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上睑肌腱膜复位术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23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性上睑下垂不仅影响患者面容,也影响视力,属于腱 膜性上睑下垂范畴。随着对眼睑及眼眶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的了解,上睑下垂手术也有了很大改进。本文主要探讨提上睑 肌腱膜复位术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的可行性及术后可能出现 的眼表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 1 对象 2011 年 1 ~ 7 月本院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 23 例 ( 32 眼) ,其中男 13 例( 18 眼) ,女 10 例( 14 眼) ,年龄 64 ~ 81 〔平均( 71. 9 ± 6. 4) 〕岁。诊断老年性上睑下垂必须满足以下几 个条件: ①既往无外伤史。②提上睑肌功能良好,一般≥4 mm。 ③上眼睑皱褶增宽或明显比健侧抬高。④眼眶上区明显加深, 提示提上睑肌腱膜松弛或者分离〔1〕。 1. 2 观察指标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3 个月测量各眼上睑缘与 角膜中央映光点距离,上睑活动度,泪液分泌试验( SⅠt) ,泪膜 破裂时间( BUT) ,并观察术后1 w内角膜情况 ( 荧光素染色) 。 最后通过照片评估术后双眼睑弧度是否对称。
提上睑肌腱膜复位术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 23 例
孙静辉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眼科,浙江 宁海 315600)
〔关键词〕 老年性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腱膜复位术 〔中图分类号〕 R779.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2) 13-2834-02;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2. 13. 077
第一作者: 孙静辉( 1978-) ,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眼科疾病研究。
2结果 2. 1 术前术后上睑 M眼
孙静辉 提上睑肌腱膜复位术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 23 例 第 13 期
·2835·
上睑 MRD 为 - 3. 0 ~ 2. 0〔平均( - 0. 78 ± 1. 33) 〕mm( 负号代表 上睑缘位于角膜中央映光点之下) ,术后 3 个月 MRD 3. 0 ~ 5. 0 〔平均 ( 3. 75 ± 0. 72 ) 〕mm。术 前 术 后 MRD 差 异 显 著 ( t = 16. 95,P < 0. 01 ) 。19 例 ( 82. 6% ) 双 眼 之 间 MRD 差 异 < 1. 0 mm,4 例( 17. 4% ) 1. 0 ~ 1. 5 mm,但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并无要求再次手术矫正。根据术后随访照片评估,所有患者术 后 3 个月双眼重睑宽度差异≤2. 0 mm,并且双眼弧度对称。术 后 3 个月上睑活动度 5. 0 ~ 8. 0〔平均( 6. 6 ± 0. 94) 〕mm。 2. 2 泪液分泌试验与泪膜破裂时间 术前 SⅠt{ 6. 0 ~ 22. 0 〔平均( 13. 44 ± 4. 59) 〕mm} 与术后{ 8. 0 ~ 24. 0〔平均( 14. 64 ± 5. 58) 〕mm} 无 显 著 差 异 ( t = 0. 9419,P > 0. 05 ) 。术 前 BUT { 5. 0 ~ 11. 0〔平均( 7. 25 ± 1. 57) 〕s} 与术后{ 6. 