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工程问题公式

七年级数学工程问题公式
七年级数学工程问题公式

一、相遇问题: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二、相离问题: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三、追击问题: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同向追及)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甲经过路程—乙经过路程=追及时相差的路

四、水流问题: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 2

当两船相对航行时,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当两船同向航行时,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的速度

五、工程问题:

(1)一般公式: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六、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实际售价=原售价×10%×几折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定价=成本+利润

利润=成本×利润率

定价=成本×(1+利润率)

七、存储利息问题:

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存期,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息的20%付利息税。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利率=利息÷本金×100%

利息税=利息×20%=本金×利率×时间×20%

税后利息=利息×(1-20%)=本金×利率×时间×(1-20%)

本息和=本金×(1+利率×期数)

月利率=年率÷12 ;年利率=月利率×12

年利率=季度利率×4=半年利率×2

初一数学应用题工程问题

A 初一数学应用题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公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两个或多个工作效率不同的对象所完成的工作量的和等于总工作量 (2)一般情况下把总工作量设为1 【工程问题】 1. 一件工作,甲独作10天完成,乙独作8天完成,两人合作几天完成? 2. 一件工程,甲独做需15天完成,乙独做需12天完成,现先由甲、乙合作3天后,甲有其他任务,剩下工程由乙单独完成,问乙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 3.一批工业最新动态信息输入管理储存网络,甲独做需6小时,乙独做需4小时,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一起做,则甲、乙一起做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4.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两人合作4天后,剩下的部分由乙单独做,需要几天完成?

5.某工程由甲、乙两队完成,甲队单独完成需16天,乙队单独完成需12天。如先由甲队做4天,然后两队合做,问再做几天后可完成工程的六分之五? 6. 一项工作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30天才能完成,乙队单独需要20天才能完成。现在由甲队单独工作5天之后,剩下的工作再由两队合作完成,问他们需要合作多少天? 7、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现在由乙先独做几天后,剩下的部分由甲独做,先后共花12天完成,问乙做了几天? 8. 一个蓄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和一个丙排水管,单独开甲管6小时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乙管8小时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丙管9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先将甲、乙管同时开放2小时,然后打开丙管,问打开丙管后几小时可注满水池?

9.某车间有1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在这16名工人中,一部分人加工甲种零件,其余的加工乙种零件.?已知每加工一个甲种零件可获利16元,每加工一个乙种零件可获利24元.若此车间一共获利1440元,?求这一天有几个工人加工甲种零件. B 工程问题 1. 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水龙头,单独开甲水龙头4小时可以把空水池灌满,单独开乙水龙头6 小时可以把空水池灌满,灌满水池的三分之二要同时打开甲、乙水龙头多少小时? 2. 甲乙丙仨人合作一件工程,甲乙合作六天完成工作量的1/3,然后乙丙合作两天完成余下任务的1/4,剩下的工作由三人合作五天才完成,他们共得九百元,按劳分配,每人应得多少钱? 3. 甲、乙两人项合作完成一项工程,甲单独做30天完成,乙单独做20天完成,合同规定15 天完成,否则超过1天罚款1000元,甲、乙两个人经商量签了合同。(1)正常情况下,甲、乙两人能否履行合同?为什么?(2)现两人合作了这项工程的75%,因别处有急事,必须调走1人,问调走谁更合适些?为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的数学工程问题.d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工程问题 备课时间: 2013 年 11 月 19 日备课组:七年级数学 上课时间:第12 周星期三执教老师:向清旺陈春凤王本江杨春艳向庶 学习目标: 1. 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等问题。 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 ,如何建立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要求: 1. 阅读课本P101 的例 5; 2.完成书上的填空; 3.限时 25 分钟完成本导学案(独立或合作); 4.课前在组内交流展示,组长对组员进行等级评价。 一、自主学习: 1.一件工作 ,如果甲独做 a 小时完成 ,则甲独做 1 小时 ,完成全部工作量的__________ . 2.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工作量=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2)工作时间=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3)工作效率=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3.水池一个进水管,8 小时可以注满空池,池底有一个出水管,12 小时可以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 ,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 提示:( 1)注满一池水的工作量为“____” . (2)进水管工作效率为 ________ ,出水管工作效率为 ________ . (3)若设经过 x 小时可以注满水池 ,则进水管的进水量为 ______________ ,出水管的出水量为 _____________ . (4 )相等关系为: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1 , 则列出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得: x= ________ .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 P101,并完成下列填空: (1)把总工作量看着 ______ ; (2)人均效率为 _______ ,若设先安排 x 人工作 4 小时 ,则完成的工作量为 ___________ , 再增加 2 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 8 小时 ,完成的工作量为 ______________ , (3)这段工作分两段完成 ,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则列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会解吗?试一试。 提示:①此时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工作时间② 如果一件工作分几段完成,则各阶段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

