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营养
【医学课件】外科营养

2023-11-08
目录
• 外科营养概述 • 外科营养的评估与诊断 • 外科营养的干预措施 • 外科营养的并发症及处理 • 外科营养的未来发展趋势 • 典型案例分享
01
外科营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外科营养是指为满足人体在疾病状态下的营养需求而进行的 专业化营养治疗。
分类
根据疾病类型和需求,外科营养可分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
案例二:短肠综合征患者的长期肠外营养支持
详细描述
2. 定期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营 养评估,调整肠外营养液的成分 和输注量,以优化患者的营养状 态。
总结词: 短肠综合征患者由于肠道 过短或功能受损,导致营养吸收 障碍。长期肠外营养支持是这类 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1. 肠外营养支持:通过静脉输注 方式提供患者所需的所有营养素 ,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维 生素和矿物质等。
肠内营养适用于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但 仍需补充营养的患者。
方法
注意事项
肠内营养可以通过口服补充营养液、奶粉 、食物等,或通过鼻胃管、鼻肠管、胃造 口、肠造口等管饲方式进行。
在实施肠内营养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胃肠 道耐受性、营养液的配制、管饲的护理等 问题。
肠外营养
适应症
肠外营养适用于胃肠道功能衰竭或无法耐 受肠内营养的患者。
外科营养的特殊问题及处理
营养不足和过度
外科病人常常存在营养不足和过 度的问题。营养不足时需要增加 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而营养过度
则需要减少摄入量。
胃肠道功能不全
对于胃肠道功能不全的病人,需 要采用其他方法来提供营养,如 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进行肠内营 养,或者通过静脉进行肠外营养
。
代谢性骨病
外科营养支持疗法名词解释

外科营养支持疗法名词解释
外科营养支持疗法是一种针对手术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胃肠道营养支持:通过口服或经鼻胃管、胃造瘘管等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
可以使用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特制液体饮食,或者使用部分或全肠外营养来补充营养需求。
2. 肠外营养支持:当患者胃肠道无法接受食物时,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
这通常通过在静脉输液中添加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以满足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3. 增强免疫营养支持:在外科手术中,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抑制常常发生。
通过给予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免疫营养物质,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4. 胰岛素治疗: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手术患者,外科营养支持疗法也包括控制血糖水平。
这可以通过监测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并给予适当的营养,以保持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外科营养支持疗法的目标是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愈合,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的治疗方法和营养组成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外科营养

(一)肠外营养 腹部大手术后,消化道瘘、穿孔、梗阻, 腹部大手术后,消化道瘘、穿孔、梗阻,肠道炎性疾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或Crohn病 急性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 如溃疡性结肠炎或Crohn病,急性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 严重感染与脓毒症,大面积烧伤,肝功能衰竭等,都是应用 严重感染与脓毒症,大面积烧伤,肝功能衰竭等, 肠外营养的指征。 肠外营养的指征。 1. 肠外营养制剂 (1)葡萄糖 (2)脂肪乳剂 我国成人脂肪乳剂的常用量为:每天1へ2g/Kg 我国成人脂肪乳剂的常用量为:每天1 脂肪乳剂按其脂肪酸碳链长度分为: 脂肪乳剂按其脂肪酸碳链长度分为: 长链甘油三酯(LCT) 长链甘油三酯(LCT) 中链甘油三酯(MCT) 中链甘油三酯(MCT)
完全肠内营养(TEN)-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完全经胃 完全肠内营养(TEN)- )-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完全经胃 肠道供给,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有部分功能的病人。 肠道供给,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正常或有部分功能的病人。 完全肠外营养(TPN)-病人所需的全部能量与氮量( )-病人所需的全部能量与氮量 完全肠外营养(TPN)-病人所需的全部能量与氮量(即 全部营养素)从胃肠外供给,可采用腔静脉或周围静脉途径。 全部营养素)从胃肠外供给,可采用腔静脉或周围静脉途径。
