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_第二阶段练习

中学语文教学法_第二阶段练习
中学语文教学法_第二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第八章至第十三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学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期)是识字写字教学的最重要时期。(对)

2、随着网络的普及,书面阅读越来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错)

3、初中的阅读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为主。(错)

4、默读是最普遍、最经常的阅读方式,是阅读的基本方式。(对)

5、阅读教学中的复读有助于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融会贯通。(对)

6、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主体性、参与性和生成性特征。(对)

7、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中心、以反思为线索。(对)

8、语文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什么作用。(错)

9、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既是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也是评价语文教学的三个基本标准。(对)10、语文教学评价的重心是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错)

二、单项选择(10分)

1、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认识(D)个汉字。

A、1800

B、2500

C、3000

D、3500

2、“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阅读教学模式是(C)提出的。

A、朱自清

B、钱梦龙

C、魏书生

D、黎锦熙

3、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写话”定为(A)阶段的写作教学目标。

A、1——2年级

B、3——4年级

C、5——6年级

D、7——9年级

4、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不包括(B)。

A、促进语文教学改革

B、加大政府教育投入

C、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D、激励学生上进

5、下列不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评价领域的是(D)

A、识字写字

B、阅读

C、口语交际

D、研究性学习

6、语文学习评价不包括对(C)的评价。

A、知识和能力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学习结果

D、过程和方法

7、语文教师评价的内容不包括对(D)的评价。

A、师德修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学历背景

8、下列不属于学业考试的是(A)。

A、水平考试

B、单元测试

C、期中考试

D、期末考试

9、下列属于主观题的是(D)。

A、判断题 B 选择题 C 填空题 D 论述题

10、最早提出教学过程思想并有明确主张的是(B)。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莱因

D、前苏联教育家

三、简答题(20分)

1、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识字写字有哪几个方面的目标期待?

2、朗读教学有什么意义?

3、在阅读教学时,运用问答法应该贯彻哪些原则?

4、常用的写作教学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30分)

1、举例分析朗读的要求。

2、举例分析运用讨论法的原则要求。(可选取其中的一两点进行分析)

3、试述在口语交际教学设计中如何灵活设计教学过程。

五、操作题(30分)

选一篇自己熟悉的课文,写作一则教案。

《春》教学设计

XX中学XXX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⑵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⑴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⑵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3、德育目标:

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的讲义资料、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投影:

朱自清(1898—1948),我国著名散文家,其散文富于诗意,善于通过细致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江苏扬州人,祖籍浙江。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品:《踪迹》、《欧游杂记》、散文集《背影》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此时创作风格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投影显示:

⑴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酝酿嘹亮蓑笠

稀疏抖擞安巢

⑵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舒活:舒展,活动。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2、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请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1~2名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本文是篇贮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春天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的情感要到位,把自己的身心融汇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

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3、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

⑴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归结: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⑵请同学们浏览文章,找出文中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谈谈看法,进而可仿例造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例句有: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教师可设置情景让学生充分想像: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

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吗?(教师归结:“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教师提示: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请仿照这个句式造一个句子。

比如:

蝴蝶满天飞:五彩的,绚丽的,缤纷的,聚集在空中,像姑娘,像花朵,还羞答答的。

“野花散在草丛里”的“散”,是否可以改成“开”呢?说出你的理由。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解释为“炫耀”,含贬义。在本句中还可以这样理解吗?为什么?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句中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如果将“不错的”句改为平实说法“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表达效果你认为会有什么区别?

四、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层次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请为文章分段并简要概括

盼春【1】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总写)

绘春【2-7】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的描绘出春景图(具体写)

颂春【8-10】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总写)

2、盼春、绘春、赞春这三个部分,按什么样的思路写的?

