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剂的去污原理

合集下载

洗涤剂基本知识

洗涤剂基本知识

洗涤剂基本知识第一节概述一、洗涤原理1.污垢来源2.污垢与织物的附着方式3.去污机理在洗涤过程中,洗涤剂溶液首先将污垢及被洗物的表面润湿,并向其孔隙内部渗透。

在洗涤时的机械力(如揉搓、刷洗搅拌、加压喷淋、超声波振动等)的作用下,表面活性剂通过界面吸附、乳化、分散、增溶等过程,将污垢分散成亲水性粒子,从被洗物的表面脱离出来,如图3-1所示:图3-1洗涤原理示意图二、影响去污作用的因素1.表面活性剂结构2.水的硬度3.机械作用4.织物类型5.温度6.泡沫三、我国洗涤剂的生产状况目前我国洗涤剂品种有洗衣粉、餐洗剂、香波、柔软剂、卫生间及厨房用清洗剂、工业用清洗剂等等,品种也趋向多样化、专用化。

浓缩化是当今洗涤剂研究和市场开发的重要趋势。

浓缩产品的显著优点是活性物含量高,去污力强。

同时,也具有节省包装材料,降低运输成本,以及减少仓储空间的优点。

因此市场上浓缩洗衣粉、超浓缩液体洗涤剂、浓缩餐具洗涤剂、浓缩织物柔软剂不断涌现,而且发展较快,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消费者也逐渐认识到浓缩产品的原料、包装材料用量少(包装材料可节约40%~50%),对环境的排放较少,有利于环境保护,因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浓缩产品。

第二节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洗涤剂是按一定的配方配制的产品,配方的目的是提高去污力。

洗涤剂配方的必要组分是表面活性剂,其辅助成分包括助剂、泡沫促进剂、配料、填料等。

一、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品种极多。

用作洗涤剂的表面活性剂,应具有良好的润湿力、分散力、乳化力、洗净力,其他性能也应较好地满足具体应用的要求,价格低廉。

常用的洗涤剂是磺酸盐类、磷酸盐类阴离子型和烃基聚醚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下面是配制家用洗涤剂最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品种,它们都具有优良的洗涤性能。

1.烷基苯磺酸钠(LAS)2.烷基磺酸钠(AS)3.脂肪醇硫酸钠(FAS)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5.烯基磺酸钠(AOS)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二、洗涤助剂洗涤剂中添加无机助剂和有机助剂与表面活性剂配合,能够发挥各组分互相协调,互相补偿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洗净力,使其综合性能更趋完善,成本更为低廉。

洗涤的操作方法化学原理

洗涤的操作方法化学原理

洗涤的操作方法化学原理
洗涤的操作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加水、加洗涤剂、浸泡、揉搓、漂洗、甩干和晾干。

加水:首先,加入适量的水,让衣物浸泡在水中。

加洗涤剂:然后,将适量的洗涤剂加入水中,使洗涤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与衣物表面接触,从而分散和去除污垢。

浸泡:随后,将衣物浸泡在洗涤液中,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以便洗涤液能够渗透到衣物的纤维间,去除附着在衣物上的污渍。

揉搓:然后,进行揉搓操作。

揉搓可以增强洗涤液的渗透力,使衣物上的污渍更容易被去除。

漂洗:完成揉搓之后,需要进行漂洗。

漂洗是将衣物从洗涤液中取出,用纯净的水清洗干净。

甩干:甩干操作的目的是将多余的水分甩掉,使衣物变得更干。

晾干:最后,将衣物晾干。

在晾干的过程中,水分会逐渐蒸发,使衣物逐渐变干。

化学原理:洗涤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可以渗透到污渍和衣物纤维之间,形成胶体颗粒,将污渍分散在洗涤液中,从而达到去除污渍的目的。

洗涤液中的其他成分,如碱性的成分、螯合剂、酵素等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去污作用。

