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藏书家与藏书楼

合集下载

明代藏书家祁承承[火业]的采访思想

明代藏书家祁承承[火业]的采访思想

富, 图书采访理论不断成熟 。
私 人采 访 图 书可 以 上 溯 到 孑 子 整 理 六 经 , 着 L 随
“ 学在官府” “ 、 书在 官府 ” 的垄 断被 打破 , 学术下 移 ,
私 人 聚 书 的行 为不 断 出现 , 家 藏 书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私 宋 以 后 随 着 印刷 和 造 纸 技 术 的 进 一 步 突 破 , 间 藏 民 书 空 前 繁 荣 , 于 访 书 方 法 的 整 理 和 论 述 也 逐 步 完 关 善 和 发 展 。 宋 代 著 名 文 献 学 家 、 录 学 家 郑 樵 在 目
书, 不遗余力 广求 图书 , 书室名 “ 生堂 ” 藏 澹 。他 所
处 的 时 代 正 是 印 刷 术 成 熟 的 时 代 , 书 出版 蔚 然 成 图 风, 刊刻 图书 成 为 标 榜 尚文 之举 ; 所处 的地 区也 是 其 刻 书 繁 盛 之 地 , 所 谓 刻 书 “ 精 吴 为 最 , 多 闽 为 有 其 其 最 , 皆次 之 ; 直 重 吴 为 最 , 直 轻 闽为 最 , 皆 次 越 其 其 越 之 ” 的 说 法 。 在 这 样 的条 件 下 , … 明代 “ 百 年 间 , 二 颇 多 缥 缃之 贮 , 于 空疏 之 习 , 对 多所 纠正 。而 自嘉 靖
核 ” “ 于汲古 ” “ ,精 , 多世人所未 见” , J 黄宗羲先 生
赞 为“ 度先生所积 , 夷 真希 世 之 宝 ” J 。 澹 生 堂 藏 书 丰 沛 但 绝 不 盲 目。 祁 承 煤 对 藏 书 建设 有 自己独 立 的思 考 , 成 了 系统 的理 论 和方 形 法 , 是澹 生堂藏书 品质 的保证 , 采访 思想 对今 这 其 天 的 古 籍 采 访 , 至 是 文 献 资 源 建设 都 有 很 大 的启 甚 示 作 用

【论文】小论文天一阁藏书文化初探

【论文】小论文天一阁藏书文化初探

【关键字】论文小论文:天一阁藏书文化初探篇一:宁波藏书文化宁波藏书文化(我与宁波八年级)天下第一藏书楼天一阁明代浙东第二藏书楼五桂楼清代一郡书香历千秋篇二:中国藏书文化书房论文善阅坊“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可想而知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修生养性,安然入睡,丰富知识。

书有时是最好的良伴,心情不好时,可以看书调适心情。

平常也可以看些书增加自己的气质与修养,读书能帮你开拓视野,你不再局限与小小生活中的一隅,你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学识遍布四海,随着读书范围的扩大,你也会练就出广博的心胸与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而当你读了很多书,就会明白有些书是很有价值的,是值得你收藏的,从而你就需要一阁之地来存放那些你较为喜欢的书籍。

书房名善阅坊,顾名思义,就是善于阅读,喜爱读书。

书房不大,沿着墙壁布置的藏书处,分有几层,间隔安排,是淡淡的蓝色,上面放置的大多数是图书,还有间隔摆放的小饰品。

书是按分类来放置,下面几层层是文学名著类的,而上面是各种类型的小说,因为自己是比较喜欢看小说的,所以有搜集各种类型的来收藏,当红作家的,或是一些看了比较喜欢却不出名的。

右边放置的多是学习书籍,放置的位置是容易拿的,因为还是学习的书看的相对要多一些。

在书隔间放置了些无针松装饰了一下。

每次看到书柜上慢慢的书籍总会有一种满足感,很愉悦,而那微微的绿色也能点缀下书桌摆放在了窗边,温暖的明亮的阳光经常从窗外照入,若是阳光太强,会拉上一层轻纱来缓和下,桌边放了盆文竹,旁边是木制笔筒,里面零星几只笔,确是各有用途的,窗帘是一款印有甲骨文字图案。

总感觉古老的文字会为书房带来文化气息,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帘,会让人有种窗明几净的感觉。

墙上只简单挂了几幅字画,没有其余的装饰了,在书桌旁书柜对面放置了一张不大的沙发床,白色的,上面还放置了一个棕色绒熊,在读书之余,躺在上面小憩,放松下自己,也是很不错的。

