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度量衡及度量衡的发展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上秦统一中国(共20张PPT)

主
专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中央政府
制
中
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郡(守) 县(令)
集
地方政府
权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燕齐 刀币 楚 蚁鼻钱 赵魏韩 布币
经济:统一货币:秦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经济:
度:长度单位 量:容积单位 衡:重量单位
交通:车同轨,开灵渠 军事:北伐匈奴,修长城; 开发南疆,凿灵渠。
冒顿单于公元前209年统一 蒙古草原
1、结束分裂割据,符合人民的愿望。 2、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前221
秦 都
城 咸 阳
自主学习:讨论 完成 秦王如何来巩固 政权实现统一?
嬴政
教师提示:结合课本知识从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等方面进行梳理。
皇帝
君
最高统治者
湘 江 漓 江
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
秦的疆域
长城
陇
西 咸阳
东
海
南海
展示交流
巩固统一的历史意义:
1.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2.有利于古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国家的统一,起 了重要的作用 4.促进了我国古代民族大交融。
教师提示:“加强了、有利于、促进了”等方面回答!
畅所欲言:如何评价秦 始皇?
小结本课内容:
1位人物:秦始皇 1种制度: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4个统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 疆域4止:东止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
兵 马 俑
图片赏析
长城
秦半两钱
灵渠
合作探究
1、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 和轮船 吗?你 们知道 它们发 明于什 么时候 ?谁为 它们的 发明做 出了重 要贡献 ? 2、学生回答 3、解答并导入新课——这两种重要交 通工具 诞生于 第一次 工业革 命时期 。那么 ,第一 次工业 革命最 先发生 在哪个 国家? 其间有 哪些重 要发明 创造? 工业革 命给人 类带来 了哪些 影响? 本节课 我们一 起探讨 。(板 书课题 ,引入 新课) 第 一部分 :第一 次工业 革命 设疑——简要解释何为工业革命之后 ,提出 “‘工 业革命 ’首先 从英国 开始的 条件有 哪些” 这一问 题,让 学生带 着问题 阅读该 部分内 容,并 勾画重 点。( 板书问 题) 解惑——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 场等方 面解答 上一问 题,引 用《共 产党宣 言》中 的句加 以辅助 解释。 (分点 板书答 案) 启发——勾画课本提到的珍妮纺纱机 、改良 蒸汽机 等发明 创造, 展示课 前准备 图片, 启发学 生思考 工业革 命时期 的其他 发明。 设问——工业革命最初从哪个产业兴 起以及 兴起原 因。过 渡到对 工业革 命概况 的讲解 。 解答——学生回答产业,老师分析原 因 推演——由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推 演出机 器技术 和交通 运输的 技术革 新,讲 解工业 革命概 况。 小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 革命以 英国为 中心,18世纪60年代 珍妮纺 纱机问 世标志 工业革 命开始 ,1885年瓦特 蒸汽机 问世大 大推动 了机器 的普及 和推广 ,将人 类推入 “蒸汽 时代” 。 第 二部分 :第二 次工业 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 的应用 1.阅读教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 起的条 件和特 点。(从 政治、 经济、 自然科 学等方 面思考) 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和改革 ,资本 主义制 度在欧 美进一 步巩固 和扩大 。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 展开, 欧美主 要资本 主义国 家的经 济迅速 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为工 业革命 提供了 理论基 础。 总结:第 二次工 业革命 的特点 是科学 研究同 工业生 产紧密 结合。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 发明和 运用过 程。 【 教学策 略】 环节5中对传统程朱理学与明清新思想 的比较 。 若学生能系统归纳出程朱理学与明清 新思想 间对于 个性与 专制的 不同观 点,则 可在思 想新倾 向的基 础上对 明清社 会经济 领域新 现象进 行总结 并顺利 进入环 节6对于 明清新 现象发 展前景 的解读 。 若学生无 法顺利 、系统 地归纳 明清新 思想相 对于程 朱理学 的变化 ,则教 师可引 导学生 先对材 料中程 朱理学 的部分 内容进 行总结 ,继而 在与明 清新思 想的对 比过程 中了解 明清思 想界提 倡个性 自由、 反对专 制的新 倾向。 【 参考附 录】 材料一:
专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中央政府
制
中
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郡(守) 县(令)
集
地方政府
权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燕齐 刀币 楚 蚁鼻钱 赵魏韩 布币
经济:统一货币:秦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经济:
度:长度单位 量:容积单位 衡:重量单位
交通:车同轨,开灵渠 军事:北伐匈奴,修长城; 开发南疆,凿灵渠。
冒顿单于公元前209年统一 蒙古草原
1、结束分裂割据,符合人民的愿望。 2、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 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前221
秦 都
城 咸 阳
自主学习:讨论 完成 秦王如何来巩固 政权实现统一?
