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车间生产工艺规程解析

合集下载

年产650吨对硝基乙酮车间化工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

年产650吨对硝基乙酮车间化工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

目录1 物料计算 (1)1.1计算基准 (1)1.2混合料槽 (1)1.3氧化塔 (2)1.4去酸釜 (5)1.5苯甲酸釜 (6)1.6冷冻结晶釜 (8)2 热量计算 (11)2.1氧化塔热量衡算(以零摄氏度为基准) (11)2.2去酸釜热量衡算 (15)2.3冷冻结晶釜热量衡算 (16)2.4去酸釜 (18)2.5纯碱溶解釜 (19)2.6酸析釜 (19)2.7冷冻釜 (20)2.8对定型设备进行选型 (20)3 能量计算 (26)3.1水消耗量 (26)3.2水蒸气用量 (27)3.3电消耗量 (28)4 浮阀塔计算 (32)4.1技术特性及要求 (32)4.2工艺结构尺寸 (32)4.3设备安装型式 (36)4.4设备材料 (36)4.5接管一览表 (36)4.6设备示意图 (37)5 经济概算 (38)5.1土建工程费 (38)5.2设备费用 (38)5.3公司费用 (39)1 物料计算1.1计算基准:根据任务书,年产为650t,设每年250天工作日,则日产量=650250=2.56t d⁄(1-1)反应选择性:生成甲酸及二氧化碳的副反应的选择性相同。

混合料槽精对位:回收对位=1500:750(质量比,下同);精对位纯度≥99%;回收对位:含酮15%。

氧化塔氧化液组成:对酮含量≥50%;对酸含量:5-7%;其他为:对硝乙苯、杂质;吹出油:进料=50:2400;空气耗量:以吹出氧气量计,为反应耗氧量的5-10倍;其他纯碱:氧化液=60~80:2000;水:氧化液=600:2000;回收苯甲酸:生成苯甲酸=9:10;回收油:液碱:焦亚硫酸钠=2000:30:15;复蒸:进料:残渣=1680:2200:520;对酮:回收油=940:1140;各步工段物料衡算1.2混合料槽图 1-1物料混合图示如图 1-1自由度:1123223f =---++=(1-2)附加条件:7501500F F 21= (1-3) 假设 F 1=3.442t/d 。

《药物合成技术》课程标准

《药物合成技术》课程标准

《药物合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1430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授课学院: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96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定位:《药物合成技术》属高等有机化学范畴,是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从药物结构出发,通过反应试剂、反应条件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揭示化学转化的规律。

使学生掌握药物结构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对各种单元反应过程有系统的了解,具备必需的药物合成理论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2.课程的作用:依据国家《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有机合成工职业群的要求,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的现代职教思想,按照有机合成工的工作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以合成岗位的生产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学生完成项目为教学过程,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起工作任务与岗位技能、相关理论及职业知识的练习。

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药物合成专门人才所必需的药物合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为药学基础,药学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培养目标1.熟悉利用卤化、烷基化、酰化、缩合、氧化、还原等方法制备药物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药物合成中反应物结构、反应条件、反应方向、反应产物之间的关系;能够分析其各种影响因素对产品的影响,正确选择原料、试剂、反应条件和控制方法。

3.掌握常用的药物合成反应实验(小试、放大)操作方法,以及典型药品制备、分析方法,设备清理、维护方法;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典型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工艺、设备、操作规程等现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制药企业管理方式、安全生产、环保要求等行业规范。

制药工程(化学制药方向的药物合成实验总结)

制药工程(化学制药方向的药物合成实验总结)

一、目的要求1.熟悉溴化、Delepine反应、乙酰化、羟甲基化、Meerwein-Ponndorf-Verley羰基还原、水解、拆分、二氯乙酰化等反应的原理。

2. 掌握各步反应的基本操作和终点的控制。

3. 熟悉氯霉素及其中间体的立体化学。

4. 了解播种结晶法拆分外消旋体的原理,熟悉操作过程。

5. 掌握利用旋光仪测定光学异构体质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氯霉素的化学名为1R,2-(-)-1-对硝基苯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丙二醇,(1R,2R)-(-)-p-nitropHenyl-2-dichloroacetamido-1,3-propanediol。

