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姓名字号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名殊 字同叔 “殊途同归” 《周易.系辞下》 曰:“天下同归 而殊途,一致而 百虑”, 在现代汉语中也 有“特殊”一词, “叔”表排行
意义相顺
曹 操
国曹操 名操 字 孟德 《荀子。劝学》 有“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 是之谓德操” 现在:有“道 德情操”之说

意义相顺

白居易
字乐天,号 香山居士, 又号醉吟先 生
山居秋暝
崇教
唐朝 李持盈 玉真公主
道号:无上真 字:玄玄
拆字
老 舍

合则为名,拆则为字。 南宋诗人谢翱 名翱 字皋羽 老舍原名舒庆春 名庆春 字舍予
拆字
查良镛
金庸
上举的诸人之“字”均有两字组成。其中一个为主 (也有些“字”中两字都起作用),另一个为辅, 为主的与“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为辅的只起修饰 作用,例如: ①涵义丰美之字: 四、 子、甫、元、君、玄、宝、智、义、仁、耆 、 何谓 公、翁、卿、倩、彦、伟、休、 道、孝 …… “衬 ②次第,孟(伯)、仲、叔、季 最典型例子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 字” 孙策 老大 字伯符 孙权 老二 字仲谋 孙翊 老三 字叔弼 孙匡 老四 字季佐

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
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 的人命名;
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古人直称姓名有三种情况: (1)用于自称: 庐陵欧阳修 (2)用于给人作传记: 廉颇者,赵之良 将也。 (3)用于厌恶的人: 不幸吕师蒙构恶(è)于前
1、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 亲或长者给取的,只限于古代有身 份的人。

1、号又叫别号、表号、别称。 2、号初为自取,称自号,以显示某种志 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 青莲居士、东坡 居士 。 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赠号,称尊 号、雅号、谥号、绰号等。)

古代家谱中——人名、字、号的说法

古代家谱中——人名、字、号的说法

古代家谱中——人名、字、号的说法家谱中人物的简介和古文、古诗词中介绍作者时,总是碰到名、字、号。

古人的:一、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二、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退之。

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

古人通常尊敬对方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

三、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

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古人的“字”20世纪以后出生的人,姓名都比较简单。

在秉承先辈姓氏的前提下,取一个字或两个字作为名就算完事。

对于他们来讲,“名字”是一个单纯词,意义不可再分割。

但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独立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

这里专讲古人的“字”。

从周代开始,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取字。

《礼记·檀弓》称:“幼名,冠字。

”这句话的解释是:“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年二十有为父之道” 时加“字”,当然是说男子;对于女子,则是“许嫁笄而字”,到了可以出嫁之时(15岁)加“字”。

人一出生就要起名,是为了分别彼此,否则便无法以独立身份进入既有的社会秩序系统之中。

对小孩直呼其名,不会有什么顾忌,但同样对已经成年者,便显得不够尊重,取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古代字号以及古代名人字号大全

古代字号以及古代名人字号大全

古代字号以及古代名人字号大全古代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往往又有字、号,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

比如,屈原,战国楚人,名平,字原、号灵均。

古人的字号 - 字“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①同义反复。

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

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

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

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

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

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古人的字号 - 号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

《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

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1、伦理道德加强,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

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

纵观古人命号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几条。

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

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陆游,号龟堂。

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

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号天池钓叟,明神宗朱翊自号禹斋。

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

咸丰(奕 )自号且乐道人。

2、或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03姓名、字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03姓名、字号

▪ 一般平民没有姓氏。我们古籍中常见的弈 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等人,是在 他们各自所从事的职业或所具有的专长之 后加上名来称呼的。
▪ 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 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 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 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 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 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 孟姜 伯姬 仲子 叔姬 季芈
名、字兼表行辈
▪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 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 (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 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 “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
▪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 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唐代抵抗安禄 山的名将颜果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 卿共用“卿”字,和他们同辈的堂兄弟颜 真卿也用“卿”字。
▪ 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 例如:武姜(郑武公妻) 昭姬(齐昭公妻) 共姬(宋共公妻) 敬嬴(鲁文公妃)文姜 (鲁桓公妻) 齐归(鲁昭公母)