嬴政
教师提示:结合课本知识从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等方面进行梳理。
皇帝
君
最高统治者
湘 江 漓 江
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
秦的疆域
长城
陇
西 咸阳
东
海
南海
展示交流
巩固统一的历史意义:
1.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2.有利于古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国家的统一,起 了重要的作用 4.促进了我国古代民族大交融。
教师提示:“加强了、有利于、促进了”等方面回答!
畅所欲言:如何评价秦 始皇?
小结本课内容:
1位人物:秦始皇 1种制度: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4个统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 疆域4止:东止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
兵 马 俑
图片赏析
长城
秦半两钱
灵渠
合作探究
1、提问——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 和轮船 吗?你 们知道 它们发 明于什 么时候 ?谁为 它们的 发明做 出了重 要贡献 ? 2、学生回答 3、解答并导入新课——这两种重要交 通工具 诞生于 第一次 工业革 命时期 。那么 ,第一 次工业 革命最 先发生 在哪个 国家? 其间有 哪些重 要发明 创造? 工业革 命给人 类带来 了哪些 影响? 本节课 我们一 起探讨 。(板 书课题 ,引入 新课) 第 一部分 :第一 次工业 革命 设疑——简要解释何为工业革命之后 ,提出 “‘工 业革命 ’首先 从英国 开始的 条件有 哪些” 这一问 题,让 学生带 着问题 阅读该 部分内 容,并 勾画重 点。( 板书问 题) 解惑——从劳动力、资本、技术、市 场等方 面解答 上一问 题,引 用《共 产党宣 言》中 的句加 以辅助 解释。 (分点 板书答 案) 启发——勾画课本提到的珍妮纺纱机 、改良 蒸汽机 等发明 创造, 展示课 前准备 图片, 启发学 生思考 工业革 命时期 的其他 发明。 设问——工业革命最初从哪个产业兴 起以及 兴起原 因。过 渡到对 工业革 命概况 的讲解 。 解答——学生回答产业,老师分析原 因 推演——由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推 演出机 器技术 和交通 运输的 技术革 新,讲 解工业 革命概 况。 小结: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 革命以 英国为 中心,18世纪60年代 珍妮纺 纱机问 世标志 工业革 命开始 ,1885年瓦特 蒸汽机 问世大 大推动 了机器 的普及 和推广 ,将人 类推入 “蒸汽 时代” 。 第 二部分 :第二 次工业 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电 的应用 1.阅读教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兴 起的条 件和特 点。(从 政治、 经济、 自然科 学等方 面思考) 提示:(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和改革 ,资本 主义制 度在欧 美进一 步巩固 和扩大 。 (2)经济上: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 展开, 欧美主 要资本 主义国 家的经 济迅速 发展。 (3)自然科学: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 ,为工 业革命 提供了 理论基 础。 总结:第 二次工 业革命 的特点 是科学 研究同 工业生 产紧密 结合。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认识电力的 发明和 运用过 程。 【 教学策 略】 环节5中对传统程朱理学与明清新思想 的比较 。 若学生能系统归纳出程朱理学与明清 新思想 间对于 个性与 专制的 不同观 点,则 可在思 想新倾 向的基 础上对 明清社 会经济 领域新 现象进 行总结 并顺利 进入环 节6对于 明清新 现象发 展前景 的解读 。 若学生无 法顺利 、系统 地归纳 明清新 思想相 对于程 朱理学 的变化 ,则教 师可引 导学生 先对材 料中程 朱理学 的部分 内容进 行总结 ,继而 在与明 清新思 想的对 比过程 中了解 明清思 想界提 倡个性 自由、 反对专 制的新 倾向。 【 参考附 录】 材料一:
七年级历史秦统一中国优秀课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内容:①自称皇帝,统揽一切权力
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内容:①自称皇帝,统揽一切权力 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巩固练习
1、长平之战以来,秦统一六国已成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消灭六国以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中央集权的国家——秦,其建立者是( )
A、秦穆公
B、秦孝公
C、商鞅
D、嬴政
2、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是( )
⑴丞相 ⑵县令⑶太尉⑷御史大夫
A、
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⑶⑷
D、⑵⑶⑷
3、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主要的特点是( )
南
统
越
漓
湘
族
水
灵
水
渠
开
灵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 渠 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
颈,委命下吏
越族
万里长城
辽东
临洮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fān)篱,却匈 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 敢弯弓而报怨
焚书坑儒
前213年,太子师博士齐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会议上提出恢 复周朝的分封制,“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丞相李斯反对, 并提出措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 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消灭 私学。有敢偶语《诗》《书》者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 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 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 纳之,下令各郡、县立即查禁所有《诗》、《书》和诸子百家 的书籍,30天内全部焚烧。此即“焚书”。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23张PPT)

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地方 上建立郡县制。
中央设三公,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组成
地方推行郡县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中央政府
(掌管军事) (掌管行政) (掌管监察)
中
央
集
郡(守)
权
地方政府
县(令或长)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 皇权至高无上 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行政制度 建立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1、分封制实施的时期是奴隶制时代,郡县制实施的时 期是封建制时代。
2、分封制中的诸侯王世袭,权力很大,呈发展膨胀趋 势。郡守县令都是朝廷直接任命,受皇权制约较强。
3、分封制易导致国家分裂,郡县制有利国家统一。 4、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国家的进步。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的统一
(1)时间: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1)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 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2)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 趋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材料二: 秦朝行政体系示意图(见图三)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秦王“的 历史贡献。 秦始皇(嬴政) 秦统一中国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分别指出其历史影响。
中央设三公,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组成
地方推行郡县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中央政府
(掌管军事) (掌管行政) (掌管监察)
中
央
集
郡(守)
权
地方政府
县(令或长)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 皇权至高无上 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行政制度 建立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1、分封制实施的时期是奴隶制时代,郡县制实施的时 期是封建制时代。
2、分封制中的诸侯王世袭,权力很大,呈发展膨胀趋 势。郡守县令都是朝廷直接任命,受皇权制约较强。
3、分封制易导致国家分裂,郡县制有利国家统一。 4、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国家的进步。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的统一
