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全雄鱼育种方案

合集下载

全雄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全雄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全雄黄颗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开封市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黄领鱼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鱼类,属于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等各水域。

尽管其个体较小,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矿物质和有机酸等营养成分,性平味甘,具有利小便、消水肿、发痘疹、醒酒之功效。

刺少无鳞,市场价格一直上涨,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因此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黄领鱼雄鱼比雌鱼生长快,特别是全雄黄颠鱼作为一种名特优养殖品种,在调整池塘养殖结构中具有较好的养殖经济效益和示范作用。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以追求高产量,高效益的养殖模式应运而生。

高密度养殖,高蛋白饲料,严重破坏了水体环境及生态环境。

近几年黄颗鱼养殖爆发群体性的疾病时有发生,一旦发病,无法有效的控制,给渔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每年都会发布《关于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的通知》。

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模式示范、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五大行动。

每年将五大行动作为水产推广体系的重点任务,对于促进本地区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水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五大行动的推广,近几年开封本地水产养殖模式逐渐发生变化,由粗放型养殖逐渐转为精细化养殖,增氧机效率、养殖技术、养殖尾水治理技术等也有所提高。

为了规范全雄黄颗鱼的池塘养殖生产,提高全雄黄领鱼的养殖技术水平,推广绿色健康规模化养殖模式,确保全雄黄领鱼质量安全,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推动黄颗鱼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特制定我市全雄黄颠鱼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一)任务来源本文件由开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提出,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2020年7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1次修订。

黄颡鱼养殖--人工催产授精-黄海渔人

黄颡鱼养殖--人工催产授精-黄海渔人

黄颡鱼养殖--人工催产授精-黄海渔人黄颡鱼养殖--人工催产授精前两天搞一个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来到一黄颡鱼养殖场,对黄颡鱼育苗、养殖有了点了解,所以记录一下。

黄颡鱼,俗称:昂刺,也叫黄腊丁等,是一个深受群众喜爱的特种水产品,现在的黄颡鱼养殖技术日臻成熟,但一般还掌握在专业场圃中。

P1黄颡鱼的亲鱼要用专池培育,池子大小在3~5亩,一般亩放量在500~600斤。

雌雄要单独培育。

P2培育好的黄颡鱼一般在6、7月份开始育苗,这是产前暂养池。

可以看出是四池三联动。

P3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柔软,泄殖孔红肿。

雌鱼一般体重在4两左右。

P4这时可以用脑垂体和其它人工合成激素合成打第一次催产针。

P5进针可以用腹腔进针和背部进针,这是背部进针。

P6第一针后亲鱼放到池中暂养。

P7十几个小时后可以进行第二针。

P8第二针后仍放入暂养池中待产。

P9十个小时后,可以取雄鱼,如果发育的好,一百斤雌鱼只要1~2条雄鱼的精子即可。

雄鱼一般体重在7~8两,一般用杀鱼取精的办法获得精子。

P10取出的精子用研钵碾压后制成精液待用。

P11第二针后十几个小时的雌鱼已经成熟,可以人工挤卵。

P12成熟的雌鱼,这种规格的雌鱼怀卵量每条可以在10000粒左右,可以看到有不少的鱼体已经受伤。

P13挤下的鱼卵有2~3斤时可以进行人工授精。

P14用针筒定量取出精液。

P15加入缓冲液稀释。

P16加入卵子中搅拌,并加入淡水后再搅拌。

P17可以用两种办法进行孵化,一是脱粘后下孵化桶孵化,二是附着后进培育池孵化。

这是第一种,现在是用泥水对卵进行脱粘,因为黄颡鱼的授精卵是粘性的,用黄泥水可以脱粘,脱粘后的卵不易结成团,可以在孵化桶中有独立的空间,不至于结团后缺氧死亡。

P18脱粘后的卵下到孵化桶中孵化,这是孵化室。

P19孵化桶内要充气,卵在桶中可以均匀分布。

P20也可以附着孵化,把卵均匀撒在用聚乙烯网做成的网架上。

P21因为卵是粘性的,所以它们就附着在网上了。

P22把附卵的网挂在培育池中,充气流水培育。

黄颡鱼规模化繁育技术

黄颡鱼规模化繁育技术

黄颡鱼规模化繁育技术王昌辉(舒城县万佛湖渔政管理站,安徽舒城231360)摘要本文从亲鱼培育(包括亲鱼池选择及处理、亲鱼鱼种挑选及运输、亲鱼培育方法、亲鱼人工催产前暂养、催产亲鱼选择)、人工催产与激素的使用(包括催产方法选择、催产天气及水温、催产激素的选择、催产池设置、人工催产、人工孵化)、鱼种培育(包括仔鱼暂养、鱼苗培育池、鱼苗放养、日常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总结了黄颡鱼规模化繁育技术,以期为江淮地区黄颡鱼规模化繁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中图分类号S965.1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24)02-0165-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4.02.04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黄颡鱼俗称汪丫鱼、黄姑子、嘎丫、黄腊丁等,常见种类有黄颡鱼、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长须黄颡鱼等。