漂洗用的纯净水可以将洗涤液中的残留物质冲洗干净,从而使衣物更加干净。

日用品与化学--洗涤剂

日用品与化学--洗涤剂
松油、醇、醚和脂 、氯化溶剂
(8)抑菌剂
冷洗的粉状洗涤剂的洗涤能力令人满意,加 酶后去污效果尤佳,唯一不足的是不具有杀 菌力,洗后衣物不仅有被病菌感染的危险, 而且在洗涤中细菌或毒素还可能遗留下来, 并会产生不良气味。所以,在冷洗中加入抑 菌剂是很有必要的。抑菌剂的加入质量一般 是千分之几,三溴水杨酸替苯胺、三氯碳酰 替苯胺或六氯苯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作为抑菌 剂应用,这些化学品不起抗菌作用,但在千 分之几的质量分数下都可防止细菌的繁殖。
洗涤剂是如何将污垢清除的?
2、洗涤的基本过程为: 被洗物(污垢)+洗涤剂====被洗物
+洗涤剂(污垢) 洗涤去污是一个动态效应,首先要将污
垢从固体表面脱除,然后是悬浮、乳化、 分散在洗涤液中,防止污垢再沉积到固体 表面,经过漂洗,得到预期的清洁表面。
洗涤剂的主要成分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用量尽管很少但对体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润湿和渗透性质 洗涤剂溶液很容易润湿织物纤维,并浸入纤维
的微孔中。
2、乳化性质 洗涤剂的亲油基溶入油滴,亲水基留在水中,
能降低油水两相的表面张力,搅拌后能帮助油乳 化。
3、分散性质 洗涤剂分子能钻进固体粒子的缝隙,减弱固体粒
子的内聚力,使粒子破裂成微小质点而分散在水中。 4、发泡性质
人体分泌的皮脂、汗液,空气中的灰尘、烟尘 、油渣,食物中的汤汁、果汁,泥土等。大多 为有机物。(亲油疏水)
➢污垢和织物间的结合:
1、机械附着 固体污垢散落在织物纤维表面或纤维间
2、分子间相互吸引 当污垢带电荷时更容易聚积在织物表面
3、化学结合和化学吸附 墨水、血污、铁锈、蛋白质等
棉织物容易吸附极性污垢,毛织物容易吸附油质污垢, 合成纤维因带静电容易吸尘。

洗涤去污作用

洗涤去污作用

37
洗涤剂
从洗涤剂的形态上分,主要有 粉状 液状 粉状根据用途不同,分为: 民用洗涤剂:衣用、厨房用、住宅用 工业用洗涤剂: 纺织品洗涤剂、金属清洗剂、玻璃瓶清 洗剂、管道清洗剂等
38
洗涤剂
液体洗涤剂优点: 以水作介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透 明度; 节约资源和能源; 配方易于调整; 使用方便; 生产工艺较简单,设备投资少,适宜中小型企 业生产。

化学反应去污机理 脂肪酸类油污在碱性洗涤剂中发生皂化反应,生
成水溶性脂肪酸皂而被溶解除去,与脂肪酸共存的其他 油性污垢可以乳化、增溶、形成液晶等方式除去。
24
洗涤去污原理

固体污垢的去除
固体污垢在固体表面粘附较为复杂,不像液体污垢 扩展成一片,通常是以一些点与表面接触、粘附,其粘 附力主要为分子间引力。其粘附强度通常随时间推移而 增强,随空气湿度增大而增强,在水中粘附力较在空气 中显著降低。

16
洗涤去污原理


液体污垢的去除

固体污垢去除
卷缩机理 乳化机理 增溶机理 液晶形成机理 表面集合体破坏机理 化学反应去污机理
润湿机理 扩散溶胀机理

17
洗涤去污原理

卷缩机理
平铺在物体表面的液体 油污由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 在固体表面的铺展被顶替下 来,而逐渐卷缩成油珠的过 程。
22
洗涤去污原理

液晶形成机理
水合后的表面活性剂在洗涤过程中能渗入脂肪醇和 高级醇类极性油污内,形成3组分液晶,容易被洗涤液 溶解除去。 这些液晶是黏度很大的透明状物质,为顺利除去应 施以一定机械力。
23
洗涤去污原理

结晶集合体破坏机理

清洗剂的清洗原理详解

清洗剂的清洗原理详解

清洗剂的清洗原理详解清洗剂清洗原理包括:(1)洗涤剂溶液对被洗基质和污垢的润湿及对二者界面之间的渗透;(2)清洗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使油性污垢乳化、增溶、分散,使污垢与固体表面分离,并分散或乳化于洗涤介质中(通常是水);(3)防止已被乳化的油性污垢和已被分散的固体污垢重新再沉积于基质表面。

