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的定位是:“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新理念的提出突出并强化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核心。音乐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重点关注的。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一、利用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来强化学生音乐审美的体验

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听、动、演、赏、创等多种音乐实践方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学生欣赏交响乐《动物狂欢节》时,在聆听的基础上,请学生用肢体语言、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回答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动物。使学生完成由“听”到“想”再到“演”的过程。这样欣赏乐曲的过程充满了游戏一样的乐趣,拉近了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引发想像和联想。在这一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并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

又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我在每节音乐课的开始,都请同学到前面表演节目,学生做评判。内容可以是唱歌、舞蹈、配乐朗诵、小品等等。其中出现了不少令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我还鼓励他们认真编排,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比赛。通过这个活动,从中我发现了很多具有音乐表演天赋的孩子,并在以后的音乐课堂上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给这些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学校升旗仪式的指挥,艺术节的主持人都是通过音乐课堂上表演节目这一环节发现的具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

音乐和美术学科的结合能使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可以用图画表达;许多让学生难以想象的事物,可以靠图画再现。在教七年级《缤纷四季》时,通过欣赏表现四季的三首音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音乐是如何塑造艺术形象的,感受音乐的表现魅力。在欣赏的过程中,我请学生用多彩的画笔描绘音乐所展示的四季的画面。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二.利用情感手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就说明,情感始终贯穿在音乐教学中,是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保证。

正因为音乐能够直接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所以作为教师应该能够把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挖掘出来,并把这种情感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情感体验中来,从而使学生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对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向往与追求,让音乐教学发挥其独特的审美教育作用。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譬如在欣赏歌曲《母亲》的过程中,请学生结合自身谈谈母亲的爱和对母亲的真情实感。请学生回想每日里父母亲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由此引出,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并学会用一颗爱心回报周围的人。又如在学唱歌曲《爱的人间》时,我先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是电视连续剧《光明世界》的主题歌。接着以观赏舞蹈《千手观音》为导入,介绍这首歌曲歌词蕴含的意境。由此,引导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残障人事的关爱。逐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行。音

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利用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信息网络的多媒体优势,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媒体的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被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上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资源赋予音乐教学以鲜活的生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我经常苦于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后,情况马上转变。如在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中,几个重点乐句和乐段介绍之后,学生全曲欣赏,由于乐曲长达十一分钟,学生很难坚持,于是我利用大屏幕,根据音乐主题的变化,播放相应的动画场景和介绍作品的滚动字幕,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也唤起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以《民族器乐曲》欣赏为例,课前请小组同学在网上查找有关民族乐器的起源与演进,

民族乐器的特征与发展,

民族乐器分类等内容。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十分重要的认识特征,它和一切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感知、记忆、想象整个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注意。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注意是一扇门,凡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这足以说明了注意在教学中的不可忽视性。因此,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有兴趣的东西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点,对中学生来讲尤其如此。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对短些,外界的刺激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我在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中,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尽可能通过兴趣引导孩子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做到这一点,多媒体的辅助不可缺少。例如歌曲《树叶儿飘飘》是以生动的拟人化的歌词表现了秋季。在教这首歌曲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秋季到来的变化,我专门制作了动画软件,自始自终歌曲都一直伴随着画面的变化,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便记住了歌词,而且也使大家明白了种子成长过程中离不开雨露滋润的科学道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握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目的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时,注意力也只能保持10—20分钟。40分钟与10—20分钟的注意力集中是一个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心理视点:即变化课堂教学内容及改变教学方法,将40分钟分割成三段来适应注意力的这个特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一阶段为前10分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其教学要求必须达到趣、疑、美、奇。第二阶段为中15分钟。是利用第一阶段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在学生情绪最高昂,注意力最集中的理想状态中讲授新课。利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动力,推动智力因素的操作,即通过师生双边劳动产生“教学共鸣”,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第三阶段是后15分钟。是把“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完成效果反馈,促进思维的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学习时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加深对学习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巩固,它是中段落15分钟的延续,但形式不同,年级段又各不相同,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须具有艺术性,要自然、和谐、贴切,要给学生以余音绕梁回味