0 ~ 11. 0〔平均 ( 7. 34 ± 1. 81) 〕s} 无显著差异( t = 0. 2125,P > 0. 05) 。术后 1 w 内每天荧光素染色检查角膜情况,无 1 例出现暴露性角膜炎。 2. 3 散光度数和轴象的改变 术前经电脑验光机( 日本尼康 公司生产) 验光发现 23 例( 32 眼) 中无散光 1 眼,斜轴散光 1 眼,顺规性散光 16 眼,逆规性散光 14 眼。术后 3 个月验光发 现 20 眼 屈 光 度 改 变,减 少 度 数 0. 75 ~ 1. 25〔平 均 ( 0. 40 ± 0. 62) 〕D。其中 6 眼术前为顺规性散光,1 眼斜轴性散光,其余 均为逆规性散光。13 眼散光轴象改变 > 10°,其中 6 眼术前为 顺规性散光,7 眼为逆规性散光。其中 2 例因术后散光改变引 起视物模糊,需要配戴眼镜。
1. 3 手 术 方 法 手 术 是 由 同 一 术 者 实 施。距 睑 缘 5. 0 ~ 7. 0 mm,亚甲蓝标示手术切口,2% 利多卡因( 含 1 /100 000 肾上 腺素) 约 2 ml 局部浸润麻醉。用 15 号尖刀片沿着亚甲蓝标志线 切开皮肤,将眼轮匝肌与睑板分离,必要时剪去睑板上缘附近眼 轮匝肌,充分暴露睑板上缘,可见提上睑肌腱膜与睑板分离或移 位,暴露出 Muller 肌。用 5( 0) 非吸收线将提上睑肌腱膜缝合固 定于上睑板中上 1 /3 部位。术中即时观察患者术眼是否与对侧 眼对称,或上眼睑缘是否位于瞳孔映光点3. 0 ~ 5. 0 mm内。最 后,可以根据患者上睑皮肤松弛情况剪去适量的皮肤,并用 6( 0) 可吸收线间断性缝合提上睑肌腱膜远端与睑板前眼轮匝肌,这 样眼睑启闭时双重睑更加自然,用 3( 0) 非吸收线间断性缝合切 口。术毕,切口处涂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敷料包扎。
3讨论 老年性上睑下垂主要是因为提上睑肌腱膜分离、松弛或者
移位引起,所以 术 中 只 需 要 将 提 上 睑 肌 腱 膜 复 位 至 睑 板 上 即 可,若发现提上睑肌或腱膜松弛,可以稍微缩短一部分腱膜,再 将其复位。与其他眼科手术一样,提高手术成功率与预防术中 及术后并发症是每个手术医生考虑的问题。目前主要有提上 睑肌腱膜复位术和额肌瓣悬吊术。国内报道〔3〕,额肌悬吊术后 上睑 活 动 度 ( 2. 78 ± 2. 41 ) mm,与 本 结 果 有 显 著 差 异 ( t = 16. 150 4,P < 0. 01) 。提上睑肌腱膜复位术后的上睑活动度明 显大于额肌瓣悬吊术,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 国内有人认为〔4〕,暴露性角膜炎与泪液分泌功能、术后睑裂大 小、术后上睑活动度等有关。提上睑肌腱膜复位术完全符合提 上睑肌生理功能,术中不损伤结膜下分泌细胞,手术时间相对 较短,术后结膜水肿相对较轻,泪液分泌一般不受影响。因为 术前提上睑肌肌力比较好,术后上睑活动度好,手术平台浅表, 眼肌一般不受影响,Bell 现象阴性。所以手术一般不影响泪液 功能,减少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然而额肌走向与提上睑肌完 全不同,术后容易引起睫毛方向异常。额肌瓣悬吊术后上睑活 动主要靠其弹性活动,提上睑肌腱膜复位术后上睑活动靠提上 睑肌的收缩功能进行活动,所以术后上睑活动度相对较好,双 眼可自然闭合。额肌瓣悬吊术可能会损伤眼轮匝肌,进一步引 起眼睑闭合不全,这样就提高了暴露性角膜炎发生率。尽管提 上睑肌腱膜复 位 术 有 较 好 疗 效,但 并 不 适 合 所 有 上 睑 下 垂 病 人。国内 报 道〔3〕,额 肌 悬 吊 术 后 暴 露 性 角 膜 炎 发 生 率 为 12. 68% ,明显高于本文结果( χ2 = 4. 56,P < 0. 01) 。
1. 4 手术成功标准及成功率 手术成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 MRD) 在 3. 0 ~ 5. 0 mm; ②双眼睑之间 的 MRD 差异≤1. 0 mm; ③双眼重睑宽度差异≤2. 0 mm; ④双 眼睑弧度对称〔2〕。
1. 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6. 0 统计学软件进行 t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