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构步骤和方法
病毒包装实验整体流程及原理

病毒感染细胞实验整体流程及原理目的基因不能直接整合到大多数真核细胞,常用的手段是将目的基因包装成病毒来感染细胞,从而得到表达满足实验需求。
1、病毒的种类病毒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慢病毒和腺病毒1.1慢病毒1.1.1原理慢病毒(Lentivirus)是逆转录病毒的一种。
构建的siRNA / miRNA慢病毒载体,与化学合成的siRNA 和基于瞬时表达载体构建的普通siRNA 载体相比,一方面可以扩增替代瞬时表达载体使用,另一方面,Lentivirus-siRNA 克隆经过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后,可用于感染依靠传统转染试剂难于转染的细胞系如原代细胞、悬浮细胞和处于非分裂状态的细胞,并且在感染后可以整合到受感染细胞的基因组,进行长时间的稳定表达。
1.1.2特点1)直接包装成为假病毒颗粒,对分裂和非分裂细胞均有感染作用,适合RNAi 研究和体内实验中难以转染的细胞(比如神经元细胞、干细胞或其它原代细胞)。
2)可以通过简单方式,在短时间内获得稳定表达特定基因的多种细胞株。
3)可用于基因敲除、基因治疗和转基因动物研究。
4)无需任何转染试剂,操作简便。
5)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制备多种标记。
1.1.3慢病毒包装简要流程:1)含有目的基因的慢病毒RNAi 干扰载体的构建和质粒纯化提取。
2)慢病毒载体,包装系统共转染病毒包装细胞293T等。
3)培养48hrs - 72hrs 左右,收集含有病毒的上清培养液。
4)病毒的纯化和浓缩。
5)分装、- 80 ℃保存。
6)滴度测定目的基因检定,并出具检测报告。
1.2、腺病毒1.2.1原理腺病毒(Adenovirus,Ad)是一种无包膜的线状双链DNA病毒,其复制不依赖于宿主细胞的分裂。
有近50个血清型,大多数Ad载体都是基于血清型2和5,通过转基因的方式取代E1和E3基因,降低病毒的复制能力。
这些重组病毒仅在高水平表达E1和E3基因的细胞中复制,因此是一种适用于治疗的高效控制系统。
1.2.2特点1)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类型的细胞2)可以获得复制缺陷型(E1 和E3 缺失) 的腺病毒3)病毒滴度高,产生病毒经过浓缩后可以达到1012 PFU/mL,能有效的进行增殖。
慢病毒包装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慢病毒包装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当下,基因编辑技术越来越火热,带动慢病毒包装实验越发普遍,但是大家通常在潜意识会觉得病毒载体包装过程太复杂而不敢尝试,确实,除去实验过程本身繁杂之外,做慢病毒包装实还经常容易出现各种状况,比如稳定性很差、滴度低,或者就是根本不出毒等等。
但是,热点可不等人,该来的迟早还是会来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慢病毒包装实验的基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希望大家能自己学会,掌握“核心”技术!慢病毒(Lentivirus)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慢病毒在感染细胞时,首先会将宿主RNA逆转录为DNA,并将逆转录基因插入到宿主基因中表达。
慢病毒的基因表达系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基因编辑操作工具。
以最常做的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为例,为了得到高滴度的慢病毒,慢病毒包装方法是利用表达载体与包装质粒共同转染细胞,在细胞中进行包装,包装好的假病毒颗粒分泌到细胞外的培养基中,离心取得上清液后,可以直接用于宿主细胞的感染。
实验流程示意实验材料1)含有目的基因的病毒载体:一个包装质粒混合物(Mix=pMDL:VSVG:REV=5:3:2)和一个慢病毒载体质粒(LentiviralVector)组成;2)指数生长的293T细胞;(培养条件:DMEM+10%PBS,37℃,5%CO2)3) 试剂:胎牛血清、Opti-MEM、转染试剂实验步骤第一步:细胞分盘转染前一天,通过胰消化传代于35mm培养皿上,使细胞贴壁后所古面积达到培养皿总面积的80%以上)。