洗涤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分散和悬浮于介质中的污垢也有可能重新沉积于固体表面,这一过程称为污垢再沉积作用。

一、润湿作用凡固体表面被液体覆盖的现象称为润湿。

影响润湿性能的其他因素有以下几种。

(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子结构中疏水基烃链如有几个短支链,润湿性应比仅有一个长烃链为强;亲水基位于烃链中央应比位于末端为强;表面活性剂疏水基烃链的碳原子在C8~C12润湿性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EO=10~12时润湿性好。

(2)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有利于润湿,但也有例外。

(3)浓度一般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加,润湿性提高,但有一定限度,即浓度大于CMC范围,则润湿性下降。

(4)pH值一般认为,在中性-碱性溶液中,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性较好;在中性-酸性溶液中,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性较好。

其他如固体表面的结构和粗糙程度、液体的黏度、电解质的加入等因素也都能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能。

二、乳化作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后(如水和煤油、豆油),经剧烈振荡,油层被粉碎成细滴,互相混合,成为混合体;但停止振荡,水和油又重新分为油层和水层。

如果在水中加入少许表面活性剂,再用力振荡,则油滴被分散成极细的液滴,分散了的粒子间包覆一层吸附薄膜,可防止粒子凝聚,而形成一种稳定的乳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水和油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为什么加入表面活性剂后便成为稳定的乳液呢?因为在未加入表面活性剂前,油中的疏水性液体变成微小的粒子,扩大了它和水的接触面,由于油-水两相界面的张力比较大,它们之间的相斥力增大,疏水性的微粒相吸而聚集,最终形成油、水分层。

加入表面活性剂后,降低了水-油间的表面张力,使疏水性液体微粒相聚集的机械能减少。

去污清洁方法原理

去污清洁方法原理

去污清洁方法原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保持家居的整洁和清洁成为了每个家庭的重要任务。

而要在清洁过程中达到理想的效果,了解不同的去污清洁方法的原理是至关重要的。

去污原理去污的原理可以归纳为物理去污和化学去污两个方面。

1. 物理去污:物理去污主要依靠物理力学的原理来清除污垢。

比如使用刷子、拖把等工具施加力量来去除污垢,使用高压水枪冲洗等。

物理去污常用于清洗油污、灰尘等相对较薄的污渍。

物理去污的优点是简单、高效,但对于较顽固的污渍效果不佳。

2. 化学去污:化学去污则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来分解和溶解污垢,从而清洁表面。

在处理不同的污渍时,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化学品来达到最佳的去污效果。

例如,使用酸性清洁剂来去除水垢,使用碱性溶液来去除油脂。

化学去污的优点是可以处理各种难以清洗的污渍,但需要注意使用化学品时的安全和环境保护。

了解了去污的原理之后,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去污清洁方法及其原理。

常见的去污清洁方法及原理1. 肥皂和洗涤剂肥皂和洗涤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清洁剂。

它们的去污原理是通过将水和油脂表面活性分子包围起来,从而将其分散在水中。

这样一来,水和油脂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混合在一起,方便我们清洗。

2. 醋醋也是一种常用的天然清洁剂。

其主要成分是醋酸,具有清洗去污的功效。

酸性的性质可用于去除水垢和细菌,具有消毒和清洁的效果。

醋可以用于清洗厨房器具、玻璃等。

3. 苏打粉苏打粉是一种碱性的清洁剂。

其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具有去除油脂、污渍的作用。

碱性的苏打粉可以中和酸性物质,使其变为水溶性,从而达到去污的效果。

苏打粉可用于清洁烤箱、炉灶等油腻的表面。

4. 漂白剂漂白剂主要含有次氯酸钠等成分。

漂白剂的作用是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去除顽固的污渍和消除异味。

漂白剂通常用于清洁白色的衣物、地板等。

在使用清洁剂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污渍的性质和表面材质来选择合适的清洁剂。

此外,要注意正确使用和保存清洁剂,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

最新洗洁精配方、增效剂、增稠及原料比列细节分析

最新洗洁精配方、增效剂、增稠及原料比列细节分析

WASHING EXPERTSProfessional washing detergent洗涤剂的清洗原理认识:要想做好洗涤剂,首先要了解洗涤功能在化学和物理作用下如何产生反应而使污渍除去.洗涤剂去污力环绕下列原因相辅相成1.润湿作用:洗涤剂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润湿性,从而渗透到污渍和被洗物内。

