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考虑适时参与TPP谈判
TPP协议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TPP协议与中国的战略选择李媛【摘要】随着TPP协议的正式签署,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以及“美国路径”亚太自由区(FTAAP)建设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然而,这一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自由贸易协议将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面对不利的外部环境,中国应该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主动进行国内经济体制和机制改革,同时全面参与双边及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迎接TPP协议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With the formal signing of the TPP agreement, the strategy of "returning to Asia-Pacific" and construction of Asia Pacific Free Zone (FTAAP) has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However, TPP agreement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in the face of adverse external environment, China should adopt a variety of ways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domestic economic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ilateral and regional free trade area to meet the risks and challenges of TPP in a more open attitude.【期刊名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4)006【总页数】7页(P36-42)【关键词】TPP协议;自由贸易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国【作者】李媛【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52.4由于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各国将目光转移到建设双(多)边自由贸易区,在亚洲,以东盟为轴心成立了5个“10+1”、1个“10+3”及区域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亚洲一体化进程加快,而美国被排除在这一体系外。
CPTPP的中国机遇

时政CPTPP的中国机遇大多数人都对中国加入CPTPP持乐观和积极态度。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陷入低潮的全球化重新走向高潮。
2018年12月30日,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墨西哥和秘鲁等11个国家签署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正式生效。
一个占全球经济总量13.2%、贸易总量15%,5亿人口市场的多边贸易体系横空出世,也成为跨太平洋地区的第一个大型自由贸易协议。
1月19日,签署CPTPP的11个国家在东京举行了该协定生效以来的首次部长级会议。
会后各方发布联合声明,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表示担忧。
声明指出,为对抗贸易保护主义,应大力推进自由贸易,争取其他国家加盟,扩大CPTPP的规模,将CPTPP的规则打造为世界标准。
在WTO改革遇阻、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抬头、中美谈判进入关键时期的大时代背景下,CPTPP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全球化依然不可阻挡。
CPTPP的前世今生CPTPP由美国退出TPP之后脱胎而出。
TPP指的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最初由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中的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4个国家倡议而成立的跨太平洋多边经济谈判组织。
2009年美国高调加入该组织以后迅速扩大其成员,先后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秘鲁、越南、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国有企业等方面的各项开放和自由贸易要求。
生效条件相对宽松,门槛有所降低,因此扩容前景好。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指出,CPTPP不仅是降低或取消了一些货物贸易的成本,而且在服务业、劳工、环境、知识产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贸易标准。
CPTPP作为一个亚太地区大型国际一体化组织,势必将与欧盟、北美自贸区形成三足鼎立的世界经贸格局,它比WTO在贸易规则上更为严格,其成员国之间相互的开放程度更高,关税水平更低,对服务业和知识产权方面提供更强有力的保护。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陈凤英此前亦曾表示,CPTPP的达成和生效是一件好事,使得陷入低潮的全球化重新走向高潮,证明全球化依然是大势所趋。
中国如何应对TPP-刘植荣

中国如何应对TPP?作者:刘植荣在201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闭幕当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纲要完成。
美国力推TPP,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TPP这三个字母瞬间抢了APEC 的风头,成为世界媒体标题使用率最高的词汇。