氯霉素分子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有四个旋光异构体。

化学结构式为:上面四个异构体中仅1R,2R(-)〔或D(-)苏阿糖型〕有抗菌活性,为临床使用的氯霉素。

氯霉素为白色或微黄色的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

mp.149~153℃。

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微溶于水。

比旋度〔α〕25-25.5°(乙酸乙酯);〔α〕D25+18.5°~21.5°(无水乙醇)。

合成路线如下:三、实验方法(一)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 mL四颈瓶中,加入对硝基苯乙酮10 g,氯苯75 mL,于25~28℃搅拌使溶解。

从滴液漏斗中滴加溴9.7 g 。

首先滴加溴2~3滴,反应液即呈棕红色,10 min内褪成橙色表示反应开始;继续滴加剩余的溴,约1~1.5 h加完,继续搅拌1.5 h,反应温度保持在25~28℃。

反应完毕,水泵减压抽去溴化氢约30 min,得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氯苯溶液,备用。

注释:1. 制备氯霉素的二、实验原理除以对硝基苯乙酮为原料的二、实验原理(对酮法)外,还有成肟法、苯乙烯法、肉桂醇法、溴苯乙烯法以及苯丝氨酸法等。

2. 冷凝管口上端装有气体吸收装置,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溴化氢。

医药中间体和药物合成工艺

医药中间体和药物合成工艺

贮槽
7
训练:氯霉素的生产
1.概述 最早发现于1947年,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含 硝基的天然化合物。 熔点149~153℃,微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 醇等有机溶剂。
8
2.合成路线及其选择(了解)
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
9
(1)可能合成路线
a.原料的结构为苯丙基 b.原料的结构为苯乙基结构 侧链上引入一个碳原子后,引入其它官能团;
• 对硝基乙苯: • 先加入乙苯,在28℃滴加混酸,加毕,升温至 40℃~45℃,继续保温 1h ,使反应完全。 • 然后冷却至20℃,静置分层。用水洗去残留酸,用碱洗 去酚类,最后用水洗去残留碱液。 • 连续减压分馏压力为5.3×103Pa以下,在塔顶馏出邻硝 基乙苯。从塔底馏出的高沸物再经一次减压蒸馏得到精 制对硝基乙苯,由于间硝基乙苯的沸点与对位体相近故 精馏得到的对硝基乙苯尚含有6%左右的间位体。
10
c.原料基本结构为苯甲基结构 侧链上引入两个碳原子后,化学反应引入其它 官能团;
d.原料的基本结构为苯环
侧链上引入三个碳原子后,引入其它官能团。
11
(2)对硝基苯乙酮法
中国目前生产氯霉素采用的路线。
以乙苯为原料,经硝化、氧化、溴化、氨解、 还原、二氯乙酰化等反应制备氯霉素。
12
a.原理
13
29
生产工艺
4)对硝基-α-乙酰氨基-β-羟基苯丙酮 的制备
原理
对硝基-α-乙酰胺基苯乙酮
对硝基-α-乙酰氨基-β-羟基苯丙酮
30
生产工艺
工 艺
• 1)将甲醇加入反应罐内,升温28℃~33℃, 加入甲醛溶液,随后加入对硝基-α-乙酰胺 基苯乙酮 及碳酸氢钠,测pH应为7.5。温度 逐渐上升确认针状结晶全部消失,即为反应 终点。 • 2)反应完毕,降温至0℃~5℃,离心、过滤, 干燥得到对硝基-α-乙酰氨基-β-羟基苯丙 酮

制药工艺学习题集答案

制药工艺学习题集答案

制药⼯艺学习题集答案制药⼯艺学⼀.名词解释1. 全合成:由结构较简单的化⼯原料经过⼀系列的化学合成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称为全合成2. 半合成:由具有⼀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结构改造⽽制成化学合成药物,称为半合成。

