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本科)

环境质量评价(本科)
环境质量评价(本科)

《环境质量评价》平时作业

一、问答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 什么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环境质量:环境的优劣程度,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等。

价值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人类健康生存的需要。这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环境状态能否满足这一需要,满足的程度如何,是环境质量在这方面的体现。

2、人类生活的条件改善和提高的需要。这是人类生存的进一步需要,除了满足上诉需要外,还要求有宽敞舒适住宅等。环境状态能否满足或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一需要,是环境质量价值在有一个方面的体现。

3、人类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发展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社会性活动,它也需要一定的环境质量提供保证。这是环境质量价值的另一体现。

4、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后盾,没有这一条件和后盾,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就无法形成。因此,环境状态能否满足这一需要是环境质量价值的第四方面体现。

总结以上论述,可以将环境质量的价值至少概括为“健康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四种价值。

2 什么是环境评价?环境评价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答:环境评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环境评价就是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和描述。

功能和作用:1、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及其价值。通过环境评价,不

仅可以判断环境质量的优劣,也可以进一步认识环境质量价值的高低,确定环境

质量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使环境质量符合人群

生活与生产的要求,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而采取行动。2、是人们认

识环境的本质和进一步保护与改善环境质量的手段与工具,它为环境管理、环境

工程、制定环境标准、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

据,为国家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信息,它是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是贯彻

我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环境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在进行环境评

价工作中,要开展大量的各种学科的专项研究与综合研究,以揭示环境的本质,

并找出环境质量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从而也大大丰富了环境科学的内容,

促进了环境科学的发展。

3 简述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答:1、工业污染源调查:1)企业概况2)工业调查3)能源、水源、原辅

材料情况4)生产布局调查5)管理调查6)污染物治理调查7)污染物排放情况

调查8)污染危害调查9)发展规划调查

2、农业污染源调查:1)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2)化肥使用情况的调查3)农业废弃物的调查4)农业机械使用情况调查

3、生活污染源调查:1)城市居民人口调查2)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调查3)民用燃料调查4)城市垃圾及处理方法调查

4、交通污染源调查:1)噪声调查2)汽车尾气调查除上述污染源调查外,还有其他污染源的调查。在进行一个地区的污染源调查时,都应同时进行自然环境背景调查和社会背景调查。

4一台普通锅炉每小时烧烟煤500kg。已知烟煤灰分取20%,排灰因子为75%,烟煤含硫分为3%,转化率取80%。试计算:这台锅炉排入大气的烟灰量?如果排烟温度为273℃,求SO2的排放量(质量排放量和体积排放量两类)。

烟灰量:G烟尘=B×A×d?×(1-η)=500×20%×75% =75 kg 式中G烟尘—烟尘排放量

B—耗煤量

A—煤的灰分含量(%)

d?—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的百分数(%),与燃烧方式有关

η—除尘器的总效率(%)

SO2的质量排放量:G=B×S%×80%×2×(1-η)

=500×3%×80%×2×(1-η)=500×3%×80%×2×(1-80%)=4.8 kg 式中G—二氧化硫的产生量

B—耗煤量

S%—煤的含硫量

η—脱硫效率

SO2的体积排放量:G=B×S%×80%×2×(1-η)×(273+t/273)×22.4/64 =4.8×(273+t/273)×22.4/64 =458.64

式中G—二氧化硫的产生量

B—耗煤量

S—煤的含硫量(%)η—脱硫效率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精心整理培训资料—2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评价标准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 Coi—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 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 为: 1 2 9:00 3、降水评价方法 降水酸度(pH值)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一般将pH<5.60的降水称为酸雨。用降水pH 年均值和酸雨出现的频率评价酸雨状况。 三、沙尘暴评价 (总站生字﹝2004﹞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沙尘天气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31号)规定进行评价。详见表3-7。 表3-7 沙尘天气分级颗粒物浓度限值单位: mg/Nm3

