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讲座第1讲心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心电图讲座第1讲心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张新民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11(039)002

【摘要】@@ 心向量图与心电图从不同方面解读心脏的电活动,但它们有着相同的原理.确切地说,心向量知识是心电图的基础,要说心电产生原理,就要说到心向量的概念.因此,要学好心电图,理解心电图波形的产生机制,就要掌握一定的心向量知识.【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张新民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南京,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心电图讲座第11讲3相阻滞、4相阻滞 [J], 张新民

2.心电图讲座第12讲起搏心电图 [J], 张新民

3.心电图讲座第2讲正常变异心电图 [J], 张新民

4.心电图讲座第4讲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J], 张新民

5.心电图讲座第5讲不同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与鉴别诊断 [J], 张新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电图基础

心电图、心电图诊断、心电图诊断的方法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能反应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Q1l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U波:一般认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 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为心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

的、可扩布性电位波动。 (1)除极过程:又称0期。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直至膜内电位高于膜外电位的过程,称为除极。心室肌细胞除极(0期)占时约1—2MS。 (2)复极过程:发生除极后,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的极化状态,称为复极。1期复极占时约10nu。2期复极又称为平台期,持续100—150MS。3期复极速度加快,占时约100-150n~。 4期是膜复极完毕、膜电位恢复到极化状态后的时期。通过Na’—K’泵的作用,使Na+、Ca2’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K’又回到细胞内,心室肌细胞逐渐恢复到0期除极前状态。 3.动作电位与心电图的关系0期除极相当于心电图上QRS 波群所处的时间;1期复极相当于J点;2期复极相当于$-T段;3期复极相当于T波;4期相当于T-P段。 (三)心电图电位强度与形态的决定因素 1.形态探查电极面对心肌除极的方向,可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探查电极面对心肌复极的方向,则可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 2.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 ②与探查电极和心脏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③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脏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越大,电位越小。

西医诊断学心电图部分知识点总结

1.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的电位差,膜内底,膜外高,心横纹肌,骨骼肌相近,莫内-80—-90(mv). 2.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阈电位刺激产生一个快速的去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形成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3. 除极过程电极位置与波形的关系:已除极部分的胞外电荷为负,未除极部分为正,将电极放在未除极的高电位处,将描述出一个正向的波,放于已除极处将描述一个负向的波。 4. 复极过程电极位置与波形的关系:已复极部分的胞外电荷为正,未复极部分为负,电极放于未复极的低点位处,将描述一个负向的波,放于已复极处将描述一个正向的波。 5. 正常心电兴奋特点:①正常心肌除极由心内膜向外膜推进。 ②中层心肌先除极后完成复极,外层心肌后除极先完成复极(好像复极过程从外层开始的一样) 由此决定了复极波(T)与除极波(R)方向的一致性。 6.心电波段的构成:①P波:代表左右心房点(激动)除极过程。 ②P—R间期:始于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除极的开始。 ③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先后除极的过程。 ④S—T段:是心室复极过程,基本上都处于平台期,内外心肌点位接近,是特殊的复极波。 ⑤T波:主要是心室快速复极期先后不一致形成的点位变化。 7.心电向量的概念:①瞬时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由于前 后的不同,每一瞬时相互间存在着电动势(电压),具有方向和大小,称为V,