3. 邻位效应:取代基与苯环结合时,若⼀取代基的分⼦很⼤时,可将其邻位掩蔽,因⽽在进⾏各种化学反应时,邻位处的反应较其他位置困难。

4. 药物的⼯艺路线:具有⼯业⽣产价值的合成路线,称为药物的合成路线。

7.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的作⽤是由⼀相转移到另⼀相中进⾏反应。

它实质上是促使⼀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型试剂两者之间发⽣反应。

常⽤的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环多醚类等三⼤类。

8. 固定化酶:固定化酶⼜称⽔不溶性酶,它是将⽔溶性的酶或含酶细胞固定在某种载体上,成为不溶于⽔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物。

9.“⼀勺烩”或“⼀锅煮”:对于有些⽣产⼯艺路线长,⼯序繁杂,占⽤设备多的药物⽣产。

若⼀个反应所⽤的溶剂和产⽣的副产物对下⼀步反应影响不⼤时,往往可以将⼏步反应合并,在⼀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需纯化⽽合成复杂分⼦,⽣产上习称为“⼀勺烩”或“⼀锅煮”。

⼆.简答题1、化学制药⼯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产⼯艺;另⼀⽅⾯,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艺,特别是产量⼤、应⽤⾯⼴的品种。

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产⼯艺。

3.简述鎓盐类相转移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N+Z—结构中含有阳离⼦部分,便于与阴离⼦形成有机离答:这类催化剂R4⼦对或者有与反应物形成复离⼦的能⼒,因⽽溶于有机相,其烃基部分的碳原⼦数⼀般⼤于12,使形成的离⼦对具有亲有机溶剂的能⼒,其作⽤⽅式为:4.简述冠醚催化固液两相的反应机理。

6.简述外消旋混合物,外消旋化合物,外消旋固体溶液的定义及其理化性质的差异。

如何区分以上三种外消旋体答:外消旋混合物:纯旋光体之间的亲和⼒更⼤,左旋体与右旋体分别形成晶体外消旋化合物:左旋体与右旋体分⼦之间有较⼤亲和⼒,两种分⼦在晶胞中配对,形成计量学上的化合物晶体外消旋固体溶液:纯旋光体之间,与对映体之间的亲和⼒⽐较接近,两种构型分⼦排列混乱三者的理化性质差异:熔点、溶解度不同区分:加⼊纯的对映体1)熔点上升,则为外消旋混合物2)熔点下降,则为外消旋化合物3)熔点没有变化,则为外消旋固体溶液7.⽤硝基苯甲酸为原料制备盐酸普鲁卡因,单元反应有两种排列⽅式。

水相中合成对甲氧基-α-溴代苯乙酮的工艺研究

水相中合成对甲氧基-α-溴代苯乙酮的工艺研究
( 甲氧基苯 乙酮) : 溴 )= 1: . ; 对 n( 1 1 反应温度为 5 % ; 0 反应时 间为 2 ; h 收率可达 9 % 以上 , 4 并对 反应 完成后的溴化氢水溶液进行 蒸馏制备成浓度 4 % 的氢溴 酸 , 5 收率达 8 % 以上 。本工 艺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 , 0 对环境无污染 , 作溶 剂的水可 以循环使 用 , 用 然后 制 备氢溴酸 , 子利用率高 , 原 操作 简单 , 生产成本 低 , 适合 于规模 化生产。
O h s . T r u h t e e p rme t USp a e h o g h x e i n s,t e t c noo i a o d to r p i ie nd d tr n d T p i lf r e t - h e h l gc lc n iinswe e o t z d a e e mi e . he o tma e m m n a to o di o r u me s f l ws :t e r to o —m eh x a e o he 0 e a d b o n s 1 in c n t nswe e s m i d up a ol o h ai fP t o y c tp n n n r mi e a :1. 1, r a t n tn — e c i e o p r t r f5 C ,a e c in tme o . Th ihe tyed o 4% wa b an d.45 e a u e o 0 ̄ nd r a t i f2h o e h g s i l f9 so ti e % h d o r mi cd wa r p r d y r b o c a i s p e a e b it lto fe h o l t n o h e ci n o y r g n b o d q e u out n.Th rt ft i e t c n lg y d si ai n atr t e c mp e i ft e r a to fh d o e r mi e a u o ss l i l o o e me so h sn w e h o o y i we e wih uto g ni o v n ,n lu in t h n io m e ,e vr nme t lf e d y,g e n c e ia e h oo ,ao c r t o r a c s l e t o pol t o t e e vr n nt n io o n a r n l i r e h m c ltc n lg y t mi h g iiai n r t i h ut z to ae,smp e o r to l i l pe ain, lw r du to o t a d s t b e f r lr e — s ae p o ucin. Th o twa o , o p o ci n c s n ui l o a g a c l r d to e c s s lw a d wa u t b e frt e fr a ia in p o uci n n ss ia l h o o m l to r d to . z Ke o d y w r s:P —m eh x 一 一 b o o c tph no e;b o i to y rm a eo e n r m ne;a u o h s q e usp a e;e v r n n a re dl n io me tlfin y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集.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集.

