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与常用逻辑语

集合与常用逻辑语
集合与常用逻辑语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一、章节结构图

二、复习指导

1.新课标知识点梳理

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与其它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准确表述数学内容,更好交流的基础.集合知识点及其要求如下: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

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及其要求如下:

(1)命题及其关系

①了解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②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①通过生活和数学中的丰富实例,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②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2.方法观点阐述

集合的初步知识重点是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难点是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含义及这些概念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

常用逻辑用语知识重点是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和充要条件,难点是对一些含一个量词命题的否定.

这一章概念多、符号多、专用字母多、概念与概念间逻辑性强,要在理解要领基础上熟记集合符号,反复地通过对概念的分析,结合适当例题、习题加深理解基本概念,提高使用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避免对逻辑用语的机械记忆和抽象解释,不要求使用真值表.

1.1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一)

(一)复习指导

本节主要内容:理解集合、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会用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高考中经常把集合的概念、表示和运算放在一起考查.因此,复习中要把重点放在准确理解集合概念、正确使用符号及准确进行集合的运算上.

1.集合的基本概念

(1)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互异的,又是无序的.

(2)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3)集合可分为有限集与无限集.

(4)集合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大写字母法、图示法及区间法.

(5)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运算;属于符号记作“∈”;不属于,符号记作“?”.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就说集合B包含集合A,记作A?B(读作A包含于B),这时也说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也可以记作B?A(读作B包含A)

①子集有传递性,若A?B,B?C,则有A?C.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③真子集:若A ?B ,且至少有一个元素b ∈B ,而b ?A ,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

④若A ?B 且B ?A ,那么A =B

⑤含n (n ∈N*)个元素的集合A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n n n n n n

C C C C 2210=++++ 个. (二)解题方法指导

例1.选择题:

(1)不能形成集合的是( )

(A)大于2的全体实数

(B)不等式3x -5<6的所有解

(C)方程y =3x +1所对应的直线上的所有点

(D)x 轴附近的所有点

(2)设集合62},23|{=≥=x x x A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x A

(B)x ?A (C){x }∈A (D){x }A (3)设集合},214|{},,412|{Z Z ∈+==∈+=

=k k x x N k k x x M ,则( ) (A)M =N

(B)M N (C)M N (D)M ∩N =

例2.已知集合}68{N N ∈-∈=x

x A ,试求集合A 的所有子集.

例3.已知A ={x |-2<x <5},B ={x |m +1≤x ≤2m -1},B ≠,且B ?A ,求m 的取值范围.

例4*.已知集合A ={x |-1≤x ≤a },B ={y |y =3x -2,x ∈A },C ={z |z =x 2,x ∈A },若C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三)体会与感受

1.重点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与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验问题梳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二)

(一)复习指导

(1)补集:如果A?S,那么A在S中的补集s A={x|x∈S,且x≠A}.

(2)交集:A∩B={x|x∈A,且x∈B}

(3)并集:A∪B={x|x∈A,或x∈B}这里“或”包含三种情形:

①x∈A,且x∈B;②x∈A,但x?B;③x∈B,但x?A;这三部分元素构成了A∪B

(4)交、并、补有如下运算法则

全集通常用U表示.

(A∩B)=(U A)∪(U B);A∩(B∪C)=(A∩B)∪(A∩C)

U

(A∪B)=(U A)∩(U B);A∪(B∩C)=(A∪B)∩(A∪C)

U

(5)集合间元素的个数:

card(A∪B)=card(A)+card(B)-card(A∩B)

集合关系运算常与函数的定义域、方程与不等式解集,解析几何中曲线间的相交问题等结合,体现出集合语言、集合思想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运用,因此集合关系运算也是高考常考知识点之一.

(二)解题方法指导

例1.(1)设全集U={a,b,c,d,e}.集合M={a,b,c},集合N={b,d,e},那么(U M)∩(U N)是( )

(A)(B){d} (C){a,c} (D){b,e}

(2)全集U={a,b,c,d,e},集合M={c,d,e},N={a,b,e},则集合{a,b}可表示为( )

(A)M∩N(B)(U M)∩N(C)M∩(U N) (D)(U M)∩(U N)

例2.如图,U是全集,M、P、S为U的3个子集,则下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M∩P)∩S(B)(M∩P)∪S

(C)(M∩P)∩(U S) (D)(M∩P)∪(U S)

例3.(1)设A={x|x2-2x-3=0},B={x|ax=1},若A∪B=A,则实数a的取值集合为____;

(2)已知集合M={x|x-a=0},N={x|ax-1=0},若M∩N=M,则实数a的取值集合为____.

例4.定义集合A-B={x|x∈A,且x?B}.