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的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的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3、提问:由阅读提示得知,本文是篇绘写江南春景的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学生回答。

明确:课文的2~7语段。其中第2段是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5个语段具体描绘的背景。依次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可称之为“春之五图”。(板书加粗词)

4、提问: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1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动态助词在语气上的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学生交流。

明确:叠用“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教师适机补充拟人手法的常识: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创设诗一样的氛围,是绘春的依托。(板书加粗词)

5、朗读8~10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学生讨论。

明确: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强调春天的“新”“美”“力”(适机补充比喻的有关常识)。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颂春,着墨于意。(板书加粗词)

小结:文章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本文的思路。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全文背诵。

2、试就春花图、春风图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进行品味赏析。

【板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XXXX自学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2分,共40分)1。_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 2._ _ _ _ _ _ _ _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大多数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 魏书生的_ _ _ _ _ _ _ _,张效春的_ _ _ _ _ _ _ _; 姚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等等。4.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是中小学语言课程的国家标准。5.受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启发,陶行知的教学方法后来改为_ _ _ _ _ _。6.陕甘宁边区《中等国文》教材是在_ _ _ _ _ _ _ _ _ _ _同志领导下编写的。7.著名数学家苏指出,语文和数学是基础,而_ _ _ _ _ _ _ _ _是基础的基础。8.语言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上。9._ _ _ _ _ _ _ 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10.中国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经历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过程。11.写作教学过程应该是规范的,要不断变化和创新。它不仅要考虑老师的因素,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第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 2.教师的内部形象: 3.演讲成就:

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是语文学科思维训练的基本任务之一。基本的思维方法是指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以及所派生的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方法。思维方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阅读中,要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作品的内容,诸如对语意的理解、对层意和段意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中心思想的理解等。在写作中,要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方法。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思维方法去阅读、去写作,又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方法受到训练,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通过多种训练途径发展学生思维。具体实践方法如下: 方法一:观察 观察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视听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增强感性认识的直观思维训练方法。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点应落在养成学生边观察边动脑思考的习惯上,指导学生注意寻求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特殊之处,在对比中找出特点,以便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平常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或从表面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

其内在的联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实物的观察、人和事的观察、图画的观察等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学生学习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后,了解到了杨朔在参观养蜂场时,不只看到了那些嘤嘤嗡嗡的蜜蜂沸沸扬扬的忙碌景象,而且看到了蜜蜂那种从来不争、不计较得失的品格。“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是作家在认真观察基础上积极思考的结果。从仔细观察对象→发现特点→分析本质→展开联想,这种思维的过程正是初中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种特质。于是,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寻找目标观察,并遵循上述思维模式由表及里地探究对象本质。有一学生在“discovery(探索)”频道中看到有关鹰的介绍,她发现了鹰不畏风雨、搏击长空、以强有力的利爪牢牢抓住自己的目标并睿智地克敌制胜的特点后,她联想到了作为学生也应该像鹰那样对待学习生活,不畏困难、坚定不移、并发挥聪明才智克服前进中的障碍,走向成功。学生在习作中写到:生活告诉我,顽强、睿智、有力、上进才能达成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我也要告诉生活,我要成为鹰一般的强者。 方法二:概括 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总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它们之间的 规律性联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而后又经过具体化,把同类归在一起的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近代语文教学法: ①1902年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但因故没有实施。②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才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面。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小学中学均开设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字)两门与语文相关的课程。 现代语文教学法: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时,革新教育,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而在教学生学”,并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三四十年代,本学科更名为“教材教法课”。 当代语文教学法:1950年接受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不再用“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而统称为“语文”。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内容属性: 文学性和知识性 学科特点: 技能性和社会性 本质属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固有的本质属性。