规定方向朝向正点位。(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点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 ②瞬时心电综合向量:心肌是立体结构,除极和复极的每一瞬时存在着许多大小、方向不同的向量相互综合成的一个总向量,称为V,其大小和方向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8.心电综合向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③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方向之间的角度有关,夹角越大,心电向量在导联方向上的投影越小,点位愈弱。 9.空间心电向量环:一个心动周期中循序出现的瞬时综合心电向量的顶端C点位水平连接线所构成的环形轨迹称为… 10.平面(或临床)心电向量图:将空间心电向量环投影在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即横面(H),侧面(S),额面(F)得到的三个投影图,称为… 11.六轴系统:将导联标Ⅰ、Ⅱ,Ⅲ的导联轴平行移动,与aVR、aVL、aVF的导联轴一同通过坐标轴的轴心(“O”点)构成了六轴系统(相互间角度均为30°)12.保准导联:标Ⅰ左上肢(+)右上肢(-); 标Ⅱ左下肢(+)右上肢(-); 标Ⅲ左下肢(+)左上肢(-); 13.单极肢体导联:aVR 右上肢(+)左上、下肢(-);aVL 左上肢(+)右上肢、左下肢(-);aVF 左下肢(+)左、右上肢(-); 14.单极胸前导联:左右上肢与左下肢连接在一起作为负极(-),正极(+)分别位于:V1 胸骨右缘四肋间;V2 胸骨左缘四肋间;V3 在V2与V4的连线

简述心电向量

简述心电向量 一、引言 心电向量是指心脏在每个时间点产生的电流方向和大小的总和,它是 描述心电图信号的一种新方法。心电向量分析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 二、心电向量的产生和测量 1.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心肌细胞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会产生电活动。 2. 传导系统:传导系统将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传递到整个心脏。 3. 测量方法: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有Frank引导下的三维心电图、单 导联法和多导联法等。 三、心电向量分析 1. 心电向量图:通过测量不同方向上的心电信号,可以得到一个三维 坐标系中各个方向上的心电向量。 2. 心电向量分析参数: (1)QRS复合物时限(QRS duration):反映了室壁除极时间,可 用于诊断左室肥大等。 (2)QRS波形面积(QRS area):反映了室壁除极总面积,可用于 评估左室负荷。 (3)ST段偏移(ST segment deviation):反映了心肌缺血和损伤。

(4)T波振幅(T wave amplitude):反映了心室复极过程,可用 于评估心室肌萎缩。 四、心电向量在临床中的应用 1. 诊断心脏疾病:心电向量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心脏疾病,如左室肥大、冠心病等。 2. 评估治疗效果:通过监测治疗前后的心电向量变化,可以评估治疗 效果。 3. 预测预后:一些研究表明,心电向量分析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五、发展趋势 1. 心电向量成像技术:目前正在发展中的一种技术,通过多个传感器 同时采集信号,并使用计算机算法生成三维图像。 2. 心电向量与其它指标的结合应用:将心电向量与其它指标结合使用,如血清标志物、超声等,可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六、结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电向量分析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 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同时也 为心脏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基础知识 以上是XXX在网上随意找到的正常的ECG图示,可能很多人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正常的心电图看起来和上图不一样呢?其实,上图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下的图示,只不过是为了说明心电图而画出的理论图示。正常的ECG在不同导联上有这完全不同的表现,我们研究的目标是认识正常的心电图,才有能力分辨异常心电图,发现其中的异常,从而得出判断,起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这是额外要求,初学者了解,不懂也不影响研究)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Q1l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U波:一般以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以为是心室的后电位而至。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 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举措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其亚微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因而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从而造成钠离子快速内流,此时可测得+30mv的电压,这就是举措电压。这时细胞膜上的Na+—K+ATP泵逆浓度差把钾离子送回细胞内而排除钠离子,规复原有的极化状态。3.除极和复极 1除极:指细胞由静息膜电位转变成举措电位的过程,不用耗能量,其速率较快。2复极:指举措电位规复到静息膜电位的过程,消耗ATP,逆浓度差举行,速率较慢。3除极时正电荷在前,负电荷在后(指在细胞外);工钱地使对着正电荷描记向上的波、对着负电荷描记向下的波。(三)心电图电位强度与形态的决意因素

