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结核

合集下载

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4 诊 断
痢症状 , 经现场勘查 , 可发现病羊体 温正 常 , 精 神颓废 、 被 毛
粗乱无光泽 , 可视黏膜 苍 白, 食欲 下降 , 逐渐消瘦 , 出现间歇
Hale Waihona Puke 鉴于诸 多抗副结 核分枝杆 菌的药物 , 如异 烟肼 、 氨苯砜 和链霉素 等 , 临床 治疗并未 获得满 意疗 效 , 虽然采用 异烟肼 治疗能够缓解 病情 , 然而仍会 大量排 菌 , 故对 出现本 病的患
病进 行了简要 阐述 , 同时提出了防治措施 , 以供参考 。
1 流 行特 点
I mi n , 水洗 , 吸干 , 经抗酸染 色的镜检 能够观察 到成从成 团 、
细长稍弯的红色副结核杆菌 。 4 . 2 鉴别诊断 : 临床上要做 好本病 同沙 门氏菌病 、 营养不 良 以及 胃肠 道寄生虫病 的鉴别诊断工作 。 ( 1 )同沙 门氏菌病 的 鉴别 : 本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 , 以病羊 出现黄疸 、 血尿和 皮 肤及黏膜 出血 、 坏 死为主要特 征 ; 从病羊粪便 中可 以分 离 到致 病性沙 门氏菌 ; ( 2 )同营养不 良的鉴别 : ( 3 )羊 只出现 营养不 良常发 生于冬春枯草时节 ,病羊虽然也会 出现消瘦 、
1 . 1 本病 的病原为副结核分枝杆菌 , 该病原具有抗酸染色特 性, 在 污染的圈舍 和牧场 中能 够存活数月 , 对 外界环境 有较
强的抵抗力 ,但对热抵抗力较差 , 1 0 %漂 白粉 、 7 5 %酒精能够 很快将其灭活 。 不同性别 、 年龄 的羊均可感染致 病 , 尤 以幼龄 羊 最易感染 , 且经较 长时 间的潜 伏期 , 直至成 年才 出现 临床 症状 ; 本病分 布广泛 , 呈散发或地 方性 流行 。
羊一般 没有治疗价值 , 重点工作在于加强 预防。 5 . 1 及时淘 汰病 羊 , 净 化羊 群 , 对出现 明显症状 的病 羊以及 细菌检查 阳性羊应及 时予 以淘 汰 ;病死 畜要进行焚烧 或深 埋, 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 彻底消除病原菌 ; 及时清除圈舍粪 便, 并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 定期采用消毒溶液对饲槽 、 圈舍 以

奶牛副结核病的症状与预防措施

奶牛副结核病的症状与预防措施

如考虑有感染结核病 的可能 ,可 以在做副结核 变 态反应 的颈部另 一侧做 结核 菌素 的变态反 应试 验, 7 2 小时后判定结果 , 皮差较大的变态反应侧为病
牛所 患 疫 病 ,即副 结核 变 态 反应 颈 侧 皮 差 较 大则 此 病 畜 感染 的是副结 核 病 。 旦检 疫 出副结 核 奶 牛 , 应及时淘汰 , 对 现场 及
下 注 射一 头份 疫苗 , 可 有效 预 防本 病 的 1 全 部 奶 牛 进 行 检 疫
早 期 症 状 不 十分 明 显 ,易 与 其 它 腹泻 疾 病 相 混
2 . 3 其 他 措 施 除 了 以上 的 预 防措施 外 ,还 应 予 以 以下辅 助 措
牛 的症 状较低 产 牛更 为严 重 。饲料 中缺 乏无 机 盐 , 可
材料包括剪毛剪 、游标卡尺、 5毫升注射器及针 头、 7 5 % 酒精棉球 、 记录本等 。药品为副结核菌素 , 由 中国兽 药 监察 所 制造 。将 被检 动 物 编号 , 在 颈侧 l , 3 处 中部 的 皮 肤 剪 毛 , 直径 约 1 0厘 米 , 用 卡 尺 测 量 原 皮厚 , 并作好记录 , 局部用酒精棉球 消毒 。将 副结核 菌 素 以灭 菌 注射 用 水 稀 释至 0 . 5毫 克 , 毫升 , 皮 内注 射0 . 1 毫升 , 如注至皮下或溢 出 , 应于离原注射点 8
奶牛副结核病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需要采 取 严格 控制 、 扑 灭 等措施 防止扩 散 的疫病 。本 病 的潜 伏 期 长短不 等 , 少则 6 个月 , 多则 1 5年 以上 。所 以奶 牛感染副结核病后 ,在一定 的时期 内不出现 临床症 状 ,较多的情况是在产犊后 体质虚弱时才出现 临床 症状 , 3 5岁 的奶 牛 发病 最 多 。特 别是 在母 牛开始 怀 孕、 分娩 以及泌乳时 , 易于出现临床症状 。因此在 同 样 条件 下 , 此 病 在 公 牛 和 阉牛 比母 牛 少见 得 多 ; 高产