10 2、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者,其分级下降一级; 3、未达到分级标准的其它沙尘现象统称为“受沙尘天气影响”。 四、地表水评价 限值进行比较,以该断面(或河流)污染最重因子的类别作为该断面(河段)的水质综合类别。 ⑵地表水域功能标准 根据陕西省地表水域功能标准进行水质超标状况评价 ⑶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污染分担率来计算和评价各水域(或河流)间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际变化(污染指数计算,采用第Ⅲ类标准值)。

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项目名称:年产2000吨钢模板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贵州银桥钢模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重庆九天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环评证书:国环评证乙字第3118号 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1 概论 (1) 1.1编制依据 (1) 1.2 评价范围和目的 (1) 1.3评价标准 (1) 1.4评价因子、评价等级与范围 (2) 1.5环境保护目标 (3) 2 项目概况简介及工程分析 (4) 2.1项目概况简介 (4) 3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 3.1大气环境现状监测 (6) 3.2检测结果 (8) 3.3大气环境现状评价 (10) 4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2) 4.1 预测范围、因子及气象条件 (12) 4.2大气污染物环境影响分析 (13) 4.3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 (15) 5 结论 (18) 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结论 (18) 5.2大气环境影响结论 (18) 5.3本项目对大气环境环境的影响及建设可行性结论 (18)

贵州河湖船业有限公司年产十五艘旅游船项目 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1 概论 1.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4) 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5) 国家环保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 (6)《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 (7) 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8) 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9)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居住区) (10)《委托书》贵州河湖船业有限公司。 1.2 评价范围和目的 通过本评价,查清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定性或定量分析、预测项目在营运期对周围区域大气环境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针对项目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减缓和消除的措施对策及环境监控计划,以指导设计、建设和营运管理,减轻和消除项目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述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有关 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1.3评价标准 1.3.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具体限值见表1-1。 表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1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和其他手段,对水环境素质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或将量质变换为评语)的过程。水环境质量评价必须以监测资料为基础,经过数理统计得出统计量(特征数值)及环境的各种代表值,然后依据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水环境质量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作用及分类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可以为制定国家或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条例细则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进行环境质量的预断预报,编制新建、改建、扩建和挖潜、革新、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防治方案,为选址、设计和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还可用以总结本地区的环保工作,鉴定防治措施的效果、写出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进行不同地区间环境质量的比较,交流情报资料,进行全国环境质量统计,促进环保科研技术的发展以及是否以牺牲水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而换取经济发展高速度的损益分析等。 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大致上可将水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照时间可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2)按照区域类型可分为城市、区域或流域、景区等;3)按照环境的专业用途又可分为饮用水、灌溉水、渔业用水等质量评价。 3.水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3.1评价方法分析 1.单因子评价法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明确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单因子评价法的实质是评价过程采用变权来处理评价因子,对污染最重因子赋以100%权重。因此,该方法未考虑水质评价全部因子的贡献,水质监测信息未充分利用。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水质评价结果是差的,表现为过保护。有时会由于过于严格的要求把水域使用功能评价得偏低各评价参数之间互不联系,不能全面反映水体污染的综合情况但该方法评价过程简单,无需复杂计算。 以金沙江流域铁路桥断面为例,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Ⅳ类,定级项目为石油类,但其他7项污染因子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再如新濉河大屈断面,按单因子方法,其评价等级为劣Ⅴ类,定级项目为氨氮,CODMn也超标(Ⅳ类),BOD5、石油类、挥发酚、汞、铅这5个项目均好于Ⅰ类水质标准,DO好于Ⅱ类水质标准。按4种分级评分法评价,铁路桥断面均评价为Ⅰ类,大屈断面则评价为Ⅲ类(灰色关联)、Ⅴ类(模糊综合)、Ⅰ类(物元可拓)、Ⅱ类(标识指数)。比较各种方法评价结果,如果按单因子评价法,将这两个断面评价为Ⅳ类和劣Ⅴ类结果偏严。因此,当仅有1项指标污染较重时,分级评分法较为合适;当有2项以上指标污染较重时,物元分析法评价结果偏松,标识指数法和灰关联分析法 2.污染指数评价法 污染指数评价法是用水体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与其评价标准之比作为该项目的污染分指数,然后通过各种数学手段将各项目的分指数综合而得到该水体的污染指数,以此代表水体的污染程度。对分指数的处理不同,使水质评价污染指数存在着不同的形式,包括简单叠加指数、算术平均值指数、均方根指数、最大值指数、内梅罗指数等。 111简单叠加指数 选定若干评价参数, 将各参数的实际浓度Ci和其相应地评价标准浓度( Coi) 相比,求出各参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1297761.html,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作者:陈明亮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36期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重庆市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针对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进一步梳理空间分异特征,对更有效的制定差异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备着深远的指导性价值。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差异化;优化调控 从概念上来看,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称之为的乡村人居环境主要指的是在乡村范围内,农户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乡之间要素进一步流动,乡村主体也有了更加广阔深远的行为空间,其更加多元化的行为结果导致乡村空间系统进一步呈现出要素结构功能的转型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出现比较深刻的矛盾,对于乡村发展和人居环境保护等相关难题要进行有效化解。以重庆为例,面对乡村人居环境现状矛盾,怎样才能使这一难题得以破解,进一步优化其乡村人居环境,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首先,进一步有效构建综合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来讲,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是针对农民生活环境和品质进行衡量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重庆的基础设施,乡村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居住条件,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相关方面为依据,确保这5个方面成为一级指标,同时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选取40个二级指标,由此进一步充分构建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有效评价。从根本上来看,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水准是对乡村人居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硬环境,大多数时候,交通水利设施的条件越优质,信息通讯外部交通越发达,技术设施的建设水平就会变得越高。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村域之间的道路硬化率,村内部的主要道路路灯等指标,针对单元的交通水利设施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二、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3—

