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在番茄中的残留动态及残留去除方法_王明明

合集下载

70%吡虫啉的作用与使用方法,稀释倍数多少合适

70%吡虫啉的作用与使用方法,稀释倍数多少合适

70%吡虫啉的作用与使用方法,稀释倍数多少合适1、作用:70%吡虫啉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当害虫接触到该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能力受阻,从而使害虫麻痹死亡。

2、使用方法: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中的蚜虫时,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3g兑水30-45kg均匀喷雾,一般每隔15天左右喷1次,连喷2次。

一、70%吡虫啉的作用与使用方法1、作用(1)该药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属于一种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并具有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通常害虫接触到该药剂后,中枢神经的正常传导能力会受到阻碍,从而麻痹死亡。

(2)该药剂具有良好的速效性,一般在施药后的1天就有比较高的防效,而且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常将它用来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2、使用方法(1)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叶蝉、粉虱时,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3g兑水30-45kg均匀喷雾,一般15天左右喷1次,连喷2次。

(2)防治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瓜果类蔬菜上的蚜虫、粉虱、蓟马、斑潜蝇时,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6g兑水45-60kg均匀喷雾,15天左右1次,连喷2次左右。

(3)防治保护地蔬菜上的白粉虱、斑潜蝇时,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者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8g兑水45-60kg均匀喷雾,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70%吡虫啉稀释倍数多少合适1、需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决定稀释倍数,比如将70%吡虫啉用在苹果树上时,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而用在兰花上时,一般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施防治,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在使用该药剂时除了需要掌握好稀释倍数,避免造成药害外,还需避免在低温度以及强阳光下使用,如果在这两种环境中使用,容易降低药效。

3、虽然该药剂具有低毒性,但是对于蜜蜂、蚕以及虾类还是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避免在蜜蜂的活动区域,或者蚕室附近使用,而且不能让药液污染周边的水源,避免对虾类造成一定的危害。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中6种农药残留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中6种农药残留含量

·103·103实验研究巴宜区是西藏林芝市的下辖区,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北岸、尼洋河下游。

巴宜区从亚热带到寒带植物均有生长,素有“绿色宝库”之称。

随着大棚种植业的发展、种植品种的单一、种植年限的不断延长,设施大棚内积累的病原菌及虫害种类也不断增加, 给大棚蔬菜生产量造成了一定量的影响,如棉铃虫、瓜绢螟、白粉虱及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番茄灰霉病等,是大棚番茄类蔬菜遭受的主要病害,对大棚设施番茄的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根据常用的检测方法并结合本实验室现有条件完成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蔬菜、水果中的多种农药残留。

1. 实验部分1.1主要仪器和试剂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260 );匀浆机(FSH-2A,常州金坛良友仪器有限公司);震荡器(HY-4,江苏科析仪器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A1901230,金坛市盛蓝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试剂:乙腈(HPLC 色谱纯试剂,天津益仁达化学试剂厂);甲醇(Honeywell);二氯甲烷、丙酮、氯化钠为分析纯(津益仁达化学试剂厂);农药标准品(吡虫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除虫脲、灭幼脲、氟啶脲,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氨基柱(500mg/6ml)番茄为林芝市巴宜区大棚中采摘。

1.2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条件 色谱柱:Agilent C18-Ether(4.6mm×250mm,5um);流动相为甲醇和水;柱温40℃;进样量:10μL/min;梯度洗脱;内标法测定。

1.3 标准品的配制 分别取100ug/ml 吡虫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除虫脲、灭幼脲、氟啶脲一定量配置成浓度为10ug/ml 混标溶液。

1.4样品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25.0g 番茄样品加入50ml 乙腈溶液,高速匀浆2min,震荡仪震荡40min 后过滤,加入7g 氯化钠剧烈摇晃后静待分层。

