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规模化猪场建设指南
如何建设规模化养猪场

大白猪
原产于英国,也是世界著 名的瘦肉型猪种,其肉质 优良,适应性强,生长速 度快。
杜洛克猪
原产于美国,是世界上著 名的瘦肉型猪种之一,具 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 率高、肉质优良等特点。
繁育技术
人工授精技术
通过人工方式采集公猪精 液,经过处理后输送到母 猪体内,提高母猪受孕率 和产仔数。
胚胎移植技术
规模化养猪场需要大量饲料,包括玉米、 豆粕等,饲料成本是养猪成本的主要部分
。
养殖设施成本
规模化养猪场需要建设现代化的养殖设施 ,包括猪舍、饲料加工设备等,这些设施
的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人工成本
规模化养猪场需要雇佣大量员工进行养殖 、管理等工作,人工成本也是养猪成本的 重要部分。
疾病防治成本
养猪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疾病 治疗等,这些费用也是养猪成本的一部分 。
合理布局
各区内的猪舍应按照生产流程合理布局,便于饲养管理、疫病防控 和废弃物处理。
场地面积
养猪场的场地面积应根据养殖规模和工艺流程来确定,确保有足够 的空间进行猪只饲养、活动和粪污处理。
猪舍类型与设计
开放式猪舍
适用于气候温和、雨水较少的 地区,通风和采光较好,但保
暖性能较差。
封闭式猪舍
适用于气候寒冷、雨水较多的 地区,保暖性能好,但通风和 采光较差。
02
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物品的进出,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
,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和治疗。
疫病监测与报告
03
建立健全疫病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疫情扩散。
常见疫病及防治
猪瘟
加强免疫接种,提高猪群免疫力;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和治疗,对 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养猪效率,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养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规模化养猪场建设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养猪场的运营效益和养猪产品的质量。
下面将从场地选址、建筑设计、设备选购、环境控制、养猪管理等方面介绍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标准。
首先,场地选址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第一步。
选址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环境敏感区,同时要考虑交通便利和排水条件。
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承载力和排水能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后期的建设和管理。
其次,建筑设计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建筑设计应考虑猪舍的布局、通风采光、隔离防疫、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以提高猪舍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同时,建筑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防腐蚀性能,以确保猪舍的使用寿命和养猪环境的舒适度。
设备选购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养猪设备包括饲料设备、饮水设备、粪污处理设备、环控设备等,应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设备,并根据养猪场的规模和养殖方式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养猪效率和降低养殖成本。
环境控制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关键环节。
养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对温度、湿度、氨气、粪气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通风、加热、降温等设备,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障猪只的健康生长。
养猪管理是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保障。
养猪场应建立科学的养猪管理制度,包括饲养管理、防疫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养猪管理水平,确保养猪场的正常运营和养猪产品的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涉及到场地选址、建筑设计、设备选购、环境控制、养猪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确保养猪场的运营效益和养猪产品的质量。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才能实现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养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完整版)现代规模化猪场设计与设施配套

关于现代化猪场建设的考虑——家畜环境卫生学综述我们都已经了解到,畜牧场朝着大规模,高密度,高速度和高效益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发展,从而可见,搞好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是相当重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家畜的环境控制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为畜牧场设计提供技术和方法;为家畜环境保护提供有效途径;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动物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方法;为绿色畜产品生产提供方法与技术;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他生产技术的效力。