(1)时间: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1)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 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2)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 趋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材料二: 秦朝行政体系示意图(见图三)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秦王“的 历史贡献。 秦始皇(嬴政) 秦统一中国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分别指出其历史影响。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ppt课件

2.秦统一的进程
1.秦灭六国 公元前230-前221年, 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 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定都咸阳。 2.南征越族 控西南夷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 夷的控制。 3.北击匈奴 在北方,击退匈奴进攻,修筑万里长城。
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过:
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大兴土 木与徭役,激化阶级矛盾,是 导致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
总评:功大于过。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 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 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 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本课总结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秦统一的条件
一、秦的统一
2.秦统一的进程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的统一
1.秦统一的条件(客观条件) 材料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下》 材料2: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战国后期出现了由分裂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是历史必然。
秦的统一
探究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秦帝国建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 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材料二:“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琴以后, 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实也是秦的翻版。”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虽
不过,秦的 然如此短命,
统治 却给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
1.秦灭六国 公元前230-前221年, 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 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定都咸阳。 2.南征越族 控西南夷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 夷的控制。 3.北击匈奴 在北方,击退匈奴进攻,修筑万里长城。
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过:
焚书坑儒、严刑酷法、大兴土 木与徭役,激化阶级矛盾,是 导致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
总评:功大于过。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 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 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 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本课总结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秦统一的条件
一、秦的统一
2.秦统一的进程 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的统一
1.秦统一的条件(客观条件) 材料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下》 材料2: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战国后期出现了由分裂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是历史必然。
秦的统一
探究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秦帝国建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 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材料二:“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琴以后, 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实也是秦的翻版。”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虽
不过,秦的 然如此短命,
统治 却给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
秦统一中国ppt课件

印称为玺(xǐ) 命令称为诏(zhào)
二、建立中央集权
统一后,为_加__强__对___全__国__的__有___效__统_,治秦
2.结合表格右侧示意图以及课本 朝创立了以_皇__帝_为中心的中__央__集__
内容,将横线空白处补充完整
权___制__度__。
法家
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 称“_皇__帝__”,总揽全国政治、
秦灭六国
1.秦为什么能灭六国?怎样灭六国的? 2.秦朝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一、秦灭六国
1.背景
材料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 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
(1)社会结构:战后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 广大民众期盼结 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材料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2)经济基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史,记具·备李了斯统列一传的》实力。
材料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用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 缭相传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 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2.措施 统一车轨(车同轨)
措施:大修驰道,拆除路障; 统一全国车 辆两轮之间的距离(车同轨)
秦 驰 道
有利于车辆畅行无阻,交通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 发展;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统治。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2.措施
秦始皇还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 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思考:假如你是秦朝的大臣,你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二、建立中央集权
统一后,为_加__强__对___全__国__的__有___效__统_,治秦
2.结合表格右侧示意图以及课本 朝创立了以_皇__帝_为中心的中__央__集__
内容,将横线空白处补充完整
权___制__度__。
法家
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 称“_皇__帝__”,总揽全国政治、
秦灭六国
1.秦为什么能灭六国?怎样灭六国的? 2.秦朝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一、秦灭六国
1.背景
材料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 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
(1)社会结构:战后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稳定, 广大民众期盼结 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材料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2)经济基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史,记具·备李了斯统列一传的》实力。
材料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用才能。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 缭相传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 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2.措施 统一车轨(车同轨)
措施:大修驰道,拆除路障; 统一全国车 辆两轮之间的距离(车同轨)
秦 驰 道