将细胞置于含5%CO2的37℃温箱中孵育8-24h,当细胞贴壁完全后即可开始转染。
第二步:病毒转染1) 转染前1h换液(用1.5mL完全培养基换掉旧的培养基)。
2) 制备包装质粒和目的质粒与转染试剂的混合物:取无菌1.5mL EP管,加入400µl 无血清Opti-MEM,加入1.5µg 核心质粒和1.5µg 病毒包装质粒,及6µl 转染试剂 (转染试剂:质粒=2:1),充分混匀,静置15-20min。
慢病毒构建原理

慢病毒构建原理
◆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是一类改造自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病毒载体,是逆转录病毒的一种,基因组是RNA,其毒性基因已经被剔除并被外源性目的基因所取代,属于假型病毒。
可利用逆转录酶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基因组中实现稳定表达,具有感染分裂期与非分裂期细胞的特性。
◆慢病毒基因组进入细胞后,在细胞浆中反转录为DNA,形成DNA整合前复合体,进入细胞核后,DNA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
整合后的DNA转录成mRNA,回到细胞浆中,表达目的蛋白;或产生小RNA。
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表达或小RNA干扰作用持续且稳定,并随细胞基因组的分裂而分裂。
图片
◆慢病毒载体具有宿主范围广,基因容量大等特点。
体外应用时,慢病毒载体能够有效地感染培养的神经元、肝细胞、心肌细胞、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干细胞等多种类型原代细胞和大部分细胞系。
由于慢病毒的感染具有整合特性,其能够将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因而可以达到持久性表达,从而构建稳转细胞株,用于基因的细胞功能研究。
◆体内应用时,慢病毒载体的应用不如rAAV载体应用广泛,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且随机整合特性可能导致细胞功能基因的异常。
相比较腺相关病毒,慢病毒的扩散范围较小,但其表达更快、基因容量更大(可容纳4kb),可作为大容量基因的载体。
慢病毒载体,稳定表达

慢病毒载体,稳定表达一、慢病毒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是一种RNA病毒,在复制时需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首先将RNA 转变为cDNA,再在DNA复制、转录、翻译等蛋白酶作用下扩增。
主要包括RNA肿瘤病毒、慢病毒及泡沫病毒等三种亚科。
慢病毒(Lentivirus):属于逆转录病毒科,名称源自该种病毒长达数年的潜伏期。
最经典的慢病毒是由HIV病毒改造而来,而且HIV-1/HIV-2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HIV病毒系统以外,后续还有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载体系统、猫免疫缺陷病毒(felines immunodeficiency virus, FIV)载体系统、绵羊梅迪-维斯纳病毒(MMV)载体系统和马传染性贫血(EIA)载体系统等。
慢病毒结构:2个调节基因:(1)tat基因:反式激活因子,对HIV基因起正调控作用。
(2)rev基因:病毒蛋白表达调节因子,增加gag和env基因对结构蛋白的表达。
4个辅助蛋白(附属)基因:(1)vif和vpu调节感染性病毒颗粒的产生;(2)vpr和nef参与疾病的表现。
慢病毒的优势:1.慢病毒携带的基因组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使宿主细胞长时间稳定表达外源基因;2.可感染分裂和非分裂细胞;3.低免疫原性,直接注射活体组织不易造成免疫反应,适用于动物实验;4.可以更换特异性启动子;5.野生型的HIV大小约为9.8 kb,插入片段可长达5-6 kb;二、慢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是一类改造自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病毒载体,是逆转录病毒的一种,基因组是RNA,其毒性基因已经被剔除并被外源性目的基因所取代,属于假型病毒。
可利用逆转录酶将外源基因整合到基因组中实现稳定表达,具有感染分裂期与非分裂期细胞的特性。
