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赠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酬赠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酬赠诗四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生命旅行的真谛

一个胆小如鼠的骑士将要进行一次远途旅行,于是他竭力准备好应付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带了一把剑和一副盔甲为的是对付他遇到的敌手,一大瓶药膏为防太阳晒伤皮肤或毒藤刮伤皮肤,一把斧子用来砍柴火,一顶帐篷,一条毯子,锅和盘以及喂马的草料。他出发了,——叮叮,口当口当,咕咕,咯咯,似乎一座移动的废物堆。

他来到一座破木桥的中间,桥板突然塌陷,他和他的马都坠入河中,淹死了。临死前那一刻,他很懊悔,他忘了带一个救生筏。

微感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赏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

爱之,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赏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赏读:千里长堤,是由于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溃决的。用来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赏读: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欢乐之后才欢乐。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

一、作者视窗

《节妇吟》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代表作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

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

易并称“元白”。

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

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

《全唐诗》存其诗两卷。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

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

称“刘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二、写作背景

《节妇吟》:此诗另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将拒绝之意表达得极为委婉,李师道读后,也觉无可奈何。

《酬乐天频梦微之》:这是一首和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七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极为不易,好友的来信自是倍加珍贵。白居易赠元稹一首诗,问元稹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您。白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因此,元稹一接此诗,老朋友的深情令他深深感动。赋诗一首回告白居易: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在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你,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唯梦闲人不梦君”,这就把对好朋友的惦念、感激,和欲梦不得的凄苦之情表达得入骨三分。

《近试上张籍水部》:这首诗又题为“闺意献张籍水部”。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

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朱的赠诗写得好,张的答诗回得妙,珠联璧合,成为文学史上传诵的佳话。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的柳州,世称“柳柳州”。这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当时,他正当壮盛之年,“一斥不复,群飞刺天”(韩愈《祭柳子厚文》),政治上不断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使得他心情愤激不平,终年生活在忧危愁苦之中。《新唐书》本传说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这诗里一连串的奇异的想象,正是他那“湮厄感郁”心情的写照。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妻妾.()(2)罗襦.()(3)执戟.()

(4)缠绵

..() (5)夫婿.() (6)剑铓.()

答案(1)qiè(2)rú(3)jǐ(4)chán mián(5)xù(6)mánɡ

2.词语释义

(1)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

..执戟明光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夫誓拟.同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唯梦闲人

..不梦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眉深浅入时

..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畔尖山似剑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为

..化得身千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丝绸做的短袄(2)苑:园林。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3)打算(4)不相干的人(5)合乎时尚(6)刀刃的顶端(7)怎么能够

3.名句背诵

(1)还君明珠双泪垂,________________。

(2)山水万重书断绝,________________。我今因病魂颠倒,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散上峰头望故乡。

答案 (1)何不相逢未嫁时 (2)念君怜我梦相闻 唯梦闲人不梦君 (3)洞房昨夜停红烛 画眉深浅入时无 (4)若为化得身千亿

文本感知

1.《节妇吟》 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地表达了诗人不便说明的婉拒之意。

2.《酬乐天频梦微之》

这首诗通过写不同寻常的梦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自己的凄苦处境。

3.《近试上张籍水部》

这首诗写了晨起时一对新婚夫妇的对话,是一幅洞房春晓的闺意图。作者借此表达对张籍提拔或奖掖自己的希望。

4.《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这首诗写贬官异地的思乡之情。诗题“寄京华亲故”,意在借此诗诉说自己迫切的归思和惨苦的心情,希望京城故旧能施援手,使自己不致客死他乡,终老此蛮瘴之地。

结构图示

《节妇吟》―→妾(拒绝)??????

????感君知己自家富贵申明己志―→君(别有用心)(拉拢) 乐天频梦-抒念旧之情

《酬乐天频梦微之》―→梦

微之不梦-写凄苦心境

《近试上张籍水部》―→新婚??????