小学生必背公式大全

小学必背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eg . 有3盘水果,每盘有5个,一共有多少个水果?(3×5=15)总数÷每份数=份数eg . 有15个水果,如果每盘装5个的话,可以装几盘?(15÷5=3)总数÷份数=每份数eg . 有15个水果,平均装在3个盘子里,可以装几盘?(15÷3=5)21倍数×倍数=几倍数eg . 篮子里有7个梨,苹果的个数是梨的8倍,苹果有几个?几倍数÷1倍数=倍数eg . 篮子里有56个苹果和7个梨,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几倍数÷倍数=1倍数eg . 篮子里有56个苹果,苹果的个数是梨的8倍,梨有多少个?3速度×时间=路程eg . 小明在散步,他每分钟走50米,7分钟后,他走了多少米? 路程÷速度=时间eg . 小明要走35米,如果他每分钟走5米的话,需要用多少分钟? 路程÷时间=速度eg . 小明走了56米,用了7分钟,问,他每分钟走多少米? 4单价×数量=总价eg . 圆珠笔两元一支,买7支要花多少钱? 总价÷单价=数量eg . 小明买圆珠笔用了14元,圆珠笔2元一支,小明买了几支? 总价÷数量=单价eg . 买7支圆珠笔用了14元,每支多少钱? (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eg . 小明每分钟写60个字,7分钟后他写了几个字?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eg . 一本书有56页,小明每天看8页,需要看几天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eg . 一本书有56 页,小明要在7天内看完,那他每天需要看几页? 6加数+加数=和eg . 橙汁3元一瓶,可乐2元一瓶,买一瓶可乐和一瓶橙汁,一共花了多少元?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eg . 小明买可乐和橙汁一共花了5元钱,其中买可乐花了2元,问,买橙汁花了多少元? 7 被减数-减数=差eg . 小明要看一本50页的书,他已经看了30页,还有几页没有看?被减数-差=减数eg . 小明要看一本50页的书,看了一部分之后还有20页没看,问,他已经看了多少页? 差+减数=被减数eg . 小明要看一本书,看了30页后还有20页没有看,问,这本书一共几页? 8 因数×因数=积eg . 8×9=72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eg . 72÷9=8 9 被除数÷除数=商eg . 72÷9=8 被除数÷商=除数eg。72÷8=9 商×除数=被除数eg。8×9=72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希望工程”义演与追赶小明(提高版)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二)---- “希望工程”义演与追赶小明(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能够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对同一问题设不同未知数的算法多样化; 2.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发展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 3.归纳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为:问题??? →分析抽象方程???→求解检验 解答.由此可得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为:审、设、列、解、检验、答. 要点诠释: (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2)“设”就是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 ,但有时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就是列方程,即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列出方程,同时注意方程两边是同一类量,单位要统一. (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就是指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当有不符合的解时,及时指出,舍去即可. (6)“答”就是写出答案,注意单位要写清楚. 要点二、“希望工程”义演(分配问题) 分配(调配或比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合理安排工人生产,按比例选取工程材料,调剂人数或货物等. 这类问题与生活密切相关,考察大家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考察了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知识. 要点诠释: 分配问题中关键是要认识清楚部分量、总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分配问题中主要考虑“总量不变”;而在比例问题中则主要考虑总量与部分量之间的关系,或是量与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要点三、追赶小明(行程问题) (1)三个基本量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 ①相遇问题(或相向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小学工程问题归纳

