多,而且电站设备陈旧,装机偏小,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因而提出重建电站方案。 重建电站工程主要包括:水闸段、厂房段、左右岸挡水连接段。 本次毕业设计因时间关系,仅对水闸段开展设计。水闸段为一宽顶堰,共5孔,每个孔净宽12 m,溢流前沿总宽78 m,最大闸高21.3 m。 水闸的重建设计基本分以下五个部份: 一、孔口尺寸拟定,闸孔水力学计算。、 二、闸顶高程计算。 三、消能计算。 四、水闸基础稳定应力计算。 五、基础处理,主要是基础开挖及基础帷幕灌浆。 设计成果主要是水闸初涉报告和图纸。 关键词:水闸;重建;初步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 (3) 第一节绪言............................. (3) 第二节水文资料.............................. .. (4) 第三节地质资料............................ . (4) 第四节工程任务............................. . .. (5) 第五节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 .. (6) 第二章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 .. (6) 第一节设计依据.............................. (6) 第二节坝址轴线的选择........................ .. (9) 第三节堰型 (10) 第四节泄水建筑物 (10)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

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技术文件编写指南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 (文件编号YCD 31180 ) 2002 —10—25 发布2002 —10—30 实施

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___________ 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堤防工程设计大纲 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20 年月 编号:

目次 1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摘要 (1) 2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1) 3基本资料 (3) 4堤防工程平面布置 (5) 5堤防工程结构设计 (6) 6堵口工程设计 (12) 7穿堤建筑物工程设计 (13) 8现有堤防技术改造工程设计 (14) 9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15) 10施工组织设计 (16) 11工程管理设计 (19) 12工程概(预)算 (20) 13经济评价 (21) 14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22) 15设计成果及完成时间 (23) 附录堤防工程设计计算公式 (24)

1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摘要 根据 _以_号文批准的 _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报告、项目建议书),本工程堤防—段,堤防总长度」m (详见下表)。保护面积—x io4亩,其中农田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 x 104亩。保护区内现有人口x 104人。大中型工矿企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大 中型工程设施_____ 处。其他重要设施 ______ 处。_____ 年的工农业年总产值 ______ x 104元。 远景期望的工农业年总产值________ x 104元。主要的工程项目有: _堵口工程_____________ 处, 堵口堤长度』;_穿堤建筑物 _座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保护工程 _处。现有堤防技术改 造工程_段,长度」m。估计主要工程量:土方—x104m、石方—m 3、混凝土 _ 3。估计需要的大宗建筑材料:水泥—L、钢材—L ;—木材—m 3; _土工布___________ x104m。控制静态投资x 104元,动态投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104元,工程造价________ x 10元。经济评价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 提示:规模不大的围海围堤及圩堤的位置,一般采用自拟的坐标系或北京坐标系进行控制。较长的江、河堤的堤线位置,可采用经纬度进行控制。 2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2.1有关本工程的主要文件 (1) ___ 批准本工程建设的文件; (2)—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报告); (3)—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报告)的审批文件; (4)设计任务书或设计委托书。 2.2设计规范 (1)GB 50007 —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水闸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闸课程设计 第一章总述 第一节概述 本工程是西通河灌区第一级抽水站的拦河闸,其主要任务是拦蓄西通河的河水,抬高水位满足抽水灌溉的需要; 洪水期能够宣泄洪水,保证两岸农田不被洪水淹没。 第二节基本资料 (一) 闸的设计标准 根据《水闸设计规.》SD133-84(以下简称SD133-84),该闸按IV级建筑物设计。 (三) 地形资料 闸址附近,河道顺直,河道横部面接近梯形,底宽18米,边坡1:1.5,河底高程195.00米,两岸地面高程199.20米。 (四) 闸基土质资料 闸基河床地质资料柱状图如图所示