????成婚将要拜见公婆期待和不安――→比应试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形象??????????海畔尖山剑铓割肠化身千亿峰头望乡―→乡心????? 之深之重之刻骨铭心

师生探究

一、《节妇吟》、《近试上张籍水部》和《酬朱庆馀》三首诗都是采用比兴手法以诗代简、表达情意的佳作。请细细品味,说说各诗的立意构思。

提示 张籍的《节妇吟》,是张籍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又不便直言硬说,才假托节妇

口吻,委婉地推辞,不但表明了己志,而且将唐王朝渲染得辉煌威武,具有不可抵御的力量,也婉言劝谏李师道不要背叛朝廷,可谓立意深远,构思精细。“此诗为文昌却聘之作,乃假托节妇言之。徒令千载之下,增才人无限悲感。”(清·黄周星《唐诗快》)

《近试上张籍水部》一诗构思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唐代士子向名人行卷,此为时风,但能够如此贴切、含蓄地表明自己的心思的,却少之又少。新婚女子第一次见公婆的惶恐不安,很好地契合了朱庆馀面对这次重大科举考试时的忐忑心情。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使得此诗颇具文采。难怪张籍看到此诗,立即写下回诗:“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酬朱庆馀》)此诗亦运用了比兴手法,将才华横溢的朱庆馀比做美丽清新的采菱姑娘,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肯定了她的才艺出众,虽然有许多其他的姑娘,她们身上穿的是齐地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朱的赠诗比得好,张的回诗比得妙,珠联璧合,传为了诗坛佳话。

二、古诗中常通过记梦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白居易《梦微之》即是如此。元稹酬赠诗《酬乐天频梦微之》写梦却别出心裁。请试加分析。

提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诗通过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却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世所常有,写人之常情,而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是世所罕有,写人之至情。念旧之心,实为迫切,如在梦里相见,即使虚假,也能安慰己心,然而,因为病体难安,身心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在梦里都很难见到好友,因而倍添凄梦之情。

三、请说说《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提示(1)寄情于景。

秋来气爽之时登高望远,本是令人心旷神怡之事,但由于作者被贬于此,抱负不得伸展,前途未卜,因而愁思满怀。挺拔峭立的山峰,在他眼里也化作支支剑锋,仿佛要割断自己的万丈愁肠。

(2)利用形象思维来揭示诗人内心世界。

身在贬所,登上高峰“望故乡”而不得归,为了安慰自己的思乡情绪,希望化身千亿,每个自己都站在山巅之上远望故乡。

名句品评

(1)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品评原诗是写节妇的忠贞守节,既然难以两全,只有还珠,“双泪垂”写还珠情态,指对“君”的感激;“何不相逢未嫁时”是对“君”的表白,似乎“君”比“良人”更重要,但事已如此,绝不可能改弦易辙。古人遇事不便明说,每每多喜欢借写男女之情表示心意,此处便是例证。

(2)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品评“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用入梦写苦思,是写人之常情的惯常手法;而元稹却别出机杼,用不能入梦写心境,写人之至情,就是事所罕有了。在此基础上元稹更推进一层,把不能入梦的原因作了近乎离奇的解释: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在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唯梦闲人不梦君”。这就把凄苦的心境写得入骨三分,内容也更为深广。

(3)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品评新娘对新郎的问语:不知打扮是否合乎时尚,能否讨得公婆欢心?由于是新妇,羞涩难言,但又不得不说,只好“低声”问,对人物心理描绘相当精致逼真。这段晨起时新婚夫妇的对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洞房春晓的闺意图。作者借此表达对张籍提拔或奖掖自己的希望。

考点链接

酬赠诗

1.酬赠诗

酬赠诗即诗人赠送酬答之作,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与今人靠酒肉交友不同,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

2.酬赠诗的特点

表达委婉曲折,常用比兴手法。如《节妇吟》、《近试上张籍水部》。

3.酬赠诗的命名

是从诗的功用角度命名的。而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是从诗的题材角度命名的,读时请加以注意。