无穷的感受。

以《童年》一课为例:前10分钟以学习十六分节奏、旋律与断音、快速换气的发声练习(导入有意注意),同时辅以十六分节奏及旋律,师生共同投入练习(转而是无意注意);中15

分钟以歌曲中倚音节奏,十六分节奏快速训练转入旋律视唱与竖笛视奏歌曲旋律(又导入有意注意);后15分钟以模仿放鸭儿童与小鸭子的即兴自创表演为主,并让学生用乐器伴奏与部分学生表演的形式结束课时。这样的课堂结构科学化、程序化、灵活化又多样化,而且动静结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三、重视学习的层次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每一堂课的教学或是某一环节的教学,都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层次安排,这样既能体现知识结构本身的层次,又兼顾了学生认识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学生感到新的信息源源而来,又感到不难理解。这是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开始学“十六分音符”时学生对其音名掌握并不感到困难,因此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但是它的时值并不容易掌握,而且这是小学识谱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歌曲中经常出现并且是后面教学内容的纽带。因此我在教学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问题,通过增设疑问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我出示了以下一组有关十六分音符的问题

最新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资料

小学1—2年级音乐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一、感受与欣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表现要素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李瑶(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关于民族音乐教学研究,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新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民间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民族音乐,包括中国民族音乐和外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与中国音乐有着概念上的不同,中国音乐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新音乐(西方音乐理论创作的),而中国传统音乐就是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音乐,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 新音乐,即近现代音乐,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传统音乐,是指用采用民族固有的方法和形式具有民族特色的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等。 广义上,民族音乐的范畴很大,这里只讲中国民族音乐,也就是中国传统音乐。 一、民间音乐的来源 黄河流域形成了中原音乐;长江、珠江等黄河以外流域,形成了少数民族音乐,另外外国音乐的传入,也是构成我国民歌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发展 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音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

中国民族音乐

填空: 1中国传统音乐按使用的人群分为哪四大类: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2民间的音乐具有的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 3山歌的节奏比较自由属于:非均分律动和旋律跳进 4花儿分两个流派:河州型花儿和洮岷型花儿 5民间音乐曲调的变异性:1地域性变异2内容性变异3审美性变异4即兴性变异 6木卡姆有哪三个部分组成:琼乃额曼达斯坦麦西来甫 7大本曲《大哭板》:三腔九板十八调 8秦腔:明代梆子腔系鼻祖 9山歌常在歌曲前加歌头或吆号性的喊句 10川江号子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 11维吾尔族包含三部分:民间音乐木卡姆宗教音乐 判断: 1民间歌舞音乐有富有地方性,演员乐器不离手,唱腔旋律……(错说唱音乐) 2热瓦甫是俄罗斯族民间音乐的弹拨乐器(错维吾尔族) 3花灯是一种……的藏族民间艺术形式(错汉族) 4黄扬扁担诞生于云南昆明(错重庆秀山) 5西安鼓乐是一种以丝竹乐为主的传统乐种(错打击乐和吹奏乐混合演奏)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的广义:指的是各民族的音乐,是在民族或一定的文化和社会集团中所共有并被继续传承的音乐总体 2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最能直接反应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 3窝热热:属男女二声部合唱。男声部由sol、#mi、do三个音组成呼唤式的旋律,女声部由la、xi、sol三个音组成装饰性的衬腔穿插于男声间隙之中,造成一种热烈粗犷的情绪,轻盈悠扬、爽朗而又健美的声音,似群群羔羊的鸣叫,表现了纳西族先民无拘无束的原始游牧狩猎生活。 4呼麦狭义:指一人同时演唱二声部或三声部的演唱方法。演唱者运用特殊的“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带有气泡音的喉腔共鸣,唱出浑厚的低声部持续长音,在此长音上面唱出清亮透明的高声部泛音旋律。 5民族音乐的狭义:指的是扎根与各民族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具有该民族音乐形态特征的传统音乐。 6民间音乐:指的是由劳动人民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背景、生动的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 7哄驼调:是唱给母驼的劝奶歌,是在虚词“h?s”上演唱的长调形态歌曲。音乐曲调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其中,上乐句又可分为上下两个乐节,各为一小节。下乐句是一个由三个小节构成的结构。上乐句前一乐节自调式主音“羽”迂回下行,后一乐节自“角”迂回上行并落在羽音。下乐句旋律是上乐句旋律的变化发展。通过新因素的纳入、模进和节奏的拉长等手法,将上乐句所提供的旋律素材重新组织。总体上看,上乐句如诉如歌,具有吟诵、陈述的意味,像是人与畜之间娓娓而谈;下乐句则跌宕起伏、悠远舒展,犹如对母亲的真挚呼唤。 8呼麦的广义:指蒙古族一系列传统唱法之总称,演唱方法有十三种之多,目前所用的主要