临床上可按下列原则选择营养支持方法: 临床上可按下列原则选择营养支持方法: 1. 肠外与肠内营养两者之间应优先选择肠内营养:凡胃肠 肠外与肠内营养两者之间应优先选择肠内营养: 道功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营养支持应首选肠内营养。 道功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营养支持应首选肠内营养。 2. 周围静脉营养与中心静脉营养之间应优先选用周围静脉 营养。 营养。 3. 肠内营养不足时,可用肠外营养加强。 肠内营养不足时,可用肠外营养加强。 4. 营养需要量较高或期望短期内改善营养状况时,可用肠 营养需要量较高或期望短期内改善营养状况时, 外营养。 外营养。 5. 营养支持时间较长时应设法应用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时间较长时应设法应用肠内营养。
外科营养详解

• 2、昏迷或不能进食,可管饲; • 3、口服或管饲困难或仍难提高营养,可
肠外营养。
第二节 饥饿、创伤后的代谢变化
• 一、饥饿时的代谢变化:减少活动和降低基础
代谢率。动用自身的营养储备。
• 1、内分泌及的代谢变化:
• 饥饿时—血糖↓→胰岛素↓,胰高糖素、生长激 素↑→加速糖原分解。
特殊应用膳食
(Medical food,disease-specific products)
• 婴儿用膳食 • 肝功能障碍用膳食 • 肺疾患用膳食 • 创伤用膳食
特殊应用膳食
• 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症专用膳
➢治疗苯丙酮尿症 ➢治疗槭糖尿症 ➢治疗组氨酸血症 ➢治疗酪氨酸血症 ➢治疗高胱氨酸尿症
肠内营养应用准则
• 提供热量对于蛋白质合成极为重要。
• 应激、创伤蛋白质需要量增加。
• 二、能量储备及需要:包括糖原、蛋白质及脂 肪。蛋白质不能作为能源考虑。体脂是体内最 大的能源仓库。
• 机体的能量需要:每天每公斤体重25kcal。 • 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基础能量消耗BEE • 男:66.5+13.7×W+5.0×H-6.8×A • 女:655.1+9.56×W+1.85×H-4.68×A • W—体重(kg) H—身高(cm) A—年龄 • BEE 扣去10%就是实际静息能量消耗REE • 机体的热量来源:15%来自氨基酸,85%来自碳水
– 中等低下
肽类 (水解蛋白)为氮源的配方
– 显著低下
结晶氨基酸为氮源的配方
经肠营养用膳食选择标准
• 蛋白质变应性
对牛奶有变应性 — 大豆蛋白为氮源的配方 对牛奶、大豆有变应性—牛心肌蛋白为氮源的
外科营养知识点总结归纳

外科营养知识点总结归纳外科营养是指在外科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手术风险、预防手术并发症。
外科营养是外科学和营养学的结合,包括术前营养评估、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和手术后的营养管理。
下面总结了一些外科营养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术前营养评估术前营养评估是指在患者手术前对其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以确定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需要进行的营养支持。
术前营养评估包括患者的营养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营养风险评估。
患者的营养史可以包括饮食习惯、体重变化、营养不良症状等,体格检查可以观察患者的贫血、水肿和皮下脂肪等情况,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营养风险评估可以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手术类型来确定患者的营养风险程度。
通过术前营养评估,可以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包括术中和术后的营养支持,术中的营养支持主要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代谢和营养状态进行监测和调整,术后的营养支持主要是指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积极的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
术中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调整输液、血糖和代谢物等来维持患者的代谢平衡,术后的营养支持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肠内外营养支持等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手术后的营养管理手术后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营养管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后的营养管理包括术后饮食指导、饮食调节和饮食管理等方面。
术后饮食指导可以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需求推荐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软食等,饮食调节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来满足患者的特殊营养需求,饮食管理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体重和营养指标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外科营养的重要知识点外科营养的重要知识点包括:①术前营养评估是外科营养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需要进行的营养支持;②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是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代谢平衡、减少手术风险;③手术后的营养管理是外科手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④外科营养还包括术后合理的饮食指导、饮食调节和饮食管理,它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和康复保障。
外科营养支持知识点总结