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控与净化

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控与净化
该 菌有 3个类型 的菌 株,分别 为牛型 剐结核 菌株 、羊 型 剐结 核菌 株 、色素 剐结 核菌株 。牛型菌 株只对牛有致 病作用 ,羊 菌株对 、牛均有致病性 ,色素 菌株 对牛 有较弱 的致病性 .在 n然条件下 。1起 本病 的 株为十 剐剐 结 核 菌 株
收 稿 日期 :2 0l8一ll一25 作 者 简 介 : 胡 振 (197卜 ). 男 .河 l车j永 城 人 , 事动物卫生监督执 法 I 作
由于小病潜伏期 长.病程发展缓慢 ,死亡率高 ,又无有 效 的治疗办法。所以.做好防控 、净化 作应该是本病 的防 控莺点 ,切小 呵轻视此病对奶牛场 的长远危害。
防控措施 :首先婴做好牛场引进奶牛时的检疫 工作 .防 止从疫区引进带菌奶牛 ;建议牛场将副结核病纳入每年 防止感染情况 扩 大 、蔓延 :对于有临 J术表现的剐结 核病牛要 即 、果断做 淘 汰处 理 .以 免 导致 牛群 阳性 头 数不 断 累积 、增 多 ,甚 至不 『I『收 拾 :
湿 润 、充 m 、 血 4 论 断 分析
以病 变邴肠 黏膜或肠 系膜淋 巴结 切 触片 ,经抗 酸染 色.在油镜下观察细胞 内、外的红色副结核杆菌 ,结合特征 病理组织改变即可确诊奉病 :此病在 中后期有明显的特异性 临 床症 状 ,如 持续 性 腹 泻 、严 重 消瘦 ,解 剖 也有 明 显 的特 异 性病理变化 .如肠管增 乍变肥厚 、肠 系膜淋 巴结肿大等 ,一 般容易作ffI初步判定 ,似要确诊则要依靠实验室手段 。 5 防控 与 净化
20世纪 80年代 ,q] 大型奶 牛场 已经 利川提纯剐结核
菌索开始了本病的防控 、柃疫和净化工作 , 此病的防控 方 获得 了 良好的效 果 , 【,时此病一 年 2次 的 陛检 }{I牢 为

牛副结核病的诊断及防治

牛副结核病的诊断及防治
隐性 病 多年 ,但未 呈 临床 症 状 。 因此 除病 原体 之 外 ,必 有其 他 因 染 。严 格 防止 易感 性 动物 吞食 被 病 畜排 泄 物污 染 的饲料 和 饮水 是 防控 本 病 的关 键 。幼 畜对 副结 核 病有 很 大 易感 性 ,随着 年 龄 的增 素决 定该 病 的发展 或潜 伏 。 病原 体 从 大便 排 出 ,据估 计 有 4 0 % 一5 0 %的病 畜 排 出此 菌 。 长 ,抵抗 力 亦 增强 ;因此 要特 别 注 意幼 畜 的饲 养管 理 。营 养对 副 此菌的生活力 比哺乳动物的结核杆菌大 ,很有理 由相信牧场和畜 结核病有重要意义 ,营养足够 的动物,接触不易发生临床症状 ;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 0 1 3 年
2 9 卷
第6 期
疫 病 防 控
牛 副 结核 病 的诊 断 及 防 治 Nhomakorabea陈桂华
( 吉林省长岭县动物检疫站 ,吉林松原 1 3 1 5 0 0 )
副结核病为牛 ( 特 别 是 乳 牛 )的 慢 性 、常 为 致 死 性 的传 染 为此 病 。有 时 采取 小块 直 肠 黏膜 或粪 便 进行 染 色涂 抹 片 ,显微 镜 病 ,偶 发生 于 绵羊 、山 羊 、骆驼 和 鹿 。病 情 特征 为 慢性 、卡他 性 检查 发现 细小 的耐 酸杆 菌 ,可初 步诊 断为此 病 。 肠 炎 ,呈长 期 循环 性 腹 泻 ,身体 极 度 消瘦 。剖检 肠 黏膜 增 厚 ,呈 副结核病的发展缓慢 ,颇似生理上的扰乱,而不像一种传染 褶皱 状 。此 病 广泛 的分 布于 世界 各 地 ,我 国 东北 和华 北 也 有此 病 病 ,故 必须 与 营养 不 良、内 寄生 虫病 、肾盂 肾 炎 、慢性 损伤 性 胃

