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办学标准与经费投入配比的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教育经费管理与学校发展调研报告

教育经费管理与学校发展调研报告

教育经费管理与学校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教育是国家的重中之重,而教育经费的管理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教育经费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各地的学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以及访谈记录,我们深入了解了教育经费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教育经费来源调研结果显示,当前中国学校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学生学费、社会捐赠等。

其中,政府拨款是最主要的来源,但仍存在着拨款不足、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一些学校经费紧张,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2. 教育经费管理调研发现,教育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规范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导致资金使用不透明和浪费现象。

其次是管理人员能力不足,部分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此外,教育经费的审核和监督机制亟待加强,以防止腐败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3. 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调研显示,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偏向办公购置和维护等后勤事务,而对师生的教育教学支持不足。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在教育经费使用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四、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对教育经费管理与学校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 改善教育经费来源机制,提高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并完善拨款分配机制,确保经费能够适当、公平地流向各学校。

2. 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使用的规范和监督,确保教育经费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3. 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其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的专业水平。

4. 鼓励学校改革教育经费使用机制,加大对教育教学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5. 建立教育经费使用的公开制度,加强学校财务公开,增加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和问责。

我国高校经费投入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经费投入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多年 都 未 能 达 到 的 目标 , 近 年 能 否如 期 实现 , 社会 各界 均 高 度 关
高天 武
注。 文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 , 高等教育经 费投入 不足的原 因进行 系统的分析 , 提 出解决经费投入 不足 问题 的建议 与对 策, 以更好 地促进我 国高等教 育的科 学发展。 关键词 : 高校 经 费投入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G6 4 7 , F 2 3 4 . 3 文献标识码 : A
大。
教育作 为培养人的活动 , 是 以消耗一定量 的人 、 财、 物 为代 价 的, 而人力 、 物力消耗最终要 以财力消耗的形式体现 出来 。所 谓教育投入 , 就 是保证教 育活动正 常进行 的财力 消耗 , 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表现为教育投资或教育经费。 经 济要 发展 , 人才是关键 , 教育需先 行 , 教育经费投入 不足 将严重影响教育与经济 的发展 。教育经费投入一直是教育经济 学研究 的核心问题之一 , 经过长期 的发展演 变 , 我 国教育经费投 入 已形成 了较科学 的理论体系 ,为推动我 国教育事业 的科学发 展发挥 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 , 教 育经费投入不足一 直以来是各级 政府 和各界人士普遍关注 的问题 , 而且 , 将财政拨款作为高校教 育经费 的唯一来源是不准确 的, 也是不现实的 , 一 国高等教育经 费的来源主要有政府 、 企业( 社会 ) 、 受教育者 以及高校 自身筹措 等四个方面渠道 。 我国高校经 费投入不足的主要原 因分析 教育发展离不开经费 ,教育经费是为教育提供物质条件的 货 币表现 ,是 国家和各级政府部 门财政预算 中实际用于教育事 业 的经费和个人直接用 于教育 的费用总和 ,是推动高校发展的 首要动力 。 在高等教育竞争 E t 趋激烈的今 天 , 我国的教育经费供 需 矛盾 十分 突出 ,办学经 费投入不足 已经成 为高等教育量质提 升难 以跨越 的瓶颈。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 足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 1 . 政府财政投 入力度不够 。教育关 系到全 民族素质的提高, 发 展教 育是政府 职责所在 。教育生产创造着 国家 的劳动与科技 能力 , 必须有充足的经费 , 才能不断地培养 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来。 而且 , 国家是教育最大受益 者 , 教育必须 以政府投入为主 ; 财 政 收入也是纳税人 的钱 , 即使 是按 照“ 谁受益谁付费” 的原则 , 政 府也 应在其受益范 围内 , 代表纳 税人( 受益者之一 ) 规划好 教育 的发展 。所 以, 政府应该把教育放在优 先发 展的战略地位 上 , 必 须是教育 的主要投资者。 ( 1 ) 国家总体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早在 1 9 9 3 年 的《 中国教育 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 提出 : “ 要逐 步建 立以 国家财政 拨款为 主, 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的体制 ” , 逐步提高 国家财政性教 育经 费支 出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例 , 到上世纪末达到 4 %。按照 这一 纲要 ,我 国财政性教 育经费支 出在 2 0 0 0年就应 达到 4 %。 2 0 1 0年 7月公 布 的 《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改 革 和发 展 规 划纲 要