目 录 一、基本规定 (6) (一)评价指标 (6) 1.水质评价指标 (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 (二)数据统计 (6) 1.周、旬、月评价 (6) 2.季度评价 (6) 3.年度评价 (6) 二、评价方法 (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 1.断面水质评价 (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

2018二级建造网络继续教育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经验规范

======单选题部分======9分1.土地胁迫指数是评价区域内土地质量遭受胁迫的程度,利用评价区域内单位面积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开发等胁迫类型面积表示。当土地胁迫指数大于100时,则取()。 A1 B原始数 C100 D数据失去意义 2.重要生态类型变化调节指标是根据重要生态类型变化对生态功能动态变化度进行调节,调节幅度为() A-~ B-1~1 C-~ D-2~2 3.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为5级,若CEI>=80的是()A差 B中 C良 D优 4.下列不属于滩涂湿地的特点的是() A地势平坦低洼 B排水顺畅 C长期潮湿

D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1.生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中,Aforn的含义是() A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B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C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D水域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2.有林地是指郁闭度大于()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 3.中度侵蚀是评价区域内受自然营力(风力、水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土壤侵蚀模数在2500~5000t/(km·a)之间,平均流失厚度在()mm/a 之间的区域。 ~ ~ ~ ~ 4.()是评价区域绿地、水域湿地和耕地面积占评价区域的比例,是城市生态系统宏观构成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A生态用地比例 B绿地覆盖率 C环保投资占GDP比例 D水源涵养指数