TPP的前生今世2002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闭幕时,智利、新加坡和新西兰三国领导人宣布出笼“太平洋三个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协定”(P3)。
2005年4月,在P3的第五轮谈判中文莱宣布加入,P3变成P4。
四个发起国2005年6月3日签署协议的名称是“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英文简称“TPP”,该协定于2006年5月28日生效。
TPP属于多边自由贸易协定,英文版共160页,内容广泛,包括货物、法规、贸易救济、卫生检疫、技术性贸易壁垒、服务、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竞争性政策等自由贸易的各个领域。
协定要求成员之间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并加强合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其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零关税。
TPP是个开放性的协定,欢迎任何APEC成员及非APEC成员参加。
虽然目前TPP的签约国和谈判加入国都是APEC成员,但TPP完全独立于APEC之外。
为何要出笼TPP既然有APEC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其他贸易协定,为什么还要出笼TPP呢?1989年成立的APEC目前有21个成员,既有发达的工业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
成员国之间政治、经济上的巨大差异,导致APEC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方面很难达成共识。
况且,APEC是个论坛性组织,发表的《声明》《共识》《宣言》等文件不具备法律效力,对成员缺乏约束力。
为此,APEC成员只有从APEC框架外另寻途径,通过单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实现APEC提出的各种设想。
中国如何应对TPP

中国如何应对TPP美国政府正开足马力,致力于2015年获得国会的“快速道”授权和完成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以重塑全球贸易规则和避免受到下届总统大选的干扰。
有媒体援引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话说,“如果我们不为亚洲确立游戏规则,那中国就会。
”TPP被一些美国学者认为是奥巴马政府在外交和经济领域推出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战略框架。
受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国企改革等敏感议题拖累,这场“没有中国的关于中国的谈判”已进入第五个年头。
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舍曼2015年1月底在北京表示,TPP于中国是有利的,并非针对中国,美国乐于见到中国繁荣。
制订“发展秩序”中国自有优势刘军红(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尽管奥巴马政府极力推动,TPP谈判仍然一波三折。
即使2015年能够达成,与最初的设计和构想相比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威力已远非设计中的那样强大。
这一点在美日TPP谈判中就有明显的反映。
比如美日农产品关税谈判,虽然双方宣称已经达成了初步方案,但谈判远未结束。
美方要求日本用十年时间把牛肉进口关税从目前的38.5%降至10%,而日方则要求美国用十年时间把日本向美国出口汽车的关税从2.5%降至0。
十年太久,最终效果很难预判。
在我看来,TPP即便最终完成谈判,其“政治意义”也远大于实际意义,说白了就是奥巴马在任期结束前的一项“政绩工程”。
中国对此完全不必紧张。
在制订“发展秩序”方面,我们正在发挥着实实在在的影响力,我们有自己的优势。
我们的一些主张和提法在2014年的APEC会议上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
虽然没有发表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宣言”,但各方对“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以及亚投行等倡议的认可有目共睹。
这些实实在在的倡议和措施与TPP的“形式化”对比鲜明。
而亚洲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现在需要的恰恰是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各种虚幻的规则和制约。
不光日本,包括越南等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在国企改革等领域也与美国有很大分歧。
浅析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动因及中国的对策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马晨晨浅析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动因及中国的对策摘要: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代表着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安排,代表了区域贸易协定的一个发展方向,其高标准高水平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会有一定影响,但我们应保持理性,积极迎接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
关键词:TPP;影响;对策1 TPP协定的动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以美国为主导的,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谈判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一直主导着很多规则的制定,从而掌握话语权,谋取利益,而中国作为第二大国际货物贸易国,参与谈判会有很大的优势,从而会对规则的制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作为此次谈判主导的美国是不会像在制定规则阶段让中国参与,就是想先制定规则再要中国加入来适应规则。
