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对口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5对口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1(共24分,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便当(dāng) 燠热( yù ) 奖券(quàn)

B.弥高( mí ) 撮土( cuō)惦念(diàn)

C.廿十(niàn)家当(dāng )禅师(chán)

D.厌恶( wù)冻疮(chuāng)踽踽( j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疑惑斩新笨拙油腻

B.奖卷抽噎嘟哝踽踽

C.宁谧眉黛翩然休憩

D.遒劲逶迤皱褶沙砺

3.加点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狼的叫声,在晚上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

B.上语文课却出去打篮球,这是本末倒置。

C.适宜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赏心悦目。

D.他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劝导别人。

4. 下列标点符号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B.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C.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D.你读过曹雪芹的“红楼梦”吗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B.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得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C.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所谓未晓处且放过”就是指读书不要因大失小,不要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6.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红柳的根像一柄巨大的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B.红柳的枝叶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

C.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着台儿沟的寒冷。

D.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2分)

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C. 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一文选自《荀子》一书,作者荀子是我国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B.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门弟子及

再传弟子所辑录的言行录。

D.《诗经》的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各地民歌(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40篇)

9.下列关于作家作品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裴多菲是德国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一生共写了八

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被喻为匈牙利的“抒情之王”。

C.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

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D.以孙犁为首的河北作家群,在创作风格上形成独特风格特点,被称之为“荷花淀”

派。与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周立波的“茶子花派”小说一起,对后来

的文学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10. 下列各句与原文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四五人,童子五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D.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单项选择Ⅱ(每小题2分,共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阒无人声的

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1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于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二)阅读《劝学》完成13---20题(共16分)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 )以为轮虽有.(yòu )槁.(g?o)暴.(pù)

B、金就砺.(lì)则利参省

..(cān)(xǐng)知.(zhì)明而行无过

C.、.须臾

..(xū)(yú)跂.(qì)彰.(zhāng)骐骥

..(qí)(jì)D.、.舆.(yú)马生.(shēng)非异跬.(kuǐ)步蛇鳝.(shàn

14、对下列通假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

1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神明自得(于是)

B、故不积跬.步(一步)

C、驽马十驾

..(十天所走的路程) D、上.食埃土(向上)

16、对下列古今异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加入

B、声非加疾也古义:强今义:疾病

C、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不真实

D、金就砺则利古义:指金属今义:黄金的简称

17、翻译时不需要调整词语顺序的有()

A、爪牙之利

B、筋骨之强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锲而不舍

18、对下列名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

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乘坐车马的人,就相当于脚走得快,也(能)达到千里之外。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溪流,(就)没有借以成江海的(办法)。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19、对《劝学》有关的论述有误的一项是()

A、《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第三

位儒家的代表人物。

B、《劝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

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C、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

而废。活到老,学到老。

D、《劝学》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20、对《劝学》有关内容的论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B、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C、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

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D、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

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三)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21——27题(共14分)

2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中没有错误的一项()

A 曾皙(xī)千乘之国(shèng)饥馑(jǐn)铿尔(jiān)

B 摄乎(shè)撰(zhuàn)率尔而对(shuài)夫子哂之(shěn)

C 莫春者(mò)喟然(wèi)风乎舞雩(è)冠者(guān)

D 浴乎沂(yí)非诸侯而何(ér)端章甫(pǔ)比及三年(bì)

22.对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B.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C.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名作形,勇气

D.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

23 . 下列各句不属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 以吾一日长乎尔

B. 毋吾以也

C. 不吾知也

D.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4.下列各句不属于状语后置的句子是()

A.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异乎三子者之撰

C.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D.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25.下列对句中虚词“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B.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C.则何以哉:动词, D.加之以师旅:介词,因为

26..、.下列对句中加线部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且知方也:方,方法和道理 B.、.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D.、.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27、关于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子路:并否定了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为子路的谈话的态

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孔子“哂之”

B对冉有: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

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孔子叹之。

C 文章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体现孔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对公西华:孔子

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

以大用。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孔子惜之。

D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的景象社会安定、经济稳

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

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与点”!