书房的环境如何会直接影响你读书的心境,像古代很多名人都是成功于书房。

天一阁简介500字

天一阁简介500字

天一阁简介500字篇1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区月湖西岸,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书楼,它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他又怕自己的藏书像历史上的名人藏书一样或散或毁,于是决定建造一座藏书楼来保存自己的书籍。

取“天一生水”之义,把水作为自己藏书楼的一大特色,用“天一”两字来命名自己的藏书楼。

而“阁”字在古代是楼的意思。

从此,“天一阁”这个名字就流传了下来。

天一阁占地2.6万平方米,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纪念馆。

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

其中以藏书文化区为核心区域,有东园、百鹅亭、司马第、天一池、天一阁、明州碑林、千晋斋等景点。

天一阁藏书丰富,有古籍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此外,还有大量的书画、碑帖以及精美雕刻的印鉴、砚台、文房四宝等。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总之,天一阁不仅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传承。

如今的天一阁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篇2天一阁,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其历史之悠久、藏书之丰富、建筑之独特,使其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天一阁始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酷爱藏书,他历时数十年,遍取诸本,按经、史、子、集分类,建成了一座庞大的藏书楼。

天一阁的名字取自《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寓意以水克火,确保藏书的安全。

天一阁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古朴。

整个藏书楼分为前后两进,前为书房,后为藏书楼。

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藏书文化包含着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它的核心则是“仁人爱物”。

所谓“仁人”便是把书与人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所藏尽量发挥其培育人材的社会功能。

从官藏来看,早在老子主管周藏室时,便曾热情地接待孔子来查阅百二十国史记,彼此还进行了学术研讨。

魏晋时期,国家藏书还曾应读者的借阅要求而赠书,如西晋皇甫谧向晋武帝借书,武帝应求赠书一车。

唐宋各代也将官藏作部分开放,如北宋的官藏即向一些官员开放,如因工作需要还可经过一定手续外借。

清代尤其注重官藏利用问题,在《四库全书》纂修以前,多位学者就有机会抄录官藏《永乐大典》所收各书,有一些重要而散佚的著作得到抢救,学者全祖望、徐松等都做过抄录工作,而《宋会要辑稿》之类的重要典籍因此得以流传。

《永乐大典》还被《四库全书》当为采录佚书的来源之一,使古代文化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四库全书》修成后,不仅北京文渊阁可有条件地备人参阅,更在南北要地分建六阁,以便各地士人就近抄用,嘉惠士林,保存和普及文化,所尽仁人之心,功不可没。

公藏如书院之藏书本以供士子阅读为主旨,自不待言。

至私藏之体现仁人之心更为显著。

东汉末年学者蔡邕私藏近万卷,当他发现王粲是一位文采斐然的好学之士,虽然其女蔡琰也颇有学识,但他还是将藏书数千卷赠予王粲以培育人材。

宋晃公武之所以能写出一部私家目录名著——《郡斋读书志》,也是得力于四川转运使井度的慷慨赠书五十箧,使晃公武合个人私藏去重后得24500余卷,乃录诸书要旨而成书,体现了藏书文化的仁人效果。

藏书文化的爱物精神首先表现在对图书的爱护上。

汉代就用竹制小箱将图书分类置放,以免损失破坏。

东汉发明造纸术后,藏书保护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用檗将纸染黄后再用以防蠹。

隋朝是藏书文化趋于高潮的时期,炀帝爱护图书的心极强而为史籍所称道,《旧唐书·经籍志》称:“炀帝好学,喜聚异书,而隋世简编最为博洽。

明代文徵明的个人简介

明代文徵明的个人简介

明代文徵明的个人简介文徵明,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明代文徵明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生平文徵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十一月六日(1470年11月28日),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于成化八年(1472年)与吴宽、杨一清、司马垔、桑悦等同榜进士,成为家族中首位进士,成化十年(1474年)任永嘉知县自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

文徵明少时即享才名,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八年(1495年)26岁到嘉靖元年(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

嘉靖二年(1523年),54岁时,文徵明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

此时其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心中悒悒不乐。

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潜心诗文书画。

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

文徵明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时为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十日(1559年3月28日)去世,私谥贞献先生。

宁波天一阁的导游词4篇

宁波天一阁的导游词4篇

宁波天一阁的导游词4篇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宁波天一阁导游词1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内的月湖西岸,这里坐落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它是明朝嘉靖年间(1561-1566年)卸任官员范钦所建的藏书处,楼中摆放着古籍与书案,处处弥漫着厚重的书香气息。

博物馆其实是座江南园林,园区内的东园和南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假山、池塘、亭台等景致,走在古朴的砖木长廊内,感受清幽的环境。