工程问题 ※基本概念:工程问题,究其本质是运用分数应用题的量率对应关系,即用对应分率表示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这种方法可以称作是一种“工程习惯”,这一类问题称之为“工程问题”。 ※基本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解题思路:一般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表示出各个工程队(人员)或其组合在统一标准和单位下的工作效率。(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例题: 例1、单独完成某项工程,甲队需10天,乙队需15天。甲、乙两队合作5天后,剩下的工程乙队完成还需多少天? 例2、单独完成某工程,甲队需10天,乙队需15天,丙队需20天。开始三个队一起做,因工作需要甲队中途撤走了,结果一共用了6天完成这一工程。问:甲队实际工作了几天? 例3、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15天完成,若甲队做5天,乙队做3天,只能完成工程的7/30,乙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要几天? 课堂练习1: 1.师、徒二人合做一批零件,12天可以完成。师傅先做了3天,因事外出,由徒弟接着做1天,共完成任务的3/20。如果这批零件由师傅单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2.某项工程,甲、乙合做1天完成全部工程的5/24。如果这项工程由甲队独做2天,再由乙队独做3天,能完成全部工程的13/124。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例4、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2天可以完成。甲队先做了3天,再由乙队做2天,则能完成这项工程的1/2。现在甲、乙两队合做若干天后,再由乙队单独做。做完后发现两队所用时间相等。求两队一共用了几天? 课堂练习2: 1.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5天完成。若甲队先做5天,乙队再做4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8/15。现由甲、乙两队合做若干天后,再由乙队单独做。做完后发现,两队时间相等。这两队时间一共是几天? 2.一项工程,甲、乙合做8天完成。如果先让甲独做6天,再由乙独做,完成任务时发现乙比甲多了3天。乙独做这项工程要几天完成? 例5、移栽西红柿苗若干棵,如果哥、弟二人合栽8小时完成,先由哥哥栽了3小时后,又由弟弟栽了1小时,还剩总棵数的11/16没有栽,已知哥哥每小时比弟弟每小时多栽7棵。共要移栽西红柿苗多少棵? 课堂练习3: 1.加工一批机器零件,师、徒合做12小时可以完成。先由师傅加工8小时,接着再由徒弟加工6小时,共加工了这批零件的3/5。已知师傅每小时比徒弟多做10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修一条公路,甲、乙两队合做6天可以完成。先由甲队修5天,再由乙队修3天,还剩这条公路的3/10没有修。已知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2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例6、一项工作,甲、乙、丙3人合做6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甲工作6小时后,乙、丙合做2小时,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2/3;如果甲、乙合做3小时后,丙做6小时,也可以完成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工程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工程问题 备课时间:2013年11月19日备课组:七年级数学 上课时间:第12周星期三执教老师:向清旺陈春凤王本江杨春艳向庶 学习目标:1. 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等问题。 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如何建立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要求:1. 阅读课本P101的例5; 2.完成书上的填空; 3.限时2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独立或合作); 4.课前在组内交流展示,组长对组员进行等级评价。 一、自主学习: 1.一件工作,如果甲独做a小时完成,则甲独做1小时,完成全部工作量的__________ . 2.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工作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工作时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工作效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水池一个进水管,8小时可以注满空池,池底有一个出水管,12小时可以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 提示:(1)注满一池水的工作量为“____”. (2)进水管工作效率为________ ,出水管工作效率为________ . (3)若设经过x小时可以注满水池,则进水管的进水量为______________ ,出水管的出水量为_____________ . (4)相等关系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 ,则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得:x=________ .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101,并完成下列填空: (1)把总工作量看着______ ; (2)人均效率为_______ ,若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则完成的工作量为___________ ,再增加2人和前一部分人一起做8小时,完成的工作量为______________ , (3)这段工作分两段完成,两段完成的工作量之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则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会解吗?试一试。 提示:①此时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工作时间②如果一件工作分几段完成,则各阶段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

小学生必背常用数学公式之欧阳数创编

▲乘法定律: 乘法交换律:a×b = b×a乘法 结合律:a×b×c = a×(b×c) 乘法分配律:a×c + b×c=c×(a + b)a×c - b×c=c×(a - b) ▲除法性质:a÷b÷c = a÷(b×c) ▲减法性质:a –b - c = a - (b + c) ▲解方程定律:◇加数 +加数 = 和;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 = 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 = 积;因数 = 积

÷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 = 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甲速度+乙速度); 甲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乙速度;乙速度=相遇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 ◆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计划工作效率×计划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实际工作效率×实际工作时间; 实际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实际工作效率; 实际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实际工作时间; ◆买卖问题: 总金额=单价×数量;数量=总金额÷单价;单价=总金额÷数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 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工程问题公式