三、语文教学目标 xx教育家B.S.xx说: “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起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定指针与方向。 ②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极作用。 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分为接受(注意)、反映、评价、组织和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和复杂的外显反应五个层级。 从语文学科内在结构看,语文教学目标体系包括: 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智力因素: 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分析力、综合力)、语文人格(非智力因素或称情意因素,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行为等)。 语文能力因素主要指语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简言之,是语文知识和技能目标。 包括: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制定计划,明确要求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渗透于它的内涵并体现于它的实施过程的。 2、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选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 3、语文教育以人的(全方位)发展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4、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只有借助(语言)为媒介才能实现。 5、学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 6、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教学(措施)方面的要求。 7、初中毕业生应当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 8、(略读)是指有目的、有重点、有取舍的一种阅读方式。 9、(语言)实验室是利用多种现代媒体装备的供语言教学用的电化教育课室。 10、选材能力属于作文的(专门)能力。 11、进行(自由)拟题作文时,教师关键要给学生讲清楚拟题的要求和方法。 12、听是将外部语言(有声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思维)的过程。 13、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 14、巩固提高是(复习)课的升华与扩展阶段。 15、重视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具有甄别和选拔功能的是(终结)性评价。 16、过程和方法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整个目标结构最具(动态性)的元素。 17、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8、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规律。 19、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具有明朗性和(隐蔽性)共存的特点。 20、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力、选题定向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开展实验的能力、总结经验的能力、(观察想象)的能力、反馈验证的能力。 21、语文教师的学业知识包括三个部分,即语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22、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要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23、语文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训练。 24、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以及学生借以向教师反馈信息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 25、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四个环节。 26、作文指导课的具体做法有范文指导法、(情景)指导法、讲评指导法和教师示范指导法四种。 27、中学口语交际训练具有(实践性)、提高性和随机性等特点。 28、听话态度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谦虚,第二是(积极)。 29、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部分”。 30、教师指导复习的方法有直接讲授法和(问题引导)法。 31、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2、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3、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以一(课程设置)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 34、美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 35、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基础。 36、语文教学科研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调查研究的能

浅谈小学生作文训练想象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作文训练想象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2-09-11T11:23:51.4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10月总第65期供稿作者:杨贵林 [导读] 小学生写作想象能力的培养,不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杨贵林甘肃省张家川县木河中学741500 小学生写作想象能力的培养,不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想象能力的训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性;其次,要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体验生活,并培养学生美好的情趣。有了这些,想象力才能十分丰富而且非常敏锐,才能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唤起写作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一种潜在的魔力,一旦入了迷,人们就会乐意而为之,并且坚持到底。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中的“好之”指的是爱好,“乐之”则指的是兴趣。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首先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持之以恒,经过不懈努力,最后终有所成。写作也是这样,要成功,必须首先有浓厚的兴趣。写作兴趣要在平时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从多练笔开始,从语言实践入手。小学语文课后面都安排有小练笔,这一练习为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思维提供了素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可通过练笔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让他们忆自己所见、写自己所想、抒自己所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这里开始。 二、扩展想象,使文章思想深刻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文章为了表现小女孩的寒冷、饥饿和孤独这一现实,作者想象到那擦燃火柴后眼前出现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慈祥的奶奶,使学生从女孩的幻想中体味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儿童的悲惨境遇,从而对文章的中心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有了类似的体会,有很多同学在写作中为了充实文章的内容及主题,运用了扩展想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教材每学期安排有看图作文、看图学文、学句、说话训练,这些都是训练扩展想象的好途径。此外,小学课文有很多可以采用扩写、改写、缩写、补写、续写的方法加强对扩展想象的培养。 三、对比想象,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比较的方法很多,上与下、内与外、远与近、现代与将来等,都可以通过对比展开想象。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和训练,学生在写作的实践中就会运用自如。李白正是把现实与理想加以对比,用美妙的诗句幻化了无数神奇美妙的境界。伟大的文学家郭沫若也是在进步的理想中描绘了《天上的街市》,把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通过想象在对比中表达了出来。 作文应尽力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切忌“人云亦云”,尤其对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更应多动脑筋,避同求异,力争翻出新意,从与众不同的方面展现时代风貌和生活气息,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真知灼见。或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发现,或在某一点上有超过别人的认识,使人受到启迪、教育,如同登山一样,能独辟蹊径,使文章别开生面,要写出“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好文章。 四、比拟想象,使文章具体形象 比拟想象是拟人化或拟物化的一种想象方式,一种是由人及物,把人的特征物化而形象化;一种是由物及人,把物的特征人格化,从而性格化。两种办法都在于把人与物典型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小学低年级很多课文都运用了此类想象,如《骄傲的孔雀》、《美丽的公鸡》等。阅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掌握运用课文中比拟想象的句子,使文章能够写得具体形象。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熟悉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他们在惊喜趣味中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明快、无拘无束,描绘出真实、神奇的童心世界。 五、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文中有路“趣”为径,“趣”从何而来?“趣”从“练”中来。我们应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讲些富有哲理、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让学生潜移默化喜欢童话故事,课后能自觉地去看童话故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题目自拟、思路自定、发挥想象、适当指点、独立完稿,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各自修改,让他们在练中提高、在练中获取。趣越浓,编写童话故事的幼儿兴趣越高;趣越浓,写的文章质量也就越高。 创新想象作文的教学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动笔才会挥洒自如。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必然会带来可喜的成绩。 六、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是其特点。可以说想象是人类社会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对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童话、神话故事、科学幻想尤为喜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让他们多写想象作文,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写,如可以让他们写假设作文,写童话故事、儿童诗、寓言等。 总之,写作兴趣是写作的动力和源泉。我们要营造浓厚的写作氛围,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畅快地想象,请让孩子们插上创新的翅膀,让他们心中的理想成为明天的现实。