目前,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是限制黄颡鱼规模化养殖的一个技术瓶颈。

安徽舒城城北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从21世纪初开始开展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试验,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近几年已达批量生产规模。

2021年,该公司对2960组黄颡鱼分三批次进行了人工催产繁殖,共繁殖培育黄颡鱼鱼苗450万尾,孵化率达81.6%。

现对该公司黄颡鱼规模化繁育技术总结如下,以供生产实践参考。

1亲鱼培育1.1亲鱼池选择及处理选择4口面积约5333m2、沙质底质、池底平整、水深1.5m左右、注排水方便的池塘作为亲鱼培育池,要求周边环境安静,注排水口有拦鱼设施,防止逃鱼和野杂鱼进入影响培育效果。

亲鱼放养前,清除池中多余污泥及池边杂草,用生石灰1200~1500kg/hm2清塘除野,待10~14d后检查水质状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适时放养鱼种。

1.2亲鱼鱼种挑选及运输从2018年起,每年冬季陆续从江西瑞昌以及安徽安庆、池州、万佛湖等处选购优质黄颡鱼亲本鱼种2t,约5000组,挑选体质健壮、体色纯正、无病无伤的个体(雌性个体体质量在150g以上,雄性个体体质量在200g以上)作为亲本培育对象,用PVC塑料充氧箱装车运输至目的地,在暂养池挂箱密集养殖,用食盐等体外浸泡消毒数小时,再放入亲鱼培育池培养。

黄颡鱼繁殖技术

黄颡鱼繁殖技术

黄颡鱼繁殖技术
黄颡鱼繁殖技术
黄颡鱼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观赏鱼,但要了解黄颡鱼的繁殖技术,需
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黄颡鱼的繁殖技术。

1. 水质控制
在繁殖期间,黄颡鱼需要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水质的pH值应该控
制在6.5-7.5之间,同时水温应该保持在27-30℃之间。

还要确保水中含氧量的充足,这可以通过增加气流和使用过滤器来实现。

2. 食物
黄颡鱼的繁殖需要良好的营养,因此饲料对于黄颡鱼的繁殖十分重要。

可以使用干鱼饲料、虫类干饲料或自制饲料。

此外,要注意多次喂食,保证每日喂食3-4次,维持足够的营养水平。

3. 单独饲养
繁殖黄颡鱼时要把它们单独饲养,尽量避免与其他鱼类接触。

单独饲
养可以防止交配过程中的干扰和竞争,提高繁殖成功率。

4. 育苗箱
使用育苗箱可帮助控制温度、过滤和水流。

这是一个专门设计用于孵化黄颡鱼卵、培育幼鱼的设备,使您更容易观察鱼类的发展,并防止鱼类被其他鱼类吞食。

总之,黄颡鱼的繁殖需要非常小心的注意,但只要适当地控制水质、饲料和环境,就可以成功繁殖黄颡鱼。

希望这些技巧能够帮助鱼类爱好者成功培育健康的黄颡鱼。

黄颡鱼的苗种繁育

黄颡鱼的苗种繁育

黄颡鱼的苗种繁育黄颡鱼属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成较为广泛的淡水经济鱼类,在江河、湖泊、沟渠、塘堰中都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的江河水体中。

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鲇形目、鳞科。

人工养殖的主要两个品种是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黄呀姑、黄嘎鱼和嘎呀子口下位,口裂大,呈弧形,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肉率高,无肌问刺。

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高,因而颇受消费者欢迎。

黄颡鱼体型小,在天然水域中繁殖率低,生长缓慢,仅靠捕捞野生黄颡鱼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发展黄颡鱼养殖显得意义重大。

