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导论
《中医五运六气学习课件》

六气辨证
• 风、热、寒、湿、干、火,都会影响人 体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
• 失眠、白血病、脑梗塞等都与气候因素 有关。
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影响我的哮喘
反复发作,特别在气温忽高忽 低的早春和秋季。通过学会合 适的保护自己的方法,缓解哮 喘症状。
影响我的心情
优美的自然环境会让人感到放 松和快乐,阳光明媚有助于改 善情绪。
中医五运六气学习课件
探索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了解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与饮食,以及它是如何 融合现代医学的。
中医五运和六气的概念
1 五运
指人体的五个不同发育时期,与自然界五行阴阳相应。
2 六气
指自然界六种日常气象现象,对人体生命活动有影响。
3 旁征博引
古人思考问题常以类推、比拟、引申的方法解释一些复杂的事物。
土->夏之金->肺之味->辛
具备消炎、模拟免疫系统、肺和水向肉转化 的功效。
五运六气在各季节中的表现
夏季三伏
• 冬腊阳气不散而藏,三伏通常在盛夏 时节;
• 在这个节气中,中午十二时太阳正处 于天空的最高位置。
夏至之后
• 现代科技对中医理论的支持显示了中 午十二时阳气至极。
• 接下来阳气收敛,阴气渐长。
影响我的鼻敏感
春季传统高发季节。及早预防 和治疗,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
中药选用和五运六气的关系
草->春之木->肝之味->酸
具备养肝明目、调节女性生理周期、下火解 毒和抗癌等功效。
火->夏之土->脾之味->甘
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益肠道菌群、调节 水代谢等功效。
木->春之火->心之味->苦
具备可降血压、抗抑郁、抗疲劳、强肝、利 胆等功效。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什么是“主气、客气、司天、在泉”?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什么是“主气、客气、司天、在泉”?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石,《黄帝内经》不仅包含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基础理论部分,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运气学说”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素问》81篇里,关于“运气学说”的就占了6篇之多。
但因为其内容实在过于深奥,尤其是对古文水平逐渐降低的现代人来说,更是晦涩难懂。
所以,当代中医、尤其是院校毕业的年轻一代中医,即使读经,也基本将“运气学说六篇”选择性忽视。
精读《黄帝内经》,理解四时养生,阴阳五行,脏腑虚实,卫气营血虽然,客观点说,我自己对运气学说也只是一知半解,并不希望本文能做出什么有深度的论述。
但希望能借此机会,让“运气学说”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首先,运气学说里的“运气”二字,就很容易被现代人误解为“走运”。
其实,所谓的“运气学说”,比较客观地描述,应该以“五运六气”更为合适。
其内容大致为:五运:也就是根据“天干”来区分:甲己之年土运;乙庚之年金运;丙辛之年水运;丁壬之年木运;戊癸之年火运;这个五运,也就和“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对应了。
而且,五运是亘古不变的,永远按照这个规律来区分。
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定律公式”。
六气:根据地支来分区分的:所谓六气,名字和经络学说里的术语一致,也就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如果想便于记忆,也可以简化成“厥、少、少、太、阳、太”的次序。
这个顺序也是千古不易的。
和一年四季的交替一样,每“一气”各主管大概60多天。
为了便于和五行生克对应,初学者可以将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视同为“火”。
于是,六气也和五行一样,具有了生克的逻辑关系。
如果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五运六气都是固定不变的,这有何奥妙可言?难懂的还在后面呢。
在运气学说里,一年的“六气”,又有“主气”和“客气”之分。
关于天干和地支的配合,有一点点传统文化功底的人都知道,甲子乙丑这样的配合,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可以有60个不重复的组合。
《五运六气推算法》课件

计算方法繁琐
五运六气推算法的计算过程较为 繁琐,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难以被广泛掌握和应用。
预测精度不稳定
由于五运六气推算法的预测精度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 化、地理位置等,因此其预测结
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未来展望
加强实证研究
未来可以对五运六气推算法进行科学实证研究,探究其预测结果 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其应用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疾病发生时间
通过五运六气的推算,可 以预测疾病发生的时间, 有助于提前做好准备和安 排医疗资源。
疾病地域分布
五运六气推算法还可以预 测疾病的地域分布,有助 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指导养生
顺应自然
五运六气推算法强调顺应 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季节 和气候特点调整饮食起居 ,以保持身体健康。
调整作息
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可 以指导人们调整作息时间 ,以适应自然节律,提高 睡眠质量。
内容
应用
通过分析六气的变化规律,了解疾病 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为疾病的预防和 治疗提供指导。
包括六气的名称、特点、季节分布以 及六气异常导致的疾病等。
五运六气的关系
五运与六气的关系
五运和六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气 候和疾病的变化。五运影响六气的变 化,而六气的异常也会影响五运的平 衡。
