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与中国应对策略
TPP电子商务规则与中国对策

TPP电子商务规则与中国对策摘要:在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TPP)中电子商务规则是美国利益集中体现的核心内容之一,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本文从消除电子商务贸易壁垒、促进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保护在线消费者权益、降低电子商务市场准入门槛以及网络安全与国际协调合作等五方面对TPP电子商务规则进行解读和评析,并分析其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TPP;电子商务规则;影响;对策2016年2月4日,12个成员国在新西兰奥克兰初步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由美国主导的这一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涉及到贸易领域方方面面的规则制定,其中,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的积极倡导下成为TPP的核心内容之一。
TTP有关电子商务规则的条款是美国利益的集中体现,有可能对我国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进一步对TPP电子商务规则的解读和分析,将有利于我们更清晰认识国际贸易规则,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一、TPP电子商务规则解读及评析(一)TPP电子商务规则简介TPP共30章,其中第14章是电子商务规则条款,共有18条。
除了14.1“定义”、14.2“范围与总则”和14.18“争端解决”等3个条款以外,有关电子商务规则条款共有15条,归纳起来可分为消除电子商务贸易壁垒条款、促进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条款、保护在线消费者权益条款、降低电子商务市场准入门槛条款以及网络安全与国际协调合作条款等五类。
(二)消除电子商务贸易壁垒消除电子商务贸易壁垒主要包括14.3“海关关税”和14.4“数字产品的非歧视性待遇”两个条款。
“海关关税”要求成员国之间不得对用电子方式传输的数字内容征收关税。
TPP环伺下的中国应对策略

国际社会评价褒贬不一
始于五年多以前,TPP的谈判过程始终伴随争议。
TPP环伺下的中国应对策略:不断扩大自贸 区朋友圈
我要评论
2015年10月08日 07:41:18 来源: 上海证券报 评论0
打印
字大
字小
TPP作为亚太地区涉及面广泛的贸易协定,中国的缺席引起外界诸 多猜测。不过,在一些经济学家眼中,TPP已经被过度“政治化”,而 这或导致其偏离自由贸易的原始意愿。对于中国而言,其不断扩大的自 贸区朋友圈和国内自贸园区,可以缓冲TPP的影响。
华尔街日报指出,在亚洲,日本汽车制造商及部分电子产品公司以 及在越南建有工厂的服装制造商注定将从本周达成的TPP中受益。
但从制药到重型设备等行业,短期内TPP给中国和韩国等非TPP参与 国公司造成的影响可能不会很大,但可能会促使一些野心勃勃的中资公 司加快海外投资,确保能够在全球贸易中获利。例如,由于和各个国家 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三星电子和LG电子等韩国科技巨头一直能够不受 太多贸易壁垒阻拦向关键市场出口消费品和电子部件,这将减少韩国最 初被排除在TPP之外产生的负面影响。
两年前,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的琼斯·费尔南德斯出访东南亚各国 时说,“必须超越货物贸易的概念,在环太平洋地区建立更高水平的贸 易秩序”。
几天前,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宣布,美国、日本、澳大利 亚等12个国家已达成“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贸易协 定。
在漫长、激烈的博弈中,TPP的达成被参与方寄望可以重塑亚太乃 至全球贸易规则,消除从汽车到大米在内的众多商品的贸易壁垒,并在 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
TPP的影响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TPP的影响与中国的战略选择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是一个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区域性自贸协定。
该协定涉及12个太平洋沿岸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覆盖了面向21世纪的众多贸易和投资领域。
TPP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贸易协议,对参与国家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TPP将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通过贸易自由化和减少贸易壁垒,TPP将促进参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推动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
参与TPP可以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增长。
其次,TPP将提升参与国家的竞争力。
由于TPP涵盖了21世纪的众多贸易和投资领域,参与国家将能够通过协议中的规定和标准提升自身的生产和服务水平,提高竞争力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地位。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TPP的影响和战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虽然没有参与TPP协议的谈判和签署,但却无法忽视TPP 对整个地区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
首先,中国可以加大对区域贸易和投资的开放程度。
中国可以通过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应对TPP带来的挑战。
其次,中国可以加强与TPP参与国家的合作。
尽管中国没有参与TPP 协议,但可以通过与参与国家开展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合作关系。
第三,中国可以加强自身的和开放。