慢病毒包装过程:慢病毒基因组进入细胞后,在细胞浆中反转录为DNA,形成DNA整合前复合体,进入细胞核后,DNA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
慢病毒使用手册

慢病毒使用手册慢病毒(Lentivirus)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病毒,它属于逆转录病毒家族。
与其他病毒相比,慢病毒具有一些特殊的特征,使其在生物研究领域和基因治疗等应用中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慢病毒的基本特征、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慢病毒在基因转染、基因表达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一、慢病毒的基本特征慢病毒是一类具有外包膜的病毒,其基因组由一条单链正义RNA组成。
慢病毒具有较大的基因载量能力,可携带长达9kb的外源DNA序列。
另外,慢病毒具有高度的细胞性选择性,能够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并将外源基因稳定地集成到细胞基因组中。
二、慢病毒的制备方法慢病毒的制备包括构建慢病毒载体和包装慢病毒。
构建慢病毒载体通常采用三元质粒系统,其中包括基因载体、包装载体和包衣载体。
基因载体负责携带外源基因序列,而包装载体负责表达与慢病毒复制有关的基因,如gag、pol和env等。
包衣载体则负责表达包衣蛋白,使慢病毒能够正常装配和释放。
包装慢病毒的方法通常采用转染细胞的方式。
将构建好的慢病毒载体与包装载体和包衣载体一同转染到特定的细胞中,通过包装载体表达的基因来启动慢病毒的复制和包装过程。
经过适当的培养和处理后,可以获得高效包装的慢病毒颗粒。
三、慢病毒的使用方法慢病毒主要通过基因转染、基因表达和基因治疗等方式应用于生物研究和医学领域。
1. 基因转染:慢病毒可以用于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细胞中,实现基因转染。
通过选择性的感染特定细胞或细胞系,可以研究和探索特定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2. 基因表达:慢病毒可以被用作基因表达工具。
外源基因在细胞内被稳定地整合到基因组中,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基因表达。
慢病毒可以用于产生稳定的细胞株,并通过基因敲入或敲除等方法研究基因功能。
3. 基因治疗:慢病毒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将修正后的基因导入到患者体内的细胞中,可以实现对某些慢病毒引起的遗传疾病的基因治疗。
此外,慢病毒载体还可以用于制备疫苗和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等领域。
慢病毒包装技术和应用

慢病毒包装技术和应用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 vector,LV)是实验室常用的病毒包装载体,在基因转染方面具有很多特有的优势,可以转染分裂期和非分裂期的细胞,基因转染效率高,可以导入较大基因片段等。
目前被广泛用于RNAi的研究,为基因功能研究和特定基因表达调节提供了可能性。
另外,慢病毒包装在临床中可作为基因治疗载体发挥重要作用。
慢病毒载体慢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的一种。
慢病毒载体是在人类免疫缺陷型病毒(HIV-1)基础上构建的载体。
HIV-1包含3个结构基因gag、env和pol,2个调控基因rev、tat,以及4个辅助基因vif、vpr、vpu和nef。
图1. HIV-1的基因结构。
为了提高生物安全性,慢病毒载体的建立经历了四个阶段:1、第一代质粒系统。
去除HIV基因组中的反式作用蛋白基因序列,包装上含有目标基因的重组载体和能为反式提供病毒颗粒所需蛋白的包装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
2、第二代的三质粒系统。
将HIV基因组中的顺式作用序列结构和编码反式作用蛋白的序列去除,分别克隆到独立的质粒中。
三个质粒包括包装质粒(含有CMV启动子)、包膜质粒(含有VSV-G基因,替代env基因,可提高宿主范围)和载体质粒(含有目标基因)。
图2. 第二代慢病毒质粒。
3、第三代三质粒系统。
