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
遗传学复习提纲

2013级上学期遗传学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遗传:指生物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子代个体之间在各方面的相似性。

2、变异:指亲代与子代、子代个体之间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3、联会:同源染色体的两成员侧向连接,像拉链一样并排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

4、同源染色体: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每对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它们的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这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5、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同源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位的两个以上且决定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形式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6、测交: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其隐性亲本类型相同的个体进行杂交的方式。

7、外显率:具有特定基因型的群体中,表现出该基因型所控制性状的个体的百分数,被称为外显率。

8、反应规范:基因型对环境反应的幅度,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特定的基因型所产生的表型的变化范围。

9、表现模写:由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表型改变与某基因突变所引起的表型变化相一致的现象叫做表型模写。

10、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控制某一性状时,表现出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这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基因互作。

11、上位效应:影响同一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其中一对基因(显性或隐性)抑制(或遮盖)另一对基因的作用时所表现出的遗传效应。

12、直感现象:即在当代的胚或胚乳中直接表现出花粉基因的表型特征。

13、完全连锁: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100%联系在一起传递到下一代的遗传现象称为完全连锁。

14、不完全连锁: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使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发生部分的重新组合,重组型小于亲本型,这种现象称为不完全连锁。

15、重组率:双杂合体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比率。

16、图距:在连锁遗传图上,两基因座之间的遗传距离。以1%的重组率为一个图距单位。

17、相引相: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一条含有两个显性基因,而另一条含有与之相对应的两个隐性基因,该杂合体称之为相引相(如AB/ab)。

18、相斥相: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一个突变基因与一个野生型基因,该杂合体称之为相斥相(如Ab/aB)。

19、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称为一个连锁群。

20、性染色体:成对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条或一对染色体。

21、性指数(X/A):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值。

22、性别分化:受精卵在性别决定的基础上,进行雄性或雌性性状发育的过程。

23、性连锁(伴性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就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24、基因剂量:基因组中一个特定基因的拷贝数。

25,接合:原核生物的供体、受体通过直接接触建立接合管,并通过接合管实现遗传物质从供体转移到受体的过程,此过程称之为接合。

26、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其周围的外源DNA片段,通过同源区段的交换而实现基因重组的过程,此过程称为转化。

27、转导:以病毒为载体,将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细胞的过程,称为转导。

28、性导:利用F′将供体细胞的基因导入受体形成部分二倍体,并将供体基因重组到受体基因组中的过程,称为性导。

29、低频重组菌:F+由于F因子以游离态存在于染色体之外,所以与F-杂交时,两者染色体间的重组频率很低,所以将F+称之为低频重组菌。

30、高频重组菌:整合了F因子的细菌品系与F-杂交时,两者染色体间具有很高的重组频率,所以将整合了F因子的细菌品系称为高频重组菌。

31、同源重组:指的就是联会(配对)的DNA同源序列之间相互交换对等部分的过程。

32、染色体缺失:染色体丢失了一个片段,使之位于这个片段上的基因也随之发生消失的现象。

33、染色体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因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叫重复。

34、染色体易位:两对或多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某个区段转移的畸变,造成染色体间遗传物质的重新排列而引起的变异现象。

35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

36、染色体倒位:染色体片段上发生两个断裂,其中区段连同它所带基因倒转180o重新又搭接上去,并引起变异的现象叫倒位。

37、假连锁:由于相互易位杂合子总就是以交互分离方式产生可育配子,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自由组合受到严重限制的现象。

38、基数: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包含的染色体数,称为基数。

39、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为多倍体。

40、整倍体:具有物种特有的一套或几套整倍数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41、非整倍体:指体核内的染色体不就是染色体组的完整倍数,而就是比该物种正常合子多/少一条以至若干条的个体。

42、超倍体:染色体数多于2n,即比正常染色体数多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的个体。

43、亚倍体:染色体数少于2n的个体,即比正常染色体数少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的个体。。

44、同源多倍体:具有3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45、异源多倍体:加倍的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的物种,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物种杂交后再经染色体加倍后而成。

46突变:就是指遗传物质内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

47、基因突变:就是指基因内部的改变,也就就是染色体上一定位点化学结构的改变,故又称点突变。

48、转换:一种嘌呤替代成另一种嘌呤或一种嘧啶替代成另一种嘧啶的过程。

49、颠换:一种嘌呤替代成一种嘧啶或一种嘧啶替代成一种嘌呤的过程。

50、移码突变: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致使其后序列中密码组合发生改变的过程。

51、错义突变:指碱基替换的结果引发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52、无义突变:编码区的单碱基突变导致终止密码子的形成,使mRNA的翻译提前终止,形成不完全的肽链,因而其产物多无活性。

53、回复突变:任何回复到野生型的变化称为回复突变。

54、细胞质遗传: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在真核生物中被称为细胞质遗传。

55、母性影响:由于母体核基因的某些产物积累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使子代表型与母体核基因所决定的表现型效应相同的遗传现象称为母性遗传。

56、雄性不育系:不育系细胞质中存在不育基因(S),细胞核内没有相应的显性恢复基因(R),只有其等位基因(r),细胞质与细胞核基因的组合为S(rr)。表现为花粉败育。