取上层清液10ml,水浴锅蒸干有机溶剂,用3ml 二氯甲烷:甲醇(95:3)溶液溶解,盖上铝箔待用,取2ml 混合液淋洗氨基柱,待页面达到吸附层表面时立即加入带净化液,用3ml 混合液洗涤烧杯并淋洗氨基柱,重复1次,再用4ml 混合液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倒入SPE 柱。

吡虫啉在棉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对意大利蜂的急性毒性

吡虫啉在棉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对意大利蜂的急性毒性

新疆农业科学 2020,57(6):1120-1126XinjiangAgriculturalSciencesdoi:10.6048/j.issn.1001-4330.2020.06.016吡虫啉在棉花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对意大利蜂的急性毒性李世奎,范继文,宁忠雄,路伟(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棉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乌鲁木齐 830052)摘 要:【目的】分析吡虫啉在棉花植株上的残留消解动态;测定在接触暴露途径下,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

【方法】前处理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用UPLC-MS测定吡虫啉在棉花叶片、花及土壤上的残留消解动态;采用点滴法测定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

【结果】吡虫啉标样的峰面积(y)与浓度(x)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010 25x+2746 69,相关系数r为0 9987,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 02mg/kg。

吡虫啉在棉花植株和土壤样品的添加回收率介于94 27%~101 63%,相对偏差率介于2 01%~3 85%,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中对残留检测方法的要求。

吡虫啉在棉花叶片、花及土壤的残留量半衰期分别是4 02、4 30和5 27d,属于易降解农药。

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48hLC50为0 0649μga.i./bee。

【结论】吡虫啉对意大利蜂的急性接触毒性为高毒,应关注其在新疆棉田使用时对传粉昆虫及其他天敌的安全性。

关键词:吡虫啉;消解动态;液质联用;意大利蜂;急性毒性中图分类号:S4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330(2020)06-1120-07收稿日期(Received):2020-01-2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疆南部棉区棉花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2017YFD0201903)作者简介:李世奎(1993-),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药分析与安全性评价,(E-mail)1349487215@qq com通信作者:路伟(1984-),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药分析与安全性评价,(E-mail)68084722@qq.com0 引言【研究意义】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的74 3%,已成为国内棉花供给的重要支柱[1-2]。

吡虫啉在菠菜中的残留及降解动态研究

吡虫啉在菠菜中的残留及降解动态研究

吡虫啉在菠菜中的残留及降解动态研究
侯靓;陈子东;刘照清;刘一平
【期刊名称】《山西化工》
【年(卷),期】2022(42)4
【摘要】采用液相色谱(HPLC-DAD)测定了吡虫啉在菠菜样品中的残留及降解动态。

菠菜样品经提取净化、HPLC-DAD检测。

当吡虫啉在菠菜中的添加量为0.02 mg/kg~1.0 mg/kg时,其平均回收率为97.5%~109.5%,RSD为1.7%~5.0%;吡虫啉在菠菜中的LOD为0.02 mg/kg,LOQ为0.2×10^(-9) g。

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吡虫啉在菠菜中的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1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显示,菠菜中的最大残留量为2.35 mg/kg,小于我国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值5 mg/kg。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侯靓;陈子东;刘照清;刘一平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药检定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3
【相关文献】
1.吡虫啉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2.稻秸中吡虫啉和三环唑的降解动态及其残留
3.吡虫啉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4.吡虫啉农药在枸杞中的残留降解研究
5.吡虫啉在甘蔗茎和叶中残留动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虫啉在韭菜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规律研究