为了提高安全系数,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去除了HIV所有辅助基因序列,只保留了gag、pol和rev基因。
4、第四代四质粒系统。
在第三代质粒的基础上,将env基因独立克隆到一个质粒上,另外,除去tat基因。
四个质粒包括pGag/Pol,pRev,pVSV-G,和包含目的基因的载体。
图3. 第三代和第四代慢病毒质粒。
其他病毒载体除了慢病毒载体,常见的,还有腺病毒,腺相关病毒(AAV)等。
腺病毒载体是瞬时表达的首选载体,基因转染效率高,安全性高,缺点是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包装周期长,约6-8周。
腺相关病毒安全性高、免疫原性低、具有明显组织嗜性等特点,因此非常适合临床基因治疗,缺点是包装周期较长,约6-8周。
慢病毒转染

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是以HIV-1(人类免疫缺陷I型病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载体。
区别一般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它对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均具有感染能力。
基本概述慢病毒载体的研究发展得很快,研究的也非常深入。
该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从而达到持久性表达。
在感染能力方面可有效地感染神经元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干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从而达到良好的的基因治疗效果,在美国已经开展了临床研究,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慢病毒的应用目前慢病毒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表达RNAi的研究中。
由于有些类型细胞脂质体转染效果差,转移到细胞内的siRNA半衰期短,体外合成siRNA对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通常是短暂的,因而使其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采用事先在体外构建能够表达siRNA的载体, 然后转移到细胞内转录siRNA的策略,不但使脂质体有效转染的细胞种类增加,而且对基因表达抑制效果也不逊色于体外合成siRNA,在长期稳定表达载体的细胞中,甚至可以发挥长期阻断基因表达的作用。
在所构建的siRNA表达载体中,是由RNA聚合酶Ⅲ启动子来指导RNA合成的,这是因为RNA 聚合酶Ⅲ有明确的起始和终止序列,而且合成的RNA不会带poly A尾。
当RNA聚合酶Ⅲ遇到连续4个或5个T时,它指导的转录就会停止,在转录产物3’端形成1~4个U。
U6和H1 RNA 启动子是两种RNA聚合酶Ⅲ依赖的启动子,其特点是启动子自身元素均位于转录区的上游,适合于表达~21ntRNA和~50ntRNA茎环结构(stem loop)。
在siRNA表达载体中,构成siRNA 的正义与反义链,可由各自的启动子分别转录,然后两条链互补结合形成siRNA;也可由载体直接表达小发卡状RNA(small hairpin RNA, shRNA), 载体包含位于RNA聚合酶Ⅲ启动子和4~5T转录终止位点之间的茎环结构序列,转录后即可折叠成具有1~4 个U 3 ’ 突出端的茎环结构,在细胞内进一步加工成siRNA。
慢病毒包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慢病毒包装步骤及注意事项现今常用的制备慢病毒载体的方法为使用3或者4质粒系统转染293T细胞。
此外,也有使用其它几类慢病毒包装细胞系制备慢病毒载体。
瞬时转染制备慢病毒:细胞:慢病毒包装常用人胚肾细胞(HEK, human embryonic kidney)293T,其含有SV40病毒的大T抗原蛋白编码基因,转染效率极高。
但其贴壁性不好,所以需要使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皿增加其吸附性。
多聚赖氨酸培养皿可购买,也可自行制备。
转染前,细胞密度控制在40-70%比较好。
DNA:每10 cm培养皿约含5x106 293T细胞,需用30-40 ug 不含内毒素的质粒进行转染。
质粒的纯度对慢病毒载体的包装效率非常关键。
不同的包膜蛋白表达载体,其使用量也不同。
