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创伤医学研究新进展

合集下载

创伤骨科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创伤骨科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创伤骨科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些年来,创伤骨科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临床科目,引发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是一种复杂性骨外伤(traumatology),包括脊椎脊髓外伤,肩关节外伤,踝关节外伤,髋关节外伤,骨折,代替骨科,体外冲击波治疗,髋关节诊断和治疗,脊椎间盘疾病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外伤的治疗也在不断地进步。

目前,组织已经在全国建立了一些应用现代技术的创伤骨科中心,对创伤患者的就医及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一方面,创伤骨科在诊断方面更加精准,现代医学条件下,出现CT、MRI等新型检查手段,让创伤骨科治疗走上了一条更为科学的道路,更好的服务了创伤患者。

另一方面,创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微创外科技术,使治疗创伤患者的损伤和疼痛大大减轻,恢复更加迅速。

同时,还有体外冲击波治疗手段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增加了治疗效率,也给了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希望。

未来,创伤骨科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将依靠现代医学技术,优化创伤骨科诊断和治疗,将更加准确人性化,辅以人工智能让骨科协助手段更加个性化和有效,针对不同创伤患者个体情况量身订制综合治疗模式,实现更少侵入、迅速恢复的治疗理念,更加方便快捷的展开创伤医疗护理。

此外,以新药和新技术为基础,医学家也将继续深入研究、开发针对创伤骨科的新药物和新技术,提高伤患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更加有效的判断危险性和预测发病风险,形成有效的创伤骨科完善的护理体系,为创伤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总之,创伤骨科正在经历着快速发展的历史,将以新科学和新技术为基础,改善这一临床学科的各方面服务水平,实现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让创伤骨科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蒋建新;李磊【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战伤和创伤救治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未来战创伤救治的研究方向、目标和重点.方法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近5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战创伤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结果欧美军事强国提出了"医疗与士兵"同在的理念,尤为重视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快速救治新技术与急救器材的研究,将医疗救援尽量前伸,加强建立无缝隙的医疗救援体系.重视严重战伤院内并发症发生机制与防治、高新武器致伤特点与机制、颅脑伤、损伤组织修复与再生等研究.我军分别在战创伤急救、损伤控制外科、休克复苏、并发症防治以及组织再生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提升我军现代战争条件下卫勤保障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结论我军未来在战创伤领域应以适应现代战争和执行多种非军事行动条件下卫勤保障需求为立足点,以显著降低战创伤死亡率和伤残率、全面提升军人健康为目标,大力加强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的快速救治能力,以及三军联合作战条件下战伤救治组织、救治技术和战创伤救治的转化医学研究,不断提升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35)007【总页数】4页(P781-784)【关键词】战伤;创伤和损伤;急救【作者】蒋建新;李磊【作者单位】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1;R826.61 “十一五”以来国外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伤”是导致部队减员、部队战斗力削弱的重要原因,因而战创伤防治研究一直是军事医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备受各国军队重视。

近5年来,其国外发展状况是:1.1 高度重视战伤早期急救治疗研究据文献[1-3]报道,因大量失血、颅脑伤等阵亡的人数占所有伤亡人数的50%以上,阵亡者中,86%死于伤后30min内。

创伤医学研究进展ppt课件

创伤医学研究进展ppt课件

微创技术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内窥镜技术
通过微创技术引导下的内窥 镜检查和手术,可减少创伤 并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通过经血管、经皮 肤等方式,对创伤进行封闭、 修复和治疗。
机器人手术
先进的机器人技术为创伤救 治提供更高精度、更稳定的 操作手段。
创伤后合并症的防治
1 疼痛管理
创伤后疼痛是患者康复和恢复的主要难点, 合理的疼痛管理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
创伤医学研究进展
探索伤害类型与机制、临床诊断与鉴定、创伤救治原则以及创伤医学未来的 前景和挑战。
伤害类型与机制
1 机械性创伤
如撞击、割伤、骨折等,了解创伤类型对应 的机制可指导有效的救治和恢复措施。
2 烧伤与烫伤
不同程度的烧伤与烫伤,应注意分类、治疗 和预防炎症、感染等并发症。
3 化学与放射性损伤
多学科团队
组建由外科医生、急诊医生、放 射科医生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 提供综合性的诊断与鉴定服务。
创伤救治原则
1
生命优先
迅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保证生命的持续。
2
止血与缝合
有效的止血方法和缝合技术,是创伤救治中的重要环节。
3
控制感染
科学的感染控制手段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创伤后的感染并发症。
应认识化学品和放射线对人体的损害机制, 充分了解相关救治方法与预防措施。
4 损伤后的炎症反应
了解创伤激发的炎症反应,对药物治疗和恢 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诊断与鉴定
准确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医学 影像等技术手段,快速准确判断 患者的损伤程度和类型。
影像技术
X射线、CT、MRI等先进的医学影 像技术能为医生提供详尽的解剖 结构和病理信息。