======多选题部分====== 5.生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指数主要从()、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量等方面表示 A地表水质量 B空气质量 C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量 6.城市环境质量主要从()等方面表示。 A大气环境质量 B水环境质量 C声环境质量 7.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分指数 A生物丰度指数 B植被覆盖指数 C水网密度指数 D土地胁迫指数 ======判断题部分====== 8.污染负荷指数评价区域内所受纳的环境污染压力,利用评价区域单位面积所受纳的污染负荷表示 对 9.环境限制指数是约束性指标,指根据区域内出现的严重影响人居生产生活安全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项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限制。 对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DOC 19页)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行)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 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 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 2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 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 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湖泊水质?)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本文从城市的尺度出发,以西安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基本概念的剖析和城市人居环境构成要素的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城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为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房制度改革,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吴良镛先生受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启发,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2001年,吴良镛先生出版著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确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学术框架。此后,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尺度,选取西安市三环范围内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分析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域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为西安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人居环境基本概念 1.1 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居环境是在人类居住和环境科学两大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劳动成果。 人居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类这个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是与人类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的综合。 1.2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由3部分组成:(1)居住条件,它通过住宅本身的价值来体现,包含住宅面积、住宅质量和住宅设备等;(2)生态环境质量,它通过城市的大气、水、噪声以及绿化水平等指标来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它可通过各文教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各类活动场所、道路广场、交通状况等指标反映。 二.研究区域概况 西安,古称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中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总结

第一章环境规划概述 第一节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的特征 1)一种环境影响 2)一种环境影响的性质 一种影响可以是好的(对人群有利)或不好的(对人群不利),分别以(+)或(-)表示。 重要的是全面了解哪些人受益,受益的情况和程度如何?哪些人受害,受害的情况和程度如何,这类信息对拟议行动的决策十分重要。 一种环境影响可以是明显的或显著的,也可以是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或潜能的)。 在很多场合下,潜在的(潜能的)影响往往比明显的影响严重和重大。 在一个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空间分布的特征。 例如:城市污水排入河道后,河流中的溶解氧浓度沿着河流发生变化,在离排放口不同距离的断面上,溶解氧浓度是不同的。 一种环境影响是随时间变化的,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可以是长期的或短期的。 ①在拟议行动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影响。 ②一种影响随着时间延续,影响的强度和性质也发生变化。 例如,向海湾水域排放台汞废水,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随即升高,随着时间的延续,发生汞离子的迁移转化,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降低,但水域底泥和一些小生物体内的甲基汞浓度增加,形成了不同性质的新的影响。 一种环境影响因素引起环境因子变化的可能性和大小是随机的,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特征。 例如,有一个城市的污水均匀地排人一条河流,在有些季节的某些日子出现河水的BOD5超标,这种超标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呈周期性变化,而是随机的。 是可逆的或不可逆的。 可逆影响是可以恢复的:例如施工期打桩噪声,在施工结束后即消失、复原。 不可逆影响是不可恢复的:例如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绿色植被消失,代之水泥或沥青铺砌。一般说,所谓可逆和不可逆影响是相对的;不可逆影响主要是作用于不可更新资源产生的。 各种影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转化的。 例如排放燃煤废气造成大SO2和TSP浓度的增加.而SO2和TSP在一起又会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污染的危害。 原发性(初级)环境影响往往产生继发性(次级)影响。 原发性(初级)影响是开发行动的直接结果,继发性(次级)影响是由原发性影响诱发的影响。 影响的效应是短期的或长期的 短期影响常是由行动直接产生的;长期影响常引起继发性影响。 一项开发行动常是兼有短期和长期效应的。 环境评价 概念: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的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 分类 现状评价 根据近一二年的环境监测、调查资料,对一个区域内环境质量的变化及现状进行评定。 它可以近似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探索形成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为该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和制订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它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组平均值表 评价因素及编号平均值定级总体感觉 房屋总体印象 房屋质量 水体清洁度 树木保护状况 生活垃圾处理 饮用和水源状况 文体设施情况 上学方便程度 服务设施状况 人身安全 财务安全 出行道路状况 田地道路 到集市方便程度 到县城方便程度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近接居住环境 住宅 宽适度,给排水状况,日照通风条件,生活垃圾收集 情况; 邻里 住房周围的安静,近邻的交流或接触程度,近邻的围 墙、院子内的绿化; 社区环境 社区绿化 公园、学校的绿化,街头绿化,该地区的绿化状况, 去公园的便利程度,周围的水域环境,与水域的接近 程度; 社区空间公共空间的大小,街景的美化程度; 社区服务 购物、娱乐、医疗、银行、邮局,小孩的教育环境, 文化环境,治安状况; 城市环境 风景名胜保护自然风景的保护,历史古迹的保护,历史气氛; 生态环境噪音,空气质量; 服务应急能力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防灾抗灾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项(A)因素项(B)分因素项(C) 经济环境销售率(一年以内) 物业管理水平物管费收缴率,服务质量楼盘认可度入住率,升值潜力 社会环境 安全小区消防设施,抗震设防,小区内治安状况 健康医院或诊所数量,社区康体设施 教育文化学校数量,社区活动 居民生活邻里关系,生活便利程度 小区规划设计 人均建筑面积,建筑密度,景观环境,套型平面组合 及功能,室内通风,小区特色

