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组织第三章网络计划技术

合集下载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网络计划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网络计划

3.1概述
第二章 流水施工基本原理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 -应用网络图表示出某项工程中各施工过程的开 展顺序和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 -通过网络图各种时间参数计算,找出关键工作 和关键线路 -利用最优化原理,改进初始方案,寻求最优网 络计划方案 -在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机型有效监督与控制, 以最少的消耗,获得在最佳的经济效果。
第二章 流水施工基本原理
3.1.3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缺点 (1)从工程整体出发,统筹安排,明确表示工程中各个工作间的先后顺序和 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关系。 (2) 通过网络时间参数计算,找出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显示各工作的机动 时间,从而使管理人员胸有数,抓住主要矛盾,确保控制技术总工期和合理 安排人力,物力和资源,从而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3)通过优化,刻在若干可行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 (4)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可通过时间参数计算预先知道各工作提前或 推迟完成整个计划的影响程度,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技术组织措施对计划进行 有效控制和监督,从而加强施工管理工作。 (5)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时间参数计算和优化,调整。
第二章 流水施工基本原理
3.1.4网络计划的分类 3.1.4.1按性质分类 (1)肯定型网络计划 是指工作、工作与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的逻辑关系和工作持续 时间三者中一项或多项不肯定的网络计划。
第二章 流水施工基本原理
3.1.4.2按表示方法分类 (1)单代号网络计划 以单代号表示绘制的网络计划。 网络图中,每个节点表示一项工作,箭杆仅用 来表示各项工作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关系。 (2)双代号网络计划 双代号网络计划是以双代号表示绘制的网络计 划 网络图中,箭杆用来表示工作。目前,施工企 业多采用这种网络计划。
朱明工作室

网络计划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

28
过 指向节点 桥 法
28
指 向 法
(7)网络图应条 理清楚,布局合 理。 箭线应以水平线 和竖线为主。
TJRAC
典型题析
某分部工程双代号网络图如下图所示,图中错误有( A.多个起点节点 答案:BD B.多个终点节点 C.工作代号重复 D.节点编号有误 E.存在循环回路 )。
TJRAC
绘图步骤
TJRAC
在网络图中,相对于某一项工作(称其为本工作) 来讲,紧挨在其前边的工作称为紧前工作,紧挨在其后 边的工作称为紧后工作; 与本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称为平行工作; 从网络图起点节点开始到达本工作之前为止的所有 工作,称为本工作的先行工作,从紧后工作到达网络图 终点节点的所有工作,称为本工作的后续工作。
1
D
6
3
E
5
G
第三节 双代号网络图的参数及计算
当工作数量不多时, 可直接在网络图上进行 计算。 常用的图上计算方法 有:
节点计算法 工作计算法

汕 尾 电 厂 炉 后 布 置 全 景
TJRAC
一、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类型
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ES ij (Early Start ) 工作最早完成时间 EF ij (Early Finish) 工作最迟开始时间 LS ij (Late Start ) 工作最迟完成时间 LF ij (Late Finish ) 总时差 TF ij (Total Float ) 自由时差(局部时差)FF ij (Free Float) 相干时差 I F ij (interference) 独立时差 D F ij (dependent) 节点最早可能实现时间 ETi 节点最迟必须实现时间 LTi
1
1 0 5

第3章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网络计划技术PPT课件

第3章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网络计划技术PPT课件
第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发展简史
❖ 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的沃克(Morgan.R.Walker)在兰德公司的凯利 (Janes.E.Kelly.Jr)协助下研究开发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安排工程进度 计划的新方法即关键线路法(Critical Path Method),简称CPM法。
❖ 1958年,美国海军武器规划局在研制“北极星”导弹潜艇计划中采用 了CPM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数理统计学为基础,以网络分析为 主要内容,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的新的计划管理方法即计划评审技术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简称PERT法 。
2.节点 节点是网络图中箭线端部的圆圈或其他形状的封闭图形。
它是各箭线之间的连接点,代表各工作开始或结束的瞬间, 节点本身并不消耗资源和时间。
节点示意图 1A 2E 5F 6
B
D
3C 4
第二节 双代号网络计划
一、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构成和基本符号 基本构成要素有三个:箭线、节点和线路
3.线路 线路是指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开始,沿箭头方向顺序通
❖ 前苏联从1964年起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制定、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 条例和文件,规定在所有大型建设工程中都必须采用网络计划技术。
❖ 日本在1961年正式从美国引进网络计划技术,1968年日本建筑学会发表 《网络施工进度和管理指南》,并在建筑业中广泛推广使用。
❖ 1963年,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人的积极倡导下,网络计划技术 在我国开始推广应用。1965年,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将网 络计划技术与其他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根据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指导思想,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试点采用 网络计划技术,并称其为“统筹方法”,

