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合并颈内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分析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1例诊治分析

泡一 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 。1 0 %一1 5 %的P E 患者 中 这些指标可正常 , 故动脉血气改变对 P E的诊断仅具 有参 考价值 。7 0 %以上 的 P E 患者 表现为心 电图异 常, 但无特异性 。8 0 %P E 患者胸片有异常 , 其 中6 5 % 表现为肺实变或肺不张, 4 8 % 表现为胸膜渗 出。尽管 这些改变不能作为 P E 的诊 断标准 , 但有助于与其他 心肺疾病鉴别 。D 一 二 聚体检测对急性 P E的敏感性 高, 但特异性较低 , 肿瘤 、 创伤 、 心脑血管病等因素均 可使 D 一 二聚体升高。所以, D 一 二聚体> 5 0 0 I  ̄ g / L 需高 度警惕 V T E的可能性 , 但D 一 二聚体< 5 0 0 g / L 可基本
诊患者价值大 , 可有效地指导治疗及评价疗效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行多层螺旋静脉血管成 像中, 可采取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为从足背静 脉穿刺注入用 生理盐水稀释 的造影剂后进行扫描 。 间接法为从肘前静脉穿刺 团注非离子型碘对 比剂后 延迟进行扫描。但直接法有 造成栓子脱落 的风 险 , 目前提倡足背静脉直接给药( 降低 注射造影剂速度)
联合 间接 法检 查可 提高诊 断率 。
者表现为低血压 、 休克 , 甚 至猝死。常见的临床症状 有呼吸困难 、 胸痛 、 咯血 、 晕厥等 。P E的体征无 特异
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 P E 的标 志 , 查体可见双 下 肢 不对 称 水 肿 , 深静脉区压痛 , 浅 表 静 脉 曲张 , 皮 肤僵硬等 。P E的常规筛查包括 : 动脉血气分析 、 心电 图、 胸部 x 线平片 、 血浆 D 一 二聚体 ( D — d i m e r ) 检查等 , 这些基本检查手段能够短时间完成并初步疑诊 P E 或 排除其他疾病 。 P E 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一般表现为 : 肺通
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乳腺癌合并颈内静脉血栓的护理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23期V ol.4, No.23, 2019140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乳腺癌合并颈内静脉血栓的护理赵文君,朱艳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213000)【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颈内静脉血栓和高血压患者使用盐酸表柔比星脂质体经发生血栓的同侧PICC化疗过程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化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体会。
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此乳腺癌患者血压稳定,未发生肺栓塞等静脉血栓并发症,白细胞、肝功能恢复正常,手足综合征等化疗不良反应好转,予以出院。
结论 乳腺癌合并颈静脉血栓和高血压患者在使用盐酸表柔比星脂质体化疗时,应加强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通过这些全面而系统的护理,患者的各种化疗并发症和血栓并发症可得到有效预防和减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疾病预后和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乳腺癌;颈内静脉血栓;化疗;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3.140.02近年来,随着我国恶性肿瘤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技术的不断成熟,很多患者会选择使用PICC作为化疗途径。
化学治疗是大部分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中最常用且应用效果最好的方法。
经调查发现,相比较表柔比星,新一代的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立幸)的优点是靶向性特别强,患者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比较少,但是它的皮肤毒性反应往往会非常严重,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基于放疗科“无栓病房”的临床实践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基于放疗科“无栓病房”的临床实践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手段的进步使得肿瘤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但相应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也大大增加。