音乐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音乐》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实操课程。其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音乐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学前教育相应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演唱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完成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熟悉音乐活动的总体工作流程,具备音乐相关业务的职业能力,达到10级职业资格的鉴定要求。同时,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学会沟通与合作,树立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和生态等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第一学年能力目标: ●能掌握音乐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准确运用; ●能准确掌握节奏模唱与听辨练习;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及视唱曲; 第二学年能力目标: ●能准确的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与演唱技巧; ●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艺术歌曲; ●能积累大量的幼儿歌曲并结合幼儿舞进行歌表演; 第三学年能力目标: ●能掌握基本合唱理论知识及拍点与图示的练习;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分声部合唱歌曲; ●能准确的对幼儿进行儿童合唱歌曲的指挥与排练。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一学期教学安排 (一)第一单元音的位置与高低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音相关的乐理知识。 技能目标:能准确模唱钢琴上的音,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准确演唱视唱练习曲。 情感目标:能用洪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学要求

①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的进行听音模唱 ③能准确的演唱歌曲; 3.教学内容 (1)音的位置与高低 ①音的相关知识; ②记谱法; ③音名、唱名与音的分组; ④半音与全音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铃儿响叮当》 (二)第二单元音的时值与长短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基础乐理知识音符与休止符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一个C调式的视唱 情感目标: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教学要求 ①具有饱满的精神状态; ②能准确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 3.教学内容 (1)音的时值与长短 ①音符; ②音符的种类; ③休止符; ④五线谱音符和休止符的规范记写 (2)节奏练耳与视唱 (3)歌曲《送别》 (三)第三单元拍子与节奏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节拍与节奏的相关乐理知识技能目标:能准确演唱各种节奏型的视唱 情感目标: 能有感情的演唱视唱及歌曲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8-01-24T15:14:10.6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09期作者:王艺默[导读] 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民族音乐往往知之甚少,对此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王艺默山东省青岛西海岸青草河小学266400 摘要: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民族音乐往往知之甚少,对此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创造了很多民族音乐作品,这些民族音乐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虽然开展了民族音乐教育,但是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一、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长期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虽然学生们接触到了许多民族音乐,但是面对其他音乐作品的冲击,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中尚存在“重西轻中”的现象。欧洲音乐理论体系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而对于民族音乐教育尚不够重视,这就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想要让小学生们更加高效地学习民族音乐,首先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就现阶段来看,一些小学音乐教师虽然取得了教师从业资格,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多数小学音乐教师都不是民族音乐专业方向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民族音乐教学的质量很难提高。 3.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片面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虽然涉及到一些民族音乐作品,但是大都是歌唱作品和舞蹈作品,对于民族乐器以及戏曲的教学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小学生对很多民族乐器和国粹都缺乏了解。此外,民族音乐教学仅仅是零星地穿插在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之中,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这也影响了民族音乐的教育水平。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 1.提升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想要小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民族音乐知识,首先就要避免“重西轻中”现象的存在,只有重视民族音乐教育才能切实促进民族音乐的教学效果。教材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工具,想要小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民族音乐知识,就应该对音乐教材实施创新。小学音乐教材中应该适当增加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到各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色,逐步加深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其次,在一些小学校园中,尚存在“主科”占用“副科”课时的现象。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主科”成绩,一些学校中经常出现音乐课等“副科”课时被占用的现象。想要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就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存在,提升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这样才能为学生们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否则,音乐课的课时经常被占用,学生们根本没有上音乐课,何谈学习民族音乐。 2.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长期以来,由于音乐在很多小学校园中都被视为“副科”,因此在选用音乐教师的时候往往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音乐教师的选用门槛过低。这就导致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参差不齐,一些小学音乐教师自身就对民族音乐不够了解,根本无法带领学生们深入学习民族音乐知识。因此,为了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一定要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在选用音乐教师时,一定要进行认真的考核评定,不仅要对学历有所要求,还应该将民族音乐专业水平列入考核标准,确保音乐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在日常工作期间,还应该加强对音乐教师的教育培训。一方面要进行专业培训,定期组织音乐教师进行学习,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提升音乐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音乐教师能够对自身工作认真负责。 3.创新民族音乐的教学模式。在民族音乐教学工作中,不能仅仅是带领学生们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还应该带领学生们学习民族乐器、民族戏曲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全面传承民族音乐。另外,还应该构建完善的、系统性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应该对课时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地分配课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整个学期的课时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专门学习民族歌曲,第二阶段专门学习民族舞蹈,第三阶段专门学习民族乐器等等。此外,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仅仅凭借“口传”是不够的,还应该加强“心授”。当代小学生大多喜欢流行音乐和现代舞蹈,对于民族音乐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多欣赏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带领学生们一起练习民族舞蹈,还应该定期举办一些舞蹈表演、歌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特色和魅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民族音乐是各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音乐教育工作中应该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继承各个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然而就现阶段来看,小学音乐教学的理念虽然在不断革新,但是民族音乐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本文在此分析了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宁宁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J].中华少年,2017,(11),181-182。 [2]钟文怡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人生十六七,2016,(35),99。 [3]丁梦娇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时代教育,2016,(18),216。