外科营养支持知识点总结一、外科营养支持的基础知识1. 外科病人的营养风险评估外科病人在手术前通常会经历长期的不适饮食,身体虚弱,消耗过大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因此,在外科营养支持过程中,首先要对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估。
营养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具体的评估工具进行,包括NRS2002、MUST等,可以全面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为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营养支持的不同途径在外科营养支持中,通常采用口服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两种途径。
口服营养支持主要依靠病人口服营养制剂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而肠外营养支持则是通过胃管、空肠管或中心静脉营养等方式来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手术类型,可以选择不同的营养支持途径。
3. 营养支持的原则在外科营养支持中,有一些基本的营养支持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是个体化原则,根据病人的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和手术特点制订营养支持方案;其次是适量原则,根据病人的需要和机体的代谢情况确定营养素的摄入量;再次是渐进性原则,通过逐渐增加病人的能量摄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 营养支持的监测和调整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监测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监测病人的营养指标和临床症状,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外科营养支持的术前准备1. 术前营养调理术前的营养调理是为了提前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手术的风险。
在术前,可以通过口服高能高蛋白营养制剂或者静脉注射氨基酸等方式来进行营养补充,以增加病人的体力储备和免疫功能。
2. 术前的胃肠道准备在外科手术前,通常需要对病人的胃肠道进行准备,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胃管或者肠内营养制剂来进行胃肠道营养支持,或者采用清肠剂来清洁肠道,以减少手术后的感染和并发症风险。
三、外科营养支持的术中营养支持1. 术中的能量代谢和肠道屏障功能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机体的代谢和肠道屏障功能会发生改变。
评价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的指标

评价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的指标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是在疾病患者手术治疗前、术后恢复期及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指导营养干预方案,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及患者康复速度。
评价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涉及到多个指标,比如营养摄入、体重变化、测量的生理参数、营养评估及临床症状等。
首先,衡量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需要考虑营养摄入。
通过分析病人的饮食习惯、摄入热量及宏微量营养素等,可以评估病人的热能、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是否满足其需要。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病人的特殊病情,比如是否有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或者摄食受限等情况。
其次,病人的体重变化是评价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体重的下降可能代表病人存在着营养摄入不足或者代谢增加,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而术后体重的持续上升,则可能提示着病人出现了水肿、脂肪增加或者营养摄入过量等情况。
另外,测量的生理参数也是评价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病人的血清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以及体脂率、骨密度、肌肉力量等生理指标,均有助于评估病人的营养状态及肌体成分变化。
除此之外,临床症状也是评价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的重要参考。
比如,病人是否出现了贫血、脱水、水肿、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以及术后感染、愈合延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均能表明病人的营养状况及营养干预的必要性。
最后,营养评估是评价外科病人营养状况的综合测定。
营养评估涉及到病人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及临床症状等多个层面,有利于全面了解病人的营养状况及风险。
其中,基于营养评估的营养干预方案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病人的营养支持方式及药品治疗。
综上所述,评价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需要综合考虑营养摄入、体重变化、测量的生理参数、营养评估及临床症状等多个指标。