下面以现代化猪场的建设为例,阐述搞好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场址选择与规划布局1. 场址选择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它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
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
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平方米或上市商品育肥猪每头3--4平方米考虑,生活区、行政区另行考虑,并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躁、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
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使蚊蝇和微生物孳生,而冬季则阴冷。
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坡度应不大于25°。
在坡地建场宜选背风向阳坡,以利于防寒和保证场区较好的小气候环境。
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
水源水量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的要求。
社会条件,养猪场饲料、产品、粪污、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所以必须交通方便,并保证饲料的就近供应、产品的就近销售及粪污和废弃物的就地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但交通干线又往往是造成疫病传播的途径,因此选择场址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1.2 项目承担单位:1.3 项目建设法人:法人代表:联系电话:1.4 项目主管单位:1.5 项目监管:1.6 项目建设地点:1.7 项目建设规模:扩建圈舍及其配套工程。
其中圈舍建设6000平方米,年饲养生猪能力达6000头;其中母猪舍6幢36间、产房2幢12间、保育舍2幢18间、育成舍2幢12间、育肥舍10幢60间,共22幢138间计6000平方米;新建沼气池一座,供养殖场秋冬采暖及工作人员生活需要;改建其它基础配套设施。
1.8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60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0万元,自筹资金548万元。
圈舍建设总投资费用193万元,扩建生猪圈舍22幢6000平方米,其中中央投资60万元、自筹资金133万元;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15万元,全部使用自筹资金。
1.9 项目建设年限:一年。
1.10 效益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产值840万元,利润180万元。
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地促进XX县三元商品瘦肉型猪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优质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显著提高XX县生猪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养殖效益。
1.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项目投资概算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建设背景与编制依据2.1 项目由来: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今年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用于支持生猪原种场、扩繁场、资源场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7〕1939号)精神,和XX省制定了《关于开展2007年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苏发改农经发〔2007〕904号)要求,我们编制了此实施方案。
(完整word版)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1(word文档良心出品)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我市养猪业已逐渐由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大量推广使用。
为提高规模猪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焦作市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现状与猪场建设经验,特提出本规范。
1.选址与布局1.1猪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和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
新建猪场应在二环高速公路以外选址建场。
1.2猪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1.3猪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远离主要交通干道,猪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猪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工厂20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生猪当量999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500米以上、年出栏生猪当量10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2000米以上。
1.4猪场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生活环境。
1.5猪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空气流畅、非污染区域,并且要避开城镇和村民居住区的水源地。
地面应相对平坦,坡度不宜过大,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1.6猪场进出道路畅通,水、电供应有保障。
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电力应充足、可靠。
2.设施与设备2.1猪场建筑设施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布局,各功能区界限分明。
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实施方案