57、雄性不育保持系:所谓保持系就是与不育系杂交后,仍能保持不育系雄性不育的特征的品系,细胞质与细胞核基因的组合为N(rr)。

58、雄性不育恢复系:恢复系就是指与不育系杂交后,能使F1代花粉恢复正常育性的品系,细

胞质与细胞核基因的组合为N(RR)或S(RR)。

59、数量性状:所有能够度量且呈现连续性变化的形状可称为数量性状。

60质量性状:相对性状间的差异明显,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形状。

61、遗传率:就是指一群体内由遗传原因引起的变异在表型变异中的比率。通常用来判断某一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相对能力。

62、平衡群体:在没有突变、选择、迁移的情况下,随机交配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在世代间保持不变,这样的群体称为平衡群体。

63、适合度:一个已知基因型的个体,把它的基因传递到后代基因库中的相对能力。

64、遗传漂变:当群体不大时,由于抽样的随机误差所造成群体中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被称为遗传漂变。

65、物种:指形态相似,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正常后代的一群个体。

66、生殖隔离:指生物种群间不能杂交或杂交子代不能生育的现象。

简答题

1、简述染色质的基本结构?(4级结构)

①核小体就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为染色质的一级结构,由DNA分子盘绕在组蛋白构成的核心结构。

②螺线管就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每6个核小体缠绕一圈形成。

③超螺线管就是染色质的三级结构,由螺线管进一步盘曲形成。

④超螺线管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染色体。

2、简述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异同点

结构异同: 两者结构上连续,化学结构与性质上没有差异

只就是核酸螺旋化程度(密度)不同:

异染色质间期仍然高度螺旋化、紧密卷缩(异固缩)

常染色质间期处于松散状态,染色质密度较低

功能异同: 遗传信息表达(转录)主要在间期进行,并需要染色质(局部)处于解螺旋状态。

异染色质在遗传功能上呈惰性,一般不编码蛋白质,主要起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的作用

常染色质间期活跃表达,带有重要的遗传信息

3、简述减数分裂过程

A、间期(前间期) 性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称为前减数分裂间期,也称为前间期。

这一时期就是为性细胞进入减数分裂作准备。其准备的内容包括:染色体复制、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转化

B、减数第一分裂

⑴前期I

①细线期(leptonene,PI1)

染色质浓缩为细而长的细线,每条染色体复制为二单体,但在显微镜下瞧不出来。

②偶线期(zygotene,PI2)

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形成联会复合体,称为二价体,每个双价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仅有两个着丝粒,又称为四分体。

③粗线期(pachytene,PI3)

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遗传物质的交换,交换的位置形成交叉。染色体继续变短变粗。

④双线期(diplotene,PI4)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在交叉点处还保持联系,并且交叉端化。染色体螺旋化程度加深。

⑤终变期(diakinesis,PI5)

遗传学论文

人类遗传性状调查分析 (生物技术114班刘文静2011132212)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方山县高级中学高二部分班级学生,进行关于某些特定遗传性状的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初步了解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成、并计算该基因的频率。人体正常性状的遗传包括体表性状、生理和生化的特征、身体素质、行为和智力等方面的遗传性状。我们总共调查的性状有:皮肤白/黄、头发直/卷曲、习惯用左手/右手、是否有酒窝、瞳仁黑/褐色、单/双眼皮、是否高度近视(600上)。 [关键词]:人类遗传性状、遗传规律、基因型频率、单对基因遗传、多对基因遗传。 Analysis of human genetic traits investigation (Biotechnology class 114 Liu Wenjing 2011132212) [Abstract]: the Shanxi Fangshan County senior middle school part of the class students, sampling survey was carried out on certain genetic traits, analysis 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s, some traits of the gene composition, and calculate the frequency of the gene. Genetic normal human traits including genetic traits, surface character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ysical quality, behavior and intelligence etc.. We have investigated traits: skin white / yellow, straight / curly hair, left-handed/ right-handed, whether dimples, pupil Black / Brown, single / double eyelid, whether high myopia (600). [keyword]: human genetic traits, genetic variation, genotype frequency, single on the genetic, much of the genetic. [前言]: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性状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有的是行为方式等等。人类群体遗传学,就是研究人体的遗传结构及其

2016年 遗传咨询顾问考核大纲(附推荐目录)

2016年度华大基因遗传咨询师认证——初级 遗传咨询顾问考核大纲 一、考试说明 1.考核要求 (1)掌握人类遗传学原理、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基础; (2)了解遗传学检测、遗传筛查、风险评估以及与遗传服务相关的伦理问题; (3)掌握常见遗传病的诊断、基因检测和防治措施; 2.考核目标 通过本次考试的遗传咨询人员,应具备独立收集整理受检者信息、对明确遗传方式的疾病可以评估发生风险和生育指导、进行常见遗传病检测方案的推荐、并可进行人群普及教育的能力。3.考核方式 (1)考试时间:2016年5月28日14:00-15:00共60mins (2)考试形式:在线考试,闭卷答题 (3)题目类型:“多选一”题型、“多选多”题型、判断题和填空题共100题 (4)合格标准:100分为满分,≥60分为合格 (5)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华大基因学院颁发的《遗传咨询顾问认证证书》,此证书可作为相关岗位的资格证明。

