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度量衡及度量衡的发展
秦朝度量衡的贡献

秦朝时期度量衡制度的主要贡献摘要: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也内含着一部量和单位制级管理的计量发展史。
度量衡之源,可追溯到原始人群。
然而经过远古时期、秦朝之前,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度量衡法制初步形成时期,度量衡在历史上也是特别著名。
学习和总结秦朝时期度量衡制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关键字:秦朝、度量衡、贡献引言:度量衡是计量一切物品长短,多少,轻重的标准.度是测长短的,量是定多少的,衡是称轻重的.人类的衣,食,住,行及为此而进行的一切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度量衡.度量衡是反映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什么是度量衡及它有什么作用所谓度量衡,基准有三,度是计量长短的标准;量是计量容积的标准;衡是计量轻重的标准。
西门子曾说,测量即是认识,它的观念与产生几乎与人类一样古老。
故从人类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度量衡的概念即已形成,更因为凭依了度量衡的概念,人类才可能制作大小不同的砍砸器以猎食、刮削器以分食,尖状器以抵御,以保障人类自身基本的生存条件。
各种计量仪器与准则自此衍生,五花八门,分门别类,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简单,人类在其中一次次改变着自己的物质环境,更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品质。
[1]二、度量衡的产生时间及历史我国的度量衡产生于何时,因缺乏必要的资料目前还很难作出明确的结论.据说要追溯到原始人群,我们的祖先就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建立了度量衡.在一些史籍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这一问题的零星记载,如《大戴礼记•五帝德》说,黄帝时有衡,量,度,亩,数"五量".《尚书•舜典》说,舜"同律度量衡",即下令统一音律和度量衡.《史记•夏本纪》说大禹治理黄河水患时,曾制定了统一的长度和重量标准.这些传说虽不尽可信,但也多少反映了商周以前的度量衡简况。
然而正秦朝是中国古代度量衡法制的初步形成时期.[2]三、秦朝度量衡的贡献1.发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为了巩固统一的局面,秦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用法律形式和行政手段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即为一重要措施。
秦汉时期的改革——秦统一后的全面改革(二)

秦汉时期的改革——秦统一后的全面改革(二)上篇说到秦统一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接下来说一下秦为巩固统一而实行的改革。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秦王朝的统治,以以消除六国残存势力的反抗,实行了许多改革。
1、销兵器。
这一目的主要是为了削弱六国就贵族和人民的反抗能力。
秦统一六国后,一些旧的贵族势力仍然梦想反秦复国。
张良曾在博浪沙刺杀秦王而未遂。
秦始皇对比有着清醒的认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铸为十二金人。
所收兵器包括六国兵器、民间所藏兵器以及秦军中的不合格兵器。
秦始皇所收的兵器主要是青铜兵器,因为秦以前的兵器主要是青铜制造,秦以后则专用铁兵器,所以收兵器还标志着秦国的兵器由青铜兵器向铁兵器转折。
这次的收兵器是很彻底的,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所使用的武器多是农具和棍棒就说明了这一点。
下图为“十二金人”2、迁豪强。
迁豪强政策是秦始皇实行的又一消除反抗势力的重大措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将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公元前212年,又迁三万户于丽邑、五万户于云阳。
除大规模迁豪外,秦政府还不断强迫个别富豪、贵族之家迁徙,如迁赵王到房陵,迁魏国富翁孔氏于南阳。
这些被迁的富豪都是贵族残余势力和各地富商大贾,他们在本地拥有很强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是地方实力派。
秦始皇迫使他们离开本地,以便于控制,同时豪强地主势力被瓦解,也有利于秦朝新政权的稳定和巩固。
3、筑道路。
秦统一前,各国都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如长城。
这些防御工事是割据时代的产物,不利于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堕毁城郭,决通川防”。
为各地的交通联系打破了割据状态。
另外,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和巩固国防,从公元前220年开始修筑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
如下图:这些道路的修建和改造,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同时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教师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一、选择题1. 秦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匈奴的进攻B.社会经济发展缓慢C.秦朝的暴政C.农民起义的打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
秦朝短期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秦朝时期,人们的赋税、徭役、兵役非常繁重,并且刑法非常严酷,这些使得劳动人民无法生存,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爆发,最终推翻秦朝的统治。
所以答案选C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由谁领导的。
()A.刘邦领导的农民军B.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C.项羽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秦末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所以答案选B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于()A.公元前209年B.公元209年C.公元前208年D.公元208年【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因为秦朝实行残酷的暴政,导致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所以答案是A。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4.下列有关秦朝暴政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央集权B.刑法严酷C.赋税繁多D.徭役繁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朝暴政的知识点。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始皇时期,秦朝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任意杀害兄长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这些暴政,最终导致秦的灭亡。
中央集权不属于秦的暴政。
简述我国度量衡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度量衡的发展历程。
我国度量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和度量主要依靠自然界中的物体和现象,例如使用手指、脚步、流水等作为度量单位。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度量的需求逐渐增加,为了更加准确地度量物体的大小和重量,度量衡系统开始逐步形成。
古代中国的度量衡系统最早可追溯到商代时期,当时已经开始使用量器来度量货物的重量。
商代的度量衡主要依靠金属器物,如青铜量器和鲜卑构。
这些量器的形状和规格经过严格的制定,确保其准确度和公正性。
此后,度量衡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建立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这一制度以秦朝的都城咸阳为基准,确立了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度量单位,例如尺、斤、升等。
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管理,也方便了贸易和交流活动的进行。
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度量衡制度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隋唐时期,度量衡制度进一步规范化,统一度量衡制度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此后,度量衡制度在宋、元、明、清等朝代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度量衡制度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和引进国际标准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对度量衡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度量衡制度体系。
这一制度以米、千克、秒等国际单位为基准,与国际通用的国际单位制保持一致。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加,度量衡制度在中国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中国的度量衡制度已经与国际标准基本保持一致,符合国际通用的度量衡制度要求。
总结起来,我国度量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自然界物体和现象的简单度量到量器的出现,再到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建立,最后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制定