心电图基础知识

以上是主页君在网上随意找到的正常的ECG图示,可能很多人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正常的心电图看起来和上图不一样呢?其实,上图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下的图示,只不过是为了说明心电图而画出的理论图示。正常的ECG在不同导联上有这完全不同的表现,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认识正常的心电图,才有能力分辨异常心电图,发现其中的异常,从而得出判断,起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这是额外要求,初学者了解,不懂也不影响学习)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Q1l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U波:一般认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 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其亚微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于是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从而造成钠离子快速内流,此时可测得+30mv的电压,这就是动作电压。这时细胞膜上的Na+—K+ATP泵逆浓度差把钾离子送回细胞内而排除钠离子,恢复原有的极化状态。 3。除极和复极 1 除极:指细胞由静息膜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其速度较快。 2 复极:指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膜电位的过程,消耗ATP,逆浓度差进行,速度较慢。 3 除极时正电荷在前,负电荷在后(指在细胞外);人为地使对着正电荷描记向上的波、对着负电荷描记向下的波. (三)心电图电位强度与形态的决定因素 1.形态探查电极面对心肌除极的方向,可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探查电极面对心肌复极的方向,则可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 2.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②与探查电极和心脏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③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脏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越大,电位越小. (四)心电向量的概念 心脏是由无数心肌细胞所组成的,在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每一瞬间都可以产生许多大小不—、方向不尽相同的心电向量,按平行四边形法或头尾相加法依次综合起来,这个最后综合起来的向量叫做瞬间综合心电向量。1。向量是一种既能表示方向又能表示力量大小的物理学名称,一般用“箭矢”表示。 2.心脏是由无数个心肌构成的,综合方向就是它的代数和。

心电向量图

心电向量图 心电向量图(vectorcardiography ,VCG )能较真实地记录出心脏动作电流的立体图象,可用来阐明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和解释心电图波形,从而提高临床的诊断效果。一、心电向量的形成原理(一)心电向量的概念 1.向量、综合向量和空间向量 心肌在作机械性收缩之前,先有电激动而产生电动力。心肌电动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可用物理学名词“向量”来表达。以矢线表示则代表三个内容: 按力学原则,把几个同时存在的瞬间向量叠加起来,所得的向量称综合向量。心脏是一个立体器官,在激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所产生的心电向量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即有上下、左右、前后的立体关系。这种反映立体的向量,称为空间心电向量。将心动周期中各个空间心电向量的运行轨迹连接起来,就构成一个空间心电向量环。 2.三个面(额面、横面、侧面) (二)向量环的形成 P环 1 形成 激动由窦房结T右房T左房。 2 方向及顺序 ⑴除极:(右房)向前T向下T(左房)向左 T向后T向左上(回到原点)。 ⑵复极:顺序同除极,但方向相反。正常时无或很小,多被中心光点或QRS环的起始部掩 盖(图2)。 QRS 环 1室间隔向量(向量1) 即0.01 秒向量,又称起始向量或初始向量。向量的发源点有三处:即前区(左前分支经过处)、中央区(间隔支起始处)和后区(左后分支经过处)。 方向正常人应指向右前、上方或右前、下方。个别自右后指向左、前方。 2前壁向量(向量2) 即0.02 秒向量,是指向左右心室的前壁除极综合向量,当室间隔除极完了的同时,右室前乳头肌的右束支传导激动右室前壁并扩展到右室心尖部,与此同时左束支的前、后分支综合 向量经左室前壁指向左室心尖部,左右心室前壁相继心尖同时除极。 方向向前下偏左方。 3.左室前侧壁向量(向量3) 即0.03 秒向量,是指向左室前侧壁的综合向量,此时右室接近除极完毕,而是左室继续除极的左右室综合向量,但右室电势甚小,所以,主要是左室的除极向量。 方向向前、偏左下方。 4.左室侧壁向量(向量4) 即0.04 秒向量,是左室侧壁除极的向量,此时因右室已除极完毕,左室除极时无对抗力量,与左室后下壁的除极共同构成了心室除极的最大向量。 方向向后、偏左下方。 5.左室后壁向量(向量5) 即0.05 秒向量,是左室后壁(包括左室下壁)的除极向量。