(1)若M={1,2,3,4,5},N={2,3,6}则N-M等于( )

(A)M(B)N(C){1,4,5 } (D){6}

(2)设M、P为两个非空集合,则M-(M-P)等于( )

(A)P(B)M∩P(C)M∪P(D)M

例5.全集S={1,3,x3+3x2+2x},A={1,|2x-1|}.如果sA={0},则这样的实数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三)体会与感受

1.重点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与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验问题梳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一)复习指导:

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内容与要求:了解命题的构成,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正确地表达相关的数学内容,能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二)解题方法指导:

例1.用“p或q”、“p且q”或“非p”填空,

①命题“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是________形式

②命题“π ?Q是____形式

③命题“1≥2”是____形式.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

例2.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k>0,则关于x2+2x-k=0的方程有实根”的逆命题;

②“若a>b,则2a>2b-1”的否命题;

③“若A∪B=B,则A?B”的逆否命题;

④命题p:“x,y∈R,若x2+y2=0,则x,y全为0”的非命题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

例3.若命题“p或q”是真命题,命题“p且q”是假命题,则( )

(A)命题p是假命题(B)命题q是假命题

(C)命题p与命题q真值相同(D)命题p与命题“非q”真值相同

例4.(1)命题p:“有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是( )

(A)有些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B)有些三角形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C)所有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D)所有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已知命题p:?x∈R,sin x≤1,则( )

(A)?p:?x∈R,sin x≥1 (B)?p:?x∈R,sin x≥1

(C)?p:?x∈R,sin x>1 (D)?p:?x∈R,sin x>1

小结:标准只要求理解和掌握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不要求理解和掌握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量词的命题.对于命题的否定,只要求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通过分析,同学可以总结出常见关键词及其否定形式的表:

逻辑题,比较抽象,同学们在有些问题的看法上常出现一些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疑惑,但要依据具体的规则进行详细的处理.

(三)体会与感受

1.重点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与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验问题梳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

(一)复习指导:

如果一个命题是“若p 则q ”的形式,其中p 称为命题的前件、q 称为命题的后件,(1)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若q ?p ,p ?/q ,则p 是q 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q 是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q 也是p 的充要条件);(4)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这四种情况反映了前件p 与后件q 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判断时应:(1)确定前件是什么,后件是什么;

(2)尝试从前件推导后件,从后件推导前件;(3)确定前件是后件的什么条件.

证明p 是q 的充要条件,既要证明命题“p ?q ”为真,又要证明命题“q ?p ”为真,前者证的是充分性,后者证的是必要性.

常用逻辑用语的重点内容是有关“充要条件”、命题真伪的试题.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有准确的记忆和深层次的理解,试题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难度不大,要求对基本知识、基本题型,求解准确熟练.

(二)解题方法指导:

例1.设集合 ?<-=?

?????<+-=}|1||{,011a x x B x x x A “a =1”是“A∩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例2.(1)条件p :“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是在x 轴的截距的2倍”;条件q :“直线l 的斜率是-2”,则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

1=m ”是“直线(m +2)x +3my +1=0与直线(m -2)x +(m +2)y -3=0相互垂直”的( )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3.下列各小题中,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的是

①p :m <-2,或m >6;q :y =x 2+mx +m +3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②1)

()(:=-x f x f p ; q :y =f (x )是偶函数 ③p :cos α=cos β;

q :tan α=tan β ④p :A ∩B =A ; q :U B ?U A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例4.已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三)体会与感受

1.重点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与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验问题梳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题 解 析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1)

例1分析:(1)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互异的,又是无序的;(2)注意“∈”与“?”以及x 与{x }的区别;(3)可利用特殊值法,或者对元素表示方法进行转换.

解:(1)选D .“附近”不具有确定性.(2)选D .(3)选B .

方法一:

N M ??2

1,21故排除(A)、(C),又N ??43,43M ,故排除(D). 方法二:集合M 的元素.),12(41412Z ∈+=+=k k k x 集合N 的元素=+=214k x Z ∈+k k ),2(4

1.而2k +1为奇数,k +2为全体整数,因此M N . 小结:解答集合问题,集合有关概念要准确,如集合中元素的三性;使用符号要正确;表示方法会灵活转化.

例2分析:本题是用{x |x ∈P }形式给出的集合,注意本题中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 ∈N . 解:由题意可知(6-x )是8的正约数,所以(6-x )可以是1,2,4,8; 可以的x 为2,4,5,即A ={2,4,5}.

∴A 的所有子集为,{2},{4},{5},{2,4},{2,5},{4,5},{2,4,5}.

小结:一方面,用{x |x ∈P }形式给出的集合,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 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 ;另一方面,含n (n ∈N*)个元素的集合A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210n n n C C C n n n C 2=+ 个.

例3分析: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通过数轴直观地解决问题,注意端点处取值问题.

解:由题设知??

???<-->+-≤+51221121m m m m ,

解之得,2≤m <3.

小结:(1)要善于利用数轴解集合问题.(2)此类题常见错误是:遗漏“等号”或多“等号”,可通过验证“等号”问题避免犯错.(3)若去掉条件“B ≠”,则不要漏掉?A 的情况.

例4*分析:要首先明确集合B 、C 的意义,并将其化简,再利用C ?B 建立关于a 的不等式.

解:∵A =[-1,a ],

∴B ={y |y =3x -2,x ∈A },

B =[-5,3a -2]

??

