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浅谈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浅谈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浅谈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创造和构成 的。数学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在现实世界 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对数学的认识 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 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 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 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 人类的发展服务。我们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 数学美的体现。我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 有趣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 1.1 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 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 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 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 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发现、应用和理解。
p1EanqFDPw b5E2RGbCAP
2.对新课改数学教学的思考:数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1/6

《数学课程标准》 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 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 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 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DXDiTa9E3d
一般来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 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 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 各个时代,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精神功能,即 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 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能为他们日后乃 至终身的良好发展,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美国教育界提出了"大众数学"的教育理念,"大众数学"的实质是指对数学 教学进行再创造,使之顺应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需要。在理解大众数学的基础 上,提出了下列理念:①数学对任何人都有价值。②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大量的数 学。③数学教学应鼓励各种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④学校数学不仅限于算术、代数、 几何,在各个阶段都应扩充内容。⑤课堂不应脱离现实世界。⑥问题的主要根源在课 程。⑦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教学的责任心。
RTCrpUDGiT
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 习活动,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而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使学生们感到离开 自己的生活实践太远,枯燥乏味。其实,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 们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
2/6

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 慧与美。
5PCzVD7HxA
3.新课程下教师该怎么办?重新认识数学、感悟数学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 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 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 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jLBHrnAILg
体验是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种体 会和感受。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外在表现出来便是学生的感悟。学习数学知识悟性是重 要的决定因素,它与数学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 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联结感性与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可以 说,没有以悟性点醒的材料是僵化的凝固的材料,没有以悟性化解的理论是空洞、乏 味的理论。悟性的养成与提高主要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由此我认为应由以下 几个方面来加强:
xHAQX74J0X
3.1 创设和谐的情境,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是 《数学课程标准》 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 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 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 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LDAYtRyKfE
3.2 触动生活积累,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
3/6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 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 经验,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过 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性化,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 的殿堂,有的知识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明白,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
Zzz6ZB2Ltk
数学课堂是常被人认为比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创建既宽 松、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课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 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和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 发展服务;才能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双能用数 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
dvzfvkwMI1
本文档来源于第一 文库网:https ://www.wenku https://www.360docs.net/doc/993655691.html,/news/F F4A946C7DBE0 A3A.html
rqyn14ZNXI
4/6

5/6

6/6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南京市浦口区石桥小学指导教师裴为堂学生张颖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这些知识不但有趣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离开了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那我们的生活就无法像往常一样正常生活。可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数学生活 一、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素材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恩格斯在学习生活中,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今日,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10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方法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 冰溪小学陈珊英 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数学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科学知识。众所周知,远古时代,人们用小石子,小树枝,贝壳,或在树干,兽骨上刻画,或用绳子打结来记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千多年以前,中国人用算筹记数,算筹是一种计算工具,每一根都是长度在10厘米左右的小棍子,一般用竹子做成。分为纵式,横式两种记数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大约在14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算盘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时至今日,还在广泛应用。从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数学源于生活。此外,世界各国数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数字是国际上通用的,这就是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古时候,印度人把一些横线刻在石板上表示数,一横表示1,二横表示2……后来,他们改用棕榈树叶或白桦树皮作为书写材料,并把一些笔画连了起来,例如,把表示2的两横写成Z,把表示3的三横写成3等。可见国外的数学萌芽也是从生活开始的。记得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现行的新课标也指出: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知识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数学教学高于生活 数学知识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前人总结的方法,规律,要在数学教学中传承,所以数学教学高于生活。 1、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数学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首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调查了解好朋友的出生年、月、日,或者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调查的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可求知识的脑海。此外,我还运用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学生成功的环境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在长期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是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经验告诉我:但凡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摘要】:文章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从观察、熟悉、爱护;知心、耐心、热心;正确、公正等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班主任的特点,并总结了做个好班主任的方式方法,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点滴帮助。 【关键词】:数学; 生活 为了统一认识,找到一个生活与数学的最佳结合点,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一再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来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与理解数;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由此看来,新课标要求的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那么这个“价值”体现在哪里? 关注学生, 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要关学生日常生活中用数学和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字化”不但我们对待学生从生活与活动中得到的数学经验,要积极加以引导,逐步的、循序渐进的把它抽象化,提取与数学学习同样有关的本质特征,然后再把它付以规范、严谨的数学的语言与符号加以表达、描述,最后再去把这些加以归纳、整合,使之成为条理清晰、严谨规范的数学知识。但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的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指导与方向,具体的执行与实践还要靠我们这些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为了使我们更好的领悟它,我觉得要理清以下几种认识,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让它们有机结合 生活与数学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实践创造了数学,数学又反过来指导生活实践。可是近年来,一些人走极端,不是要绝对的”数学生活化”,就是要绝对的“生活数学化”,我认为这样是不科学的,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应该让“ 生活” 与“ 数学” 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数学教学中,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 联系生活讲数学,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规律等化解为一系列学生熟悉的有趣的丰富的生活中的事例,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 让学生从初步的感知, 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 发展的过程。 二、处理好生活现实与书本知识的关系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在生活的其础上总结出数学规律。下面从三个方谈谈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 例如,在学习归一应用题时,可让学生练习。“使用139全球通手机,月租费50元,每分钟通话费0.4元;而用136神州行手机,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0.6元,每月计费150元以上,若他要换用全球通手机合算吗?”这个题目,内容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计算,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很好地创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二、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课堂上的数学教学中,除了要讲清概念外,使学生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和概念,更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把数学知识用到实际中来,要从多方面来考虑数学问题,来打开学开学生的眼界,增