《药物合成技术》习题集适用于制药技术类专业第一章 概论一、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学好本课程对从事药物及其中间体合成工作有何意义?二、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特点?应如何学习和掌握? 三、什么是化学、区域选择性?举例说明。

四、什么是导向基?具体包括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五、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分类方法?所用试剂有哪些分类方法?举例说明。

六、查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报道药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及发展动态?第二章 卤化技术(Halogenation Reaction )一、简答下列问题1.何为卤化反应?按反应类型分类,卤化反应可分为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2.在药物合成中,为什么常用卤化物作为药物合成的中间体?3.在较高温度或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于非极性溶剂中,B r 2和NBS 都可用于烯丙位和苄位的溴取代,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比较X 2、HX 、HOX 对双键离子型加成的机理、产物有何异同,为什么?5.解释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马氏规则的原因(用反应机理)。

为什么Lewis 酸能够催化该反应?6.解释溴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过氧化效应的原因?7.在羟基卤置换反应中,卤化剂(HX 、SOCl 2、PCl 3、PCl 5)各有何特点,它们的使用范围如何?二、完成下列反应C CH 3CH 3CHCH 3Ca(OCl)2/AcOH/H 2O1.Ph 2CHCH 2CH 2OH32.CH 3SO 2ClCl /AIBN3.OH4CH 3CH 35.2OC O CH 3OHI 2/CaOAcOK Me 2CO?6.三、为下列反应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条件,并说明原因。

(CH 3)2C CHCH 3CHCH 2Br(CH 3)2C 1.CH 3CH CH COOHCH 3CH CH COCl 2.HOCH 2(CH 2)4CH 2OH(CH 2)4CH 2I CH 2I 3.CH 3OCH 2CH 2CO 2HCH 2CHCOBrBrCH 3O 4.CH 3CH CH CO 2CH 3CH 2CH CH CO 2CH 3Br 5.O2CH 2OH CH 2CH 2OHOCH 2CH 2CH 2CH 2ClCl 6.CH 2OH3CH2Cl37.8.BrCH 2(CH 2)9COOH CH 3CH(CH 2)8COOHBrCH 2CH(CH 2)8COOHCH 32CH 2C(COOC 2H 5)NHCOCH 3CH 2Br2CH 2C(COOC 2H 5)39.CH 2NO 2CH 2N(CH 2CH 2OH)2C(COOC 2H 5)3(抗肿瘤药消卡芥)CH 2NO 2CH 2N(CH 2CH 2Cl)2CHCOOH 2CH 2NO 2CH 2N(CH 2CH 2Cl)2C(COOC 2H 5)310.CH 3(CH 2)5OCH 3C 2H 5CH 3(CH 2)5OCH 2BrC 2H 5CH3(CH 2)5OOHC 2H 5CH 3(CH 2)4CH 2OHCH 3(CH 2)4CH 2Cl CH 3(CH 2)4CH 2Cl (构型反转)(构型保持)11.OC 2H 5OC 2H 5Br12.四、分析讨论1.试预测下列各烯烃溴化(Br 2/CCl 4)的活性顺序。