医学新进展研究报告

医学新进展研究报告

医学新进展研究报告近年来,医学领域的新进展不断涌现,为人类健康带来了许多福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医学新进展的研究报告,包括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以及干细胞研究的突破。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医学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CRISPR-Cas9系统的应用,科学家们能够精确地对基因进行修改,从而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治愈了一名患有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

研究人员使用CRISPR-Cas9系统来修复该患者体内的缺陷基因,使其能够正常产生健康的红细胞。

这一突破性的研究为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应用上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CT扫描图像,可以在早期发现肺癌的迹象,提高肺癌的检测率和治疗效果。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提前采取干预措施,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干细胞研究的突破干细胞研究是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其研究成果对于治疗一些难治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将干细胞转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可以治疗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人员通过将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然后移植到患者的大脑中,成功地改善了患者的症状。

这一发现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医学领域的新进展研究报告涵盖了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以及干细胞研究的突破。

这些研究成果为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些新技术和研究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因此需要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加以慎重考虑。

未来,我们期待医学领域能够继续取得新的突破,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工智能在创伤医学中的应用及新技术

人工智能在创伤医学中的应用及新技术

人工智能在创伤医学中的应用及新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它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创伤医学中。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患者的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和诊断,从而提高医疗水平和效率。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创伤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其中新技术更是推动了创伤医学的进步。

一、人工智能在创伤医学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创伤医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深度学习、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医学数据库和云计算等技术进行的。

首先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应用,通过训练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患者的疾病和病情。

深度学习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通过模型的训练,可以不断地优化调整,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其次是图像识别技术,在创伤医学中,医生们需要正确地识别各种不同的创伤,包括骨折、脱臼和裂伤等。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将分享拍摄的影像转化成数字化的数据,让计算机能够准确地检测和识别不同的创伤,从而辅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还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从病历中提取正确的数据,结合数据库中的临床数据和患者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最适合的治疗计划。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解读医学专业术语,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信息。

同时,医学数据库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也在创伤医学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些技术可以收集和处理大量的医疗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信息。

医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和信息,更好地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

二、新技术推动创伤医学的进步除了传统的人工智能技术,新技术的发展也在推动创伤医学的进步。

其中,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创新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患者和医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交互和体验,模拟真实的手术和治疗过程。

这对于熟悉这种手术或者治疗方法的医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手术或治疗前进行模拟和熟悉,可以减少手术的风险和错误率,解决了一些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难题。

疤痕修复研究进展报告

疤痕修复研究进展报告

疤痕修复研究进展报告疤痕修复是一项重要的医学研究领域,旨在帮助患者减轻疤痕对身体功能和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疤痕修复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疤痕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创伤性疤痕和瘢痕疙瘩的修复方法以及新兴的生物技术应用。

创伤性疤痕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因为它们的形成过程复杂且难以预测。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恢复创伤区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创伤性疤痕的形成。

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利用生物材料来促进创伤区域的愈合。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尝试使用生物支架来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疤痕的形成。

这些生物支架可以模拟正常组织的结构,并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促进细胞的生长和重建。

另一个研究领域是关于表观遗传修饰对疤痕修复的影响。

表观遗传修饰是指影响基因表达但不改变DNA序列的修饰。

一些研究发现,通过调节表观遗传修饰,可以改变疤痕细胞的功能和表达模式,从而促进疤痕的修复。

这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可能在未来实现更有效的疤痕修复。

此外,关于瘢痕疙瘩的修复方法也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瘢痕疙瘩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它们可以导致皮肤紧张和不适。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使用激光和超声波等物理疗法可以显着改善瘢痕疙瘩的外观和感觉。

这些物理疗法能够渗透到深层组织中,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并改善受损组织的弹性和柔韧性。

最后,生物技术的应用也在疤痕修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干细胞疗法已被证明在疤痕修复中具有潜力。