(一)基础理论知识 1.人类遗传学原理 (1)人类遗传学概述☆☆☆ (2)人类遗传学研究方法☆☆ 2.分子遗传学 (1)基因突变的分类☆☆☆ (2)遗传检测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3)分子诊断的基本操作☆ (4)常见分子遗传学疾病☆ (5)与遗传病相关的其他实验室检验☆3.细胞遗传学 (6)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7)细胞周期和减数分裂☆ (8)精子和卵子的形成☆ (9)正常人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命名☆ (10)染色体畸变☆☆ (11)细胞遗传学诊断检测技术☆☆4.生化遗传学 (1)遗传性代谢病的基本原理☆☆ (2)代谢组学☆ 5.肿瘤基因组学 (1)肿瘤基因组学基本概念☆☆ (2)肿瘤基因组学研究方法☆☆ 6.营养基因组学 (1)食品和健康的机遇☆ (2)营养基因组学简介及概述☆ 7.与遗传服务相关的伦理法律 (1)遗传咨询的原则☆☆

遗传学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基因治疗______ 课程名称:分子遗传学____ 任课老师:__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2010级___ ___ 学号: 姓名: _____ 2012年12月24日

基因治疗 胡志刚学号:222010326022006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癌症、遗传病等顽固疾病的治疗 中。在临床应用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如其靶向性,转移效率较低等问题亟待解决,其安全性更是长期困扰着人们。本文主要对基因治疗的一般方法步骤、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基因治疗载体遗传病癌症 Gene therapy Hu Zhi-Gang Student ID:222010326022006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Gene therapy is a new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is gradually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genetic diseases and other intractable diseases. Also encountered a lot of difficulti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as it targeted, lower transfer efficiency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its security is long plagued peo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eneral steps of gene therapy, gene therapy problems and scenarios are reviewed. Keywords: gene therapy;the carrier,;genetic diseases; cancer 1 基因治疗的定义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从广义说,基因治疗还可包括从DNA水平采取的治疗某些疾病的措施和新技术。 2 基因治疗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2.1目的基因的选择和制备 基因治疗的首要问题是选择用于治疗疾病的目的基因。对遗传病而言只要已经研究清楚某种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某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其野生型基因就可被用于基因治疗,如用ADA基因治疗ADA缺陷病。但在现在的条件下,仅此是不够的。可用于基因治疗的基因需满足以下几点:(1)在体内仅有少量的表达就可显著改善症状;(2)该基因的过高表达不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在抗病毒和病

《医学遗传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2.与苯丙酮尿症不符的临床特征是(1)。 A 患者尿液有大量的苯丙氨酸 B 患者尿液有苯丙酮酸 C 患者尿液和汗液有特殊臭味 D 患者智力发育低下 E 患者的毛发和肤色较浅 3.细胞在含BrdU的培养液中经过一个复制周期,制片后经特殊染色的中期染色体()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均深染 4.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连接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5.HbH病患者的可能基因型是(5)。 A ――/―― B -a/-a C ――/aa D -a/aa E aacs/―― 6.下列不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的是(4)。 A.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B.系谱中看不到连续遗传现象,常为散发 C.患者的双亲往往是携带者 D.近亲婚配与随机婚配的发病率均等 E.患者的同胞中,是患者的概率为1/4,正常个体的概率约为3/4 7.人类a珠蛋白基因簇定位于(5)。 A 11p13 B 11p15 C 11q15 D 16q15 E 16p13 8.四倍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3)。

A 双雄受精 B 双雌受精 C 核内复制 D 不等交换 E 部分重复9.在蛋白质合成中,mRNA的功能是(3)。 A 串联核糖体 B 激活tRNA C 合成模板 D 识别氨基酸 E 延伸肽链10.在一个群体中,BB为64%,Bb为32%,bb为4%,B基因的频率为(4)。 A B C D E 11.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三种细胞系,这种情况称为(3)。 A 多倍体 B 非整倍体 C 嵌合体 D 三倍体 E 三体型 12.某基因表达的多肽中,发现一个氨基酸异常,该基因突变的方式是(5)。 A 移码突变 B 整码突变 C 无义突变 D 同义突变 E 错义突变13.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相距越近(1)。 A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高,群体发病率也越高 B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也越低 C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高,群体发病率越低 D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迅速降低 E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越高 1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4)。

遗传学论文 从人类遗传学角度看糖尿病

从人类遗传学角度看糖尿病 摘要: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本文主要从人类遗传学角度,通过对多个最新研究事例的概括,对糖尿病的致病原因、遗传方式等方面进行简要地综合论述。 关键词:糖尿病;基因;遗传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如今糖尿病是世界上第五位主要死亡原因,在发达国家更是继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一、糖尿病的两种类型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共同点为:都是由于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 但两者也存在明显不同:(1)、年龄上:1型糖尿病绝大多数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大多数40岁以下发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2)、起病时体重的: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越肥胖越易患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3)、临床症状: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4)、急慢性并发症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

