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肥胖与2型糖尿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PPT课件

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 括心血管疾病、肾病和神经损伤。
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显著降低这些风险。
为什么要关注2型糖尿病? 社会影响
2型糖尿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医 疗系统带来巨大负担。
长期治疗和并发症管理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 。
为什么要关注2型糖尿病? 经济成本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济成本不断增加,影 响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血糖异常
如血糖监测结果异常,需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评 估。
医生会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并发症迹象
如出现视力模糊、脚部麻木等并发症迹象,应立 即就医。
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减少长期损害。
谢谢观看
通过预防和教育可以有效降低这些成本。
如何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如何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饮食管理
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 纤维素的摄入。
建议遵循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模式。
如何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每周至少150分 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控制体重。
什么是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 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糖尿病患者数量预计 在2030年将达到5亿以上。
什么是2型糖尿病?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频繁口渴、尿频、疲劳、视力模糊 等。
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为什么要关注2型糖尿病?
为什么要关注2型糖尿病? 健康风险
如何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身的血糖变化。
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管理计划。
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显著降低这些风险。
为什么要关注2型糖尿病? 社会影响
2型糖尿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医 疗系统带来巨大负担。
长期治疗和并发症管理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 。
为什么要关注2型糖尿病? 经济成本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济成本不断增加,影 响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血糖异常
如血糖监测结果异常,需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评 估。
医生会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并发症迹象
如出现视力模糊、脚部麻木等并发症迹象,应立 即就医。
及时处理并发症可以减少长期损害。
谢谢观看
通过预防和教育可以有效降低这些成本。
如何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如何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饮食管理
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 纤维素的摄入。
建议遵循地中海饮食或DASH饮食模式。
如何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每周至少150分 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控制体重。
什么是2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 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糖尿病患者数量预计 在2030年将达到5亿以上。
什么是2型糖尿病?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频繁口渴、尿频、疲劳、视力模糊 等。
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为什么要关注2型糖尿病?
为什么要关注2型糖尿病? 健康风险
如何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 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自身的血糖变化。
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血糖管理计划。
肥胖与2型糖尿病-PPT

11
腹型肥胖的概念与意义
•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排除其他继发性原因,即 可诊断腹型肥胖
•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呈“苹果形”体型 • 内脏脂肪超标是导致腹型肥胖的主要原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2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
• 糖尿病管理的“5驾马车”是宗旨:
23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饮食原则
*复合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较低,包括谷类、豆类、大多数水果和蔬菜
简单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较高,包括白面包、蛋糕、糖果等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5月:136.137页
24
Lancet. 2014 Aug 30;384(9945):766-81.
4
新: 强调T2DM患者需综合管理,肥 胖成为关注话题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
2013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共识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2013糖尿病诊疗指南
加拿大糖尿病学会: 加拿大糖尿病防治临床实践指南
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 2013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运动原则(无 禁忌者)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12), P5,51
25
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规律的运动可 带来多重获益
• Look AHEAD研究带来的启示1
实验组
对照组
• 饮食:热量1200~1500kcal/d,鼓励用奶 昔或节食棒替代正餐,多食蔬果类食物2
螺旋CT扫描总腹部脂肪、内脏及皮下脂肪,评估不同脂肪分布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营养治疗 ppt课件

肥胖发生率高;
• 2)婴儿喂养:生后4周内添加固体食物、
过食、人工喂养;
• 3)出生后头2年低体重,在11岁之内赶
上生长发育者,成年后容易发生肥胖;
ppt课件 13
四、临床表现
轻度肥胖症者多无明显症状;中、 重度肥胖者因体重负荷增大,可出现气 急、关节痛、肌肉酸痛、睡觉打鼾、体 力活动减少等症状;尤其在登高(上楼、
登山)活动时,上述症状明显。并且可
能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ppt课件 14