中学语文教学法测试题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学语文教学法》绪论至第七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正误(10分) 1、《学记》说的“教学相长”里的“教学”一词已经具有教与学双方活动的意思。() 2、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一样的。() 4、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具有独立的系统性,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科书。() 5、语文课程内容要解决的是“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要解决的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的问题,教科书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教”的问题。() 6、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建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同时期的具体要求是相同的。() 7、1913年3月19日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的《中学校课程标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 8、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都是上下位的关系。() 9、民国期间,小学语文称“国语”,中学语文称“国文”。建国后,统一更名为“语文”。() 10、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关于九年制业务教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的3个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增加了“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的相关内容。() 二、单项选择(10分) 1、下列不属于现代语文教育活动中的语文课程现象的是()。 A、物质性 B、活动性 C、关系性 D、层次性 2、1919年,()提出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以便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A、叶圣陶 B、朱自清 C、陶行知 D、张志公 3、下列不属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的是()。 A、语文教材 B、社区资源 C、教师资源 D、学生资源 4、下列不属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的是()。 A、课外读物 B、课文系统 C、知识系统 D、作业系统

激发学生想象,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激发学生想象,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摘要: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极佳阶段,因为学生大脑思维、心理情感正在萌动中,为训练提供了生理和心理基础。“想象力比知识更为主要”,学生只有拥有较强的想象能力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多方面地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为基础,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大量的想象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关键词:想象;说话能力;小学语文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主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如果一味照本宣科,学生提交出来的成绩也就只能是“之乎者也”了,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引导学生将想象的东西表达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讲趣味故事,让学生通过想象编写结尾 教师在讲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讲一些趣味的故事,故事一定要吸引人,能够让学生产生各种联想,然后故意将故事的结尾掐断,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从而引导学生在独立想象过程中更好地对故事进行思考,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与全班学生共同分享。 比如,在讲授《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文章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在上课前没有直接让学生朗读课文,而是先将这个故事简单跟学生讲了一遍,教师很详细地将徐悲鸿学画的艰辛和学画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歧视讲述出来,最后讲到徐悲鸿画完毕业作品受到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考点资料100%过关