医学遗传学

题型: 名词解释,6个,30分 填空,1分/空,20分 选择,单选,10分 问答,5题,共40分 1临床上诊断PKU 患儿的首选方法是 A 染色体检查B生化检查 C 系谱分析D基因诊断 2 羊膜穿刺的最佳时间是 A孕7~9周B孕8~12周 C孕16~18周D孕20~24周 3遗传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是 A发病早,单侧发病B发病早,双侧发病 C发病晚,单侧发病D发病晚,,双侧发病 4进行产前诊断的指症不包括 A夫妇任一方有染色体异常 B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 C年龄小于35岁的孕妇 D多发性流产夫妇及其丈夫 填空 5 多基因遗传病遗传中微效基因的累加效果可表现在一个家庭中……….. 6线粒体疾病的遗传方式………… 根据系谱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判断此病的遗传方式,写出先证者的基因型 2患者的正常同胞是携带者的概率是多少 3如果人群中患者的概率为1/100,问Ⅲ3随机婚配生下患者的概率为多少

二高度近视AR,一对夫妇表型正常,男方的父亲是患者,女方的外祖母是患者,试问这对夫妇婚后子女发病风险(画系谱) 三PKU是AR,发病率0.0001,一个个侄子患本病,他担心自己婚后生育患者,问其随机婚配生育患儿的风险 四某种AR致病基因频率0.01,某女哥哥是患者,问此女随机婚配或与表兄妹婚配风险。

五PKU是一种AR病,人群中携带者频率为1/50,一个人妹妹患病,他担心自己婚后生育患儿,问这名男子随机婚配生育患儿的风险是多大 答案 1B 2C 3B 4C 填空 1患者人数和病情轻重 2母系遗传 大题 一1 常隐aa 2 2/3 3 2/3×1/100×1/4=1/600 二1×1/2×1/8=1/8 三 1/2×1/50×1/4=1/400 四随机婚配:2/3×1/50×1/4=1/300 与表兄: 2/3×1/4×1/4=1/24 五2/3×1/50×1/4=1/300

数量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遗传学:生物学中研究遗传和变异,即研究亲子间异同的分支学科。数量遗传学:采用生物统计学和数学分析方法研究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遗传学分支学科。 二、数量遗传学的研究对象 数量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1.性状的分类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与特性的统称。如毛色、角型、产奶量、日增重等。 根据性状的表型变异、遗传机制和受环境影响的程度可将性状分为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阈性状3类。 数量性状:遗传上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性状变异连续,表型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性状,如生长速度、产肉量、产奶量等。 质量性状:遗传上受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控制,性状变异不连续,表型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性状,如毛色、角的有无、血型、某些遗传疾病等。 阈性状:遗传上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性状变异不连续,表型易受或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性状。有或无性状:也称为二分类性状(Binary traits)。如抗病与不抗病、生存与死亡等。分类性状:如产羔数、产仔数、乳头数、肉质评分等。 必须进行度量,要用数值表示,而不是简单地用文字区分; 要用生物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 要以群体为研究对象; 组成群体某一性状的表型值呈正态分布。 3.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不一定都是为数众多的微效基因。有许多数量性状受主基因(major gene)或大效基因(genes with large effect)控制。 果蝇的巨型突变体基因(gt);小鼠的突变型侏儒基因(dwarf, df);鸡的矮脚基因(dw);美利奴绵羊中的Booroola基因(FecB);牛的双肌(double muscling)基因(MSTN);猪的氟烷敏感基因(RYR1)三、数量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遗传学论文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学生设计性实验论文 题目:眉毛浓密程度与做事是否容易冲相 关性的调查 院(系)名称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生物科学 学生姓名华佳钰、程可可、焦晓雷 学号054、086、047 完成时间14-10-15 ——14-10-27

眉毛浓密程度与做事是否容易冲动相关性 的调查 【摘要】: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习惯等具有的各种特征。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价值意义的个性特征,受到基因的调控。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人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特定的基因控制的,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基础不同,某一特殊的性状在不同的人体会出现不同的表现。人的某一性状与某种特定的性格在遗传上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一个特定人群的某一性状的调查,将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可以了解某性状与性格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洛阳师范学院、性状、眉毛浓密与疏淡、做事是否容易冲动、性别分析、遗传调控 引言性状是指人体所有遗传性状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有的是生理特征,有的是行为特征。它着重于实际调查,即对各个人群的各种性状与遗传标志进行调查。调查一般都抽样问卷调查。【1】 遗传性状往往存在个体差异,而性格是一种表现为行为特征的重要形状,性状与性状之间在基因的遗传调节与控制方面会有一定的相关联系,通过对某两个性状不同表现型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