心电

目的要求 (一)了解心电发生原理及心电向量的关系。 (二)掌握心电图检查方法、常用心电图导联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三)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正常值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四)熟悉几种常见疾病的典型心电图特征。 一、心电发生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 1、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2、心电向量概念 由体表采集到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③与探查电极位置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vector),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 二、临床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 1、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组成与命名。 P波:最早出现,振幅较小,反映心房除极过程。 P-R段,实为P-Q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以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QRS波群振幅最大,反映心室除极全过程。 ST段反映心室缓慢复极。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 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2、导联体系:肢体导联与胸导联。 (1)肢体导联:包括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其电极主要按放于三个部位:右臂(R)、左臂(L)、左腿(F),连接此三点即成为所谓的Einthoven三角。上肢电极板固定于腕关节上方3cm处(上肢内侧);下肢电极板固定于内踝上方7cm处。红色(R)端接右上肢电极;黄色(L)端接左上肢电极;绿色(F)端接左下肢电极;黑色(RF)端接右下肢电极。 (2)胸前导联:属单电极导联。其电极具体安放的部位及其主要作用见表。 导联正极位置负极位置主要作用 常规导联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无干电极反映右心室改变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无干电极反映右心室改变 V3 V2与V4连接线的中点无干电极反映左右心室移行变化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无干电极反映左右心室移行变化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无干电极反映左心室改变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无干电极反映左心室改变 选用导联 V7 左腋后线V4水平处无干电极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V8 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无干电极诊断后壁心肌梗死 V9 左脊旁线V4水平处无干电极诊断后壁心肌梗死 V3R-V5R 右胸部与V3-V5对称处无干电极诊断右心病变 VE 胸骨剑突处无干电极诊断下壁心肌梗死 S5 胸骨右缘第5肋间无干电极诊断下壁心肌梗死 A 剑突下胸骨柄双极导联,重点显示P波

心电系列第一讲:心向量图与电的关系

心电系列第一讲:心向量图与电的关系 心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张新民 南京明基医院 心向量图与心电图是从不同方面解读心脏的电活动,然而,两者都是心脏除极与复极过程中电位变化的反映,有着相同的产生原理。 要弄懂心电图波形的产生机制,需要掌握一定的心向量知识。 心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一般解释为心电图是空间心向量环两次投影的结果。那么,什么是心向量环,心向量环是怎么形成的? 要知道向量环的形成,就要先知道什么是“瞬间综合心电向量”;要知道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就要知道什么是“电偶”与“向量”;要知道电偶和向量,我们就先来复习一下“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一、心向量环的由来 1、静息电位 心肌细胞在未受刺激情况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

为静息电位(图 1-1、2),此刻细胞膜内外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状态,称为极化状态。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90mV。 2、动作电位 当细胞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细胞内电位则会升高。当达到某一高度(阈值或阈电位)时,细胞内电位就会急剧升高并超过细胞外,膜内外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图 1-3),此过程称为除极

化。随后细胞内电位很快下降,再恢复到极化状态。此过程称为复极化。 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内电位产生的一短暂的、具有特征性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图1-4)。根据动作电位曲线的变化,将动作电位分为五个相:0相、1相、2相、3相、4相。 动作电位的产生即是心肌细胞兴奋的标志。 3、电偶及向量的概念 (1)电偶指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所组成的一个

总体。其正电荷称为“电源”,负电荷称为“电穴”。 (2)向量物理学上将用来表明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性的量称作向量。向量通常用一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箭头代表向量的方向,线段的长度代表向量的大小。 心电向量(也称心向量)产生于心脏除极与复极过程之中。当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时和全部处于去极化状态时,膜表面各处电位相等,没有电偶也无向量;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表面已除极部分与邻近未除级部分的交界处,就形成了电位差,一端电位高相对为正,一端电位低相对为负(见图1-5)。 交界面上形成的一对对正负电荷,有如一对对电偶。即产生了既有大小(取决于电偶数量的多少)又有方向(由电穴指向电源)的心电向量。心电向量的方向由电穴指向电源,与激动扩布方向一致。 4、空间向量环无论是心房还是心室,其除极时间都很短,一般只有0.06~0.10s。但如果用瞬间去划分,则可以分为无数个瞬间。在心房或心室除极的同一瞬间里,由于参加除极的心肌细胞可位于心脏的不同部位,数量也不一样,故产生的心电向量的方向和大小各不一致。其相互影响的结果是:方向相同的,向量得到增强;方向相反的,向量相抵减;方向成夹角的,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是两者的综合向量或称为平均向量(图1-6)。那么,这一瞬间所有的心电向量相互作用,其总的结果即是这一瞬间的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图1-7)。

