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肿瘤随访登记报告技术方案

肿瘤随访登记报告技术方案

前言

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的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机制。肿瘤登记是国际公认的有关肿瘤信息的收集方法。

2003 年卫生部以卫疾控发[2003]352号文下发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工作。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肿瘤登记管理办法》,旨在建立完善全国肿瘤登记制度,动态掌握我国癌症流行状况和发展趋势。

云南省个旧市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肿瘤登记工作,2010年兰坪县、腾冲县和红塔区也成为国家级肿瘤登记项目点,2011~2015年再增加官渡区、盘龙区、西山区、隆阳区、麒麟区和易门县6个国家级肿瘤登记项目点。2015年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下发了《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贯彻执行<肿瘤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制度。为保证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在我省顺利实施,制定本技术方案。

第一章目标

一、建立覆盖辖区全人群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

二、动态、连续开展肿瘤登记报告工作。

三、掌握我省癌症负担情况和变化趋势。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肿瘤登记报告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部门,各级疾控机构/肿瘤防治办公室是技术管理部门和业务执行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业务执行部门。各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设备并制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

一、卫生行政部门

(一)组织辖区肿瘤登记随访工作。在辖区建立肿瘤随访登记处,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并颁布实行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制度的规范性文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设备及经费。

(二)提供政策支持。协调财政、民政、人社、公安、司法、统计等相关部门,争取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及工作环境。

(三)监督、检查、评估辖区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定期对辖区疾控机构/肿瘤登记处、医疗机构开展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部门年终考核内容,建立完善相应奖惩制度。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肿瘤随访登记中心

负责全省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业务和技术管理。具体职责为:

1、指定专人负责全省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业务和技术管理。

2、制定、修订云南省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技术方案。

3、制定全省肿瘤登记报告人员培训计划,组织省级培训,对州

(市)、县(区)级提供技术指导。

4、负责全省肿瘤随访登记数据的汇总、审核、分析、报告和反馈。

5、负责省级医疗机构就诊所有肿瘤患者电子信息的收集、分类和反馈。

6、定期开展全省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工作的评估和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或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二)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处负责本州(市)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业务和技术管理。具体职责为:

1、指定专人负责全州(市)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业务和技术管理。

2、制定、修订本州(市)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技术方案。

3、制定本州(市)肿瘤登记报告人员培训计划,组织州(市)级培训,县(区)级提供技术指导。

4、负责本州(市)肿瘤随访登记数据的汇总、审核、分析、报告和反馈。

5、负责辖区州(市)级医疗机构就诊的所有肿瘤患者电子信息的收集、分类、报告和反馈。

6、定期开展本州(市)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工作的评估和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或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管理部门。

(三)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处

负责本县(区)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技术管理和业务执行,具体职责为:

1、指定专人负责全县(区)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技术管理和业务执行。

2、制定、修订本州县(区)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技术方案。

3、负责本县(区)肿瘤登记报告卡的汇总、审核、录入。

4、负责本县(区)数据的初审、报告和分析。

5、负责辖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恶性肿瘤患者电子信息的收集、分类和报告。

6、组织对本辖区外出就诊肿瘤患者信息进行核实,并补填肿瘤登记报告卡。

7、每年对在登记的肿瘤患者进行一次随访,更新并上报数据库。

8、每年2次到当地医保/新农合办公室、殡葬等部门获取肿瘤患者信息,并与数据库进行核对,对未报告的病例进行核实补报。

9、每年2次与当地死因统计部门获得肿瘤病例死亡资料,及时做好死亡补发病工作。

10、定期到当地公安、统计等部门获取人口资料。

11、对辖区各类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培训至少每年1次,指导至少每年2次。

三、医疗机构

(一)省级医疗机构

1、指定专人负责肿瘤随访登记工作。

2、负责收集在本院就诊的所有恶性肿瘤病例电子信息,于每年1月31日和7月31日前报告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负责填写在本院就诊的户籍在本县(区)肿瘤患者的肿瘤登记报告卡,于每年1月10日、4月10日、7月10日、10月10日前报告辖区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

(二)州(市)级医疗机构

1、指定专人负责肿瘤随访登记工作。

2、负责收集在本院就诊的所有恶性肿瘤病例电子信息,于每年1月31日和7月31日前报告相应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负责填写在本院就诊的户籍在本县(区)肿瘤患者的肿瘤登记报告卡,于每年1月10日、4月10日、7月10日、10月10日前报告辖区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

(三)县(区)级医疗机构

1、指定专人负责肿瘤随访登记工作。

2、负责收集在本院就诊的所有恶性肿瘤病例电子信息,于每年1月31日和7月31日前报告相应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负责填写在本院就诊的户籍在本县(区)肿瘤患者的肿瘤登记报告卡,于每年1月10日、4月10日、7月10日、10月10日前报告辖区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

(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1、报告辖区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审核肿瘤登记报告卡,按月报送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

2、根据县/区疾控中心反馈名单,核实辖区外出就诊肿瘤患者信息,补填肿瘤登记报告卡,按月报送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双方登记处。

3、建立本级肿瘤登记报告册。

4、每年2次到同级医保/新农合、殡葬等部门获取肿瘤患者信息,并与登记册进行核对,对未报告的病例进行核实补报。

3、对辖区在登记肿瘤患者进行随访,每年至少一次,并将随访结果反馈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三章相关工作制度

为确保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质量,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确实可行的如下9项管理制度:

一、例会制度

(一)例会制度

各相关机构应建立例会制度,并按制度召开肿瘤登记工作会,及时了解工作状况和存在问题,上级行政部门和技术管理部门要就存在的问题给以协调和提供技术支持。

1.省、州(市)疾控机构/卫生计生委:每年召集下级单位开展肿瘤登记工作会议一次。

2.县(区)疾控机构/卫生计生委/肿瘤登记处:每季度定期召集辖区各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辖区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办公室责任医务人员,讨论肿瘤登记报告的相关事宜。

3.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定期召开医院内肿瘤登记报告讨论会,提高《肿瘤病例报告卡》的填报质量。

4.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组织辖区村卫生人员,召开肿瘤登记资料报告、填写和审查会议。县(区)肿瘤登记/卫生计生委处应轮流参加各乡镇(社区)的会议,了解情况,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各方关系。

二、医疗机构肿瘤登记报告制度

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肿瘤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完善填报流程,将此项工作纳入医院综合考核内容。明确相关科室职责,设立肿瘤登记报告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全院的《肿瘤登记报告卡》的收集、整理、审核、报告,并建立院内肿瘤登记报考册。在病案室或相关科室指定1名人员每年2次向相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在本院就诊的所有肿瘤患者电子信息。