【施工组织】选择题练习题

【施工组织】选择题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建设项目的管理主体是( A)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监理单位 D.施工单位2.施工项目的管理主体是( D )A.建设单位B.设计单位C.监理单位D.施工单位3.具有独立的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称为( B )A.单项工程B.单位工程C.分部工程D.分项工程4. 一个学校的教学楼的建设属于( B )A.单项工程B.单位工程C.分部工程D.分项工程5.施工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具备了开工条件,应由( C )向有关部门交出开工报告.A.施工单位B.设计单位C.建设单位D.监理单位6.以一个施工项目为编制对象,用以指导整个施工项目全过程的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叫( A)A.施工组织总设计 B.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C.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D.专项施工组织设计二、多项选择题:1.建筑产品的特点是( ACD )A.固定性B.流动性C.多样性D.综合性E.单件性2.建筑施工准备包括( ABCE )A.工程地质勘察B.完成施工用水、电、通信及道路等工程C.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D.劳动定员及培训E.组织设备和材料订货3.建设项目的组成( BCDE )A.工程项目B.单位工程C.分部工程D.分项工程E.检验批第二章流水施工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流水作业是施工现场控制施工进度的一种经济效益很好的方法, 相比之下在施工现场应用最普遍的流水形式是( A ) 。

A. 非节奏流水B. 加快成倍节拍流水C. 固定节拍流水D. 一般成倍节拍流水2. 流水施工组织方式是施工中常采用的方式, 因为( C ) 。

A. 它的工期最短B. 现场组织、管理简单C. 能够实现专业工作队连续施工D. 单位时间投入劳动力、资源量最少3. 在组织流水施工时,( B ) 称为流水步距。

A. 某施工专业队在某一施工段的持续工作时间B. 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在同一施工段开始施工的最小间隔时间C. 某施工专业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程量D. 某施工专业队在某一施工段进行施工的活动空间4. 下面所表示流水施工参数正确的一组是( A ) 。

第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第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第三章网络计划技术►概述►双代号网络计划►单代号网络计划►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网络计划的优化第5次课第一节概述一、几个定义网络计划1、网络图:是由箭线和节点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

2、网络计划:在网络图上加注工作的时间参数等而编制成的进度计划。

3、网络计划技术:用网络计划对工程的进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科学的计划管理技术。

二、网络计划的发展三、网络计划的基本原理应用网络图的形式表述一项工程的各个施工过程的顺序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经过计算分析,找出决定工期的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通过不断改善网络图,得到最优方案,力求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效益。

四、网络计划方法的特点横道计划法优点:简单、明了、直观、易懂;各项工作的起点、延续时间、工作进度、总工期一目了然流水情况表示清楚,资源计算便于据图叠加。

缺点:不能反映各工作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不能反映哪些工作是主要的、关键的,看不出计划的潜力网络计划法优点:组成有机的整体,明确反映各工序间的制约与依赖关系;能找出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便于管理人员抓主要矛盾;便于资源调整和利用计算机管理和优化。

缺点:不能清晰地反映流水情况、资源需要量的变化情况。

五、网络图的基本类型1、双代号网络图:2、单代号网络图:第二节双代号网络计划一、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一)形式开始节点(二)五个要素1、箭线作用:一条箭线表示一项工作(施工过程、任务)特点:消耗资源(如砌墙:消耗砖、砂浆、人工)消耗时间有时不消耗资源,只消耗时间2、节点用圆圈表示,表示了工作开始、结束或连接关系。