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生产工艺规程

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生产工艺规程

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生产工艺规程1.产品概述化学名称: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通用名:商品名:汉语拼音: duixiaoji-α-yixiananjibenyitong英文名称: Nitro -α- acetyl Aminoacetophenone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 C10H10O3N3分子量: 220理化性质: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药理作用:包装规格:储藏条件:2.原辅材料和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及规格化学原料编号:化学原料名称:化学原料项目:化学原料质量标准和规格:包装材料名称:包装材料材质:包装材料形状:包装材料规格:3.反应过程主反应:副反应:辅助反应:无反应物的中文名称: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酸盐反应物的分子量:214.5产物的中文名称:对硝基-α-乙酰氨基苯乙酮产物的分子量:220反应终点的控制方法和快速化验方法:4.生产工艺流程与设备流程图5.生产工艺过程原料配比:主要工艺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重点工艺控制点: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6.中间体和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7.生产技术经济指标8.生产安全与劳动保护有毒害物的防范措施:对可能产生泄露的设备,管道在满足工艺的条件下,尽量避开布置。

为防止布置在厂房内的生产装置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厂房内设计可靠地通风系统。

火灾、爆炸防范措施:装置内的设备、管道、建构筑物之间保持一定防火间距。

有火灾爆炸的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选用材料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具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生产装置设防静电接地系统。

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的生产设备和管道设计安全阀、爆破板、水封、防火器等。

安装有毒气体报警器。

化学灼伤害措施:化学灼伤危害作业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并安装必要的信号警报、安全联锁和保险装置。

另外在作业区安装洗眼器、淋浴器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在装置区设置救护箱。

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人身防护措施:各装置根据工作环境特点配制各种必备的防护用具和用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车间生产工艺规程目录1.产品概述 (4)1.1 化学名称 (4)1.2 产品化学结构 (4)1.3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4)1.4 临床用途:有机合成中间体,是制造合霉素和氯霉素等医药的原料 (4)1.5包装规格要求及贮藏 (4)2. 设计原理 (4)2.1工艺路线选择 (4)2.2设备选型和材质选用 (5)2.3设计范围 (5)3.反应过程 (5)3.1反应机理 (5)4.生产方法及工艺规程 (5)4.1 生产 (5)4.1.1 设计采用原料 (5)4.1.2 生产工艺路线 (5)4.2化学反应式 (6)5.生产工艺工程 (6)5.1 原料配比 (6)5.2 主要工艺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 (6)5.3工艺过程简图 (6)5.4 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 (7)5.5重点工艺控制点 (7)6 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7)6.1 生产中间体控制项目 (7)6.2 成品出厂质量标准 (8)7.主要设备选择 (8)7.1 设备选型及选材 (8)7.1.1反应器的选择 (8)7.1.2 塔设备的选择 (9)7.1.3 换热器的选择 (9)8.生产分析 (10)8.1 说明 (10)现行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为卫生部颁布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GMP)8.2 车间分析任务 (11)8.2.1 原材料抽样分析 (11)8.2.2 生产中间体、半成品的分析控制 (13)8.2.3 其它分析项目 (15)9. 环境保护 (16)9.1车间环境概况 (16)9.2 车间三废处理情况 (16)10.生产安全与劳动保护 (16)10.1 有毒害物的防范措施 (16)10.2 火灾、爆炸防范措施 (17)10.3 化学灼伤害措施 (17)10.4 人身防护措施各装置 (17)11.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运行功能 (17)12.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18)13.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18)14.物料平衡表 (18)15.附录 (19)1.产品概述1.1 化学名称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英文名称:2-Bromo-4'-nitroacetophenone1.2 产品化学结构化学结构式:1.3 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质量标准:熔点:77℃以上水份:≤0.2%含酸:≤0.2%色泽:以实样为准分优级、合格1.4 临床用途:有机合成中间体,是制造合霉素和氯霉素等医药的原料1.5包装规格要求及贮藏包装:每包净重50kg,成品装在聚乙烯塑料袋(规格66×100)中扎口,然后分装入编织袋中扎口,挂好批号标签出厂。

标签应写明:产品名称、出场批号、净重、包装日期、包装人员2. 设计原理2.1工艺路线选择本设计采用硝基苯与溴作用生成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生产工艺路线。

2.2设备选型和材质选用反应釜均选用HG5-251-79型K式搪玻璃反应釜。

高位槽及计量槽采用立式椭圆形封头容器,材质符合JB1426-74。

贮槽采用卧式椭圆形封头容器,材质符合JB1428-74。

分馏塔选用填料塔,填料为BX金属丝波纹填料,材料为不锈钢。

氧化塔选用浮阀板式塔,材料为不锈钢。

换热器一般均采用管壳式换热器中的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当△Tm>60℃时管壳采用膨胀结。