三、信息交换制度

(一)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在病案室或相关科室指定1名人员每年2次向相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在本院就诊的所有肿瘤患者电子信息。

(二)县(区)级疾控中心/肿瘤登记处收到县级医院报告的肿瘤患者电子信息后,要及时根据患者户口地址分类,对于户籍属于本县(区)的要及时与本地肿瘤数据库进行核对,对未报告者进行补充报告;对户籍不属于本县/区的,要及时上报州(市)疾控中心。

(三)州(市)级疾控中心在收到州(市)级医院和县(区)级疾控中心报告的肿瘤患者电子信息后,要及时根据患者户口地址分类,对于户籍属于本州(市)的要及时反馈到各县(区)疾控中心/肿瘤登记处;对户籍不属于本州/市的肿,要及时上报省疾控中心。

(三)省疾控中心收到省级医院和州(市)级疾控机构报告的肿瘤患者电子信息后,要及时按照肿瘤患者户籍地址分类,及时反馈各州(市)疾控中心。

(四)州(市)疾控中心收到省疾控中心反馈的肿瘤患者电子信息后,也要及时按照患者户口地址分类,并反馈到各县(区)疾控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

四、信息核查制度

各肿瘤登记处要建立信息核查制度,做到以下几点

(一)死亡补发病制度

1、县级疾控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要每年2次到同级死因登记、新农合/医保、殡葬、公安等部门收集肿瘤患者死亡信息,与肿瘤登记数据库核对,对尚未登记的要进行信息核实、补报和录入。对已经登记的要在数据库内完善死亡信息。

2、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每年2次到同级死因登记、新农合/医保、殡葬、公安等部门收集肿瘤患者死亡信息,与肿瘤登记报告册核对,对尚未登记的要进行信息核实、补填肿瘤登记报告卡报送县(区)疾控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对已经登记的要在登记册上完善死亡信息,并再次填写一张报告卡报送县(区)疾控中心/肿

瘤随访登记处。

(二)信息核实制度

对于在本县(区)外医疗机构就诊的肿瘤病例电子信息,省疾控中心和州(市)级疾控中心要每年2次逐级反馈到县(区)疾控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县(区)级疾控中心收到反馈后,对于信息完整的病例直接填写报告卡并录入数据库;对于信息不完整者,要及时反馈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到反馈后要及时对病例信息进行核实,并补报肿瘤登记报告卡。同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要对县(区)疾控中心/肿瘤登记处认为需要核实的其他病例信息进行核实、补报。

(三)查重制度

肿瘤病例报告的途径多样化必然导致重报的存在,县(区)疾控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报告卡进行查重处理。

1、县(区)疾控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在收到医疗机构报告的肿瘤登记报告卡后,要进行人工查重后再进行录入。同时,数据录入后也要定期借助CanReg4软件查重。

2、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收到卡片后也要与肿瘤登记报告册核对,对已经报告者不重复报告。

五、查漏补报制度

各县(区)疾控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除组织本年度发病/死亡肿瘤病例登记报告外,还要对前两年病例进行查漏补报,每年至少进行

1次。查漏补报途径包括死因登记部门、医疗机构、医保/新农合办公室、公安和殡葬部门等。

六、病例随访制度

各县(区)疾控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每年要对所有再登记肿瘤病例进行随访,更新数据库,并于每年6月1日前逐级报告到云南省疾控中心。随访方法和要求详见附件。

七、档案管理制度

各相关单位要建立肿瘤登记资料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各种原始资料,包括肿瘤登记报考卡、肿瘤登记册、培训记录、例会记录、督导记录、考核评估记录、各种报表等要分年度分类管理。县(区)疾控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要定期对录入数据进行备份,以免数据丢失。

八、培训工作制度

各相关单位要建立肿瘤登记的工作培训制度,并按制度开展培训,以满足工作队伍的专业需要,保证工作质量;各级疾控机构要组织对辖区内从事肿瘤登记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每年至少一次;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每年要组织肿瘤登记相关人员参加疾控机构或国家肿瘤登记中心举办的技术培训班。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在单位内部组织肿瘤登记工作技术培训。

(一)培训目的

1、使行政管理人员了解开展肿瘤登记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工作内容。

2、使肿瘤登记技术人员掌握肿瘤登记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工

作技能和相关规定。

(二)培训对象

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和肿瘤登记专业技术人员。

(三)培训内容及方式

培训内容包括:肿瘤新发/死亡病例和人口资料的收集技术与方法、报告卡的填写与审核、肿瘤的命名与编码、登记资料的分析与应用、软件使用等。

培训方式:逐级开展培训。

(四)培训评估

培训结束时,对培训效果、内容、教材、教员、培训班组织管理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改进培训。

九、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1.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定期组织开展辖区内肿瘤登记工作考核,并纳入单位考核内容,完善奖惩机制。考核评比结果要进行通报。

2.疾控机构:上级疾控机构定期对下级单位肿瘤登记报告工作进行考核评比。考核评比结果以简报形式上报和反馈。

3.县(市、区)肿瘤登记处定期对辖区肿瘤登记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记录检查情况,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并予通报,完善奖惩机制。

第四章信息的收集、管理及报告

一、信息的报告

(一)报告范围

辖区户籍居民所有恶性肿瘤(C00-C97)和中枢系统良性肿瘤(D32-D33)的新发和死亡病例。

(二)报告单位、报告人

1.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接诊医生,病案室、病理室、放射科等相关科室人员,村医等。

(三)报告内容

1.基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实足年龄、出生日期、婚姻、身份证号、常驻户口地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职业、诊断(部位具体到亚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时期别、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原因、死亡日期;

2.其他项目:门诊号、住院号、报告医师签名、报告日期、报告单位。

(四)肿瘤登记报告卡的填写要求

1.凡在门诊、病房或通过健康体检、疾病普查等方式发现的,经临床或病理、X线、CT等检查确诊的当年新发病例,均应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

2.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病例,若原发漏报,应予补报,并需核对原发部位及首次诊断日期。

3.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次原发癌,需分别填报。

4.每个肿瘤病例来本单位就诊时,不论已由外单位确诊或在诊治

期间由本单位作出确诊,均需填报。

5.报告卡的填写字迹要清楚,内容填写要完整,不得有缺项,漏项。

(五)报告程序

1.县级及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在固定科室(病案室或医务科)指定专人负责本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负责本院肿瘤登记报告卡的收集、审核和报告。该专职人员在收到本院的肿瘤登记报告卡后要及时审核,填写本院肿瘤登记报告册,并于每月10日前将报告卡交到辖区县(区)疾控中心。