加学生信息量,了解生活实际。 例如,每辆卡车可载36名士兵,现在有1128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7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1128÷36=31……12。然而,只有23%的学生给出了32这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就是进行计算把得数写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只注重机械练习,而很少考虑其他问题。我们的数学要加强真实感,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要为生活服务,从而来增加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从数学实践活动入手,拓展数学视野,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并让学生辨别步测与目测的差别;让学生到食堂去看看、称称,根据各种水果、蔬菜的重量,使学生去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获得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总知,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从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数学教学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更要让

数学中的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课题名称:数学中的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课题意义、背景及介绍: 1、背景说明: 生活中,有很多高度或宽度都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比如楼房、树的高度;池塘、楼房的宽度,直接测量相对比较麻烦,如果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间接测量的话,所花的人力物力都小的多。 2、课题的意义: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测绘的基本知识,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现代科技我角度学习的能力,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实验,较为全面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测量方法,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课题介绍: 本课题主要是让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抽象的数学可以运用于具体的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方法: 目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课余生活,促进新课程改标。 方法:实际测量,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三、研究内容:测量河塘宽度。

四、资源准备:皮尺、标杆、量角器、记录笔、纸、计算器 五、具体实例: 测河塘宽度的方法集合 整理初中到高中所学知识,共整理出以下测河塘宽度的方法: (一)如图,在A处测出∠BAE=90°,并在射线上的适当位置取点 AB=2 2AC BC (二)如图,利用中位线,即在池塘外取一点 C,量出AC、BC的长度,取 AC、BC的中点E、F,量出EF的长度,则AB=2EF。 (三)如图,利用相似,即取池塘外一点C,连接AC、BC并延长至 F、E,作 AC CF= BC EC,则AB=EF· EC BC。 A A

小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东刘小学谢文萍 摘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生活经验当“脚手架”,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一定会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 关键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生活经验当“脚手架”,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一定会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

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从生活到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长方体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长方体的运用及好处。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理解不但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自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有着密切的联系。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理应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水平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使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1.写“数学日记”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数学教学。学生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能够协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能够培养对数学的感受水平,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但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

浅谈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为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而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数学的奥妙,数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的精髓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源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文首先概述了数学的三大特点。其次,应用数学最优化、不等式、函数(一元一次函数,三角函数,二次函数)、统计、概率5大知识点,通过分析,列举生活中的实例,逐一讨论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的完美应用。 关键词:数学,生活,应用