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制定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这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秦始皇作为这个政权的缔造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其中,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被认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
一、统一文字在秦始皇之前,中国的文字并不统一。
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字体系,这给政府和人民带来了许多不便。
不同的文字体系让交流变得困难,使人们难以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和知识。
毛笔的发明让书写更加方便,但这并不能解决文字的统一问题。
因此,秦始皇用了十年的时间将各个地方的文字整合成了一种新的文字——小篆。
小篆是一种符号简洁、结构严谨的文字,远比之前的文字更为通用和易懂。
秦始皇在统一文字方面的贡献不仅仅是整合文字,还包括推广和普及小篆。
除了在官方文件和石刻上使用小篆之外,秦始皇还命令各地的官员将小篆教给人民,以便更好地推广这种文字。
这种做法被后来的朝代所效仿,最终使得小篆成为了中文的主要书写形式之一。
二、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不同的度量衡标准会导致商业和贸易的障碍和不公平,因此,统一度量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目标。
在当时,中国各个地方使用的度量衡标准不同,这给政府和商人带来了很多问题。
例如,在不同的地方购买同样的商品,可能需要不同的价格和数量,这使得贸易变得复杂而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标准。
秦始皇采用的标准是铜套法,即把不同重量的铜套一起称重,从而确定其准确的质量。
这种方法减少了误差,也使得交易更加公正和方便。
同时,秦始皇还下令制作了统一的度量衡器具,以确保度量衡标准得以贯彻和执行。
在后来的历史上,中国一直使用这个标准,并在一次次演变和完善中成为了今天的度量衡体系。
三、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意义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做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格局。
这种做法使得不同地方的文化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也使得贸易变得更加公正和方便。
这为中国的统一和繁荣打下了基础。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2新人教版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教学管理系统或微信群,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阅读教材和提供的资料,理解秦统一中国的背景和过程。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2.秦朝的政治制度,如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等。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
4.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如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情况,对本节课的秦始皇统一六国有了基础的认识。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为本节课的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提供了铺垫。
其次,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来看,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他们在历史的认知方面,能够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但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这一特点,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此外,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各异。大部分学生课堂纪律良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也有部分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请详细介绍秦朝的政治制度,包括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
答案:秦朝的政治制度包括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指中央政权掌握了地方的行政、军事和财政权力。郡县制是指国家划分为郡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请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解释其作用。
秦朝的统一度量衡