(2)各相关科室,包括住院部、门诊、病理、检验、放射、体检等科室均为肿瘤登记报告卡的报告科室,凡到本科室就诊/体检的肿瘤患者,均应由接诊医生填写肿瘤登记报告卡,于每月5日前将报告卡交本月负责报告卡收集的专职人员。

2.县级以下医疗机构

(1)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所在辖区的新发肿瘤病例,及时登记在《居民肿瘤病例登记册》上,于每月的5日以前报告当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制定专人同时负责核实上级单位认为需要核实的病例信息,补充填写、报告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卡。

(2)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审核、剔重辖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报告的肿瘤登记报告卡、填写《居民肿瘤病例登记册》后,于每月10日前将报告卡报告辖区

县(区)疾控中心。

3.县(区)疾控中心/肿瘤随访登记处

(1)县(区)肿瘤登记处将各医疗单位上报肿瘤登记卡进行汇总,剔重、审核、编码后用统一的CanReg4软件输入计算机,并于每月10日前向州(市)疾控中心报告肿瘤登记月报表。

(2)按要求于每年1月31日和6月1日前对本县(区)肿瘤随访登记数据进行审核、更正后上报州(市)疾控机构。

4.州(市)疾控中心

州(市)疾控机构负辖区月报表的收集、审核和汇总,形成本州(市)月报表,并于每月15日前上报省疾控中心。

(2)按要求于每年1月31日和6月1日前对县区各县(区)的肿瘤随访登记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后上报省疾控中心。

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利用

(一)资料的整理

1.报告卡验收

登记处工作人员收到各报告单位上报的肿瘤报告卡后,应剔除非恶性肿瘤和非本地区常住户口的病例,检查卡面书写情况,发现漏填、项目不完整或内容可疑,应退回报告单位重新填写。

2.报告卡编码

为方便统计,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建立肿瘤病例数据库,必须对报告卡卡面上的信息进行编码。登记处采用国际肿瘤分类(ICD-O-3)系统编码。

3.死亡补充发病

为减少漏报例数,肿瘤登记处应每年将收集的肿瘤死亡资料与肿瘤报告资料进行核对,对只有死亡卡而没有病例报告卡(即发病漏报)的病例应进行追溯调查,获得相关诊断信息(肿瘤的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日期等),补充填写肿瘤发病卡。

4.剔除重复卡

恶性肿瘤患者常同时到几个医院就诊,重复报告机会多,因此在整理报告卡时应剔除重复报告卡。剔除报告卡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手工直接核对法,另一种是利用计算机将可能的重复卡选出,然后人工核对后剔除。重复卡的定义是姓名、性别、地址、诊断和出生年月日相同,或年龄相近。如果遇到出生日期、性别、地址和诊断相同,姓名音同字不同,或姓名不同的病例,应予以核实。

5.报告卡的存放

报告卡经编码、剔重并完成年度统计后,应按照一定的规则存放,以备核查。报告卡由专人保管,不得泄漏,按自然年度、按时间顺序整理、归档。

(三)登记资料的分析和报告撰写

1.常规分析报告和专题报告

定期编写肿瘤登记资料的分析报告,肿瘤登记机构年报的内容主要有:

(1)肿瘤登记机构介绍

(2)登记地区及人口的描述

(3)登记的肿瘤分类

(4)某一时期内登记的恶性肿瘤新病例和死亡数,按性别、年龄、部位分组

(5)十个常见肿瘤部位的登记例数、发病率(死亡率)和标化发病率(死亡率)

(6)年度报告常用的一些统计指标

2.登记资料常用的统计指标

(1) 肿瘤登记覆盖地区的人群粗死亡率

(2) 肿瘤登记覆盖地区的人群性别、年龄别死亡率

(3) 肿瘤登记覆盖地区的人群死因别死亡率

(4) 肿瘤登记覆盖地区的人群各种死因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百分比

(5) 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6) 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死亡率)

(7) 恶性肿瘤年龄别、性别及分部位的发病率(死亡率)

(8) 累积率(0-64岁和0-74岁)

(9) 截缩率(35-64岁)

(10)三年和五年的所有恶性肿瘤观察生存率和常见肿瘤的观察生存率

(11)期望寿命

3.登记资料质量的评价

评价肿瘤登记新病例资料的质量包括两个方面:资料的可靠性和

登记的完整性。评价登记报告质量的主要指标有:

(1) 各类诊断依据所占百分比,包括组织学诊断的比例(MV% 或HV%)

(2) 根据死亡报告补登记的病例数占登记病例数的比例(DCO%)

(3) 同期登记的肿瘤死亡例数与新病例数之比(M:I%)

(4) 未指明部位的肿瘤新病例所占百分比(UKN%)

(5) 常见恶性肿瘤的逐年发病率是否基本稳定

(6)人口资料评价指标:性别年龄构成,性别比

(四)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包括年度工作总结、单项活动总结。

年度工作总结主要包括

1.一般情况

本地区城市、农村的人口数及年龄构成,村或居委会数、乡镇或街道数、区县数、地市数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当地医疗机构、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等。

2.工作开展情况

(1)政策制度。包括: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发布的有关肿瘤登记工作的政策;财政对肿瘤登记工作的机构、人员补助政策等。

(2)组织管理。包括:政府工作领导、协调组织的活动情况;本地区肿瘤登记工作的执行主管机构以及相关的人员数量、职称等。

(3)网络建设。包括:参与肿瘤登记工作的各种机构数、人员数等。

(4)工作进展和效果评估。

(5)人员培训。包括:培训内容、对象、天数、人数和效果评估。

(6)经费保障。包括:人员经费、工作经费来源、使用情况;设备配置情况等。

(7)督导。包括:各类督导时间和内容、次数与参加人员;督导的主要发现(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解决意见),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等。

单项活动总结可以选取上述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总结。

第五章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贯穿肿瘤登记工作的全过程。肿瘤登记处应按照自身特点,在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制定工作规范和质量控制程序,并严格执行。

一、质量控制的要求

(一)登记资料完整。即指登记项目完整、数量完整,要求漏报率小于5%。

(二)登记项目齐全。项目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婚姻、民族、职业、实足年龄、肿瘤名称(解剖学、形态学、行为学)、诊断依据、报告单位和报告医师;对更正诊断病例要及时体现更正诊断及依据,做到上下一至(各级登记机构),前后一致(新