一、延伸阅读

最普通的也是最宝贵的

一位高贵的男子渴望得到一颗举世无双的宝石。为此,他做了九九八十一个美梦,每个美梦都闪耀着彩虹般迷人的宝光。梦中的他,俨然是世界上最富有幸福的人。可一旦从梦中醒来,那璀璨夺目的宝光倏然消失。于是,寂寞与空虚的阴霾便一直笼罩着他的心田。

一位高贵的女士丢失了一串精美绝伦的金项链。为此,她泪湿了九九八十一条枕巾;她那丰腴娇艳的脸庞也日渐憔悴,她那舒心甜美的微笑,连同她对生活的信心和乐趣,也随着那串金项链的消失而消失了。

许多年后的一天,他和她不约而同地经过一所乡村小学,并听到师生间一段颇有意思的对话。教师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

有的说:“金子最宝贵。”有的说:“宝石最宝贵。”有的说:“爸爸给我买的裙子最宝贵。”有的说:“时间最宝贵。”有的说:“友谊最宝贵。”……

一个脸蛋黝黑的男孩说:“我看,再没有什么比水、土地和空气更宝贵的了。”

教师的脸上露出笑容。

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问:“老师,世界上到底什么最宝贵呀?”

教师亲切地望着大家,郑重地回答说:“最普通的,也是最宝贵的。”

孩子们纷纷鼓掌。那位高贵的男子和女士呢,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二、写法迁移

角度

诗歌鉴赏

题目:选取文中一首诗歌,对其进行鉴赏。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00字左右。

示例

柔和的力量,幽默的张籍

——张籍《节妇吟》赏析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原诗是写节妇的忠贞守节,今人每喜用“还君明珠双泪垂”作为表达难舍难分的感情的辞谢,用“何不相逢未嫁时”来惋惜所思慕的异性的已婚——相逢恨晚也。

据记载,唐宪宗时,藩镇割据,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拥兵跋扈,勾结朝廷的官吏文人,图谋不轨。李师道想收买张籍,张籍特写此诗,以节妇的坚贞自比,来表示对李师道的拒绝。

整首诗,从表明自己是“有夫之妇”写起,到从夫同生死,表明了张籍不以李师道为伍的鲜明立场,层次分明,婉转动人。用一个娇妾的口气,娓娓道来,写作技巧之高超,着实让人扼腕叫绝!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清丽深婉,妙句天成。作者巧妙运用了比兴、暗喻的手法,开一代风气之先,为中华诗库贡献出绚丽的文学瑰宝!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妻妾.(qiè)红罗襦.(rú)执戟.(jǐ)颠倒.(dào)

B.夫婿.(xù)剑铓.(máng)缠.绵(cán)化妆.(zhuānɡ)

C.相逢.(fénɡ) 深浅.(qiǎn) 等待.(dài) 舅.姑(jiù)

D.海畔.(pàn) 勒.紧(lè) 转蓬.(pénɡ) 蜡烛.(zhú)

答案 C

解析A项中的“倒”应读dǎo。B项中的“缠”应读chán。D项中的“勒”应读lē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5分)

A.丰功伟绩倚马千言栩栩如生滥竽充数

B.脍灸人口混身是胆卑躬屈膝大多类同

C.生死悠关优柔寡断再接再厉披星带月

D.计日程功墨守陈规心劳日绌流言蜚语

答案 A

解析B项灸—炙,混—浑,类—雷。C项悠—攸,带—戴。D项陈—成,绌—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

A.似剑铓

..化得(怎么能够)

..(刀刃的顶端) B.若为

C.唯梦闲人

..(空闲的人) D.连苑.起(园林)

答案 C

解析闲人:不相干的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5分)

A.“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报刊、网络和媒体的转载与报道,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和模仿。

B.新鲜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

C.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战略谋划、顶层设计,但在具体落实中,就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破解,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推进。

D.在研究甲骨文和殷墟的早期大师中,王国维对德国的精神文化比较熟悉,知道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莱辛等人如何在古希腊艺术的过程中完成现代的阐释。