名词解释 82、教学研究论文的构成:论题即论文题目、引论、本论、结论。 14、“泛指”的语文教材是一切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 15、“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16、“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39、“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44、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 45、水平考试如果用于选拔,又称“选拔考试”,高考就属于选拔考试。 46、学能考试用以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又称“潜能考试”、“预估考试”。 47、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能否使用某种知识或是否具有某种技能。 53、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 1、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2、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加一些评估的话,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选文有助益,因此可称为助读材料。 47、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48、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的。 3、语文教学法则: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法则。 4、智力: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别、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61、综合讲评:讲评的基本方式,这种讲评要求教师根据作文指导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概括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62、典型讲评:教师先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入分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3、专题讲评: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原有语文知识集中进行讲评,重点突破。 5、发现阅读法: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在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 6、查读法:指的是运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 7、猜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法推测文中的末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7、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11、略读: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12、朗读:对书面语言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 13、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14、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5、单项作文训练:也叫片断训练,又称小作文,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种能力而进行一些局部的,片断的练习。16、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教师出题目,给材料,没需要而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作文练习。 17、情景作文训练: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影”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自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8、知识短文:指教材中用一定篇幅专门介绍语文基础知识的文章。 19、标准参照考试:又称“目标参照考试”,它用以测量考生是否达到某种事先决定的目标或标准,学生考试一般都属于标准参照考试。 20、常规参照考试:把一个考生的成绩放在考生团体来衡量。也就是与其他同类考生的成绩相比较,从而判断该考生的水平。 21、鉴别力:在教育测量学中被称为“区分度”,区分度指试题对应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22、体态语:指表情、手势、身势等言语表述的辅助手段。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最新资料推荐------------------------------------------------------ 自考中学语文教学法重难点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掌握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需要深入理解其中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以及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和体系。 难点在于对中学语文课程性质的理解。 学习时间不应少于 1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立 1 、语文教育的含义 2、语文课的设立3、语文名称的含义二、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1 、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一、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二、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 、国家的教育方针 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 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 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1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 2、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 1/ 13

涵 3、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三)考核知识点 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四)考核要求1 、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 )识记: 语文教育;语文课的设立: 语文名称的含义。 (2)领会: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4)综合运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1 )识记: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概念;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2)领会: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结构;语文素养的内涵。 (3)简单运用: 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 (4)综合运用: 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 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阅读的本质特征,认识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理解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掌握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熟练掌握中学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 _____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 2. __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魏书生的______ ,张孝纯的________________;姚竹青的_______________ ___等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国家标准。 5. 陶行知_______ 的教学法思想,后来受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启发,改为 __________ 。 6. 陕甘宁边区的《中等国文》课本是由____________ 同志主持编制的。 7.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指出,语文和数学都是基础,但_________ 是基础的基础。 8.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_ 诸方面。 9. __________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10. 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大致经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1. 写作教学过程既要规范,又要有所变化创新,既要考虑教师的______ ,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_________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中学语文教学法: 2. 教师的内在形象: 3. 言语修养: 4. 写作指导: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简答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2. 简答应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 简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说话能力的结构与训练方式

说话能力的结构与训练方式 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主要形式,说话能力则是人人必须具有的处理社会生活的重要能力。说与听紧密联系,二者是互为因果,相互制约的。在语文能力结构中,说与写都属信息的表达,而听与谈则是对信息的吸收。在听说训练中,如能明确说话能力的结构与训练方式,有利于增进训练的自觉性,提高培养说话能力的效率。 一、说话能力的结构 说话是指用语言表情达意,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的过程。人们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就将内部言语(思考问题的言语活动),借助于一定的词语、句式,迅速转化为外部语言。外部语言用语音来表达,便是口头语言。可见,说话能力是由以下几种因素构成的: 1.内部言语的能力。 人们在用口语表情达意时,对于说话的内容、目的、方法等都得经过一定的思考,这种思考问题的活动,即内部言语。内部言语精密,口头表达就清楚、严密、有条理;内部言语敏捷,口头表达就流畅、连贯,而没有不必要的停顿。内部言语,即说话时的思维活动,是与说话同步的。 2.快速选词组句的能力。 说话时,要求说话人遵照言语为指令,在转瞬之间即从自己记忆的仓库中选词组句,并按语法规范进行表达,才能产生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使这种快速选词组句的能力在口头表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作到:第一、丰富积累。积累丰富,才能为选词组句提供物质条件;第二、选用正确。正确选词组句,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第三、简洁、生动。既简洁又生动,这样的话语是最受欢迎的。 3.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 说话靠声音传达,语音是口语的物质条件。语音的表达要求是:第一、发音正确。发音符合普通话的语音标准。第二、吐字清楚。咬字清晰明确。第三、音强适度。音强能根据对象、场合与表达内容而适当调控。第四、语速适宜。语速根据表情达意需要而适时调节。第五、语调有变化。语调按语言环境而显示抑扬顿挫。 以上是构成说话能力的主要成分,其他如说话的应变力、知识水平、个性心理特征与体态语言(手势表情)等都制约着一个人的说话能力,是说话能力结构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说话能力的训练方式 训练说话能力,常用的方式有: 1.说话训练。 说话训练的特点:第一、说话训练离不开思维训练。思路清晰,说话才能有条不紊。第二、说话训练离不开心理训练。学生的心理因素,往往制约他们的开口说话。第三、说话训练离不开语言环境。说话必须适应语言环境的变化。 说话训练指要:①要把说话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除了形象思维外,逻辑思维正日趋成熟。青少年思维活跃,反应灵敏,但是交流思想时,都会出现内部言语快于外部语言,想说脱节,顾此失彼的现象,考虑问题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说话训练时必须注意与思维训练结合,保持内部言语与外部语言的协调,想与说的统一。②要把消除心理障碍与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初三与高中学生进入青春闭锁期,不愿多与人们交往,特别是羞与异性接近,不愿多开口说话,一说话就紧张、羞惧。因此说话训练必须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心理障碍,增强心理素质,提高说话意识,逐步培养说话的兴趣与习惯。③要把创设语言环境与说话训练结合起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尽量为学生创造当面讲话与相互交流的条件,并帮助他们消除口语中的不规范、不健康现象,提高口语的素质与说话的质量。 2.读说训练。