特点:不消耗时间和资源。

3、编号作用:方便查找与计算,用两个节点的编号可代表一项工作。

编号要求:箭头号码大于箭尾号码,即:j > i编号顺序:先绘图后编号;顺箭头方向;可隔号编。

4、虚工作时间为零的假设工作。

用虚箭线表示;特点:不消耗时间和资源。

作用:确切表达网络图中工作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逻辑关系。

第三章_网络计划技术案例

第三章_网络计划技术案例

A B C
D E
虚工作反映出 D 工作受到 B、C工作的制约
10
A 、 B 两项工作分三个施 工段,平行施工
A1
A2 B1
A3 B2 B3
每个工种工程建立专业工 作队,在每个施工段上进 行流水作业,虚工作表达 了工种间的工作面关系
2.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起点节点;在不分 期完成任务的网络计划(单目标网络计划)中,应 只有一个终点节点;而其他节点均应是中间节点。 3.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循环回路
3.节点 双代号网络图中,节点代表一项工作的开 始或结束,常用圆圈表示。箭线尾部的节点称 为该箭线所示工作的开始节点,箭头端的节点 称为该工作的完成(结束)节点。 一个完整的网络图,除了最前的起点节点 和最后的终点节点外,其余节点称为中间节点, 具有双重含义——既是前面工作的完成点,又是 后面工作的开始点。 节点仅为前后两项工作的交接点,只是一 个“瞬间”概念,因此它既不消耗时间,也不 消耗资源。
砌墙 砌墙 1 砌墙 2 抹 灰
(b)正确
抹 灰
(a)错误 图4-6 无开始节点工作示意图
(二)绘制网络图的要求与方法
1.网络图要布局规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绘制网络图时,应尽量采用水平箭线和垂直 箭线而形成网格结构,尽量减少斜箭线,使网络 图规整、清晰。 其次,应尽量把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布臵在 中心位臵,尽可能把密切相连的工作安排在一起, 以突出重点,便于使用。
《建筑施工组织》
第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第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概述
第一节
一、网络计划技术的产生
1. 最早:关键线路法 — CPU 和计划评审法 — PERT,现在,世界普遍运用。 2. 各国情况 前苏联—1964年 欧洲—两年一次会议 中国—60年代,华罗庚引入,“统筹法”, 1992年颁布《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JGJ/T1001 —91),1999年修订颁布《工程网 络计划技术规程》( JGJ/T121—99), 2000年 2 月1日实施。

第3章 1网络计划技术基础

第3章 1网络计划技术基础
节点编号的方法

水平编号
2 3
1
4
5
6
7
8
9
10
3.2 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垂直编号
2 6
1
3
5
8
4
7
3.2 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3.2.1.3 线路 网络图中从节点开始,沿箭线方向连续通过一系列 箭线与节点,最后到达终点节点所经过的通路,称 为线路。
2 6
1
3
5
8
4
7
3.2 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3.1 概述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内容
网络图 网络图是指网络计划技术的图解模型,反映整个 工程任务的分解和合成。绘制网络图是网络计划 技术的基础工作。 时间参数 在实现整个工程任务过程中,包括人、事、物的 运动状态。这种运动状态都是通过转化为时间函 数来反映的。反映人、事、物运动状态的时间参 数包括:各项工作的作业时间、开工与完工的时 间、工作之间的衔接时间、完成任务的机动时间 及工程范围和总工期等。
“虚工作”
i j
3.2 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按照其相互关系可将工作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紧前工作 紧排在本工作之前的工作。 (2) 紧后工作 紧排在本工作之后的工作。 (3) 平行工作 可与本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 (4) 起始工作 没有紧前工作的工作。 (5) 结束工作 没有紧后工作的工作。 (6) 先行工作 自起始工作开始至本工作之前的 所有工作。 (7) 后续工作 本工作之后至结束工作结束为止 的所有工作。

线路时间 完成某条线路的全部工作所必须 的总持续时间,称为线路时间。它代表该线 路的计划工期
Ts=ΣDi-j

第3章 网络计划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习题)

第3章 网络计划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习题)

第3章网络计划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习题)一、单选题1、双代号网络图是由( A )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A. 工作、节点和线路;B. 时差、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C. 总时差、自由时差和计划工期;D. 工作、事件和关键线路2、在网络图中,从开始节点到结束节点同时存在多条线路,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是( A )A. 关键线路;B. 关键工作C. 非关键线路D. 非关键工作3、在某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中,如果以关键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有3项,则该3项工作( A )。

A. 至少有一项为关键工作;B. 自由时差相等;C. 总时差相等;D. 全部为关键工作;4、网络计划中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叫做逻辑关系,它包括( A )。

A. 工艺关系;B. 技术关系;C. 紧前关系;D. 搭接关系5、某网络计划如图,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

A. E的紧前工作是B、DB. A完成后同时进行C、FC. A、B均完成后进行ED. F的紧前工作是D、E6、关于网络图绘制规则,说法错误的是( A )。

A. 双代号网络图中的虚箭线严禁交叉,否则容易引起混乱;B. 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循环回路,否则容易造成逻辑关系混乱;C.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中的虚工作可用波形线表示自由时差;D. 单代号搭接网络图中相邻两工作的搭接关系可表示在箭线上方。

7、当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计划工期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

A. 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最长;B. 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为零C. 相邻两项关键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D. 关键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相等8、工程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应等于以终点节点为结束节点的各工作中,等于( A)。