区位交通到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公共交通的服务班次,公共交通线路,机动车可达性,车位数量与住户比 生态环境 水环境系统 水质标准(景观水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中水 利用率 声环境系统小区白天噪音等级,室内白天噪音等级 光环境系统 小区道路立体照明系统,朝阳房间比例(多层、高层), 日照时数(大寒日) 气环境系统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氮含量 绿化系统绿地率,植物丰实度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 统 生活垃圾收集与分类率,生活垃圾收运密闭率 技术环境 智能技术 周边红外线对射和电子监控及电子巡更,户内报警及 救助系统 通讯信息技术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宽带入户率建造技术绿色材料,建筑节能比例 住宅设计指标构成 住宅设计指标 住宅类型(高层、多层、公寓、别墅) 住宅层高(米) 住宅房型(一房一厅、二房一厅、二房二厅一卫...) 住宅单元建筑面积(平方米) 人均拥有房间数量(个) 住宅配套设施完备率(%) 住宅的智能化程度(高、中、低)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人居环境划分准则环境构成要素 按结构形态划分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区位环境按社会形态划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一级准则单项指标 建筑质量(Ⅰ)房型设计(X1) 通风状况(X2) 结构健全(X3) 储藏充足(X4) 容易维修(X5) 电力稳定(X6) 楼层高度(X7) 防火材料(X8) 隔音设施(X9) 充足光线(X10) 内置橱柜(X11) 绝缘防护(X12) 室温控制(X13) 管道良好(X14) 卫生设施(X15) 方便厨房(X16) 不互相干扰的 通道 (X17) 环境安全(Ⅱ)空气质量(X18) 饮水水质(X19) 噪声污染(X20) 洪水淹没(X21) 交通要道(X22) 垃圾堆场(X23) 化学工厂(X24) 污染水体(X25) 易燃易爆(X26) 景观规划(Ⅲ)风景院落(X27) 住区小品(X28) 建筑密度(X29) 自然景色(X30) 户外保持(X31) 建筑保持(X32) 住宅间距(X33) 绿化草坪(X34) 休闲广场(X35) 建筑样式(X36) 公共服务(Ⅳ)商业网点(X37) 医疗保健(X38) 蔬菜市场(X39) 供电系统(X40) 电信服务(X41) 给水系统(X42) 排水系统(X43) 各类学校(X44) 公共停车场所 (X45) 文化娱乐设施 (X46) 社区文化环 境邻里和谐(X47) 社区治安(X48) 住宅特色(X49) 住区荣誉(X50) 紧邻亲朋(X51) 紧邻高校(X52) 流动人口(X53) 远离棚户(X54) 市民广场(X55) 心理归属(X5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

中国矿业大学10-11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 《人居环境与通风》作业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二〇一一年四月