四、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32题

田野中的哭声

东方欲晓,晨曦初露,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归真返璞、美

不可言的时刻,正值人们或醋梦未醒,或睡眼朦胧之际,我在绿菌菌的草地上,曲

肱而枕,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什以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真实

的美。

当想像把我同人世隔绝开来,幻觉揭掉了遮蔽住我主观意识的物质破布时,我

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升华,致使我与自在相亲相近,它为我阐释大自然的奥秘,让我

通晓自然界万物的语言。

我正在此情此景中,一陈微风从树丛枝叶间而来,它像一个贫苦无告的孤儿在长吁短叹。我问道:“习习的微风啊!你为什么叹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

我逃进了城里,我那纯洁的躯体却沾满了病菌,人类那有毒的气息也死缠着我不放。因此,我才这样忧伤。”

我回眸向万紫千红的花儿望去,只见它们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泪水。我问

道:“美丽的花儿呀,你们为什么要哭?”其中一朵花儿抬起它那俏丽的脸,说;

“我们哭,是因为人们将来到这里,掐断我们的粉颈,把我们带进城里。我们是自

由的人,他们却要把我们像奴隶一样卖掉。晚上,我们蔫了,他们就会把我们丢进

垃圾堆里去。人类残酷的手将使我们离开故土——田野,我们怎能不哭泣?”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溪水像失去儿子的母亲似地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

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它答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但是那里,人们

却鄙视我,他们有葡萄酒代替我饮用,而用我去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

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我怎能不号哭?”

随后,我侧耳细听,又听到鸟儿仿佛号丧似地在唱一首悲歌,我就问道:“漂

亮的鸟儿呀,你们在为谁号丧唱挽歌?”一只小鸟走近我,站在枝头上说:“人将

带着一种该死的器具,像用镰刀割草似地把我们消灭掉。我们正在相互诀别,因为

大家都不知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随到哪里,我们怎能不号丧

唱挽歌呢?”

旭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为树上戴上一顶顶金冠,我不由得想:“人类为什么要

破坏大自然创建的东西呢?”

28、二自然段中,“遮蔽我主观意识的物质破布”指的是什么?(不超过15个)

29、第二自然段中的“此情此景”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30、“微风”、“花儿”、“鸟儿”悲伤痛苦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2)

(3)

31、“大自然创建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不超过15个这了)

答:

32、选出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两项()

A、作者与大自然倾心交谈,是为了探询美的真谛。

B、作者追求的是纯洁的美、和谐的美、真实的美。

C、作者认为物质文明破坏了大自然的纯洁和谐,是大自然的敌人。

D、本文的主旨是呼吁人类应维护生态平衡,增强环保意识。

E、本文巧用拟人手法,借大自然的倾诉,表达了作者的哲理之思。

F、本文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深层次的思考。五、应用文写作(共6分)

33.星期六下午学校要大搞卫生,请你代表班级向总务处借10把笤帚,6把扫帚,5把撮子。并写一张借条。(3分)

34、你去李响家准备和他商量明天团支部组织参观市“青年志愿者在行动”图片展

览一事,恰巧他不在家,你准备晚上七点再来找他,希望他在家等候。请你根据这

个材料写一张留言条。(3分)

六、写作(50分)