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皮肤细胞,从而促进疤痕的再生和修复。

另外,基因编辑技术也被用于研究疤痕修复的基因调控机制,这将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疤痕修复研究在不断进展中,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通过探索创新的治疗方法和新兴的生物技术应用,我们有望实现更有效的疤痕修复,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然而,更多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现有的治疗方法,并开发出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疤痕修复方案。

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现状与研究进展

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现状与研究进展

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现状与研究进展一、概述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烧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本文将对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烧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在过去烧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很多患者因为烧伤后的身体畸形、功能障碍以及心理问题等原因,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烧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现在的烧伤治疗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救治生命,而是更加注重患者的康复治疗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这使得烧伤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恢复身体功能,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烧伤后疼痛管理、烧伤后功能障碍的康复、烧伤后心理问题的干预以及烧伤后生活质量的评估等。

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提高烧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1. 研究背景和意义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损害,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烧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然而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烧伤后的康复治疗、心理干预以及生活质量评估等方面。

因此研究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现状与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近年来烧伤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学者们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在国内烧伤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许多专家学者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提高烧伤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烧伤后康复训练对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另一些研究则关注烧伤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体系,认为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和重建生活。

2024年创伤外科用药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创伤外科用药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创伤外科用药市场发展现状概述创伤外科用药市场是医疗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的增加,创伤外科手术的需求不断增长。

创伤外科用药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创伤外科用药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创伤外科用药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预计到2025年,全球创伤外科用药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交通事故和工作场所意外增加等。

市场竞争创伤外科用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参与者包括跨国药企和国内医药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来争夺市场份额。

竞争者之间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和市场渗透度等方面。

市场驱动因素创伤外科用药市场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骨折风险增加,创伤外科用药需求也相应增加。

•交通事故和工作场所意外增加:交通事故和工作场所意外是导致创伤外科手术需求增加的重要原因,这些意外事件使得创伤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医疗技术进步:医疗技术的进步为创伤外科手术提供了更加安全和高效的解决方案,促进了创伤外科用药市场的发展。

市场前景创伤外科用药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创伤外科手术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同时,新型药物的研发和推出也将推动市场的发展。