(一)一般表现: 1、气急、气喘:呼吸道机械压迫;代谢升 高需要更多氧气 2、关节痛:过度负重导致 (二)内分泌代谢紊乱: 1、高胰岛素血症:中心性肥胖者更多见 2、对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女性容易发生 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紊乱 ppt课件
• (一)体质指数(BMI):18.5~23.9为正常
• (二)腰围(WC)
• (三)腰臀比(WHR):男>0.9,女>0.8
• (四)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 (五)皮肤皱褶厚度 • (六)其他:超声波法、水下称重法、双能量X射线
吸收测量法、双光子吸收测量法、计算机X线断层摄
影术(CT)、磁共振显象(MRI)
ppt课件 3
肥胖症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理想体重和 体质指数。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超重 WHO 诊断标准: BMI25 WGOC诊断标准: BMI24 肥胖 BMI30 BMI28 女腰围 88cm
男腰围 WHO中心性肥胖标准: 102cm
发生代谢综合征。
ppt课件
17
五、肥胖的并发症
(一)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气喘症状有关,
• 2)婴儿喂养:生后4周内添加固体食物、
过食、人工喂养;
• 3)出生后头2年低体重,在11岁之内赶
上生长发育者,成年后容易发生肥胖;
ppt课件 13
四、临床表现
轻度肥胖症者多无明显症状;中、 重度肥胖者因体重负荷增大,可出现气 急、关节痛、肌肉酸痛、睡觉打鼾、体 力活动减少等症状;尤其在登高(上楼、
登山)活动时,上述症状明显。并且可
能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ppt课件 14
(一)一般表现: 1、气急、气喘:呼吸道机械压迫;代谢升 高需要更多氧气 2、关节痛:过度负重导致 (二)内分泌代谢紊乱: 1、高胰岛素血症:中心性肥胖者更多见 2、对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女性容易发生 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紊乱 ppt课件
• (一)体质指数(BMI):18.5~23.9为正常
• (二)腰围(WC)
• (三)腰臀比(WHR):男>0.9,女>0.8
• (四)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 (五)皮肤皱褶厚度 • (六)其他:超声波法、水下称重法、双能量X射线
吸收测量法、双光子吸收测量法、计算机X线断层摄
影术(CT)、磁共振显象(MRI)
ppt课件 3
肥胖症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理想体重和 体质指数。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超重 WHO 诊断标准: BMI25 WGOC诊断标准: BMI24 肥胖 BMI30 BMI28 女腰围 88cm
男腰围 WHO中心性肥胖标准: 102cm
发生代谢综合征。
ppt课件
17
五、肥胖的并发症
(一)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气喘症状有关,
(2024年)糖尿病PPT演示课件

3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3/26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糖尿病治疗将更加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基 因、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新型药物的研发,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智能化管理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糖尿病患者的智能化管理,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综合防治策略
未来糖尿病防治将更加注重综合策略,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等多方面的措施,以降低发病率和并发症风险。
36
THANKS
2024/3/26
37
24
运动方式选择与推荐
力量训练
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建议每周进行2-3次,每次8-10个动作,每个动作3组,每组8-12次
2024/3/26
25
运动方式选择与推荐
柔韧性训练
瑜伽、太极等
2024/3/26
建议每周进行1-2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
26
运动过程中安全防护
运动前准备
充分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糖尿病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表现 为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不良症 状。
11
03
糖尿病治疗方法及药物选 择
2024/3/26
12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01
磺脲类药物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02
双胍类药物
抑制肝糖原异生,促进周围组 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0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 低餐后高血糖。
并发症危害严重
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 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影 响患者生活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3/26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糖尿病治疗将更加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基 因、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新型药物的研发,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智能化管理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糖尿病患者的智能化管理,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综合防治策略
未来糖尿病防治将更加注重综合策略,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等多方面的措施,以降低发病率和并发症风险。
36
THANKS
2024/3/26
37
24
运动方式选择与推荐
力量训练
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建议每周进行2-3次,每次8-10个动作,每个动作3组,每组8-12次
2024/3/26
25
运动方式选择与推荐
柔韧性训练
瑜伽、太极等
2024/3/26
建议每周进行1-2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
26
运动过程中安全防护
运动前准备
充分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糖尿病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表现 为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不良症 状。
11
03
糖尿病治疗方法及药物选 择
2024/3/26
12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01
磺脲类药物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02
双胍类药物
抑制肝糖原异生,促进周围组 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0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 低餐后高血糖。
并发症危害严重
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 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影 响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PPT课件

方案。
胰岛素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种类
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胰 岛素类型,如速效、中效、长
效等。
注射方式