35.漫漫人生路,常有些“小门”横亘在前方,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能通过。

比如,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恶言挑衅,选择了“引车避匿”,勾践面对覆国被俘

的耻辱,选择了屈服求和、卧薪尝胆;韩信面对市井无赖的嘲笑欺侮,选择了

蒙受“胯下之辱”……

“读史使人明智”,历代名人对待“小门”的态度给我们有益的启迪。请以“人

生路上的小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答案

1-5 C C C C D 6-10 C D A B C 11-15 A B D D B

16-20 D D B A A 21-25 B C A D D 26.A 27. A

28、人类追求物质享受的世谷观念

29、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抛弃世俗观念,同大自然相亲相近,倾心交谈

30、(1)它们被污染(2)它们被摧残,被抛弃(3)它们被扼杀,被毁灭

31、指大自然的纯洁的美、和谐的美、真实的美

32、C、D

33.34.35.略

最新体育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013-2014学年上期期末语文模拟试题(B) 班级___ ___ _ 姓名__ __ ____ 分数___ _ 一、语文知识(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词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A.着zháo 着急着数着凉不着痕迹B.和hè唱和附和和诗曲高和寡 C.落luò落魄涨落落枕丢三落四D.泊bó飘泊湖泊停泊淡泊名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灌注全神贯注截流开源节流B.直言仗义执言长年常年累月 C.背景离乡背井终身奋斗终生D.委屈委曲求全事故人情世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信息角度看,真话和假话同样可以具有最大的信息量。_____从社会角度看,______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真话,______可能获得最佳效果,具有一定信息量而又切题的假话,表达效果等于零。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______是语言表达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A.但是只有才也B.因为只要就也C.因为只有才却D.但是只要就却 4.下列各句加横线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虽然没见过这位作者,但每读他的作品,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B.刘老师当班主任二十多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 ....,不幸积劳成疾。 C.他俩50年前是好朋友,没想到半个世纪之后在他乡萍水相逢 ....,真是喜出望外。 D.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赛场上果然深.孚.众望 ..,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些青少年不喜欢过传统节日而热衷于过洋节,这和我们的传统节日越来越缺少热闹的气氛不能不说一点关系没有。 B.在一年一度的祭祀孔子的大典上,有些祭祀礼仪的表演变成了闹剧.这遭到了海外有识之士的批评。 C.国家邮政局计划在2005年发行的25套邮票中,有一些像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这样重大历史题材的邮票占了很大比重。 D.有些青年说成才必须选对道路,但也有些青年批驳说并非一条大路通罗马,我同样表示不赞成这些青年的说法。 6.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比方说,比较中文语法和英文语法,哪些不一样,哪些不全一样。 B.马达声、喇叭声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 C.扉页写着:“戴万山同学,祝你早日康复!”落款是“高一(3)班全体同学”。 D.在故乡,我们还会想像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一个海上英雄么? 8.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明代《神曲》---但丁---德国B.《长生殿》--洪昇--明代《老人与海》--海明威—英国C.《西厢记》---王实甫---元代《我的大学》---高尔基--俄国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项链》--莫泊桑--法国 9.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东边日出两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③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彻底清。 A.夸张双关比喻 B.拟人反复借代 C.夸张反复借代 D.拟人双关比喻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C.我国古代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D.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莫泊桑。

全国 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但是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对口升学语文标准练习试卷(2015-1)

2015年四川省对口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总分120分时量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2分,1--8小题,每小题2分,9--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哺.育(bǔ)埋.怨(mái)一筹.莫展(chóu)敷.衍了事(hū) B、熨.贴(yù)木讷.(nà)为虎作伥.(chāng)咄.咄逼人(dōu) C、吮.吸(yǔn)盅.惑(gǔ)长歌当.哭(dāng)引吭.高歌(háng) D、骁.勇(xiāo)要挟.(xié)羽扇纶.巾(guān)言简易赅.(gā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慰籍糜烂驱利避害迫在眉睫 B.仓皇肇事一言九鼎脱颖而出 C.急燥炽烈钩心斗角碌碌无为 D.繁衍暇疵斩钉截铁迷天大谎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 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②有的同学很______,对很多问题不求甚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③从调查结果来看,整个事件盘根错节,关系复杂,个中______决不是三言两 语就能说清楚的。 A.申述浮躁委曲 B.申述急躁委屈 C.申诉浮躁委屈 D.申诉急躁委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 ....地等了一个小时。 B.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C.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 可以事倍功半 ....,一蹴而就。 D.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天高地厚 ....,我一定永志不忘。 5.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其实,挫折给人的不仅有困惑与苦恼,而且也有启迪与喜悦。有时,挫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凡有成就的人,__________________。 A.往往既是最有才能的人,又是最有正确对待挫折的人。 B.往往因然是最有才能的人,但首先应是最能正确对待挫折的人。 C.往往不是最有才能的人,但是最能正确对待挫折的人。 D.往往不但是最有才能的人,而且是最能正确对待挫折的人。 6.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 ...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点。 B.叶子出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语文2020对口单招试卷