想象力训练测试题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呢? 这里讲的,就是三个和尚的故事。 有个小和尚走呀走呀,走到一个地方,山坡下面有条小河,山坡 顶上有座小庙。小和尚正想找个住的地方,就噔噔噔地往山坡上走。 小庙里静悄悄的。 有人吗? 没人答应。 喂,喂,庙里有人吗? 还是没人答应。 啊,原来是个空庙,还好,厨房里水缸、水桶、扁担、锅、瓢、碗、筷 用的东西一样也不少。小和尚就在这儿住下了。 他走了一天的路,渴坏了,就下山去挑水。挑了满满的一担水上山,可累了。再累也得挑呀,要不,哪来的水喝呢? 过了几天,一个瘦和尚路过这儿。心想:有山有水,真是个好地方,我就在这儿住下吧。 他跨进庙门,正好碰见小和尚出来挑水,就说: 小师父,您好啊! 瘦师父,您好啊! 我也想在这儿住,你看行吗? 怎么不行。我有个伴儿,更好。 谢谢。我渴坏了,您快去挑水吧。 小和尚一听,不乐意了,心想:我挑水,你喝水,有这道理吗? 就说: 瘦师父,您想喝水吗?那您去挑吧! 瘦和尚说: 让我挑水?哎呀呀,您没看见我走了一天的路,已经累得不行了? 您要喝水,让我去挑。说得过去吗! 您本来就要去的嘛。挑了水来,也不是我一个喝的。 他们说着说着,吵起嘴来。吵着,吵着,别说瘦和尚渴得要死, 就是小和尚的喉咙里也冒烟了。唉呀,不能再吵下去了,还是两个人 一起下山去抬水吧。 又过了几天,一个胖和尚路过这儿,心想:这地方倒也清净,我就在这儿住下吧!走到庙门跟前,正好碰见小和尚与瘦和尚抬着一只水桶出来。 两位师父,你们好啊一 胖师父,您好呵! 咱们三个一起住,行吗? 行! 胖和尚一边擦汗,一边说: 天又热,坡又陡,我累坏了,渴坏了。两位师父快去抬水吧。 小和尚和瘦和尚一愣,脸绷得紧紧的,把水桶撂在一边。 小和尚说: 您想喝水,自己去挑,要不,您跟锺师父一起去抬。 瘦和尚说: 怎么让我抬?小师父,您跟胖师父去抬。 三个和尚吵起喏来,吵着,吵着,大家都渴了,可是没人肯挑 水,也没人肯抬水。他们皱起眉头撅起嘴,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里 像着了火似的,真难受啊。 他们就这么一直坐着,小和尚和瘦和尚心想:胖和尚呀胖和尚, 等你憋不住了,总会起来去挑水的。胖和尚心想:小和尚呀,瘦和 尚,等你们憋不住了,总会起来去抬水的。可是等天黑了,谁也没起 来。他们合上眼皮,迷迷糊糊睡着了。 他们睡着了,一只小老鼠大模大样钴出洞来,东跑跑西逛逛,看见桌子上点着一支蜡烛,心里可乐了: 吱吱吱,吱吱吱,蜡烛油, 我爱吃。 它爬到桌子上去啃蜡烛,啃呀,啃呀,把蜡烛啃断了,啪 一下倒下来,把旁边的布幔子烧着了,一会儿就起了大火。 不得了,起火了!三个和尚睁开眼睛一看,火苗已经蹿上屋顶。 他们急坏了,赶紧拿起水桶、扁担,下山去挑水救火。舀水的舀水, 挑水的挑水,泼水的泼水,好容易才把火扑灭。 好险哟! 三个和尚一齐说: 要是大伙儿不一块救火,咱们跟这小庙都烧成灰了。 他们半天没喝水,又救了一场火,就更渴了。你猜,这会儿他们怎么样了? 请你构想三个不同的结尾。 ( )圆满的结尾; ( )悲伤的结尾; ( )有趣的结尾。 参考答案(鼠标选中下面空白处查看答案) 圆满的结尾 三个和尚坐在一起,看看庙顶上还在升着青烟,想着各自的心事。三个人不约而同地回想到了刚才齐心协力救火的一幕。 再不抬水,我就要被烧死了。 三个和尚又同时这样想道。 胖和尚想想自己是最后一个来,又没抬过水,又打破了另外两个的平衡,很是内疚,他先发话了: 都是我不好,我现在就去挑水, 你们等着啊。