(五) 其他资料 1.闸上交通为单车道,按汽-10设计,带-50校核。桥面净宽4.0m,总宽为4.4m。 2.闸门采用平面钢闸门,有3米,4米,5米三种规格闸门。 3.该地区地震设计烈度为4度。 4.闸址附近河道有干砌石护坡。 5.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2米/秒,吹程0.15公里。 第三节工程综合说明书 本工程为Ⅳ级拦河闸。设计采用开敞式水闸。 水闸由上游连接段、闸室段、下游连接段三部分组成。 闸室段位于上、下游连接段之间。是水闸工程的主体。其作用是控制水位、调节流量。包括闸门、闸墩、边墩、底板、工作桥、检修便桥、交通桥、启闭机等。 上游连接段的作用是将上游来水平顺地引进闸室。包括两岸的翼墙、护坡、铺盖、护底和防冲槽。

下游连接段的作用是引导过闸水流均匀扩散。通过消能防冲设施。以保证闸后水流不发生有害的冲刷。包括消力池、海漫、防冲槽以及两岸的翼墙和护坡。 第二章 水力计算 第一节 闸室的结构型式及孔口尺寸确定 ﹙一﹚闸孔型式的选择 该闸建在天然河道上,河道横部面接近梯形,因此采用开敞式闸室结构。该闸建在天然河道上,为了满足泄洪、冲沙、排污的要求,宜采用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自由出流围较大的无坎宽顶堰,考虑到闸基持力层是粘细砂,土质一般,承载能力不好,并参考该地区已建工程的经验,根据一般情况下,拦河闸的底板顶面可与河底齐平。即闸底板顶面(即堰顶)与西通河河底齐平,所以高程为195.00 m 。 (二)闸孔尺寸的确定 初拟孔口尺寸,该闸的尺寸必须满足拦洪灌溉以及泄洪的要求。 1.计算闸孔总净宽0B (1)在设计情况下: ①、上游水H=198.36-195=3.36m ②、下游水深s h =198.15-195.00=3.15m ③、下泄流量Q=61.403/m s 则上游行近流速: V 0=Q/A 根据和断面尺寸: A=﹙b +mH ﹚H =﹙18+1.5×3.36﹚×3.36=77.4m 2 其中b 为河道宽:b=18m m 为边坡比:m=1:1.5 V 0=Q/A =61.40/77.41=0.793m/s H 0=H ﹢αv 2/2 (取α=1.0﹚ =3.36﹢0.7932/﹙2×9.81﹚ =3.39m 则 s h H =3.15/3.39=0.929>0.8 故属于淹没出流。

程初步设计报告

1、综合说明 1.1项目背景 靖远县高湾乡位于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50km,葛淌村地处乡政府西北部3 km,县乡公路从该村穿过,交通便利。该村共8个社470户2500人,现有大牲畜4196头(只),耕地面积8800多亩,其中水浇地2890亩,人均水地1.27亩,属靖会电力提灌工程三场塬灌区灌溉范围。项目区田间渠道大多为土渠,渗漏淤积严重,且时有塌陷,渠道输水能力降低,农田得不到正常灌溉,水费成本高,群众负担重,粮食生产能力低下,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利基础设施的落后,已成为项目区农业增收、农民增产的制约因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高湾乡政府邀请县水务部门技术人员实地踏勘认为,对项目区灌溉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可增加渠道输水能力,提高灌溉保证率,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乡政府积极争取靖远县扶贫项目资金,机遇难得,为此,高湾乡政府请靖远县水利水保勘测设计所技术人员于二O一二年一月完成《靖远县高湾乡葛淌村村渠道衬砌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2工程概况 工程为续建项目,规划衬砌三场塬工程八二支渠渠道,设计提水流量0.08m3/s,控制灌溉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衬砌渠道3.8km,建分水口76座,过路涵管19

座。 1.3工程等级及规模 依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DJ12—78规定,该工程属五等小(2)型,建筑物为五级,正常运行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1.4工程概算及资金筹措 该工程概算总投资为33.93万元,除群众自筹劳力折价3.93万元外,申请国家投资30万元。 1.5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的的实施,不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相反,工程建成后,除灌溉农田外,沿荒山荒坡栽种经济林木,不但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提高了绿色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调节气候,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给当地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空间,生态效益显著。 1.6效益评价 该工程实施后,可发展水地1000亩,考虑该村粮食已经自给,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当地群众的种植习惯,主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计划种植西瓜、枸杞、洋芋,种植比例为4:3:3,西瓜亩产4000kg、400亩共160万kg,洋芋亩产3000kg、300亩共90万kg、枸杞亩产200kg、300亩共6万kg、则年产经济作物256万kg、增加产值408万元,亩产出4000元,人均增加收入2125元以上,经济