A. 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B. 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小值;C. 最迟完成时间的最小值;D. 最迟完成时间的最大值9、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判别关键工作的条件是该工作( A )。

A. 最早开始时间等于最迟开始时间B. 自由时差最小;C. 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D. 持续时间最长;10、工作总时差是指在( A )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均完成后进行F。
A B C D A B
2.18
A
B C D
A C B C D E F
D
2. 在一个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起点节点,一 个终点节点。 起点节点:只有外向箭线,而无内向箭线的节点;
终点节点:只有内向箭线,而无外向箭线的节点。
2.19
3.网络图中不允许有闭回路。
2
A
1
1 C
3
B 2
D 4 E 5
1 、工艺关系:生产性工作之间由工艺过程决定 的、非生产性工作之间由工作程序决定的先后顺序 关系称为工艺关系。
挖1 垫1 挖2 砌1 垫2
砌2
如图所示,挖1 垫1 砌1为工艺关系。 2 、组织关系:工作之间由于组织安排需要或资 源(劳动力、原材料、施工机具等)调配需要而规 定的先后顺序关系称为组织关系。如上图所示,挖1 挖2即为组织关系。 2.8
5
支模3
(四)绘制要求与方法
1.尽量采用水平、垂直箭线的网格结构(规整、清晰) 2.交叉箭线及换行的处理:(尽量不交叉)
8 5 9 6 8
8
6 5
9 6 8 9
5
9
过桥法
断线法
指向法
3.起点节点有多条外向箭线、终点节点有多条内向箭线 时,可采用母线法绘制。中间节点在不至造成混乱的 前提下也可采用。
上的所有工作,都称为该工作的先行工作。如挖1、
后续工作有垫 1 、砌 1 、挖 2 、垫 2 。 2.11
第二节 双代号网络计划 一、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一)形式
工作(工序)名称 结束节点
i
开始节点
延续时间
j
节点编号
2.12
(二)五个要素 1、箭线 作用:一条箭线表示一项工作(施工过程、 任务)。 特点:消耗资源(如砌墙:消耗砖、砂浆、 人工)、消耗时间;有时不消耗资源,只消耗 时间。 2、节点 用圆圈表示,表示了工作开始、结束或连 接关系。 特点:不消耗时间和资源。
2.13
3、编号 作用:方便查找与计算,用两个节点的编号可代表 一项工作。
编号要求:箭头号码大于箭尾号码,即:j > i
编号顺序:先绘图后编号;顺箭头方向;可隔号编。
4、虚工作
时间为零的假设工作,用虚箭线表示;
特点:不消耗时间和资源。
作用:确切表达网络图中工作之间相互制约、相
互联系的逻辑关系。
2.14
六、紧前、紧后和平行工作 1 、紧前工作:在网络图中,相对于某工 作而言,紧排在该工作之前的工作称为该工 作的紧前工作。在双代号网络图中,工作与 其紧前工作之间可能存在虚工作。如垫1和垫 2之间虽然存在虚工作,但垫1仍然是垫2在组
织关系上的紧前工作,挖 1 则是垫 1 在工艺关
系上的紧前工作。
2.9
2.34
(2) 自由时差(FFi-j):是指一项工作在不影 响其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 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1) 计算方法:
有紧后工作的工作,其自由时差
FFi-j= min{ESj-k-EFi-j}
无紧后工作的工作,即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
成节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
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即FFi-n=TP-EFi-n=TP-ESi-n-
Di-n
2.35
2) 计算目的: 尽量利用其变动工作开始时间或增加持续时 间(调整时间和资源),以优化网络图。 对于同一项工作,自由时差不会超过总时 差。当总时差为零时,其自由时差必然为零。 网络计划中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
自由时差与总时差相等。
2.36
5.工期
工期泛指完成一项任务所需时间。在网络
某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为:挖槽 12d,打垫层3d,砌墙基9d,
回填6d;采用分三段流水施工方法,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挖1 垫1 2 1 砌1 填1
1
4
3
3
5
2
砌2
挖2 4
垫2 4 1
挖3
6
3
8
填2
2
砌3
4
垫3 7 1
9
3
10
填3
2
11
逻辑关系错误:挖土3与垫层1无逻辑关系;垫层3与砌筑1无逻辑关 系(人员、工作面、工艺均无);砌筑3与回填1无逻辑关系。
5、线路与关键线路:
B
2 2
4
5
F
6
A
1
1
D
C
5
3
4
G E
5 5
3
线路:
①→②→④→⑥ 8d ①→②→③→④→⑥ 10d ①→②→③→⑤→⑥ 9d ①→③→④→⑥ 14d ①→③→⑤→⑥ 13d 关键线路:时间最长的线路(决定了工期)。 次关键线路:时间仅次于关键线路的线路。 关键工作:关键线路上的各项工作。
最迟时刻。最迟开始时间=本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