???≥<≤<≤-=∈==∴1],,0[10],1,0[01],1,[}.,|{222a a a a a C A x x z z C

(1)当-1≤a <0时,由C ?B ,得a 2≤1≤3a -2无解;

(2)当0≤a <1时,1≤3a -2,得a =1;

(3)当a ≥1时,a 2≤3a -2得1≤a ≤2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

小结:准确理解集合B 和C 的含义(分别表示函数y =3x -2,y =x 2的值域,其中定义域为A )是解本题的关键.分类讨论二次函数在运动区间的值域是又一难点.若结合图象分析,结果更易直观理解.

1.2 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2)

例1分析:注意本题含有求补、求交两种运算.求补集要认准全集,多种运算可以考虑运算律.

解:(1)方法一:∵U M ={b ,c },U N ={a ,c }

∴(U M )∩(U N )=,答案选A

方法二:(U M )∩(U N )= U (M ∪N )=

∴答案选A

方法三:作出文氏图,将抽象的关系直观化.

∴答案选A

(2)同理可得答案选B

小结:交、并、补有如下运算法则

U (A ∩B )=(U A )∪(U B );A ∩(B ∪C )=(A ∩B )∪(A ∩C )

U (A ∪B )=(U A )∩(U B );A ∪(B ∩C )=(A ∪B )∩(A ∪C )

例2分析:此题为通过观察图形,利用图形语言进行符号语言的转化与集合运算的判断. 解:∵阴影中任一元素x 有x ∈M ,且x ∈P ,但x ?S ,∴x ∈U S .

由交集、并集、补集的意义.

∴x ∈(M ∩P )∩(U S )答案选D .

小结:灵活进行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转化是学好数学的重要能力.

例3解:(1)由已知,集合A ={-1,3},

?????=/=?

=0}1{0a a

a B ∵A ∪B =A 得B ?A

∴分B =和}1{a

B =两种情况. 当B =时,解得a =0;

当}1{a B =时,解得a 的取值}3

1,1{- 综上可知a 的取值集合为?-}3

1

,1,0{

(2)由已知,?????=/=?==0}1{0},{a a

a N a M ∵M ∩N =M ?M ?N 当N =时,解得a =0;M ={0} 即M ∩N ≠M ∴a =0舍去

当}1

{a N =时,解得11±=?=a a

a 综上可知a 的取值集合为{1,-1}.

小结:(Ⅰ)要重视以下几个重要基本关系式在解题时发挥的作用:(A ∩B )?A ,(A ∩B )?B ;(A ∪B )?A ,(A ∪B )?B ;A ∩U A =,A ∪U A =U ;A ∩B =A ?A ?B ,A ∪B =B ?A ?B 等.

(Ⅱ)要注意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使用时也要看清题目条件,不要盲目套用.

例4解:(1)方法一:由已知,得N-M={x|x∈N,且x?M}={6},∴选D

方法二:依已知画出图示

∴选D.

(2)方法一:M-P即为M中除去M∩P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故M-(M-P)则为M中除去不为M∩P的元素的集合,所以选B.

方法二:由图示可知M=(M∩P)∪(M-P)

选B.

方法三:计算(1)中N-(N-M)={2,3},比较选项知选B.

小结:此题目的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及适应、探索能力,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虽然这类问题内容新颖,又灵活多样,但其涉及的数学知识显得相对简单和基础,要勇于尝试解题.

例5*解:假设这样的x存在,∵S A={0},∴0∈S,且|2x-1|∈S.

易知x3+3x2+2x=0,且|2x-1|=3,

解之得,x=-1.

当x=-1时,S={1,3,0},A={1,3},符合题设条件.

∴存在实数x=-1满足S A={0}.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例1分析: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可类比集合的“并”“交”“补”的关系.

解:①p且q②非p ③p或q

真命题的序号为②③.

小结:(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可类比集合的“并”“交”“补”的关系

A∪B={x|x∈A或x∈B};A∩B={x|x∈A且x∈B}

A={x|x∈S且x?A}

S

(2)逻辑联结词“或”的用法,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不可兼有”,另一是“可兼有”.数学书籍中一般采用后一种解释.即“或此或彼或兼”三种情形.注意“可兼有”并不意味“一定兼有”.

例2分析:(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如下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 集 合 一、基础知识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元素互异性,即集合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元素,此性质常用于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中.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4)五个特定的集合及其关系图: 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N 表示自然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 (2)真子集: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但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 A B ?????? A ? B ,A ≠B . 既要说明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 ,也要说明B 中存在一个元素不 属于A . (3)集合相等:如果A ?B ,并且B ?A ,则A =B . 两集合相等:A =B ?? ???? A ? B , A ? B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符合B 中元素的特性,B 中任意一 个元素也符合A 中元素的特性. (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 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 ?∈{?},??{?},0??,0?{?},0∈{0},??{0}.

