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

合集下载

模拟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

模拟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

]]]]]]]]]]]]]]]]]]]]]]]]]]]]]]]]]]]]]]]]]]]]]]]]]]]]]]]]]]]]]]]]]]]]]]]]]]]]]]]]]]]]]]]]]]]]]]]]]]]]]]]]]]]]]]]]]]]]]]]]]]]]]]]]]]]]]]]]]]]]]]]]]]]]]]]]]]]]]]]]]]]]]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光焦度、屈光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理解并掌握薄透镜成像规律,计算薄透镜的屈光度;3.模拟眼睛屈光不正光路,理解物理矫正原理。

实验原理从光学角度看,眼睛是一个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光学系统。

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当发光体的光线经光学系统成像后,若物距为S 、像距为'S 、透镜的焦距为f ,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高斯公式:fS S 1'11=+ 光焦度是指焦距的倒数,表示着透镜的发散或会聚本领,单位为屈光度D (1D=1m -1),也可用度作单位,1D=100度。

常见的屈光不正(常)眼有:1)近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即眼睛的会聚能力加强,这种眼睛称为近视眼。

多数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大,即眼轴过长引起;少数近视眼是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过强引起。

前者为轴性近视,后者为屈光性近视。

无论是属于哪种近视眼,它们的近点与远点都近移,需要配带发散透镜进行物理矫正,这种发散透镜称为近视镜。

图 近视眼图 近视眼的物理矫正2)远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即眼睛的会聚能力减弱,这种眼睛称为远视眼。

多数远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小,即眼轴过短引起;少数远视眼是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过弱引起。

前者为轴性远视,后者为屈光性远视。

无论是属于哪种远视眼,它们的近点与远点都远移,需要配带会聚透镜进行物理矫正,这种会聚透镜称为远视镜。

图远视眼图远视眼的物理矫正本实验中利用透镜A作为眼睛,像屏作为视网膜来模拟眼睛的成像过程。

屈光参差矫正训练

屈光参差矫正训练

屈光参差矫正训练屈光参差矫正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来改善屈光不正的方法。

屈光不正是指眼球的屈光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眼睛无法正确聚焦光线,从而影响视力的问题。

常见的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

屈光参差是指眼球在不同焦距下的屈光系统的差异。

正常情况下,眼球的屈光系统在不同焦距下应该是一致的,即眼球能够将光线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眼球的屈光系统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导致视力模糊、眼睛疲劳等症状的出现。

屈光参差矫正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使眼球的屈光系统逐渐恢复一致,从而改善视力问题。

这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眼球运动训练:通过眼球运动的训练,可以帮助眼球调整焦距,提高眼球的调节能力。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通过追踪移动物体、眼球转动等方式进行。

2. 眼睛放松训练:眼睛放松是屈光参差矫正训练的重要环节。

通过眼睛放松训练,可以帮助眼球放松肌肉,减轻眼睛疲劳,提高眼球的调节能力。

3. 视觉锻炼:视觉锻炼是屈光参差矫正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一系列的视觉锻炼,可以提高眼球对光线的敏感度,增强眼球的调节能力,从而改善视力问题。

4. 视觉保健:视觉保健是屈光参差矫正训练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视觉保健措施,可以保护眼睛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促进眼球的健康发育。

屈光参差矫正训练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正规机构:进行屈光参差矫正训练时,应选择正规的眼科机构或专业的视觉康复中心进行。

这样可以确保训练的质量和安全。

2. 坚持训练:屈光参差矫正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需要坚持进行。

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 遵循医嘱:进行屈光参差矫正训练时,应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建议。

不要随意更改训练方法或频率。

屈光参差矫正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问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人在进行训练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

因此,建议在进行屈光参差矫正训练前,先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了解自己的眼球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和方案。

眼球仿真实验报告(3篇)