转染:最经济的转染方法是磷酸钙转染法,虽然其溶液配置影响因素多,不易稳定重复得到最佳的转染结果。
其它方法有脂质体法和PEI法。
转染48-60后可以收集上清,通过低速离心,然后滤膜过滤可以去除上清中的细胞碎片。
如果使用VSV-G包膜蛋白的话,可以通过两次超速离心进行浓缩,从而最高可以获得滴度高达1011-1012IU/ml的慢病毒载体。
之后可以将病毒载体溶解在PBS,HBSS或者DMEM中,并置于-800C储存。
储存溶液添加血清会帮助提高病毒冻融时的存活率,然而有些病毒在侵染细胞时,血清会有干扰,所以需要依据具体病毒种类考虑是否添加血清。
病毒滴度:含VSV-G的慢病毒载体,其滴度在浓缩前一般为107IU/ml,浓缩之后可以达到109-107IU/ml 。
含有荧光标记或者其它报告基因的病毒载体,可以通过梯度稀释侵染HeLa或者293,NIH3T3细胞来确定其滴度;不含报告基因的可通过测定病毒颗粒中相关病毒蛋白的活性或者含量来确定其滴度,比如使用p24gag的elisa 试剂盒。
一般来说,每4-60 x 103个病毒载体含1ng p24gag。
然而这种方法测出来的滴度并不准确,不同的病毒载体类型,不同的储存方式,都会导致p24gag和病毒载体颗粒的比值变化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 一、简介 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是以HIV-1(人类免疫缺陷I型病毒)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基因治疗载体。区别一般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它对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均具有感染能力。慢病毒载体的研究发展得很快,研究的也非常深入。该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从而达到持久性表达。 二、实验流程(大致的简单过程) 慢病毒表达载体包含了包装、转染、稳定整合所需要的遗传信息。慢病毒包装质粒可提供所有的转录并包装RNA 到重组的假病毒载体所需要的所有辅助蛋白。为产生高滴度的病毒颗粒,需要利用表达载体(自己构建)和包装质粒(购入)同时共转染细胞,在293T细胞(购入)中进行病毒的包装,包装好的假病毒颗粒分泌到细胞外的培养基中,离心取得上清液后,可以直接用于宿主细胞的感染,目的基因进入到宿主细胞之后,经过反转录,整合到基因组,从而高水平的表达效应分子。 大致的实验流程: 1. 根据目的基因相关信息(序列,序列号等),构建含有外源基因或siRNA的重组载体;(即质粒构建,已构建好,质粒可以永久保存) 2. 对于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提取和纯化高质量的不含内毒素的重组质粒; 3. 使用高效重组载体和病毒包装质粒(购入)共转染293T 细胞[1],进行病毒包装和生产,收集病毒液; 4. 浓缩、纯化病毒液; 5. 用高质量的病毒液感染细胞(293T细胞); 6. 通过定量PCR精确测定病毒滴度(高精确滴定方法)和Western 分析实验结果; 7. 用高质量的病毒液感染宿主细胞;检测基因功能或者siRNA的沉默效率以及使用药物进行稳定转染细胞株的筛选,通常状况下,筛选的细胞克隆株具有长期的表达稳定性。病毒液足够用于一般的动物活体实验。 三、重组质粒构建流程 1.基因的获得: shRNA寡核苷酸序列的设计和合成(将正确序列克隆入载体中,退火形成双链,PCR扩增) 2.回收 A. 酶切产物的胶回收:一般做50-100ul 体系,然后跑电泳回收,回收量一般为30ul。 B. PCR扩增产物的胶回收 原理:首先利用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电泳DNA片段,分离目的条带DNA,然后紫外光下切割含目的DNA条带的胶块,利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DNA片段。试剂盒的胶回收 1 / 1