目录 一、引言 (1) 二、数学的特点 (1) (一)高度的抽象性 (1) (二)严谨的逻辑性 (1) (三)广泛的应用性 (1) 三、探讨数学最优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一)什么是数学最优化问题 (2) (二)应用图解法来进行解题 (2) 四、不等式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五、函数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一)一元一次函数的应用 (4) (二)三角函数的应用 (6) (三)二次函数的应用 (7) 六、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8) 七、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11) 八、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一、引言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数学知识即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成为名副其实的应试教育。这样的数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离了关系,继而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应该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进入21世纪后,更加突出了数学作为一种实用的技术或工具这一特点,广泛应用于处理人类生活及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随着数学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进步,数学的应用逐渐扩展和深入到更一般的技术和人文领域。 二、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数学与人类文明,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在文化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学的三大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 (一)高度的抽象性 任何学科都具有抽象性,只是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抽象程度更高。数学的抽象性只保留了量的关系而舍弃一切质的特点;只保留了一定的形式、结构,而舍弃内容。这样,就得到纯粹状态下的以抽象形式出现的量与量的关系,成为一种思想材料的符号化、形式化抽象,这是一种极度抽象。 (二)严谨的逻辑性 数学要求逻辑上无懈可击,结论要精确,一般称之为数学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虽然在探索数学真理的过程中合情推理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数学真理的确认使用的是逻辑演绎的方法,这是由数学研究的对象和数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三)广泛的应用性

浅谈数学教学如何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浅谈数学教学如何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使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关键词】数学教学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小学数学知识能够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上学要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实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观察水平、实践水平。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2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实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绝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这些教学实际使我深深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3寻找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关于数学与生活论文

数学与现代生活论文 第一、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素材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恩格斯在学习生活中,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今日,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10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第二、把数学带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罗巴切夫斯基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例如:“多少个人拉起手来长度大约是10米?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比你高的人是谁?比你矮的人是谁?和你差不多的人是谁?他们分别有多高?”等。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是太丰富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牛永斌讲课讲稿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牛永斌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盐津县落雁乡天星小学—牛永斌 摘要:生活与数学中表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正是

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又如:“学校开展运动会需要98套校服,其中每一套校服的上衣29元,裤子21元。问:学校卖这些校服需要多少元?”这是一个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表达。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用下列的数学语言来说明:98×(29+21)=98×50 =4900(元)答:学校卖这些校服需要4900元. 可见,教学中的数学语言是来源于生活的。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数学依赖于生活,数学语言就要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充分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先与学生随意聊天,并提起请他们帮忙。学生们一听老师请他们帮忙热情顿时高涨,“老师你说,帮什么忙?只要我们能做到绝对没问题。” “我的爸爸过生日,他非常爱喝酒,我想送他两瓶酒,可又怕他喝醉,我该选择怎样的酒?请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纷纷说要买度