其中,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embolism,CAT)的发生可造成多方面不良影响,如增加住院死亡风险、需长期进行抗凝治疗、影响生活质量及耗费医疗资源等[1]。
CAT往往起病隐匿,了解CAT的发生机制,利用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识别血栓风险高危人群,选择性地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本文基于放疗科“无栓病房”的临床实践对CAT的风险评估及预防策略进行阐述。
1 CAT的现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可能致命的疾病。
它是继急性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死亡原因,每年导致全球超过300万人死亡[1-2]。
活动性肿瘤是VTE发生的高危因素。
研究表明,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是非肿瘤患者的4~7倍,在所有首次发生静脉血栓的病例中20%~30%与肿瘤相关[3]。
我国广西单中心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组和对照组VTE发生率分别为9.6%和3.1%[4]。
CAT是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肿瘤本身。
一项以112 738例活动性恶性肿瘤患者为基础的队列研究发现,诊断CAT一年后全因死亡率为64.5%,10年后全因死亡率为88.1%[5]。
2 CAT的机制和危险因素1856年,Rudolf Virchow最早假设了血栓形成的理论,由三个独立又重叠的因素组成:内皮损伤、循环停滞和凝血成分异常(高凝状态)[6]。
肿瘤患者的血栓形成过程相比于非肿瘤人群具有其独特性,三个因素常同时存在。
肿瘤细胞可释放促组织因子或凝血因子激活物(如半胱氨酸),使血液处于获得性高凝状态,是CAT发生的主要原因。
肿瘤细胞释放的细胞外囊泡质膜为各类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原提供了催化表面[7]。
16例肿瘤患者并发颈内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及护理

血栓位置, 备好抢救用品 , 持续心 电监护 , 在密切 监测下 缓慢 拔 管 。拔 管 时连 接 注射 器 , 应缓 慢拔
管 , 度不 宜 过 快 , 回抽 边拔 管 , 速 边 以防 吸附 的栓
子脱落。拔管后局部按压 3 i, 0r n 以防穿刺处出 a
血, 并查 看导管 的完整 性 。如为 化疗者 , 要暂停化
维蛋 白原 ,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 意识 、 瞳孔及
第2 期
丁洁云等 : 6 1 例肿瘤患者并 发颈内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及护理
・2 ・ 1
有无头痛 、 头晕 、 血尿 , 及时发现栓子脱落栓塞其 但置管后一旦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可致重要脏器栓 他重要器官 的征象, 必要 时请介入科会诊。安装 塞 而引起严 重 后 果 , 应 给 予 特别 重 视 。患者 主 故 滤网, 取栓和物理碎栓 , 降低肺栓塞发生。本组 9 诉颈部不适时应及时行彩色 B超检查 , 以明确血 例患者溶栓过程中未 出现 出血征象 , 生命体征平 栓形成情况 , 采取溶栓 或活血化瘀治疗 。治疗期 稳, 意识清。 间密切 观察有 无 出血倾 向 , 如皮肤 有无 出血点 、 血 2 5 密切观 察肺栓 塞 的征 兆 . 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有无异常等 , 并抬高置管 深静脉血栓是造成肺栓塞的重要原 因, 面 侧肢体 、 以制动, 大 予 症状减轻时再拔 出导管 , 防止 积的肺栓塞可导致患者骤然死亡 , 密切观察患者 血 栓脱 落 。 有无突然胸痛 、 咳嗽、 咳血痰加重、 气短或有泡沫 参 考 文 献 状粉红色痰等症状 , 以便及 时报告 医生 , 及时治 [J Kh rn A,Fa c ,c l aE,e 1 emb lm 1 oaaA rni C W s u v a ta.Tho o i s i. optle e t p ncC nept ns J .Jdno cI n hsi id n ur ei a crci t[ ] i no, az o e 疗。本组无 1 例发生肺 、 脑栓塞。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VTE)防治

荟萃分析:LMWH显著增加肾功能不全患者 (CCr≤30mL/min)大出血风险,所以需调整剂量
肾功能不全:CCr≤30mL/min 12项随机研究,包括4971例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非透析)并接受LMWH抗凝治疗的患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与血栓专家共识委员会.中国肿瘤临床.2015;42(20):979-991
2014 ASCO指南:肿瘤相关VTE的预防推荐
预防抗凝推荐
大多数活动性癌症住院患者需要整个住院期间需要预防抗凝。 可走动的癌症患者不推荐常规血栓预防。高危患者可考虑 多发性骨髓瘤并接受抗血管生成药物和/或地塞米松的患者应该接受LMWH或低剂量的 阿司匹林预防VTE 接受大型手术的癌症患者应该从术前开始血栓预防并持续至少7-10天。 腹部或盆腔手术高风险患者,血栓预防需延长至术后4周。 推荐LMWH起始5到10天治疗DVT和PE,以及长期二级预防至少6个月
推荐或不推荐
晚期癌症接受化疗的患者不推荐常规预防抗凝,但高风险的可行 动癌症患者可考虑[II, C]
不推荐
接受辅助化疗和/或激素治疗的癌症患者不推荐预防抗凝[I, A]