我国高校办学标准与经费投入配比的现状研究

我国高校办学标准与经费投入配比的现状研究

作者简介 :高长春 (9 4 ,男 ,黑龙江哈尔滨人 ,东华大学旭 日工 商管理学 院教授 ,博士生 导师 ,副 院长,从 事 国际 贸易和世界 16 一) 经济研究 ;吴 国新 ( 9 9 , ,江苏盐城人 ,东华大学旭 日工商管理学 院博士研 究生 ,上海应 用技术学 院副教授 ;从 1 一) 男 6 事国际经济与贸易 、服务 经济研究 ;上海 ,20 5 。 0 0 1
20 09年第 4期
现 代大 学教 育
6 7
我 国高校 办学标 准 与经 费投 入 配 比的现 状 研 究
高长春 吴 国新

要 :高等 院校 办 学标 准 的确 定和经 费投入 问题 一直是 教 育界 和 学术界 十 分关 注和探 讨的话 题 , 目前在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问题上存在较 大分歧 。通过对我国高校办学标准及经费投入配比评价指标的确定 ,对我 国高校 办学标 准成本 与 实际成本 的 匹配性加 以实证研 究 ,我 们发 现 两者之 间存在 较 大差距 。 因此 ,在 结合 我 国高校经费投入配比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提 出了相应的投入配比模式,并建议增加 国家预算 内 育 教 经费比例 ,不断改革我国高校 管理体制 ,形成多渠道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同时,为化解 目 前我国高校的不
断扩 张 的风 险 ,要 注意 高校 的 办学规模 适度化 。
关键词 :办学标 准 ;经 费投入 配 比 ;标 准成本Fra bibliotek;实际成 本
中图分 类号 :G 4 . 1 6 9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 6 1—1 1 ( 0 9 4— 0 7— 6 6 0 2 0 )0 0 6 0
信息 ,而不是空泛的或者抽象的。对于是否达标的 检测 与检验 方法 应 当是 多元 的 ,应 当使各类 办学 活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分析及相关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分析及相关思考

1 我 国高 等 教 育 经 费投 入 的基 本 情 况
创 建 一 流 的 大 学 , 养 一 流 的 人 才 , 不 开 政 府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财 培 离 政 支 持 。 我 国高 校 经 费 主 要 来 源 于 政 府 ,9 3年 中共 中 央 、 务 院参 19 国 照 国际 通 用 的 把公 共 教 育 支 出 占 GN P的 比例 作 为 衡 量 一 国政 府 对 教 育 经 费 投 入 水 平 主要 指标 的惯 例 , 颁 布 的《 国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纲 在 中
按 照 国 民生 产 总 值 还 是 按 照 国内 生 产 总 值 来 汁算 , 个 比 例 到 目前 为 要 , 直 接 影 响到 了教 学 质 量 的提 高 。 图 1 示 , 国普 通 高 校 生 均 这 这 如 所 我 止还 从 来 没 有 达 到 过 , 家 对 教 育 经 费 的 投 入 明 最不 足 国 预 算 内 教 育 事 业 费 用 支 出 和 生 均 预 算 内 公 用 经 费 支 出从 2 0 0 0年 到
【 摘 要 】 国 高等 教 育经 费投 入 不 足 , 我 制约 着 高校 的 发 展 。 文 在 分 析 我 国高 等 教 育 经 费 投 入 现 状 的 基 础 之 上 提 出解 决 方 法 , 促 进 我 国 本 以 高 等教 育 事 业 的发 展 。 【 键词 】 关 高等 教 育 ; 育 经 费 ; 状 ; 考 教 现 思
科 技 信 息
0高 校 讲 1 20
S INC C E E&T C N O YI F R TON E H OL G O MA I N
21 0 1年
第 3期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 分析及相关 思考
黄 利 娟 沈 兰 兰 ( 江理 工大 学成 人教 育 学院 浙 江 杭州 3 0 1 ) 浙 1 0 2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一、引言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财政投入的支持。