从TPP协议的签订和当前的情况来看,现阶段中国不加入TPP 未必是坏事,因为TPP是在美国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主导促成的经济领域协议谈判,其制定的“高度贸易自由化、全面的市场开放承诺,包括0关税、包括货物、服务全部自由流动,所有经济监管制度都必须统一标准”的高标准规则所体现的最大理念不是帮助亚太地区国家实行经济繁荣,而是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减缓竞争对手(包括中国)的经济增速,所谓的高标准规则实际上就是禁止各种门槛、操纵、补贴等,而这些条件和贸易准则对亚太地区各国又是一大诱惑,但其高标准同时又为增加了该项协议通过实施的困难,中国目前也都达不到这些标准,更何况仅占TPP成员百分之十的几个东南亚几个发展中国家,从这种形势上看,越南等东南亚小国未必能从中享受优先待遇,从中获益。
中国在未达到高标准的要求之前不加入就不会受货币自由兑换、税制公平、国企私有化、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资源、信息自由等目标规则的限制制约,就可以积极地迎接挑战,稳步地发展经济。
2中国应积极应对TPP的挑战首先,积极推动双边自由贸易谈判,加强自贸区建设。
正确认识TPP

正确认识TPP作者:来源:《中国报道》2015年第12期10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12个谈判国在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会议上达成协议的消息传来,“TPP”随即成为热门词汇,引发热议。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被排除在TPP之外,这引发了部分国人“美国意在通过TPP 孤立中国”的担忧,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我们不能让中国制定世界经贸规则”的表态似乎更为此提供了“佐证”。
有人分析称是“狼来了”,甚至有人认为中国面临“第二次入世”,但冷静下来考虑一下,TPP就是一个普通的自贸协定,在WTO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后,这样的区域自贸协定已不鲜见。
对于TPP,我们应该有正常的心态。
TPP仅仅是12个国家签订的协定,很难说是在为未来制定规则,因为TPP目前还替代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WTO才代表了整个世界经济贸易规则的演变和发展,12个国家代表不了整个世界。
美国和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都有各自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平台。
美国2009年宣布重返亚太后,政治经济上在亚太已经有比较成系统的体系,但在经济上没有一个重要的平台,主推TPP的目的就是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一方推动自己的平台发展并不代表在孤立另一方。
TPP对于中国的影响肯定会有,因为自贸协定本身就是排他性的,自贸成员所享受的优惠待遇,其他成员是不能享受的。
但中国与TPP12个成员国中的8个国家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中国没有自贸协定的只有美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
TPP虽然现在基本达成协议,但是生效尚需时间,它首先触动的是协定达成国间既有的经贸格局,对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如何也很难说。
中国应以积极心态应对TPP,以当年对待WTO的心态对待TPP,视之为“以开放促改革”的契机。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的那样,中国对美国推动TPP持开放态度,中国应对的战略就是超越零和博弈,就是开放合作,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协定]不能仅从贸易协定理解TPP
![[协定]不能仅从贸易协定理解TPP](https://img.taocdn.com/s3/m/78715673f524ccbff021843b.png)
不能仅从贸易协定理解TPP对中国来说,需要意识到TPP的非贸易性要求。
TPP的非贸易性要求都是围绕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扩大市场准入来展开的。
不能仅从贸易协定理解TPP在经历多年谈判之后,9月5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终于达成。
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区域贸易和投资协议,覆盖了40%的全球经济总量。
但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出口国,却被置身事外。
那么中国将受到何种影响?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对TPP本身的认识。
从贸易协定看TPP如果我们把TPP看作是一个贸易协定,而且只看TPP本身带来的影响,那么答案出人意料但又很直接明确:对中国影响相当有限。
TPP确实覆盖了40%的经济体,但这个数据远远高估了TPP的意义。
首先,和静态经济规模相比,对于跨国公司和出口企业而言,一国的经济总量或者市场规模的增量变化,才是最重要的。
换句话说,只从静态角度去看覆盖了40%的经济体,但这些经济体的增量很小的话,其实对于跨国公司和参与国的具体企业而言,意味着能增长的市场份额也相当有限。
其次,TPP主要成员是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的整体关税水平在此前就已经相当之低、贸易自由化程度很高。
因此,TPP的成员国进一步降低关税的空间很小,能减少的贸易成本也相对较小,TPP对成员国间贸易额的提升空间就相当有限。
坊间估计越南是TPP的大赢家,主要是因为越南还有较大的空间降低关税。
而在TPP协议达成之前,国内外不少学者已经对TPP带来可能导致的贸易自由化及其福利影响进行了评估,结论也比较一致:TPP对成员国的福利影响,包括对中国福利的负面溢出效应,实际上都相当有限,至少不至于对中国产生太大的冲击。
TPP不仅仅是贸易协定但是,TPP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
正如其名称所提到的,这是一个战略的、经济伙伴的关系协定。
除了贸易协定,实际上TPP还包括了环境和劳工问题、知识产权、国有企业――这些重要内容的最终指向决不仅仅是贸易本身,而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市场准入等目标。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互利 区域 自由贸易协定 , 其前身是跨 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 0 0 5
年由A P E C的 四个 成 员 国 文 莱 、智
利 、新 西 兰 和新 加 坡 发 起 。2 0 0 8年 ,