具体表现
在具体的气候和疾病变化中,五运和 六气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气候变化方面,五运可能导 致长时间的干旱或洪水,而六气的异 常则可能加剧这种变化。在疾病方面 ,五运可能导致某种疾病的大规模流 行,而六气的异常则可能加剧疾病的 传播和危害。
实践操作案例解析
起始年份:2020年 天干地支组合:庚子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概念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解读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
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属某运。
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
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又按风木、君火、湿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顺序,分为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六步,是谓客气.主气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变,客气则以每年的年支推算。
如年支逢辰逢戌,总为寒水司天,湿土在泉;逢卯逢酉,总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类推.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从医和述六气到《内经》,都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作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六气。
在五运六气中,六气间阐述的是地面垂直气候的特征,以地支为符号,可按阴阳论其属性划分为三阴三阳。
如果说,五运是以时间气象因素为特征的话,六气则以空间的垂直气象为主。
但六气在不同的年代有其变化,在一年的六个节段中变化就更大,故六气重视的是客气的司天、在泉。
作为致病因素的六气,在七篇大论纳入《内经》前,己经认识到六气太过可为六淫,六气致病都可引起发热,以六气杂至相合来解释痹证、诸风、泻泄、水肿、疼痛等,而在五运六气中的六气为病,则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与系统性。
《中医五运六气课件》

木
生成与消长
热
六气的变化随着季节和环境
六气代表了不同的气候和环
的变化而发生。
境条件。
3 对应季节
六气与不同季节的关联。
六气对应身体部位
1风
影响头部和上半身。
3湿
影响肌肤和消化系统。
2暑
影响肌肤和体表。
六气调节方法
1 风寒湿燥热的调理
通过饮食、运动、穴位按摩等方式调节六气的影响。
中医五运六气课件
中医五运六气课件旨在介绍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疗法,包括五行理论、六气理 论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应用。
中医五行理论
1 木、火、土、金、水
五行代表了五种基本元素和 相互作用的关系。
2 生克制化
五行之间相生相克,通过相 互作用产生平衡和变化。
3 器官和疾病
五行与人体器官和疾病的对应关系。
五行对应草药
2 季节养生
根据不同季节的六气特点进行养生保健。
五行和六气的关系
平衡与调和
五行和六气之间的平衡关 系对健康至关重要。
治疗方法
根据五行和六气的关系选 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法。
预防疾病
了解五行和六气理论可以 帮助我们预防和调整身体 的不平衡。
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
1
治疗方法
2
中医采用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
法来恢复身体的平衡。
3
诊断方法
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进行全 面的辨证施治。
中草药的功效分类
中草药根据五行和六气理论进行功效 分类。
五运六气学说PPT课件

1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运气理论的发生与沿革 干支甲子 五运 六气 运气同化 运气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2
第一
运气理论的发生与沿革
一.概念 二.运气理论发生的时代背景 三.运气理论发生的科学背景 四.运气学说的发展沿革
3
第一 运气理论的发生与沿革
一. 概念
运,即五运。气,即六气。 运气学说,是基于天人相应认识和阴阳五行理论,探 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 响的一门学问。是中医学在古代探讨气象运动与人 体健康关系的知识体系。
5
(二)天干地支的应用,使运气理论的确立成为事实 干支甲子纪年方法的使用,是运气理论发生的基础,也 是其形成的标志 。 (四)古代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及影响 1. 天文学:
东方
青龙星座
角 井 奎 斗
亢 鬼 娄 牛
氐 柳 胃 女
房 星 昴 虚
心 张 毕 危
尾 翼 觜 室
箕 轸 参 壁
6
南方
朱雀星座
已盛于巳,布于午,昧暧于未,申坚于申,留孰于酉,毕入
于戌,该阂于亥“《汉书》
(二)属性
18
1、阴阳属性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阴阳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属性
19
五行属性
正月建寅 寅、卯、辰——春三月(木) 巳、午、未——夏三月(火) 申、酉、戌——秋三月(金) 亥、子、丑——冬三月(水)
大量实践知识的积累,不仅是运气理论形成的发端, 也是架构这一理论的基本要素,体现于该理论全程的 各个层面,同时也是该理论必然的旨归 。 “实践”是指: 1.天时气候变化的观察 2.物候现象的观察 3.疾病流行的观察 4.临床资料的积累
中医运气学2024年五运六气概况

中医运气学2024年五运六气概况底色说明:木:浅青绿青绿火:浅红红土:浅黄黄金:浅灰白水:灰深灰公历2024年甲辰年:大运:土运太过岁支属土,化气为水土运太过年,导致湿化太过,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
大运对人体质的影响:土运太过之年,湿化偏重,燥政不行,应于人体脾肾。
生于该年,由于秉天之湿气较重,而易形成人体湿盛体质,形体臃肿偏胖。
土运平气之年,化其丰满,燥湿和调。
生于该年,脾充运健,肌肤和润,形体丰满。