吡虫啉在韭菜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规律研究

吡虫啉在韭菜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规律研究
王蕾;周力
【期刊名称】《农药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2015(0)10
【摘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吡虫啉在韭菜(露天)和韭菜(保护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本方法的回收率为90.6%~103.7%,相对标准偏差为1.7%~3.3%,样品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01mg/kg.结果表明:吡虫啉在韭菜上残留量随时间的变化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t=Co×e-kt.吡虫啉在韭菜上的半衰期分别为:11.5d(露天)和10.9d(保护地).所测得的韭菜样品中吡虫啉的最终残留量的最大值为0.34mg/kg(保护地)和0.19mg/kg(露天),均低于我国规定的吡虫啉在韭菜上的残留限量值1mg/kg.
【总页数】6页(P33-38)
【作者】王蕾;周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山东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3;S481+.8
【相关文献】
1.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残留量 [J], 冯义志;潘金菊;齐晓雪;刘伟
2.高效氯氰菊酯在韭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残留量 [J], 冯义志;潘金菊;周力;刘伟;吴亚玉
3.吡虫啉颗粒剂在甘蔗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探究 [J], 彭思雅
4.海拔对四种叶类蔬菜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的影响 [J], 代艳娜;潘虎;刘青海;蒲继锋;张一帆;白军平;杨晓凤
5.毒死蜱、吡虫啉、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和苯醚甲环唑在梨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J], 毛江胜;陈子雷;李慧冬;张文君;丁蕊艳;方丽萍;郭长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虫啉在甘蓝上的残留动态

吡虫啉在甘蓝上的残留动态
第 43卷第1期 2004 年 1 月
残留动态 -
农药 Chinese Journal of Pesticides
Vol. 43, No. 1 Jan. 2004
吡虫啉在甘蓝上的残留动态
楼建晴,程敬丽,朱国念
(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杭州 310029)
摘 要 报道了吡虫啉在甘蓝中的残留量分析方法及残留试验结果。样品用甲醇--水混合提取,提取液经氧化 铝及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再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本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8.41 ̄101.57%,最小检出量 为1ng,在样品中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01mg/kg。吡虫啉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 ̄4d和5 ̄8d。在甘蓝生 长期,分别用两个施药浓度处理3次和4次,最后一次施药后3d,甘蓝中未检出农药(残留量低于0.01mg/kg)。 关键词 吡虫啉,甘蓝,残留 中图分类号:S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13(2004)01-040-03
T1/2=2.3d;2001 年,C=2.06e-0.183t (r =-0.8963),T1/2=3.8d。 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甘蓝上的降解较快,施
药后 7d,降解率为 85.25%~92.09%。半衰期为 2~4d。
3.2 吡虫啉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
将试验结果制作降解曲线(图 3 ),按动力学一级 反应方程式计算半衰期(T 1/2)。
第 43 卷
厦门同安:2000 年,C=0.320e-0.099t (r =-0.9764), T1/2=7.0d;2001 年,C=0.807e-0.154t (r =-0.9387),T1/2=4.5d。
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土壤中的降解仍然较 快,施药后 15d,其降解率为 81.42%~87.78%。半衰 期为 5~8d。

吡虫啉在桃果实中残留分析方法

吡虫啉在桃果实中残留分析方法

吡虫啉在桃果实中残留分析方法王新伟;杨宝东;张志勇;赵建庄;王鹏飞;孙淑玲【摘要】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提取溶剂、不同的净化方法及色谱条件等对桃果实中吡虫咻检测效果的影响,筛选出一种适合检测桃果实中吡虫啉残留浓度的方法.该方法经优化后的条件为: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净化,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该方法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0.55%~95.554%,变异系数为2.86%~8.24%,最低检出量为1 ng.%Based on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solvent, different purification methods and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 and so on, a suitable method was screened out to detect the imidacloprid in peach.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were that the sample was extracted by ultrasonic acetonitrile, cleaned up by Florisil-phase extraction (SPE). HPLC with DAD detector was used for determination. By means of the method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0. 55% - 95. 554%,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2. 86%~8. 24%,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1 ng.【期刊名称】《北京农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03【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吡虫啉;残留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桃果实【作者】王新伟;杨宝东;张志勇;赵建庄;王鹏飞;孙淑玲【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基础教学部,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7+1;S662.108吡虫啉(Im idaclop rid)是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国家的农药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发的新型烟碱类杀虫剂[1],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残留危害及降解特性分析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残留危害及降解特性分析