眼球仿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眼球作为人体重要的视觉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理解视觉生理和病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眼球仿真实验已成为研究眼球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旨在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加深对眼球生理和病理的认识。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眼球的基本结构,包括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2. 掌握眼球成像原理,了解光线在眼球内的传播过程;3. 通过仿真实验,观察不同屈光不正情况下的成像效果;4. 学习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眼球结构和功能的模拟研究。

三、实验原理眼球仿真实验基于光学原理,模拟光线在眼球内的传播过程。

实验中,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经过角膜、晶状体等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成像。

通过改变眼球结构参数,可以观察到不同屈光不正情况下的成像效果。

四、实验材料1. 仿真软件:如MATLAB、Python等;2. 眼球结构参数:角膜曲率、晶状体焦距、视网膜位置等;3. 屈光不正情况:近视、远视、散光等。

五、实验步骤1. 启动仿真软件,设置初始参数,包括角膜曲率、晶状体焦距、视网膜位置等;2. 模拟正常视力情况下的成像过程,观察光线在眼球内的传播路径和成像效果;3. 逐渐改变眼球结构参数,模拟不同屈光不正情况下的成像过程,观察成像效果的变化;4. 分析不同屈光不正情况下的成像特点,了解屈光不正的成因和矫正方法;5. 将实验结果与实际临床病例进行对比,验证仿真实验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视力情况下,光线在眼球内传播路径顺畅,成像清晰;2. 近视情况下,光线在视网膜前方成像,导致成像模糊;3. 远视情况下,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成像,导致成像模糊;4. 散光情况下,光线在不同方向上成像,导致成像模糊;5. 通过改变角膜曲率、晶状体焦距等参数,可以观察到不同屈光不正情况下的成像效果变化。

七、实验结论1. 眼球仿真实验可以有效地模拟眼球结构和功能,为研究眼球生理和病理提供有力工具;2. 通过仿真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不同屈光不正情况下的成像效果,加深对屈光不正的认识;3. 仿真实验结果与实际临床病例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实验的准确性。

物理矫正视力的方法

物理矫正视力的方法

物理矫正视力的方法视力问题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和缺乏户外活动的情况下。

然而,幸运的是,物理矫正视力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视力问题,使我们的视觉系统更加健康。

1. 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物理矫正视力的方法。

它包括一系列的眼部运动,可以帮助放松眼部肌肉,改善眼睛的血液循环。

常见的眼保健操包括转动眼球、眨眼、注视远处等。

每天进行眼保健操几分钟,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

2. 眼睛按摩眼睛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矫正视力的方法。

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肌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眼压。

常见的眼睛按摩方法包括轻轻按摩太阳穴、揉搓眼球周围的穴位等。

每天进行眼睛按摩几分钟,可以帮助缓解眼部不适,提高视力。

3. 远离电子设备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是导致视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电子设备的屏幕会产生蓝光,对眼睛造成伤害。

因此,为了物理矫正视力,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此外,使用防蓝光眼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4. 多进行户外活动缺乏户外活动也是导致视力问题的原因之一。

户外活动可以使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也可以增加眼球对远处物体的调节能力。

因此,为了物理矫正视力,我们应该每天进行一定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打球等。

5. 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是物理矫正视力的关键。

我们应该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低头或翘脚等不良姿势。

此外,我们还应该保持适当的阅读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阅读。

正确的用眼姿势可以减少对眼睛的压力,预防和改善视力问题。

6. 均衡饮食均衡饮食对于视力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C和E等对眼睛健康有益的营养物质。

常见的富含这些营养物质的食物包括胡萝卜、菠菜、橙子等。

均衡饮食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护眼睛免受伤害。

7. 视力保健训练视力保健训练是一种专业的物理矫正视力的方法。

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

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

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实验报告第一部分: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目的:1.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2.了解什么是屈光不正以及如何进行矫正。