人教版音乐第十册教师用书

关于《教师用书》的使用说明 《教师用书》是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实验本)编写的,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 为了使教师们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教材,使用好《教师用书》,现将我们对新编音乐教材的理念及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作如下简述: 一、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材往往对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为教育的主体,学生则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现代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主动地学。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不仅要以学生为本,还着力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编写音乐教科书,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的。 三、教材编写的思路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将是无源之水。美的感染必需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获得,因此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完整地体现在新编的音乐教科书中,体现在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更要体现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体现在活动的全过程。为此,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还能终身受益。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 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实践性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教育中的意义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2015级特岗教育硕士孙婷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比例。“学校的音乐应牢固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我国本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有着56种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民族瑰宝。但受外来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网络的盛行,西方、日韩音乐的冲击,港台流行音乐的推波助澜,使得很大一部分大中小学生趋之若鹜。致使我们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追星与成立“粉丝团”的越来越多,而民族音乐的爱好者却越来越少;中小学生迷恋超级女生,快乐男生,却对我们民族音乐知识知之甚少;这样的情形下,小学的音乐教育就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精神教育作用。 民族精神是维系一个国家的精神纽带,它大则关乎国家命运,小则影响个人的言谈举止、喜乐好恶。因此要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重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继承和发展他。而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一就是民族音乐,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具有非常鲜明民族特征,

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通过民族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欣赏,演唱或演奏民族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培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且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从小树立学生民族荣辱感,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在小学的音乐课本中,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音乐课本的首课都必须有宣传爱国情怀的歌曲,而且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会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音乐本身的创作特点,引导学生自豪、严肃、情感真挚的演唱,并呼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且当代的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的了解大多来自父辈和老师的传授。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不同文化的冲击,难免会给他们造成歪曲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苏武牧羊》、《满江红》等古曲让学生了解历朝历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的忧国忧民精神。音乐是不仅是听觉的艺术,而且比起直白的言语它更能起到激奋人心的作用,所以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小学生的民族精神的培养是我们作为一名小学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版

音乐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音乐课程目标可以从;; 三个维度表述。 2、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3、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一首需要 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另一种是以一类需要为主要内容的欣赏课型。 4、“节奏或旋律”创作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阶段、阶段和阶段。 5、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 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与艺术审美的能力。 6、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7、编写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包括和与之相匹配的音响、音像教材以与。 8、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理念是指导音乐新课程实施的。 9、按照音乐表演时所采用的不同物质手段来分类,首先可以分为和 两大类。 10、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发展变化的评价,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 11、是对学生阶段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主要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方式。 12、“”是音乐课程特有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能充分体现音乐课程的特点和课程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 13、“表现”领域包含了、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四项内容。其中三项是实质性的表演内容,而是一种辅助性的、为音乐表现服务的教学内容。 14、演奏教学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学习的演奏,二是用