出其是否具有相关性以及具有何种相关性。 1.调查背景与目的 1.1背景 通过查找文献我们知道人的眉毛浓密与人的性格是有一定的相关性的,一般说来:眉毛浓密的人比较感性,做事往往容易冲动【2】;眉毛疏淡的人性格相对比较冷淡,做事不那么容易冲动,往往比较理性。 1.2目的 人出生时就有其独特的性格,人的性格往往和后天的影响有很大关联,但人的性格眉毛的浓密与疏淡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为了弄清这一性状是否与遗传有关,我们展开了这次调查。 2.调查准备 2.1熟悉所调查的性状 (1)眉毛的浓密程度 人生而不同,对于眉毛而言也是千差万别的,人群中有的人眉毛浓密,而有的人眉毛疏淡,利用某些衡量标准,观察并区分受调查者眉毛为浓密还是疏淡,从而获得相关数据。 (2)做事是否容易冲动 做事是否容易冲动是人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是遗传行为性状的表现。人的性格虽然与后天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也受到遗传基因的控制,通过一系列可量化的标准,对人的性格做事是否容易冲动进行评估,从而得到数据结果。

遗传学进展概述(选修课论文)

遗传学进展概述 作者:戴宝生 克隆水稻分蘖的主控基因MOC1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3年5月23日报道,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分离和克隆了水稻分蘖的主控基因MOC1,该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及其合作者在国内独立完成的。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ture,2003,422:618上,这是我国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领域的第一篇源自国内的Nature文章,标志着我国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分蘖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在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枝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它直接确定作物的穗数并进而影响产量。虽然对水稻分蘖的形态学、组织学及突变体都有过很多描述,但是控制分蘖的分子机制一直没有弄清。自1996年起,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资助下,李家洋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水稻研究所的钱前博士等开始进行此方面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项目组鉴定了一株分蘖的极端突变体——单杆突变体MOC1。通过遗传图谱定位克隆技术,分离鉴定了在水稻分蘖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MOC1,它的缺失可造成分蘖的停止。进一步的功能分析表明,该基因可编码一个属于GRAS家族的转录因子,该转录因子主要在腋芽中表达,功能是促进分蘖和促进腋芽的生长。对这一重要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有望解释禾本科作物分蘖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水稻高产品种的培育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走出“基因决定论”的误区 自从基因一词在20世纪初进入科学家的词汇表以来,它不仅是生物学家最为常用的词汇之一,也成为当今普通大众最为熟悉的科学术语之一。随着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不仅知道了基因的化学性质——DNA序列,而且还认识到了基因的功能——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广为流行的“基因决定论”:生命的各种性质和活动都是受基因控制的,甚至人类的精神活动也在基因的控制之下。不久前,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某些患有诵读困难的病人中,发现了一种名为“DYXC1”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也就是说,人类的阅读可能受到这种“DYXC1”基因的控制。不可否认,基因对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因的异常通常就会导致生命的异常。但是,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生命活动从来就不是由一种因素就能完全决定的。当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正在向“基因决定论”挑战。科学家正在以一种全新的视野来理解生命现象。 不再是“垃圾” 随着基因组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基因仅是其全部DNA 序列的一小部分。在人类基因组中,全部基因序列只占基因组的2%左右。基因组内的非基因序列曾一度被研究者称为“垃圾DNA”(junk DNA)。这些“垃圾DNA”中至少有一半是

医学遗传学整理复习资料

第四章单基因病 单基因病:由某一等位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染色体:X连锁显性遗传从性遗传限性遗传 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 Y连锁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显性基因控制,这个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为A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系谱特点: ①患者双亲之一有病,多为杂合子 ②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③连续遗传 完全显性:杂合子的表现型与显性纯合子相同 不完全显性(中间型显性、半显性):杂合子的表现型介于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之间 共显性:杂合子的一对等位基因彼此间无显、隐之分,两者的作用都同时得以表现。 复等位基因(I A、I B 、i ):在群体中,同一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两个以上的基因。不规则显性:带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表现正常或表现出不同的表现型。 不外显(钝挫型):具显性致病基因但不发病的个体 外显率:一定基因型个体所形成的相应表现型比率 不同表现度:同一基因型的不同个体性状表现程度的差异 表现度:指在不同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在性状或疾病的表现程度上产生的差异 延迟显性:带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个体发育的较晚时期,显性基因的作用才表现出来。--------------------------------------------------------------------------------------------------------------------------------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隐性基因控制,这个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为 AR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特点:①患者的双亲无病,为携带者 ②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③散发 X 连锁显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所控制,其遗传方式为XD。XD遗传病系谱特点:①患者双亲之一有病,多为女性患者 ②连续遗传 ③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女儿全发病) X 连锁隐性遗传:某种性状或疾病受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所控制,其遗传方式为XR。 交叉遗传:男性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也必定传给女儿 XR遗传病系谱特点:①患者双亲无病②多为男性患者。③交叉遗传 从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类基因,基因的效应随着个体性别的不同而有差异(即杂合子的表型在不同性别个体中表现不同) 限性遗传: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的一类基因,由于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 (即男性表达,女性不表达。或反之。)