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且x ∈B }. (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A ∪B ,即A ∪B ={x |x ∈A ,或x ∈B }. (3)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记作?U A ,即?U A ={x |x ∈U ,且x ?A }. 求集合A 的补集的前提是“A 是全集U 的子集”,集合A 其实是给定的条件.从全集U 中取出集合A 的全部元素,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为?U A . 二、常用结论 (1)子集的性质:A ?A ,??A ,A ∩B ?A ,A ∩B ?B . (2)交集的性质:A ∩A =A ,A ∩?=?,A ∩B =B ∩A . (3)并集的性质:A ∪B =B ∪A ,A ∪B ?A ,A ∪B ?B ,A ∪A =A ,A ∪?=?∪A =A . (4)补集的性质:A ∪?U A =U ,A ∩?U A =?,?U (?U A )=A ,?A A =?,?A ?=A . (5)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 个子集,其中有2n -1个真子集,2n -1个非空子集. (6)等价关系:A ∩B =A ?A ?B ;A ∪B =A ?A ?B .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典例] (1)(2017·全国卷Ⅲ)已知集合A ={(x ,y )|x 2+y 2=1},B ={(x ,y )|y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2 C .1 D .0 (2)已知a ,b ∈R ,若? ?? ? ??a ,b a ,1={a 2,a +b,0},则a 2 019+b 2 019的值为( ) A .1 B .0 C .-1 D .±1 [解析] (1)因为A 表示圆x 2+y 2=1上的点的集合,B 表示直线y =x 上的点的集合,直线y =x 与圆x 2+y 2=1有两个交点,所以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2. (2)由已知得a ≠0,则b a =0,所以 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合中 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 2 019+b 2 019=(-1)2 019+02 019=-1. [答案] (1)B (2)C [提醒]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求解问题时要特别注意.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重要知识点

集合与简易逻辑重要知识点 一、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 二、知识回顾: (一)集合 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 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①Z ={整数}(√)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 S=N ;A=N , 则C s A={0}) ③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C A B =C S (C A B )=D (注:C A B =). 3.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1323 y x y x 解的集合{(2,1)}.

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例:A={(x ,y )|y =x +1}B={y |y =x 2+1}则A ∩B =) 4.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5.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否命题. 例:①若325b a b a 或,则应是真命题. 解:逆否:a =2且b =3,则a+b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 ②,且21y x 3y x . 解:逆否:x+y =3x=1或y =2. 21y x 且3y x ,故3y x 是21y x 且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 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 3.例:若255x x x 或,. 4.集合运算:交、并、补. 5.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包含关系:,,,, ,;,;,. U A A A A U A U 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 I I U U C (2)等价关系:U A B A B A A B B A B U I U U C (3)集合的运算律: 交换律:. ;A B B A A B B A 结合律:)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分配律:.) ()()();()()(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0-1律:,,,A A A U A A U A U I U I U 等幂律:. ,A A A A A A 求补律:A ∩C U A =φA ∪C U A=U?C U U =φ?C U φ=U 反演律:C U (A ∩B)=(C U A)∪(C U B)C U (A ∪B)=(C U A )∩(C U B) 6.有限集的元素个数 定义:有限集A 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 的基数,记为card(A)规定card(φ)=0. 基本公式: (3)card (?U A )=card(U)-card(A)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 根轴法(零点分段法) ①将不等式化为a 0(x-x 1)(x-x 2)…(x-x m )>0(<0)形式,并将各因式x 的系数化“+”; (为了统一方便)

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梳理】 一、集合及其运算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两种,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符号N N*(或N+)Z Q 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若 x∈A,则x∈B) A?B (或B?A) 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 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中 A?B (或B?A) 集合相等集合A,B中的元素相同或集合A,B 互为子集 A=B 3.集合的基本运算 运算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交集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且x∈B} 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 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或x∈B} 补集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 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U A={x|x∈U且x?A} 【知识拓展】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的个数为2n-1. 2.A?B?A∩B=A?A∪B=B. 3.A∩(?U A)=?;A∪(?U A)=U;?U(?U A)=A. 二、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如果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同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如果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如果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4)如果q ?p ,且p q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如果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知识拓展】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2.若A ={x |p (x )},B ={x |q (x )},则 (1)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2)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3)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4)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若A B 且A ?B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易错提醒】 1.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定要理解好集合的含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lg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lg x }——函数的值域;{(x ,y )|y =lg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易混淆0,?,{0}:0是一个实数;?是一个集合,它含有0个元素;{0}是以0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但是0??,而??{0}. 3.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由条件A ?B ,A ∩B =A ,A ∪B =B 求解集合A 时,务必分析研究A =?的情况. 5.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已知命题为“若p ,则q ”,则该命题的否定为“若p ,则q ?”,其否命题为“若p ?,则q ?”. 6.对充分、必要条件问题,首先要弄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理科数学历年高考真题分类训练附答案解析之02常用逻辑用语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二讲 常用逻辑用语 2019年 1.(2019全国Ⅱ理7)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A.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2.(2019北京理7)设点A ,B ,C 不共线,则“ 与 的夹角是锐角”是“AB AC BC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2019天津理3)设x ∈R ,则“2 50x x -<”是“|1|1x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010-2018年 一?选择题 1.(2018北京)设a ,b 均为单位向量,则“33-=+a b a b ”是“a ⊥b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018天津)设x ∈R ,则“11 ||22 x - <”是“31x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2018上海)已知a R ∈,则“1a >”是“ 1 1a <”的(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4.(2018浙江)已知平面α,直线m ,n 满足m α?,n α?,则“m ∥n ”是“m ∥α”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2017新课标Ⅰ)设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若复数z 满足1 z ∈R ,则z ∈R ; 2p :若复数z 满足2z ∈R ,则z ∈R ; 3p :若复数1z ,2z 满足12z z ∈R ,则12z z =; 4p :若复数z ∈R ,则z ∈R . 其中的真命题为 A.1p ,3p B.1p ,4p C.2p ,3p D.2p ,4p 6.(2017浙江)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n S ,则“0d >” 是“465+2S S S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2017天津)设θ∈R ,则“ππ||1212θ- <”是“1 sin 2 θ<”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2017山东)已知命题p :0x ?>,ln(1)0x +>;命题q :若a b >,则2 2 a b >,下列命题为真命 题的是 A.p q ∧ B.p q ?∧ C.p q ?∧ D.p q ??∧ 9.(2017北京)设m , n 为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λ,使得λ=m n ”是“0?