2.乳化作用: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能把不溶于水的油污乳化成能溶于水的乳化油,这是洗涤剂质量的关键。

3.溶解作用:把污渍溶于水中或特殊溶液中,以除去污渍。

4.皂化作用:是碱的化学反应,是将动物脂肪或植物油的污类皂化以除之,形成的泡沫在洗涤过程中有携油的作用。

5.分解作用:固体粒子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就会被分割成极细的微粒而完成悬浮分散溶液中,成为分解作用。

6.悬浮及沉淀:被分离的微粒状污物必须防止重新沉淀在洗涤物上这作用在洗涤溶液中成为悬浮,而是污垢再洗涤液中悬浮的作用力称为悬浮力。

以上这些功能在洗涤中相辅相成而完成整个洗涤过程。

洗涤剂配方设计原则:1.产品外观好,无异味,无沉淀;粘度适中,便于灌装,又易于倒出2.产品发泡力良好,泡沫丰富,稳定,消泡缓慢。

3.对于油脂乳化性能好,去油污力强;4.手感温和,不刺激皮肤;不损伤所洗器具表面;5.生物降解性好,不污染环境;6.对人体无毒害;洗涤剂原料比列:1. (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ABS >96%)4%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 70%) 1.33%3. 强力增效剂(96%)2.66%(注:强力增效剂小于2.66%时,对洗涤剂性能有极大的影响)4.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 35%)0.66%5.片碱(NaOH 99%),根据磺酸(>96%)量的14%添加。

6.香精适量列如:要做档次高点的,可以如下比例进行○1.磺酸4.4% ○2.AES 2.66% ○3.增效剂 2.66% ○4.CAB 0.44% ○5.片碱(NaOH 99%)根据磺酸(>96%)量的14%添加.此原料比列是建议比列,用户可根据需求对原料比列做出相应调整。

洗涤化学基础知识(课堂PPT)

洗涤化学基础知识(课堂PPT)
15
(四)碳酸钠
▪ 俗称:纯碱或苏打 ;
▪ 优点:能使污垢皂化,并保持洗衣粉溶液 一定的pH值,有助于去污 、具有软化水的 作用 ;
▪ 缺点:碱性较强 ; ▪ 用途:用于低档洗衣粉 。
16
(五)抗污垢再沉积剂
▪ 常用的抗污垢再沉积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盐 (CMC)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
洗涤用品 中的化学
1
洗涤原理
2
所谓去污,其本质就是从衣 物、食物原料、餐具等被洗涤 物上,将污垢洗涤干净。
3
一、洗涤去除对象污垢的特点
(1)油质污垢、固体污垢及水溶 性污垢往往不是单独存在,而是 互相结合成一体,随着时间的延 长,或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还会 氧化分解,或受微生物的作用而 腐败,常常会产生更为复杂的化 合物。 (2)污垢粘附的情况是很复杂的
▪ 用途:用于洗涤洗涤羊毛衫、浴巾。
▪ 常用柔软洗涤剂的基本配方:
脂肪酸聚氧乙烯醚 23 纤维柔软剂 5
乙醇
15
其他
57
31
二、织物干洗剂
➢干洗剂是以有机溶剂为主要成分的液体 洗涤剂。
➢为什么干洗剂的用量将不断增加?
(一)干洗剂的组成
1、溶剂
▪ 用于干洗的溶剂应满足那些要求? ▪ 常用的溶剂: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氯乙烷等,
24
2、料浆温度
▪ 控制料浆的温度对配料的重要性? ▪ 根据经验,一般将料浆温度控制在60℃左右。
3Hale Waihona Puke 搅拌和投料速度▪ 搅拌和投料速度的重要性?
25
(二)料浆后处理
1、过滤
▪ 过滤的作用:料浆配制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结块,一些 原料中会夹杂一些水不溶物,需过滤除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