2021心电学技术(中级)-心电图产生的基本原理(精选试题)

心电学技术(中级)-心电图产生的基本原理 1、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是 A.空间心电向量投影在平面上形成心电图 B.空间心电向量第1次投影在平面上形成心电图,第2次投影在直线上形成心电向量图 C.空间心电向量第2次投影在直线上形成心电图 D.空间心电向量第1次投影在平面上形成平面心电向量图,平面心电向量图第2次投影在导联轴上形成心电图 E.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均是记录随时间而变化的电压曲线 2、关于心电向量图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析额面、侧面和水平面心电向量图可对空间向量环进行描述 B.临床上通常描记的心电向量图是一个平面向量图 C.心电向量图描记的是一个环形图 D.其纵坐标反映的是向量在该坐标上的强弱 E.其横坐标反映的是时间 3、关于心电图产生原理的表述,错误的是 A.心电图是额面和横面心电向量环投影在导联轴上而形成 B.心电图记录的是两个电极之间电位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C.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主要反映额面心电向量的变化

D.心电图纵坐标反映向量的强弱变化 E.心电图横坐标反映的是时间变化 4、V、V导联小q波反映 A.左心室基底部和右心室肺动脉圆锥部 B.室间隔左侧中1/3处 C.室间隔右侧中1/3处 D.心尖部除极 E.室间隔除极 5、正常心室除极始于 A.左心室基底部和右心室肺动脉圆锥部 B.室间隔左侧中1/3处 C.室间隔右侧中1/3处 D.心尖部除极 E.室间隔除极 6、心室肌最后除极的部位是 A.左心室基底部和右心室肺动脉圆锥部 B.室间隔左侧中1/3处 C.室间隔右侧中1/3处 D.心尖部除极

E.室间隔除极 7、额面向量图的形成 A.从人体的前方朝后方平行投影 B.从人体的后方朝前方平行投影 C.从人体的上方朝下方平行投影 D.从人体的下方朝上方平行投影 E.从人体的左方朝右方平行投影 8、横面向量图的形成 A.从人体的前方朝后方平行投影 B.从人体的后方朝前方平行投影 C.从人体的上方朝下方平行投影 D.从人体的下方朝上方平行投影 E.从人体的左方朝右方平行投影 9、侧面向量图的形成 A.从人体的前方朝后方平行投影 B.从人体的后方朝前方平行投影 C.从人体的上方朝下方平行投影 D.从人体的下方朝上方平行投影 E.从人体的左方朝右方平行投影

最全最详细的心电图基础知识,建议收藏

最全最详细的心电图基础知识,建议收藏 心电图基础知识 第一节心电产生原理与心向量概念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排列着一定数量的阳离子,细胞膜内则附着同等数量的阴离子,膜内外保持着一定的电位差,而膜外各点阳离子分布均匀,不产生电位差,也无电流产生,这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此时探查电极仅记录出一水平线(等电位线)。 当心肌细胞的左侧受到刺激,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即开始除极过程。刚开始除极的一点与其邻近尚未除极部分之间存在电位差,因而有电流产生,形成电偶。电偶由电源与电穴组成,除极过程犹如一组电偶在沿着心肌细胞膜向前推进,电源在前,电穴在后。当电源对着探查电极时,描记出向上的波(正向波)。 当除极结束后,细胞膜外排列一层负电荷,膜内排列同等数量的正电荷,心肌细胞处于除极状态。此时,细胞膜外左右两端无电流产生,探查电极描记的曲线又回到等电位线。心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与除极时的情况恰好相反,复极过程电穴在前,电源在后。由于电源背离探查电极,故描记出向下的波(负向波)。复极结束后恢复到极化状态时的细胞膜外显示一层正电荷,膜内附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细胞膜外没有电位差,探查电极描记的曲线又回到等电位线(图2-1-1、2-1-2)。 图2-1-1 单个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所产生的电偶变化