摘要吡虫啉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烟碱类杀虫剂,被广泛投入市场使用。

该药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具有杀虫谱广、活性高、用量少、持效长、对非靶标生物较安全等特点。

本文综述了吡虫啉残留的危害性及几种有效的降解途径,对寻找一种环保、高效的消除或降解农药残留的方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吡虫啉;烟碱类杀虫剂;残留危害;降解中图分类号S48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19-0121-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Residual Hazard and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 ImidaclopridDING Shao-wu ZHANG Peng(Shandong Wanhao Chemical Co.,Ltd.,Shanghe Shandong 251600)Abstract Imidacloprid is widely used in the market as a new type of high -efficiency nicotinic insecticides.The agent mainly acts on the acetylcholine receptor of insects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de insecticidal spectrum ,high activity ,low dosage ,long-lasting effect and safety to non -target organisms.This study reviewed the residual hazard of imidacloprid and several feasible degradation methods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finding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eliminating or degrading pesticide residues.Key words imidacloprid ;nicotinoid insecticides ;residual hazard ;degradation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的残留危害及降解特性分析丁绍武张鹏(山东万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商河251600)新烟碱类杀虫剂(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作为一类新的化学杀虫剂,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市场,是继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之后的一类新兴农药[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基础研究食品科学2010, Vol. 31, No. 19

吡虫啉在番茄中的残留动态及残留去除方法王明明1,龚 艳2,陈 浩1,沈 菁2,*

(1.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4)

摘 要:考察吡虫啉在番茄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改进吡虫啉在番茄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对日常生活中几种常用的去除农药残留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番茄中的吡虫啉残留,方法在0.01~2mg/L的范围内,吡虫啉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 =69582.5X+68.9,相关系数为0.9999。向空白番茄中添加吡虫啉标样,使其添加量为0.01、0.02、0.1mg/kg和1.0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87.5%~96.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6.7%,番茄中吡虫啉残留的最小检测限量为0.01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吡虫啉在番茄中的残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消解动态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0.1159e-0.1991t,半衰期为3.48d。采用家庭常用的清水、热水、洗洁精等浸泡冲洗番茄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番茄中吡虫啉残留,但热水和洗洁精清洗的方法并不优于清水清洗。关键词:吡虫啉;番茄;高效液相色谱法;残留消解动态;去除农药残留

Residual Dynamics of Imidacloprid in Tomatoe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mmonly Used Methods for theRemoval of Residual Imidacloprid

WANG Ming-ming1,GONG Yan2,CHEN Hao1,SHEN Jing2,*(1. College of Science, Huazhong Agricu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Quality Standards andTesting Technology,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 :The residual dynamics of imidacloprid in tomatoe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best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lumn wasselected for the HPLC-MS analysis of imidacloprid. Meanwhil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monly used methods for removingresidual imidacloprid from tomatoes was performed. A HPLC-MS analytical method based on extraction with acetonitrile andclean-up on a NH2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lumn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midacloprid residue in tomatoes. Therew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k area and concentration of imidacloprid over the range from 0.01 to 2 mg/L, andthe linear equation was Y = 69582.5 X + 68.9,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99. The mean recoveries of the method variedfrom 87.5% to 96.5% with a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anging from 1.7% to 6.7% at four fortification levels in the range from0.01 to1.0 mg/kg, and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0.01 mg/kg. This method is characteristic of simplicity, rapidity and accuracy.The degradation dynamics suggested that imidacloprid degraded gradually with prolonged time, that the degradation dynamiccurve complied with first-order kinetics equation, and that the half-life of imidacloprid in tomatoes was 3.48 day. Rinsing withtap water, hot water or detergent was employed to remove imidacloprid residue. The results revealed imidacloprid residuereduction could be attained to a certain extent, whereas the effectiveness of rinsing with hot water and detergents was notsuperior to that of rinsing with tap water.Key words:imidacloprid;tomato;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esidual dynamics;removal of pesticide residues中图分类号:TS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0)19-0133-04