胰岛素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 式给药,需注意注射部位的选 择和轮换。
血糖监测
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应定期监 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 用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注意事项
胰岛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 行,患者需掌握正确的注射技
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足部检查,包括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 感觉等,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足部并发症。
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血糖控制目标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控 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 在10.0mmol/L以下。
糖尿病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 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 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
指南制定目的与重要性
规范诊疗行为
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糖 尿病诊疗建议,规范诊疗行为, 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自我管理
通过指南的宣传普及,提高患者 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 进患者自我管理。
持续葡萄糖监测(CGM)
CGM可以连续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对于需要精细调整 治疗方案的患者,可以使用CGM进行监测。
并发症筛查项目和时间安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 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以评估肾脏功能 。
胰岛素治疗策略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种类
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胰 岛素类型,如速效、中效、长
效等。
注射方式
胰岛素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 式给药,需注意注射部位的选 择和轮换。
血糖监测
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应定期监 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 用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注意事项
胰岛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 行,患者需掌握正确的注射技
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足部检查,包括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 感觉等,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足部并发症。
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血糖控制目标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等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应控 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 在10.0mmol/L以下。
糖尿病并发症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 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 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
指南制定目的与重要性
规范诊疗行为
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实用的糖 尿病诊疗建议,规范诊疗行为, 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自我管理
通过指南的宣传普及,提高患者 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 进患者自我管理。
持续葡萄糖监测(CGM)
CGM可以连续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对于需要精细调整 治疗方案的患者,可以使用CGM进行监测。
并发症筛查项目和时间安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 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筛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以评估肾脏功能 。
糖尿病与肥胖病及代谢综合征PPT课件

糖尿病、肥胖病和代谢综合征是 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
分类
糖尿病分为1型、2型和特殊类型 ;肥胖病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 性肥胖;代谢综合征包括多种代 谢异常。
流行病学特征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肥胖病和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不同地区和国家发病率存在差异, 与经济发展、生活方式、遗传等
由于胰岛素缺乏,机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 糖,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引发乏力症状。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01
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
02
随机血糖≥11.1mmol/L (200mg/dl)。
03
OGTT(口服葡萄糖耐 量试验)2小时血糖 ≥11.1mmol/L (200mg/dl)。
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与肥胖 病及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应包括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 烟限酒等方面的知识。
健康教育的形式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如开设 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和播放公 益广告等,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 我保健能力。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肾脏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肾脏血管病变,引发肾 功能不全和尿毒症。
03
肥胖病的定义与诊断
肥胖病的定义
肥胖病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 谢性疾病。
肥胖病通常以体重指数(BMI)为诊断标准,BMI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 的平方。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BMI在18.5-24.9为正常范围,25.0-29.9为超重, ≥30.0为肥胖。
肾功能不全
分类
糖尿病分为1型、2型和特殊类型 ;肥胖病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 性肥胖;代谢综合征包括多种代 谢异常。
流行病学特征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肥胖病和 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不同地区和国家发病率存在差异, 与经济发展、生活方式、遗传等