密★启用前 江苏省 2020 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 考 语文试卷 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分, 共 20 分。在下列每小题中, 选出一个正 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 1.下列加点的字 ,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对峙.( zh ì) 狩.猎(sh òu ) 攻讦.(xi é) 筵.席(y án ) B.岑.寂 ( c éng ) 炽.热(ch ì) 嬗.变( sh àn ) 顷.刻( q ǐng ) C.雪褥. (r ù) 翘.首( qi áo ) 哺.育(b ǔ) 缄.默( ji ān ) D.豇.豆( ji āng ) 菲.薄(f ěi ) 凄怆.(chu āng ) 瞥.见( pi ě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出类拔萃 变幻莫测 自惭形秽 食不果腹 B. 独出新裁 飞扬跋扈 脍炙人口 铤而走险 C. 钟鼓馔玉 分庭抗理 雄姿英发 原形毕露 D . 匪夷所思 天理昭彰 敛声屏气 人情世顾 3. 下列加点字词的释义有 错.误.的一组是 A.无精打 采.(精神) 卓.有成效 ( 突出) 虚与 委.蛇. (随便应付) B.克勤克.俭( 能够) 不经.之谈( 经常) 循 .循 .善诱( 有步骤的样 子) C.长治.久安(太平) 巧夺.天工(胜过) 正襟危.坐 . (端正地坐着) D.坚忍不 拔.(移动) 举一反.三(类推) 惘然.若失( 失意的样子) 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 , 最恰当的一项是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定延续的基本前提, __▲__ 人类社会的活动 __▲__ 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 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 __▲__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 __▲__ 对 某些物种厌恶有加, __▲__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

高起点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

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24 分,每小题4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来自 A. 乘载乘凉乘风破浪 B. 传媒传奇不见经传 C. 总括训诂沽名钓誉 D. 法度度量审时度势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际遇辑录风雨飘遥 B. 蒙昧迷惘处之泰然 C. 豁达墨契简明厄要 D. 料俏羁伴似无忌惮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远方山边的牧民帐篷上,升起了青烟,一群群牛羊如星星般在翠绿的草原上。我想象中的长江源头 无人区”并没有出现,反倒是田园牧歌的景象. A. 悠悠点缀一览 B. 袅袅连缀一派 C. 悠悠连缀一览 D. 袅袅点缀一派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来自 A. 可可西里这个昔日疮痍满目的盗猎场,如今动植物繁盛,已成为高原物种基因库。 B. 近日,由于强降雨的作用,这个瀑布水量大涨,湍流直下,声势浩大,气壮山河。 C. 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其智慧与经验颇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 D. 整个舞台空灵而富有诗意,充满时尚感,似行云流水,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5.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士者国之宝,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各地都争相延聘,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流动。 B. 这一报告显示,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持续走高,毕业生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颇大。 C. 改善民生是个动态过程,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D. 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又一次工业革命正席卷而来,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6.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湖南省2014年对口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湖南省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6 道大题,20 道小题,时量150 分钟,满分120 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 A、静谧mì风驰电掣zhì B、呵护kē暴殄天物tiǎn C、果脯fǔ独辟蹊径xī D、戒备gài 朝思暮想zhāo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D) A、松驰谈笑风声 B、熨贴金榜提名 C、诀择仗义直言 D、安详泾渭分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A、为了演好剧中角色,他每天清晨都要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B、古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大雪纷纷扬扬,把树木和房屋装 点得格外美丽。 C、近日热播的反映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观众耳目一新。 D、他在校园论坛上的演讲深入浅出地阐明了青年的理想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B) A、教育专家指出,父母一般不要让未成年的孩子过早地远离自己,否则,孩子的心理、性格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