秦朝的统一度量衡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其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实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秦朝统一度量衡的背景、制度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背景
在秦朝统一之前,中国各地存在着不同的度量衡标准,如长度单位有尺、丈、步等,重量单位有斤、两、钱等。
不同地区的度量衡存在差异,给商贸交流以及行政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统一度量衡成为秦朝维护中央集权、加强统治的必然选择。
二、制度内容
秦王政采用北方度量衡标准,实施统一度量衡制度。
其中,秦朝制定了长度的度量衡标准,规定尺为一丈之十分之一,丈为一步之五十分之一;重量的度量衡标准,规定斤为十两,两为十钱。
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使商贸交流更加便捷,也为秦朝的行政管理提供了基础。
三、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统一度量衡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统一度量衡制度为中国历史上后续王朝的统治提供了借鉴。
后来的汉朝、唐朝等王朝纷纷推行度量衡统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统一度量衡制度对于贸易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商贸交流的便利使得商品流通更加畅通,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另外,统一度量衡制度也为计量科学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对于后世科学技术的进步,如物理学中的力学、测量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秦朝的统一度量衡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实施,秦朝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并为后世的科学技术进步奠定了基础。
秦朝统一度量衡制度的实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统一度量衡发生在什么时候?统一度量衡的意义

统一度量衡发生在什么时候?统一度量衡的意义本文导读:“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
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严肃认真的。
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
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统一度量衡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的标准不一,如北朝魏、齐一斗等于古二斗(古斗指王莽时所定的标准),一斤等于古二斤;北周则一斗比古斗仅大百分之六,一斤比古斤仅多二两;南齐则一斗等于古一斗五升,一斤等于古一斤八两。
长度方面,北朝一尺比古尺增二至三寸,南朝则增不到一寸。
全国度量衡的不一致,给工商业发展带来很大不便,于是隋文帝作了统一的规定:隋一尺等于古尺一尺二寸八分,等于南朝的一尺二寸;隋一斗等于古斗三斗;隋一斤等于古三斤,并下令在全国推行。
度量衡的统一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曾说:“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
”唐承隋制,基本以此为准,唐以后虽稍有变动,但基本仍保持隋制。
秦始皇统一的度量衡统一度量衡古代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制造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全国统一施行。
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
统一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
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统一的意义第一、全国上下有了标准的度量准则,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第二、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第三、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第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利用《商鞅铜方升》插图,加深对商鞅统一度量衡的认识。
现代情况说明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
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
这是不争的事实。
19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秦统一度量衡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
统一的局面,秦王朝在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用法 律形式和行政手段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即为一重要措施。
秦统一度量衡
第一,皇帝亲自颁发统一度量衡的命令。 这个命令被刻在或铸在量器、衡器上, 或是刻在铜版上,再嵌在量器、衡器上, 作为使用凭证。
统一钱币和度量衡
隋朝以前,钱币长期紊乱,大小轻重不一, 影响了商品交换的发展。隋建立后,改铸新 五铢钱,“又严其制,自是钱货始一,所在 流布,百姓便之”。还采取了一些统一度量 衡的措施。钱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为工商业 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隋文帝铸五铢钱
明朝的度量衡 制度
常用尺分为营造尺、裁衣尺和量地尺三 个系统。营造尺长32厘米,裁衣尺长34 百米,量地尺长32.7厘米。衡器种类有杆 秤、天平和精巧的戥子等。当时一升为 1022毫升左右,一斤重593克。
第二,中央制造颁发度量衡的标准器, 作为各地制作和检定的标准。
第三,制定了对度量衡器具定期鉴定的 制度。
统一度量衡
秦 统 一 度 量 度单位是分、寸、尺、丈、引, 都是十进位制。即1丈=10尺,1尺=10寸, 1寸=10分。最的单位是龠、合、升、斗、 斛,除1龠=0.5合外,其余都是十进位。 衡的单位和进位关系是:24铢=1两,16 两=1斤,30斤=1钧,4钧=1石。
王莽统一度量衡
铜卡尺
第二节 隋唐及其后的度量衡
据《隋书·律历志》的记载来推算隋的单 位量值,为一尺约30厘米,一升约600毫 升,一斤约750克。
据《唐六典》记载,小制一尺二寸为大 尺一尺,三小升为一大升,三小斤为一 大斤。唐大制的单位量值为,尺长31厘 米,每斤重693克,每升合6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