不推荐常规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VTE[I, A]
Mandala` M,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2011;22 (Supplement 6): vi85-vi92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纳入439例中央静脉置管化疗至少12周的癌症患者,按照 2:1比例随机接受达肝素钠(5000IU)或安慰剂皮下注射,一日一次,持续16周。评估LMWH是否预 防中央静脉导管相关VTE风险。
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

颈内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较广泛,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及输注刺激性药物带来的痛苦[1]。
而颈内静脉置管引起的并发症却不容忽视,其中静脉血栓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引起肺栓塞而危及生命。
本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共收集10例颈内静脉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经溶栓、抗凝、祛聚治疗和精心护理,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10例颈内静脉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患者,并发乳腺癌3例,淋巴瘤4例,肺癌2例,鼻咽癌1例;所有患者均选用ARROW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7~28d ,平均19d ,出现颈部红肿、疼痛等反应,经血管多普勒彩超检查,显示颈内静脉内径增宽,未见血流信号,颈内静脉血栓形成。
1.2方法10例患者诊断明确后嘱其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限制头颈部和患侧上肢活动,严禁按摩、热敷等;遵医嘱进行溶栓治疗(静脉滴注尿激酶),抗血液凝固治疗(低分子肝素钠,每12小时皮下注射1次)联合祛聚,扩容(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
1.3结果10例患者经过溶栓、抗凝、祛聚、扩容治疗和全面临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张琼(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三峡大学肿瘤研究所/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宜昌443003)【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10例颈内静脉置管并发颈内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采用溶栓、抗凝治疗,并实施严密的临床观察和细致的护理。
结果1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后,在血管多普勒彩超下显示,颈内静脉再通或部分再通6例;血栓肌化,侧支循环建立4例。
结论全面、细致的护理可有效处理和避免并发症产生,促进肿瘤患者康复。
【关键词】穿刺术;导管,留置;导管插入术;颈静脉;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抗肿瘤药/治疗应用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4-3805-02中图法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B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12月30日第28卷第24期J Mod Med Health ,December 30,2012,Vol.28,No.24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已被广泛应用于椎体溶骨性骨转移瘤、血管瘤、骨髓瘤以及骨质疏松症并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等的治疗[1-2]。
肿瘤患者颈内静脉留置管期间静脉血栓形成的初步探讨
单发或多发 , 肿瘤位 于皮下脂肪层 内 , 与真皮 之间分界清楚 ,
根据病变所在 的解剖层 次可与真 皮纤维瘤 鉴别 ; 3 神 经鞘 () 瘤多发于颈丛 、 臂丛 等神 经周 围皮 下组 织或深 部组织 内, 超
3 刘彤华 .诊断病理 学. 2版.北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6:7 - 人 20 90
4 王文清 , 高天文 , 陈金穆 .皮肤 纤维瘤 1 5例 分析.临床皮肤科 0 杂 志 ,0 13 ( ) 1-2 20 ,0 1 :11 . 5 周永 昌, 郭万学.超声 医学. 5版. 北京 : 科学 技术 文献 出版社 ,
2 0 9 7. 0 6: 9
6 熊焰 , 郭华 , 张爽 , .真皮纤维瘤 和隆 突性皮肤纤 维 肉瘤 分子 等 表 型 差 异 及 组 织 起 源 探 讨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医 学 版 ) 2 0 , ,0 8 4
皮下组织应仔细观察 , 注意 等 回声肿 物 的可能 ; 肿物 位于 四 肢 等位 置时可行 双侧对 比检 查。高频超 声不仅 能发 现皮下 组织 内的肿 物 , 还能更 清晰显 示肿物 的解 剖部位 , 根据 肿物 发生于真皮层这一特 定部 位及其 二维及 彩色多 普勒超声 表 现, 有助于临床术前诊断真皮 纤维瘤 。
9 1 7 .