病例与死亡病例之间)。

(三)登记信息准确。指登记信息来源真实可靠,无重报、多报、误报。重报是指肿瘤病人由于经多个医院多次检查治疗或有多个住址,用多个姓名,出现多次报告,造成重报。多报是由于把肿瘤登记以外的肿瘤病人列入统计资料内,高估登记区肿瘤发病率。误报是指非恶性肿瘤而报告为恶性肿瘤或是恶性肿瘤报为其它疾病。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可比性

指发病率间的不同,不是各登记处之间的数据质量不同而产生,所引用的结果是真实可比的,其基本的先决条件是采用一套通用的标准和定义。常用的可比性的有如下几个指标:“发病”的定义、“偶发”诊断、分类与编码等。<<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中规定,以诊断日期作为恶性肿瘤的发病日期。“偶发”的诊断:癌症也可以在个体没有肿瘤症状的检查是被查到,对于在癌症筛检普查中、因其它手术镜下检查及尸检中发现的“偶发”病例,也应列为癌症新发病例。分类与编码:为使不同的登记处的资料可比,必须采用标准化的分类与编码系统。目前是第三版(ICD-O3),在做资料统计分类时,可采用ICD-10。

(二)完整性

是指在登记处资料库的目标人群中发现全民所有发病病例的程度。完整性是肿瘤监测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评估完整性的方法有数据来源、独立病例的发现、历史数据方法。常用的指标有死

亡/发病比(M:I)、只有死亡证明(DCO%)的病例、组织学诊断(MV%)确认的比例;完整性的其它评价指标还包括不同时间发病率的稳定性、不同人群发病率的比较、年龄别发病率曲线、儿童癌症评价等。俘获/再俘获方法也用来评价登记报告资料的完整性。

(三)有效性

是指登记病例中具有给定特征(例如肿瘤部位、年龄)的真正属性的病例所占的比例。也可用HV%和DCO%两个指标进行评价。

(四)质量控制的指标

1、各类诊断依据所占百分比,尤其是病理组织学诊断所占比例;

2、各类诊断单位所占百分比:分乡级、县(市)级、市级、省级,省级医院诊断比例越高,可靠性越好。

3、根据由死亡补发病的病例数与登记的总发病数比例:如大于15%,说明登记报告的全面性很差。

4、同期登记的发病与死亡数之比:一般来说,在县市级水平上,同地、同期登记的肿瘤新发病例数不应低于死亡数。

5、部位不明所占的比例:如果这一百分比高,说明登记资料质量差。

6、趋势稳定:同一地区恶性肿瘤的逐年发病死亡率是否基本稳定,不应出现骤升或骤降现象,骤然下降往往表明报告的全面性出现问题。

第六章督导考核与评价

一、督导方法

肿瘤随访实施方案

肿瘤随访实施方案 肿瘤随访是指对已经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长期的、系统的、 有计划的医学观察和评估,以及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社会支持 和指导的一种综合性医疗服务。肿瘤随访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 早期复发、转移和治疗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下面将介绍肿瘤随访的实施方案。 一、随访时间 1. 术后随访:手术后第1、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每6个月进行 一次随访。 2. 化疗、放疗后随访: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 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3.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二、随访内容 1. 症状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乏力、发热、

夜间盗汗、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 体格检查:包括淋巴结、肝脾、皮肤、神经系统等系统的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标志 物等。 4. 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胸部X线、腹部B超、CT、MRI等检查。 三、随访评估 1. 根据随访内容的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疗效评估、 生存质量评估等。 2.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3. 对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包括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 四、随访记录

1. 对每次随访的内容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进行记录,以备日后查阅和参考。 3. 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进行记录,以便日后跟踪和评估。 五、随访管理 1. 对随访计划和随访记录进行管理,保证随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管理,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3. 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进行管理,保证他们的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六、随访效果 1. 根据随访结果,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为掌握X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动态和流行趋势,为癌症监测、预后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癌症防制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肿瘤登记管理办法》(国卫疾控发〔X〕6号)和国家癌症中心制定的《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X)》、《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X年中央补助X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疾控发〔X〕7号)及《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X年自治区补助市县重大疾病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办发〔X〕12号)的相关要求,结合X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建立健全符合我市社会经济水平的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系统,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工作逐步覆盖全市,以反映我市居民肿瘤发病、死亡及生存状态,提供满足我市肿瘤防治需求的信息。 (二)工作指标 1.建立和完善肿瘤随访登记的组织机构,在X市所有县(区)成立肿瘤登记处,由专人负责本辖区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 2.在我市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登记体系:各县、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制定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落实

各级肿瘤登记处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并制定所辖县(区)肿瘤登记处的数据质量考核指标:包括报告肿瘤死亡率、发病率、同期登记的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发病率之比(M/I)、病理组织学诊断(MV%)、诊断依据不明比例、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比例(DCO)、部位不明比例等。各肿瘤登记处收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本辖区全人口中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加强规范化建设,各辖区登记处工作流程制度化。 3.登记资料质量逐步达到全国肿瘤登记规范要求:覆盖辖区全部人口,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稳定,水平合理;报告肿瘤死亡率不低于120/10万;诊断依据不明比例<10%,0%<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比例(DCO)<10%,部位不明比例<10%,0.60<同期登记的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发病率之比(M/I)<0.80、主要肿瘤M/I合理,66%<病理组织学诊断(MV%)<85%。随访失访率小于10%。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工作范围 成立县(区)肿瘤登记处,在X市所有县(区)开展肿瘤随访登记工作。 (二)工作内容 1.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落实人员和职责,从各级医疗单位、新农合、城镇医保、死因监测系统、公安户籍、统计和民政等部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和统计辖区肿瘤登记工作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包括全人口肿瘤发病、生存、死亡和辖区户籍人口资料等。

肿瘤登记随访工作方案

肿瘤登记随访工作方案 肿瘤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粤卫办函〔2015〕2 号)精神,和《顺德区肿瘤随访登记实施方案》的要求,为明确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各部门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一、登记对象及内容 在我院就诊的新发肿瘤病例。收集肿瘤病种包括ICD-10 编码为C00-C97和D00-D48。 登记信息至少应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常住地址、户籍地址、肿瘤名称、肿瘤部位(亚部位)、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日期、组织(细胞)学类型、诊断时分期等。具体项目参见《肿瘤病例报告卡》(附件1)。 二、组织管理 1、肿瘤登记随访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职责: 按方案要求落实科室工作,负责对全院新发肿瘤患者的信息进行统一上报。 2、肿瘤登记随访工作组