▪ “氏”本义指氏族,氏族即支族,指分化的各 族。从语音看, “氏”与“支”古音同。
▪ 氏的情况比较复杂。(1)诸侯以受封的国名 为氏。例如:郑捷(郑文公)、蔡甲午(蔡庄 公)、齐环(齐灵公)、 宋王臣(宋成公) (2)卿大夫及其后裔则以受封的邑名为氏。 例如:屈完、知罃、羊舌赤、解狐(3)或以 所居的地名为氏。例如:东门襄仲、北郭佐、 南宫敬叔、百里孟明视。
▪ 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 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 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 又如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学 家曾巩字子固。
▪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 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西晋文学 家陆机字士衡。司马耕字子牛。唐代诗人白居 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 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 “无咎”。宋代史学家《通志》的编者郑樵字 “渔仲”;“渔翁”又常戴“笠”,清代文学 家李渔字笠翁。

古人的“姓、氏、名、字、号”,都有什么含义,如何使用

古人的“姓、氏、名、字、号”,都有什么含义,如何使用

古人的“姓、氏、名、字、号”,都有什么含义,如何使用在中国,起名字是一种文化,名字从来不是一个代号那么简单,因为那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期盼与满满的祝福,现代人的名字很简洁,就是“姓氏名字”两到四个字,而在古代却复杂得多,因为在今天意思相同的“姓与氏” ,“名与字”在古代都是截然不同的意思,这里纵横就来聊聊古人名字的那些事。

在如今,姓氏是一个词,除了少数随母亲姓的,基本就是指父性,而在古代“姓”与“氏”是有很大差别的。

“姓”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当时的部落都是女性掌权,通常是一妻多夫制,他们的子女也只能随其母姓,部落的名称都是以女性首领的姓命名的,所以中国很多古老的姓氏都是女字旁的,如“姬、嬴、姜”,例如褒姒,就是姒姓,褒国人的意思。

随着原始人类生存技能的逐渐强化,部落得以不断的繁衍生息,人数剧增,各个部落中都出现了小群体,也就是不同的分支,为了加以区分,每个分支会冠以不同的称号,也就是“氏”,简单来说,姓是整个部落的共同的符号,氏用以划分同部落里不同的分支。

例如秦始皇嬴政,就是嬴姓,赵氏,有意思的是同为战国七雄的赵国,一直与秦国针锋相对,可是赵国国君也是嬴姓赵氏,与秦国国君是同宗同源,一脉相承的。

随着时代的演变,“姓”的代表意义不再鲜明,地位逐渐被“氏”取代了。

这两个字的用法可是很有讲究的。

《礼记》里中记载,“幼名,冠字”,在孩子出生三个月后要取“名”,到了成年的时候,就要给他取“字”了。

不过,字一般都是上流社会、书香门第才会取得,生活在最底层那些目不识丁的人家,孩子大多都没有名,更不会取个字了,像明太祖小时候叫朱重八,八月初八生的,他父亲叫朱五四,五月初四生的,就是用生日做个代号,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起兵反元之后才给自己改的名字叫做朱元璋。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男子才有“字”,很多女子也有。

男子成年行冠礼的年纪是二十岁,而女子十五岁成年行及笄之礼并且有婚配之后就可以取“字“了,“待字闺中”这个说法就是这样来的。

文化常识 姓名字号PPT课件

文化常识 姓名字号PPT课件
古 代 的 姓 名 字 号
2019/11/7
古 代 文 化 知 识
1

以 千 载 , 氏


之 2019/11/7
2

姬、姜、妫、姒、嬴、姞、妘、姚
郑、吴、越、秦 、韩、魏、赵
东郭、南郭、西郭、北郭
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巫、卜、陶、匠、屠
林、谷、江、石、叶、柳、梅。
2019/11/7
张衡,字平子 岳飞,字鹏举 刘过,字改之 胡东皋,字汝登
曾巩,字子固 郑樵,字渔仲 李白,字太白 张孟词,字腾蛟
2019/11/7
11
称呼:名 与 字
1、勃(王勃,字子安),三尺微命,一介书 1、生单。于闻陵(李陵,字少卿)与子卿(苏武, 23字 2玉 121、 、 、 、 、子)不臣四上子公卿,然密人闵曰讳) 长,者之:(涣素乐:,“李籍(厚王庐问贤密(苏。回陵左哉,项 涣深右字籍 ,萧 回父:令, 苏君((伯字 辙圭颜武王)羽 伯君回在回言) 父玉,匈,何 )字奴…(字…以 ,子久萧深至始渊,君父此字)岂圭)。公也有字,群子君!余,乎弟? 安 晚国字平文父父(。王—安— 国,—字—平—父—)苏、辙安《上伯纯父父墓(表王》 安上,字纯父)。
XXX
16
2019/11/7
XXXXXXXXXXXXXXXX
XXX
17
2019/11/7
7
8
2019/11/7
XXXXXXXXXXX1.意义相同: 2.意义相近: 3.意义相反: 4.字为补充: 5.出处相同:
陆游,字务观 陈琳,字孔璋 曾点,字皙 曹操,字孟德 高明,字则诚
2019/11/7
10