集合与常用逻辑语句

高考冲刺第1讲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知识要点与基本方法: (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元素的三大特征:无序、互异、确定 2.集合的表示方法:描述、区间、列举、Venn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元素,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 (二)集合的运算 1.交集 2.并集 3. 补集 4. 集合中所含元素个数及子集个数。 (三)逻辑联结词和四种命题 1. 量词 2. 基本逻辑连接词 3. 真值表 4. 四种命题 (四)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二、典型例题: 例1、设A 、B 是两个集合,对于A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存在0x A ∈,使0x B ∈ B .B A ?一定不成立 C .B 不可能为空集 D .0x A ∈是0x B ∈的充分条件 例2.设集合{}{} 021x M x x m N y y x R =-≤==-∈,,,若 M N φ=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1 B .m >-1 C .m ≤-1 D .m <-1 例3.集合M ={x ││x │=1},N ={ x │ax =1},M ∪N =M ,则实数a 的所有可能值的集合为( ) A .{1,-1} B .{1} C .{0,1} D .{-1,0,1} 例4.设集合}|20{},|11{22N q q B N p p A ∈+=∈+=。若M B A = ,则M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至少3

例5.已知+∈∈R y R x ,,集合}1,2 ,{},1,,1{2+--=---++=y y y B x x x x A ,若A=B ,则2 2y x +的值是( ) (A )5 (B )4 (C )25 (D )10 例6.下列4个命题 111:(0,),()()23 x x p x ?∈+∞< 2:(0,1),p x ?∈㏒1/2x>㏒1/3x 31p :(0,),()2x x ?∈+∞>㏒1/2x 411:(0,),()32 x p x ?∈<㏒1/3x 其中的真命题是( ) A 13,p p B 14,p p C 23,p p D 24,p p 例7.设集合101 x A x x -=<+{|},B={x ||x -1|<a },若“a =1”是“A ∩B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例8.在整数集Z 中,被5除所得余数为k 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k],即[k]={5n +k|n ∈Z}, k =0,1,2,3,4。给出如下四个结论: ①2011∈[1]; ②-3∈[3]; ③Z =[0]∪[1]∪[2]∪[3]∪[4]; ④“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a -b ∈[0]。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高三复习、教案设计)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一、知识清单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这些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2)常用的集合表示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③数轴或图像表示法;④venn 图法 2.集合的特性 3.常用的集合 特 性 理 解 应 用 确定性 要么属于该集合,要么不属于,二者必居其一; 判断涉及的总体是否构成集 合 互异性 集合中的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1.判断集合表示是否正确; 2.求集合中的元素 无序性 集合的不同与元素的排列无关; 通常用该性质判断两个集合 的关系 集合 (){}0|=x f x (){}0|>x f x (){}x f y x =| (){}x f y y =| ()(){}x f y y x =|, (){}x f y =

常见数集的记法: 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有限集合中子集的个数

【提醒】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5.集合的运算 集),写作C S A。

二、高考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1.解决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 2.集合问题常见题型 (1)元素与集合间关系问题 (2)集合与集合间关系问题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有限集(数集)间集合的运算; ②无限集间集合的运算:数轴(坐标系)画图、定域、求解; ③用德·摩根公式法求解集合间的运算。 【针对训练】 例1.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y|x ∈A ,y ∈A}中元素的个数是( ) A.1 B.3 C.5 D.9 例2.设集合{} {}R x x x P R x x x y y M ∈≤≤-=∈--==,42|,,12|2 ,则集合M 与P 之间的关系式为( )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练习测试题.doc