3.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不同矫正方法的效果。

实验原理:眼睛的视觉系统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和视觉皮层等组成部分。

屈光不正是指由于眼球的屈光力度不够或过度,导致人们无法清晰地看到远处或近处的物体。

常见的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主要有普通眼镜、隐形眼镜和角膜塑形镜。

普通眼镜透过镜片调整光线折射的角度,使折射后的光线能够在视网膜上聚焦。

隐形眼镜也是通过镜片的改变折射角度来进行矫正。

角膜塑形镜则是在角膜上贴上特殊制作的隐形眼镜,能够改变角膜曲率,达到矫正的效果。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和结果材料和设备:1.眼科检查设备:包括电灯、双筒显微镜等。

2.视力表。

3.普通眼镜、隐形眼镜和角膜塑形镜。

实验过程:1.进行眼科检查,记录每位实验者的屈光不正情况。

2.让实验者分别戴上普通眼镜、隐形眼镜和角膜塑形镜,观察其视力变化,并记录下来。

3.进行视力表测试,测试每位实验者在不同镜片下的视力。

实验结果:1.通过眼科检查,发现实验者中有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多种屈光不正情况。

2.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普通眼镜和隐形眼镜的矫正效果都不错,但是对于一些曲率较弯曲的眼球来说,角膜塑形镜的矫正效果更好。

3.通过视力表测试,可以发现实验者在戴上矫正镜片后明显改善了视力,并且随着屈光不正程度的加重,矫正镜片的效果也越为显著。

1.眼睛的视觉系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我们珍惜并保护好我们的视力。

2.屈光不正矫正的效果与不同的矫正方法有关,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3.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不同矫正镜片对视力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眼睛的屈光不正问题以及矫正方法。

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视力的重要性以及需要珍惜护理它的必要性。

医用物理学复习提要(药学药分卫检)-2023年个人用心整理

医用物理学复习提要(药学药分卫检)-2023年个人用心整理

医用物理学复习提要第1章 物体的弹性1. 掌握物体弹性的基本概念:形变、应变、应力、模量线应变:0l l ∆=ε 正应力:S F =σ 杨氏模量:εσ=Y 切应变:d x ∆=γ 切应力:S F=τ 切变模量:γτ=G2. 理解应力与应变的关系1)了解低碳钢拉伸形变的阶段:弹性、屈服、硬化、紧缩 2)熟悉弯曲、扭转形变的应力分布特点 ☆人体骨骼的常见受力载荷?☆请从弯曲和扭转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人的四肢长骨是中空的?☆低碳钢材料,其正应力与线应变关系曲线的各段代表的物理意义。

延展性好是何含义?第2章 流体的运动1.熟悉理想流体、稳定流体、流线、流管概念 2.掌握并熟练应用流体连续性方程2211v S v S Q ==该方程反映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遵守流量守恒,即流管不同截面的流量相等3.掌握并熟练应用伯努利方程222212112121gh v P gh v P ρ+ρ+=ρ+ρ+即单位体积中压强、动能、势能之和恒定 熟悉应用,掌握计算方法 4. 阐释体位对血压的影响5.熟悉层流、湍流、牛顿流体、流阻概念6.掌握牛顿粘滞定律的涵义dx dv s F η=7.掌握泊肃叶公式的涵义L PR Q η∆π=84流阻 48R LR f πη=8.了解雷诺数,粘滞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及斯托克斯公式 9.了解血压在血管中分布情况大气压: Pa P 510013.1⨯= 水的密度: 3kg/m 1000=ρ☆若两只船平行前进时靠的很近,则容易发生碰撞,试用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解释原因。

☆利用伯努利方程简单说一说:人体从平躺到站立情况下的血压变化。

☆如果躯体中血液流经一段血管的流动作层流,血管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大致是怎样的?☆简述黏性流体的两种流动形式有什么区别,并说明在圆管中决定流体流动形式的因素。