浅谈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关注点渐渐从充分注重自己的住房及周边环境品质改善延伸扩展到整个社区、整个城市的环境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 关键字:人居环境品质;人居环境意境;自然观;绿色人居环境 1.引言 人居环境所涉及的方面不仅是要满足人类对遮风挡雨、生活起居的物质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人类对心理、伦理、审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人居环境的发展表现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风貌和水准,凝聚了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无论是建造住宅还是与其融为一体的园林景观,都既是一种生产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发展的历史,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就是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居住环境的改善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文明进步。 人居环境,“居”字是住宅,“环境”就是社区,是人们所能触及的外在环境的总和,从精神的内在体验和外在的环境空间,如何让住宅和社区符合优质人居环境的标准和特色,人居环境为人所造,又反过来通过它的“美育”作用,来陶冶人的心灵和性情,来“造人”。人居环境的品质与意境研究的是人生活的方式、生活的状态、生活的氛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2.人居环境发展概况 2.1工业革命前的人居环境品质与意境的和谐平衡 我们可以从考证中得知原始人类从巢居、穴居发展到定居,它们是人类求得生存过程中的安全避护所。从品质上满足了原始人对居住环境最基本要求,遮风挡雨、防灾防兽、群分类聚,并在寻求理想生存环境的过程中改进选择环境的技巧,对“天”的崇拜与天人合一的观念促使他们寄望通天通灵的巫术意念活动,从意境上以取得人类自身无法知晓的“天”的暗示,以“天”意来选择环境从而达到与天地山水同相连的意境。 而后,随着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国家的出现同时也表示人类聚居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居环境也不断改善。因此产生了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文明:黄淮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和地中海文明,这四种文明表现在人居环境上就是创造了灿烂辉煌而各具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空间。在埃及,人们迷信人死后会复活并从此永生,创造了至今震撼世界的理想化“阴宅”——金字塔。在地中海,古希腊的手工

张家口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第17卷第1期?50?2009年2月环境卫生工程EnvironmentalSanitationEngineeringV01.17No.1 February 张家口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吴治花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采用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指数法对张家口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张家口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综合指数低于Ⅲ级标准,未过及格线,尤其是环境指标适宜度指数过低,未迭到V级标准,说明张家口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较差。迫切需要改善。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X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06(2009)01-0050-03 Eco-environmentQualityAssessmentofZhangiiakouCi略 WuZhihua (SchoolofCity&Environment,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Liaoningl16029) Abstract:Thepresenturbaneco-environmentquMityinZhangjiakoucityWaSevaluated,withthemethodofindexforurbaneco-environmentsuitability.Theresultindicatedthatthecomprehensiveindexofthepresenturbaneco-environmentquMityinZhangjiakoucitywaslowerthanⅢdegree.andwasnotpassthedemarcationlinesstandard,especiallytheenvironmentalsuitabilityindex哪lowexcessively,anddidnotreachVdegree,itshowedthatthepresenturbaneco—environmentquMityinZhangjiakouwasrelativelybad,thecityisurgentlyinneedofimprovingeco--environmentquality. Keywords:urbanecological;environmentquality;evaluatingindexsystem 近几年来,诸多学者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过分析与评价,但各位专家的着眼点不同,所研究的内容不同,评价的分类、评价指标和方法的选取以及评价结果也有所不同。而本文是对张家口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的综合性生态系统评价,评价指标从生产、生活和环境3方面选取,以体现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性,采用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指数法,旨在为相关部门进一步管理张家口市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1评价区域与评价方法1.1张家口市生态环境概况张家口市属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京、冀、晋、蒙交界处,是京、津的上风上水地带。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使本地具有连接京津、沟通晋蒙、支援沿海、开发内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因此生态环境好坏不仅影响张家口市的人居环境,而且制约京津及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张家口市境内地貌特殊,阴山山脉将全市划分为坝上坝下2个自然地理区域,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坝上高原区风沙、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草场退化严重,坝下河川区、浅山丘陵区和深山工业收稿日期:2008-06.30区相对集中,水土流失日甚,污染相对严重,因此又属生态环境脆弱区。 1.2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选择国内目前广泛应用的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指数法。适宜度理论是在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点研究作物生长发育、濒危动植物生存、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土地利用方式、区域社会发展要求与现实环境资源供给的协调程度。适宜度评价针对具体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而言,不同的评价对象和目标所引入的生态学基本原理不同、适宜度评价理论和方法有别…。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指数法主要是通过对 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确定,依据指标权重及基准值建立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模型,利用模型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及预测[2]。 2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2.1评价指标与标准值的确定 对于评价指标体系,诸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或者不同的分类对指标进行构建,如王文杰等采用环境压力一状态一反映的方法来选择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指标,重点包括区域内的人口及相关活动、水生生态、自然植被以及景观变化等方面[,1;云南省的生态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提出了资源、环境、 人口3个方面指标[?1;李永建在《:拉鲁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研多窃中从