中国可以通过深化开放,提升市场经济体制的透明度和效率,吸引更多外国投资,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以适应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美国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2013年10月第l O期总第236期理论学刊T heor y Jour nalO ct.2013N o.10Ser.N o.236美国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中国的应对策略孙西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摘.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 PP)是美国为“重返亚洲”而打造的一个“高端”亚太区域自贸框架。
美国极力推动TPP.扩容旨在促进美国出口,削弱亚太地区排斥美国主导权的各种一体化机制,制衡中国等地区大国的影响力,进而塑造以美国为中心的亚太地区经济新秩序,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
7r PP不仅使中国蒙受经济损失折损经济影响力,还会遭遇主权挑战的风险,并将面对日益强硬的美国及其盟友。
对此,中国应关注T PP 的谈判动向,尽快了解其内容和规则;处理好中日关系,积极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进程;加快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构建内部自由贸易区。
[关键词]11PP;自由贸易;挑战;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Fl l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3)10—0048—05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然而,中国的迅速发展与美国固守霸业的心态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仍在后危机时代苦苦挣扎,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率先摆脱危机,成为实力增长最快的地区。
随着亚太地区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权力在全球范围内开始由北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推进该战略的经济手段。
自加入并主导T PP以来,美国为了防范中国和拉拢中国周边国家,长期将中国排除在T PP谈判议程之外。
美国极力推动TPP扩容对中国与东亚地区的经贸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进而使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面临巨大挑战。
T PP 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问题,是当前中国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TPP高标准国际贸易规则对中国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定 中体现 其利 益诉 求 ,对发 达 国家主 导 的 国际贸 易体 制构成 了挑 战 。
① S ha n no n Ti e z z i“ W i l l Chi na J oi n t h e Tr a ns — Pa c i ic f Pa r t ne r s hi p? ” Th e Di pl omat ,O c t ob e r 1 0 ,
济秩 序 的稳 定 和 国 际贸 易 的蓬勃 发 展提 供 了机 制 上 的保 障 。然 而 ,随 着经 济
全球 化 的发 展和 发展 中 国家 国际经 济地 位 的上 升 ,国 际社会 的力量 对 比发 生 了变 化 ,发 展 中 国家 作为 国际 贸 易的 重要 参 与者 ,希 望在 国 际贸 易规 则 的制
革 的重要 力量 。 2 0 1 5年 6月 , 美 国国会参 众 两 院通 过 贸 易促 进 授权 法案 ( T r a d e P r o mo t i o n A u t h o r i t y )并获 奥 巴马总 统签署 。奥 巴马政 府 以此 授 权 ,可 以签署
国际贸 易条约 而不 必经 过 国会 的逐 条审 议 。这为 T P P 谈判 扫清 了障碍 ,推动 谈判 朝着 最终 达成 协议 迈 出 了重 要 一步 。T P P 谈判进 入 最后 阶段 。2 0 1 5年 7 月 的夏威 夷部 长会 议就 T P P 中分 歧较 大 的议题 进 行协 商 。虽然 各成 员 国奋力 冲刺 ,但有 关汽 车 的原产 地 规则 、奶 制 品的 市场 准入 等 问题 ,未 能最 终达 成 协议 。T P P谈判 虽然 存在 障碍 ,但 T P P达 成协 议 只是 时 间问题 。 面对 即将 诞生 的 T P P ,中 国政 府 高度 开放 ,表 示愿 意融 入世 界贸 易体 系 , 包 括 接受 T P P在 内的 “ 高标 准 ”贸 易协 定 。 中国融入 新 的规 则体系 只是 时
TPP最新进展与中国对策

TPP最新进展与中国对策(2013)核心提示:TPP一旦与美国欧盟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同时实现,将对全球国际贸易规则和多哈回合产生重大影响,并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产生长远的影响。
《纽约时报》新近文章认为,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应围绕建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TPP)和推动页岩气出口这两大机遇展开,这有助于美国刺激经济增长和重建全球影响力。
上期我们专题讨论了美国的页岩气发展战略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现在再来谈谈TPP问题。
“TPP一来,东盟马上分裂,中日也会分裂,东盟10+3同样分裂。
”有学者警告。
它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深度介入亚洲的重要棋子,且不仅有经济上的考量,还有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全盘考量。
3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式宣布,日本将加入TPP 谈判。
日本政府正在从各中央机关抽调精英,组建成百人谈判部队。
浦田秀次郎、野口悠纪雄、榊原英姿从日本视角分析了TPP 的本质、受益者、日本策略,也谈到了对中国的影响。
榊原英姿认为,TPP原则上是将所有关税降为零,中国现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部分还非常多,所以零关税是不可能的。
在浦田秀次郎看来,加入TPP对日本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美国没办法进入东亚一体化当中,中国也无法进去TPP,而日本能够两边都加入。
如果日本两边都成功,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也会提高,自我经济的恢复也可以期待。