精心整理 第一练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一.强化题型考点对对练 1.(集合的基本运算)已知集合{|1A x x =≤-或1}x ≥,集合{|01}B x x =<<,则() A.{}1A B ?= B.A B R ?= C.()(]0,1R C A B ?= D.()R A C B A ?= 【答案】D 2.(集合的基本运算)若集合{}02A x x =<<,且A B B =I ,则集合B 可能是() A.{}0 2, B.{}0 1, C.{}0 1 2,, D.{}1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得,因为,所以选B. 3.(集合的基本运算)设集合{}|2M x x =<,{}1,1N =-,则集合M C N 中整数的个数为() A.3 B.2 C.1 D.0 【答案】C 【解析】{}(){}|22,2,1,1M x x N =<=-=-Q ,()()()2,11,11,2,M N ∴=--?-?∴e集合M N e中整数只有0,故个数为1,故选C. 4.(集合间的关系)已知集合 ,若,则() A.0或1 B.0或2 C.1或2 D.0或1或2 【答案】C 【解析】或.故选C. 5.(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设x R ∈,i 是虚数单位, 则“3x =-”是“复数()()2231z x x x i =+-+-为纯虚数”的 A.充分不必要条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由3x =-,得()()2 22332330x x +-=-+?--=,1314x -=--=-. 而由2230{ 10 x x x +-=-≠,得3x =-.所以“3x =-”是“复数()()2231z x x x i =+-+-为纯数”的充要条件.故选C.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篇 专题一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与导数 第二讲 函数的图

2017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篇 专题一 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与导数 第二讲 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时作业 文 A 组——高考热点基础练 1.(2016·济南3月模拟)函数y =log 32x -1的定义域为( ) A .[1,+∞) B .(1,+∞) C .? ?? ??12,+∞ D .? ?? ??12,1 解析:由log 3(2x -1)≥0得2x -1≥1,x ≥1.因此函数的定义域是[1,+∞),故选A. 答案:A 2.(2016·沈阳模拟)已知函数f (x )=????? log 12x ,x >0, 3x ,x ≤0, 则f (f (4))的值为( ) A .-1 9 B .-9 C.1 9 D .9 解析:因为f (x )=????? log 12x ,x >0, 3x ,x ≤0, 所以f (f (4))=f (-2)=1 9 . 答案:C 3.(2016·湖南东部六校联考)函数y =lg|x |( ) A .是偶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 B .是偶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C .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 D .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解析:因为lg|-x |=lg|x |,所以函数y =lg|x |为偶函数,又函数y =lg|x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由其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可得y =lg|x |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故选B. 答案:B 4.函数f (x )=2|log 2x |-? ??? ??x -1x 的图象为( )

解析:由题设条件,当x ≥1时,f (x )=2 2log x -? ????x -1x =1 x ;当0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 =log a (x +b )的图象可能是( ) 解析:由题图可知00恒成立.设a =f (-4),b =f (1),c =f (3),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U和集合A,B如图所示,则(?)∩B( ) A.{5,6} B.{3,5,6} C.{3} D.{0,4,5,6,7,8} 解析:选 A.由题意知:A={1,2,3},B={3,5,6},?={0,4,7,8,5,6},∴(?)∩B={5,6},故选A. 2.设集合A={(x,y)+=1},B={(x,y)=3x},则A∩B的子集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解析:选A.集合A中的元素是椭圆+=1上的点,集合B中的元素是函数y=3x的图象上的点.由数形结合,可知A∩B中有2个元素,因此A∩B的子集的个数为4. 3.已知M={-a=0},N={-1=0},若M∩N=N,则实数a的值为( ) A.1 B.-1 C.1或-1 D.0或1或-1 解析:选D.由M∩N=N得N?M.当a=0时,N=?,满足N ?M;当a≠0时,M={a},N={},由N?M得=a,解得a=±1,故选D. 4.设集合A={-<1,x∈R},B={1

={0,1},B={2,3},则集合A⊙B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0 B.6 C.12 D.18 解析:选D.当x=0时,z=0;当x=1,y=2时,z=6;当x=1,y=3时,z=12. 故集合A⊙B中的元素有如下3个:0,6,12. 所有元素之和为18. 6.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命题“若x>y,则x>”的逆命题 B.命题“若x>1,则x2>1”的否命题 C.命题“若x=1,则x2+x-2=0”的否命题 D.命题“若x2>0,则x>1”的逆否命题 解析:选A.命题“若x>y,则x>”的逆命题是“若x>,则x>y”,无论y是正数、负数、0都成立,所以选A. 7.设全集U={x∈N*≤a},集合P={1,2,3},Q={4,5,6},则“a∈[6,7)”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C.若a∈[6,7),则U={1,2,3,4,5,6},则?=Q;若?=Q,则U={1,2,3,4,5,6},结合数轴可得6≤a<7,故选C 8.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m∈R,使函数f(x)=x2+(x∈R)是偶函数 B.?m∈R,使函数f(x)=x2+(x∈R)是奇函数 C.?m∈R,函数f(x)=x2+(x∈R)都是偶函数 D.?m∈R,函数f(x)=x2+(x∈R)都是奇函数 解析:选A.对于选项A,?m∈R,即当m=0时,f(x)=x2+=x2是偶函数.故A正确. 9.已知命题p:?x∈R,x>,则p的否定形式为( ) A.?x0∈R,x0<0B.?x∈R,x≤ C.?x0∈R,x0≤0D.?x∈R,x< 解析:选C.命题中“?”与“?”相对,则?p:?x0∈R,x0≤0,故选C.