由于胰岛素缺乏,机体无法充分利用葡萄 糖,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引发乏力症状。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01
空腹血糖≥7.0mmol/L (126mg/dl)。
02
随机血糖≥11.1mmol/L (200mg/dl)。
03
OGTT(口服葡萄糖耐 量试验)2小时血糖 ≥11.1mmol/L (200mg/dl)。
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与肥胖 病及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应包括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 烟限酒等方面的知识。
健康教育的形式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如开设 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和播放公 益广告等,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 我保健能力。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肾脏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肾脏血管病变,引发肾 功能不全和尿毒症。
03
肥胖病的定义与诊断
肥胖病的定义
肥胖病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 谢性疾病。
肥胖病通常以体重指数(BMI)为诊断标准,BMI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 的平方。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BMI在18.5-24.9为正常范围,25.0-29.9为超重, ≥30.0为肥胖。
肾功能不全
2型糖尿病性肥胖症性高血压的措施护理课件

利尿剂
用于降低血压,通过排钠、排水等机 制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负担。
β受体拮抗剂
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降低心肌 收缩力和心率,用于治疗心绞痛和心 律失常。
ACE抑制剂和ARBs
通过抑制ACE或作用于AT1受体,扩 张血管,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
药物治疗方案及选择
01
02
03
04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治疗方案,综合考虑病情、年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眼部护理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 处理眼部病变。
肾脏护理
定期监测肾功能,控制蛋白质摄入 量,预防肾脏损伤。
心理健康护理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 和辅导,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患者教育与健康指
05
疾病知识教育
糖尿病、肥胖症和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包括疾病成因、发展过程、症状表现、诊断标准等。
促进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 动,扩大社交圈子,提高 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并症的防与
04
理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01
确保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健康饮食
02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降低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适量运动
定期复查与随访安排
复查项目与周期
告知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的检查项目,如血糖、血 压、血脂等,以及相应的复查周期。
随访安排
指导患者如何预约随访,以及随访时需要携带的 资料和注意事项。
紧急情况处理
告知患者如出现紧急情况,如低血糖、高血压急 症等,应如何应对和寻求帮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解读 PPT课件

指南制定目的与意义
01
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通过制定和更新指南,推动中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
统化,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
02
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并发症
通过推广和实施指南中的防治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
亡率,减轻社会负担。
03
促进多学科协作
强调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多学科协作,包括内分泌科、心血管科、营养科
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
03
新版指南历经多年修订和完善,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修改,最
终定稿并发布。
指南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
新版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医务 人员提供糖尿病防治的指导和建议。
面向全科医生及专科医生
新版指南面向全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心血管科医生等相关专业医务人员,提供糖尿病 防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01
简化知情同意书内 容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 能够理解治疗目的、风险和预期 效果。
02
强化医护人员沟通 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沟通技巧,确保患 者充分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
03
提供多种签署方式
如电子签名、远程视频签署等, 方便患者随时随地完成签署流程 。
心理干预方法在患者管理中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内科与眼科协作
内科医生关注患者视网膜病变风险,眼科医 生定期检查眼底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内科与肾内科协作
内科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注患者肾功能,肾内科医生处理 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内科与营养科协作
内科医生制定饮食控制方案,营养科医生提 供营养咨询和指导。
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0.040
P=0.147
胰岛素抵抗指数 胰岛素抵抗指数
内脏脂肪(cm2)
皮下脂肪(cm2)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5
Clin Biochem. 2011 Mar;44(4):281-7
• 经济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 • 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问题 • 人口老龄化 ……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6
1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
2015版AACE 糖尿病诊疗指南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 目标:减重5%-10%
或避免体重增加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8
控制指标
目标值
血糖(mmol/L)
4.4~7.0(空腹)/10.0(非空腹)
HbA1c(%)
<7.0
BP(mmHg)
<140/8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C(mmol/L)
<4.5
HDL-C(mmol/L)
>1.0(男)/>1.3(女)
CT扫描:2位研究对象的BMI和总脂肪含量相同,但脂肪分布大有不
Després J-P. Eur Heart J Suppl.