有利于车辆畅行无阻,交通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 发展;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统治。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2.措施
秦始皇还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 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思考:假如你是秦朝的大臣,你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秦统一六国》课件

秦统一六国
目录
• 秦国的崛起 • 六国的概况 • 秦统一六国的历程 • 秦统一六国后的政策和措施 • 秦统一六国的评价和影响
01
秦国的崛起
秦国的地理优势和资源
01
秦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部,拥有丰富的矿产资 源和农业资源,为其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02
秦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人口,为其统一六国提供了 强大的实力和人力资源。
贡献者之一。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充满了战 争和牺牲,但也促进了民族 融合和文化交流,为中华文 明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秦统一六国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1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制度,如郡县制、度量衡、货币、文字 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封 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石。
2
秦统一六国的成功经验表明,国家统一 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 ,对当今中国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意义。
齐国
位于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渔盐资源和发达 的商业,经济实力雄厚。
楚国
占据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地域辽阔,但内 部政治动荡频繁。
燕国
位于河北、辽宁一带,国力相对较弱,但文化繁 荣。
赵国
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以军事立国,拥有强大的军 队。
魏国
位于河南、山西等地,曾是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 家,后因政治腐败而衰落。
秦统一六国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秦灭燕之战
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国都 城蓟城,燕王逃往辽东,燕国灭 亡。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 平激战,最终秦军大胜,俘虏赵 军主将赵括,坑杀降卒四十余万 。
01
秦灭赵之战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国都 城邯郸,俘虏赵王,赵国灭亡。
目录
• 秦国的崛起 • 六国的概况 • 秦统一六国的历程 • 秦统一六国后的政策和措施 • 秦统一六国的评价和影响
01
秦国的崛起
秦国的地理优势和资源
01
秦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部,拥有丰富的矿产资 源和农业资源,为其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02
秦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人口,为其统一六国提供了 强大的实力和人力资源。
贡献者之一。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充满了战 争和牺牲,但也促进了民族 融合和文化交流,为中华文 明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秦统一六国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1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制度,如郡县制、度量衡、货币、文字 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封 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石。
2
秦统一六国的成功经验表明,国家统一 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 ,对当今中国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意义。
齐国
位于山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渔盐资源和发达 的商业,经济实力雄厚。
楚国
占据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地域辽阔,但内 部政治动荡频繁。
燕国
位于河北、辽宁一带,国力相对较弱,但文化繁 荣。
赵国
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以军事立国,拥有强大的军 队。
魏国
位于河南、山西等地,曾是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 家,后因政治腐败而衰落。
秦统一六国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秦灭燕之战
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国都 城蓟城,燕王逃往辽东,燕国灭 亡。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 平激战,最终秦军大胜,俘虏赵 军主将赵括,坑杀降卒四十余万 。
01
秦灭赵之战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国都 城邯郸,俘虏赵王,赵国灭亡。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16张PPT)pptx

军事防御体系建设
修筑长城
开疆拓土
屯田戍边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
秦始皇发动过多次战争,如灭六国、 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等,扩大了秦朝 的疆域。
秦始皇为了巩固边疆地区的安全和稳 定,采取了屯田戍边的政策。在边疆 地区设立郡县,派遣军队驻扎,同时 鼓励内地人民迁移到边疆地区开垦荒 地、种植粮食。这一政策有效地增加 了边疆地区的人口和粮食储备,提高 了边疆地区的防御能力。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 的稳定和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秦朝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推动 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后世影响及启示意义
对后世政治制度的
影响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继 承和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 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对文化发展的推动
。
结构特点
秦始皇陵封土堆呈覆斗形,高 51.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陵 园布局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 ,内城周长约2.5公里,外城周
长约6.3公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陵墓建设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 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 有的。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
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
兵马俑发现过程与考古价值
发现过程
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文化教育举措与影响
书同文
秦始皇命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 蝌蚪文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比划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 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焚书坑儒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 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共33张PPT)

假如你是秦始皇,你该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量 度
衡
3、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驰道。
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臣奉命率50万大军
征南越、西瓯,而今已在 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 建树,臣以为南越地形地 貌以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 乃问题之关键。臣恳请吾 皇尽早采取措施,改善交 通保证补给以早日平南疆。
了社会经济的发长展期。战在这乱种,背人景民下,渴自望然统人一心厌战,安定
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材料二:
立木立信
材料三:
商鞅变法:实力最强
嬴政的雄才大略
不喜欢大王这个称呼,不能 体现我的地位和政绩。
国家事务实在过于繁重,谁 能分担?