柱采用特殊硅基质材料在一定的高盐缓冲系统下高效、专一地吸附DNA、RNA的原理,配备设计独特的离心吸附柱式结构,使用常规台式高速离心机,在几分钟之内即可以高效回收核酸片段。 实验仪器:1、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2、紫外观察分析仪3、离心机4、单面刀片5、恒温水浴锅 试剂 :1、DNA回收试剂盒[2] 2、50×TAE[3](电泳缓冲液Tris-乙酸)3、ddH2O 4、琼脂糖凝胶[4] 步骤: 1)使用TAE缓冲液制作琼脂糖凝胶,然后对目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作用)[5]。 2)在紫外灯下切分含DNA的琼脂糖块,尽可能除去多余的琼脂糖。放入1.5ml离心管中。 3)按每100mg琼脂糖加入300—600μl 溶胶液[6]的比例加入溶胶液(本实验加500ul),置55℃水浴10分钟,使琼脂糖块完全溶化,期间每2分钟颠例混匀一次促溶。 4)将溶化后的琼脂糖液移入吸附柱,12000rpm 室温离心1分钟,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再将吸附柱放入同一个收集管中。 5)在吸附柱中加入500uI漂洗液,室温静置1分钟后, 12000rpm 室温离心30秒,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将吸附柱放入同一个收集管中。 6)再在吸附柱中加入500uI漂洗液, 12000rpm 室温离心15秒,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将吸附柱放入同一个收集管中。 7) 12000rpm 室温空离心1分钟。 8)将吸附柱放入一个干净的1.5ml的离心管中,在吸附膜中央加入30ul洗脱缓冲液,室温静置2分钟后, 12000rpm 室温离心1分钟(为提高回收效率可再洗脱一次),将1.5ml离心管(DNA)贮存于-20℃。 9)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作用)检测回收产物。 注意事项: 1)切胶时应快速操作,在紫外灯下时间长容易伤害到眼睛; 2)溴化乙锭染色后的DNA易受紫外光破坏,故尽量放置于暗室,切带时应使用长波长紫外灯,切胶时间尽量短。 3)胶块一定要充分融化,否则将会严重影响DNA的回收率。 4) 把洗脱液加热,使用时有利于提高洗脱液效率 3.连接 器材:旋涡混合器,微量移液取样器,移液器吸头,1.5ml 微量离心管,双面离心管架,台式离心机,干式恒温气浴。 试剂:T 载体,T4 DNA 连接酶,连接酶缓冲液,无菌dd Water 。 操作步骤 :PCR产物(已纯化回收)与T载体直接连接: (1) 事先将干式恒温仪(或冰盒里的水)温度设定在14~16°C。 (2) 取4个灭菌的200ul微量离心管,加入:(需要调整)4ml 目的基因 ;1ml T载体 ;0.5ml T4 DNA连接酶(TAKARA, 350U/ul);1ml 连接酶缓冲液10 x buffer ;3.5 ml dd Water ,总量10ml 体系。 (3)上述混合液轻轻震荡后再短暂离心,然后置于14°C干式恒温仪(或14°C水中)中保温过夜(12-16h)。 (4) 连接后的产物可以立即用来转化感受态细胞或置4°C冰箱备用。 4. 转化 1 / 1
原理:目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常用冰预冷的CaCl2处理细菌的方法制备,即用低渗CaCl2溶液在低温(0℃)时处理快速生长的细菌,从而获得感受态细菌。此时细菌膨胀成球形,外源DNA分子在此条件下易形成抗DNA酶的羟基-钙磷酸复合物粘附在细菌表面,通过热激作用促进细胞对DNA的吸收。在一定条件下,经过连接后的DNA片段与感受态细胞混合保温,可以进入感受态细胞。进入感受态细胞的DNA分子通过复制、表达,实现遗传信息的转移,使受体细胞出现新的遗传性状。将经过转化后的细胞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即可筛选出转化体,即带有异源DNA分子的受体细胞。
目的:连接上目的基因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是为了让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里扩增,然
后提取质粒。 器材:恒温摇床,电热恒温培养箱,台式高速离心机,无菌工作台,低温冰箱, 恒温水浴锅, 制冰机, 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枪。 试剂:1.LB固体和液体培养基[7] 2.含特定抗生素的LB固体培养基3.100mM CaCl2溶液。4.待转化质粒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步骤: 1)从大肠杆菌平板上挑取一个单菌落于3mlLB液体培养基 ,37℃振荡培养过夜(12h左右),直至对数生长期。 2)取0.4ml菌液转接到40ml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2~3h,至OD600值达到0.5-0.6之间。 