为歌曲、表演等伴奏。 15、演奏教学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合奏能力、。 16、以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 17、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教师作为教学的和,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 18、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 19、即兴编创有两类形式:一类是性质的,另一类是性质的。 20、创造是发挥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①即兴节奏编创,②即兴旋律编创,③即兴歌词编创,④即兴回旋游戏,⑤即兴编创音乐。属于音乐教学中即兴音乐编创的具体内容与教学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下列不属于音乐课程性质的是() A、人文性 B、审美性 C、实践性 D、欣赏性。 3、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 A、主要途径 B、有效途径 C、重要途径 D、特殊途径 4、音乐创造教学包括两类三项学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类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 B、在这类内容中,又包含了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创作实践三项内容。 C、一类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D、音乐创造教学在教学中没有多大的意义,可以不进行 5、音乐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有感于《音乐教师基本功的新修炼》

读书笔记:有感于《音乐教师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修炼,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学校认真组织下,我利用假期的时间,认真学习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这本书。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对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新修炼的学习,不仅告诉我作为教师如何作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扮好课堂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学习我对教师的基本功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我觉得学习真是及时啊,深刻体会到教学基本功的修炼不仅是教师必备的一种技能,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基本功的修炼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只有修炼好基本功,才能很好的使用,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音乐技术基本功 音乐技术基本功实际就是音乐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说来就是大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几门课程:如声乐,钢琴,舞蹈,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乐理,欣赏,音乐史,教学法……还有层次高一点的和声,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乐理论和技术课程,这对于今天的中小学音乐老师来说,不存在主课和副课,主修和选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读书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修的课程今天也不得不补上这些必备的科目。 2..舞台演艺基本功 舞台演艺基本功本来是对职业演艺员的要求,但对于“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应该是必备的,否则“音乐表现能力”这一教学价值教师无法很好地实施。表现是实践性很强地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时间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尽管发达的现代传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强最好的艺术形象瞬间展现在学生眼前,但学生依然感到遥远,仿佛不是人为的,因为那是电子的,虚拟的,缺乏足够的感染力,没有活生生的人的表演来得亲切和自然,这个重要的教学实施应该是我们音乐老师尽可能的职责,所以音乐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演艺能力,即歌唱表演能力,乐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等舞台演艺基本功。 3.教学创造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教学创造基本功我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方面是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实际就是排节目,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中小学音乐老师在学校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排练节目是不可推辞的责任,这件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曾使很多音乐老师妙笔生花,乐不可言。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被传统