B、同学们自发组织了志愿者团队去校外服务,几年中,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C、认识沙尘暴的特点,了解沙尘暴的成因,有助于更好地治理沙尘暴,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 D、正是因为成千上万人的不断努力,整个社会才充满了活力与朝气,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5、下列作家、作品、体裁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郁达夫——《故都的秋》——散文 B、莫泊桑——《项链》——戏剧 C、曹雪芹——《红楼梦》——小说 D、舒婷——《致橡树》——诗歌 6、下列诗句,与迎接客人来访相关的一项是(B)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二、古代诗文阅读(18 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 题。(6 分,每小题3 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2017年度湖南地区对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2017年湖南省对口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本试题卷共6道大题,20道小题,共5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3、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恬当的一项是() A. 潇潇潺潺鳞鳞铿铿 B. 潇潇铿铿鳞鳞潺潺 C. 潺潺铿铿片片潇潇 D. 潇潇铿铿片片潺潺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B.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C.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D. 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B. 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雷电霹雹,骇人的霜雪云霞,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 C. 这样岂不像住在竹和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 D.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6、下列对作家、作品及体裁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余光中——台湾诗人——《乡愁》——诗歌 B. 舒婷——一现代朦胧派诗人——《致橡树》——诗歌 C. 苏轼——南宋诗人、散文家——《前赤壁赋》——散文 D. 欧·亨利——美国作家——《警察与赞美诗》——小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每小题3分,共6分)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7、下列诗句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A.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B.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8、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人们在龙王庙前敲锣打鼓,鼓乐齐鸣,举行祭祀仪式,以讨得龙王欢心,祈盼上天普降甘霖的情景。 B.该诗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农民心急如焚地求雨和达官贵人悠哉观赏歌舞的场景并置,

高考全国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

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

2016年河南对口升学语文试题

2016年河南对口升学语文试题

2016年河南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锱.铢必较zī龟.裂guī暧.昧ài B.手胼.足胝(pián)罪愆.yǎn 璎珞.lào C.自牧归荑.yí冠冕.miǎn 喟.然wèi D.羽扇纶.巾guān 龃.龉jǔ城隅.y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斩新红高粱恍然大悟B.嗫嚅凌宵花礼上往来C.苑囿黑黢黢苌弘化碧D.矫媚汗涔涔博闻强识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_____,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_____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_____,一点情调。 A.寂寞飘生气B.寂静飘生机 C.寂寞驶生机D.寂静飘生气 4.下列作家、作品、体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科学小品 B.鲁迅——《祝福》——小说 C.柳永——《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D.宗璞——《废墟的召唤》——散文 5.下列古诗词默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行道迟迟,再渴再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B.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6.下列对文学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红高粱》等。 B.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20 世纪30 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其代表作为《我爱这土地》等。 C.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获1965 年诺贝尔文学奖。《一个人的遭遇》为其作品,述说了一个从战争中挺过来的普通人的遭遇。 D.铁凝(1957—),祖籍河北省赵县,当代女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哦,香雪》是其成名作,是我国新时期伤痕文学的代表。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学校通知说,让李明同学本月18 日前去报到。 B.现在科学技术那么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C.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清澈的小溪。 D.他走到街上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总有一大群孩子围着他,请他讲故事、做游戏。 8.下列各句与修辞手法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排比 B.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夸张 C.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着台儿沟的寒冷。——拟人D.红柳的根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比喻 9.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B.我们大家都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着。 C.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D.没有绿色哪有生命,没有生命哪有爱情,没有爱情哪有歌声?

