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字号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名殊 字同叔 “殊途同归” 《周易.系辞下》 曰:“天下同归 而殊途,一致而 百虑”, 在现代汉语中也 有“特殊”一词, “叔”表排行
意义相顺
曹 操
国曹操 名操 字 孟德 《荀子。劝学》 有“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 是之谓德操” 现在:有“道 德情操”之说
三
意义相顺
白居易
字乐天,号 香山居士, 又号醉吟先 生
山居秋暝
崇教
唐朝 李持盈 玉真公主
道号:无上真 字:玄玄
拆字
老 舍
合则为名,拆则为字。 南宋诗人谢翱 名翱 字皋羽 老舍原名舒庆春 名庆春 字舍予
拆字
查良镛
金庸
上举的诸人之“字”均有两字组成。其中一个为主 (也有些“字”中两字都起作用),另一个为辅, 为主的与“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为辅的只起修饰 作用,例如: ①涵义丰美之字: 四、 子、甫、元、君、玄、宝、智、义、仁、耆 、 何谓 公、翁、卿、倩、彦、伟、休、 道、孝 …… “衬 ②次第,孟(伯)、仲、叔、季 最典型例子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 字” 孙策 老大 字伯符 孙权 老二 字仲谋 孙翊 老三 字叔弼 孙匡 老四 字季佐
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
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 的人命名;
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古人直称姓名有三种情况: (1)用于自称: 庐陵欧阳修 (2)用于给人作传记: 廉颇者,赵之良 将也。 (3)用于厌恶的人: 不幸吕师蒙构恶(è)于前
1、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 亲或长者给取的,只限于古代有身 份的人。
1、号又叫别号、表号、别称。 2、号初为自取,称自号,以显示某种志 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 青莲居士、东坡 居士 。 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赠号,称尊 号、雅号、谥号、绰号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03姓名、字号

▪ 一般平民没有姓氏。我们古籍中常见的弈 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等人,是在 他们各自所从事的职业或所具有的专长之 后加上名来称呼的。
▪ 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氏 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 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 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为重要, 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 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例如: 孟姜 伯姬 仲子 叔姬 季芈
名、字兼表行辈
▪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 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 (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 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 “仲”就是老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
▪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 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唐代抵抗安禄 山的名将颜果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 卿共用“卿”字,和他们同辈的堂兄弟颜 真卿也用“卿”字。
▪ 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 例如:武姜(郑武公妻) 昭姬(齐昭公妻) 共姬(宋共公妻) 敬嬴(鲁文公妃)文姜 (鲁桓公妻) 齐归(鲁昭公母)
氏
▪ “氏”本义指氏族,氏族即支族,指分化的各 族。从语音看, “氏”与“支”古音同。
▪ 氏的情况比较复杂。(1)诸侯以受封的国名 为氏。例如:郑捷(郑文公)、蔡甲午(蔡庄 公)、齐环(齐灵公)、 宋王臣(宋成公) (2)卿大夫及其后裔则以受封的邑名为氏。 例如:屈完、知罃、羊舌赤、解狐(3)或以 所居的地名为氏。例如:东门襄仲、北郭佐、 南宫敬叔、百里孟明视。
▪ 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 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 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 又如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学 家曾巩字子固。
▪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 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西晋文学 家陆机字士衡。司马耕字子牛。唐代诗人白居 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 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 “无咎”。宋代史学家《通志》的编者郑樵字 “渔仲”;“渔翁”又常戴“笠”,清代文学 家李渔字笠翁。
中国古代文人字号

文学常识1.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消灭群雄,统一北方,奠定曹魏政权的基础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谥号:武皇帝庙号:太祖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别称):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4.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元朝(今北京)人,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高考文学(化)常识题——古代姓名字号及称谓

古代姓名字号及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称字】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中国人的姓名字号