高考文科数学专题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二讲常用逻辑用语.doc

专题一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二讲 常用逻辑用语 一、选择题 1. (2018 浙江 ) 已知平面 ,直线 m , n 满足 m , n ,则“ m ∥ n ”是“ m ∥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2018 北京 )设 a , b , c , d 是非零实数,则 “ad bc ”是 “ , b , c , d 成等比数列 ”的 a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2018 天津 ) 设 x R ,则“ x 3 8 ”是“ |x | 2 ”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2018 上海 ) 已知 a R ,则“ a 1 1 ”的( ) 1”是“ a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5.( 2017 天津)设 x R ,则“ 2 x 0 ”是“ | x 1| 1”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 2017 山东)已知命题 p : x R , x 2 x 1≥ 0 ;命题 q :若 a 2 b 2 ,则 a b .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 p q B . p q C . p q D . p q 7.( 2017 北京)设 m , n 为非零向量,则 “存在负数 ,使得 m n ”是“m n 0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 2017 浙江)已知等差数列 a n 的公差为 d ,前 n 项和为 S n ,则“ d 0 ” 是“ S 4 +S 6 2S 5 ”的 A .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 2016 年山东) 已知直线 a,b 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 α,b 内,则“直线 a 和直线 b 相交 ”是“平面 和平面 相交 ”的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结构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结构 【知识概要】 一、集合的概念、关系与运算 ●1.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图示法表示,常用的集合符号,如 ,,,,,,N N N Z R Q φ*+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若元素x 是集合A 的元素,则x A ∈,否则x A ?。 ●4.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①子集:若x A ∈,则x B ∈,此时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 ②真子集:若A B ?,且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③相等:若A B ?,且A B ?,则称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 =B .。 ●5.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交集:{}A B x x A x B =∈∈I 且 ②并集:{}A B x x A x B =∈∈U 或 ③补集:{|,}U C A x x U x A =∈?且,其中U 为全集,A U ?。 ●6. 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 ①,,A A A A A B B A φφ===I I I I ,A B A A B =??I 。 ②,,A A A A A A B B A φ===U U U U ,A B A B A =??U 。 ③()U A C A U =U ,()U C A A ?=I , ()()(U U U C A B C A C B =I U ,()()()U U U C A B C A C B =U I 。 ④由n 个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其子集个数为2n 个。真子集个数为2n -1,非空 真子集个数为2n -2 ⑤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 一、选择题 1.已知全集U ={1,2,3,4,5,6,7,8},M ={1,3,5,7},N ={5,6,7},则?U (M ∪N )=( ) A .{5,7} B .{2,4} C .{2,4,8} D .{1,3,5,6,7} ? ≠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汇总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符号分别为∈和?.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用数集的符号:实数集记作R;有理数集记作Q;整数集记作Z; 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 N . + A B (四)、集合关系与运算的重要结论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个,真子集有-1个. n 2n2

2.传递性:A ?B ,B ?C ,则A ?C . 3.A ∪B =A ?B ?A ; A ∩B =A ?A ?B . 4.?U (A ∪B )=(?U A )∩(?U B );?U (A ∩B )=(?U A )∪(?U B ) . 知识点二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命题的定义 可以判断真假用文字或符号表述的语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二)、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无关. (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定义 1.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若p q 且q p,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3.若有p q ,无q p ,则称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4.若有q p , 无p q ,则称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若无p q 且无q p,则p 是q 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四)、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 根据p q ,q p 进行判断,适用于定义、定理判断性问题。 2.转化法 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判断、定义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再进行判断, 适用于条件和结论带有否定词语的命 ???????????

第二部分 第二讲 常用逻辑用语-练习题(教师版)

第二部分 第二讲 常用逻辑用语 一、选择题(14*5=70分) 1.命题“若x ,y 都是偶数,则x +y 也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 ) A .若x +y 是偶数,则x 与y 不都是偶数 B .若x +y 是偶数,则x 与y 都不是偶数 C .若x +y 不是偶数,则x 与y 不都是偶数 D .若x +y 不是偶数,则x 与y 都不是偶数 【答案】C 【解析】由于“x ,y 都是偶数”的否定表达是“x ,y 不都是偶数”,“x +y 是偶数”的否定表达是“x +y 不是偶数”,故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若x +y 不是偶数,则x ,y 不都是偶数”,故选C. 2.在命题“若抛物线y =ax 2+bx +c 的开口向下,则{x |ax 2+bx +c <0}≠?”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结论成立的是( ) A .都真 B .都假 C .否命题真 D .逆否命题真 【答案】D 【解析】对于原命题:“若抛物线y =ax 2+bx +c 的开口向下,则{x |ax 2+bx +c <0}≠?”,这是一个真命题,所以其逆否命题也为真命题;但其逆命题:“若{x |ax 2+bx +c <0}≠?,则抛物线y =ax 2+bx +c 的开口向下”是一个假命题,因为当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非空时,可以有a >0,即抛物线的开口可以向上,因此否命题也是假命题.故选D. 3.命题“任意x ∈[1,2],x 2-a ≤0”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a ≥4 B .a ≤4 C .a ≥5 D .a ≤5 【答案】C 【解析】命题“任意x ∈[1,2],x 2-a ≤0”为真命题的充要条件是a ≥4.故其充分不必要条件是集合[4,+∞)的真子集,正确选项为C. 4.【2018·浙江名校联考】一次函数y =-m n x +1n 的图象同时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 .m >1,且n <1 B .mn <0 C .m >0,且n <0 D .m <0,且n <0 【答案】B 【解析】因为y =-m n x +1n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故-m n >0,1 n <0,即m >0,n <0,但此为充要条件, 因此,其必要不充分条件为mn <0. 5.命题“,使得”的否定形式是( ) A .,使得 B .,使得 * x n ?∈?∈,R N 2 n x >* x n ?∈?∈,R N 2 n x <* x n ?∈?∈,R N 2 n x <