肿瘤登记随访工作组成员包括预防保健科和病案室的工作人员。 职责: 预防保健科负责收集各科室上报新发肿瘤患者个人相关资料,病案室负责核对并添加ICD-10编码后,由预防保健科整理上报区肿瘤随访登记处,并且每季度进行查漏、补报工作。 三、各科室工作职责要求 预防保健科: 负责统筹管理,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方案。科内人员兼职负责收集各科室上报新发肿瘤患者个人相关资料,整理并上报区肿瘤随访登记处。并且每季度进行查漏、补报工作。 医务科: 负责监督和核查病例诊断信息,明确肿瘤的诊断标准,质控诊断质量,协助预防保健科管理和上报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 信息科: 1.负责根据《肿瘤病例报告卡》的内容开发出相关工作程序,并进行日常维护。 2.要求病案室每月25日前上报当月ICD-10 编码C00-C97 和D00-D48的新发肿瘤病人数据给预防保健科。 3.病案室将预防保健科收集的门诊病例进行ICD编码,并及时将资料反馈给预防保健科。 肿瘤科: 协助各科室明确诊断。 病理科、检验科、功能科和放射科:

云南省肿瘤随访登记报告技术方案

肿瘤随访登记报告技术方案 前言 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的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机制。肿瘤登记是国际公认的有关肿瘤信息的收集方法。 2003 年卫生部以卫疾控发[2003]352号文下发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工作。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肿瘤登记管理办法》,旨在建立完善全国肿瘤登记制度,动态掌握我国癌症流行状况和发展趋势。 云南省个旧市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肿瘤登记工作,2010年兰坪县、腾冲县和红塔区也成为国家级肿瘤登记项目点,2011~2015年再增加官渡区、盘龙区、西山区、隆阳区、麒麟区和易门县6个国家级肿瘤登记项目点。2015年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下发了《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贯彻执行<肿瘤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制度。为保证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在我省顺利实施,制定本技术方案。 第一章目标 一、建立覆盖辖区全人群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 二、动态、连续开展肿瘤登记报告工作。 三、掌握我省癌症负担情况和变化趋势。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肿瘤登记报告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部门,各级疾控机构/肿瘤防治办公室是技术管理部门和业务执行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业务执行部门。各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设备并制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 一、卫生行政部门 (一)组织辖区肿瘤登记随访工作。在辖区建立肿瘤随访登记处,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并颁布实行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制度的规范性文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设备及经费。 (二)提供政策支持。协调财政、民政、人社、公安、司法、统计等相关部门,争取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及工作环境。 (三)监督、检查、评估辖区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定期对辖区疾控机构/肿瘤登记处、医疗机构开展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部门年终考核内容,建立完善相应奖惩制度。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肿瘤随访登记中心 负责全省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业务和技术管理。具体职责为: 1、指定专人负责全省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业务和技术管理。 2、制定、修订云南省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技术方案。 3、制定全省肿瘤登记报告人员培训计划,组织省级培训,对州

肿瘤随访方案(试行)

肿瘤登记随访方案(试行)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年12月30日

前言 自2008年,原卫生部设立肿瘤登记项目,在全国31个省逐步开展人群为基础的癌症发病、死亡和生存的信息收集工作。目前,肿瘤登记处数量逐年增加,数据质量也在逐步提高,肿瘤登记年报数据已逐渐成为制定癌症防治策略,科研、临床研究的基础信息。截至目前,我省开展肿瘤登记的登记县区超过60个,覆盖人口超过3600万人。 人群恶性肿瘤的生存分析是反映一个地区肿瘤负担、医疗资源和评价治疗水平重要的信息。“肿瘤随访登记项目”特别强调了肿瘤病例随访工作的重要性。然而,我省尚未开展肿瘤随访工作。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于2011年开始在部分登记处开展肿瘤随访资料的收集和生存分析,结果得到各界的关注。2014年,肿瘤登记项目新增随访工作经费,将极大推动人群肿瘤随访工作的开展。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安徽省肿瘤登记领域专家共同编写了“安徽省肿瘤随访方案”,对随访工作的意义、目的,随访的方法、质量控制以及生存分析进行详细介绍,供各登记处在随访工作中参考。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随访工作实施细则。 因时间仓促,方案难免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使方案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安徽省肿瘤登记随访方案(试行) 为加强肿瘤随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随访数据质量,为癌症监测、预后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癌症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参考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肿瘤登记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对肿瘤随访的相关要求,结合安徽省各地区的卫生资源现状、工作条件,特制定本方案。 一、随访意义 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地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及生存资料的统计机制。肿瘤随访是肿瘤登记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随访,可以了解肿瘤患者的愈后、转移情况、远期疗效追踪、生存状况、死亡状态。目前我省已经广泛开展了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制度,但尚缺乏全国范围内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生存数据信息。 同一类肿瘤的不同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其疗效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有很大的差异。病人预后的信息是医疗、科研最为需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肿瘤患者开展定期随访,了解诊疗后的生存状态,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疼痛管理、合理用药,以及为了解人群癌症负担情况,评价医疗效果,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信息。 二、随访概念 广义而言,随访是医疗卫生机构为了某种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来获取诊疗活动结束之后的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和过程。狭义上随访是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采取多种方式与结束门诊或住院诊疗后离开医疗机构的病人保持联系,对病人的病情演变过程进行追踪查访,以了解疾病发病、一般信息及生存或死亡结局。 三、随访目的