自考 中学语文教学法

4.语文教师的教育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展开? (一)富有创新精神(1)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2)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索。(3)必须推进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二)善于利用教育环境(1)在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上,传统的课程环境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2)在学生发展的关注范围,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方向发展,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方向发展(3)学习方式,传统的课程环境是独立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合作学习。(4)学习态度,传统的课程环境是接受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探究式学习。(5)学习反应,传统的课程环境是被动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有计划的行动(6)学习活动的内容,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7)教学的背景,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孤立的人工背景,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8)教学媒体,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一媒体,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媒体。(9)信息传递,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向传递,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向)交换。 (三)善于发掘自身潜能。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师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运用和优化教学,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5.教师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哪些方面? 对学生的了解包括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期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是关键。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认知状况就是他们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渴望知道什么。学习风格主要体现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以及信道等的偏爱与选择。 第二,最近发展区。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具备的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水平之间的距离与空间即为最近发展区。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在自己的团队里,他们相互交流心得与发现,共同分享快乐和资源,在合作中探究、进步。学习者共同不仅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极具价值的伴生性智能资源,也是在教学设计时应该高度重视的课程教学资源。了解学生,必须了解他所在的群体。 6.对于语文教育的特点到底有哪些方面的体现? (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7.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又有哪些具体表征? 一)语文学科的审美移情性(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课程内容考察,审美是语文学科的功能之一。语言是工具,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载道的社会交际工具。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工具性,最好的途径是让他们凭借言语作品去学习,去感悟。讲解语文的工具性,应把它定位于人类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这里的工具包括人文的内容。语文教材一般都是典范的文质兼美的言语作品,这些作品又都是作家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结果。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通过审美移情对象化为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语感

中学语文教学法学习重点及试题(最新、全面)