(新)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知识总结大全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结构 【知识概要】 一、集合的概念、关系与运算 1.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在应用集合的概念求解集合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这三个性质在解题中的应用,元素的互异性往往就是检验的重要依椐。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有的集合还可用Venn 图表示,用专用符号表示,如,,,,,,N N N Z R Q φ*+等。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若元素x 是集合A 的元素,则x A ∈,否则x A ?。 4.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①子集:若x A ∈,则x B ∈,此时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记作A B ?。 ②真子集:若A B ?,且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③相等:若A B ?,且A B ?,则称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 =B .。 5.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交集:{}A B x x A x B =∈∈且 ②并集:{}A B x x A x B =∈∈或 ③补集:{|,}U C A x x U x A =∈?且,其中U 为全集,A U ?。 6. 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 ①,,A A A A A B B A φφ===,A B A A B =??。 ②,,A A A A A A B B A φ===,A B A B A =??。 ③()U A C A U =,()U C A A ?=, ()()()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 ④由n 个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其子集个数为2n 个。 ⑤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 在解题中要特别留意空集的特殊性,它往往就是导致我们在解题中出现错误的一个对 象,避免因忽视空集而出现错误。 ●7.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是本部分的一个 重要题型,应多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挖掘 题目的隐含条件,并注意分类讨论思想、数 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运用。 二、命题及其关系 ●1.命题的概念:用语言、符号或式子 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若p ,则q 若q ,则p ? ≠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讲义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丁梁整理 1 元素与集合 (1) 概念: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1 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必须是确定的 2 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 3 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 ?(不属于)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的数集及其表示符号 (6)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Venn 图) 2 集合间的关系 (1)集合间的运算关系 1 子集:如果集合A 中所有的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 名称 非负整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N N + N * Z Q R

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2 真子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a∈B,但元素a?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3 等集: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相同,那么就说集合A与集合B相等 4 并集:对于两个给定集合A、B,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5 交集: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6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所有属于集合U但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成为A在全集U中的补集,记作C U A (2)集合间的逻辑关系 交集:A B?A A B?B A A=A A Φ=Φ 并集:A B?A A B?B A A=A A Φ =A 补集:C U(C U A)=A C U U= ΦC UΦ= U A (C U A)=Φ A (C U A)=U 3 设有限集合A,card(A)=n(n∈N+),则(1)A的子集的个数是:n2 (2)A的真子集的个数是:n2-1 (3)A的非空子集个数是:n2-1 (4)A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n2-2

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教学提纲

知识点——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知识梳理】 一、集合及其运算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两种,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符号N N*(或N+)Z Q 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若 x∈A,则x∈B) A?B (或B?A) 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 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中 A?B (或B?A) 集合相等集合A,B中的元素相同或集合A,B 互为子集 A=B 3.集合的基本运算 运算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交集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且x∈B} 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 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或x∈B} 补集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 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U A={x|x∈U且x?A} 【知识拓展】 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的个数为2n-1. 2.A?B?A∩B=A?A∪B=B. 3.A∩(?U A)=?;A∪(?U A)=U;?U(?U A)=A. 二、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如果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同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如果p ?q ,但q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如果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4)如果q ?p ,且p q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如果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知识拓展】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2.若A ={x |p (x )},B ={x |q (x )},则 (1)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 (2)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3)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4)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若A ?B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6)若A B 且A ?B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易错提醒】 1.描述法表示集合时,一定要理解好集合的含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lg x }——函数的定义域;{y |y =lg x }——函数的值域;{(x ,y )|y =lg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易混淆0,?,{0}:0是一个实数;?是一个集合,它含有0个元素;{0}是以0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但是0??,而??{0}. 3.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由条件A ?B ,A ∩B =A ,A ∪B =B 求解集合A 时,务必分析研究A =?的情况. 5.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已知命题为“若p ,则q ”,则该命题的否定为“若p ,则q ?”,其否命题为“若p ?,则q ?”. 6.对充分、必要条件问题,首先要弄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