奶牛副结核病的诊断及防治

奶牛副结核病的诊断及防治

3 症状
病 牛 体温 正 常 .早 期 症 状 为
间断 性腹 泻 ,以后 变 为经 常 性 的
死 ,也 无 溃 疡 。 肠 腔 内 容 物 甚
酸 菌 的浸 出液 ,有 助于 其生 长 。
少 。肠 系膜 淋 巴结 肿 大变 软 ,切
面 浸润 ,上 有 黄 白色 病灶 ,但 无
干 酪样 变 。
奶 牛副 结核 病 ,也 叫副 结 核
性肠 炎 ,是 一 种慢 性 传染 病 。该 病 的显 著特 征 是顽 固性腹 泻 和 病
要 位于肠黏膜和肠系膜淋 巴结 。
患 病 奶 牛 .包括 没 有 明显 症状 的
乳 逐 渐减 少 ,最 后 全部 停 止 。皮
肤 粗糙 ,被 毛 粗 乱 ,下 颌 及 垂皮

维普资讯

Da Vla r疫 防 is r ndu f病 由 s een Ce e P eon i
奶 牛副 结核 病 的诊 断及 防治
牛 艺儒 宁官保 杜 娟 刘娟 山西农 业 大学动物 科技 学院 山西 太谷 0 0 0 381
少见得多 :高产奶牛的症状 比低
产 奶 牛 严 重 。 饲 料 中 缺 乏 无 机 盐 ,可能促 进该 病 的发 生 。
倍 ,并 发 生硬 而 弯 曲 的皱 褶 ,黏
膜 色 黄 白或灰 黄 ,皱 褶 突起 处 常
呈 充 血状 态 ,黏 膜 上 面 紧 附有 黏 液 , 稠 而 混 浊 .但 无 结 节 和 坏
食 欲有 所 减退 .逐 渐 消瘦 ,眼 窝 下 陷 ,精 神 不好 ,经常 躺 卧 。泌
在 病 畜体 内 .副结 核 杆 菌 主
可作 出初 步 诊 断 。但 顽 固性 腹 泻

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羊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持续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襞。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欧美一些国家如英、法、德、荷兰、美国、俄罗斯等均有发生。

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在吉林、内蒙古等地区首次发现该病,此后陆续出现报道,并逐渐蔓延。

因此,加强对本病的了解并及时预防,可以有效的对该病进行防控,减免不必要的损失。

1致病机理本菌经口感染,通过损伤的上皮到达肠管后,首先侵害小肠,继而侵害大肠,通常小肠的后2/3肠段病变较明显。

细菌侵人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形成慢性炎症,引起组织浸润。

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增生、增厚,失去弹性形成褶皱,肠腺受压萎缩,影响消化、吸收等正常功能,导致顽固性腹泻、脱水,渐进性消瘦以及全身各部出现水肿,尤其下颌部最为明显。

病菌也可经肠粘膜的淋巴管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引起病变,特别重剧的病例,病菌也可再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引起病变。

2主要症状绵羊和山羊的症状相似,潜伏期数月至数年。

病羊体重逐渐减轻,间断性或持续性腹泻,但有的病羊排泄物较软、食欲正常、体温正常或稍升高。

发病数月以后,病羊消瘦、衰弱、脱毛、卧地,病的末期可发生肺炎。

发病率为1%~10%,多数归于死亡。

有人研究发现,病羊血象血红蛋白减少,血钙和血镁下降。

3病理变化外观机体消瘦,肛门和尾部被粪便污染。

主要病理变化在消化道和肠系膜淋巴结。

病变常见于空肠、回肠和结肠前段,尤其回肠变化较为显著。

肠黏膜高度肥厚,较正常增厚3~5倍,并形成硬而弯曲的褶皱,如大脑回纹。

肠黏膜呈黄白或灰黄色,褶皱突起处常充血,覆有浑浊黏液。

有的病例真胃和直肠也有明显的病变,并可检出细菌,相应的肠系膜淋巴结高度肿胀。

切面湿润,上有黄白色病灶,但无干酪样病变。

应当指出有的病例病理解剖变化的明显程度不一定和临床症状想象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有的病羊尽管临床症状严重,但肠黏膜几乎正常,只有经过镜检才能判明其病情。