习作
习作一:你也给自己取个号吧!顺 便替别人也取个外号。
习作二:如果你可以替自己取一个 字,你会取甚么?
孔子弟子
颜回字子渊 闵损字子骞 冉耕字伯牛 冉求字子有 仲由字子路 宰予字子我 端木赐字子贡 言偃字子由 曾参字子舆……
back
通常,「字」是用来解释「名」的,他们之 间是有一些关联性的,因此「字」也有人说 成「表字」。梅广,字「阔之」;曾参,字 「子舆」;仲由,字「子路」;诸葛亮,字 「孔明」;曹操,字「孟德」;韩愈,字 「退之」;欧阳修,字「永叔」;孔丘,字 「仲尼」;白居易,字「乐天」;,字「孟 德」。
。
二、号
「号」是名与字以外一个颇具艺术色 彩的符号,所以又称为「别号」。 「号」的起源大概源自于隐士们自称 的。因为他们隐居山野,为了不求人 知,所以真实姓名隐藏起来,另起一 名做为自己的代表符号。
长大至入学年龄,要另起一名对外。 相对于之前的小名,这时便叫做「大 名」。就读书而言,它叫学名,就当 差入籍而言,就叫官名。有了大名之 后,小名就「功成身退」了。
在先秦时代,单名多,双名少。例 如孔子弟子几乎是单名。例
为甚么取字呢?因为周朝人在年满廿 岁时,要举行「冠礼」,才算成人。 「名」既然是父亲起的,是幼年时用 的,长大成人之后,别人就不宜称呼 他的名,这是所谓的「避讳」,是表 尊敬之意。
中国人的姓名字号
综一课程
一、「幼名冠字」
幼年称名,成年称字,死后称谥, 这是自周朝以后封建社会下贵族的习 用,称名称字还普及到民间。
早期贵族生下满三个月时,由父亲(或族长) 给名。因为是幼儿所取之名,故曰小名(后 世尚文,也有在书面上叫「小字」的),也 叫乳名。小名通常因为亲切所以取名比较 「俗」,晋文公名「重耳」、齐桓公名 「小白」、郑庄公名「寤生」、陈宣公名 「杵臼」、晋成公名「黑臀」、曹操小名 「阿瞒」,刘后主刘禅小名「阿斗」。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谥号

(1)别人赠号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 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 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 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带“影”字的 好诗,人称“张三影”。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 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 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 3)以封爵、谥号为号。如王安石,谥号文。 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 公。岳飞,谥号武穆等。
文人雅士们成年后自己起的,所以也叫“自号”,它是名
和字之外别起的一种称谓,因而也叫“别号”。
5.何谓号
例:
欧阳修贬官滁州时作《醉翁亭记》,自号“醉翁” ;贬 官蔡州时, 作《六一居士传》,改号“六一居士”,自 称家中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 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再加上自己老翁一个,合而为 “六一”。
法度”。(秦始皇名赵正)
民国时期,避讳才退出历史舞台。
避讳
3.避讳的方法 ①改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剪击 荆。”(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 “荆”。) 《汉书》中,凡“邦”皆改为“国”。 东汉时将秀才科改名为茂才科。 唐时改观世音菩萨为观自在菩萨,或改作观音菩萨。
《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 夫”。
古人的名、字、号
3.名、字的区别
“名者,己之所以事尊,尊者所以命己;字则己之所以接卑,
卑者所以称己”(《太平御览》卷362“名”字条下所引
《秦记》)
敬称、尊称、下对上称字;自称、谦称、上对下称名。
平辈之间一般都称字,只有在很熟悉的朋友之间才称名,
古人的名、字、号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名字号”

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 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 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 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 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 、女子可以梳髻。 C、 “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名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 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常见的避讳方法是 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如:秦 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吕后名雉 ,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鸡”二字代替。
别称,别字,别号。初为自取,称自号, 后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探究一:
古人“取名冠字”是随意的吗?请结合练 习题试总结出几条“冠字”的规律。
练习与思考1:名与字的关联原则
孟子,名轲,字子舆 刘禹锡,字梦得 苏轼,字子瞻
曾点,名点,字皙 赵孟頫,字子昂 朱熹,名熹,字元 晦
孔子,名丘,字仲尼,
他有个长兄,字孟跛。 李商隐,字义山
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 唐李贺,字长吉
谋;孙翊字叔弼;孙匡 ,吉宿长临,正
字季佐。
应庆贺。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 阐明的作用 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
按照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
呼应一些文化典故、出处
课堂活动1:试一试为自己取字
建议参考资料:《说文解字》《尔雅》 《古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 语故事》 历代经典诗词文如:《诗经》屈原 《九章》曹植《洛神赋》《唐诗宋词 鉴赏》等等。
中国文化常识之姓名字号