医学遗传学论文综述

医学遗传学论文综述 ——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病系统解剖糖尿病专业:2011级护理学号:2011 学生:尹旭阳 【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极广,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逾1.3亿,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中国糖尿病发病率约5%,居世界第二,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糖尿病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本文将从糖尿病的多基因发病机制、症状表现、预防、诊断标准和治疗方面系统介绍糖尿病。 【关键词】:多基因遗传(Polygene)基因损伤(Genetic damage)三多(Sanduo)血糖浓度(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糖尿病的并发症(Diabetes complications)基因疗法(Gene therapy) 一:糖尿病的多基因发病机制(Diabet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ultiple genes)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随着对糖尿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分子生物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生理生化学等多角度进行控索,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基因因素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 二:糖尿病的症状表现(Diabetes symptoms) 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然而,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具有这些症状。 (l)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遗传学 英文名称:Medical Genetics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医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临床药学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与人类遗传相关的疾病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利用现代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控制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再发,降低其在人群中的危害,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随着人们对遗传病的认识不断深化,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疾病种类日渐增多,这不仅涉及生物化学、生理学、胚胎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的各学科,而且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各分支学科的影响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医学遗传学已经成为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门课程通过对各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再发风险和预防方法的讲授,是学生掌握各类遗传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简要的临床遗传咨询的能力,为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鉴别和应对遗传性疾病打下基础。 二、理论知识 1.绪论 掌握内容:遗传病的特征;遗传病的种类: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和体细胞遗传病。 了解内容:遗传病的误解;医学遗传学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掌握内容:常染色体和异染色质,性染色质,Lyon假说。 了解内容:性别决定的染色体机制。 3.遗传的分子基础 掌握内容:遗传印记;基因突变:碱基替换、移码突变、动态突变。 了解内容:真核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外显子,内含子,侧翼序列(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mRNA的转录与加工:hnRNA、戴帽、加尾、剪接(GT-AG 法则);单一顺序(结构基因)、重复序列、多基因家族(拟基因)。 4.单基因病 掌握内容:系谱符号及系谱分析;各类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特征;肯定携带者与可能携带者的识别方法;单基因病再发风险计算。 了解内容:可变表现度、不完全外显率在单基因病识别上的作用;近亲婚配的危害;遗传异质性的临床意义;Bayes法估计再发风险。 5.线粒体遗传病 掌握内容:线粒体基因的功能和遗传特征。 了解内容:线粒体DNA的结构特征;线粒体突变与疾病。 6.多基因病 掌握内容:多基因病的特点;阈值学说;多基因病再发风险计算的Edward 公式;多基因遗传病的加性效应和Carter效应; 了解内容:遗传率的计算方法。 7.染色体病 掌握内容:Denver体制;正常核型的书写方法(简写);ISCN关于异常核

遗传学小论文

人类遗传学及优生 内容摘要:遗传学对人类的优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遗传学可以准备的解释人类遗传病的原因,从而采取一些方法来有效地避免新生儿得遗传病。 关键词:优生男性Y染色体人类进化质量 一向被认为很脆弱的性染色体的自我保护能力比人们想象的更强。本月1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Y染色体内部存在一种独特的结构,使它能够自我修复有害的基因变异。 Y染色体从3亿年前包含有1500个基因,退化到现在只掌管几十个基因,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但新的科学发现却为Y染色体迎来了新的春天。 Y染色体是在生物进化中出现的。我们知道性染色体分X、Y染色体,开始时可能只有常染色体以后分化成性染色体。Y染色体在人体23对染色体中体积最小,而且基因数也最少。染色体是由染色质(DNA、蛋白质等)组成的,Y染色体主要是异染色质(即没有活性的基因),其它染色体主要是常染色质。在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配对过程中发生交换,其结果是染色体中的基因会发生各种重组,使得有性繁殖的后代有多样性,这是进化的产物。Y染色体只有极少部分与X染色体配对,绝大部分是不配对的,也就是同X不发生或极少发生交换。这样在进化中,Y染色体上发生的突变就会保留下来,而且会传递到男性子代。譬如在某一家族的曾祖父Y染色体有一特定序列,则其儿子、孙子、曾孙的Y染色体都会带有这种特定的标记,这种标记可以视作为进化标记,也可以在亲子鉴定等方面起到独特作用。 有一个例子是1998年对美国历史上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200年前一桩风流案的了断。据传,1802年杰弗逊在丧偶后与黑人女管家海敏斯有染,且有一私生子伊斯通。尽管当时舆论沸沸扬扬,但由于无法证明而不了了之,成为一桩200年来的悬案。1998年,美国一个有名的分子遗传学实验室检查了有关人员Y染色体上的序列,了断了这桩公案。 托马斯·杰弗逊总统与其夫人只生育一女,所以他的Y染色体无法传递下来。但是,研究人员收集了总统叔父两个儿子的5名男性后裔的Y染色体,这些Y染色体上的特征应该是同总统的Y染色体相同的,因为总统的Y染色体来自他的父亲,他的叔父同他父亲的Y染色体都是来自祖父,所以他叔父的男性后代的Y染色体就能代表总统的Y染色体。研究人员同时采集了海敏斯与其丈