中国古代的姓氏姓名字号全解析

中国古代的姓氏姓名字号全解析

中国古代人的姓氏名字号全解析图我们与陌生人交往,想与之沟通,总会问“您贵姓?”“您尊姓大名?”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作者为多人时,排顺序往往是“以姓氏笔划为序”。

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名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看古书,、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号的情况,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里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一讲姓、氏、名、字、号的历史由来及演变情况。

一、姓: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1、古人使用姓的目的作用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

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

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

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2、姓是怎么来的?A:氏族演化为姓,最早可能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人物的姓氏,如有熊氏、牛蟜(jiao 音矫)氏、青云氏等,今天看来可能都是氏族的名称。

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名称大都与生物和自然现象有关。

这些氏族名称以后就可能演化为姓(姓熊、牛、云等)。

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

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B:百家姓是怎样产生的《春秋》和章太炎整理出来的古姓上古时代氏族以自然物为氏族标志,因而这些名称大都与生物和自然现象有关。

古代文人名字字号大全

古代文人名字字号大全

古代文人名字字号大全
1. 字号,字号是古代文人常用的别名,通常由两个字组成。

例如,字号“子瞻”是南宋文学家陆游的字号,“子瞻”寓意睿智聪慧。

2. 文人名字,古代文人的名字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

例如,苏轼、杜甫、白居易、王安石等。

3. 号,号是古代文人自称的别名,常用于诗词中。

例如,李白
自称“诗仙”、“天子儿”等。

4. 笔名,古代文人也常使用笔名来表达自己的文学才华。

例如,曹雪芹以“红楼梦”为笔名,罗贯中以“三国演义”为笔名。

5. 字,字是古代文人的表字,相当于现代人的名字。

字通常由
一个或两个字组成。

例如,杜牧的字是子美,欧阳修的字是永叔。

6. 号令,号令是古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所使用的口号或标语。

例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倡“古文运动”,号令为“复古”。

7. 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或重要人物去世后追赠的尊号,也有
一些文人在世时就被赐予谥号。

例如,唐代文学家杜甫被追赠谥号“文”,宋代文学家苏轼被追赠谥号“文忠”。

8. 称号,称号是古代文人因其才华或成就而被赋予的特殊称谓。

例如,唐代文学家白居易被尊称为“诗鬼”,宋代文学家辛弃疾被
尊称为“词中之龙”。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文人名字字号大全。