四川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初稿)

关于印发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扩权县水务局,厅直有关单位: 为切实加快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保证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深度和质量,根据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财政厅有关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等一系列文件要求,结合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我厅制定《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总则 1 编写依据及目的 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编制工作,规范设计内容,提高设计质量,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的通知》(水规计【2009】497号)和《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9】819号),以及四川省水利厅、财政厅印发的《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川水函【2010】1102号)等文件精神,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及有关规程规范,并针对四川实际,制定《四川省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大纲(试行)》(以下简称《编制大纲》)。 2 适用范围 《编制大纲》适用于纳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建设规划》确定的项目,以及按国务院要求,经财政部、水利部认定的其他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3 治理标准 中小河流治理要符合流域、区域防洪规划,设计应根据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并结合中小河流防洪保护区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合理选择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一般采用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一般采用5~10年一遇。 4 设计原则

水闸设计实例

慈溪市三八江水闸初步设计

一、毕业设计目的和作用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后一个全面性、总结性、实践性的教育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工程具体问题的一项尝试,是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主要目的作用如下: 1、将学生在专业课程及基础课程内说学到的知识加以系统化、巩固 和加深,扩大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大胆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 3、培养学生掌握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在设计、计算、绘图、编 写设计文件等方面的锻炼和提高。 4、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想,树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 钻研的精神。 二、设计题目 慈溪市三八江水闸初步设计 三、设计内容 (一)围垦工程枢纽总体布置 (二)水闸设计(详见指导书) 1.闸址选择(定性分析) 2.枢纽布置 3.闸室布置 4.两岸连接建筑物设计 5.消能防冲设计 6.防渗排水设计 7.闸室稳定计算 8.地基处理设计 9.水闸主要结构设计 10.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本次不作要求) 四、设计成果与要求 (一)设计成果 (1)毕业设计计算书说明书各一份 (2)图纸: i.围垦工程枢纽布置图

ii.闸室平面布置图 iii.水闸上下游立视图 iv.水闸纵向剖视图 v.水闸闸底板配筋图及细部构造图 (二)设计要求 (1)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根据设计任务书查找参考 书及有关资料、设计规范,复习教材相关内容。 (2)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理清全部工作程序及基本共作思 路,以便更好更快地搞好设计。 (3)设计计算说明书便写有逻辑,思路清楚,计算公式清楚,架设条件及参数选取有说明,参考资料能及时注明。说明 文字简练,语句通顺,计算必须附以示意简图。 (4)毕业设计期间应严格遵守设计纪律,独立完成各阶段设计 任务。 五、进度安排及各阶段要求 毕业设计时间短,除去答辩、制图、整理计算说明书及五一放假,实际设计约6周,时间安排大致如下表,希同学们能尽量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应设计任务。 1、毕业设计进度计划: 周数时间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工作量(%)第9周0405--0409 熟悉资料,工程总体布置10 第10周0412--0416 闸孔布置、水力计算10 第11周0419--0423 防渗排水布置计算、消能防冲设计20 第12周 0426--0507 闸身渗流稳定、抗滑稳定计算及校核20 第13周 第14周0510--0516 闸底板、闸墩、翼墙结构计算20 第15周 0517--0530 制图、整理说明书20 第16周 第17周0530--0604 答辩准备及毕业答辩2、各阶段要求详见毕业设计任务书。

堤防工程设计报告范本

FCB00100 FCB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堤防工程设计报告范本 〔试用本,仅供参考〕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 1998年10月

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 堤防工程设计报告 主编单位: 主编单位总工程师: 参编单位: 主要编写人员: 软件开发单位: 软件编写人员: 勘测设计研究院 年月

目次 1 综合说明 (4) 2 设计依据 (5) 3 自然条件 (5) 4 堤防工程平面布置 (9) 5 堤防工程结构设计 (11) 6 堵口工程设计 (16) 7 穿堤建筑物工程设计 (17) 8 现有堤防技术改造工程设计 (19) 9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22) 10 施工组织设计 (24) 11 工程管理设计 (32) 12 工程概(预)算 (33) 13 经济评价 (37) 14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45) 附件A 附件及附图目录 (46)