本文旨在研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现状1. 财政投入总量较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总量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自1998年起持续增长,到2019年已经达到了2.7万亿元。

这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保障。

2. 财政投入结构亟待优化尽管财政投入总量较多,但在投入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而对于教师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这使得高等教育的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与挑战1. 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对于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远远跟不上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这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2. 财政投入效益不高目前,虽然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较多,但投入效益却不高。

一方面,由于高校之间竞争激烈,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出现了 "重基建、轻人才" 的问题,导致投入效益不明显。

部分高校在财政投入方面存在浪费现象,导致投入效益的浪费。

四、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对策和建议1. 优化财政投入结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应更加关注教师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应加强高校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避免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现象。

2. 提高财政投入效益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应更加注重效益评估和监管,确保财政投入的精确度和有效性。

加强对高校的监督,避免财政投入的浪费现象。

3. 加大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支持力度,提高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比例。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进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对于其重要性,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不合理之处。

本文将重点分析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一、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在2006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总支出为3725.6亿元,而到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10546亿元,增长了近三倍。

高等教育财政的快速增长不仅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学设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

虽然财政投入增长迅速,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仍然相对不足。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例约为0.3%,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通常在1%以上,甚至达到2%。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的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大部分的资金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研究,而对于教师的薪酬和学生的学习条件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高校的教学质量不够高,师资力量不够充足,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够良好。

尽管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量有所增加,但对于推动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水平提升作用不是太大。

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与挑战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庞大,而财政资源有限,导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一些重点学科和重点学校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而一些一般学科和普通高校则较为薄弱。

这不仅会导致高等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还容易形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加剧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高等教育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部分资金存在浪费和滥用现象。

中国教育经费合理配置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经费合理配置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经费合理配置研究报告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合理配置教育经费是保障优质教育的关键。

中国近年来在教育事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经费的不合理使用依然存在。

因此,本报告旨在研究中国教育经费的合理配置,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教育经费现状分析1. 教育经费总体状况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增长。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经费占比仍然偏低。

此外,不同地区之间教育经费的差距也十分明显,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较少。

2. 教育经费使用情况教育经费使用的不合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一些地区和学校重视表面上的“硬件建设”,而忽视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再者,一些学校的教育经费使用不透明,存在浪费和腐败问题。

三、教育经费合理配置的原则1. 公平原则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公平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确保每个学校和每个地区都能得到公平的资源分配。

同时,应该注重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缩小贫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2. 效益原则教育经费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注重投入和产出的效益。

在资源分配上,应该优先考虑那些对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3. 透明原则教育经费的使用应该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各级政府和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教育经费按照规定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教育经费合理配置的建议1. 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确保教育资源的充足供给。

2. 完善分配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在分配中照顾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需求,减少各地教育资源的差距,保障教育公平。

3. 加强财务管理和透明度各级政府和学校应当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督,减少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教育经费分配与学校发展调研报告

教育经费分配与学校发展调研报告

教育经费分配与学校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壮大,教育经费的分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教育经费分配对学校发展的影响,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学校财务报表、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2. 实地走访:深入多所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和学校发展现状。

3.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国内外对教育经费分配的研究成果。

三、教育经费分配状况1. 教育经费占比:各地区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一,差异显著。

2. 中央和地方经费分配: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分配中的权责划分存在差异。

3. 学校自筹经费:学校自筹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参差不齐,且存在着区域差异。

4. 资源倾斜政策:一些地区采取资源倾斜政策,促进教育公平。

四、教育经费分配与学校发展关系分析1. 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经费对招聘、培训和留用优秀教师具有重要作用。