未来,创伤外科用药市场的关键挑战包括加强医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等。

总结创伤外科用药市场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在人口老龄化和意外事故增多的背景下,创伤外科手术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物的研发,创伤外科用药市场有望取得更大的发展。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能力,并与医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市场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激前 刺激后 1h
2017/12/27
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 p38激酶激活伴核转位 11
失血性休克时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 通道 亚基酪氨酸磷酸化是引起血管低 反应性的重要原因。烧伤后早期组织内 (心、肠)热休克蛋白 70 ( HSP70 )的 表达显著增强,这对缺血缺氧性损害有 保护作用。甘氨酸可减轻心肌钙超载, 因而有心肌保护作用。
7
基础研究
2017/12/27
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 规划( 973 )项目 ——“ 严重创 伤早期全身性损害与组织修复 的基础研究” 已结题。 2004 年出版了国内外第一本《分子 创伤学》(王正国、付小兵、 周元国主编, 160 余万字)标 志着我国创伤基础研究已取得 一定的进展。
2017/12/27 9
4
事故倾向性 部分驾驶员存在事故 倾向性,约有6%~8%的司机可造成30% ~40%的车祸(金会庆)。
死因 道路交通伤的死亡原因主要 为颅脑伤(约占 50% ~ 70% ),其次为 失血性休克(约占 20% 以上)和其他内 脏并发症(约占10%)。
2017/12/27 5
死亡时间 院前死亡者约占死亡总
胞促增殖和抗凋亡因子,又是成
纤维细胞胶原分泌的调节因子。
2017/12/27
21
糖尿病创面 bFGF 表达要显著高于对 照组,在 bFGF 大量表达的同一部位,出 现大量的糖基化产物( AGEs )堆积,形 成 bFGF-AGEs 复合物,此时 bFGF 已被糖 基化,失去促愈合功能。应用外源性 bFGF ,伤后 14 天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 组,可明显促进愈合。
创伤感染时细胞表面防御性受体( 如清道夫受体SR)下调、兴奋性受体( 如CD14,TLR2,TLR4)上调可能是LPS诱 导细胞炎症级联反应的受体机制。内毒 素肺损伤后致炎与抗炎相继产生,两者 相互作用的失衡是导致内毒素肺损伤的 重要机制。
2017/12/27 14
迟发性炎性细胞因子高迁移率簇蛋白 1 ( HMG-1 ) mRNA 的表达在腹腔感染时可明显上 调。严重腹腔感染刺激可通过 JAK/STAT 途径诱 导 HMGB1 合成和释放,并造成 MODS 。生物喋 呤(BH4)参与了LPS介导HMGB1基因表达的调 控过程,其抑制剂DAHP和己酮可可碱(PTX) 有治疗作用。
2017/12/27
糖尿病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 FGF糖基化的证据(伤后14天)
2017/12/27
12
携带肉毒碱脂酰基转移酶(CAT)基因
的重组逆转录病毒 pcDNA4/TO 载体,转染
到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后,显示CAT基因显
著表达,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抑制
得到显著改善,缺氧 / 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
凋亡也得到有效抑制。
2017/12/27
13
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
2017/12/27
19
难愈创面与瘢痕过度增生 难愈创面的发生机制 证明炎细胞对修复细胞反应的驱动减 弱,射线对修复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细 胞外基质和生长因子对细胞的正向反馈作 用削弱。创面难愈的机制是“以细胞损害 为关键环节的愈合诸因素失调”。
2017/12/27
20
研究确认了 c-ski 是成纤维细
应激反应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炎性细胞因子TNF-; IL-1β、IL-6↑↑
血液中糖皮质激素 (GC)↑↑(最高达160倍);糖皮 质激素受体(GR)转录 ↓↓ NF-B过度活化
级联式放大效应 应激功能紊乱和全身损害
2017/12/27
10
缺血缺氧的损伤作用
缺血可促进内源性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表达,使细胞内糖孝解酶活性显著增高, 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激活核因子 -B ( NF-B ),导致一氧化氮( NO )和前列腺 素等炎性因子过度产生,进而启动炎症反应。 p38激酶对心肌有损害作用,在体抑制p38 激酶活化可减轻烧伤后心肌损害。
数的2/3或更多。一系列研究显示,如
能做到及时而合理的救治, 35% 的院
前死亡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可能
救活的。
2017/12/27
6
59例摩托车手死亡地点分布
死亡地点 当场死亡 发现时活着,但死在现场 途中 医院内 死亡人数 38 6 2 13 % 64.4 10.2 3.4 20.0
2017/12/27
2017/12/27
பைடு நூலகம்
16
初步观察证明了表皮细胞逆分化现象 的存在,并观察到细胞分化的紊乱可能是 发生瘢痕疙瘩的重要细胞学基础。瘢痕增 生挛缩与细胞骨架运动的相关基因存在密 切关系,抑制肌钙蛋白基因的表达,可减 轻瘢痕增生与挛缩。
正常皮肤
2017/12/27
EGF 治 疗 14 天 后 ,棘 细胞 和颗粒细胞层中出现 β1 整 合素和K19免疫阳性
磺胺嘧啶银治疗对照组
17
在成人皮肤组织内, bFGF 、 cfos和c-myc三种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增 强与伤口愈合形成瘢痕相关,而胎 儿皮肤中这三种基因的 mRNA 和蛋 白含量低则是胎儿创面无瘢痕愈合 的机制之一。
2017/12/27
18
外源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 剂 (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可促进损伤表皮基 底细胞的迁移,有利于皮肤创面愈 合。
创伤已被认为是发达社会疾 病,全球每年因创伤死亡数百万 人,伤数千万。我国每年因创伤 死亡二、三十万人,伤数百万, 其发生率与日俱增 。
2017/12/27
2
创伤研究发展方向
预防(流行病学、数据库等)
基础(组织修复、并发症等)
诊疗技术(影像学、微创外科等)
2017/12/27
3
创伤流行病学
2017/12/27
存活率 TNF- IL-1β HMGB1
2
4
6 8
24
72
120 (小时)
2017/12/27
LPS、烧伤、腹腔感染等
15
组织修复的分子基础 在创面微环境作用下,骨髓间充质 干细胞(MSCs )可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 胞,参与创面修复过程中肉芽组织小血 管 的 形 成 ; 用 含 EGF 等 不 同 介 质 诱 导 MSCs 后,其中部分 MSCs 表达角蛋白, MSCs在体外诱导下可能分化为皮肤表皮 细胞,参与皮脂腺导管细胞的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