疆域辽阔,如何控制地方权力?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之皇帝制度
我统一天下“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总于朕揽。大”权,
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5.战国时期,各国 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3.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 A.均田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写道:当时“田畴异亩, 车殊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
结合材料,你认为秦朝初年有哪些问题迫切 需要解决?秦始皇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古风
诸挥虎秦 侯剑视王 尽决何扫 西浮雄六 来云哉合 !,!,
一、秦的统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分立 混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 个老百姓,你最希望出现 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量 度
衡
3、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驰道。
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臣奉命率50万大军
征南越、西瓯,而今已在 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 建树,臣以为南越地形地 貌以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 乃问题之关键。臣恳请吾 皇尽早采取措施,改善交 通保证补给以早日平南疆。
了社会经济的发长展期。战在这乱种,背人景民下,渴自望然统人一心厌战,安定
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材料二:
立木立信
材料三:
商鞅变法:实力最强
嬴政的雄才大略
不喜欢大王这个称呼,不能 体现我的地位和政绩。
国家事务实在过于繁重,谁 能分担?
疆域辽阔,如何控制地方权力?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之皇帝制度
我统一天下“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总于朕揽。大”权,
D.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5.战国时期,各国 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3.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 A.均田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写道:当时“田畴异亩, 车殊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 文字异形。”
结合材料,你认为秦朝初年有哪些问题迫切 需要解决?秦始皇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古风
诸挥虎秦 侯剑视王 尽决何扫 西浮雄六 来云哉合 !,!,
一、秦的统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分立 混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 个老百姓,你最希望出现 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系统。营造尺长32厘米,裁衣尺长34 百米,量地尺长32.7厘米。衡器种类有杆 秤、天平和精巧的戥子等。当时一升为 1022毫升左右,一斤重593克。
王莽统一度量衡
铜卡尺
第二节 隋唐及其后的度量衡
据《隋书· 律历志》的记载来推算隋的单
位量值,为一尺约30厘米,一升约600毫 升,一斤约750克。 据《唐六典》记载,小制一尺二寸为大 尺一尺,三小升为一大升,三小斤为一 大斤。唐大制的单位量值为,尺长31厘 米,每斤重693克,每升合600毫升。
第四章 秦统一度量衡及度量衡的发展
第一节 秦统一度量衡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
统一的局面,秦王朝在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用法 律形式和行政手段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即为一重要措施。
秦统一度量衡
第一,皇帝亲自颁发统一度量衡的命令。
这个命令被刻在或铸在量器、衡器上, 或是刻在铜版上,再嵌在量器、衡器上, 作为使用凭证。 第二,中央制造颁发度量衡的标准器, 作为各地制作和检定的标准。 第三,制定了对度量衡器具定期鉴定的 制度。
统一度量衡
秦 统 一 度 量 衡 诏 版
汉代的度量衡制度
汉代长度单位是分、寸、尺、丈、引,
都是十进位制。即1丈=10尺,1尺=10寸, 1寸=10分。最的单位是龠、合、升、斗、 斛,除1龠=0.5合外,其余都是十进位。 衡的单位和进位关系是:24铢=1两,16 两=1斤,30斤=1钧,4钧=1石。
统一钱币和度量衡
隋朝以前,钱币长期紊乱,大小轻重不 一,影响了商品交换的发展。隋建立后,改 铸新五铢钱,“又严其制,自是钱货始一, 所在流布,百姓便之”。还采取了一些统一 度量衡的措施。钱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为工 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隋文帝铸五铢钱
明朝的度量衡 制度
常用尺分为营造尺、裁衣尺和量地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