工程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 1分米(dm)=10厘米(cm) 1米(m)=100厘米(cm) 1厘米(cm)=10毫米(mm)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km2)=100公顷(ha) 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 1平方米(m2) =100平方分米(dm2) 1平方分米(dm2)=100平方厘米(cm2) 1平方厘米(cm2)=100平方毫米(mm2)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m3)=1000立方分米(dm3) 1立方分米(dm3)=1000立方厘米(cm3) 1立方分米(dm3)=1升(l) 1立方厘米(cm3) =1毫升(ml) 1立方米(m3) =1000升(l) 重量单位换算 1吨(t)=1000 千克(kg) 1千克(kg)=1000克(g) 1千克(kg)=1公斤(kg)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h) 1小时(h)=60分(s) 1分(min)=60秒(s)1小时(h)=3600秒(s)

最新七年级数学工程问题公式

一、相遇问题: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二、相离问题: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三、追击问题: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同向追及)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甲经过路程—乙经过路程=追及时相差的路 四、水流问题: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 2 当两船相对航行时,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当两船同向航行时,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的速度 五、工程问题: (1)一般公式: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六、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实际售价=原售价×10%×几折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定价=成本+利润 利润=成本×利润率 定价=成本×(1+利润率)

七、存储利息问题: 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存期,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息的 20%付利息税。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利率=利息÷本金×100% 利息税=利息×20%=本金×利率×时间×20% 税后利息=利息×(1-20%)=本金×利率×时间×(1-20%) 本息和=本金×(1+利率×期数) 月利率=年率÷12 ;年利率=月利率×12 年利率=季度利率×4=半年利率×2 小学六年级语文字、词、句知识积累 (一)字、词 一.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直接了当()焕然一新()道貌暗然()既往不究() 别出心栽()礼上往来()难以名壮()色厉内茬() 如火如茶()因地治宜()推心至腹()纷至踏来() 原形必露()谈笑风声()委屈求全()金壁辉煌() 二.直写出下面代称的含义 “杏林”指“桃李”指“肝胆”指 “千金”指“高足”指“汗青”指 “杜康”指“红豆”指“手足”指 三.巧填成语。 1.填叠词。 威风忠心风尘千里 衣冠大名文质人才 2.填恰当的字。 一如洗死如归对如流背如流 巧舌如日如年心急如守口如胆小如 3.填上表示动物名称的字,组成成语。 亡()补牢飞()扑火()刀小试童颜()发 金()脱壳门可罗()()到成功浑水摸()

必背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必背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π=2×π×半径 C=πd=2πr 面积=半径×半径×π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二、应用题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小学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小升初)

第4讲工程问题 一、基础篇 工程问题主要研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在已知条件中,常常不给出工作量的具体数量,只提出“一项工程”、“一块土地”、“一条水渠”、“一件工作”等,在解题时,常常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 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1”,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总工作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变通后可以利用上述数量关系的公式。 例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例2、一批零件,甲独做6小时完成,乙独做8小时完成。现在两人合做,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24个,求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例3、某项工程,可由若干台机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增加2台机器,则 只需用规定时间的7 8 就可做完;如果减少2台机器,那么就要推迟 2 3 小时做完,现问: 由一台机器去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时间? 例4、一个水池,底部装有一个常开的排水管,上部装有若干个同样粗细的进水管。当打开4个进水管时,需要5小时才能注满水池;当打开2个进水管时,需要15小时才能注满水池;现在要用2小时将水池注满,至少要打开多少个进水管? 随堂练习 1、一件工作,甲干6天,乙接着干5天可以完成;或者甲干2天,乙接着干7天也可