2. 教育设施改善: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设施。

3. 教育质量提升:合理分配教育经费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4. 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可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五、优化教育经费分配的建议1.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经费筹措体系,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

2. 加强公平教育:减少区域间教育经费分配的差异,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共享。

3. 提高学校自筹能力:鼓励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增加自筹经费的来源。

4. 引导社会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教育事业,加大社会对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

六、结论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加强公平教育,提高学校自筹能力和引导社会投入,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七、参考文献[此处省略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以上是关于教育经费分配与学校发展的调研报告,希望这份报告的结果能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81 41103 7106 0183 31105 18128
从表 3可以看出 ,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 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和学费和杂费构成 。
化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 其中政府预算内拨款仍是
(二 ) 基于办学标准指标的实际成本实证研究
高等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 , 但正在逐年下降 。2001
长期以来 ,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引起政 府部门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党中央 、国务院提出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后 , 高等教育被提到了战 略高度 , 我国高等教育在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同时 , 如何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标准 , 增加政府经费投入 比重 , 改善政府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就显得 尤为重要 ,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我国高 校办学标准与经费投入配比问题进行研究 , 以便给 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 经费 , 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 , 企业办学校 教育经费 , 校办产业 、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 于教育的经费 [ 4 ] 。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 , 2001 - 2005 年 我 国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经 费 分 别 为 1166158 亿 、 1487186亿 、1754135 亿 、2129176 亿 、2550 亿元 , 详细情况参见表 2。
序号
一 二 三 四
成本构成项目
付现成本 影子成本 固定资产折旧
合计
A 学校本科生
因此 , 本文认为高校的办学标准就是指在满足 高校现有办学条件和保证教学与科研质量的前提 下 , 所有高等院校都应该遵守和执行的各项教育指 标 , 并把这些指标条文化和规范化 , 每一所高校都 应该遵照执行 。
(二 ) 对高校办学标准及经费投入配比评价指 标的确定
高校办学经费投入与高校办学标准密切相关 , 本文采用权威的办学标准来加以研究 。教育部普通 高校的办学标准包括基本办学条件和监测办学条件
崔邦焱 [ 6 ]115 - 博 121 士在其 《高等学校学生培养
年预算内拨款占总经费来源的比例为 51195% , 扣 成本计量 》一书中 , 对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培养实
除物价因素 , 到 2005 年下降到 41103%。在高校 际成本进行了计量论证 。他按照我国高校办学标准
事业收入中 , 学杂费收入是其收入来源的主要渠 选择了东 、中 、西部具有代表性的四所学校进行财
2004年 2月 , 教育部颁发了 《普通高等学校基 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 》 (见表 1) , 详细规定了普 通高校的建设条件标准 。该指标体系客观上为核算 高校办学成本 , 确定高校的收费标准提供了依据。
表 1 本科 、高职 (专科 ) 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6 ]41
项目
学层
校 类