湖南省对口招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

湖南省对口招生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九) 本试题卷共六道大题,20道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陶然”二字为亭命名,陶然亭公园及其周边地区即因此得名。小亭自落成之日便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经久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而阔三间,进深一间半,面积90平方米。亭上有苏式彩绘,屋内梁栋饰有山水花鸟彩画。两根大梁上绘《彩菊》《太白醉酒》《刘海戏金蟾.》,亭上有三大匾,一是建亭人江藻亲笔题写,一是取齐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还有一块是郭沫若题“陶然亭公园”门额中字。东向门柱上悬有一联:“似闻陶令开三径,还与弥陀共一龛.”,为清人林则徐()。亭间悬有一联:“慧眼光中,【甲】;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乃今人所书。另一联“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乙】”是翁方纲所撰,光绪年间慈悲庵的主持僧静明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重写。 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 ...的一项是()A.青睐.lài B.修禊.qìC.金蟾.chán D.一龛.kān 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誉为B.彩绘C.梁栋D.所撰 3.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建筑拟就B.构筑拟作C.建筑拟作D.构筑拟就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A.文人墨客B.享誉经久C.经久不衰D.白月清风 5.在语段画横线的【甲】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看满目花红柳绿B.有姹紫嫣红相伴 C.开半亩红莲碧沼D.来三春莺歌燕舞 6.语段中【乙】处黑体字部分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对偶C.借代D.夸张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6分,每小题3分)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这首诗的作者是() A.韩愈B.杜甫C.柳宗无D.李清照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A.“千山鸟飞”“万径人踪”是热闹的场景,但“绝”“灭”一下子把热闹的状态归于孤寂。 B.全诗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C.覆盖千山万径的白雪,既喻示了作者寒冷凄清的内心世界,又表明作者冰清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性。

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对口升学语文真题模拟及答案(十)

对口升学语文真题模拟及答案(十) 一、选择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钢轨(guǐ) 滥用(làn) 宠幸(chǒng) 跬步(kuǐ) B.萌蘖(méng) 红硕(shuò) 惊诧(yà) 饥馑(jǐn) C.错勘(kān) 殷红(yīn) 萦绕(yíng) 金樽(zūn) D.红缯(zèng) 揣摩(chuāi) 放诞(dàn) 漂沦(lún) 2.下边语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残羹冷炙炙:烤肉 B.游目骋怀怀:动词,怀念的意思 C.受宠若惊宠:宠爱 D.奄奄一息: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3.下列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国_____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_____,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产,是_____的做法。 A.幅员辽阔因地制宜切合实际 B.幅员广阔因地制宜切合实际 C.幅员辽阔因地制宜符合实际 D.幅员广阔因地制宜切合实际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他腕上比物甲盖还小的手表。

B.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C.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 D.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5.将标点符号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_ _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___ 声普是那祥奔放热烈__她们笑着___ 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___无所顾忌 _ A.,。、;,,。 B.,。,。,,。 C.,,、;,,。 D.,。、。,,。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一天,令他不寒而栗。 B.在乱石衰草中间,仿佛应该有着妲己,褒姒的窈窕身影,若隐若现,迷离扑朔。 C.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那‘怎样’,不就是内容吗?” D.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惊心动魄。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范增数目项王 C.沛公军霸上

2018年湖南省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题及答案

1 2017年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 时量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①秋日的九寨.,娇艳欲滴秋意浓,姹紫嫣红枝叶俏,真正是个梦幻童话般的世界,人们所向往的天堂。醉人的金秋时节,九寨沟便成了彩色的海洋,仿佛一个色彩王国。从谷底到山 。特别是在晴朗的天气下,九寨沟更是绚. 丽多彩,红叶,层森林尽染,流金溢丹,与黛绿的松针相互辉映,反射出种种奇丽多姿的色彩。环顾四周,簇簇点援涉足。只可领略翠浓欲滴的枝叶,倾听激流跌宕的瀑布,欣赏水中鱼儿的娇态。 ③九寨沟,充满梦幻与诗意的“人间仙境”,是自然造化( )人类最美丽的乐土,我梦中的天堂。 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寨.(zh ài ) B. 2.语段中划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如火如荼 B 缥渺 C 色彩斑斓 D 痴迷 3.依次填入语段中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打扰 赐予 B 搅扰 给予 C 搅扰 赐予 D 打扰 给予 4.语段中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光旖旎 B 流金溢丹 C 扣人心弦 D 应接不暇 5.依次填入语段①中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整个山楂都跃动起来了②一树引领,满沟呼应 ③千叶万树,色彩纷呈。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6.语段②画线句“那山,那水,那林,那青涩的草儿,那若隐若现的小生灵,仿佛海子的倒影的天空,都在九寨赣州般的轻波中荡漾”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拟人 B 排比、比喻 C 排比、夸张 D 比喻、夸张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浣溪沙 苏轼