美 国高调 宣 布加 入相 关谈 判 ,并邀 请 澳大 利亚 和秘鲁 参加 。2 0 0 9 年1 1 月,
的发达经济体在劳丁 、 环境 、知识产 权保护 、政府采购 、国有经济等方面
澳大利亚 、韩国和 日本进行 自由贸易
6
图2 0 1 俐 4 . 2 w 呲 。
哥 力U 大 土
【 J 】 ( , s I ~ 【 l P
后 ,美 国 与 独 联 体 成 员 和 东 欧 的 大 多数 国家签 署 了双边 投 资协 定 。2 0 0 0 年后 ,除 _ r 与 巴拿马修 订 了双 边投 资 定外 ,美 同仅 与乌 拉丰 和卢 旺达 在 2 0 0 5 年和 2 0 0 8 年 分 别 签 署 了摹 于 其 2 0 0 4 年 范本 的两 个双 边投资 协定 。
继加入 ,韩国也表示准备加入,T P P
成为 A P E C体 系 内一个 新 的俱乐部 。 区域 自由贸易 协定 的 主要 特 点是 通 过贸 易 、 投 资和服 务 自由化 的机 制
易体系的重要途径 , 但并非唯一途径。
更 为重 要 的是 ,T P P主要 内容 不仅 与 中国改 革开放 大 方 向不相 矛盾 ,而 且 可 以成 为构 建 中美新 型 大 国关 系 的重
在 中 国加 入 WT O十 多年 后 的今 天 已 经没 有任何 实践 意 义 。
大内容。这种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将 中 同上海 自南贸 易试 验 区建 没作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可考虑适时参与TPP谈判
亚太经合组织(APEC)夏威夷会议以“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为主题,着重谈论“下一代的贸易投资议题”,其中“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TPP)”问题格外引人注目。
笔者认为,作为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尝试,TPP尽管隐含着美国稀释中日韩等区域大国影响力的战略目的,但对区域经贸合作来说,也是很好的选择,中国应该考虑适时参与TPP谈判。
一、TPP的前世今生
TPP的前身是20________2年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4国酝酿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20________5年,在APEC 框架内,4个国家签署了以取消关税为原则的自贸协定。
20________6年5月底,协定正式生效。
2021年2月,美国宣布加入,使其面貌焕然一新。
2021年11月,美国正式提出扩大TPP计划,将之提升到“21世纪贸易规则”的高度,澳大利亚和秘鲁随之加入。
2021年,马来西亚和越南加入谈判,使TPP成员国扩大到9个。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目前9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6万亿美元,总人口约为5亿。
TPP是以各缔约国到20________年前取消所有贸易关税为原则,致力于将亚太地区的经济体整合为一个市场。
谈判不仅涉及取消或降低关税,还包括农业、劳工、环境保护、政府采购、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壁垒、动植物卫生检疫、原产地标准、竞争政策等议题。
超过一般自贸区协议的标准和覆盖领域。
在美国的推动下,相关国家已经进行了九轮谈判,有望在夏威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取得成果。
二、美国推动TPP的主要目的
从战略上看,美国推动TPP是为其“重返亚洲”的全球战略布局服务,并借此稀释中日韩等区域大国的影响力。
近年来,亚洲区域经贸合作进展非常迅速,形成了“10+1”、“10+3”、“10+6”等经贸合作机制。
作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动机,中国在亚洲经济中的作用也在增强,围绕中国经济的区域经济组合正在加快。
但美国受反恐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的拖累,长期无暇东顾,在亚太经贸方面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无法在APEC和一些亚洲自贸区中占据主导地位。
为了改变美国在亚洲经贸合作中受“排挤”的现状,美国开始以推动TPP为突破口,建立其可以主导的经贸合作机制,力图架空、取代现有的多边经贸合作机制,并制衡中国的发
展。
正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认为的那样,“加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介入,对于美国政府的经济和外交利益至关重要,而TPP是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最佳途径”。
从经济上看,美国推动TPP主要是想利用亚太经济发展的机遇,拉动本国经济复苏。
近年来,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全球财富格局正在逐步向亚洲倾斜,美国也非常看好这一地区的未来经济发展,更不愿错过利用亚太经济发展的良机。
鉴于欧元区和美国其他贸易伙伴的经济形势,美国把亚太地区作为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首选地。
通过推动TPP,美国可以确保在亚太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
对奥巴马本人来说,TPP是其“出口倍增计划”的重要战略支柱。
美国也可以通过主导TPP谈判进程和议题,制定对本国有利的贸易规划,特别是在服务业、能源与环境等方面,通过制定对美国有利的贸易标准和贸易规划来使美国获益。
通过TPP谈判,也可以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从而在亚洲推行美国的价值观。
三、TPP的发展前景
根据美国的设想,TPP是“面向21世纪、高标准、全面的”自由贸易协议,并希望在2021年11月的夏威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阐明TPP的内容,结束谈判进程。
但我们认为,这一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
从经济上看,TPP参与国较多,而且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既有类似美国这样的经济强国,又有类似越南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各国利益诉求有很大不同,从而存在一定的内部矛盾。
特别是TPP要理顺9个成员国间纵横交错的复杂贸易协定,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政治上看,加入TPP谈判的各国,都希望能够获得经济上的好处,但是在政治上还难以取得共识。