中国民族音乐考试资料-音乐师范专用-考试例题答案

填空与选择: 中国民族音乐从音乐体裁角度来分类五分法:民歌,民族器乐,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 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多声部民歌。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三大调式体系:希腊-欧洲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中国乐系。(表格)民歌历史上曾经沿用过的称谓:乐,歌,风,谣,声,曲子,山歌,小令,时调等。 民歌的当代分类为以下五种:体裁,题材,场合,历史,民族分类法。 中国乐器分为:吹奏乐器、拉奏乐器、弹奏乐器、打击乐器。 民族器乐总体分为“民族器乐独奏音乐”和“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两部分。民族器乐合奏分为传统民族器乐合奏音乐与现当代创作民族器乐合奏音乐。其中前者分为: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清锣鼓五部分。(表格) 民族歌舞音乐以歌舞音乐体裁样式为依据可分为:舞歌、舞乐、综合歌舞乐三部分。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表述为主要方式来进行“说、唱、演” 的表演艺术形式。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戏剧艺术,与诞生国外后传入中国的话剧、舞剧、歌剧三大戏剧形式相比,有很大不同。 名词解释: 1.民族音乐:中华民族历史上创建的所有传统音乐类型和在此基础上延续发展来的,与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明确文化血缘关系的各种音乐体裁、类型和作品的总合。 2.民歌: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唱词、韵文与民间曲调相结合而成的歌唱体裁;是由大众群体在多样社会生活中世世代代口头传唱并不断提炼而成的,具有变异特点、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非专业音乐创作的歌曲类型。 3.歌种:凡是在民间音乐生活中,已约定俗成而获得某一专门称谓的,在流传范围、使用场景、歌唱方式方法、音乐风格特点等方面都约相一致的民歌群,即可视为是一个“歌种”。 4.器乐:是人类社会群体在自身音乐生活中用乐器演奏出的各种不同情感、不同风格和不同形态特征的音乐体裁和作品。民族器乐,是指中华民族在传统音乐文化历史进程中创建和积累下来的所有传统乐器演奏的器乐体裁和器乐作品。 5乐种:是历史传承于某一文化区域或某一文化阶层内的,具有特定组织形式,丰富传统曲目,典型音乐形态与序列表演程式,并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乐曲演示和音乐演绎而与其他器乐演奏样式风格和特征相区别的一种类型化器乐演奏种类。. 6.秧歌:舞歌的一种,即民间歌舞秧歌表演时所唱的舞蹈歌曲。民间歌舞秧歌,也称社火,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其中以北方地区的最具代表性。作为歌舞表演样式的称呼,它指各地民间流传和传承的一种民俗性歌舞表演类型;作为歌舞中的音乐样式称呼,它则指此类歌舞表演中演唱的歌曲。 7.弹词:曲艺的一种类型,即“弹唱词话”的简称。其唱本“词话”因与评话说本为一体,故有些地方又称“评弹”。这是说唱者兼用琵琶或三弦、月琴等弹奏类弦乐器自我跟腔伴奏,再适当配以其他丝竹类乐器伴奏以说唱古今故事的一类曲艺表演形式。所含曲种,主要流行在中国南方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市。 8.鼓词:曲艺的一种类型,又称“鼓书”、“大鼓书”、“鼓儿词”,意为“击鼓说唱书目言词”。这是指说唱者兼用鼓、板击奏乐器击节,另配少量丝弦乐器和小型击奏乐器伴奏以说唱古今故事传说的一类曲艺曲种。

新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新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形成一场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全方位、大动作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其实质是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新教育体系。各国学校音乐教育顺应这一教育改革的大潮,也不再局限于音乐学科内部某些方面的小修小改,而是进行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性质、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等。综观各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个特征: 1.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价值。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机遇。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像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未来社会有赖于对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的建设。前苏联音乐教育工作者更是对音乐教育的价值作了精辟的概括: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2.制订音乐课程标准。为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确保音乐课程的地位,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了制订或重新制订音乐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1994年美国制订了该国有史以来第一套由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下产生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日本从昭和33年(1958年)以来,已进行了四次《中小学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此外,英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制订了各具特色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或《中小学音乐课程纲要》。(下转第24页) 3.确立新的音乐课程目标。对于音乐课程目标的确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摒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技能做为音乐课程首要目标的做法,而是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如美国强调“开发人的潜能,提供创造和自我表现并享受成功的机会”;德国强调“音乐面向每个学生,人的所有能力都必须得到发展”;日本强调“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英国强调“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俄罗斯强调“培养个性,促进智力发展”;香港强调“培养喜爱音乐及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并提高儿童自律、表达、专注和协调的能力”。 4.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目前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崇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像日本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

音乐课程体系解读 二十一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一场新的改革浪潮。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高中音乐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不同层次之间是统合与隶属的关系。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音乐审美为导向,突出美育性能;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文关怀是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次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这场改革。 一、课程体系的含义 (音乐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 体系:从词义上讲,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 体系的分类: 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转换,又有物质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有能量转换,没有物质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转换,又无物质交换。 那么,课程体系的定义则为学科之间或学科内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组合的整体。而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学科既可以是一种敞开的体系——综合性,又可以是一种封闭的体系——整体性。它不是孤立的音乐,它可以与语言、舞蹈、演奏、歌唱同时存在,也可以是音乐自身的“综合”,它以以音乐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因此,音乐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和“整体性”的课程体系。 二、音乐学科课程体系结构的特点及设置

智慧树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鉴赏章末测试答案

第一章 1 【多选题】(2分) 传统音乐包括以下哪几个类型? A. 民间音乐 B. 宗教音乐 C. 宫廷音乐 D. 文人音乐 答案: 全选 2 【多选题】(2分) 文人音乐主要是指哪一类音乐? A. 古琴音乐 B. 宴乐 C. 文人自度曲 D. 答案: 朝会乐文人自度曲古琴音乐 3 【单选题】(2分)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主张的音乐观念是? A. 道法自然 B.