收稿日期:2010-06-30基金项目: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2010-620-001-03)作者简介:王明明(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分析与分离技术。E-mail:wmmzzq@126.com*通信作者:沈菁(1968—),女,副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为农药残留分析。E-mail:myshenjing@126.com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一种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农药品种,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近年来吡虫啉在蔬菜上的使用量显著增加,因而蔬菜中的吡虫啉残留逐渐引起重视。吡虫啉在蔬菜中的残留分析方法以及消解动态的研究时见报道。Fernandez-Alba等[1]采用HPLC-DAD对胡椒、番 2010, Vol. 31, No. 19食品科学※基础研究134茄和黄瓜中吡虫啉的残留量进行检测。Muccio等[2]采用SPE/LC-ESI-MS测定了蔬菜和水果中的吡虫啉残留量。Khay等[3]以HPLC-UVD研究了大白菜中吡虫啉的消解动

态与最终残留。国内也有关于吡虫啉在萝卜[4]、甘蓝[5]

上的消解动态与残留研究的报道。日常生活中果蔬农药残留的去除主要采用水或洗涤剂进行洗涤。Cengiz等[6]采用水洗、去皮以及冷冻去除黄瓜中的敌敌畏和二嗪磷残留,结果表明这些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残留水平。随后,他们研究了番茄中克菌丹和腐霉利残留的去除[7]。Rawn等[8]采用洗涤和去皮的方法去除苹果中的克菌丹残留,去除率达到98%。Duhan等[9]研究了秋葵果实中喹螨醚残留的去除方法。他们采用水洗、沸水浸泡以及沸水浸泡后水洗等方法减少喹螨醚残留。结果显示,沸水浸泡+水洗的效果最好,去除率达到60%~61%。国内亦有采用水或洗涤剂去除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报道[10-15]。番茄(tomato)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可以生食、煮食、加工制成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本实验开展了吡虫啉在番茄作物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对番茄中吡虫啉残留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同时,比较了水和洗洁精对番茄中吡虫啉残留的去除效果,以了解吡虫啉在番茄作物上使用后的残留情况。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吡虫啉标准品(99.0%)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乙腈、甲醇(均为色谱纯) 美国Tedia公司;二氯甲烷、氯化钠(均为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固相萃取小柱Cleanert NH2、Cleanert C18、Cleanert Florisil(500mg,6mL) Agela Technologies公司;超纯水 美国Barnstead公司。1.2仪器与设备LC-MS 2010 EV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日本Shimadzu公司;T25分散器 德国IKA公司;旋转蒸发器 德国Heidolph公司;OA-SYS氮吹仪 美国OA公司;TDL-5-A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1.3方法

1.3.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 (2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水、B为乙腈,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0→8min:A:B体积比70:30;8→18min:A:B体积比20:80;18→30min:A:B体积比70:30;流速1.0mL/min;色谱柱温度为40℃;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为270nm。

1.3.2样品处理

1.3.2.1实验样品准备样品在番茄即将成熟时,将实验材料分两部分处理:一部分均匀喷施质量浓度为135mg/L的吡虫啉;另一部分喷相同体积的水作为空白对照。采集施药2h及1、3、5、7、10、14、21、30d后的番茄样品。

1.3.2.2样品洗涤方法采集田间喷施农药的番茄,分别置于清水、温水、含0.05g/100mL洗洁精的水中浸泡10min,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洗涤后将番茄样品晾干。每个样品各设3次重复。

1.3.2.3样品提取将洗涤后的番茄样品置于组织捣碎机中捣碎,准确称取10.00g番茄样品于100mL离心管中,加入20mL乙腈,用分散器高速匀浆2min,加入2g氯化钠,继续匀浆2min,3500r/min离心5min。准确吸取5.00mL乙腈相溶液置于150mL烧杯中,于80℃水浴中蒸至近干;加入2.0mL甲醇-二氯甲烷(5:95,V/V)溶解残渣,待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