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目录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摘要】本文从习语的概念开始理解,分析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承载着语言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得文化,一个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该民族的文化。
习语是文化的精华,反映国家的风俗习惯,它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习语的翻译不应只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更应是文化的交流。
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几年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习语的理解错误很多是由文化因素引起的。
文化影响到习语的方方面面,不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就根本无法准确理解。
【关键词】习语文化内涵翻译【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idioms,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its analysis idiom translation methods, idioms bearing the language culture connotation, has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 kind of any language reflect and its related culture, a national language inevitably will reflect the national culture. Idioms is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e, reflect the local custom of the buying country, it a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is bearing the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should not just two kinds of language, the more should be a simple conversion cultural exchange. Translation of idiom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se years of practice teaching,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dioms of mistakes is caused by cultural factors. Culture affects all aspects of the idioms, not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cannot accurately understanding.【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connotation Translation引言习语是某一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独特固定的表达方式,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当我们在翻译英汉习语时,往往会遇到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文化差异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价值观、习俗、传统和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在习语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使得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
从词汇角度来看,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尤为明显。
例如,英语中的“in the same boat”和汉语中的“同舟共济”都表达了共同的意境,但在文化背景上却大相径庭。
英语中的“in the same boat”源自欧洲的航海文化,而汉语中的“同舟共济”则源自中国的传统水文化。
同样,英语中的“black sheep”和汉语中的“害群之马”虽然都表示“不合群的人”,但在文化意象上却存在差异。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深入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从语法和表达方式方面来看,英汉习语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
英语常常采用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而汉语则更注重对仗、平衡和和谐。
例如,英语中的“talking through one's hat”和汉语中的“纸上谈兵”都表示“空谈”,但英语中的比喻让人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英语中的习语往往言简意赅,而汉语中的习语则更为凝练、含蓄。
例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和“家丑不可外扬”都表达了相似的意境,但英语中的习语更显得简洁有力。
针对这些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英汉习语时需要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
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习语,我们可以采用直接音译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同时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英语中的“情人节”(Valentine’s Day)就直接音译为“瓦伦丁节”,既保留了其文化源头,又让中国读者更容易接受。
对于一些在意象和语法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的习语,我们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这种方法更注重译文的生动性和准确性,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
例如,“to break the ice”可意译为“打破僵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原意。
英汉语中“虎”及其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英汉语中“虎”及其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动物文化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虎”文化历史悠久,汉语中虎为百兽之王。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对虎产生了敬畏、崇敬、膜拜等错综复杂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赋予虎多样的文化内涵。
这些内涵成为了文化特有的成分。
但因中西方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的不同,虎这一动物形象在中西方文化中也不尽相同,因此深入了解英汉语文化背景的差异,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真正理解和翻译虎的文化内涵,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虎习语文化内涵翻译策略一、引言虎作为陆地动物中的霸主,体型巨大,威猛无比,是自然界众猛兽之首。
在以往长期的斗争中,人类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渐渐强大,对虎的情感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最初的惧虎、敬虎、打虎,到如今的护虎,人类与虎的关系已进入更为和谐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虎的文化意象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变化。
虽然,英汉语文化中人们对虎“威猛凶悍”的形象具有相同的认识,但由于虎是亚洲的特有种类,主要产地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所以虎在中西方文化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完全相同。
介于这个原因,在处理有关虎的文化内涵的翻译时,我们并不能将汉语中所有的“虎”都对等翻译为“tiger”。
在后文中,笔者希望在分析前人有关虎的翻译的基础上,总结出虎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方法,真正帮助读者理解和翻译虎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内涵意义。
二、“虎”在中外文化中的内涵比较虎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意义。
虎是正义、勇猛和威严的象征,一直受到中华民族的崇拜。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人们总受到各种飞禽猛兽的侵扰,由于不具有与野兽抗争的能力,人们往往难以抵御像虎这样的猛兽袭击,在畏惧虎的同时产生了对虎的崇拜心理。
在他们的思想认识中,虎代表凶猛有力、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因此很多氏族部落选择虎作为自己的象征,作为他们信仰的图腾。
他们认为自己和虎有着血缘关系,同样拥有神圣不可战胜的力量。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互译语言不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且牵涉着一个文化的背景、文化思维、文化价值及本土社会文化等。
大量的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让学习者很难理解,也使得这些习语的互译极具挑战性。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1.历史背景英汉习语的诞生都依托于母语的历史发展背景,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习语“oncein a blue moon”中,“blue moon”一说源自古老的英国历史,意思是满月二次出现;而中文习语“千载难逢”却指的是罕见而难能可贵的事情。
2.思维方式从文化角度看,汉语习语是理性的,具有哲学的内涵,特别强调人的内在本质;而英语习语,其说话方式经常依赖于比较和外界信息,为向外扩展和传播而构建的短句更具有意义及实用价值。
例如“one apple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暗示了一件好事可以把大不了的问题远远避开,而“人无完人”却暗示优秀是不存在的。
3.文化价值英汉习语在文化价值上也有差异,汉语习语崇尚朴实无华,重视能够磨练心智的思考和行为;而英语习语则崇尚高尚的文明,强调坚持原则,如“no pain no gain(不努力没有收获)”。
二、英汉习语的互译由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仅通过翻译不能完全表达原有的内涵和意义,这就导致英汉习语的互译很容易出现问题。
1.词义辨析单纯以词义辨析为准,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如,英语中的“apple”既指苹果又指英国的“苹果公司”,而中文中的“苹果”则只指吃的水果,并不能翻译成“Apple”。
2.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原有的文化背景意义很容易丢失,也影响了英汉习语的可操作性。
例如,英语中的“red tape”指的是政府官僚作风,表现在中文中就变成了“繁文缛节”;另外,英语习语“pig in a poke”源自旧时西洋猪拳,中文则变成“买老虎铁笼”,并多带着贬义。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最新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赵万哲(河南省南理工学院外语系, 473006)摘要:本文探讨了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相应的翻译技巧。