肿瘤随访项目实施方案

肿瘤随访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医疗 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的治疗和管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随访工作对于肿瘤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同样至关重要。因此,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肿瘤随访项目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施目的。 肿瘤随访项目的实施旨在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 出现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提供持续的医疗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存质量。 三、实施内容。 1. 随访对象确定。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确定随访对象,包括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放疗、 化疗后的患者以及术后未治愈的患者等。 2. 随访时间安排。 制定随访时间表,包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等不同时间节点的随 访计划。在随访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灵活调整随访时间。 3. 随访内容。 (1)身体状况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体重变化、饮食情况、睡眠情况等。 (2)症状和体征观察,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贫血等不适症状,检查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3)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 检查等。 (4)心理支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4. 随访方式。 随访方式灵活多样,包括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家庭访视等,根据患者的实际 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随访方式。 四、实施流程。 1. 制定随访计划。 在患者出院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 时间、内容、方式等。 2. 随访记录。 随访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随访情况,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症状和体征观察 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理支持情况等。 3. 随访评估。 根据随访记录,对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五、实施保障。 1. 人员培训。 对参与随访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随访能力和水平。 2. 资源保障。 确保随访所需的医疗设备、药品、资料等资源充足,保障随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风险评估。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南宁市邕宁区中医院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确保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全区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的通知》(桂卫办〔2011〕33号)精神,特制定了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总体目标 建立我院肿瘤新发病例、死因登记和随访等监测系统,为肿瘤病因及防治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线索。 二、活动范围 全院各科室,重点是临床科室。 三、组织机构 为了圆满完成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和自治区卫生厅下达的肿瘤登记随访工作任务,为全国开展肿瘤登记提供政策依据,经研究成立南宁市邕宁区中医院肿瘤登记随访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魏海林副院长 成员:李庆彦院长助理 梅桂色医务科科长 黄松乐质控科科长 吴海防保科副主任

杨桂荣病案室工作人员 蔡建堂防保科工作人员 甘文魁骨科一病区主任 张震旺骨科二病区主任 黄义松脑病科一区主任 罗致脑病科二区主任 韦艺曲妇产科主任 梁淑姮妇产科副主任 韦少玲内儿科主任 李肇急诊科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四、各部门职责 1.组长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监督本单位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及健全肿瘤报告管理制度,组织业务科室定期开展自查工作。 2.医务科对医院内医务人员进行登记报告业务培训和指导,定期检查工作质量,做好质控管理工作。 3.病案室杨桂荣负责收集肿瘤病例病案首页(电子版或纸质版), 质控科黄松乐负责上报,病案首页须包括《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所含内容,并对所有上报的肿瘤病例进行ICD-10编码。 4.防保科蔡建堂负责《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和病例首页的收集、审核,对填报信息不全的病例,应返回相关科室开展个案调查,将信息补充完整。防保科吴海副主任将上报内容登记到《恶性肿瘤新病例登记簿》或《恶性肿瘤病例死亡登记报告表》后,寄送报告卡或病案首页至所在城区肿瘤登记处。 5.临床各科室由总住院医负责建立台账,并对填报的肿瘤病

肿瘤登记制度

肿瘤登记制度 肿瘤登记制度 1、肿瘤科、内科、住院部要建立肿瘤新发、死亡病例登记薄。 2、肿瘤病例登记薄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报告日期、肿瘤部位、诊断依据、病例状况(好转、痊愈、死亡等)报告医师等内容。 3、相关科室要有指定人员负责肿瘤病例的登记、管理和资料保管。 4、负责肿瘤病例登记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填写肿瘤病例登记簿、肿瘤病例新发、死亡报告卡,做到填写完整、准确、及时,登记、报告卡数据一致。 5、每月工作人员要将上报肿瘤数据认真核对,剔除重卡。 6、肿瘤新发、死亡病例要及时上报医院预防保健科进行网 络直报。 7、登记报告责任人要高度负责,对登记报告中出现迟报、误报现象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8、登记报告责任人要定期到急诊、住院等相关科室搜索肿瘤新发、死亡病例,防止遗漏。 肿瘤新发、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发现肿瘤新发、死亡病例后,须填报《肿瘤新发或死亡病例报告卡》,对并将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每月5日前各医院预防保健科将上月发现的肿瘤新发、死亡病例上报辖区内疾控中心,并将当月统计报表盖章后上报疾控中心。 3、各医疗单位填写肿瘤新发、死亡病例时,要详细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居住地址、肿瘤名称、肿瘤部位(亚部位)、诊断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亡日期;如有条件时还要求填报组织(细胞)学类型、诊断时分期等项目。死亡病例在填写肿瘤死亡病例报告卡时,要同时填写新发病例报告卡。 4、预防保健科做好肿瘤新发、死亡病例资料的保存与管理,协助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5、预防保健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肿瘤病例报告情况,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漏报。 6、从事肿瘤登记工作的相关人员要遵从医学资料保密性原则,只将相关资料上报疾控中心,不得将内容外泄。 肿瘤报告卡审核、查重、保存制度 1、各医院肿瘤登记专职人员要每月及时、完整、准确报告 肿瘤病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报的肿瘤病例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及时反回重报,核实无误的报告卡及时输入网络。 2、县疾控中心每月对辖区内上报的肿瘤新发、死亡病例卡片及时查重,发现出生日期、性别、地址和诊断相同,姓名音同字不同,或姓名不同的病例,应予以核实,发现重卡,及时剔除。 3、报告卡经编码、剔重并完成年度统计后,应按照一定的规则存放,以备核查。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原始报告卡存放规则(包括存放顺序,存放期限等)。报告卡长期保存。 肿瘤数据库信息上报制度 1、从事肿瘤数据录入的工作人员应长期固定,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有较熟练的计算机技能。 2、每月县疾控中心定期将各辖区内监测医院搜索的肿瘤新发、死亡病例及时录入系统,每月5日前将上月数据库上报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每季度10日前将上季度全市数据库上传自治区肿瘤登记处。 3、各县疾控中心录入相关数据时,要认真审核,严格按照规范填写,如诊断不明确的,应详细询问报告单位该病例具体情况,核实后填报。 4、各县疾控中心应对上报数据库数据及时备份,长期保存。 肿瘤病例报告与管理工作督导制度 1、建立定期督导工作制度。 2、督导内容:肿瘤登记情况、制度建立、肿瘤登记报告质量、制度落实及资料整理情况。

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

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 肿瘤登记报告是一项按一定的组织系统经常性的搜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的统计制度。肿瘤登记是国际公认的有关肿瘤信息的收集方法。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只有恶性肿瘤采用登记方法。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癌症的发病及死亡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对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卫生服务与经济负担造成极大影响。癌症控制已成为全球卫生战略的重点。掌握癌情信息是制定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肿瘤防治策略与对策,制定科研方向及评价防治效果的科学依据。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肿瘤登记制度,从而给以上工作带来极大困难。2003年,卫生部下发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卫疾控发[2003]352号),为在全国开展肿瘤登记提供了政策依据。 为加强肿瘤发病死亡登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登记质量,为癌症监测、预警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癌症防治策略提

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参考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对肿瘤登记资料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国各地区的卫生资源现状、工作条件,特制定肿瘤随访登记技术方案。 本技术方案适用于承担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肿瘤随访登记项目的地区及各级肿瘤登记机构开展工作,更详细的内容可参照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编写的《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 一、开展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的基本条件 (一)建立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制定和颁布相应法规或政策,成立肿瘤登记处 在新开展恶性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的地区,首先要由当地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布实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的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建立肿瘤登记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设备及经费。 (二)制定肿瘤登记报告实施细则 新建立的肿瘤登记处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统一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实施细则等规定(包