☆用落球法测量黏度,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黏度差别大的液体,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测量方法? ☆如果用如图所示金属丝框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结果会怎样?为什么?第5章5.5节 液体的表面现象1. 表面张力 表面能 表面活性物质2. 附加压强3. 润湿与不润湿 接触角 毛细现象 重要公式1. 表面张力 S∆α=α=W LT2. 附加压强 )(4)(2双液面、液膜单液面Rp Rp α=∆α=∆ 3. 毛细现象 gr cos h ρθα=2注意的问题1. 表面张力产生原因2. 气体栓塞3. 连通器两端大、小泡的变化4. 水对玻璃完全润湿,接触角为零☆位于表面层和液体内部的液体分子有何不同?简述表面张力系数α的单位“N.m -1”和“J.m -2”分别代表的物理意义。

一种简单实用的眼睛屈光不正的模拟与矫正的实验方法

一种简单实用的眼睛屈光不正的模拟与矫正的实验方法

一种简单实用的眼睛屈光不正的模拟与矫正的实验方法
吕磊;张正厚;李田勋;隋丽云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5(022)003
【摘要】利用物距、像距法测量薄透镜的焦度是几何光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本实验利用透镜A来模拟了眼睛的折光系统,像屏模拟了视网模,透镜B、C分别模拟了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近视镜和远视镜,屈光不正的原因很多[8,9],本文仅以眼球前后距离的变化(视网膜的移动[9]靠像屏的移动来实现)来模拟了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矫正的方法,并比较准确地测定了薄透镜的焦距(光焦度).本文是在"非正常眼的模拟与矫正的实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
【总页数】3页(P534-536)
【作者】吕磊;张正厚;李田勋;隋丽云
【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医学物理学教研室,山东,潍坊,261042;潍坊医学院,医学物理学教研室,山东,潍坊,261042;潍坊医学院,医学物理学教研室,山东,潍坊,261042;潍坊医学院,医学物理学教研室,山东,潍坊,261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2
【相关文献】
1.眼睛屈光不正的模拟与矫正实验——薄透镜焦距(光焦度)的测定 [J], 吕磊;魏志新;张正厚;隋丽云;郭顺生
2.模拟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物理矫正的实验设计 [J], 梁路光;孟媛媛;诸挥明
3.一种简单实用的实验动物中药脑脊液采集方法 [J], 马伟;马锋;田建英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模拟眼睛屈光不正及矫正实验的教学践行与思考 [J], 唐笑年;付大伟;诸挥明;王潇潇
5.屈光不正的眼睛经配带镜片矫正后是否就等于正视眼?[英文] [J], 芮继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屈光参差恢复训练

屈光参差恢复训练

屈光参差恢复训练
屈光参差恢复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眼部锻炼和视觉训练来改善
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加
强眼睛的肌肉,改善眼球调节能力,从而提高视觉质量和舒适度。

屈光参差恢复训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眼球运动训练: 这种训练通过调整眼球的运动方式,培养眼
球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常见的练习包括上下左右、环绕运动和斜视运
动等,每天进行一定的时间来锻炼眼球的肌肉。

2. 近视眼操练: 对于近视患者,经常进行近视眼操练是非常有
效的。

这种操练包括调整眼部焦距,通过看远到近的物体并逐渐调整
焦距,以加强眼睛的调节能力。

3. 视觉训练: 这种训练旨在通过改善眼球的调节反应时间和准
确性来提高视觉质量。

这包括调整眼球对不同距离的物体的焦距、进
行目标跟随练习以及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视觉挑战等。

4. 眼保健: 正确的眼保健对于屈光参差恢复训练至关重要。


持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如遵守正确的用眼时间,每隔一段时间放松
眼睛,远离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保证充足的睡眠等,都有助于维持健
康的视觉状态。

屈光参差恢复训练需要耐心和坚持,效果因人而异。

在开始之前,建议咨询专业的眼科医生,以了解自己的屈光问题和适合的训练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光焦度、屈光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理解并掌握薄透镜成像规律,计算薄透镜的屈光度;
3.模拟眼睛屈光不正光路,理解物理矫正原理。

实验原理
从光学角度看,眼睛是一个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光学系统。

理论和实验都已证明,当发光体的光线经光学系统成像后,若物距为S 、像距为'S 、透镜的焦距为f ,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高斯公式:
f
S S 1
'11=+ 光焦度是指焦距的倒数,表示着透镜的发散或会聚本领,单位为屈光度D (1D=1m -1),也可用度作单位,1D=100度。