图2-1-2 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对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先除极的部分先开始复极。除极和复极的扩展有如一对电偶在移动。除极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除极方向与除极电偶移动的方向相同;而复极时电源在后,电穴在前,复极方向与复极电偶移动的方向相反。由于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进行的方向相同,但电偶轴方向相反,故复极波与除极波方向相反。 正常心脏的除极与复极和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的过程是不同的。心脏的除极自心内膜开始向心外膜扩散,心外膜最后除极。而复极则是从最后除极的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扩散,心内膜最后复极。由于心脏除极与复极过程进行的方向相反,但电偶轴方向相同,所以心室复极波(T波)与除极波(QRS波)主波方向一致(图2-1-3)。 图2-1-3 左、右心室外膜面除极与复极 心脏的除极和复极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传统的观点认为心外膜的温度较心内膜高,导致复极先从温度高的心外膜开始。而当心室收缩时,心内膜压力高于心外膜,也是导致心外膜先复极的可能原因。

心电图原理

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 心电图 ,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 心脏电活动按力学原理可归结为一系列的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作空间环形运动的轨迹构成立体心电向量环。应用阴极射线示波器在屏幕上具体看到的额面、横面和侧面心电图向量环,则是立体向量环在相应平面上的投影。心电图上所记录的电位变化是一系列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不同导联轴上的反映,也就是平面向量环在有关导联轴上的再投影。投影所得电位的大小决定于瞬间心电综合向量本身的大小及其与导联轴的夹角关系。投影的方向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得正电位,相反时为负电位。用一定速度移行的记录纸对这些投影加以连续描记,得到的就是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波形在基线(等电位线)上下的升降,同向量环运行的方向有关。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在心电图上投影得上升支,相反时得下降支。向量环上零点的投影即心电图上的等电位线,该线的延长线将向量环分成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投影为正波和负波。因此,心电图与心向量图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心电图的长处是可以从不同平面的不同角度,利用比较简单的波形、线段对复杂的立体心电向量环,就其投影加以定量和进行时程上的分析。而心电向量图学理论上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心电图学的内容并使之更易理解。 心电图代表整个心脏电激动的综合过程,以一个个心肌细胞的电激动为基础,心肌激动时细胞内发生电传变化。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同等数量的负电荷,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保持着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这称为极化状态。若以微电极插入细胞内,可录得一个负电位,称为跨膜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膜内外各种离子主要是K+、Na+的浓度存在很大差别,细胞内k+浓度较细胞外约高20~30倍,而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10~20倍。细胞膜对 K+的通透性较高,于是一部分K+顺着浓度梯度外流至膜外,增加了膜外正电荷膜内的有机负离子(主要是蛋白质大分子)有随K+外流的倾