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肿瘤登记工作计划1 根据《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20xx年我院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工作计划。 一、病例报告 (一)目标。建立和完善符合我院情况的肿瘤、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方案,反映我院不同科室就诊病人肿瘤、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死亡、生存状态,为我院的肿瘤、心脑血管事件防治提供相关信息。 (二)内容和方法。 1.我院制订了肿瘤、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工作方案,组织培训。建立肿瘤、心脑血管事件新发和死亡病例登记报告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肿瘤、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科室和管理职责、工作内容和质量控制要求,统一印制报告卡片及登记本和有关表格,分级培训登记报告相关人员。 2.登记资料的编写。建立健全人口死因登记报告制度,编写肿瘤登记资料,包括人口资料、新发病例资料和死亡资料。肿瘤新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肿瘤(ICD10: C00.0C97)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D32.0D33.9)。死亡

资料主要用于补充发病资料和评价登记质量等。以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并较容易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心脏性猝死(I46.1)、脑卒中(I60I64)(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 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心脑血管事件作为报告病种,并用ICD10进行编码。 3.死亡补充发病和剔除重复卡。我院每年应当将编写的肿瘤、心脑血管事件死亡资料与肿瘤、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资料进行核对。 (1)补填肿瘤发病卡。对只有死亡卡而没有病例报告卡的发病漏报病例,应当进行追溯调查,获得肿瘤的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日期等诊断信息后,及时按规范补填。 (2)剔除重复报告卡。 4.病例的随访。我院按属地化管理原则组织肿瘤患者户籍所在地的定期随访,进行健康促进与干预。随访要有记录,并及时归档。 5.肿瘤、心脑血管事件登记质量与审核督导。疾控中心负责分级定期考核及督导。按照《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对登记报告实施过程、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改进。 6.登记资料的保存与利用。登记资料定期备份。登记报告卡经编码、剔重录入并完成年度统计后,应当按照规则存

肿瘤登记报告工作计划

肿瘤登记报告工作计划 肿瘤登记是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制定肿瘤防治策略规划,开展癌症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 一、组织实施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肿瘤登记管理办法》和《中国肿瘤登记项目实施方案》和《XX市20XX年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工作计划》的要求,我县作为国家级肿瘤登记点继续开展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工作,负责辖区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查重和上报工作。 (一)健全机构,落实制度,明确职责 各医疗单位须按照要求成立肿瘤随访登记领导小组,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制度和流程,使登记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XX县肿瘤登记工作的一致性,逐步提高肿瘤登记报告工作质量。 (二)加强督导与培训,保证质量 XX县疾控中心对项目工作定期开展督导和培训工作,监督工作质量,促进工作进程,将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底考核内容之一。县疾控中心严格按照项目工作技术要求,每年至少开展1次肿瘤登记工作相关培训工作和进行4次督导,定期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审核、整理,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对参与项目工作的医疗机构认真做好培训、督导和质控等相关工作,督导结束后撰写督导报告,及时反馈给

被督导单位。 各级医疗机构每半年对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开展肿瘤相关知识培训,保存培训资料并评估培训效果。 二、工作内容 (一)病例报告 各级医疗单位每月将本单位收集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反馈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报告卡,登记至《肿瘤报告登记册》并在《中国肿瘤登记平台》上进行网络直报;各级医疗单位每月还需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收集辖区肿瘤死亡资料,并与肿瘤随访登记报告资料进行核对,发现漏报的病例应进行追溯调查,获得相关诊断信息(肿瘤的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日期等),补充填写肿瘤报告卡。以确保肿瘤发病登记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二)病例随访 同时社区、乡镇卫生院应对辖区内历年存活的肿瘤病例进行随访,主动随访与被动随访相结合,即通过肿瘤死亡报告资料与发病资料进行查对,了解肿瘤病例的生存状况,填写《XX恶性肿瘤病例随访表》,并录入《中国肿瘤登记平台》。随访过程中应遵循保密原则或医学伦理学原则。 (三)漏报调查 各单位每月一次主动开展自查工作,通过数据补报完善辖区肿瘤发病、死亡数据信息;每半年对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进行一次漏报调查,做到有漏必报、降低漏报率,并将漏报

肿瘤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中医医院 xx年肿瘤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肿瘤发病死亡登记工作的规范管理化,提高登记质量,为癌症监测、预警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癌症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国家肿瘤登记技术方案的相关要求以及犍卫计发[xx]98号)印发的《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我院为了扎实做好肿瘤登记工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中医医院肿瘤登记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负责我院肿瘤登记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办公室设在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负责我院肿瘤登记工作的具体实施、信息收集、分析、上报。成立肿瘤登记技术指导管理小组,确定工作流程。 二、工作内容 1、防保科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 根据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建立我院肿瘤登记报告网络,制定肿瘤新发病例、死亡登记报告实施细则,制定培训计划,以保证工作长期的正常、有效运行。 2、人员培训 由防保科组织开展肿瘤登记培训工作,提高我院肿瘤登

记技术人员专业水平。 3、资料审核 防保科检查卡片书写情况,发现漏填,项目不完整或内容可疑者,将退回报告科室重新填写,同时要定期剔除重复卡。 4、肿瘤登记工作流程 临床医生----病例诊断----填写肿瘤报告卡----防保科收集、登记----信息上报 临床科室诊治肿瘤病例,由医生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由防保科工作人员收集并填写“肿瘤登记月报表”,汇总后同报告卡一起于次月5日之前统一报送至县肿瘤登记技术指导管理小组,同时填写“肿瘤发病/死亡登记薄”备查。 xx年1月1日以后发病并死亡的肿瘤病例,应至少进行两次报告,即发病报告和死亡报告,xx年1月1日以前发病且xx年年内死亡的肿瘤病例进行死亡报告。 三、工作开始时间 从xx年10月1日起,正式启动我院肿瘤患者登记工作。肿瘤新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00.0-C97)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D32.0-D33.9)。肿瘤标准诊断病名目录(附件3)。