黄颡鱼也是一种游钓爱好者特别喜欢游钓的鱼类品种,因为其摄食能力强,尤其是有集群摄食习性,游钓时较易上钩。

从上面能够看出,黄颡鱼作为名特优鱼类的一个品种,发展前景比较看好。

今年,肇东市东发机械化渔场进行了黄颡鱼的苗种繁育,共作了四批,现将繁育方法和关键技术归纳如下:一、亲鱼的培育。

黄颡鱼亲鱼可以直接从天然水域渔获中选取,也可直接从人工饲养的黄颡鱼中挑选。

要求雌鱼在50g以上,雄鱼在100g以上,体侧斑纹鲜明,无病无伤,成熟度好的。

如果成熟度不好将会给产卵工作带来麻烦,所以,亲鱼选择对产卵由为重要。

1、亲鱼来源:以往用过的黄颡鱼在大明水中捕出后放入亲鱼池饲养一段时间的。

2、亲鱼消毒:选好的亲鱼用3%的食盐水浸洗10mh。

3、亲鱼饲料:将野杂鱼或鲤鲫鲢子苗等用绞肉机绞成肉泥,再加入适量豆饼,玉米粉混合拌均匀即可。

4、投喂量:一般黄颡亲鱼的日投喂量占亲鱼体重的1%一4%。

5、投喂方法:在亲鱼池中设置了3个料点,上午8点以前,下午3点以后投喂一次并观察鱼的摄食情况,以鱼饱食70%~80%为宜。

二、温室设备1、室内水泥产卵池:面积330平方米,有进、排水口。

2、增氧泵:200W的增氧泵8台,12个砂滤器,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

3、喷淋系统:产卵池上方设有8组喷淋设备,每组4个喷头,用泵过滤后的水通过喷头喷出,在调节水质的同时也增加了水中的溶氧量。

黄颡鱼苗养殖

黄颡鱼苗养殖

黄颡鱼苗养殖黄颡鱼苗养殖技术【常见问题】黄颡鱼苗养殖有哪些技术要点?选好水源和池塘条件是苗种培育成功的前提培育全雄黄颡鱼的水质要求水源洁净,水质良好,各项水质指标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培育池塘面积以3亩~6亩比较好。

在放养苗种前,得做好池塘清整和消毒工作,特别是要清除池塘中的大型浮游生物、蝌蚪等有害生物。

同时要为鱼苗培育好饵料生物,保证鱼苗下塘后有充足的开口饵料。

注意鱼苗放养时间由于当前顺德的全雄黄颡鱼苗几乎来自湖北等地,鱼苗经过长途运输,到达顺德后要选择好放养时间,否则易引起鱼苗不适而出现死亡。

因放养的苗种规格较小,约1厘米~1.2厘米(开口苗),所以鱼苗下塘时间要避免高温,通常选择傍晚放养比较好,放养前一定要调节好温差。

鱼苗放养密度以6万尾/亩~8万尾/亩比较好,太高容易引起水中溶氧量不足,造成鱼苗缺氧浮头。

另外,下塘鱼苗数量一定要精确,并一次放足,不能分批放养不同规格的鱼苗。

投喂好饵料是苗种培育成功的关键一般情况下,鱼苗下塘前通过施肥培育饵料生物,鱼苗下塘早期池塘浮游饵料生物不仅密度高、数量大,而且规格适口,所以2天~3天内不需要投喂饵料或施肥。

当池塘中浮游生物逐渐减少,饵料不足时才需要投喂饵料,一般每亩要用0.5公斤~2公斤干黄豆。

补充饵料成为大规格黄颡鱼苗培育的必要环节。

通常选用专用黄颡鱼饲料投喂,但在投喂专用黄颡鱼饲料前必须经过驯食过程,才能将黄颡鱼的饵料转变为专用人工配合饲料。

驯食时先用新鲜鱼糜、水蚯蚓拌饵投喂,并用流水刺激鱼苗,促使鱼苗集群;然后用投饵机均匀投喂,即投即食。

驯食后要选用专用膨化饲料投喂全雄黄颡鱼驯化成功后,要加大投喂量,延长投喂时间。

一般3月~5月,9月~10月份投喂量为苗种重的3%;6月~8月为4%;10月份后,水温逐渐降低,适当降低投喂量。

何老板介绍,“一般每天投喂3次,第一餐在清晨开始到日出前结束;第二餐在傍晚的时候投喂,第三餐应在午夜的时候喂。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添设一些夜光灯具,增加活饵供应量。