【CN109919515A】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26043.4 (22)申请日 2019.03.25 (71)申请人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46号 (72)发明人 周广胜 汲玉河 李贵才 周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庆龙 苗晓静 (51)Int.Cl. G06Q 10/06(2012.01) G06Q 50/26(2012.01) (54)发明名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装置(57)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装置,属于生态环境技术领域。包括:基于遥感信息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植被覆盖度及其地理分布的计算;基于气象条件的潜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潜在植被覆盖度及其潜在地理分布的计算;基于遥感信息与气象条件获取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植被覆盖度及其地理分布的实际与潜在植被生态质量计算;基于遥感信息的实际植被生态质量变化量与只考虑气象条件变化影响的潜在植被生态质量变化量计算;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的气象贡献率与人为因素贡献率计算。该实施例可进行全国尺度、省级尺度、县级尺度和任意评估区域不同时段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评价,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气象条件贡献率评价 和专题图的制作。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3页CN 109919515 A 2019.06.21 C N 109919515 A

1.一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各个格点的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实际植被覆盖度及实际植被分布面积,并获取各个格点的潜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潜在植被覆盖度及潜在植被分布面积; 根据所述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所述实际植被覆盖度及所述实际植被分布面积,获取实际植被生态质量变化量; 根据所述潜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所述潜在植被覆盖度、所述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所述实际植被覆盖度及所述实际植被分布面积,获取潜在植被生态质量变化量; 根据所述实际植被生态质量变化量及所述潜在植被生态质量变化量,计算气象贡献率,并根据所述气象贡献率,计算人为贡献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NPP1=6.353943-0.05875*T+0.003497*P+0.000275*T*P -0.00065*A+1.793308*NDVI;其中,NPP1表示所述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T表示年均温,P表示年降水,A表示海拔,NDVI表示一年内最大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潜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通过如下公式 进行计算: 其中,NPP2表示所述潜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RDI为大气干燥度,Rn为年净辐射,r为年降水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际植被覆盖度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VFC=(NDVI -NDVI soil )/(NDVI veg -NDVI soil ); 其中,VFC表示实际植被覆盖度,NDVI表示一年内最大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soil 表示完全是裸土或无植被覆盖区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veg 表示纯植被像元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所述实际植被覆盖度及所述实际植被分布面积,获取实际植被生态质量变化量,包括: 计算当年的所述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当年的所述实际植被覆盖度及当年的所述实际植被分布面积之间的乘积,得到当年的实际植被生态质量; 计算n年前的所述实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年前的所述实际植被覆盖度及n年前的所述实际植被分布面积之间的乘积,得到n年前的实际植被生态质量; 计算当年的实际植被生态质量与n年前的实际植被生态质量之间的差值,得到所述实际植被生态质量变化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潜在植被生态质量变化量通过如下公 式进行计算: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2CN 109919515 A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习题