常见的屈光不正(常)眼有:
1)近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即眼睛的会聚能力加强,这种眼睛称为近视眼。

多数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大,即眼轴过长引起;少数近视眼是由于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过强引起。

前者为轴性近视,后者为屈光性近视。

无论是属于哪种近视眼,它们的近点与远点都近移,需要配带发散透镜进行物理矫正,这种发散透镜称为近视镜。

图 近视眼图 近视眼的物理矫正
2)远视眼:眼睛不经调节时,平行光入射会聚在视网膜之后,即眼睛的会聚能力减弱,这种眼睛称为远视眼。

多数远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距离变小,即眼轴过短引起;少数远视眼是由于
角膜和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过弱引起。

前者为轴性远视,后者为屈光性远视。

无论是属于哪种远视眼,它们的近点与远点都远移,需要配带会聚透镜进行物理矫正,这种会聚透镜称为远视镜。

图远视眼图远视眼的物理矫正本实验中利用透镜A作为眼睛,像屏作为视网膜来模拟眼睛的成像过程。

通过前后移动像屏来模拟轴性近视和远视眼的屈光不正成像原理,利用透镜B (焦距小于透镜A)和透镜C(焦距大于透镜A)来模拟屈光性近视和远视眼的屈光不正成像原理,并用一块凹透镜D和一块凸透镜E分别模拟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近视镜和远视镜。

最后通过高斯公式来求出矫正镜的焦距。

实验仪器
光具座及附件、光源、物屏、像屏,不同焦距的薄透镜。

薄透镜共5片
薄透镜A焦距为200mm (模拟眼睛)
薄透镜B焦距为150mm(模拟屈光性近视眼)
薄透镜C焦距为250mm(模拟屈光性远视眼)
薄透镜D焦距为-150mm(模拟近视眼矫正镜)
薄透镜E焦距为600mm(模拟远视眼矫正镜)
实验内容
1.共轴调节
透镜成像存在着像差,成像系统应尽量在近轴区域。

为达到上述要求,应使各光学元件的主光轴重合,习惯上称同轴等高,即共轴。

此外,成像系统中的各量,如物距、像距及透镜移动的距离等都是沿着主光轴计算长度的。

长度是按光具座的刻度来读取的。

为测量准确,透镜主光轴应与光具座导轨平行。

共轴调节可分为粗调和细调两步来做。

首先粗调,将各光学元件置于光具座上,并靠拢排列。

调节其高、低、左、右,使光源、物屏、透镜、像屏等的中心同高共线并平行于导轨。

各元件所在的
平面要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导轨轴线。

然后再细调,依靠成像规律来判断:将像屏、物屏置于光具座上,使其距离 。

插入透镜并左右移动其位置,在屏上分别得到放大像和缩小像,调节各l4
f
元件,使放大像与缩小像的中心重合。

如果系统是由多个透镜等元件组成的,均用这种方法使所有像的中心重合在一个位置,则达到了共轴要求。

以下所有实验都是在共轴条件下进行的。

2.模拟正常眼成像过程:
(1)将焦距为200mm的薄透镜A放在物屏和像屏之间,调节光源、物屏、像屏及薄透镜共轴等高。

(2)将物屏和像屏间的距离调整为850mm,调节薄透镜A的位置,使像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以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

3.模拟近视眼成像过程:
(1)将像屏向后移动50mm模拟轴性近视眼成像过程,此时成像会变模糊。

将薄透镜D(焦距为-150mm)放在物屏与薄透镜A之间模拟近视眼矫正镜,调节薄透镜D的位置,使像屏上所成的像清晰,记录下物屏、薄透镜A及像屏(单次测量)的位置,用多次测量(至少5次)记录下薄透镜D的位置。