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们对优质肉食需求的增长,规模化养殖业成为了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背景下,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场地进行养殖场的建设。
场地选择应该考虑土壤质地、水源条件、气候因素和交通便利性等多个方面。
土壤质地要求稳定、肥沃,并且适合猪只的生长;水源条件要求充足,并能配备好水处理设备以确保水质的安全性;气候因素需要在温度、湿度等方面符合猪只生长的要求;交通便利性需要考虑运输环节,较为繁忙的交通要道附近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接下来,对于养殖设备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养殖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生猪产能和养殖效益。
我们需要选择性能稳定的粉碎机、搅拌机、饲料设备、通风设备等,这些设备需要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以最大化猪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
此外,还需要配备合适的监控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养殖场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
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选址和设计过程中要合理规划生态池、沼气池等设施,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尽量选择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能源的消耗,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在生猪规模养殖场的实施过程中,科学养殖管理是关键。
需要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方、饲喂量和饲喂频率,以确保猪只的生长和健康。
同时,要做好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疾病传播。
另外,科学的粪便处理和废水处理也是重要的一环,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最后,需注意人员培训和管理。
生猪规模养殖场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管理和运营。
应当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养殖技能和养殖管理能力。
同时,养殖场的管理应当规范,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工作的协调进行,达到预期的养殖效果。
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实施方案

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为进一步提高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和加强生猪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实施目标根据锻炼现代养殖业的迫切需要,从现有的产业链条中提取市场需求量最大的生猪,以实现现代化规模养殖,保障生猪生产供给,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三、建设内容1、选址:选取距离城市较近的地方,具备便捷的交通条件,可供水和电力支持的区域。
2、厂区规划:考虑到疫情防控需求,建议按内部隔离的方式规划厂区。
厂区面积按养殖头数确定,一般每头猪占用2-3平方米。
3、建筑设计:建议厂房分为饲养区、梳理区、配种区、生产区、储藏区、消毒区等区域,各功能区域要有明确的分割清晰的边界线并严格按照洗消标准设计,防止疫情传播。
4、设备选型:应选用先进、高效、可靠的设备,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和疫情防控要求,应定期检修维护并做好记录。
5、防疫管理:应加强生猪疫情预防和控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管理制度,配备专业团队来进行疫情处理和隔离。
也要注意卫生安全,建议切勿使用含重金属的饲料和添加剂,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四、建设要求1、应优先考虑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疫情防控等方面做到最好。
2、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和市场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
3、应建立并严格执行各个功能区域的操作规程,确保各区域分割清晰、进出通道畅通。
4、应成立专业团队,制定疫情防控计划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提升。
5、应制定生猪检测标准和质量管理指南,厂区内的监控设备要完善,并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在出现疫情时及时报告。
五、预期成效1、可以达到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增加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
2、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农民的经济生活。
3、使生猪的养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保障。
同时,增强疫情防控能力,提升生态效益。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

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生猪规模化养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旨在提高生猪养殖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
为了确保生猪养殖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下是一份关于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标准的建议。
一、基本要求1. 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无洼地、无积水、通风良好的场地。
远离居民区、水源区、公共设施区等敏感区域,避免对周围环境和居民产生不良影响。
2. 设施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场布局,明确不同功能区域,包括猪圈、饲养区、饲料储存区、粪污处理区等。
确保猪舍设施安全、卫生、舒适,满足生猪的正常生活和生长需求。