肿瘤登记报告总结

肿瘤登记报告总结 1. 引言 肿瘤登记报告是一个重要的医学文档,用于记录和总结特定地区或机构内发生 的肿瘤病例的相关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为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将对肿瘤登记报告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给读者提供对肿瘤疾病发展和防治的更深入了解。 2. 报告数据来源 肿瘤登记报告的数据来源包括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这些机构通过患者 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和实验室结果等多种方式收集病例信息。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这些数据被整理成匿名的统计报告,用于分析和研究。 3. 报告结构 肿瘤登记报告一般包含以下主要部分: 3.1 肿瘤基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描述肿瘤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通 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对不同人群发生肿瘤的概率进行比较,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2 肿瘤类型和分布 这一部分主要描述不同类型肿瘤的发生情况以及其在不同器官或组织中的分布。通过分析肿瘤类型和分布的数据,可以了解不同类型肿瘤的发病率和病变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3.3 肿瘤分期和分级 这一部分主要描述肿瘤病例的分期和分级情况。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是评估肿瘤 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3.4 肿瘤治疗情况 这一部分主要描述肿瘤病例的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通过对治 疗情况的分析,可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5 肿瘤生存和复发情况 这一部分主要描述肿瘤病例的生存和复发情况。通过对生存和复发情况的分析,可以评估不同肿瘤类型和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为改进治疗策略提供指导。 4. 报告分析与结果 在对肿瘤登记报告进行分析后,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肿瘤的患病率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 •不同性别的人群中,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更容易发生。 •不同器官或组织中,肿瘤的发生率和类型也存在差异。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肿瘤患者的生存和复发都有一定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肿瘤登记报告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肿瘤的发展和防治 情况。这些结果对于制定肿瘤的预防策略、优化治疗方案以及改善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肿瘤登记报告的数据质量和覆盖范围,以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3] (文档总字数:1200字)

2018-肿瘤报告工作领导小组-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肿瘤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篇一: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实施方案 ***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 肿瘤登记报告是了解人群肿瘤发病、患病、诊断、生存与死亡,分析人群肿瘤地域及时间分布,为肿瘤防治提供重要决策依据的常规性监测工作。 恶性肿瘤是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X年全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癌症是我国第二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136/10万,占死亡总数的22.3%,和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两次死因调查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上升了83.1%和25.5%。山东省第三次死因调查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9.60/10万,肿瘤死亡占全部死因的25.97%,占全死因死亡第二位。临沂市201X年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23.78/10万,占全部死因的21.47%,居全死因的第三位。 肿瘤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人民健康,而且也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在部分农村地区已经成为当地居民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新发肿瘤病理登记报告的监测工作对于掌握我县肿瘤发病的动态趋势,为政府制定肿瘤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我县肿瘤检测工作自201X年起在我县范围内启动并实施的要求,为做好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提高肿瘤登记数据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卫生院与各村门诊部在肿瘤登记检测报告信息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1、卫生院 ⑴收集本辖区内肿瘤新发确诊及死亡病例、填报相关报告卡。 ⑵制定专门科室、人员审核并录入山东省慢性病信息检测网络系统。

医疗机构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制度

医疗机构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制度XXX 肿瘤登记工作制度 肿瘤是严重威胁我市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做好肿瘤登记随访工作对了解我市肿瘤发病特点,指导全市肿瘤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肿瘤登记工作,提高报告质量,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成立肿瘤登记报告领导小组 组长:XXX院长兼党总支书记 副组长:XXX副院长 XXX副院长 成员:XXX院长助理兼医教科主任 XXX疫情室兼防保科慢性病管理专职人员 XXX门诊部主任XXX周内一科主任 XXX感染科主任XXX急诊科主任 XXX中医科主任XXX军内二科主任 XXX海外三科主任XXX权外二科主任 XXX外一科主任XXX官科主任 XXX妇科主任XXX产科主任

XXX放射科主任XXX药械科主任 XXX功能科主任XXX检验科主任 XXX手术室主任 二、登记报告范围 肿瘤登记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所有发病和死亡个案均为登记报告对象。 三、责任报告科室及报告人 临床科室(包括门、急诊及住院部)、医技科室(包括病理、CT/MRI、放射、B超/彩超、内窥镜、血检中心)、药房和病案室为责任报告科室,责任科室所有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四、注销报告内容和工作流程 1.门、急诊或住院首诊医生对首次确诊的肿瘤病例,及时填写《肿瘤病例报告卡》;医技科室医生对检查的肿瘤病例,及时填写《肿瘤病例注销册》。 2.院内分管报病的科室设专人负责《肿瘤病例报告卡》和《肿瘤病例注销册》的收集和质量审核,发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告诉义务报告人核对和修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举行院内剔除,并每月(几号)按时上报至报告单元所在肿瘤注销处。

肿瘤随访内容及要求

一、随访意义 肿瘤登记汇报是一项按一定旳组织系统常常性地搜集、储存、整顿、记录分析和评价肿瘤发病、死亡及生存资料旳记录机制。肿瘤随访是肿瘤登记工作中旳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随访,可以理解肿瘤患者旳愈后、转移状况、远期疗效追踪、生存状况、死亡状态。目前我国已经广泛开展了以人群为基础旳肿瘤登记制度,但尚缺乏全国范围内人群为基础旳肿瘤生存数据信息。 同一类肿瘤旳不一样临床分期、治疗措施,其疗效也不尽相似,有旳甚至有很大旳差异。病人预后旳信息是医疗、科研最为需要且不可或缺旳部分。对肿瘤患者开展定期随访,理解诊断后旳生存状态,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疼痛管理、合理用药,以及为理解人群癌症承担状况,评价医疗效果,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供真实可靠旳基础信息。 二、随访概念 广义而言,随访是医疗卫生机构为了某种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或措施来获取诊断活动结束之后旳有关资料旳一种措施和过程。狭义上随访是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旳需要,采用多种方式与结束门诊或住院诊断后离开医疗机构旳病人保持联络,对病人旳

病情演变过程进行追踪查访,以理解疾病发病、一般信息及生存或死亡结局。 三、随访目旳 人群肿瘤随访旳目旳在于掌握肿瘤患者旳生存状况,评价肿瘤防治旳总体水平、医疗资源设置、医疗服务水平、癌症治疗效果以及比较不一样治疗措施对生存旳影响。增进医疗机构规范化治疗,评估人群肿瘤防治措施旳实行效果。 四、随访内容 肿瘤登记人群随访旳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和成果信息:1.基本信息旳查对: (1)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家庭(单位)住址、配偶(联络人)或监护人信息、联络号码等信息。 (2)肿瘤信息:出院诊断、发病日期、解剖学部位、病理学类型、诊断根据、临床TNM分期、治疗措施(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