答案 C

解析A项并列不当,“报刊、网络和媒体”语意交叉,属逻辑错误。B项“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杂糅,糅合了“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洗净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D项成分残缺,“在……古希腊艺术的过程中”的“过程”前应加“考证”。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6分)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主要体现在衬托手法上:

①以声衬静,用猿的哀鸣反衬出山村的宁静。

②以乐景衬哀情,青山澄江,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用明媚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③以哀景衬哀情,以猿的哀鸣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愁。

其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筼筜、杜鹃人格化,用“筼筜竞长”“踯躅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联写得委婉曲折,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似乎张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唯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并且写愁不说愁,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人似乎尽力想把他那种激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怀才不遇无故遭贬的被压抑着的怨愤感情的潜流,读来为之感动,令人回味。诗意婉转,韵味醇厚。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颔联对仗工整,运用典故,十分精妙。体会“空”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字写出了诗人无所寄托,空虚和惆怅之情。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很大变化,前后两部分有什么不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半部分沉郁悲凉,后半部分昂扬向上。

(3)仔细体味,请分析一下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同时又于困境中看到希望,产生了激扬乐观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15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涵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答案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解析属于典型的炼字题,同一“望”字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其起的作用不同。但却都很好地体现了诗歌的中心,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与原句的句式一致。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

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答案曰“尖山似剑铓”,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泻而出的强烈感情。

解析先分析诗句借助“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分析运用比喻及想象的好处。答案句式要尽量与上句的句式保持一致。

爱国词四首 导学案含答案

爱国词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17、《爱国词四首》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作的爱国精神。 2、学会通过词的意象与关键词句来把握诗词的的情感。 3、掌握对比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家卫国。关怀民生,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宋室南渡以后,宋词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感时伤乱,抒发爱国情怀成为词的一大主题。形成了以辛弃疾陆游刘辰翁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人为代表的爱国词派,成为南宋词坛的主流。 2、爱国词常出现的主题 (1) 收复中原、抗金报国的英雄斗志; (2)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深沉悲慨; (3) 对故国的无限深沉的怀念; (4) 对主和派的嘲讽与抨击; (5) 洞察时局的远见卓识; 、常用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对比、用典。 3 二、《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一)作者及背景

赵鼎(1085—1147),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与李光、李纲、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赵主要从政,也能词,著有《得全居士词》。清末王鹏运把他和李光等四人的词合编为《南宋四名臣词集》。《四库全书总目(忠正德文集)提要》说他“屹然重望,气节学术,彪炳史书,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馀,无忝作者”。今存词45首。早期所写多为闲情绮语,南渡后所作,多家国乡关之思。曾举荐岳飞收复中原,后被秦桧所害。 靖康之变,汴京沦陷,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王朝宣告灭亡。赵构被拥立为帝,重新建立政权,是为南宋。宋高宗赵构渡江初期,驻跸建康(今南京)。作者随驾到达建康,此词大概是作于到建康不久的当年元宵节。 (二)读懂诗句:体会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主题,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漂泊他乡异地,因国破而悲凉,回忆起全盛。 ((((((((((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渲染过去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因从梦幻中醒来,回看眼下的惨痛现实( 主题: 此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强烈的黍离(国破家亡)之悲。 (三)手法鉴赏: 1、下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情感, 参考:“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渲染过去皇宫中的太平祥和气氛,抒发对已经失掉了的过去的怀念和眷恋,对比眼下的惨痛现实进行,从而反衬当前的惨象。以乐景衬哀情。

【八年级】八年级语文上册30诗四首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30 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2、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学习难点】 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陶渊明的诗歌,以歌咏田园生活的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诗歌意境平和、静穆、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那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对读书人的影响很深。 2、背景资料: 晋义熙二年,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以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着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江苏省泰州市永安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冰心诗四首教学案 苏教版