1 综合说明 1.1 任务由来 年月日 (甲方)委托 (乙方)承担堤防工程初步设计。设计周期为个月。乙方须于年月日将设计文件提交给甲方。 1.2 自然状况 堤防工程位于。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属带气候。年平均气温°C; 年平均降雨量 mm;年平均风速 m/s。 历史最高洪水位(高潮位)① m, 最大洪峰流量 m3/s, 最大水流流速 m/s。历史最低水位(低潮位) m, 最小流量 m3/s, 最小流速 m/s。水流的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地形地貌特征: 。堤线经过地区的土质:至段为质土;~段为质土;……。 1.3 工程概况 本堤防工程用于保护的防汛防洪安全。工程建成后,可保护面积 km2。主要包括: 堤防条,总长 km,堤顶高程 m~ m。 防浪墙,防浪墙的墙顶高程 m~ m,内坡坡比1∶~1∶ , 设层戗台, 戗台宽 m ~ m,上层戗台顶高程 m~ m; 临水坡设级消浪平台, 平台高程 m~ m,平台宽 m~ m; 临水坡上坡坡比1∶~1∶ , 中坡坡比1∶~1∶ ,下坡坡比1∶~1∶。堤前护底宽度 m~ m。 穿堤建筑物共座。其中,涵洞座,洞径 m~ m; 水闸座, 闸孔净宽 m~ m; 船闸座, 上下闸首宽 m~ m, 闸室长 m~ m, 宽 m ~ m; 交通通道处, 通道宽 m~ m; 穿堤管道处; 穿堤电缆处。 共计土方万m3; 石方 m3;混凝土 m3。需要钢材 t, 木材 m3,水泥 t 。 本工程施工年限为年个月。需要劳力人。 工程静态投资万元;动态投资元; 工程造价万元。 预计每年净受益万元, 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2 设计依据 2.1 主要文件 ⑴年月日以号批准本工程建设的文件; ⑵编制的工程可行性研究(规划)报告; ⑶年月日以号文《关于工程可行性研究(规划)报告的审批意见》; ⑷工程初步设计任务书或初步设计委托书。 2.2 主要设计规范 (1)DL 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2)SDJ 217-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试行); (3)SL 51-93 堤防工程技术规范; (4)JTJ 213-87 海港水文规范; (5)JTJ 218-87①防波堤规范; (6)GB 50201-94 防洪标准; (7)SL 44-9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8)SDJ 218-8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9)SDJ 213-83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 (10)GBJ 7-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1)SDJ 20-78②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 (12)SD 133-84 水闸设计规范(试行); (13)GB/T 50265-97③泵站设计规范; ①标高以零点为基准面。 ①似被JTJ 298-98《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取代 ②如使用新标准SL/T 191-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请注意配套条件

水闸设计合同

建设工程测绘勘察设计合同 工程名称:崇阳县天城水闸除险加固可研及初步和施工工程勘察设计 工程地点:湖北省崇阳县 合同编号: 设计证书等级:综合资质甲级(A142000843) 采购人:崇阳县水利局 供应商: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签订日期:2016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编制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采购人: 崇阳县水利局 供应商: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信用的原则,双方就工程勘察设计及有关事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工程概况 1.1 工程名称:湖北省崇阳县天城水闸除险加固可研及初步和施工工程勘察设计 1.2 工程内容及规模: (1)地质勘察、测量,可行性研究(需要时)、初步设计(含概、预算)及相关技术服务,并获得相关部门审批。 (2)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阶段后续服务。 (3)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地质灾害、压覆矿藏、征地移民、社会风险评估、节能评估等各项前期立项所需专题报告(以水利发改等部门的要求为准),并获得相关部门审批。 1.3 工程建设地点:崇阳县。 1.4 工程投资估算:(以国家批复为准)。 1.5 工程进度安排:2016年~2020年。 1.6 工程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含概、预算)。 1.7 主要技术标准:按现行国家及行业技术规范标准执行。 第二条设计要求 2.1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2 满足现行国家及行业技术规程、规范要求。 2.3 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 2.4 满足建设工程相关审批要求。 第三条设计成果:

水闸工程初步设计报告(3X5M规模)

XXXXXXXXXXXXXXX围垦中闸改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工程设计证书第XXXXXX-sy号 FFFFFFFFFFFFFFFF设计院 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围垦中闸改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院长(副): 总工(副): 项目负责人: 编写:

XXXXXXXXXXXXXXX围垦中闸改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报批稿) 工程设计证书第121130-sy号 FFFFFFFFFFFFFFFF设计院 二ΟΟ三年十月 XXXXXXXXXXXXXXX围垦中闸改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报批稿) 院长(副): 总工(副):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陈振华樊建苗 徐剑陈世格

目录目录1 1综合说明1 1.1工程概况1 1.2自然条件1 1.3工程任务及规模2 1.4设计综述2 2自然条件7 2.1区域概况7 2.2气象8 2.3水文基本资料11 3工程地质15 3.1概述15 3.2区域工程地质条件15 3.3工程地质条件16 3.4天然建筑材料20 3.5结论21 4工程任务和规模25 4.1工程现状25

4.2工程任务25 4.3建设规模26 5工程选址、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30 5.1工程选址30 5.2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30 5.3防渗排水设计33 5.4工程设计34 5.5地基加固措施43 5.6观测设计44 6电气及金属结构47 6.1电气工程47 6.2金属结构51 6.3暖通56 6.4消防56 7工程管理设计58 7.1管理机构及定员编制58 7.2工程管理范围58 7.3工程管理设施59 7.4交通及通讯设施60 7.5工程运行调度60 7.6工程观测61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要求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编制要求 一、总则 (一)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应根据山洪沟的河道、洪水和灾害特点,区分不同山洪沟防洪治理类型,做好重点防护河段的规划布局和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报告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以及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据山洪沟防洪治理的特点,可适当简化。 (二)设计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认真开展必要的现场调查和勘测等工作;重视山洪沟洪水特性分析、历史山洪灾害成因分析,加强治理方案论证和比选;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根据加快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按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原则择优确定施工工期。 二、水文 (一)应说明项目所在小流域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暴雨山洪特性和已建、在建、规划的水利水电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等概况;应调查、测算流域形状、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河道比降等流域特征值;应收集、整理本流域和相邻流域的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的实测与调查暴雨、洪水资料,收集暴雨洪水图集、水文手册以及流域内已有水利工程设计采用的水文计算成果等。宜充 分利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有关成果。 (二)参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结合当地具体资料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山洪沟实测暴雨、洪水资料一般较为短缺,可根据当地经审批的《水文手册》或《暴雨洪水图集》中的计算方法推求设计洪水。 三、工程地质 (一)对于拟治理的河段,要求进行平面和断面测量。平面比例尺及断面测量间距根据实际地形情况按照满足设计和计算工程量需要确定;对于仅采取河道清淤疏浚措施的河段,可不进行河道平面测量,但需要进行河道断面测量,测量间距按满足工程量计算要求确定。(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根据具体治理工程措施的型式,参照《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中的相关条款,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勘察精度和深度应根据具体工程实际区别对待。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区,地质建议参数可根据区内地质环境和工程特性,结合本地区已建工程经验,采用工程类比法提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区,还应结合必要的试验成果经综合类比后提出地质建议参数。 (三)应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和区内其他工程的相关地质资料;调查了解拟治理河段历次暴雨山洪灾害情况、冲刷深度及抢险或加固措施等基本资料,并在初步设计报告中予以概述。 (四)基本查明区内拟实施的具体治理工程措施的工程地质条件,界定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重点查明河道区岩土体结构、物质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了解地下水埋深等。提出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岩土体物理力学建议参数。对地基变形、渗透稳定、岸坡稳定、已建堤防填筑质量、环境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等进行评价。提出边坡稳定开挖坡比和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五)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应以调查、类比为主,结合适量勘探试验方法和手段开展工作。对拟实施项目所需的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质量、场址位置以及开采运输条件等作出计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