绪论 (1)1903年颁布了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开始实行语文单独设科,揭开了语文教学史新的一页。 (2)黎锦熙于1924年撰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是我国以教学法命名的第一部语文教学法专著。(3)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规律的科学,它既要研究语文,又要研究教育,是一门运用教育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理论学科,或者说是一门研究语文教学为对象的应用理论学科。 (4)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特点: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5)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1.指引学生学习语文教学理论。2.培养学生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能力。3.激励学生献身语文教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心。 (6)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对象:1.研究语文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2.研究语文教学的内容,过程和方法。3.研究语文教学的主体。 (7)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方法:1.观察调查法。 2.实验实证法。 3.历史文献法。 4.经验总结法。 第一章语文学科的性质(1)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1.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2.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思想性兼具的学科。 3.语文学科是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等综合性学科。 (2)语文学科的特征:1.符号性。2.民族性(普 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 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标 准语)。 (3)语文学科的固有本 质属性是工具性,重要属 性是人文性,两者都是语 文学科的固有属性。 (4)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3.语 言是传递文化的工具。 (5)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1.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2.语文教育与民族精神。 第二章语文教学目标 (1)语文教学目标及作 用:教学目的是一定历史 时期社会或国家对学校 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提 出的总的要求,教学目标 是贯彻和落实教育目的 的一些具体要求,是对教 育目的的进一步阐述。制 定和确立语文教学目标 的作用:1.有利于贯彻中 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 有关要求,为语文教学确 立指针与方向。2.有利于 语文教学内容和课堂教 学策略的选择,同时对教 学过程的组织亦起到积 极的作用。3.有利于教学 效果的评价。 (2)制定语文教学目标 的依据:1.社会发展与语 文教学目标。2.素质教育 与语文教学目标。3.语文 学科性质与语文教学目 标。4.学生身心发展与语 文教学目标。 (3)语文教学目标的达 成:1.制定计划,明确要 求。2.分类分级,科学安 排。3.求质定量,具体落 实。 第三章语文教学内容 (1)语文教学大纲:又 称语文课程标准,是有教 育行政部门颁发用以指 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 件,是编写中学语文教材 的依据,是实施中学语文 教学的指南,是评估中学 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准。 (2)现行初中语文教学 大纲的主要变化;1.注重 语文素质的培养。2.调整 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系 统。3.增设“教学评估” 和“教学设备”的内容。 4.取消基本篇目,规定古 诗文背诵篇目和课外阅 读推荐书目。 (3)现行初中语文教材 的特点:1.多样化与阶段 性。2.练习分三个层次: 理解、分析;揣摩、运用; 积累、联想。从理解到运 用,从知识到能力。3.具 有较大的弹性。 (4)现行高中语文教材 的特点:1.立足人的发展, 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质。2.突出文学教育,调 正课文比例。3.注重培养 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 言文字的能力和自学能 力。4.更加注重教师素质 的提高。 第四章语文教学原则 (1)语文教学原则是坚 持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相结合,语文基础知识教 学与语文基本能力相结 合,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 相结合。 (2)语思结合原则的依 据:1.培养语文能力,首 先要发展思维能力。2.语 文知识、能力和智力需要 协调发展(知识:是客观 世界的现象和规律在人 们头脑中的系统反映。智 力:是观察、记忆、想象 和思维等心里特点的有 机结合。能力:是指成功 地完成一定活动的方法 及其所必须的心里特征, 语文能力是所说读写活 动)。3.语文教学要为培养 创新型人才服务。 (3)语思结合原则的实 施:1.利用思维特点和规 律,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2.遵循思维发展规律,培 养思维品质,提高语文教 学效率。3.培养创造性思 维品质,增进语文创新能 力。 (4)语文双基教学的内 容:语文基础知识:字音、 字形、字义等文字基础知 识,词汇、句法、修辞等 语言基础知识,记叙、说 明、议论等实用文的读写 知识以及文学常识等。语 文基本能力:听话能力、 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 作能力。 (5)语文双基的特点: 稳定性、普遍性、迁移性。 (6)语文双基之间的关 系:1.两者的统一性。2. 两者的差异性。 (7)语文双基教学的途 径:1.要组织最优的读写 听说训练过程。2.要发挥 精讲多练的最优效能。 (8)文道统一原则的依 据:1.根据我国社会主义 的教育方针,语文学科的 性质和大纲的规定,必须 制定和贯彻本原则。2.根 据教学客体——语文教 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3. 根据教学主体——教师 和学生的能动性的特点 决定的。 ( 9 )文道统一原则的实施: 1.要树立正确的观点。 2. 要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

中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含答案)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卷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认识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小学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5、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倡导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简答题。(20%) 1、《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 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

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这样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和三维目标(10分) 2、《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哪三个维度设计的?“阶段目标”又是从哪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10分)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 三、论述题。20% 1、《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10分)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请你谈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