本年平气影响(参看后半部分平气内容):平气土曰备化。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
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故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是谓平气。
胜复:胜气为土复气为木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倮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
冲阳绝,死不治。
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郁发:郁气为水发气为水气化特点:肾水受邪,藏水气伏,化气独治之。
气候特点:冬应寒不寒,应藏不藏,泉涌河衍,风雨大至。
病症特点:肾藏失职,水气冲逆,泛滥。
治疗原则:水郁折之,养气化水,实土制水,壮火胜水,自强帅水,分利治水。
郁发时刻:火之时二三气,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雰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月隹)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
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暝,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
太虚深玄,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先兆也。
本年大运太过或不及影响:太过土曰敦阜。
敦阜之纪,是为广化。
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
五运六气资料《医宗金鉴》五运六气要诀(一)

五运六气资料《医宗金鉴》五运六气要诀(一)五运六气资料(一)经曰: 夫五运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可不通乎? 又曰: 治不法天之纪、地之理, 则灾害至矣。
又曰: 不知年之所加, 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由是观之, 不知运气而为医, 欲其无失者鲜矣。
兹将《内经》运气要语, 编成歌诀, 并列图于前,使学者一览即明其大纲旨要之所在, 然后遍求全经精义, 庶乎有得云。
太虚理气天地阴阳歌无极太虚气中理, 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 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天地气生形, 已有天地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 即气观理曰太极。
【注】太者, 极其至大之谓也:虚者, 空虚无物之谓也. 盖极大极虚, 无声无臭之中, 具有极大极至之理气焉. 理气未分, 而混沌者, 太虚也. 太虚曰无极者,是主太虚流行之气中主宰之理而言也. 太虚曰太极者, 是主太虚主宰之理中流行之气而言也. 故周子曰: 无极而太极者,亦是以极无而推极有也. 盖极无中无是而非理, 极有中无是而非气. 不以极无之理而推极有之气, 何以知有是气也. 不以极有之气,而推极无之理, 何以知有是理也. 是则可知理气以其分殊而言之二也, 以其浑合而言之一也. 有是理则有是气, 有是气则有是理,名虽有二, 其实则一, 本无有无, 一二, 先后之可言也. 乘气动静生阴阳者, 谓太极乘气机之动而生阳, 乘气机之静而生阴,即周子曰: 太极动而生阳, 静而生阴之谓也. 然不曰无极动而生阳, 静而生阴, 而曰太极动而生阳, 静而生阴者, 盖以无极专主乎理,言理无动静故也,太极兼主乎气, 言气有动静故也. 阴阳之分为天地者, 谓阴阳流行,相生不巳, 积阳之清者为天, 积阴之浊者为地.故周子曰: 分阴分阳, 两仪立焉也. 未有天地气生形者, 谓未有天地, 惟太虚中之一气化生天地之形也. 巳有天地形寓气者,谓巳有天地, 而太虚之气即巳寓于天地之形也. 是以天得之以资万物之始, 地得之以资万物之生也.从形究气曰阴阳者,阴阳即理中流行之气也. 即气观理曰太极者, 太极即气中主宰之理也. 故周子曰: 阴阳一太极者, 是指气之极者而言也, 太极本无极者,是指理之极者而言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运六气导论
1 .五运: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规律。
六气:就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对应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化。
五运六气学说:运用五运、六气的基本原理,解释气候变化的年度时间规律及其对人体发病的影响。
人与天地相参,天气的变化是影响人体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
2.干支纪年:干支纪年,不仅是个符号,本身表示天之五行的运行,以这可以推算在地之气候和人体的健康状况。
3.五运,分岁运、主运、客运。
岁运,岁干主一年之运,如甲子年,甲主一年土运太过
主运,从大寒节始,一年均分五段,木、火、土、金、水,顺相生而推。
固定不变。
客运,序同主运,始自年干,太过不及相推。
取阴阳相生之义。
4.六气,由纪年的地支,推算当年的主气、客气,算当年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主气、客气之分。
主气,一年六分,均等,依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的次序分别由六气主持,时间固定,年年不变。
从小寒至雨水,初之气……,以下类推。
客气,由地支确定。
司天之气,主上半年。
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
与主气运行次序有别。
在泉之气,主下半年。
三之气,是司天,终之气是在泉。
5.运气分析:
五运,有平气、太过、不及,还的异常的胜复、郁发。
都是以五行的相扶和抑制决定。
六气,有主气.客气、客主加临的分析,看其当至而至或不至,以及过或不及。
运气同化:有天符、岁会、同天符、同岁会,太乙天符,五种情况。
以上是个人学习运气学说的心得提纲。
详参素问.七篇大论。
欢迎同道就理论问题或是临床应用心得进行交流。
共同提高。
1、干支纪年法,在东汉才被官方的历法所采用,西汉初期的淮南王所辖地区,已经很流行
了。
2、根据《淮南子·文训》记载,干支纪年的天文依据,最主要的是木星的运行周期,十二
年。
那个时代把“甲寅”作为历元。
3、到了西汉晚期,发现木星的周期为十一又百分之九十二年。
假如时间不长,这种误差不
甚明显,很难发现。
后来,出现了“太岁超辰法”。
再后来,刘宋徐广以“青龙一周法”
一统天下。
东汉以来,干支纪年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天文依据。
离开了天文依据,我们如何正确运用呢?