声表现为梭形或类圆形肿块 , 有包膜 , 易发生囊性 变 , 内血流 丰富 , 肿块 的一端或两端可见与相关 神经干相连 , 又称“ 鼠
尾征”, 是此类肿瘤 的超声诊 断特征 ; 4 表皮样囊 肿亦来 源 () 于皮肤层 , 超声表现 可为类 圆形或椭 圆形 肿物 , 内部 回声表 现为均匀密集的点状低 回声 , 常易误诊为 实性 肿物 。但其有 完整包膜 , 探头加压后 可压 扁 , 加压后放 松 , 细观察其 内细 仔
肿瘤患者VTE预防及护理
肿瘤患者VTE预防及护理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性疾病。
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多见于四肢深静脉。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
VTE是肿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4%~ 20%,肿瘤患者的VTE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4~7倍[1],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死因[2]。
一、肿瘤患者VTE发生的风险因素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在1856年提出血栓形成三要素:血管内皮损伤、血流淤滞和高凝状态[3]。
恶性肿瘤本身就是VTE发生的高风险因素[4],尤其是接受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
恶性肿瘤可以通过很多机制如化疗药物、颈内静脉置管、血管反复穿刺均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启动内皮促凝机制[5];肿瘤细胞死亡后,释放促凝物质和炎症细胞因子也会使VTE发病率升高[6-9]。
恶性肿瘤患者多有凝血机制的异常,如FDP增高、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纤维蛋白溶解低下和高FIB血症等。
此外,肿瘤组织细胞及其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使机体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大大增加[10]。
而被癌细胞浸润的血管内膜因丧失了抗血栓形成的能力,较易在血管壁和心瓣膜上形成血栓和赘生物[11-12],患者长期卧床等因素也可以促使血栓形成[13-17]。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表现1.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沉重感和肿胀,皮肤表面温度升高,尤其在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患肢皮肤颜色可正常,或呈紫红色,有时伴有发热、心率加快等症状,双下肢相应平面周径相差0.5cm以上。
2.肺栓塞: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昏厥、缺氧症状、心率加快等。
肿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肿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应用预见性护理手段,对肿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际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7-2019年在我院进行收治的患者,共选择了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
其中。
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采用的是预见性护理手段,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8.57%,要远远好于对照组的20.0%;而且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也要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非常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虽然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习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种疾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比如,目前常见的静脉血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而肿瘤患者有很大的概率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但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肿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做好预防和护理的工作非常关键。
下面就针对本院2017-2019年收治的70例患者展开调查研究,下面是详细的资料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2019年在我院进行收治的患者,共选择了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
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是18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为(53.6±4.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是20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为(55.7±4.5)岁。
患者主要涉及到的疾病类型包括:肺癌、卵巢癌、宫颈癌、结肠癌和肝癌。
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24期恶性并血栓栓的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防治方法研究:李霞,王茂筠,梁宗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610041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是非癌症患者的6倍,是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恶性并发VTE的因素高龄、女性、非洲种族、肥胖、存在合并症、肿瘤部位、组织类型、分期、诊断的初始阶段、住院、手术、全身化疗、放疗、血管抑制剂、酪氨酸抑制剂、肿瘤支持治疗等。
恶性肿并发VTE的风险评估方法Khorana评分(KS)、Caprmi风评估量表等,根据评分对行分层,得分越高,发生VTE风险越大。
恶性并发VTE的预防械预防及药物预防;在住院癌者中,VTE生风险高,无抗凝禁忌时需药物预防抗凝;围术性者建议抗凝时间应从术前开始,采用药物和机械预防的联合方案,持续至少7~10d;门诊化疗患者建议KS>2分行药物预防抗凝;恶性留置中管患者.VTE几率较低,不建议常用药物预防抗凝;多发性骨者低风险时司匹林或低分子素,高风险时选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
恶性并发VTE者在无抗凝禁忌证的情况下应行抗凝治疗,如果在抗凝禁忌,或者采用适当的抗凝治疗仍有的肺栓者,可考虑使用下滤器;在急性高栓塞或深VTE致肢体受损的患者中可选择溶栓治疗。
