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土地使用权如何入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得土地使用权如何入账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行政划拨取得、外购取得及投资者投资取得。

对于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许多会计人员都感到困惑。

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用于开发建造自用的房屋、建筑物,应将形成房屋、建筑物所对应的土地使用权价款,转入固定资产的房屋、建筑物明细科目,道路、围墙、绿化等对应的土地使用权价款及其他土地使用权价款仍保留在无形资产科目中核算并摊销。具体的账务处理为:当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实收资本”(投资者投入时)、“资本公积”(行政划拨取得时)科目。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摊销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当工程动工时,将房屋、建筑物对应的土地使用权摊余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其他的土地使用权价款仍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摊销。具体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在建工程”,“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当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将与房屋、建筑物对应的土地使用权价款转入固定资产。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几种特殊情况。

第一,一些没有改制的国有企业,没有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当取得土地使用权,用于开发建造自用的房屋、建筑物时,将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计入无形资产,并在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内摊销。

当工程完工时,结转固定资产的房屋、建筑物中不包括土地使用权价款。

当取得土地使用权并按会计制度的期限摊销时,账务处理同一般企业。

第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当取得土地使用权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摊销。待商品房开发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务摊余价值全部转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具体的账务处理为:当取得土地使用权并按会计计制度规定的期限摊销时,账务处理同一般企业。

待开发商品房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摊余价值全部转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的开发成本。具体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存货”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第三,投资者投入的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或者连同土地一同购入的房屋、建筑物,如果取得时的价款中,土地使用权和房屋、建筑物是合并在一起的,无论任何企业在账务处理上都计入固定资产的房屋、建筑物。具体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实收资本”(投资者投入时)科目。

购买的土地用于办公应记入无形资产,购买过程中产生的税费均应记入无形资产,

摊销应从取得土地使用权日开始,按使用年限平均摊销,摊销额记入管理费用

购入时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贷:银行存款(土地价款+交易费用+相关税金)

摊销时

借:管理费用

贷:无形资产(如果采用旧会计制度)

累计摊销(如果采用新会计准则)

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不提折旧,但要按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入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完工时,就应该转入到固定资产,然后才能对其计提折旧。

具体规定请查阅《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部分的章节。

企业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不提折旧,但要按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入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完工时,就应该转入到固定资产,然后才能对其计提折旧。

具体规定请查阅《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部分的章节。

土地使用权的分录

我公司在购买土地时除交纳了契税外还发生了一些相关的费用,如交易服务费、土地测绘费等应如何入帐呢?因为我公司此业务的契税,服务费,手续费是不同月份发生的,是不是每一次发生相关土地使用权费用,都做(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贷:货币资金),在最后一笔费用发生后的当月,开始摊销.因为固定资产可以通过(在建工程)进行总计,无形资产我就不大清楚了。

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发生的交易服务费、土地测绘费计入土地成本;只要无形资产达到了可使用状态,就需要进行摊销,由于部分发票未及时入账导致的差异,可以在发票取得时再进行账务调整。一方面增加无形资产的原值;另一方面将增加无形资产的原值部分进行补摊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