冰心诗四首教学案 姓名班级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 2、学习诗歌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聚的语言。 3、背诵并会默写前两首诗歌。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聚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抛.下(pāo)倘.若(tǎng)叠.成(dié)惊xiàn(羡) cháo里(巢) s?遍(洒) 2、填空。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主要诗集有《繁星》、《春水》。她的诗以书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3、熟读课文。 4、根据情境补写句子。 一只蜗牛艰难地在墙壁上爬行,一会儿就从高墙上摔下来了,它翻过身又继续向上爬…… (1)悲观者说:无论它怎样奋斗,终究还是将会落下.人生也是如此啊,拼命奋 斗,到最后还是一场空. (2)乐观者说:多么坚强的生命啊,我们也要这样,活着,就要不怕困难,坚强勇 敢。 二、学习研讨: (一)设计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有关赞美母亲的诗句,歌曲。有何独特的感受。 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鲁冰花》、《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孟母三迁的故事 (二)学习研讨 1、交流自学情况 (1)字词(2)作者简介(3)根据情境补写句子 2、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思考: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明确: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 讨论,为什么这首诗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 3、品读课文:补充栏:补充栏: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 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 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 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观沧海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沧海(jié)碣石(sǒngzhì)竦峙 水何(dàn)(澹澹) (xiāo)(sè)萧瑟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澹澹:水波摇荡。 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4.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报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

李白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李白诗四首 . 学习目标: 1、通过介绍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通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了解李白诗歌落想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 3、通过其他三首诗歌了解李白不同内容诗歌的不同特点以及艺术风格。 4、通过这四首诗歌体会李白豪放飘逸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学习要点: 一、李白的生平 1、读书时期 [25岁以前] 通读百家习剑任侠 求仙访道思想复杂 2、第一次漫游[25──42] 辞亲远游酒隐安陆 十年活动名动京师 3、长安三年 [42──45] 应昭入京供奉翰林 得罪权贵自请放还 4、第二次漫游[45──55] 客居梁园喜逢高杜 漫游寻仙忧心国事 5、战乱时期 [55──62] 避居庐山流放夜郎 奉节遇赦病卒当涂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

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李白所以有那种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更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 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 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他“五岳 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 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曾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他曾当过道士,一 门心思采药炼丹,求仙得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着一把短剑。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 下车迎接的殊荣,由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 以东晋著名的宰相谢安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 政治斗争,被关进了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纪已六十 他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 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他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 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 这里埋葬着李白(当涂李白墓),埋葬着中国的诗魂,这颗永不降低身份,永不 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终于在安徽当涂这里陨落了。而据传说,他是从采 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入长江而死的。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他乘着 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 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 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二、李白的思想和性格 思想:李白的思想是杂家(儒家、道家、纵横家),以道家为主。 性格:热爱自由,向往自然,傲岸不羁 三、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蔑视权要富贵,宣泄愤懑抗争 “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冰心诗四首教案

冰心诗四首教案 韦军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品味诗歌。 教学难点: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领悟诗歌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总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纸船》《母亲》)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篇篇美轮美奂的诗象一串串璀璨夺目的珍珠。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四首小诗。(板书课题) 二. 了解冰心生平。 冰心:原名谢婉莹,生于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1921年,参加了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的文学研究会。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把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冰心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小说集《超人》,其作品体裁以歌颂母爱、童年和自然为主,笔调柔和细腻,微带忧愁色彩,手法含蓄委婉,语言清新明丽,共鸣面大。 三、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语调。 四,品读课文: 1、学习《母亲》 (1)集体朗诵《母亲》,说说: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温暖、宽广、安全……),你有过亲身体验吗?请说出来。 (2) 自由朗读冰心的小诗《母亲》。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 (3)诗中两个“风雨”的含义相同吗?在诗中有何不同?(第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后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成是“心中的风雨”。) (4)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巧妙地用第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受)受到打击,总要找母亲倾诉,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的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