还有一种情况,肠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和检菌结果相一致,即病变虽严重,但细菌却很少。

一起羊副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起羊副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 副 结 核 病 是 由 副 结 核 分 枝 杆 菌 引 起 的 一 种 以 羊 间 歇 性 腹 泻 和 进 行 性
对 所 有 羊 采 集 直 肠 粪 便 . 每 份 取
2 0克 左 右 .加 6 0毫 升 0 5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搅 拌 均 匀后 ,6 %水 浴 3 0 0分 钟 , 再 过 滤 , 将 滤 液 10 0 0转, 离 心 5分 分
期 体 温 升 高 到 4 ℃左 右 , 后 期 体 温 一 1
般 趋 于 正 常 。腹 泻 反 复 发 做 , 体 重 逐 渐 减 轻 。腹 泻 初 期 粪 便 呈 稀 粥 状 , 后
根 据 病 羊 的 发 病 情 况 、临 床 表 现 、 剖 检 所 见 和 实 验 室 检 验 结 果 , 由县 动
期 排 水 样 便 ,指 压 肛 门 即 可 排 出 水 样 稀 便 。 可 视 粘 膜 苍 白 ,被 毛 无 光 ,颌 下 、腹 部 、 皮 下 水 肿 。 发 病 后 期 病 羊 消 瘦 、衰 弱 、脱 毛 、卧 地 , 常 伴 有 气 喘 、咳 嗽 ,终 因机 体 高 度 衰 竭 而 死 亡 。
羊 。 该 病 潜 伏 期 长 ,呈 散 在 发 生 或 地
方 性 流 行 。辽 宁 省 阜 新 蒙 古 族 自 治 县

提 高 检 出 率 , 每 个 载 玻 片 以 看 10个 0 视野为佳。
6 . 变 态 反应 净 化 方 法 .2 2 应 用 牛 副 结 核 提 纯 菌 素 做 变 态 反 应 原 . 每 只 羊 在 尾 腹 面 无 毛 区 皮 内 注 射 O 1 升 ,注 射 后 4 .毫 8小 时和 7 2小 时 各 观 察 一 次 ,皮 差 在 5毫 米 以 上 判 为

牛副结核病的检查诊断及处理措施

牛副结核病的检查诊断及处理措施

2012年第7期牛副结核病又称牛副结核性肠炎、约翰氏病。

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临床上多呈隐性感染,是以持续性顽固性腹泻和渐进性消瘦、泌乳性能降低等为主征的慢性消化道传染病。

1病原本病病原菌为副结核分枝杆菌,属革兰氏阳性短粗杆菌。

长0.5~1.5μm ,宽0.2~0.5μm 。

不形成芽孢,无荚膜,无鞭毛。

具有抗酸性染色特性,呈红色。

在粪便或病料中成团或成丛排列。

本菌分离培养生长缓慢。

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比结核杆菌要强,在阴冷、潮湿条件下,可长期存活,如在粪土中可存活11个月,在污水中也能存活9个月。

对热和常用消毒药液敏感,80℃时,1~5m in 死亡,在10%~20%漂白粉液中20min 可被杀死,在50%甲醛液和0.2%升汞液中约需10m in 被杀死。

2病例介绍我县某养殖场于2009年10月从省外购入9头荷斯坦奶牛,购入1个多月后,其中1头青年母牛发生剧烈腹泻,治疗多日未见明显好转而淘汰,经细菌学检验,确诊为奶牛副结核病。

3症状表现患病青年母牛的粪便不成形,初期怀疑为饲喂精料过多引起的稀便,减少精料后粪便恢复了正常,但5d 后突然发生剧烈腹泻,类似水柱样,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均正常,经用氨苄青霉素静脉注射及支持疗法后粪便恢复正常。

10d 后又开始出现灰色水柱样剧烈腹泻,用中药、西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治疗仍腹泻不止,腹泻前可听到肠管发出钢管音。