浅谈生活与数学

浅谈生活与数学 记得我县今年小考有道数学题是这样的,用百分数表示下面成语: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有八九、一箭双雕……题目与我们平时的生活密切相关,依靠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实践经验,完全有一定的能力进行解答,但学生在解答时错误较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这是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将数学与生活隔离开来所造成的。 这些都表明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教师要为学生在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这些已具有一定生活背景和知识背景的学生由生活走入数学,并带着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 一、生活数学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数学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活素材来教学,利用环境来教学,把生活中的生动事例和数学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合理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自觉地进入问题情境,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直角坐标系时这样引入新课,老师直接问生学生谁能介绍一下自己家的具体位置,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都认为这题很容易。有一生说我家在营字村,老师又问营字村在哪?你家在营字村的具体方位说的清楚一点。学生不知所云。老师说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学生急切的想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初中生怎么会连自己的家的地理位置都说不清了呢。老师顺利进入研究新知结段,新知内容结束后,老师又回到课前的问题,问学生这回你知道怎样来介绍你家的具体位置了吗?这样,通过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直角坐标系的生活意义。 二、生活数学提高应用能力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类认识事物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为重要,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让学生在现实问题中看到数学问题,得到数学知识后再应用于新的现实,从而使数学成为一种“本领”这是我们进行数学教学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又如学生在学习“统计”一课后,就能试着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统计知识,如统计跳绳比赛成绩、订做校服统计、身高统计等。在这一基础上,我试着让学生为班级开展智力竞赛购买奖品制订采购方案,奖品要符合价钱均等、迎合大多数同学的需要等条件。同学们通过了解情况,收集数据,再加以整理和统计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了一个可行方案。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很多地方都用到统计知识,且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到马路上去统计一下你家所在地一小时内的车流量。告诉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学生回来告诉我的不仅仅是车流量的事,还有汽车尾气等环保问题习后,已经开始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了,并能学以致用。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三、生活数学培养综合素质 理想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活情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不仅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要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获得极大提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如我们学校在去年给操场铺砖地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题,让学生到实地测量一下,我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出处离不开数学。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那么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0.618多么简单的数字,我们学习了这一比例的来源和含义之后。懂得了原来这么简单的数字是很多建筑学家设计现代建筑物的重要依据,建筑师们深谙其中的意义。懂得了利用这一比例设计出具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的建筑作品。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这一比例。可以说这个比例是数学在美学中应用的很好典范。数学中的很多原理、结论在生活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物理学中的波理论和光理论都是以三角函数作为研究的数学模型。建立这些数学模型是研究物理学很多领域的基础。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建筑、桥梁的承重计算中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知识,古代中国就懂得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设计梁的结构,三角形稳定性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即使在现代建筑中也离不开它。现代生活中如何购房成为讨论越来越多的话题,数学中的指数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其中的道理。 关键词:黄金分割建筑美学0.618 三角函数三角形稳定性建筑结构购房中的数学 1. 黄金分割数0.618 1.1 黄金分割的起源 由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现代数学家们推断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触及甚至掌握了黄金分割。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黄金分割的论著。中世纪后,黄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数家帕乔利称中末比为神圣比例,并专门为此著书立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到19世纪黄金分割这一名称才逐渐通行。黄金分割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人类对它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学中的黄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国数学家基弗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在中国推广。 1.2 黄金分割数0.618的数学解释 如下图所示,分已知线段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全线段与另一部分的比例中项,这就是在中学几何课本中提到的黄金分割问题。若C为线段AB的满足条件的分点,则可求得AC 约为0.618AB。这个分割在课本上被称作黄金分割,我们有时也可说是将线段分成中末比、中外比或外内比。若用G来表示它,G 被称为黄金比或黄金分割数。

浅谈加强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加强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结合集市上卖鸡蛋的场景来导入鸡蛋的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有时0.5 元一个,有时0.6 元一个,有时2元钱买三个……你知道这时的鸡蛋是多少钱一个吗?再如,在引出“负数”这一新知的时候,我以观看当天的天气预报引入:在学生收看了天气预报后,提出“那温度最低是0 度吗?”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地引出了“负数” ,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例7(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把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第一组有12 个同学,请大家把他们排成一排, 然后平均分成3 份,每份人数占第一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把他们平均分成 2 份,每份人数占第一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哪份人数多?结果学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过程,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出示学生熟悉的徽标、蝴蝶等图形,让学生观察,探索一些图案中蕴涵的轴对称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图形具有的性质,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指导学生讨论飞机设计时为什么要采用轴对称?有何意义?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如在设计数学活动:测量校园中旗杆的高度,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有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有感 安昌镇中学倪君霞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在旧课标的指引下,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而新《课标》给我们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要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构建数学模型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 如这一例:右图所示,尽管草地不允许踩,但还是被人们踩出了一条小路, 此题实际上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应用,利用日 常生活的实例,学生对此性质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也 会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创设生活情景,引出对新知识的渴求。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如在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引入中,可创设情景:某花店要对一个如图的长方形礼品盒(单位:cm 此情景的导入,让学生有跃跃一试的欲望,充分流露出对新知 识的渴望,很自然地引入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教学,让学生带

小学数学论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用版 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正所谓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体验的环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数学世界”融入到“生活世界”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从生活导入,感受数学的存在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学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入手,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有趣的数学问题,这样,他们就会自觉探索,兴致勃勃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例如,在学习“平均分”一课时,我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学生们听到这个都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接下来我让各小组动手操作,并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发现了什么?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从而得出:像这样每份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这样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起来就更加亲切,印象深刻了。 二、创设课堂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讲授不应是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方法与一开始的意义环境相分离,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发现欲望和好奇心。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发现欲望。例如,在课堂上运用实物、挂图、多媒体等来学习“圆的认识”这节课时,可以出示四幅挂图,上面分别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