当然,还有很多其
他的名字字号,每个文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称谓和别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 叔、季表示兄弟长幼。其中的“伯”与“孟”又有区别,嫡妻所生长子(女)称 “伯”, 妾所生长子(女)称“孟”。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子字仲尼,仲是老二; 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字的后面有的加“父”(甫)表示性别,王引之在《春秋名字 解诂》中指出,古人名字连称时,都是先字而后名。称字曰“某父”,如仲尼父、仲山 甫等。秦汉以后则先名后字,如郑游吉字子大叔。这里游吉是名,子大叔是字。汉代以 后逐渐在“名”或“字”中有同样的字或偏旁表示同辈关系。如唐代抵抗安禄山的名将 颜杲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卿共用“卿”字,和他们同辈的堂兄弟大书法家颜真卿 也用 “卿”字。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明神宗的儿子朱常 洛、朱常洵等第二个字共用常,第三个字共有“氵”旁;吊死在景山上的明崇祯帝朱由 检和他的哥哥朱由校(明熹宗)、堂兄弟朱由榔(南明永历帝)、朱由崧(南明弘光帝) 等第二个字共用“由”,第三字共用“木”旁。在这种情况下,姓名中的第一字是和父、 祖共用的族名,第二字和第三字的一半是和弟兄共用的辈名,具体到个人身上就只有半 个字了。
自周代开始,人不但有“名”,而且还得有“字”。“字”, 是在“名”之后新增的称呼。《礼记· 檀弓上》:“幼名,冠 字。”人生下来3月要取名,20岁加字。《典礼上》有“男 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就是说,当男 子加冠,女子及笄,表示其已成人,将要正式参加社会交往 时,就要在其名之后再加字。为什么要有字?唐人孔颖达为 《檀弓上》“幼名,冠字”作注时说,“生若无名,不可分别, 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 之道,朋友等类不可直呼其名,故冠而加字。”这就是说, 当一个人成年之后,由长辈原来所命的和多年来被长辈所称 呼的“名”就不便在社会场合呼来喊去,就得另取一个供平 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即 “字”。“名”是供长辈呼唤 的,“字”是供平辈、晚辈和自己称呼的。所以在古代,对 平辈或尊辈“直呼其名”、“指名道姓”是一种不尊重对方 的无礼行为。对平辈或尊辈只能称字,不能称名,只有尊对 卑或自称才可称名。当我们了解“女子许嫁,笄而字”的习 俗之后,就可以明白为什么长期称女子许配或出嫁叫“字 人”,称未曾许配的闺女叫“待字闺中”了。因为当时“女 子十五许嫁,笄礼之称字”。对于女子来讲,成年、结笄加 字、许配基本上是一回事。
夏商两代留下来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祖乙、外丙、太戊、雍 己、盘庚、武丁、小辛、外壬等和天干相联系,可能和某种时 辰有关。春秋时期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应是以生 理特征命名的。郑庄公名“寤生”,则是他母亲难产的纪实。 可见那时的名字还是很朴素的。古时婴儿出生3个月以后由父 亲命名。命名的方法,鲁国大夫申将其归纳为5种:“名有五: 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 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 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 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 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左传· 桓公六年》)古人十分 重视这段话,《礼记》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这里所谓的 “以名生为信”,就是按人出生时与某事相联取名,该事真实 可靠,如郑庄公出生时逆生,他的母亲武姜为他取名寤生;再 如唐叔虞出生时,手里有纹似“虞”字,因而命名为虞;鲁公 子友出生时,有纹在其手上,好像“友”字故取名为友。所谓 “以德命为义”,即以祥瑞之事来取名,如太王感到文王将来 必定昌盛,故为其取名“昌”。周文王姬昌见儿子出生,长大 后必发兵诛暴,所以给儿子起名“发”,即周武王。所谓“以 类命为象”,即根据出生后的相貌特征与某物类取名,如孔子 “生而首圩顶”,名丘。所谓“取于物为假”,即假借万物之 名而命名,如陈宣公、宋昭公皆名杵臼;再如孔子的儿子伯鱼 出生时有人送鱼,故取名鲤。所谓“取于父为类”,即以与其 父相关相类的事取名,如鲁庄公与其父同生日,取名曰同。同 时,命名还有6条禁规:不以国名作人名;不以本国官名作人 名;不以本国山川名作人名;不以疾病之名作人名;不以畜牲 之名作人名;不以礼器礼品之名作人名。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址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 括斋名、室名等。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 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的别 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 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 “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宋代欧阳修 晚年号“六一居士”,就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 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名。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忧 世愤俗,被权贵们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表示对他们的蔑视。 南宋画家郑思肖在宋亡之后自号“所南”,表示心向南方。