名
名
1.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 2.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 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旧说上古 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
3.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 的确定。
字
“字”的来源
1、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 取的,用以表示其社会权利和义务的标志 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2、古代男子一般在______岁行冠礼,女子一 般在_______岁行笄礼。 3、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 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 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成人后,称字是对平 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 (1)表扬的,例如:经纬天地曰文、布 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曰 惠、圣闻周达曰昭、安民立政曰成、照临 四方曰明、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智曰献。 • (2)批评的,例如:乱而不损曰灵、好 内远礼曰炀、杀戮无辜曰厉 • (3)同情的,例如:恭仁短折曰哀、在 国遭忧曰愍(mǐn)、慈仁短折曰怀。
冯,欧阳简姓欧。
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 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6)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 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 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 罗、金。
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 名第几?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 )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Chǔ
——《百家姓》节选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 姓名字号
姓
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 ——许慎《说文解字》
姓的来源
1.带女字旁的姓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姓氏小结
中文中的姓氏一词,最早时其“姓”与“氏”不 同。姓产生在前,氏产生于后。“姓”的本意是女 人生的子女,在母系社会,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子女 就是同姓。 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 成若干支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 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 “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 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
24
上古女子的姓
3 .嫁给 别国的 国君 , 在 女子姓 前加上 配偶的 国 名,例如秦姬、江芈、芮姜。 4 .嫁给别国的卿大夫, 在姓前加上配偶的氏或邑 名 , 例如孔姬(孔圉之妻)、秦姬(秦遄之妻)、赵姬
(赵衰之妻)、棠姜(棠公之妻,棠是邑名)。
5 . 死后在姓前加上配偶或本人的谥号 , 例如武姜
17
姓氏的来源
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 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 母 系 氏族社 姬、姜、妫、嬴等, ( 2 ) 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 。 如:马、牛、
龙;柳、梅、李、叶;谷、麦、桑、麻、粟;林、木;风、 江、金、石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1
名
秦汉 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在命名方
面除了对“五类”、“六不”同样讲究外, 还对 一些 寓 含 王 霸 意义 的 字眼如龙 、 天、 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 魏晋 以后,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如盛 行以“之”命名。
如王羲之子献之;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 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
18
姓氏的来源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
如:晋国的荀林父曾任中行之将,荀林父的后代就 为中行氏;再如司徒、司马、司空、乐正(职官) 荀林父的弟弟荀首位于左中军,他的采邑在 “知”,于是荀首的后代以 “知”为氏 (采邑) →知 罃。 再有:王、侯、公孙等。 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5
姓
“姓”的本义是“生”。
班 固 《白 虎 通德 论 》卷 九 曰: “ 姓者 ,生
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 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 姓”。
隐公向众仲询问有关氏族的事。众仲回答说:“天子分封有 德之人以之为诸侯,依照他的生地而赐姓。”
6
姓的起源
2、姓是怎么来的? 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在原始社会,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 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 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 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个月后由父亲取名。 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 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 如 殷代的君 王成汤( 天乙 ),其后有 太甲 、 太戊 、 祖乙 、 盘庚 及 武丁 (盘庚曾孙)六位贤君,直至 帝 辛(纣)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
30
名
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 春秋鲁桓公六年( 705 ),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 礼 节 时 , 大 夫 申 提 出 “信”“义”“象”“假”“类”五则。 随着儒学的兴起,对起名的讲究越来越复杂,成书 于战国年间的《周礼》中对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 注意的五条之外,还规定了“六不”。 即:⑴不以国 ⑵不以官 ⑶不以山川 ⑷不以隐疾 ⑸不以畜牲 ⑹不以器币。
26
名是人与 人之间互相区 别的符号,在 古代婴儿出生 几个月后一般 由父亲命名。
名
名是每个人的代号。 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