是的。
妙吉所言甚是。
至宋,有沈括有感于当时钦天监,在日月蚀推算上的偏差,曾有因此杀头之事,说当时就是世袭相承,照本推演,所以日历不准。
曾亲自观察紫微垣的偏角以更正。
明时西方天文历传至中国,清康熙曾随外来教授学习。
事实上,以年纪的五运六气,在日干支上不太细论,而一年中五运、六气,以均分法,
是不受日干支影响的,交节也是以天文实测为准。
这样推算起来,理论上是无偏差的。
至于四海之内,一日晴、雨、风、雷俱见,天文也是不足凭论的。
在医学上,在人体发病参考上,只能见风,就从厥阴木,见燥,就从阳明之金。
在中原地区,四时分明,大概规律是不错的。
中间暂时的,短期的气候变化,不足引至群体发病的,可以忽略。
就如“客气”中,只看“司天、在泉”,而忽略“间气”,也是说的大概的规律。
正确运用,在人,就算有了精确的天文,天南地北,高下不同,也不是立春一到,天下花开,大雪交节,九州飞白的。
运用上,请教方家体会。
伤寒病源于五运六气,历代治外感病的专家,也无不以五运六气为理论依据。
我们还得肯定《伤寒例》为仲景旧论,先搞清本源,才能有所创新。
用五运六气研究《伤寒论》,成无己之后,也大有人在,可惜都是些哑巴师傅了。
《素问》非一时一人之笔,其成书之时,五行生成数仅有用于五脏与四时万物通应之法,在预测病理传变和预断病死日期等方面,还远没成熟。
对岁运太过不及,可以讲通,对于以阴阳学说为主的六气司天在泉,就没用了。
运气学说的这一先天缺陷,怎么看?
运气,是运与气合论的。
在天是言五运、言气的,在地成形是用六气的。
司天与在泉,只是言六气中的客气,不能说是没用。
还有就是运气合化的问题,实际运用中,都是综合推算的,就是主客运、主客气同时考虑,结合其冲合来综合判断的。
这种二支化合的方法在四柱、六爻占中同样是普遍适用的。
在学校时,曾选修过五运六气,开一次课,也只有三十来个同志。
这些年来,好多次放下又拿起。
总是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拿起它,不过这次不同,遇到一块磨刀石,先泡上。
不想近日颇有所悟,还得谢过金谷子老师。
用传统的方法来研究,哪怕就此仙去,也不会后悔的。
从五运六气,进而了解天地化合,具体地了解“人与天地相应”“人以天地之气生,以四时之法成”。
从这里可以弄明白中医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基本概念,从而走出虚玄的“辨证论治”的概念游戏,进入中医朴实、可征、可据的本来学术面貌。
既然看到前面有个金谷子老师,我得赶紧追上才是。
现代化不容易啊。
回了头来,发现传统化却更难,难啊。
好事留着别人做,难的就我来吧。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泪下。
当净土一统天下,后人不知如何生信发愿了。
当辨证论治成为共识,后人不知五运六气了。
净土不只是这个世界,当然不只是天下。
辨证论治,本来不错,只是选择考试题、主症、次症、主项、次项,割离了其思想。
所以就远离了天地之道、之气.之运行,进而迷失了中医的路线。
方不分藏脏、六淫,药不分君臣,效就不吾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