3. 水源供应:养殖场应有可靠的水源供应,保证饮水水质清洁、稳定供应。
建立饮水设施,确保猪只能随时获取清洁的饮水。
4. 饲料供应:建立科学的饲料供应体系,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符合养殖需要。
建立饲料储存设施,避免饲料受到日晒雨淋和霉变的影响。
二、管理要求1. 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制度,包括养殖场入场前及时检测和隔离猪只,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卫生消毒措施,确保生猪的健康和生产安全。
2. 人员管理:养殖场要配备专业的养殖管理人员,掌握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知识。
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3. 养殖记录:建立完善的养殖记录系统,记录生猪的生长发育情况、疫苗接种、用药情况等。
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为养殖管理和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4. 粪污处理:建立科学的粪污处理系统,包括粪污收集、储存和利用等环节。
合理利用粪污,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
三、环境保护1. 废物处理:建立固体废物和液体废物的处理系统,定期清理和处理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
2. 水质保护:确保饮水水源的质量符合卫生标准,定期监测养殖场周边的水质,防止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3. 气体排放控制:建立科学的气体排放控制系统,减少养殖场产生的气体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
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排放。
四、品质和安全1. 饲料质量:建立饲料质量监控制度,确保饲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养殖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场址选择
选择猪场场址,应根据猪场的生产性质,规模,特点和任务,结合地形地势,土壤土质,水源水质,交通运输,生物安全等条件,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后再做出科学的决策。
确定猪场占地面积
养猪场应面积充足,复合当地城乡建设的发展规划并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的总占地面积可以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60-70M 2计算,或者按每出栏一头商品猪需
3-4M2计算,不同规模的猪场占地面积应适当的调整,其调整系数为:大型猪场0.8-0.9,中
型猪场1.0,小型猪场1.1-1.2,不同规模猪场的总占地面积参考表1-1
一亩
猪场规划布局
养猪场通常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三个功能区。
一,生活区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食堂,宿舍,娱乐室,配电室,车库,饲料库,杂品库等,是猪场经营管理活动的场所,与社会联系密切,因此,该区的位置应靠近大门,并与生产区分开,外来人员只能在管理区活动,不得进入生产区。
车库,饲料库应在该区靠围墙处
设置,运输车一律不得进入猪场。
生活管理区设在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以免受到生产区的
污染。
二,生产区是猪生活和生产的场所,该区的主要建筑为各种猪舍,生产辅助建筑物。
生产区应位于全场中心带,地势应低于生活管理区,并在其下风向。
但地势要高于病畜管理区,并在其上风向。
三,隔离区主要用来治疗,隔离和处理病猪的场所,为防止疫病传播和蔓延,该区应在生产
区的下风向,病在地势最低处,而且应远离生产区。
猪场供水,供电设计
猪场用水质量应达到NY5027―― 2001的要求,可选用水塔,蓄水池或压力罐给自来水管网供水,保证供水压力为
2—1
不同规模猪场的日供水量可参考表2—2
为了保证在供电紧缺的应急条件下有充足的水源供应,规模猪场应备足日耗水量3―― 5倍
的储存量。
根据猪场用电特点,电力负荷计算一般采用需要系数法,经验证明,计算时需要系数可取
0.4—0.75,功率因数可取0.75 —0.9.一般来说,猪场装机容量可按每头母猪0.3—0.5KW计算。
不同规模猪场用电负荷可见表 2 —3
养猪生产设备规格
1 .猪栏
猪栏是限制猪只活动范围并起防护作用的养猪必备设施,是养猪场的基本生产单元。
猪栏一
般分为实体猪栏。
栅栏猪栏两种。
实体猪栏一般采用砖砌结构(厚度120m m,高度1.0--1.2m)或混泥土预制件组装结构。
其
有点是可以就地取材,造价低,但占地面积大,通风不良,不便于观察猪只的活动。
栅栏猪栏采用金属材料焊接而成,它一般先有外框和隔条组成,再由几个栅栏和一个栏门组
成一个猪栏。
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通风好,便于观察,因此,现在应用较广泛。
栅栏猪栏
2.漏粪地板
污粪清理工艺
i•水冲粪工艺
水冲粪工艺是20世界80年代中国从外国引进规模化养猪技术和管理方法时采用的主要清粪模式。
该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有限的清除粪便,尿液。
水冲粪的模式是粪尿污水通过自然
流入或人工冲水进入漏粪地板下粪沟。
每天冲洗2-3次。
缺点:耗水量太大,增加环保压力,
对后期污水处理增加成本,针对规模猪场设计,不是建议采用。
2•水泡粪工艺
水泡粪工艺主要目的是定时有效的清除粪便尿液,减少粪污清洗过程中的劳动投入,减少冲
洗用水。
其工艺是在水冲粪工艺基础上改进而来。
其主要是在栏舍内挖3*宽,1.2米——1
米高的粪沟,里面储存一定高度的水,一般为40cm高,猪只排除的粪便尿液,冲洗栏舍
的污水一并排入漏粪板下的粪沟中。
储存一段时间,一般为2个星期,待装满后,打开闸门
开关,将粪沟中的污水排除。
缺点:容易造成栏舍内氨气浓度上升,所以一般会安装地沟风
机,排除氨气。
栏舍内部湿气,特别是春秋季较大,所以对通风设备要求较高。
3•干清粪工艺
干清粪工艺方法是,粪便一经产生,由人工,或者机器刮板搜集,清扫带走,尿夜则从下水道流出,分别处理。
一般人工干清粪,对劳动力要求量大,所以现在采用的较少。
规模性猪场采用机械清粪的居多。
机械清粪刮板目前有2种。
一种为v型刮板清粪。
其可以直接分离
尿液与粪便,但对工地施工要求很高,,另一种为平板刮板,相对V型刮板,造价便宜。
目前选择平板挂的猪场居多,后期维护也易简单。
4.3种清粪工艺比较分析
现有的资料表明,采用水冲式和水泡粪式清粪工艺的万头猪粪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比采用干清粪工艺的多一倍。
水冲式和水泡粪,耗水量大,排除的污水和粪尿混合一起,给后期处理带来很多不便。
与水冲粪,水泡粪相比,干清粪工艺固态粪便含水量低,粪便营
养损失少,便于后期处理用于有机肥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