2.3设计范围车间范围内工艺设计(含配酸、硝化、粗蒸、分馏、精蒸、氧化、去酸、冷冻结晶、干燥),不包含土建、设备仪表自控、给排水、概算等非工艺专业内容。

3.反应过程3.1反应机理由于此反应是在烯醇化的形式下进行的,所以需要酮式结构不断的向烯醇型结构转变,溴化反应速率取决于烯醇化反应速率。

溴代反应产生的溴化氢是烯醇化的催化剂。

但由于开始反应其量尚少,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产生了足够的溴化氢后,反应才能以稳定的速率进行。

4.生产方法及工艺规程4.1 生产4.1.1 设计采用原料H2SO4(含量≥93%)HNO3 (含量≥97%)氯苯(含量≥95%)4.1.2 生产工艺路线将对硝基苯乙酮及氯苯(含水量低于0.2%,可反复套用)加到溴代罐中,在搅拌下先加入少量的溴(约占全量的2%~3%)。

当有大量溴化氢产生且红棕色的溴素消失时,表示反应开始。

保持反应温度26~28℃,逐渐将其余的溴加入。

溴的用量略大于理论量。

反应生产的溴化氢用真空抽出,用水吸收制成氢溴酸回收。

真空度不宜过大,只要使溴化氢不从它处溢出便可。

溴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h,然后升温35~37℃,通压缩空气以尽量排走反应液中的溴化氢,否则影响下一步成盐反应。

罐底的残液可用氯苯洗涤,洗液可用。

4.2化学反应式5.生产工艺工程5.1 原料配比对硝基苯乙酮;溴水:空气:硬脂酸钴:乙酸锰=1:适量:0.000533:0.000533(质量比)。

5.2 主要工艺条件及详细操作过程将对硝基苯乙酮及氯苯(含水量低于0.2%,可反复套用)加到溴代罐中,在搅拌下先加入少量的溴(约占全量的2%~3%)。

当有大量溴化氢产生且红棕色的溴素消失时,表示反应开始。

保持反应温度26~28℃,逐渐将其余的溴加入。

溴的用量略大于理论量。

反应生产的溴化氢用真空抽出,用水吸收制成氢溴酸回收。

真空度不宜过大,只要使溴化氢不从它处溢出便可。

溴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h,然后升温35~37℃,通压缩空气以尽量排走反应液中的溴化氢,否则影响下一步成盐反应。

罐底的残液可用氯苯洗涤,洗液可用。

5.3工艺过程简图5.4 异常现象的处理和有关注意事项硬脂酸钴质轻,为防止投料飞扬损失,预先将其与等量的对硝基混合,然后计入反应塔。

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当遇停电,应即时紧急停车,关闭进气凡尔,立即通知值班长,电工间等有关人员。

凡遇停水应立即采取区别对待措施,如断软水,可供硬水,如硬水因故供应不上,应立即关闭通气紧急停车。

如因故压缩空气停送,各节塔进水紧急冷却至80℃以下,以免反应液转深5.5重点工艺控制点6 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6.1 生产中间体控制项目6.2 成品出厂质量标准7.主要设备选择7.1 设备选型及选材在设备选型之中贮槽除硝酸和硫酸外其余均用碳钢。

贮罐除硝酸(有较强的腐蚀性)用铝制,其它均用碳钢,塔设备使用不锈钢。

7.1.1反应器的选择本反应中的反应物均有较强的腐蚀性且反应中大部分需要加热或冷却,因而反应器选用带夹套的搪玻璃反应罐。

因为搅拌往往可以加速物料之间的混和,提高传热、传质速率,促进反应的进行,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因而在反应釜中加入了搅拌器,搅拌器均用框式。

本反应中的反应物均有较强的腐蚀性且反应中大部分需要加热或冷却,因而反应器选用带夹套的搪玻璃反应罐。

因为搅拌往往可以加速物料之间的混和,提高传热、传质速率,促进反应的进行,减少副产物的生成,因而在反应釜中加入了搅拌器,搅拌器均用框式。

7.1.2 塔设备的选择BX波纹填料塔可以解决流体分布均匀,有效传质面积大和阻力小等问题,目前已在分馏、精馏、吸收、解吸等单元操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而一次分馏及二次分馏操作均用波纹填料塔。