细胞遗传学论文

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 细胞融合技术作为细胞工程的一项核心技术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且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本文简述了细胞融合技术技术中的常用方法:仙台病毒(HVJ)诱导法、聚乙二醇(PEG)化学诱导法、电融合诱导法、激光诱导法及此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空间细胞融合技术、离子束细胞融合技术、非对称细胞融合技术等。该技术不仅为核质关系、基因定位、基因调控、遗传互补、细胞免疫、疾病发生、膜蛋白动力学等理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单克隆抗体、抗肿瘤疫苗及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和微生物茵种选育,绘制基因图谱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细胞融合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细胞融合技术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产生的影响将日益显著。 关键词:细胞融合;方法;应用;进展 细胞融合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生物工程技术。所谓细胞融合指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种、属间)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称为细胞融合(cell fusion)或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1]。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把来自于不同种生物的单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这个新细胞(杂合细胞)得到了来自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包括细胞核的染色体组合和核外基因),将具有新的遗传学或生物学特性。目前,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体细胞杂交已成为细胞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2]。 细胞融合技术不仅为核质相互关系、基因调控、遗传互补、肿瘤发生、基因定位、衰老控制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而且在遗传学、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发生生物学、免疫医学以及医药、食品、农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哺乳动物的克隆以及抗癌疫苗的研发等技术中,细胞融合技术已成为关键技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产生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本文就其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遗传学论文

线粒体遗传与人类系统性高血压遗传研究进展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遗传因素,即家族关系已被多年医疗实践所证实。高血压 患者的家族倾向在生命早期已经建立,父母均患高血压,其子女发病率达46%;父母一方患高血压,子女发病率达28%;父母血压正常,子女发病率仅达3%。动物实验研究已成功地建立了遗传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繁殖几代后几乎100%发生高血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遗传基因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一个以定位、识别和克隆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为研究重点的高血压基因研究正在迅速发展。由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家族遗传的特性,并且发现母系遗传发生率高于父系遗传,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线粒体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线粒体DNA(mtDNA)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由mtDNA突变引起的家族性线粒体疾病常累及心、脑、骨骼肌等高能耗器官.近年来,研究者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典型的母系遗传特点,从而证实并丰富了tRNA Gln突变在母系遗传性高血压中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线粒体遗传与人类系统性高血压关系的遗传学研究进展,主要通过靶基因体外扩增后测序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差别杂交法(Differential hybridization)筛选正常人心脏cDNA文库的部分克隆,得到多个在自发性高血压鼠(SHR)心肌和高血压患者外周白细胞中高表达的线粒体基因。重组质粒,PCR-SSCP和测序,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最后经过统计学分析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关键词】高血压线粒体遗传突变母系遗传 1.前言自从1998年第一个疾病相关的线粒体突变位点被确认。迄今已经报道了近200个与疾病相关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其中绝大多数位于tRNA基因上虽然tRNA基因只构成整个线粒体基因组的10%,但这些基因却是研究线粒体基因突变与疾病发生关系的热点。线粒体tRNA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单个线粒体tRNA基因突变可以产生不同的症状,而不同的基因突变又以引发同一种疾病。线粒体tRNA突变基因导致的疾病多与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线粒体tRNA突变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很多文献归纳了tRNA循环周期过程中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分子机制。线粒体tRNA突变后,氨基酰化特性和线粒体中氨基酰一tRNA的稳态水平、tRNA合成、结构、稳定性以及与翻译机器成分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发生改变。然而,迄今为止,其详细机制还不清楚。 2.相关遗传学研究. 2.1直接基因测序的方法采用直接基因测序的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线 粒体tRNA Gln“的突变情况进行筛选,并对发生突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面评估线粒体t RNA Gln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母系遗传的遗传标志和临床特点。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存在着两套蛋白质翻译系统:一套存在于细胞质中,负责细胞绝大多数蛋白 质的翻译;另一套则位于线粒体中,负责一部分线粒体蛋白质的翻译,两套翻译系统均有独

遗传学重点名词解释

Chapter 1 性状(character): 生物体所表现的明显的能够遗传的特征。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一个基因或一组基因所决定的一个性状,作为一个遗传单位进行传导。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遗传学中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真实遗传(true-breeding)自带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纯系(pure line):能够进行真是遗传的品种。 三个假说:(1)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颗粒遗传因子) (2)显隐性(3)分离 表型(phenotype):个体形状的外在表现。 基因型(genotype):决定个体表型的基因形式。 等位基因(allele):一个基因的不同形式,是由突变形成的。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成为纯合体。 杂合体(heter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侧交:杂交产生的后代与隐性纯合亲本交配以检测自带个体基因型。 自由组合定律:配子形成后,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染色体(chromosome)常由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和少量核糖核酸组成的线状或棒状物,是生物主要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色质(euchromatin):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部位,是构成染色体DNA 的主体,在间期呈高度分散状态。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用碱性染色质染色时着色深的部位,又分为组成型染色质. 组成型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在染色体上的大小和位置恒定,在间期时,仍保持螺旋化。如着丝粒。 兼性异染色体(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起源于常染色质,在个体发育的特定阶段可转变成异染色质。如x染色体失活。 着丝粒(centromeres):每个染色体上都有一个高度浓缩的区域。 核型分析(karyotype):是指某一物种染色体的组成,通常用中期染色体的照片,铵长臂的大小或总的长度排列,用来表明物种的特点以及和亲缘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带型(banding patterns):用特定的染料对染色体染色后,会出现深浅不一的条带,条带的位置和大小既有高度的染色体的专一性。 端粒(tele mere):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有许多成串短的序列组成。 端粒的功能:稳定染色体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间末端连接,并可补偿前导链和后滞链5’末端在消除RNA 引物后造成的空缺。 细胞周期(cell cycle):一次分裂的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的开始的这段时间。 姐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osome):染色体复制,着丝粒的DNA也复制,尽管仅能看到一个着丝粒。复制了的染色体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拷贝。 G1 S关卡:检测细胞大小和DNA是否受损伤。 G2 M关卡: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之前检测细胞的生理状态。(如果DNA复制