关键词: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栓塞症;Khorana评分;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抗凝治疗;栓治疗doi=0.3969/j.issn.1002-266X.2020.24.026中图分类号:R3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02-266X(2020)24-0096-05标识码(OSID)血栓栓(VTE)深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恶性的常见并发症,癌者的大原因。
流行究分析,0%~30%次VTE的病例与相关,者VTE的发生率比非者高6[]。
VTE可使手术复杂化,亦可能会中延迟癌症治疗,影响患者,性者VTE 率和抗凝血的风险均高,最佳治疗对临来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合并颈内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肿瘤合并颈内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7例肿瘤合并颈内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全部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形成检查、宣教、治疗观察及实施等方式。
结果35例患者溶栓成功,生命体征平稳,2例患者死亡,1例为溶栓后颅内出血死亡,1例为肺血栓,其他患者未发现肺癌及其他脏器器官栓塞等并发症,临床护理疗效较为满意。
结论临床护理在肿瘤合并颈内静脉血栓患者护理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血栓;肿瘤;临床护理
作者单位:450007 郑州市中医院肿瘤引发血栓是导致患者功能丧失、致残、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患者病后由于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使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淤滞,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常见血检有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肿瘤合并颈内静脉血栓较为少见,本组研究中,对37例肿瘤合并颈内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7例肿瘤合并颈内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
2.1±5.8)岁;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其中
胃癌11例,直肠癌7例,乳腺癌6例,肺癌4例,食管癌6例,食管癌3例。
发生血栓的静脉位于左侧20例,右侧17例。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
1.3 方法对全部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形成检查、宣教、治疗观察及实施等方式。
首先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情况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临床护理表,内容包括治疗方式、检查情况、用药情况、监护情况、饮食状况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护理方法,使之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护理。
每日按照护理表上的内容进行护理,并做标记,确定每日护理疗效。
根据患者病情情况给予用药治疗,保持卧床休息,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保持血液循环;保持患者衣物、病房室内整洁;静脉给药时注意尽量减少穿刺次数及留置时间,拔管动作轻柔,防止吸附的栓子掉落;护理过程中注意随时观察患者心理情绪状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因素,注意沟通过程中的语言及肢体语言,让患者感受到温暖,树立治疗信心。
给予饮食指导,注意高蛋白、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饮食以清淡、低脂、少油腻、无辛辣食物为宜,多饮水,减少富含维生素k食物的摄入,戒烟、酒,保持排便通畅。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护理后,35例患者溶栓成功,生命体征平稳,2例患者
死亡,1例为溶栓后颅内出血死亡,1例为肺血栓,其他患者未发现肺癌及其他脏器器官栓塞等并发症,临床护理疗效较为满意。
3 讨论
血栓是恶性肿瘤常见并,静脉血栓不常见但较为严重,也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使用化疗药物及静脉穿刺,致静脉血管受损伤导致的。
另外,患者因病长期卧床引起血流减慢,血液粘稠,使机体处于“易栓状态”,这也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的发病造成患者治疗方法的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患者焦虑、不安等心理情绪的出现。
加之由于长期患病,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安心理,致不愿配合治疗,治疗无依从性,影响临床疗效。
本组研究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制定护理表,对护理方法、每日目标进行确定,护理过程中每日进行标记,查看完成目标情况,以确定当日护理成效。
在护理过程中,注意针对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制定护理方案,由于患者多长期卧床,肿块压迫易出现血液淤滞,增加发生血栓的机率,因此对于病情较为稳定,且可自理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适当运动,病情不稳定、体质较弱患者可在床上行主动或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壁的弹性。
除饮食、用药等护理,重点对患者心理情绪状态进行护理,讲解血栓发生的原因及自我防护方法,通过交流与沟通,全面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提高
护理疗效。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护理过程中注意细节的掌握,如拔管时动作轻柔,与患者沟通时注意语言温和,保持室内、患者衣物整洁等,在细节上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缓解患者不安情绪的出现。
经本组护理后,患者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对于静脉血栓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储春霞,季秀珍,陆雁.31例肿瘤合并颈内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5556.
[2]张为民.临床护理在肿瘤合并颈内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8586.
[2]董敏.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医学研究,2011,25(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