师生比
体育院校
11
13
22
22
4000
3000
艺术院校
11
13
18
18
4000
3000
注 : 本文仅对普通高校本科经费投入配比加以研究 。
生均图书 (册 /生 )
本科
专科
100
80
80
60
80
60
100
80
70
50
80
60
从表 1中 , 我们可以看出师生比 、生均教学行 政用房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和生均图书等指 标 。其中 , 师生比是指各层次折合成本科生学生数 与教师总数的比例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是指每个学 生所使用的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 可以采用教室利用 率 (指平均每日上课的人时数 /教室总间数 ×人数
二 、我国高校办学标准及经费投 入匹配性论证
(一 )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结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 、质量和 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 截至 2007 年底已
有普通高等院校为 1908 所 , 其中 , 本科院校 740 所 , 高职 (专科 ) 院校 1168 所 [ 3 ] 。高校办学经费 投入主要包括政府拨款 、教育费附加 、学杂费 、校 办产业和经营收益用于教育的经费 、个人和社会组 织的捐赠 、教育基金 、承接科研课题或与企事业单 位进行科研合作所取得的收入 、学校贷款和从资本 市场上取得的利息收入等 。但是 , 经费投入主要渠 道还是国家财政拨款 。
括 ,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生均占 地面积 、生均宿舍面积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 台数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 数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生均年进书 量等 。这些指标是衡量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和核定年度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 , 也是高校办学成 本核算的主要项目 。
强的应用性与可操作性 , 掌握与使用应简单易行 。 考虑到办学标准的每项指标是逐一落实的 , 因此在 定义指标内涵和采用指标参数时要突出现实针对 性 , 并能够通过测量 、计算 、调查等方式获得必要 信息 , 而不是空泛的或者抽象的 。对于是否达标的 检测与检验方法应当是多元的 , 应当使各类办学活 动主体及其参与者 、检测评估主体等都能通过一定 方式获得达标状况的信息 。对于不能用精确数字量 化的指标应当力求使之具有相对的客观标准和一定 的科学性 , 可以为绝大多数办学主体所接受 。在此 基础上 , 通过选点试行 、信息反馈 、确定条文等 , 以高度精炼的定性和定量的术语加以表述而形成标 准文本 [ 1 ] 。
2004
969179 930199 112120 21154 647169 378154 2129176
69
2005 1091184 1046137 180113
21108 791192 466126 2550124
表 3 2001 - 200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构成比例 ( % ) [5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其中 : 预算内教育经费 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 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 学费和杂费 其他教育经费
本科
专科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平方米 /生 )
本科
专科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 设备值 (元 /生 )
本科
专科
综合 、师范 、民族院校
18
18
14
14
5000
4000
工科 、农 、林院校
18
18
16
16
5000
4000
医学院校
16
16
16
16
5000
4000
语言 、财经 、政法院校
18189Fra bibliotek93000
3000
基金项目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 “高校财务管理创新与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 课题编号 : 07JZD0020。 收稿日期 : 2009 - 02 - 27 作者简介 : 高长春 (1964 - ) , 男 , 黑龙江哈尔滨人 ,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副院长 , 从事国际贸易和世界
2009年第 4期 现 代 大学教育
67
管理经略
我国高校办学标准与经费投入配比的现状研究
高长春 吴国新
摘 要 : 高等院校办学标准的确定和经费投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学术界十分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 目前在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 。通过对我国高校办学标准及经费投入配比评价指标的确定 , 对我 国高校办学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匹配性加以实证研究 , 我们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 , 在结合 我国高校经费投入配比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 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投入配比模式 , 并建议增加国家预算内教育 经费比例 , 不断改革我国高校管理体制 , 形成多渠道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 同时 , 为化解目前我国高校的不 断扩张的风险 , 要注意高校的办学规模适度化 。 关键词 : 办学标准 ; 经费投入配比 ; 标准成本 ; 实际成本 中图分类号 : G64912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1610 (2009) 04 - 0067 - 06
2001
54124 51195 1156 1148 24125 18150
2002
50155 48168 2123 1187 26126 19109
2003
47191 46102 3144 1146 28183 18136
2004
45154 43171 5127 1101 30141 17177
2005
经济研究 ; 吴国新 (1969 - ) , 男 , 江苏盐城人 ,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 ; 从 事国际经济与贸易 、服务经济研究 ; 上海 , 200051。
68
高长春 , 吴国新 : 我国高校办学标准与经费投入配比的现状研究
两种 [ 2 ] 。基本办学条件包括生师比 、具有研究生 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生均教学行政用 房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生均图书等 。基本 办学条件指标中列出的指标以百分比和生均为计量 单位 , 具体量化 , 比较明确 , 可以撇开办学内涵及 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 , 进行统一核定并计算高 校的办学成本 。如生师比 , 全国和地方的教师平均 工资数可以获取 ; 研究生学位教师的待遇 、薪金和 培养也可以量化 ;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生均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值和生均图书在标准确定的情况下 , 也 可以计算数值并用以核定成本 。监测办学条件包
2001
632180 606107 18120 17128 282144 215186 1166158
2002
752115 724135 33114 27183 390165 284110 1487186
2003
840158 807141 60130 25164 505173 322110 1754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