园内建有明州碑林,数百通石碑记载了古代官方的教育史。

还有书画馆,时常会展出天一阁所藏历代书画精品和名人雅士的书画佳作。

园区内另有天一阁建成之前的藏书处“东明草堂”、展示宁波民居建筑特色的“秦氏支祠”、以及范氏故居等建筑。

而在麻将陈列馆中则可看到形形色色的麻将牌,让你了解到麻将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2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占地面积 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近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

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

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

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3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平方米。

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黄虞稷藏书考略

黄虞稷藏书考略

bosa el steognzt nl yt fh i qnt g h ag S tdo . ok w la raiaoa ss m o eQa i a ( u ’ u i) s h i e t n gn n s
1 间 也 ” 而 千 顷斋 藏 书 盛 , 时富 达八 万卷 之夥 。可 见 , 氏藏 书 主 要来 源 于 家 黄
殚 精 竭虑地 慎 守先 世典 藏 , 俞 邰能 读 能守 , 时 增 “ 又 益所 未备 , 使之得 以保 全 。个 中艰 辛 , ” 局外人 恐 怕难 以体 味 , 谓 “ 之 固难 , 藏 之 亦 不 易 , 诚 积 而 固未 可 以苟然 而 已也 ” 其 实 , 。 虞稷 母 亲 周 氏于 藏 书守 护 同样功 不可 没 ,宜人 伶 仃 荼 苦 中抚 幼 孤 , 邰 于 “ 俞 成立 能守 先世 之藏 书 。… …则 今俞 邰母 夫人周 宜人 左 右其 间焉 , 宜人 既克佐 夫子 , 簸万轴 亦得 手 自缙 牙
管理 、 藏书流通等情况 。 [ 关键词 】 黄虞稷 藏书 千顷堂
[ 中图分类号 】 G 5 26
[ 文献标识码 】 A
[ src] Hun uis m u okcltrb lgah n ioi ebg nn f igD ns . hs Abt t a agY j iaf o s o oeo,/ i rpyadh t a i t ei ig n y at T i a b bo sr nh n n oQ y
14 ) 字 明立 , 称 海 鹤 先 生 , 季 为 南 京 国子 监 64 , 世 明
藏。然而这丝 毫未削弱黄虞稷藏 书家的地位与光
彩, 因为 明朝末 年 ,兵火 焚掠 , 亘 四方 , “ 弥 今之 奇 书

论作为藏书家的何良俊

论作为藏书家的何良俊
书 。另外 , 刻 图 书 , 仅 能增 加 自己 的藏 书 , 刊 不 还
签 , 经史 子 集 不 与 焉 。 _ 陈 氏所 说 不 藏 经 史 而 ”4
子集 , 当为夸 张之语 , 但何 良俊却是喜杂史、 小说

类 。观其 为《 氏语林 》 作注 释 , 引近 四百 何 所 所
能够 作 为交换 之用 。己有所赠 , 必有馈 , 书 品 人 藏
刊刻水平 , 得当 时一些著 名学者 、 愿意 把 自 使 文人
基金项 目: 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 目( HU X1 17 ) S C 00 0
作者简介 : 勇 (9 1 )男 , 翟 18 一 , 山东金乡人 , 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 主要从事明代诗学研究。
9 8
己的诗 文集拿 来刊 刻 。如王维 桢 就 曾经 请何 良俊 刻 印 自己 的诗 文集 。这 样 必 然 能增 加 自己 的藏
惠泽后人。然好景不长 , 先是倭寇焚毁藏书楼 , 大部分 书籍 归于祝 融; 后又 因家境 渐落 , 不得不 鬻书以存 。其 中, 书画藏品多为好友朱大韶 、 项元 汴所得 。
关 键 词 : 良俊 ; 书 家 ; 品 何 藏 藏 中图 分 类 号 :2 7 I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6 5 2 1 )3一 0 8— 4 17 0 9 (0 0 0 o9 0
刻 印 图书 何 良俊拥 有 自己的 家庭 刻 坊 , 前

何 良俊 藏 品为农 , 至 有 甚
其祖 志清公 出赘别家 的记载 , 至其父 辈何 嗣、 但 何 孝开 始崛起 于 乡 间。经 济 的富 裕 , 得 二兄 弟 开 使 始寻 求 在 文化 方 面 的 突破 。何 良俊 生 父 何 孝 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藏书家与藏书楼
展开全文
明代藏书家与藏书楼