人的 。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 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 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 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古时天下为公,一个部落一个名号,黄帝、 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名的出现是 私有制经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的个 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
8
姓的作用
汉代史学家班固撰《白虎通· 姓名》云:“人所以有 姓者何?所以祟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 故纪世别类,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 皆为重人伦也。” 班固的话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姓是用来“纪世别类”的。 上古有姓有氏。早期的姓是一种族号,它不是个别 人,也不是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族的称号。
22
“姓氏”应注意的问题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
婚姻不可通。 “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 其出不蕃”(《左传》。 ③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 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
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 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p65
如:黄帝,姬姓;炎帝,姜姓;少皞,嬴姓等。
9
姓的作用
第二,姓有“别婚姻”的作用。 我国先民的得姓与“远禽兽、别婚姻”紧密相关, 而“别婚姻”的核心内容就是“同姓不得相娶”。 班固认为,先民的姓,不仅可以使人类与禽兽相互 区分,还是先民们用来确定婚姻嫁娶、识别血缘亲 疏远近的重要依据。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中就记载:“男女同姓,其 生不藩。”这表明古人已经知道,近血缘的婚姻对后代遗传不利。
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 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7
姓的作用
3、姓的作用是什么? 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产物。上古姓氏产生之 初就与人类的繁衍进化有着密切关系。在远古部族 之间的社会交往中,姓氏最初是作为各氏族的图腾 标记或识别符号 而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姓氏的功用也不断增加扩大。 我国古人命姓定氏,最基本功用之一就是用来规范 先民的婚姻嫁娶行为。
16
氏
姓是不变的,而氏的变化很大。所以顾炎武《日知 录· 原姓》说:“ 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 变”。 例如: 春秋末年楚国的伍子胥,本以伍为氏,他在 吴国被杀后,儿子逃到齐国避难,改为王孙氏。 (见《左传· 哀公十一年》) 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二为 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而且自天子以至于一般 平民都可以有姓了,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
28
名
《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
口 夕 ,夕 者 ,冥 也 ,冥 不 相见 , 故以口自 名”。
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 的由来。
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人们发现使用“名”
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 并对命“名”讲究起来。
29
名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
21
“姓氏”应注意的问题
①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
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 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 氏”。(《通志· 氏族略序》) 而奴 隶是 没 有姓 的 。即 使 到了春秋战国时 期,一般的平民还是没有姓。
如《左传》中的 鉏麑 、灵辄;医缓、医和; 《庄 子》中的庖丁、匠石等。
1.对下列古诗句中红字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出人的 感情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 性的东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 雄伟气势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
2.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景象,这 个传统节令是(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 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重阳 B.七夕 C.中秋 D.元宵
姓
1、何谓“姓”?
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
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
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姓的目的:据文献记载,是为了“别婚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
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 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14
氏
上古时期,有姓,亦有氏。姓是一种族号,
氏是姓的分支。 《左传 · 隐公八年》:“因生以赐姓,胙之土 而命之氏”。(胙:zuò,赐 )此言:诸侯可以 依据他的出生地得姓,天子还要分封给他土 地并赐给他“氏”。
姻”,“明世系”、“别种族”。 “姓”产生的时间: 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母系 氏族公社时期。
4
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 姓,
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姓”的造字属于会意字,明代学者郑晓考 订出上古“八姓”:姜、姬、妫、姒、嬴、 妘、姞、姚。 上古“八姓”,多加女旁,反映出我国最早 的姓带有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
“氏族的名称一开始就同氏族的权利密切联系在一 起。”——恩格斯
11
小结
1、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2、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 3、姓最重要的作用:“别婚姻”。 4、其核心内容:“同姓不得相娶”。
12
氏
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 有也。”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 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
23
上古女子的姓
因为姓具有别婚姻的作用,上古贵族妇女的
姓比名更为重要,对于她们的姓必须明确表 明,表明方式有: 1.尚未成亲的女子,在姓前加上孟(伯)、 仲、叔、季来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姬、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