通过全面综合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加速病人的康复进程,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因此,评价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保障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
营养对症治疗学(2024版)

外科营养-TPN – 临床应用
数字 1、产热效能:1g糖=1g蛋白质=4kcal,1g脂肪=9kcal 2、所需能量:1kcal=4.18KJ, 一般病人=20~30kcal/kg/d,危重病人=30~40kcal/kg/d 3、蛋白需要量=1g/kg/d,体内蛋白质约含氮16%,1g氮 =6.25g蛋白质 4、糖脂肪混合性能源中:糖/脂 =1~1.5/1,非蛋白热/氮 =150/1
外科营养-TPN —临床应用
“ALL IN ONE”主要组成 25%葡萄糖(占总热能的50%~60%) 20%~30%脂肪乳剂(占总热能的30%~50%) 氨基酸(100ml含7克蛋白) 3%氯化钠50~150ml 10%氯化钾50~60ml 25%硫酸镁10ml 10%葡萄糖酸钙5ml 胰岛素 微量元素(I、Fe、Zn、CU、Cr、Mn、Se等) 水溶性维生素(B1、B2、B6、VPP、C、B12、泛酸、叶酸和VH) 脂溶性维生素(VA、VD、VE、VK) 其他补充(磷、制酸药、谷氨酰胺等)
功能不全者。 (9)其他
外科营养- EN- 禁忌症
(1)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出血、严重腹腔感染 (2)严重应激状态早期、休克状态、持续麻痹性肠梗阻 (3)短肠综合征早期 (4)高流量空肠瘘 (5)持续顽固性呕吐、顽固性腹泻、严重小肠炎、结肠炎 (6)胃肠功能障碍或某些要求胃肠休息的情况 (7)急性胰腺炎初期
肝功能衰竭配方: 配方含低量芳香族氨基酸,而有支链 氨基酸含量较高(大元素HA)
肾功能衰竭配方: 只供给必需氨基酸如9-AA(8种必需A A和组AA),限制非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可以减少尿素氮 的蓄积(大元素RA)
呼吸衰竭配方: 减少饮食中糖的含量并提倡使用高脂肪 含量的肠内营养配方
增强免疫配方: 含有大量的肽类物质、精氨酸、谷氨酰 胺、核苷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维生素C、E、A等 可增加免疫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 kcal/g 9.0 kcal/g 4.0 kcal/g
非蛋白质热卡(non-protein calorie, NPC) - 由糖类,脂肪代谢所产生的热量称NPC。
机体每天需要能量
正常状态下每天所需热量:25~30kcal/kg,约 为1800~2000kcal/d。 蛋白质:1.0~1.5/kg 热氮比为:(125~150kcal):1g
交感神经所致的高代谢状态,机体静息 能量消耗增加。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糖异生活跃,脂肪分解增加。
创伤时蛋白质代谢变化
蛋白质分解增加,应激时BCAA大量消耗, 致血中BCAA浓度减少,其他AA(如苯 丙氨酸、丙氨酸)浓度增加,尿中尿素 氮排出增加,致负氮平衡。 这种分解代谢难以被外源性营养所纠正, 称之为自身相食。
10%、20%、30%均为等渗液,可从周围静脉输 入。
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无利尿作用
脂肪所供能量占总能量的30~50%。
脂肪酸的分类及主要来源
碳链长度 短链脂肪酸 – (SCFA) – 4-6 C 中链脂肪酸 – (MCFA) – 8-12 C 长链脂肪酸 – (LCFA) – > 16 C 双键数量 饱和脂肪酸 – 不含双键 – 椰子油 单不饱和脂肪酸 – 含有一个双键 – 橄榄油
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评定
(Nutritional State Assessment)
国家
英国 美国
病人类型
普外科病人 普外科病人
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24-40 44
荷兰
荷兰 丹麦
癌症病人
普外科病人 腹部外科病人
40
50 28
数据来源:Hill.1977,ENGLAND;Bristrian,1976,USA;Wesdorp,1986,NETHERLAND; Smit,1991,NETHERLAND;Jensen,1982,DENMARK.
6.电解质每天正常需要量:
K:3~6g/d,血钾正常值:3.5~5.5mmol/L Na:4.5g/d,血钠正常值:135~150mmol/L Mg:硫酸镁 P:格林福斯(10ml) Ca:葡萄糖酸钙
(三)全营养混合液(All in ONE)
1.各种营养素在体外先混合在3L袋内,同时输入。 2.渗透压降低,可经周围静脉输注,避免脂肪乳剂输注过 快的副反应。
3.由专人负责配制,保证质量,减少污染。
4.基本溶液中,应添加各种电解质,补充维生素,正规胰 岛素(1U胰岛素:8~10g葡萄糖)。
5.特殊病人,营养液组成应有所改变。
肠外营养配伍举例
液体量 总热量 非蛋白热量
乐凡命8.5% 750
N/g
10.5
糖/g
脂肪/g
0.9%NaCl
25%葡萄糖
500
750 750 750 750 750 187.5 75
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BCAA 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
与芳香氨基酸竞争通过血脑屏障,纠正脑内氨基 酸 谱的失衡。应激状态下,BCAA是肌肉的能源物质,补 充 BCAA有利于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因素 1.氨基酸的输入 2.胰岛素、生长激素作用加强。 促进蛋白质分解因素 1.胰高血糖素、皮质激素、肾上腺素 2.细胞因子:IL-1,IL-6,TNF 正常情况下蛋白质合成的基本条件 充足的 热量和氨基酸
用于肝病:BCAA较多,芳香氨基酸较少。 用于肾病:8种必需氨基酸,少数非必需氨基酸(精氨酸、组 氨酸)。
用于严重创伤或危重病人:更多BCAA,或含谷氨酰氨二肽。
4.维生素:水溶性(VC、B等)
脂溶性(VA、D、E、K)。
5.微量元素:锌、铜、锰、铁、铬、碘
商品名安达美(10ml,含以上所有成分)
氮平衡 -正氮平衡 -负氮平衡
研究表明,当提供足量的非蛋白质热卡(NPC) 时,每天12-16克的氮能满足大部分患者对氮 的需要。 1克氮=6.25 克蛋白质 N(g):NPC(kcal)=1:125-150
(二)能量储备及需要
能量储备 糖原、蛋白质、脂肪
三大物质生理能量 碳水化和物 脂肪 蛋白质
肝损害和胆汁淤积
防治措施:
1.有效控制感染,特别是腹腔感染; 2.降低TPN配方中的非蛋白能量; 3.减少糖的供给; 4.尽可能恢复肠道营养; 5.给予外源性缩胆素; 6.补充腺苷氮氨酸。
(五)肠外营养的监测
1.全身情况
2.血清电解质、血糖及血气分析
3.肝功能测定
4.营养指标
第四节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EN)
30%脂肪乳 250 脂溶性维生素 10 安达美 格林福斯 10%KCl 总计 10 10 30 2310
1500
1500
10.5
187.5
75
NPC(kcal):氮(g)=143 脂肪热卡:50%
全营养混合液
3L营养袋输入方法合理渗透压低,可经周围静 脉输注
(三)肠外营养的输入途径
周围静脉 中心静脉
外
科
营
养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陈云波
二十世纪医学的重要成就
营养支持 抗生素 输血技术 重症监护 麻醉技术 免疫调控 体外循环 微创技术
from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 饥饿及创伤后的代谢变化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高浓度对静脉刺激大,机体利用能力有限
(4mg/kg.min),应急时利用率下降。
大量高渗葡葡糖作为单一能源的危害:
1.静息能量消耗增加; 2.CO2产生过多; 3.脂肪肝综合症; 4.高血糖及高渗性并发症; 5.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及其所致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反 应; 6.机体脂肪增多; 7.体内有限的糖异生抑制。
NEEA和EAA在临床营养中同等重要
谷氨酰胺(glutamine,Gln)
条件必需氨基酸,有特殊作用。 1.是小肠粘膜、淋巴细胞、胰腺腺泡的主 要能源物质 2.参与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的合成 3.缺乏可使小肠、胰腺委缩,肠屏障功能 减退及细菌移位;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率下降; 脂肪肝。
精氨酸
刺激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促进蛋白质合成。 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参与伤口愈合的细胞很好 的能源。
2.脂肪乳剂
LCT
成分 代谢
LCT和MCT
MCT
辛酸、葵酸 快、不依赖肉毒碱 极少 沉积 特殊病人(肝胆疾患)
应用
亚油酸、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慢,依赖肉毒碱 可在器官、组织内沉积 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普遍
临床上提倡使用1:1的LCT/MCT混合液。
脂肪乳剂特点:
所含热量高 提供必需脂肪酸、甘油三酯
周围静脉穿刺 (适用于用量少,支持时间不超过两周者)
中心静脉置管 常用锁骨下静脉穿刺,适用于长期PN支持者。
(四)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防治
技术性 代谢性 肝损害和胆汁淤积
肠外营养并发症
技术性并发症 主要和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或留置有关。 穿刺导致: 气胸 血管损伤 胸导管损伤 空气栓塞(后果严重) 导管性败血症
众多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大部分的住院病人都处于营养不 良的风险之中。
蛋白质-能量缺乏(PEM)
体重下降 虚弱 低蛋白血症 水肿
能量缺乏
体重/身高低
脂肪储存减少
肌肉组织萎缩 血浆蛋白正常
蛋白质缺乏
内脏蛋白丢失
脂肪储存正常
低蛋白血症
水肿
第一节 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
由此产生营养支持的概念。
第三节 肠外营养
即从胃肠外供给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能量 与氮量。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平 衡的多种维生素及平衡的多种微量元素。 凡不能或不宜经口进食5~7天的病人都是 PN的适应证。
(一)肠外营养制剂
1.葡萄糖
肠外营养主要能源物质
所有器官、组织都能利用;明显节氮作用
(一)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
(Metabolism of Protein and Amino Acid)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的分类 - 20 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EAA) 赖、苏、色、苯丙、缬、蛋、亮、异亮 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NEAA) 条件必需氨基酸 精氨酸、谷氨酰胺、组氨酸、 酪氨酸、半胱氨酸
尤文®作为第一个治疗型脂肪乳剂,可以:
-调节ω -3和ω
-6脂肪酸比例至最佳范围(1:4至1:2)
-调节炎症介质释放,免疫调节 -阻断过度炎症反应,减少SIRS和MODS发生,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降低死亡率, -减少感染并发症, -缩短住院和住ICU时间 -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复方氨基酸溶液
供给机体合成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氮源。 平衡氨基酸:含EAA8种,半必需AA2种,NEAA 多种适用于大多数病人。 复方氨基酸:针对特殊病人而定。
导管性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1.突发寒战、高热; 2.拔管前畏寒与发热呈持续性间歇发作; 3.拔管后8-12h热退; 4.导管尖与周围静脉血的细菌培养一致。 治疗: 拔除导管、抗感染。
2.代谢性:补充不足、糖代谢异常、肠外营养本身
所致。 补充不足: 1)血清电解质紊乱 2)微量元素缺乏 3)必需脂肪酸缺乏 糖代谢异常:1)低血糖及高血糖 2)肝功能损害 肠外营养本身:1)胆囊内胆泥和结石形成 2)胆汁淤积及肝酶谱升高 3)肠屏障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