安璇:罨书楼
曹学佺:石仓
晁瑮:宝文堂
陈察:至乐楼
陈第:世善堂
陈煌图:鸾啸斋
陈继儒:宝颜堂、顽仙庐、来仪堂、婉娈草堂陈亮:储玉楼
陈于陛:万卷楼
丁雄飞:心太平庵
丁自申:希邺堂
丰坊:万卷楼
冯舒:空居阁
高承埏:稽古堂
高濂:妙赏楼
耿震国:富春轩
龚翔麟:玉玲珑阁
顾宸:辟彊园
顾从义:玉泓馆
顾德育:安雅堂
顾楗:善耕顾氏山房
顾琨:怀烟阁
顾瑮:寒松楼
顾苓:云阳草堂、塔影园
顾湄:陶庐
顾仁效:阳山草堂、水东馆、静学文房顾元庆:夷白堂、阳山顾氏文房
归有光:世美堂
何大成:娱野园
何良俊:清森阁
贺裳:少贱斋
胡彭述:好古堂
胡应麟:二酉山房
胡祯:草亭
华埕:尚古斋
华坚:兰云堂
华燧:会通馆
华夏:真赏斋
黄居中:千顷堂
黄琳:淮东书院
黄翼圣:连蕊楼
江元祚:拥书楼
焦弘:澹园、竹浪斋、抱瓮轩
金俊明:春草闲房
瞿绍基:怡裕斋
冷士嵋:江冷阁
李鹗翀:得月楼
李懋桧:半航楼
李廷相:双桧堂
李永:雅积楼
林铭几:北村别墅
凌昱:尊德堂
刘凤:厞载斋、清举楼、枞庑
柳佥:清远楼
陆容:式斋
陆瑞家:万书楼
陆深:绿雨楼
罗凤:芳兰阁
毛晋:汲古阁、目耕楼
茅坤:白华楼
孟守约:玉辉楼
莫云卿:城南精舍、思元亭
钮石溪:世学楼
潘允端:天然图画楼
彭年:寒绿楼
祁承业:澹生堂
钱谷:悬磬室、十友斋
钱谦益:绛云楼、拂水山房、红豆山庄钱谦贞:怀古书堂、竹深堂
钱孙宝:怀古堂
钱兴祖:在兹阁
秦四麟:又玄斋
秦柱:雁里草堂、绣石书堂
邱集:颐桂堂
邵宝:容春精舍、二泉精舍、泉斋
沈节甫:玩易楼
沈嗣选:法宋楼
沈与文:野竹斋
盛时泰:苍润轩
施大经:获阁
施沛然:获阁
司马泰:怀洛园
宋濂:青萝山房
宋震:雪溪堂
孙朝让:大石山房
孙道静:飞云阁
孙藩:慈封堂
孙克宏:秋琳阁
孙楼:丌册庋
孙七政:西爽楼、清晖馆
孙育:碧山草堂
唐诗:石东山房
唐尧臣:万卷楼
唐寅:梦墨亭、学圃堂
王鏊:三槐堂、颜乐堂
王宠:铁砚斋
王济:长吟楼、宝岘楼
王时敏:扫花庵
王世贞:小酉馆、尔雅楼、九友斋
王涛:墨庄
王咸:宝月堂
王献臣:虞性堂、临顿书楼
文伯仁:元珠室、双玉兰堂
文从鼎:愿贤堂、心远阁、惜阴斋
文嘉:归来堂
文彭:清白堂
文震孟:石经室
文征明:玉兰堂、辛夷馆、翠竹斋、梅华屋、梅溪精舍、玉磬山房、烟条馆、悟言室
吴【曾羽】:环山楼、升恒堂
吴宽:丛书堂
吴岫:尘外轩
吴元恭:太素馆
吴之器:抱瓮园
吴中秀:天香阁
吴自新:万卷楼项笃寿:万卷楼项元汴:天籁阁谢鐸:朝阳阁
谢肇淛:小草斋徐勃:红雨楼
徐澄:望洋书屋徐洪珵:漱石山房徐介寿:百城楼徐霖:快园
许元溥:梅花墅杨慎:双桂堂
杨士奇:东里草堂杨循吉:卧读斋杨仪:七桧山房姚绍科:白云斋姚翼:玩画斋
姚咨:茶梦斋
叶盛:菉竹堂
俞弁:紫芝堂
郁文博:万卷楼袁褧:石磐斋
张丑:宝米轩
张寰:崇石楼
赵宦光:小宛堂赵均:小宛堂
赵琦美:脉望馆周明辅:香梦楼周玄:玩宇楼
朱长庚:啸客堂
朱承爵:存余堂:行素斋朱宠寰:博文堂
朱大韶:横经阁
朱良育:西崦草堂
朱睦絜:万卷堂
朱知烊:志道堂
诸来聘:昌古斋
祝以豳:万古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