指出习语的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矛盾,在充分认识理解习语的形象,喻义,修辞的基础上,体现出民族特色,达到最佳文化交流的效果。
关键词:习语翻译文化内涵习语,也称习惯用语 (the idiomatic phrases),它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词组,短语和短句。
习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不同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即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
因此,习语的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修辞,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文化交流。
1.在翻译中使用归化法处理文化和语言的相通性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不同国家民族的生活和思想观念都有相似之处。
有时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中类似的成语和词组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结构上几乎完全一致,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语言之间的相通性。
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表达方法不谋而合之处就很多,例如,“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an eye for an eye , a tooth for a toot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to sit on pinsand needles”如坐针毡,“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双鸟,“All the rivers run into the sea, yet the sea is not full ”百川归海而海不盈,等等,我们都可以用归化法,根据其字面意思找到在另一语言中相似或相近的对等习语,比如中文中的“雨后春笋”因英国不产笋,故可借用英语短语like mushroom ,“隔墙有耳”可译为 walls have ears ,“杀鸡取卵”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红运” good luck,“爱屋及乌”love me , love my dog ,“旁敲侧击 beating around the bush等。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中英两国习语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当地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由于各自的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中英两国的习语在表达方式和内涵上存在着许多差异。
翻译中英习语时,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恰当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使译文能够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中英习语。
一、文化差异1. 礼貌与表达方式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在于对待礼貌的态度和表达方式,这也体现在他们的习语中。
在英国,人们对于礼貌和面子很重视,因此在表达上往往会更加委婉和间接。
而中国人在习语表达上则更愿意使用直接而直白的方式。
举个例子,英国人可能会用“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alt?”来委婉地请求盐,而中国人则可能会直接说“给我盐”。
2. 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中英两国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差异也会在习语中得到体现。
在英国,由于其多雨的气候和充沛的水资源,习语中常常以水相关的比喻来表达丰富和多样性。
而在中国,由于其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习语中则更常以土地和土壤为比喻,表达稳健和厚重。
3. 宗教与哲学思想中英两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文化差异。
在英国,基督教传统影响深远,因此习语中常常会涉及到圣经故事和宗教寓言。
而在中国,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对习语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习语中常常会体现出崇尚和谦逊的价值观。
二、翻译方法1. 直译与意译在翻译中英习语时,我们需要根据文化差异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要让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有时候,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和结构不变;而有时候,也需要进行意译,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来进行调整。
2. 补充说明和解释由于中英习语在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时可能需要对习语进行一定的补充说明和解释,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和意义。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习语指的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若从广义的角度讨论习语,那么习语可以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我们到知道,英语和汉语都历史悠久,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有的含蓄幽默,有的严肃典雅,有的言简意赅,有的形象生动、妙趣横和,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但是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H.P.Grice教授曾把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习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都从他们的谚语中表现出来)。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1]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起源、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文化侧面入手,探讨了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Idiomatic Phras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Inspired by the article of “Let's talk about Idioms - Cross culture challenge by @itchyfeetdonica”written by my respected @livinguktaiwan,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atic phrases.
English idiomatic phrases include set phrases, proverbs, sayings, colloquialisms, allusions, and slang, which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English culture. When we read some idiomatic phras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e can find a surprising coincidence between them that some of them are similar, and even identical in meaning and form. This shows us the fact that human beings are living on the same earth, have experienced similar developmental procedures in history, and have shared the material and resource so that thay have some similarities in their language as well. For example: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To be on the thin ice 如履薄冰
To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s 浑水摸鱼
As light as a feather 轻如鸿毛
Though they are identical in meaning and form, the majortity
of idiomatic phrases cannot translated literally. Let us compare the following.
High school 中学(不是高等学校)
Lover 情人(不是爱人)
Dutch wife 藤制睡椅(不是荷兰老婆)
Wester 西风(不是西方人)
To make a blue joke 讲黄段子、开下流玩笑
To pull somebody’s leg 开某人的玩笑
Swan song 绝唱
An Uncle Tom 逆来顺受的人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对牛弹琴
As translators we are not just dealing with words written in a certain time, space and socialpolitical situation; most importantly w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cultural aspect of the text.
受前辈@livinguktaiwan 那篇文章的启发(Let's talk about Idioms - Cross culture challenge by @itchyfeetdonica),在此特谈一谈中英习语文化翻译的不同。
英语的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典故及俚语等,是英语语言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尽管中英两种语言在习语方面存在着部分惊人的一致,无论在意义还是形式上,但大部分还是有着天壤之别。
部分习语能够一致,说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经历了
相似的历史发展过程,共享自然赐予人类的物质和资源。
但由于大多数习语是与其文化紧密相连的,所以就产生了不同。
因此,在两种语言的翻译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转换,更应注重于文化的置换。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To be on the thin ice 如履薄冰
To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s 浑水摸鱼
As light as a feather 轻如鸿毛
这些无论在意义还是形式上,都是一致的。
但是由于两种文化的不同,大多数还是不能望文生义。
例如:
High school 中学(不是高等学校)
Lover 情人(不是爱人)
Dutch wife 藤制睡椅(不是荷兰老婆)
Wester 西风(不是西方人)
To make a blue joke 讲黄段子、开下流玩笑
To pull somebody’s leg 开某人的玩笑
Swan song 绝唱
An Uncle Tom 逆来顺受的人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对牛弹琴
所以,翻译不仅仅是处理一些按照某一时空、社会政治状况而书写的词语,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考虑其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