”野口悠纪雄则担心日本在中国应对过程中被疏离。
沈铭辉分析说,美国加大对TPP谈判的力度,一方面迫于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排除美国,可能会造成美国的利益损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国未能成功推动多哈回合谈判,企图以TPP为模板制定下一阶段的贸易规则。
TPP如果成功签署实施,直接影响应该是中国对美生产、出口企业,因为它们将直接面对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生产商的不平等竞争。
他提出的中国对策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推动亚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如中日韩FT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以创造独立于欧、美之外的需求市场;另外,以此为契机,推动制订适合亚洲经济的自由贸易规则。
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报告:TP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目录:一、TPP的背景和概述二、TPP的影响三、中国的对策四、案例分析五、总结一、TPP的背景和概述TPP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是一个包括11个成员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在太平洋地区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涵盖了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智利、秘鲁、墨西哥和文莱在内的11个国家,总人口超过8.8亿,总GDP达到12.4万亿美元。
由于美国突然退出TPP,TPP的前景目前不明朗。
然而,TPP 协定仍然存在,惠及其他11个成员国,包括日本和越南等成员国。
二、TPP的影响1.对中国出口的影响TPP协定旨在降低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和关税,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
因此,TPP协定的签署将加快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动,减少各种贸易壁垒,进一步刺激各个成员国的出口,降低国内生产总值(GDP)。
这意味着,对于那些没有签署TPP协定的国家,包括中国,TPP将成为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2.带来贸易机遇一方面,TPP对于中国出口的影响将很大,但另一方面,TPP 也为中国带来了贸易机遇。
随着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动加快,中国将有机会扮演中间商的角色,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贸易合作。
同时,TPP的签署可以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更多的经营发展机会。
例如,在汽车、电子、服装、化工、旅游和教育等各个领域,中国企业将有机会与其他成员国的企业建立业务联系,扩大市场份额。
3.挑战中国生产方式和产业布局TPP的签署对中国的影响不仅限于贸易的领域,它还将重新调整和挑战中国的生产方式和产业布局。
作为一个大量依赖出口的经济体,中国必须适应TPP的要求,必须提高自身的产业质量和拥有创新能力,改变目前依靠劳动力和资源的低成本生产模式,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满足国际市场上不断变化的需求。
TPP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之策目录一、TPP概述 (2)二、TPP备受关注的原因 (2)三、美国对TPP的考量 (3)四、 TPP对中国的实际影响 (4)(一)短期内TPP协议对中国负面影响不大 (5)(二)从长期来看,随着TPP成员国的扩充,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将逐步扩大 (5)五、TPP外力催生的中国潜在机会 (6)(一)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 (6)(二)促进向高投资标准看齐 (6)(三)促进国内市场深度开发 (6)(四)促进商业制度完善 (6)六、中国的应对之策 (7)(一)构建有利于中国的亚太区域合作格局 (7)(二)加快推进国内自贸区的建立 (7)(三)策略上主动应对TPP并适时作出判断 (8)(四)以“一带一路”,亚投行为战略对冲手段 (8)一、TPP概述TPP是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的缩写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被称作“经济北约"。
TPP最早缘起于亚太经合组织(以下称APEC)框架下的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4国(简称P4协议)。
2008 年美国高调全面参与TPP,澳大利亚、越南、秘鲁和马来西亚随后加入,成为TPP创始成员集团(P9),此后,墨西哥和加拿大先后宣布加入TPP 谈判。
2013 年7 月,日本也正式加入TPP 谈判,成为TPP 的第12 个成员(P12)。
2015年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取得实质性突破,12个成员国,包括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文莱、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越南、秘鲁、马来西亚就TPP达成一致。
TPP协定是美国致力于在环太平洋区域建设的国际经贸新规则。
TPP协定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自由贸易范畴,涵盖了环境保护、政府采购、知识产权、投资等贸易条款。
通过TPP协定,美国力图建立由其主导的亚太经济圈,成功融入亚太一体化经济发展进程中,通过设立高标准的贸易条件,大幅降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从而有利于美国的外贸和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PP与中国应对策略TPP与中国应对策略摘要:TPP谈判在美国主导下快速发展,而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一员却缺席。
面对高标准、综合性的TPP,中国需做两手准备,以应对由带来的影响与冲击:一方面积极准备应对措施,既对冲风险,也为加入TPP作准备;另一方面适时加入TPP谈判,既防止自身边缘化,也引导相关议题方向。