由于浮阀塔的操作弹性大、效率高、处理能力大、液气比范围大、不易堵塞、易于操作、因而氧化反应选用泡罩塔。

7.1.3 换热器的选择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处理量大,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易于制造,结构可靠,材料范围广,生产成本低等特点,特别是它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应用,因而在本次设计中冷凝器选用浮头式列管换热器、冷却器、均选用固定板式管壳换热器,再沸器选用立式虹吸式换热器,蒸发器和预热器均采用U形管换热器,干燥的空气预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

8.生产分析8.1 说明生产分析是保证成品质量的关键,尤其是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因为药品的质量是趋势关系到病人的生命。

现行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为卫生部颁布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GMP)8.2 车间分析任务8.2.1 原材料抽样分析(一)乙苯:无色透明液体,水解质中应显中性,比重0.866-0.870分子式:C8H 10分子量:106.18含量测定:准确量取样液100ml于150ml特制蒸馏瓶内,电炉电压直接加热,控制3-4ml/min的流速,收集要求沸点的馏出物,应符合规定或用气相层析仪测定。

(二)硝酸:黄红色有烟雾的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

分子式:HNO3分子量:63.02含量测定:精确称取样品约1g于100ml有塞反口碘瓶中(内有水约20ml)然后加水约10ml 酚酞指示剂三滴,以1N氢氧化钠滴定至微红色。

计算:V´N´0.06302´100= % W式中: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当量数V—耗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0.06302—硝酸的毫克当量W—样品的重量(三)硫酸:无色或灰色的油状液体无臭,在强腐蚀性。

分子式:H2SO4分子量:98.08含量测定:精确称取样品约1g于100ml有塞反口碘量瓶中(内有水约20ml)然后加水约10ml,酚酞指示剂三滴,以1N氢氧化钠滴定至微红色。

计算:V´N´0.04904´100= % WV—耗用氢氧化钠液体积(ml)0.04904—硝酸之毫克当量W—样品重量(g)(四)液碱:无色淡灰或微紫色的粘稠性液体。

分子式:NaOH分子量:40含量测定:(总碱度)精确称取样液约2g,加蒸馏水50ml,以酚酞作指示剂,用0.5N盐酸液滴定红色消失。

计算:V´N´0.04´100= % W式中: 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当量数V—耗用氢氧化钠液体积(ml)0.04—硝酸之毫克当量W—样品重量(g)(五)碳酸钠白色颗粒形粉末,易吸湿,可溶于6份水中,不溶于醇。

分子式:Na2CO3分子量:106.0含量测定:取样品,用105℃干燥至恒重。

确称定经干燥后的样品,约1.5g,加蒸馏水20ml溶后,加甲基橙指示剂1-2滴,用0.5N硫酸液滴定,即得(每1ml的0.5N硫酸液相当于26.50mg Na2CO3)。

(六) 焦亚硫酸钠:白色结晶状粉末,能溶于水而呈酸性带有二氧化硫的臭味,在空气中渐渐氧化京戏为硫酸盐,本品正式化学名称为“偏重亚硫酸钠”。

分子式:Na2S2 O3分子量:190.13含量测定:精确称取样品约0.3g放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20-2ml和20ml3%中性过氧化氢溶液,加入2-3滴由基红指示剂,以0.1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至亮黄色。

计算:V´N´0.0604´100= % WV—耗用氢氧化钠液体积(ml)0.0604—硝酸之毫克当量W—样品重量(g)8.2.2 生产中间体、半成品的分析控制(一)混酸:组成:硝酸含量32±1%硫酸含量56±1%含量测定:(1)总酸度测定:取100ml容量瓶一只,预先放入蒸馏水30ml,称定重量,准确吸取检液10ml,移入瓶内,摇匀,冷却至空温称重,加蒸馏水稀至刻度,摇匀,准确吸取稀释液10ml于125ml三角烧瓶中,加酚酞指示剂二滴,用1N NaOH标准液滴定呈微红色为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