黄颡鱼繁育及养殖技术

黄颡鱼繁育及养殖技术

黄颡鱼繁育及养殖技术
黄颡鱼是一种水草鱼,是日本种植技术最发达的鱼之一,它们在冬季明显减少,并在
冬春季节发育繁衍,历经夏季后重现。

黄颡鱼繁殖技术包括预备、孵化、育苗、大鱼养殖
等流程。

1、预备:指的是准备仔鱼的工作,根据仔鱼的大小确定放养的罐子和水量,选用淡
水放养,初始温度控制在24℃~26℃,另外把鱼粮、水泥粒、黏土粉等混合物放入罐子中混合拌匀,准备做好繁育仔鱼的环境。

2、孵化:视黄颡鱼的年龄大小而定,并选择生发动力很强的仔鱼,仔鱼的放养温度
以26℃~28℃为宜,为了保证孵化成功率,建议特殊食品结合日光照射,提高仔鱼的免疫力。

3、育苗:仔鱼成功孵化后,开始育苗的工作,其温度可以逐步降低,最低可以到22℃左右,逐渐熟悉仔鱼的温度调节能力,另外育苗过程要注意对仔鱼源源不断的补充营养物质,不错带来营养元素供给不足、促进脂肪燃烧,以免出现病虫病病例,最好把营养素充
足的刺激性食物视作补充食品方式供应,以获得足够的营养,保持仔鱼的健康和快速生长。

4、养殖:黄颡鱼养殖的水温范围是17℃~29℃,水的pH值应在6.8—8.2之间,养
殖时要注意水质的稳定性,不能留有悬浮物,黄颡鱼是容易饱口的野生鱼,最佳饲料是定
制的饲料,要求其中的营养份量-高,并注意把细小颗粒的食物比较好的混合,免得仔鱼
发胖也要摆正渔获分配比例。

黄颡鱼繁殖技术根据黄颡鱼的生理特性有一定的窍门,才能够总结出一整套流程,使
这种野生鱼类获得更多的种植产品。

正确的控制水温、添加正确的营养物质,能够使黄颡
鱼的繁育成功率提高,并获得更多种植产品。

人工如何繁殖黄颡鱼

人工如何繁殖黄颡鱼

人工如何繁殖黄颡鱼人工饲养黄颡鱼一个必经的步骤就是人工繁殖,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人工繁殖黄颡鱼的方法。

人工繁殖黄颡鱼:池塘选择黄颡鱼亲鱼对培育池虽无严格的要求,但为了有利于亲鱼的生长、发育和饲养管理,在选择亲鱼培育池时,应尽量选择注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池底平坦、硬底质、保水的池塘;亲鱼池要选样在靠近催产池、环境安静的地方。

亲鱼培育池的面积一般为15~2亩,具体大小可依据苗种生产规模来定,培育池水深保持在2.2米左右。

因为黄颡鱼亲鱼的个体较小,所以培育池的面积不宜过大。

培育池面积过大,往往因催产不及时而造成黄颡鱼亲鱼的流产。

培育池必须清塘1次,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杀死敌害生物和病原体,改良池塘的水质。

如果是老塘,则要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

作为黄颡鱼亲鱼的培育池,不论是新开挖的池塘还是老塘,在亲鱼下池前都要进行池塘消毒。

人工繁殖黄颡鱼:亲鱼培育亲鱼来源可在野外收集,也可用人工养殖的。

要求选择体质健壮,体形肥满的1冬龄以上的成鱼进行培育。

黄颡鱼以底栖为主,怕光且捕食能力不强,单养一般效果不佳。

多以与鲢鳙混养为好。

混养池要求水质优良,排灌方便,水面1~3亩,以沙壤土稍有淤泥为好。

黄颡鱼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300~500尾。

黄颡鱼主要食物为:螺蛳、小鱼、小虾、水生昆虫及其幼虫、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也摄食人工饲料。

要保证黄颡鱼亲鱼有充足的食物,必须保持水质清新,并有一定的肥度,以利底栖生物的生长繁殖,可在池中放养小型鱼类。

如?条、麦穗鱼、鲫鱼等作饲料生物。

经过人工养殖的黄颡鱼后代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较强,人工饲料的配方要注意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不应低于38%,因为黄颡鱼是偏肉食性鱼类。

人工繁殖黄颡鱼:合理放养黄颡鱼亲鱼培育采用主养的方式。

亲鱼的放养密度要适度,同时还应根据放养池塘面积的大小做适当调整。

放养密度过高,黄颡鱼随着体重的增加,在培育的后期会增大水体的负载量,进而影响到亲鱼的性腺发育;另外,黄颡鱼具有集群抢食的特点,放养密度过高,某些黄颡鱼会因此进食困难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