病牛被毛逆立、体形消瘦,后躯被粪便污染,精神萎靡,食草量及反刍次数减少,精料废绝,卧多站少。

根据上述症状,怀疑为奶牛副结核病。

刮取直肠黏膜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可见副结核杆菌。

因购牛和后期治疗费用较大,奶户不愿淘汰,采用人医治疗结核病的药物疗法,连用3d 后,腹泻减轻,但该牛食欲废绝且反刍停止,至4d 后淘汰扑杀。

4病理变化剖检可见严重营养不良,皮下脂肪少,整个肠管变粗增厚,苍白色,肠黏膜因增厚形成皱襞呈脑回样,黏膜表面光滑。

肠系膜淋巴结及浆膜水肿,淋巴管增粗,淋巴结切面呈黄白色髓样、湿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抵抗力 本菌对自然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外界环 境中能生存11个月 常用3%来苏儿、3%福尔马林等常用消 毒剂均能杀死。
流行病学
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随同粪便排出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菌污染饲料、饮水和牧草; 经消化道传播。犊牛吸吮病母牛乳汁经口感染, 也可经子宫内感染胎儿。 牛最易感,其中幼龄牛的易感性更高。另外, 绵羊、山羊、骆驼、鹿、猪等均可感染发病。 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因此流行过程比较缓慢, 各个病例的出现往往间隔较长时间,呈散发或 有时成为地方流行性。
血清学诊断 ○ 以副结核菌素或禽结核菌素的皮内变态 反应试验,检疫副结核病牛。 ○用副结核菌抗原做补体结合试验、 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体,以进行追溯 性诊断。
治疗:
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采取对症治疗,如止泻、补液、补盐等 只能减轻症状,一旦停药又复发。
预防:
尚无有效的疫苗。 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不要从疫区引进 新牛,如必须引进时,应在严格隔离的 条件下用变态反应进行检疫,确认健康 时,方可混群。
病理变化 主要变化在肠和肠系膜淋巴结。 病变常限于空肠、回肠和结肠前段,肠壁增厚,比 正常增厚3~30倍,呈硬而弯曲的皱褶。肠黏膜呈 灰白色或灰黄色,皱褶突起处常呈充血状态,黏膜 无结节和坏死,也无溃疡。 肠系膜淋巴结高度肿胀,呈条索状,肠系膜显著水 肿。
诊 断
副结核病表现顽固性腹泻,消瘦,病变常限于 空肠、回肠和结肠前段,肠壁增厚,比正常增 厚3~30倍,呈硬而弯曲的皱褶。弯曲杆菌性腹 泻不分年龄均可发病,传播迅速,常于冬季发 生,虽有水样腹泻,但预后良好。
临床症状 又称副结核性肠炎。潜伏期为数月到2年 以上。 主要症状为持续性下痢,病初体温和食 欲无明显变化,间断性腹泻,以后逐渐 变为顽固性腹泻,有的呈喷射状,粪稀 薄,恶臭,带有气泡、黏液和血凝块。
随着时间的延长,食欲减退,脱水,眼 窝下陷,消瘦,被毛粗乱,下颌及胸垂 可见水肿。有时腹泻暂时停止,粪便也 恢复常态,体重有所增加,然后再度腹 泻,一般经过3~4个月因衰竭而死亡。 感染牛群的死亡率每年高达10%左右。 绵羊和山羊的症状与牛相似。
副结核病 概述 也叫副结核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牛的 一种慢性传染病,病的主要特征是顽固 性复写和逐渐消瘦,肠黏膜增厚并形成 皱摺。 本病分布广泛,一般养牛区都可能发生。
病原体:
病原为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araenberculosis)。 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经 染色镜检本菌为红色,其它菌为蓝色)。 本菌的分离培养较难,在Herrald卵黄培 养基、小川氏培养基上需氧培养,生长 缓慢,常需6~8周或更长时间才能生长 小菌落。
实验室诊断
生前取粪便或死后采回肠末端与附近肠系膜淋巴结做 成乳剂,离心后取沉淀物接种于改良小川氏固体培养 基进行培养,这种方法虽可靠,但耗时,约需7周。 因此,常用粪便检查方法,取粪便中的黏液、血丝, 加3倍量的0.5%氢氧化钠液,混匀,55℃水浴乳化 3 0.5% 55 30min,以4层纱布滤过,取滤液以1 000r/min离心 5min,去沉渣后,再以3 000~4 000r/min离心30min, 去上清,取沉淀物涂片,用抗酸染色镜检,本菌为红 色,常呈丛状。这两种方法中有一种为阳性结果,可 确诊本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