同
肥胖与2型糖尿病
9
BMI<25kg/m2的人群中,VA≥100cm2*的比例 14.2%
男性
女性
n=690(男性305,女性385)
*通过MRI检测,腹部内脏脂肪(VA) ≥100cm2诊
TG(mmol/L)
<1.5
LDL-C(mmol/L)
<2.6(未合并CHD)/<1.8(合并CHD)
BMI(kg/m2)
<24.0
2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3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临床管理与治疗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7
2014年版ADA 糖尿病诊疗指南
BMI≥25kg/m2 或具有 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 成人为糖尿病前期和无2 型糖尿病症状人群的筛
查对象
2012版EASD 糖尿病前期及心血管病
诊疗指南
糖尿病及冠状动脉疾病 患者达到
BMI<25kg/m2的控制 目标
肥胖与2型糖尿病
Dr.Feng
1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
2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3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临床管理与治疗
肥胖与2型糖尿病
2
• 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报告显示1:全球范围内超重或肥胖人群比例高达46%,其中超 重或肥胖男性比例36.9%,女性比例38.0%
3
非超重人口
65%
超重人口
11% 11%
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 2013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 南
Diabetes Care. 2013 Jan;36 Suppl 1:肥S胖与121型-糖6尿病6. doi:
5
1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害
2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3
2型糖尿病伴肥胖的临床管理与治疗
肥胖与2型糖尿病
6
• 肥胖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脂增加为主要特征
内脏脂肪超标
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 更易发展或加重2型糖尿病
胰岛素在体内的正常使用发 生障碍
与心血管风险紧密相关, 大大增加冠心病风险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4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第2版).上海科学技
随机选取印度受试者的回顾性分析:NGT(n=85),IGT(n=49)、T2DM(n=93) 螺旋CT扫描总腹部脂肪、内脏及皮下脂肪,评估不同脂肪分布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25≤BMI <30 kg/m2定义为超
重
• BMI ≥30 kg/m2定义为肥胖
肥胖与2型糖尿病
4
Lancet. 2014 Aug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 2013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共识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2013糖尿病诊疗指南
加拿大糖尿病学会: 加拿大糖尿病防治临床实践指南
的中点,将软尺紧贴皮肤沿水平方向围绕腹
部一周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2
• 随着BMI增加,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相应增加
30% 25%
24.5%
DM患病率(%)
20% 15%
17.0%
10%
8.3%
5%
0%
<25
25-29.9
≥30
BMI(kg/m2)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3
Ning G, et al. JAMA. 2013;310(9):948-958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肥糖胖与尿2型病糖尿杂病 志.2014;6(7):447-498.
11
• 腰围是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腹型肥胖简单、实用的指标 如何正确测量腰围?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测量方法:自然站立,平静呼吸,沿右侧腋
中线,确定髂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
胸腔内:心包周围脂肪组织 腹盆腔内:
腹膜内:大网膜、肠系膜 腹膜外:腹膜前、腹膜后
Physiol Rev 2013; 93: 359–404;
肥胖与2型糖尿病
Ye Y., et al. Int J
8
内脏脂肪
脂肪量: 19.8kg 内脏脂肪: 155cm2
皮下脂肪
脂肪量: 19.8kg 内脏脂肪: 96cm2
1947年
1980s
Vague首次 提出不同肥胖 类型
初步提出 “脂肪分布” 概念
全身脂肪组织通常分为:
1998年
~ 代谢综合 征 中心性肥 胖
腰部以上
皮下脂肪组织(>80%)
腰部以下
内脏脂肪组织(男:<20%,女:<10%)
苹果形体型
(内脏脂肪沉 积/
中心性肥胖)
梨形体型
(皮下脂肪沉 积)
断为腹型肥胖
肥胖与2型糖尿病
10
Wei-Ping JIA, et al.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排除其他继发性原因,即可诊断腹型肥胖 •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呈“苹果形”体型 • 内脏脂肪超标是导致腹型肥胖的主要原因
肥胖人口
超重:BMI≥25kg/m2,肥胖:
1.
2.Ng M,et al. BLaMnIc≥e3t,0k2g0/1m4,2384肥胖(9与29型4糖尿5病):766-81.
3
• 中国已成为肥胖人数高居全球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 • 中国超重或肥胖的成年男性比例超过28%,成年女性比例 超过27%
大于18岁成年人:
• 肥胖的判断: •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
消瘦
正常
超重
肥胖
18.5
25
30
中国标准
24
28
Ng M,et al. Lancet, 2014,384(9945):肥7胖6与62型-糖8尿1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7
公元前 认公识元到前肥 胖的危害
1835年
量公化元肥前 胖, 提出BMI概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