李白诗四首导学案

李白诗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培养学生诗歌诵读及鉴赏能力。 3.正确对待诗人那桀骜不驯的叛逆精神以及鄙视权贵追求追求生活重视友情以及关注民生的思想。 学习过程 一、走近李白——作者介绍 李白 (701 — 762) ,字,号,祖籍陇西成纪 ( 今甘肃秦安西北,教科书中误为“泰安” ) ,生于中亚碎叶城 ( 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 ,后随家人一起迁居于绵州彰明 ( 今四川江油 ) 青莲乡。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 《上安州裴长史书》 )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 《赠张相镐二首》其二 ) 。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 (742) 奉诏人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磷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 ( 今贵州桐梓 ) ,乾元二年、 (759) 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 (762) 卒于当涂 ( 今属安徽 ) 。 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希望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后退隐江湖。他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课前预习 1.识记字音 瀛()瞑( ) 殷( ) 栗( ) 冥( ) 鸾( ) 悸( )怳( ) 著( ) 苍梧( ) 商贾( ) 磐( )石芒砀( )棹( )歌 2.理解词义 或可睹: 因之: 尚在: 栗深林兮惊层巅: 青冥: 来下: 失向来之烟霞: 须行即骑访名山: 开心颜: 蓬壶: 悲千古: 棹歌: 佯羞: 三、学习课文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1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一名为《别东鲁诸公》,作于李白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涯结束以后。天宝三载 (744) ,李白因“忤逆权贵”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只好南下漫游,继续寻求进身之机。他曾与高适、杜甫等东游梁宋、齐鲁,后南下剡中,开始吴越之游。此诗应为诗人南游前留别东鲁诸公所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之人听到过仙人天姥之歌唱而得名。其与天台山相对,二山峰峦峭拔,

三十 诗四首 导学案

三十诗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2、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学习难点】 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知识链接】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陶渊明的诗歌,以歌咏田园生活的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诗歌意境平和、静穆、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那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对读书人的影响很深。 2、背景资料: 晋义熙二年,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

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以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贯穿着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七年级语文上册《冰心诗四首》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冰心诗四首》学案新人教 版 提前自学 一、提前自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诵四首诗,会默写诗中的生字词语。 2、了解冰心及其作品,尤其是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二、提前自学过程: 建议时间:10分钟实际时间:分钟 1、你了解冰心及她的作品吗? 冰心,原名,现代著名,。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革命潮流影响下,为探索人生的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的小说创作。她仿用印度诗人《飞鸟集》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感想,哲理深刻、风格细腻清新,这种诗体被称“”。主要作品有《》、《》、《》等。 2、你能通过工具书解决下列生字词吗? 鸟cháo wàng 弃 nan 绿惊xiàn jìn 透 zh? di? tǎng 若载着 3、有感情朗读四首诗,看看自己有哪些不太理解的地方,可以写下来。 情境研讨: 二、情境研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母爱"是古今中外很多作家笔下常出现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母爱的诗句呢? 教师概括: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先让我们来看看冰心奶奶是怎样来赞美母亲的?简介作者(“爱”的哲学——自然、童贞、母爱。有关作品等) 二、赏析诗歌,感悟诗情 (一)赏析前两首诗歌。 这两首诗都有一个主题——母爱,母爱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冰心更是将其作为创作的三大主题之一。 1、赏析《母亲》一诗。 (1)齐读,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2)这首诗抒发了对母亲怎样的感情?可结合语句说一说。 明确:寻求母爱保护,认为母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歌颂了母爱的温暖,伟大。(3)你认为哪些字词该重点读?如何理解。 明确:“躲”:诗人巧妙地用第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导学案

古诗词背诵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词典准确无误地认读十首古诗中难读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2.运用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3.乐于讲述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感受诗句意境,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4.搜集资料,尝试抓住要点展示并交流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拓展文本资源,在角色体验、对比与情境创设朗读中揣摩、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搜集与处理信息及课外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