3)菌液转移到50ml离心管中,冰上放置10min。 4)4℃离心10min(4000r/min) 5)倒出培养液,将管口倒置以便培养液流尽 6)用冰浴的0.1mol/L氯化钙10ml悬浮细胞,立即冰浴30min 7)4℃离心10min(4000r/min) 8)倒出上清液,用冰浴的0.1mol/L氯化钙2ml悬浮细胞(冰上放置) 9)分装细胞,200ul一份,4℃保存。 暂且不用的贮存于-70℃可保存半年。 取其中一份进行转化。 质粒DNA的转化 1)取200ul新鲜制备的感受态细胞,加入质粒DNA2ul混匀,冰浴30min 2)离心管放到42℃水浴锅中保温90s(90s一定要精确,不要摇动试管) 3)将试管迅速转移到冰浴,冷却1-2min 4)每管加800u l LB液体培养基,37℃培养1h 5)取适当体积(100ul)的复苏细胞,涂布在含有适当抗生素的LB固体培养基上,用 1 / 1
灭过菌的玻璃棒涂布均匀,室温正置30min 6)倒置平皿37℃,12~16h,出现菌落 为了提高转化效率, 实验中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 1. 细胞生长状态和密度: 细胞生长密度以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为好,可通过监测培养液的OD600 来控制。 2. 质粒的质量和浓度: 用于转化的质粒DNA应主要是超螺旋态DNA(cccDNA)。一般情况下,DNA溶液的体积不应超过感受态细胞体积的5%。 3. 试剂的质量: 所用的试剂,如CaCl2 等均需是最高纯度的(GR.或AR.),并用超纯水配制,最好分装保存于干燥的冷暗处。 4. 防止杂菌和杂DNA的污染:整个操作过程均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5.抽提质粒(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原理: 本实验采用碱裂解法进行质粒的小量制备。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既能使细菌细胞裂解,又能使一些蛋白质变性。 1)用SDS处理细菌后,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释放出质粒DNA和染色体DNA。两种DNA在强碱环境都会变性。 2)当加入pH4.8的酸性乙酸钾降低溶液pH值后,质粒DNA将迅速复性,而染色体DNA分子巨大,难以复性。 3)通过离心,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沉淀(SDS的作用下)除去,而质粒DNA留在上清中。 4)再用异丙醇沉淀、乙醇洗涤,可得到纯化的质粒DNA。 纯化质粒DNA的方法通常是利用了质粒DNA相对较小及共价闭环两个性质。例如,氯化铯-溴化乙锭梯度平衡离心、离 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聚乙二醇分级沉淀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相对昂贵或费时。对于小量制备的质粒DNA,经过苯酚、氯仿抽提,RNA酶消化和乙醇沉淀 等简单步骤去除残余蛋白质和RNA,所得纯化的质粒DNA已可满足细菌转化、DNA片段的分离和酶切、常规亚克隆及探针标记等要求,故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中常用。 试剂: 1. 溶液Ⅰ: 50mM(mmol/L)葡萄糖,25mM Tris-HCl(pH 8.0),10mM EDTA(pH 8.0)。1M Tris-HCl(pH 8.0)12.5ml,0.5M EDTA(pH 8.0)10ml,葡萄糖4.730g,加ddH2O至500ml。在10 lbf/in2高压灭菌15min ,贮存于4℃。 2. 溶液Ⅱ:0.2N NaOH,1% SDS。2N NaOH 1ml,10%SDS 1ml,加ddH2O至10ml。使用前临时配置(NaOH作用是使细胞裂解) 。 3. 溶液Ⅲ:醋酸钾(KAc)缓冲液,pH 4.8。5M KAc 300ml,冰醋酸 57.5ml,加ddH2O至500ml。4℃保存备用。 4. TE:10mM Tris-HCl(pH 8.0),1mM EDTA(pH 8.0)。1M Tris-HCl(pH 8.0)1ml,0.5M EDTA(pH 8.0)0.2ml,加ddH2O至100ml。15 lbf/in2高压湿热灭菌20min,4℃保存备用。 5.苯酚/氯仿 /异戊醇(25:24:1) 6.乙醇(无水乙醇、70%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