本工作延续时间。
LSi-j=LFi-j-Di-j
2.33
4.时差的计算
(1)工序总时差(TF):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 提下,本工作(工序)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1) 计算方法: TFi-j =LFi-j-EFi-j=LSi-j- ESi-j 2) 计算目的:找出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总时差 为 “0”的工序为关键工序;由关键工序组成的线路 为关键线路(至少有一条));优化网络计划使用。 注意:动用其则引起通过该工序的各线路上的时 差重分配。 总时差最小的工作为关键工作,当网络计划的计 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就是关键 工作。
学的计划管理技术。
2.3
二、网络计划的基本原理 首先,利用网络图的形式表达一项工程计划 方案中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先后顺序关 系;其次,通过计算找出影响工期的关键工序 和关键线路;接着,通过不断调整网络计划,
寻求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最后,在计划实施
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以合理使 用资源,高效、优质、低耗地完成预定任务。
2.4
三、网络计划方法的特点 (一)横道计划法 优点:简单、明了、直观、易懂;各项工
作的起点、延续时间、工作进度、总工期一目
了然;流水情况表示清楚,资源计算便于据图 叠加。 缺点:不能反映各工作间的联系与制约关 系;不能反映哪些工作是主要的、关键的,看 不出计划的潜力。
2.5
(二)网络计划法 优点:能明确反映各工序间的制约与依赖 关系;能找出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便于管理 人员抓主要矛盾;便于资源调整和利用计算机 管理和优化。 缺点:不能清晰反映流水情况、资源需要量
2.22
4.尽量使网络图水平方向长;
如分层分段施工时,在水平方向可表示: (1)组织关系―同一施工过程在各层段上的顺序。
某基础工程, 有挖土、打垫 层、砌砖基、 回填。分段施 工。
挖1
挖2 垫1
挖3 垫2 垫3
(2)工艺关系―在同一层段上各施工过程的顺序 挖1 垫1 砌1
挖2
2.23
垫2
砌2
(五)示例
2.29
( 1) 最早开始时间( ES ):是指在其所有 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开始的最 早时刻。 ESi-j=0
未规定最早开 始时间
ESi-j=max{ESh-i+Dh-i }
( 2) 最早完成时间( EF ):是指在其所有 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 早时刻。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本工作最早开 始时间+本工作延续时间。
的变化情况。
2.6
四、网络图的基本类型 1、双代号网络图:又称箭线式网络图,两个
圆圈和一个箭线表示一项工作的网状图。
3 挖土 3d 4 垫层 2d 5
2、单代号网络图:又称节点式网络图,一个
圆圈表示一项工作,箭线表示该工作与其它工作 的相互关系的网状图。
2
挖 土 3d
2.7
3
垫 层 2d
五、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
网络计划技术
2.1
概述 双代号网络计划 单代号网络计划
2.2
第一节
概述
一、网络计划的几个定义 1、网络图:是由箭线和节点按照一定规则 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网状 图形。
2、网络计划:在网络图上加注工作的时间
参数等而编制成的进度计划。
3、网络计划技术:用网络计划对工程的进
度进行安排和控制,以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科
式(分段流水、依次施工、平行施工)。 2.绘制网络图:
较小项目―直接绘图;较大项目―可按施工阶段或层段分
块绘图,再行拼接
2.25
二、双代号网络图的计算
(一)概述 1. 计算目的:求出工期;找出关键线路;计算出
时差。
2. 计算条件:线路上每个工序的延续时间都是确
定的(肯定型)。
3.计算内容:每项工序(工作)的开始及结束时 间(最早、最迟);每项工序(工作)的时差(总时 差、自由时差)。 4.计算方法:图上、表上、分析、矩阵 5.计算手段:手算、电算
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2.32
(1)本工作最迟必须完成时间(LF):是指在不
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必须完成的
最迟时刻。
LFi-n=TC LFi-j=min{LFj-k-Dj-k} (2)本工作最迟必须开始时间(LS):是指在不
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前提下,本工作必须开始的
砌墙 6
4 5 G
F 6 3
2
5
砌墙 7 埋电管 8
4.不允许出现相同编号的工序或工作。
6 砌墙 7
6
7 埋电管 8
埋电管
5.不允许有双箭头的箭线和无箭头的线段。
2.20
6.严禁有无箭尾节点或无箭头节点的箭线。
砌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