明末画家朱耷为 明朝宁王朱权后裔,在明亡后落发为僧,因欣赏八大人觉经,取号“八大山 人”,“八大”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 得”意,来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当然,更多的官僚缙绅和封建文 人所取的各种动听的别号只不过是附庸风雅、沽名钓的美称联想到美。唐寅字伯 虎,由寅联想到“十二地支”的寅与虎相配。 同类相及。如孔鲤字伯鱼,鲤是鱼类。郑樵字渔仲,樵夫常与渔 翁为侣。梁鸿字伯鸾,鸿和鸾都是为人称道的飞禽。陆机字士衡, 机和衡是北斗上的两颗星。 原名加辞。如谢安字安石,杜牧字牧之。 运用干支五行。如郑石癸字甲父,秦丙字白乙,纯属天干相合。 楚公子午字子庚,郑印癸字子酉,天干地支相配。 形体离合。如宋玫字文玉,尤侗字同人,姚椿字春木。 形体增省。如秦桧字会子,顾媚字眉生。 古语活用。如潘岳字安仁,本《论语》“仁者乐山”,《里仁》 “仁者安仁”语。徐干字伟长,本《孔丛子》“非不伟而体干也”句。 曹操字孟德,本《荀子》“夫是之谓德操”句。陆龟蒙字鲁望,本 《诗· 鲁颂· 宫》“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语, 朱熹《集传》有:“龟蒙二山名。”二山为鲁国地望。戴震字东原, 本《易· 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语。钱谦益字受之,本 《尚书》“谦受益”句。 追慕古人。如顾祖禹字景范,是表示景仰史学家范祖禹。颜之推 字子介,是追慕春秋时晋国名士介之推。陆游,字务观,是追慕北 宋大才子秦观。
4.谥号。即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 号。一般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臣下的谥号,由朝 廷赐予。东汉时,又有私谥。用作谥号的字大致可分 为三类:一是带褒义的,如“文、武、仁、昭、景、 惠、穆”等;二是带贬义的,如“缪、灵、厉、幽、 炀”等;三是表同情的,如“哀、殇、怀、愍、悼” 等。如秦穆公、周昭王、汉哀帝,宋代包拯称包孝肃、 岳飞称岳武穆、秦桧称秦缪丑(原由宋高宗谥“忠 献”,后宋宁宗时改),明徐光启称徐文定,清纪昀 称纪文达等。私谥的如宋黄庭坚的门人谥其为文节先 生等。 5.在姓氏前加形容词指称特定的同姓者。如大戴、 小戴分别指汉代学者戴德、戴圣叔侄,他们编纂的 《礼记》也分别称为《大戴礼》、《小戴礼》。晋代 文学家阮籍、阮咸叔侄也分别称为大阮和小阮。南朝 谢灵运和堂弟谢惠连都是诗人,被称为大、小谢;大、 小谢也指谢灵运和谢。唐代诗人中老杜或大杜专指杜 甫,小杜则指杜牧。宋代称老苏、大苏、小苏则指苏 洵、苏轼、苏辙。
古人是先有名而后有字,字由名而孳生。所以古人取字一般都遵循着 “名字相应”的原则,就是名与字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连。《白虎通义· 姓名》 曰:“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从名与字的连带关系和构成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种: 同义互训。如诸葛亮,字孔明;宰予,字子我;张衡,字平子;曾巩, 字子固;秦观,字少游。这里的亮与明、予与我、衡与平、巩与固、观与 游同义,可以相互注释。 反义相对。如朱熹,字元晦;赵孟,字子昂;韩愈,字退之;菅同,字 异之;黄损,字益之。这里的熹与晦、 与昂、愈与退、同与异、损与益都 是反义相对的。 连义推想。如关羽,字云长,取庄子《逍遥游》句:“其翼若垂天之 云。”是由“翼”想到羽毛,进而由“垂天之云”推想到云长。赵家驹字 千里,是由少壮的马推想到驰骋千里。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够居易。 苏轼字子瞻,由倚轼而推想到瞻望。
中国古代姓名字号谭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多,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密 切,为了把某一群人与另一群人区分开来,便出现了某一群人 共有的标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姓”;在一群人中间,为了 把这中间的你、我、他区分开,也就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 这种标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名”。关于名的起源,从汉字 “名”字本身也可推知其最早的含义。这一汉字由“夕”和 “口”两部分组成,对此,《说文解字》解释说:“名,自命 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思 是说,在早期的交往中,人们白天相见,能通过形体、面貌, 相互识别。一旦到了晚上,相互之间看不清楚,就只能通过自 我报名来区分你我了。可见,人名的产生是与社会实际的需要 有关,它的最本质的作用,就是在社会交往中所有场合都可能 区别人的个体,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人类的姓氏、名讳的发展,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一部分。 本来任何事物的名称和事物本质并没有多大联系,好的名称并不一 定有好的本质,同样的道理,不好的名称并不一定是坏的本质,但 是一旦这种名称和政治、经济、、相联系,便具有了学、政治学、 社会学、学的意义。因之,我们对此研究,可以更深了解一个的和 历史。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另外还有“绰号”,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 形容。春秋时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回,人称 “五大夫”,可算是古代的绰号。唐代奸相李义府外柔内奸,被人称为“笑 中刀”。宋代王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领旨、传旨”外不干别的事,当时 号为“三旨宰相”。这两个绰号形象地勾勒了封建官僚的嘴脸。《水浒传》 里梁山上108人都有绰号,大都准确描述了人物的性格、特长或生理特点。这 些绰号作为姓名的代称,更是人们所熟知的,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 吴用,“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美髯公”朱仝,“母夜叉”孙 二娘,“鼓上蚤”时迁,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