最新医学遗传学大纲

医学遗传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医学遗传学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2、掌握遗传病概念及分类 3、了解医学遗传学发展概况 4、了解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医学意义 ●重点、难点介绍 一、医学遗传学概述 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是运用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遗传性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是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医学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遗传病,与其它临床学科类似,医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病的诊断、发病机理、防治及预后,但由于遗传病的特殊性,其研究重点主要在发病机理和预防措施。本课程主要介绍医学遗传学的三个主干分支(医学分子遗传学、医学细胞遗传学和医学群体遗传学)的原理和应用。 二、遗传病概念及分类 (一)遗传病概念及其特征 1. 遗传病概念: 遗传病(genetic diseases)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导致的疾病。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细胞内的、决定特定性状的基因。 2.遗传病的特征: 1)在有血缘关系的个体间,由于遗传继承,有一定的发病比例;在无血缘关系的个体间,尽管属于同一家庭,但无发病者;

2)有特定的发病年龄和病程; 3)同卵双生发病一致率远高于异卵双生。 (二)遗传病与下列疾病的关系: 1. 先天性疾病(congenital diseases):出生前即已形成的畸形或疾病。先天性疾病可以是遗传病,例如先天愚型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出生时即可检测到临床症状,是先天性疾病;但先天性疾病又不都是遗传病,有些先天性疾病是由于孕妇在孕期受到外界致畸因素的作用而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但并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因而不是遗传病。 2.后天性疾病(acquired diseases):出生后逐渐形成的疾病。后天性疾病也可以是遗传病,有些遗传病患者尽管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得到了异常的遗传物质,但要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临床症状,如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通常要到4-5岁才出现临床症状。 因此,先天性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 3.家族性疾病(familial diseases):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庭中出现一个以上患者。由于遗传病的遗传性,通常能观察到家族聚集现象;但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因为同一家庭成员生活环境相同,因此,可以因为相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患相同疾病。如由于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低下。 4.散发性疾病(sporadic diseases):无家族聚集性的疾病,即在家系中只出现一名患者。尽管遗传病具有遗传性,但由于特定遗传病在子代当中有一定的发病比例,加之遗传病患者可以是由于新发生的遗传物质改变所致,所以遗传病也可以是散发性疾病。

遗传学复习考试思考题重点汇总及答案

1、医学遗传学概念 答:是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人类遗传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遗传病的概念与特点 答:概念:人体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或受精卵细胞,其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后所导致的疾病叫遗传病。 特点:遗传性,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细胞中,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终生性,先天性,家族性。 3、等位基因、修饰基因 答: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修饰基因:即次要基因,是指位于主要基因所在的基因环境中,对主要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的基因,分为加强基因和减弱基因。 4、单基因遗传病分哪五种?分类依据? 答:根据致病基因的性质(显性或隐性)和位置(在染色体上的),将单基因遗传病分为5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连锁隐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病,Y连锁遗传病。 5、什么是系谱分析?什么是系谱? 答:指系谱绘好后,依据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特点,对该系谱进行观察、分析和诊断遗传方式,进而预测发病风险,这种分析技术或方法称为系谱分析。 6、为什么AD病多为杂合子? 答:1遗传:患者双亲均为患者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生出纯合子的概率就很小2突变:一个位点发生突变的概率很小,两个位点都突变的概率更小 7、AD病分为哪六种?其分类依据?试举例。 答:①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Aa)表现型与患病纯合子(AA)完全一样。例: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短指 ②不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Aa)表现型介与患病纯合子(AA)和正常纯合子(aa)之间。例: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侏儒) ③共显性遗传: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子时,两种基因的作用都表现出来。例:人类ABO血型,MN血型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④条件显性遗传:杂合子在不同条件下,表型反应不同,可能显性(发病),也可隐性(不发病),这种遗传方式叫显性遗传,这种遗传现象叫不完全外显或外显不全。例:多指(趾) ⑤延迟显性遗传: 基因型为杂合子的个体在出生时并不发病,一定年龄后开始发病。例: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共济失调综合征,遗传性舞蹈病 ⑥从(伴)性显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由于性别差异而出现男女分布比例或基因表达程度上的差异。例:遗传性斑秃 8、试述不完全显性遗传和不完全外显的异同。 相同点:1、都属于AD,具有AD的共同特点; 2、患者主要为杂合子; 不同点:1、不完全显性遗传是一种遗产方式;不完全外显是一种遗传现像; 2、不完全显性遗传中杂合子全部都发病,但病情轻于患病纯合子; 不完全外显中杂合子部分发病,只要发病,病情与患病纯合子一样; 9、试述AR病的特点 答:1、患者多为Aa婚配所出生的子女,患者的正常同胞中2/3为携带者; 2、病的发病率虽不高,但携带者却有相当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