诗四首导学案教师版

班级组名姓名日期 《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学常识,理解意象及其表达作用。 2.掌握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语言变形和感觉变形,并尝试运用,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3.感受诗人的语言魅力,理解作者做表达的情感。 【课前预习】 一、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 有诗歌《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诗集》《西郊集》 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 中篇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论文集《诗与遗产》等。 冯至早期创作仍以抒情诗为主,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余光中,(1928-)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中国台湾著名诗人。因文字精练被称为“语言的魔术师”,诗作如《乡愁》、《当我死时》、《等你,在雨中》、《白玉苦瓜》 洛夫(1928—),原名莫洛夫,湖南衡阳县人。1948年入湖南大学外文系。1949年去台,毕业于台湾淡江文理学院。1954年起任《创世纪》诗刊总编辑,现已退休当专业作家。主要作品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亡》、《无岸之河》、《因为风的缘故》、《酿酒的石头》等。 中国诗坛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马林?索雷斯库,罗马尼亚著名诗人。1994年至1995年,任罗马尼亚文化部长。1964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孤独的诗人》。之后又出版了《时钟之死》、《堂吉诃德的青年时代》、《咳嗽》、《云》、《万能的灵魂》、《利里耶齐公墓》(3卷)等十几部诗集。除诗歌外,还写剧本、小说、评论和随笔。 他善于以自由的形式,用通俗的语言来叙述某些人们熟悉的人物或某些普通的事情。然而,他的不拘一格的简单叙述不知不觉中就会引出一个深刻的象征。表面上的通俗简单时常隐藏着对重大主题的冷峻思索。表面上的漫不经心时常包容着内心的种种微妙情感。 罗马尼亚评论界公认他为“二次大战后罗马尼亚文坛上最最引人注目的诗人之一”。 2.意象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一种客观艺术形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唐诗三首》》导学案

《唐诗三首》 《石壕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整体感知诗作。 2、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4、理解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感怀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诗作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海导航】 一、走近杜甫(简介作者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用白话文通译全诗。 2、小组诵读,力争读出诗歌的感情。 3、课文题目是《石壕吏》,全诗围绕哪两个字展开的? 本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按照情节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 4、精读作品,分组表演,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1)表演要求: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想象进行再创作。 (2)归纳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的情感。 三、研读探究 (一)观官吏之举 1、在表现官吏时,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

2、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听老妇之诉 1、文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老妇的心情? 2、请找出具体的词句,抓住关键字,说说老妇之苦。 3、从老妇的苦诉中,你能读出当时怎样的社会境况和老妇怎样的思想情怀? (三)体作者之述 1、作者是怎样叙事的? 2、作者所拟诗题是《石壕吏》,为什么却详写老妇人? (四)察作者之情 1、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都做了些什么?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2、杜甫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什么原因呢? 四、链接现实

《诗词四首》学案(答案)

《诗词四首》学案(答案)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这两联必须用对偶。 2、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_______________ 58字以内),中调(59到90字), 长调(91字以上)。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秦观、______ 李煜、晏殊、晏几道、周邦彦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陆游等。 二、作者介绍: 3、李白 字—太白_,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与杜甫并称“李杜”。 4、柳永 北宋时期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屯田,又称柳七。作为专力填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他是婉约派词人,他的词流传甚广,其时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之美誉。 时人如是评价苏轼、柳永词风差异:“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 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5、辛弃疾 南宋时期词人,字幼安—,号一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他是豪放派词人。 6、黄庭坚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_苏门四学士”。黄庭坚书法自 成一派,与当时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三、文化常识: 7、“金陵”、“建康”即指“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南京,该城市还有江宁、建业等别称。 &长安,位于现陕西西安(城市名)附近,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此,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列四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南京)之首。 9、《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中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用典,“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与张翰有关,“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一句中的主人公指的是许汜,“树犹如此”一句与东晋名将桓温有关。 10、《登快阁》中“朱弦已为佳人绝”讲的是钟子期、俞伯牙两位知音之间的故事;

部编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学习重点】 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品味语言,体味诗曲意境,领会表达的妙处。 【学习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观沧海》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诗。如本课的《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步出夏门行》、《蒿里行》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给下列词语注音 碣石(jié) 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sè)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导学案(教师版)

《词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渔家傲·秋思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在“落日”中,边地