中职语文对口高考模拟试卷

中职语文对口高考模拟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每小题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宁谧(mì) 摇曳(yè) 臆造(yì) 铁砧(zhēn) B.中肯(zhōng) 颀长(qí) 拌和(hé) 冠冕(mi ǎn ) C.旁骛(wù) 赧颜(h ǎn ) 袅娜(nuó) 颓废(tuí) D.深邃(shuì) 奢侈(ch ǐ) 虔诚(qián) 亵渎(xièdù) 2.选出下列词语中全错的一项( )。 A .老奸巨滑 心狠手辣 遥相互应 焕然一新 B .变幻莫测 惨绝人寰 鬼计多端 司空见惯 C .破啼为笑 要言不繁 轰堂大笑 异曲同功 D .沽名钓誉 提心吊胆 明知固犯 苟且偷生 3.依次填入各句横线上的成语,最贴切的一组是( )。 ①病菌可以说是( )的,但它对人类的危害却非常严重。 ②但是在一些没有护堤常识的人看来,那细小的裂纹也许是( )的,老农的反应未免是大惊小怪了。 ③我只是做了这点小小的事情,实在( )。 ④对他来说,好象什么困难和危险都( )。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A.微不足道不在话下微乎其微不足挂齿 B.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不足挂齿不在话下 C.不在话下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不足挂齿 D.不足挂齿微不足道不在话下微乎其微 4.下列选项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B.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刚丝抛入天际。 C.绿茸茸的草坂,犹如一支优美的乐曲。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能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就连我自己也在那闪闪绿色之中了。 A.天空中的艳阳洒下金辉一片 B.大地像一块鲜艳的地毯 C.碧绿的江水轻轻拍打着船舷 D.天空个地面整个绿成一片 6.下列诗中空白处,正确一句()。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_________,一支红杏出墙来 A.满园春色关不住 B.纵使晴明无雨色 C.千里莺啼绿映红 D.泪眼问花花不语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8分) 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三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及答案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及答案 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明朝独占熬头,舍我其谁?祝高考顺利!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仅供大家参考!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阅读题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3题。 排队 梁实秋 如果你起个大早,赶到邮局烧头炷香,柜台前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休想能从容办事,因为柜台里面的先生小姐忙着开柜子,取邮票文件,调整邮戳,这时候就有顾客陆续进来,说不定一位站在你左边,一位站在你右边,总之是会把你夹在中间。夹在中间的人未必有优先权,所以,三个人就挤得很紧,胳博粗、个子大,脚跟稳的占便宜。夹在中间的人也未必轮到第二名,因为说不定又有人附在你的背上,像长臂猿似的伸出一只胳膊,越过你的头部拿着钱要买邮票。人越聚越多,最后像是橄榄球赛似的挤成一团,你想钻出来也不容易。 三人曰众,古有明训。所以三个人聚在一起就要挤成一堆。排队是洋玩意儿,我们所谓鱼贯而行都是在极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所做的动作。《晋书范汪传》: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推排而进。水不干涸谁肯循序而进,虽然鱼贯,仍不免于推排。我小

时候,在北平有过一段经验,过年父亲常带我逛厂甸,进入海王村,里面有旧书铺、古玩铺、玉器摊,以及临时搭起的几个茶座儿。 我们是礼义之邦,君子无所争,从来没有鼓励人争先恐后之说。很多地方我们都讲究揖让,尤其是几个朋友走出门口的时候,常不免于拉拉扯扯礼让了半天,其实鱼贯而行也就够了。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到了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便不肯排队,而一定要奋不顾身。难道真需要那一条鞭子才行么? 据说:让本是我们固有道德的一个项目,谁都知道孔融让梨、王泰推枣的故事。《左传》老早就有这样的嘉言:让,德之主也。(昭十) 让,礼之主也。(襄十三)《魏书》卷二十记载着东夷弁辰国的风俗: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当初避秦流亡海外的人还懂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的道理,所以史官秉笔特别标出,表示礼让乃泱泱大国的流风遗韵,远至海外,犹堪称述。我们抛掷一根肉骨头于群犬之间,我们可以料想到将要发生什么情况。人为万物之灵,当不至于狼奔豕窜地攘臂争先地夺取一根骨头。但是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窥察到懂得克己复礼的道理的人毕竟不太多。 小的地方肯让,大的地方才会与人无争。争先是本能,一切动物皆不能免:让是美德,是文明进化培养出来的习惯。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只有当仁的时候才可以不让,此外则一定当以谦让为宜。 (节选于《书摘》2015年01月01日,有删改)