(2)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薄透镜D的焦距。

(3)还原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将薄透镜A换成薄透镜B(焦距为150mm)模拟屈光性近视眼成像过程,此时成像会变模糊,将薄透镜D(焦距为-150mm)放在物屏与薄透镜B之间模拟近视眼矫正镜,调节薄透镜D的位置,使像屏上所成的像清晰,记录下物屏、薄透镜B及像屏(单次测量)的位置,用多次测量(至少5次)记录下薄透镜D的位置。

(4)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薄透镜D的焦距。

4.模拟远视眼成像过程:
(1)还原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将像屏向前移动30mm模拟轴性远视眼成像过程,此时成像会变模糊。

将薄透镜E(焦距为600mm)放在物屏与薄透镜A 之间模拟远视眼矫正镜,调节薄透镜E的位置,使像屏上所成的像清晰,记录下物屏、薄透镜A及像屏(单次测量)的位置,用多次测量(至少5次)记录下薄透镜E的位置。

(3)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薄透镜E 的焦距。

(4)还原正常眼睛的成像过程,将薄透镜A 换成薄透镜C (焦距为250mm )模拟屈光性近视眼成像过程,此时成像会变模糊,将薄透镜E (焦距为600mm )放在物屏与薄透镜C 之间模拟远视眼矫正镜,调节薄透镜E 的位置,使像屏上所成的像清晰,记录下物屏、薄透镜C 及像屏(单次测量)的位置,用多次测量(至少5次)记录下薄透镜E 的位置。

(5)利用高斯公式计算出薄透镜E 的焦距。

注意事项
1.透镜要轻拿轻放,尽量避免用手触摸透镜表面,严禁用任何物体划透镜。

2.安装透镜时一定要小心,确保透镜被牢固的安装在透镜夹上,切勿将透镜掉在地上。

3.透镜使用完毕后,用透镜纸将其包好,并按照实际焦距放回贴有焦距标签的塑料袋中,切勿乱放。

附:实验数据记录表及数据处理公式
模拟近视眼成像过程数据记录表(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各画一个) 物屏位置P= 薄透镜A (B )位置= 像屏位置P '=
测量次数 1 2 3 4 5 薄透镜D 位置(mm )
模拟远视眼成像过程数据记录表(轴性远视和屈光性远视各画一个) 物屏位置P= 薄透镜A (C )位置= 像屏位置P '=
测量次数 1 2 3 4 5 薄透镜E 位置(mm )
数据处理所用公式
设物屏与薄透镜D (E )的间隔为1S ,薄透镜A (B )(C )与像屏的间隔为2S ,物屏与像屏的间隔为L ,薄透镜A (B )(C )的焦距为))((C B A f f f ,则
轴性近视眼模拟过程焦距公式:12
2
22
1
2)(S S L S L f S f S f A A D ++--=
屈光性近视眼模拟过程焦距公式:12
222
1
2)(S S L S L f S f S f B B D ++--= 轴性远视眼模拟过程焦距公式:12
222
1
2)(S S L S L f S f S f A A E ++--= 屈光性远视眼模拟过程焦距公式:12
2221
2)(S S L S L f S f S f C C E ++--= 误差分析所用公式
近视眼:P D S -=1 ∆=3
1
P u )
1.()
(1
2
--=
∑=n n D D s n
i i
D 221D P S s u U +=
轴性近视眼焦距不确定度传递公式:11)(22
2212S A A f U S L S L f S f S U D ⎥⎦⎤⎢⎣⎡++--= 屈光性近视眼焦距不确定度传递公式:11)(22
2212S B B f U S L S L f S f S U D ⎥⎦

⎢⎣⎡++--= 远视眼:P E S -=1 ∆=3
1
P u )
1.()(1
2
--=
∑=n n E E
s n
i i
E 221E P S s u U +=
轴性远视眼焦距不确定度传递公式:11)(22
2212S A A f U S L S L f S f S U E ⎥⎦⎤⎢⎣⎡++--= 屈光性远视眼焦距不确定度传递公式:11)(22
2212S C C f U S L S L f S f S U E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