心向量图的价值及应用现状

心向量图的价值及应用现状 心向量图是由心动周期中循序出现的瞬时综合向量构成的环形轨迹,称空间心向量环。 通过平行光线投影原理,形成额面(F 面)、横面(H 面)及侧面(S面)平面心向量图(为空间心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即一般所称的心向量图(VCG)。心向量图和心电图都是从体 表研究心电活动的手段,只是检测方法不同而已。心向量图能真实地表达心脏电流的立体图象,形象地阐明心电图的产生原理和解释某些疑难心电图波形。心向量图和心电图联合应用,相辅相成,能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虽然早在1920 年就已经对心向量图有了初步认识,但其临床应用是在1956 年Frank 导联体系提出之后,全球曾出现一度辉煌阶段,因在此阶段无创性心脏检查尚不发达,此阶段美国出版多部心向量图专著,日本和欧洲均生产出性能甚佳的记录仪。我国在60 年代之后,心向量图临床应用可谓遍地开花,亦出版多部专著,建立了中国自己人群的诊断标准,仪器生产也国产化。 世界上最权威的心向量图专家Zhou TC在1986年撰文:什么情况下心向量图比心电图优越?认为心向量图在诊断心房肥大、右室肥厚要比心电图可靠;诊断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或在伴有左束支阻滞或左前分支阻滞时,心向量图无疑优于心电图;在心室预激诊断和旁道定位方面,心向量图也有帮助;在心室复极异常的某些情况下心向量图可更明确。但在心脏增大、心肌缺血方面,因现有其他的无创性检查可提供更多的信息,加上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某些医院已不将心向量图列为常规检查,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应用;还因在心律失常的诊断方面,目前心向量图比不上心电图方便;再加上近年来心血管影像学诊断上的进展,心向量图逐渐被淡化了。现在再回首,我们认识到,没有心向量图的知识,要提高心电图的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近年来心向量图记录仪有了长足进步,记录十分方便,且有心电图无法比拟的彩色心室激动顺序图,对研究心室激动顺序甚有帮助,对心脏电生理研究和指导导管射频消融定位等都有指导价值。 一、基本知识 1.向量概念及心向量环形成心脏在激动过程中,产生连续不断的瞬间电动势,从空 间观点来说,心脏在每一瞬间内,其电动势变化都表现出一定的方向和大小,因此瞬间电动势具有向量性质,称瞬间向量。向量可用一箭矢表示,箭矢的长度表示电动势的大小,箭矢的方向表示电动势在空间的方向。按力学原理,把几个同时存在的瞬间向量叠加起来所得的向量,称为综合向量。 ----------------------- Page 2----------------------- 空间心向量环是一个位于空间的立体图形,用平面图纸描绘立体图形是困难的。因此,常用的方法是描记平面心向量图。心脏是一个立体形结构,它所产生的电动力转向各个方向,具有左右、前后及上下的关系,于是用投影原理将空间心向量环描记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即额面(或称前额面)、侧面(或称矢状面)和水平面(或称横面)。一般指的心向量图 就是立体的空间心向量环在此三个平面上的投影的心向量图。 2.心向量图标记方法空间心向量图投影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形成额面、横面 和侧面三个平面心向量图。三个平面是由交互于一点的三个互相垂直的轴所组成,即左右轴(X 轴)与上下轴(Y 轴)组成额面(F 面);上下轴(Y 轴)与前后轴(Z轴)组成侧面(S 面);左右轴(X 轴)与前后轴(Z 轴)组成横面(H 面)。各平面上的向量定位座标,是以

心电图重点知识总结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1)心脏的传导系统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3)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二、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与心电图形成学说: 极化状态除极过程复极过程心电图的波形 ○电偶学说: 心电向量心电向量图心电图 ○电偶: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组成一个整体。 ○心电向量:既有强度又有方向的电位幅度。 ○第一次投影 三个平面:额面、横面、失状面 ○第二次投影 ○心电图各导联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一)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面情况 标准导联:ⅠⅡ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二)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第第一次投影 第三个平面 第第二次投影 第12导联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 ○(二)心率的测量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 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范围:正常(-30 ~+90 °) 左偏(-30 ~-90 °) 右偏(+90 ~+180 °) 不确定(-90 ~-180 °) △心电轴计算法:分别计算Ⅰ、Ⅲ导联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 △心电轴的简单的目测法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P波 △位置:P波一定出现在QRS波群之前 △形态:光滑圆钝,可有轻度切迹。 △时限:<0.12秒 △电压:<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方向:窦性心律 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即PtfV1 :V1导联P波双向时,其负向波。 正常人PtfV1>-0.04mms(负向波的波幅与时间的乘积) ○P-R间期 △PR正常值0.12~0.20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QRS波群 △代表: 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限:0.06 ~0.10秒<0.12秒 △波形: –Ⅰ、Ⅱ、V4 ~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Ⅰ、Ⅱ、avF、V4~V6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波) –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q波<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