河南省高考对口升学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河南省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语文、英语试题卷考生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语文 1-10;英语:词汇判断 11-20;选择填空 21-30;补充对话 31-40;阅读理解 41-50;完型填空51-60。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语文 1-10(每小题2 分,共 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忖度(duó)濒临(pín)迁谪(zhé) B.踽踽(jǔ)殽函(xiáo)够呛(qiànɡ) C.沙砾(lì)娇嗔(zhēn)凝噎(yē) D.睿智(ruì)醴酪(lǐ)訇然(yán)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C ) A.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故有领土,这在历史上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全校师生齐心协力重建校园,使校园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 3.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部话剧公演后,深受业内好评,演员表演丝丝入扣,生动传神。 B.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C.这类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 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D.你对我态度恶劣,却指望我对你友好,这怎么可能?礼尚往来,人之常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A.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和一切领域都将卷入空前的知识大革命。 B.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诗歌创作是否百花齐放,是判断一个时代诗歌盛衰的重要标志。

对口单招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2011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1页至页,第Ⅱ卷页至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等项目。 2.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下列各项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箴.言/缄.默泥淖./橹棹.恬.淡/喧阗. B.针砭./褒贬.峪.口/富裕.游弋./摇曳. C.巷.道/空巷.编纂./撰.写癖.好/精辟. D.筵.席/垂涎.笨坯./胚.胎氤.氲/洇.渗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这种鏖兵的情况无论如何同这样的青山绿水也不能协调起来。人世变换,今古皆然。

在人类前进的征途上,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 B.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他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 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 C.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扔掉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 口一般都不留渣渍。 D.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 强弓硬驽,一起上船迤逦前进。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倏来倏.去(疾速)罄.竹难书(尽,完)先生杖屦.(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B. 休戚.相关(欢乐)义愤填膺.(胸)屈尊 ..下顾(降低身份俯就) C. 强聒.不舍(啰嗦)师旷之聪.(智慧)姹.紫嫣红(原指女性娇艳美丽) D. 桀骜 ..之乐(父子、兄弟等关系) ..不驯(倔强)激.扬文字(激动)天伦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对口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2009年对口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劈柴(pǐ)载歌载舞(zài)慰藉(jiè)少益耆食(shǎo) B、偌大(ruò)失其所与(yǔ)社稷(jī)期年之后(jī) C、憎恶(zèng)千乘之国(shèng)谤讥(bàng)供其乏困(gōng) D、不肖(xiào)悄无声息(qiǎo)荆杞(qǐ)强词夺理(qiá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协迫玷污脍炙人口谈笑风生 B、赌博羸弱走头无路征稿启事 C、提纲脉搏一枕黄粱轻歌慢舞 D、绝对凋敝礼尚往来融会贯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要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加以。 ②《长亭送别》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被认为是抒情艺术的。 ③鉴赏戏剧要理解戏剧语言的语境,注意其修辞特点,而且要着眼于表达效果,体会其情味。

A、品味典型不是 B、品味典范不仅 C、品位典范不是 D、品位典型不仅 4、下了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被誉为“最牛高考满分作文”的《站在黄花岗陵园德门口》,令人叹为观止。 B、200年来,唐人街一直保持着典型中华传统文化和华人社区的习俗特点,鳞次栉比的商铺、住屋前都供奉着福、禄、寿三位官人像。 C、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他的作品一下子流行起来,电视里,新版《四世同堂》刚播完,紧接着《龙须沟》又粉墨登场。 D、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清气爽。 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B、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 C、有关负责人强调,必须把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不正当行为当做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 D、大豆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蛋白质的含量达到近40﹪以上,比所有粮食都高。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