TPP还需要处理好与APEC的关系,也可能导致部分国家的反感。
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加快,中国的大市场可能让相关国家受益,如果TPP主要是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政治目的,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分歧。
但应该看到,目前TPP的吸引力有增强的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市场大,又相对开放,对一些亚太国家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亚太国家也有扩大对美贸易和相互之间贸易来提升本国经济的需要。
还有一些国家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想要借美国之力遏制中国的发展。
这些都使得一些国家积极靠近TPP。
美国也在积极拉拢相关国家,特别是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加拿大表示有兴趣加入TPP谈判。
考虑到韩美关系,韩国也很可能加入TPP。
因此,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TPP扩大规模、达成框架协议的可能性很大。
四、日本对TPP的态度
日本未加入TPP,曾经使得TPP的进程受到挫折。
但近期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已决定加入 TPP谈判,并于夏威夷APEC峰会期间与新加坡总理举行会谈。
日本参与TPP很重要的原因是呼应美国,强化日美同盟。
很多日本官员指出,在TPP框架下日美经济关系会给两国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同时也会在政治及安全上制造足够的信任价值。
日本经济产业省估算,如果不参加TPP,日本GDP将减少10.5万亿日元。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认为,尽早加入TPP势在必行,否则各种对日本不利的问题将接踵而至。
但日本国内反对的声音也很强大,特别是日本全国农业协会(JA)集团等,以集会、请愿等方式反对加入TPP谈判。
很多日本有识之士认为日本参加TPP几乎没有好处,指出TPP是分裂亚洲、包围中国的一环。
美国的规则不适合亚洲,亚洲的规则应该由亚洲来制定。
特别是日本已经与TPP的多数国家完成了自贸区谈判,而美国又比较开放,因此日本即使加入了TPP,所获好处也不大。
不少国会议员表示野田内阁如果强行参与谈判,就不惜以脱党的形式表示反对。
五、TPP对中国的潜在影响及应对建议
TPP将给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严重冲击,比如,日本、韩国与美国就加入TPP进行接触,立场摇摆,可能严重阻碍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进程。
但TPP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很大
的推动作用,今后也很可能成为亚太自贸区的现实选择。
如果在TPP谈判结束,正式启动以后中国再加入,很可能就得接受美国开出的一系列新价码,届时将付出类似于加入 WTO那样的不菲代价。
此外,经济上的密切联系,极易成为政治、军事关系的催化剂。
美国很有可能努力通过TPP这一框架,将更多的东南亚国家纳入其中,在经济上影响东南亚国家,政治上进一步介入东南亚事务,牵制中国的发展。
我国应该未雨绸缪,提早做好应对预案。
(一)考虑适时参加TPP谈判
TPP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有可能成为亚太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基础,对我国来说也是很大的机遇。
没有中国的参与,TPP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环太平洋自贸区。
目前TPP还处于谈判阶段,是否加入还有余地。
中国可以考虑与美国加强经贸合作,适时参加TPP谈判,获取相关信息,熟悉并参与规则制订,为未来战略选择留有空间。
(二)借助TPP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我国取得经济建设成就的重要经验。
从目前来看,我国具备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应该继续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
目前,推动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面临一定困难。
可以考虑与
美国合作,不排斥美国在亚洲经济中的作用,借力美国打开亚太市
场,整合原有的自由贸易协议,降低区域贸易交易成本,从而为中国出口企业开创更加便利的国际市场环境。
(三)加快与东亚经济体实质性区域经贸合作进程
从当前的形势看,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建立全球性的开放自由贸易体制存在困难,可优先考虑区域经济合作。
可以在参与TPP的过程中,巩固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关系,构筑于我有利的区域合作环境。
可以通过巩固中国与东盟、韩国等国家的经贸关系为突破口,加强与东亚经济体实质性的区域经贸合作。
(四)提早着手考虑应对劳工以及环境标准的预案
美国希望把TPP打造成21世纪贸易协议的标准模式。
实质是想主导新时期的全球贸易规则。
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成本较大的情况下,将其主张先行纳入到区域贸易协议谈判中来。
重点是劳工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等议题。
未来我国很可能会面临来自劳工标准和环境标准的冲击,应提早制定自己的应对预案,制定相应措施,在国际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制定中发挥作用,维护自身利益。
(五)提早进行产业布局应对未来竞争
美国推动TPP很重要的原因是想在新的贸易框架中充分本国优势产业,特别是绿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因此,未来
TPP很可能会把绿色环境标准以及加快服务业自由化作为重要的内容,重点进行谈判。
我国应提早做好产业布局,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为可能到来的区域贸易博弈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
(王天龙,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