第三章作业 1、某水库水质检测结果(各监测点实测浓度平均值,单位:mg/L)为:氟化物0.56,氰化物0.001,酚0.001,汞0.0001,铬0.005,砷0.004,按渔业水质标准评价该水库水质,查渔业水质标准6种污染物标准分别为:≦1.0,≦0.005,≦0.005,≦0.0005,≦0.1,≦0.05。分别用: ①简单迭加法; ②迭加均数法; ③加权迭加均数法(重金属污染物权重为0.3,其它4种污染物权重各为0.1); ④平均值和最大值的平方和均方根法; ⑤几何均值法。五种方法计算该水库水体的分指数。 2、某区域大气污染源调查后得到如下数据: 企业名称有害物质排放量(吨/年) S O2N O x T S P C O 珲春发电厂4885.008871.16140688.00224.71 化学纤维浆厂4900.672569.643195.80384.88造纸厂2500.052088.403881.25312.80市化工厂308.27206.124852.1330.87 龙井发电厂521.46743.65782.49111.38(1)确定各工厂废气的等标污染负荷? (2)区域主要污染工厂是什么? (3)区域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日平均值

3、某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试根据GB/T14848-93标准评价其环境质量现状。 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mg/L ) 第四章作业 1、下图是一个电厂的水量平衡图,试分析: (1)锅炉、汽轮机部分; (2)间接冷却水部分; (3)全厂的水平衡关系。 2、案例分析 住宅小区建设: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小区北面靠近交通主干道,区内现状用地多为已平整地,局部有水塘,有少量临时搭盖;区内北部为村庄,现状人口110人。该小区设计定位为一个具有舒适居住质量的以安置用房为主的居住生活小区,并为周边用地提供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及大型商场。 问题: 1.下列不属于施工过程中的污染源的是( )。 A.施工噪声 B.燃油机械的尾气 C.生活垃圾 D.周边河流 2.产生噪声的机械有( )。 A.挖土机 B.推土机 C.运载车 D.打桩机 3.施工期主要产生的污染物有( )。 A.扬尘 B. SO2 C. N2 D. C02 4.扬尘主要的来源有( )。 项目 氨氮 硝酸盐 挥发性酚类 汞 铬 总硬度 测量结果 0.20 6.0 0.003 0.0004 0.007 450 项目 铅 氟 镉 硫酸盐 氯化物 大肠杆菌群(个/L ) 测量结果 0.003 1.0 0.002 300 195 20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第一节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 知识点: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评价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将指数系统与环境标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具有简单、直观、易于换算、可比性强等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污染物浓度与环境危害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线性的。 设某一因子i 作用于环境,其环境质量指数的公式可写为: 式中:P i 为环境质量指数;C i 为i 因子在环境中的浓度;S i 为环境质量标准中该因子某一标准浓度值。 大气、水、土壤等绝大多数评价因子均可采用上述的标准型指数;由于DO (溶解氧)和pH 与其他因子的性质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指数形式。 1. DO 的标准型指数形式 式中:P i ——i 点的DO 环境质量指数;DO f ——饱和DO 浓度;T ——水温(℃); DO j ——i 点的DO 浓度;DO s ——DO 的评价标准。 2. pH 的标准型指数形式 式中:P i ——i 点的pH 环境质量指数;pH i ——i 点的pH 监测值; pH sd ——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 下限;pH su ——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 上限。 需要注意的是:当P i ≤1,表示未超标; 当P i >1,表明已超标,而此时(P i -1)×100%可以表示超标百分率。 第二节 单要素综合指数法 知识点:单要素综合指数 在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评价对象中,一类是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它们往往是以要素形式出现,主要有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单要素综合指数是对某一要素中不同的环境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用于描述环境中某一要素的质量现状。根据不同评价目的的需要,环境质量指数可以设计为随环境质量提高而递增,也可设计为随污染程度的提高而递增。 常用的单要素综合指数具体形式如下: 1. 代数叠加型指数: i i i S C P =() s i s f i f i DO DO DO DO DO DO P ≥--=()s i s i i DO DO DO DO P --=pH pH pH P su i i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