天籁之音 C. 非乐 D. 礼乐 答案: 非乐 4 【多选题】(2分) 宫廷音乐是指下面哪一种音乐形态? A. 朝会乐 B. 祭祀乐 C. 国风 D. 宴乐 答案:朝会乐祭祀乐宴乐 5 【多选题】(2分) 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 A. 声无哀乐 B.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C. 大音希声 D. 礼乐

答案:大音希声礼乐 第二章 1 【单选题】(2分)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间音乐? A. 民间歌舞 B. 民间歌曲 C. 说唱音乐 D. 宫廷音乐 答案: 宫廷音乐 2 【多选题】(2分) 民间歌曲包括以下哪三项? A. 山歌 B. 号子 C. 苏州弹词 D. 小调 答案: 号子山歌小调 3 【单选题】(2分) 一般用“节奏的律动性”来形容哪一类民间歌曲? A.

劳动号子 B. 小调 C. 山歌 D. 京剧 答案:劳动号子 4 【单选题】(2分) “孟姜女调”属于下列哪一种小调类别? A. 时调 B. 吟唱调 C. 谣曲 D. 插秧山歌 答案:时调 5 【单选题】(2分)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调的是? A. 对花调 B. 茉莉花调 C. 摇篮曲 D.

花儿 答案:花儿 第三章 1 【单选题】(2分) 云南省丽江市主要是哪个民族的聚居地? A. 白族 B. 普米族 C. 纳西族 D. 傈僳族 答案:纳西族 2 【多选题】(2分) 蒙古族中最具有特色的有以下哪些音乐? A. 十二木卡姆 B. 呼麦 C. 冬不拉弹唱 D. 长调 答案:长调呼麦 3 【单选题】(2分)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欣赏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欣赏教学 摘要: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随着课程改 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 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 共识。社会的发展,使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 旧的课程已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得新课程诞生。但由于学生音乐基础和技能非常薄弱,在音乐教学中,特别是欣赏教学中,如果以传统的模式教学,则学生会索然无趣,使得新课程理 念很难实现。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等方面努力探索,有效地实现了音 乐欣赏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 关键词:欣赏教学; 接轨; 新课程; 素质教育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teaching music appreciation Han Ya-qin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is a concept, it is an action. With the curriculum reform, the deepening of the many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introduce new Today in the pulpit, wheth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teaching, has become our universal consensus. Social development, to quality education in music education is ever increasing, the old courses have been very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making the birth of the new curriculum. But because music is very weak base and skills in music education, especially appreciate the teaching, if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teaching, the students will dull boring, so hard to achieve new curriculum.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o achiev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 reasonable part of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reate a positive classroom context, full use of classroom evaluation aspects. And the reality of the students, using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s develop music appreciation, music appreciation ability to improve and develop the good habit of listening to music and have endeavor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music and the new curriculum convergence criteria. Keywords: enjoy teaching;integration;new curriculum;quality education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测试卷 一、填空:(20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传承(),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2、音乐课的基本理念是以( )为核心,以( )为动力;强调( ),鼓励(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理解();面向( ),注重()发展。 3、音乐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 4、音乐基础知识指学习并掌握音乐()、()、()、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5. 以音乐()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6.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和()的全过程。 7.()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8.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9.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使每个学生的()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10.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表达个人的智慧。 11.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的()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 12.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开发学生的()。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的过程。 13.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4.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和()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评价应包括()、()、()三个层次,可采用()、()和()等多种评价方式。15.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和(),初步养成()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16.通过提供()和()的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过程。 17.音乐基础知识中基本表现要素如()、()、()、()、()、()等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8.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内容包括()、()、()。 19.新课程下教材的编写遵守了()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