关键词:TPP;FTA;美国;中国1 TPP的进展TP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P4),由智利、新加坡、文莱和新西兰四个国家联合发起,从2002年开始内部谈判,至2005年正式签署协议。
TPP主要以“无例外地撤销货物贸易关税” 为基本原理,同时进行“服务贸易、投资等综合性自由化谈判”,通过谈判制定“贸易规则”。
根据最新的资料,TPP谈判内容(草案)共由20章组成,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通关手续、贸易救济措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贸易的技术壁垒、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服务贸易、短期入境、透明度、争端解决、战略性合作等组成。
总体来讲,TPP是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自由贸易协议(FTA),它是一个高水平、综合性的贸易自由化协议。
2008年2月,美国高调宣布加入TPP,使原本默默无闻的TPP正式跃升至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心。
截止至2013年12月,TPP 已举行了20轮谈判,参与TPP谈判国家发展至12个国家,主要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其GDP总和约为27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约39%,国际贸易总和超过世界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2 TPP对中国影响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也是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重要的推动者和领导者,其日益庞大的经济总量、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都让世界霸主美国日益不安,美国积极推动TPP谈判,是其亚洲“再平衡战略”的经济层面延伸。
归根结底,TPP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平台,是美国制衡中国的经济利器。
一旦TPP谈判结束并顺利实施,将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2.1 宏观经济利益层面TPP成立后将加剧“贸易转移效应”,导致中国出口总量的大幅下滑,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产业转型。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关税同盟国把原来从同盟外非成员国低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转换为从同盟内成员国高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从而发生了贸易转移,是一种福利损失。
据2012年数据统计,中国全球十大贸易伙伴中参与TPP谈判的经济体占了6个,依次分别为:第二位美国(双边贸易总值为4846.8亿美元)、第三位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为4000.9亿美元)、第四位日本(双边贸易总值为3294.5亿美元)、第八位澳大利亚(双边贸易额达1223亿美元),与TPP谈判国的贸易量占中国对对外贸易总量的近四成,这还不包括韩国(双边贸易额为2151.1亿美元,第六位)、中国台湾(双边贸易额为1689.6亿美元,第七位)、加拿大(双边贸易额为700.8亿美元,第十二位)等已表态希望加入TPP谈判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TPP产生的贸易转移效益,原本占据价格优势的中国出口商品将被越南、马来西亚等生产的类似产品取代,使中国的外贸出口环境迅速恶化。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的多重压力下,TPP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负面影响相当明显。
2.2 东亚经济格局层面TPP将影响东亚一体化进程,削弱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主导权。
在TPP的突然冒出前,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10+3”模式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优先项”,该模式已探索多年,汇集东亚多国的共识,并为东亚国家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中国在其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但TPP的出现,犹如一把“楔子”,不知不觉的将“10+3”自贸区国家分裂成两个阵营,TPP成员国中的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已占据东盟10国一半,日本也加入TPP谈判,韩国虽暂时未表态但表现出加入TPP的浓厚兴趣。
TPP使原本领先的“10+3”模式停滞,并大有将“10+3”模式纳入到TPP进程中的倾向。
美国通过TPP战略积极介入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进程,压制中国领导东亚区域合作的目的已初步达到。
2.3 亚太地区政治层面美国通过TPP强化与东亚各国的经济联系,进而巩固双边或多边的政治、军事联盟,抑制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美国以亚太地区的“平衡者”身份,利用中日领土纠纷、南海问题等,通过强化美日、美菲军事同盟关系等手段,牵制、分化中国在东亚地区努力发挥的和平稳定作用,传递出美国重返亚洲,制衡中国的信号。
中国势必将面临一个更加复杂多变、不稳定的周边政治局势,也将分散中国一心发展经济的精力。
总之,美国希望通过TPP战略的实施,确立其在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中的的主导地位,压缩中国的对外发展空间,这对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3 中国应对TPP的对策美国的TPP战略将对亚太经济合作和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它也将对中国的亚太外贸政策、国内经济发展战略、FTA 战略等政策产生一系列的冲击。
对于中国应对TPP的策略,笔者认为中国加入TPP是大势所趋,国内很多研究学者对此都有过详细的分析和测算,本文不再累述。
针对该趋势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将着眼点放在两处:一方面,积极准备各种应对措施,既对冲中国未加入TPP的风险,也为加入TPP作准备;另一方面适时投入TPP谈判,既扭转TPP的“排中国化”倾向,也引导TPP议题方向,降低后期加入的成本。