《诗四首》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诗四首》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之中。《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的是初次离乡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游山西村》表达了陆游对农家淳朴风俗的留恋。 1、《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都是描写农家村居生活,《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都通过画面展示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可打乱课文的原顺序,把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朗读体味诗的语言美,通过联想与想象领会诗的意境美,通过讨论加深对诗的印象。 2、教学本课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感知古代诗歌的内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学生学过《桃花源记》,可从陶渊明辞官归隐设趣导入,也可从一般人们旅游都到风景区,而古代有一个诗人陆游就与众不同,他去游乡村,他怎么游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⑴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⑵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⑶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1、对陶渊明和陆游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说一说理由。(开放式,不求统一或标准。) 3、质疑探究: ⑴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组讨论) ⑵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交流。(教师可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多说,不要急于下结论。)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两首诗写的画面或场面的内容说出来。

《诗四首》导学案

《诗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并默写前两首诗; 2.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3.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他对“和平、宁静、美好的”生活向往之情我们在《桃花源记》中领略到。本诗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归田园居》和《使至塞上》 一、课前自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秽.()荷.()锄草长.()属.()国 征蓬.()候骑.()汉塞.()燕.()然 2、作家作品 ①陶渊明,字,名,东晋时著名的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 ②王维,字,代诗人,他的作品最主要的是诗,北宋苏轼称他的诗“,”。 3、熟读两首诗 二、合作探究,组内交流。 (一)读《归园田居》探究下列问题: ①你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几层意思? ②你认为“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③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读《使至塞上》,探究下列问题: ①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②你有首联中的“单”字读出了什么? ③你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读出了什么修辞方法?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④颈联中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⑤读了全诗你认为作者所描之景如何与所处心情紧密结合起来的。 三、拓展延伸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似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归纳小结】: 1.《归园田居》:这首诗是《归园田居》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实质上,是表现自己不与那污浊的现实同流合污的愿望。 2.《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语文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出塞》、《题临安邸》、《示儿》.(重点)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知识链接 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进士,被称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出塞》被尊称为唐代七绝的压轴之作.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 自主学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秦( ) 邸( ) 熏( ) 汴( ) 杭( ) 泰( ) 抵( ) 墨( ) 咔( ) 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读古诗时语速要放慢,注意句内停顿,一般而言,七言诗是2、2、3的节奏,即“××/××/×××”.) 合作探究 一、学习《出塞》体会唐代的军旅生活. 1.自由朗读古诗

注意以下字音:还(huán) 将(jiàng) 教(jiào) 2.查阅注释,理解诗意.(温馨提示:关,边关.还,回家.首句时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理解为“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 3.联系“万里长征人未还”,想象一下:那些边关战士面对明月,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在同一明月下的战士的家人们可能在做些什么? 4.后两句诗表示了对飞将军的怀念,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学习《示儿》感受诗人深厚赤诚的爱国之情. 1.反复吟诵古诗,感知诗意.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万事空: .但: .九州: . 诗句的意思: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教师用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走进诗歌营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4.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学习重点】 通过诗歌中的意象,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全唐诗》仅录存其《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背景再现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预习检测: 1、字音辨识 滟.滟(yàn)芳甸.(diàn )霰.( xiàn )汀.上(tīng)纤.尘( xiān )纤.夫(qiàn) pái)(huái)皎.皎(jiǎo)青枫浦.(pǔ)扁.舟( piān )扁.担(biǎn)徘徊 ..( 砧.上(zhēn)碣.石(jié)褐.色(hè)潇湘 ..(xiāo)(xiāng) 2、识记字义:解释下列黑体的词语。 (1)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__波光荡漾的样子 (2)月照花林皆似霰 ______________雪珠 (3)愿逐月华流照君 ______________追随 (4)鱼龙潜跃水成文 ______________波纹 (5)应照离人妆镜台 ______________离家在外的人 (6)江流宛转绕芳甸 ______________曲曲折折开满花草的郊野 学习内容: (一)整体把握 1、《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这种事物在诗中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何好处? 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