以完成,甲乙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 2、加工同种零件,甲干6小时,乙干9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如果甲干2小时,乙干6小时两人只能完成任务的一半,如果甲乙单独完成任务各需多少小时? 3、一步书稿,甲先打10天后,由乙接着打10天可以完成,如果甲先打4天后余下的乙接着打25天可以完成,这边书稿,如果由甲单独打要多少天? 4、一项工程,甲独做24小时完成,乙独做36小时完成,现要求20小时完成,并且要求两人合作的时间尽可能的少,那么甲乙合作多少小时? 5、有甲乙两项工作,张单独完成家工作要10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15天,李单独完成甲工作要8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20天,如果;两项共组都可以由两人合作,那么两项工作都完成最少要多少天? 6、有甲、乙两项工作,张师傅单独完成甲工作要9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12天,王师傅单独完成甲工作要3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15天,如果每项工作都可以由两人合作,那么两项工作都完成最少要多少天? 巩固练习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 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 【知识与技能】 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并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地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在前两节中,我们着重探讨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几种方法,这几种解法包括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去括号与去分母等.这几个课时我们着重探讨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先来看两个问题: 问题1 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刚好配成1套,那么需要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思考:①若安排x名工人加工大齿轮,则有___名工人加工小齿轮. ②x名工人每天可加工_____个大齿轮,加工小齿轮的工人每天可加工____个小齿轮. ③按题中的配套方法,你是否可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呢? 问题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那么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

思考:①两人合作32小时完成对吗?为什么? ②甲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 乙每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 甲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 乙x小时完成全部工作的_______. 【教学说明】提出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能快速进入课堂,进行思考.教师可根据上面所列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题1是配套问题,教师最终要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生产的大齿轮数量的3倍与小齿轮数量的2倍相等.题①、②依次填: (85-x)、16x、10(85-x).依次我们可列得方程为3×16x=2×\[10×(85-x)\]. 问题2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解决与工作量相关的应用题,这类题求解时一般都需要去分母.所以这类题可看作是与去分母解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知道“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这一基本数量关系式,该题中第①问是不对的,第②问依次应填120,112,x20,x12,教师教学时可让学生稍作思考后作答.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教材第100页例1. 【分析】(1)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表示什么意思? (2)刚好配套,说明螺钉和螺母个数一样多吗? (3)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使生产的螺母数量恰好为螺钉数量的_______. 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有人生产螺母,一天共生产螺钉个,螺母_______个. 问题: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学说明】众所周知,理解题意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本例通过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便于学生找出相等关系.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演示,有效分解教学难点,从而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此外,前面栏目中的问题也有利于解答本题. 教师组织并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或实物演示使学生深入理解螺钉的数量是螺母数量的二分之一,螺母数量是螺钉数量的二倍,引导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刚好配套”,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在配套的情况下相等关系应为:螺钉的数量×2=螺母的数量;而不是:螺母的数量×2=

工程问题的方程(详解)

五、工程问题:一般情况下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公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单位1) 如:一项工程甲队需30天完成任务,则甲每天完成工作量的1/301 30 ,则工作 效率为1/301 30 ;如果乙队需要20天完成任务,则甲每天完成工作量的1/20 1 20 , 则工作效率为1/201 20 ,两人一起可以完成(1/20+1/30)——工作效率之和 1、某件文件需要打印,小李独立完成需要6个小时,小王独立完成需要8个小时,如果两人合作的话,需要多少时间可以完成。设需要x小时两人合作可以完成,(牢记公式:工作效率(包括工作效率之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则可列方程:(1/6 + 1/8)x=1 2、一项工作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30天才能完成,乙队单独需要20天才能完成。现在由甲队单独工作5天之后,剩下的工作再由两队合作完成,问他们需要合作多少天?. (分析:甲乙队合作之前,由甲队单独已完成的工作量为5×1/30;甲乙合作之后的工作效率之和为1/30 + 1/20;则可设他们需要合作x天。) 解:设甲、乙两队需要合作x天,可完成剩下的所有工作,根据题意,得: 5×1/30 +(1/30 + 1/20)x=1 5/30 + 5/60x=1 5/60x=1-5/30 5/60x=25/30 x=25/30÷5/60 x=25/30×60/5 x=10 (检验:5×1/30 + 10×1/30 + 10×1/20=1,符合题意。) 答:甲、乙两队需要合作10天,可完成剩下的所有工作. 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两人合作4天后,剩下的部分由乙单独做,需要几天完成? (分析:甲、乙合作4天所完成的工作量为(1/10 + 1/15)×4,若设剩下的部分由乙单独做需要x天完成,则合作之后乙单独完成的工作量为1/15x) 答:设剩下的部分由乙单独做需要x天完成,根据题意,得: (1/10 + 1/15)×4 + 1/15x=1 5/30×4 + 1/15x=1 20/30 + 1/15x=1 1/15x=1-20/30 1/15x=10/30 x=10/30÷1/15 x=10/30×15 x=5 (检验:1/10×4 + 1/15×4 + 1/15×5=1符合题意。) 答:剩下的部分由乙单独做需要5天完成.