具体对策分为以下死个方面:3.1 加速中日韩FTA进程一方面,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近20%,占整个东亚地区经济总量的70%左右,三国共有15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在东亚地区的经济版图中举足轻重;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经济联系紧密,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出口对象国以及进口来源国,中国也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日韩之间经济布局方面也多有互补,若三国之间建立FTA,将促进东北亚的经济发展。
中日韩三国对建立区域FTA也很早就达成共识,并做出了一些尝试和探索:2011年12月,中日韩FTA官产学联合研究机构宣布完成联合研究。
2012年5月,中日韩签署“三国投资协定”并同意在当年年年内启动三国FTA谈判。
但由于中日钓鱼岛纠纷、韩日竹岛、日本右倾化等问题,中日韩FTA谈判未能如期进行。
在中日韩FTA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进展的背景下,中国可考虑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分阶段建立三国FTA。
首先可考虑先建立中韩FTA,将其作为中日韩FTA的第一阶段目标,毕竟中韩之间的经济、政治等干扰因数较少。
其次中国可在过去中日两国已确定的FTA框架和原则下,加快双边谈判,尽力推进中日FTA,将其作为中日韩FTA的第二阶段目标。
鉴于当前中日两国紧张的双边关系,这需要中日两国首脑发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耐心,也需要双方民间做出更大的和解努力。
最后,在三国之间两两FTA已建立的基础上,中日韩FTA也水到渠成。
3.2 扩大FTA网络,对冲风险中国可考虑利用自身快速增长的贸易总量,加快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建立FTA,以形成更加紧密的双边贸易关系,降低中国被排除在TPP的风险。
截止到2012年,中国与亚太经济体已签署生效FTA 或经贸合作协议共计12个,正在谈判或研讨中的FTA或地区一体化协议共9个,详见下表。
已签署生效的FTA或经贸合作协议谈判或研讨中的FTAFTA或经贸合作协议1、中国—东盟综合经济伙伴协议 1、东亚自由贸易区(10+ 3)2、亚太贸易协议 2、东亚综合经济伙伴协议(10+6)3、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议 3、亚太自由贸易协议(FTA-AP)4、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议 4、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协议5、中国—哥斯达尼加自由贸易协议 5、中日韩自由贸易协议6、内地和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6、中韩自由贸易协议7、内地和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7、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议8、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议 8、中国—印度地区贸易安排9、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议 9、中国—蒙古自由贸易协议10、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议11、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12、中国—泰国自由贸易协议一方面,中国可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加强已建立的FTA,利用中国经济的强大向心力,将这些国家经济牢牢的与中国经济捆绑在一起,形成中国的FTA核心内圈。
另一方面,积极构建新的双边FTA,特别是已加入TPP谈判或希望加入TPP谈判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削弱这些国家加入TPP的积极性。
中国可通过构建蜘蛛网状的FTA网络,对冲中国被排除在TPP外所面临的风险,达到与TPP同台竞争的目的。
3.3 适时加入TPP谈判,防止边缘化长远来讲,中国若加入TPP谈判将利大于弊。
其一,可减少因贸易转移效应而造成的本国出口大幅度减少。
其二,中国通过主动参与到TPP的贸易规则制定过程中,可自己由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其三,利用TPP内部的优惠政策,扩大对美国、日本和其他亚太国家的出口,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其四,通过了解下一代最新的贸易和规则,倒逼国内进行经济改革,特别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再次激发中国经济活力,促进中国产业的技术升级。
其五,降低中国企业国际交易成本,促进中国企业走向亚太市场,有利于加快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
故中国不应当自我孤立,而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介入 TPP谈判,影响TPP的议题设置、标准高低等实质性内容,最大限度将TPP引向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方向。
至于有些人担心,美国是否会真正接受中国加入TPP,这倒大可不必,毕竟一个缺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TPP是必将是残缺的,难以将亚太地区的自贸功用最大化的发挥。
总之,TPP对中国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中国需要以“对内苦练内功,强健筋骨,对外扎紧篱笆,防患未然”的方针,就能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和推动东亚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1]秋山宪治TPP与东北亚日本研究 2012 年第3 期[2]吴颖妮应对TPP-中国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经济观察 2013年第4期[3]资料来源:APEC官方网(htp://)[4]王联合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国际政治经济研究2013 年第 4 期------------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