七年级数学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已讲) 1. 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水龙头,单独开甲水龙头4小时可以把空水池灌满,单独开乙水龙头6 小时可以把空水池灌满,灌满水池的三分之二要同时打开甲、乙水龙头多少小时? 2. 甲乙丙仨人合作一件工程,甲乙合作六天完成工作量的1/3,然后乙丙合作两天完成余下任务的1/4,剩下的工作由三人合作五天才完成,他们共得九百元,按劳分配,每人应得多少钱? 3. 甲、乙两人项合作完成一项工程,甲单独做30天完成,乙单独做20天完成,合同规定15 天完成,否则超过1天罚款1000元,甲、乙两个人经商量签了合同。(1)正常情况下,甲、乙两人能否履行合同?为什么?(2)现两人合作了这项工程的75%,因别处有急事,必须调走1人,问调走谁更合适些?为什么? 4. 某人上午10点从甲地出发,步行到乙地,到达乙地后休息了1小时,骑车按原路返回甲地,恰好是下午3点,他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骑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问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 5. 汽车运送一批货物,若每辆车装3t,则剩5 t;若每辆车装4 t,则可少用5辆车。问共有汽车多少辆?货物有多少吨? 6. 甲,乙两车从同一车站出发,甲车速度为165km/h,乙车的速度为185km/h。若甲车比乙车早2h出发,一车要用多少时间才能追上甲车? 7. 小张乘车从家到学校,共行142km。走平路一段,上坡路一段,共用5h,若走平路30km/H,上坡30km/h,平路长(),上坡路() 8. A、B两个车站相距240千米,一公共汽车从A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一小轿车从B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千米。小轿车从B站开出1小时后,客车从A 站开出,两车相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9. 甲乙两人在10km的环行公路上跑步,甲每分跑230m,乙每分跑 170m.(1).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2).若甲先跑10min,乙再同地同向出发,还需多长时间两人首次相遇?(3).若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第二次相遇? 10. 某部队士兵以每小时4km的速度从部队步行到市中心广场去参加公益活动,走了后,小马奉命回部队取一件东西,他以每小时6km的速度回部队取了东西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追赶队伍,结果在距广场2km处追上队伍,求某部队与市中心广场的距离. 11.整理一批数据,有一人做需要8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先有一些人做2小时,再增加5人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4 分之3.怎样安排参与整理数据的具体人数?

小学数学必备公式大全27858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初中数学的工程问题

浅谈数学中工程问题 一、基本概念理解。 工作量:完成工作的多少,可以是全部工作量,为了方便解题,一般用数“1”表示,也可以是部分工作量,常用分数表示。例如工程的一半可表示成1/2,工程的五分之一可表示成1/5。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小明一分钟能写15个汉字,请问五分钟他能写多少个汉字? 【解题关键点】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15×5=75(个)。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2:做500个零件,平均每天做50个,几天可以做完? 【解题关键点】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500÷50=10(天)。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3:4小时做了10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 【解题关键点】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100÷4=25(个)。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4:甲一天能生产10个产品,乙一天能生产20个产品,问甲、乙一天一共生产多少个产品? 【解题关键点】总工作量=各份工作量之和,10+20=30(个)。 二、合作完工问题。 通过计算工效和,来算出工作时间。工效和为所有工作人员的效率之和。 工作总量÷工效和=工作时间 合作完工问题1: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做需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30天完成,两队合作需多少天完成? 分析:设总工作量为1,由甲工程队单独做需20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30天完成,可知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是1/20、1/30。 【解题关键点】工作总量÷工效和=工作时间,1÷(1/20+1/30)=12(天)。 合作完工问题2:甲乙两车运一堆货物。若甲单独运,则甲车运的次数比乙车少5次;如果两车何运,那么各运6次就能运完,甲车单独运完这堆货物需要多少次? 【解题关键点】设甲单独运需要X次,则乙单独需要X+5次,则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X 、1/(X+5)依题意有1/X + 1/(X+5)=1/6解得X=10 三、组合合作完工问题。 工效和-一方工效=剩下方工效 组合合作完工问题1:一项工程,甲、乙合做6天可以完成。甲独做18天可以完成,乙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

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