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鸿门宴》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鸿门宴》学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鸿门宴》学案

鸿门宴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2、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

3、了解文中提到的古代文化知识,比如古代座次表与尊卑关系。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学常识,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项羽的性格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项羽失败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教学难点】

1、从鸿门宴会座次安排中看风云突起。

2、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点拨与讨论相结合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从古至今,在人们眼中,西楚霸王项羽都是一个不能被历史遗忘的人,无论是顶礼膜拜,还是诽谤诋毁;无论是敬为天人,还是目为下尘,项羽的形象都已深深融入我们的内心世界。如词人李清照曾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泽东曾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人杜牧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那么项羽究竟是失败的英雄,还是多情的烈士,是玉碎宫倾的帝王,还是鲁莽无知的愚人?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项羽?今天我们就通过“鸿门宴”上的一场斗智斗勇的场面,抓住其中的蛛丝马迹,作出自己的判断,下面我们就一起穿过历史的云烟与沧桑,去感受“鸿门宴”中的杯盘碗盏与刀光剑影。

二.研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师纠错、评价,注意语气、节奏、停顿。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师引导:读完之后,同学们能概括本段的主要情节吗?本段中都写了什么故事?

明确:(1)生复述:第二天一大清早,刘邦带着一百多人来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表明自己无称王之心。项羽轻信了刘邦并供出了曹无伤,而且还摆下宴席请刘邦喝酒,由叔父项羽,谋士范增作陪,张良留在刘邦旁边侍坐。范增多次示意项羽杀了刘邦,项羽却下不了手。范增无奈,召项庄进来,想叫他借舞剑助兴刺杀刘邦,项伯发现了这个企图,也拔剑起舞,护住了刘邦。

(2)师引导并板书故事情节:

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项庄舞剑。

3.学生齐读“刘邦谢罪”这几句话。

4.师串讲这段文字内容,学生着重记重点字词、特殊句式。

重点字词:(1)从:动词使动,使……跟从。

(2)见:拜见。

(3)谢:古:道歉;今:感谢。

(4)今者:用在时间词“今”之后,表某某时候,不译。

(5)复:再。

(6)郤:通“隙”,隔阂,嫌怨。

(7)河南、河北:古:黄河以南、以北;今:河南省、河北省。

状语后置句:(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状语后置句。

(2)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句。

5.师问: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

讨论后明确:刘邦前往项营谢罪并不诚心,他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而且言辞虽恭,以“将军”称项羽,而以“臣”自称,更强调自己“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都出于不自意,只是侥幸而已,但绝对不承认自己有错,更把责任推给小人,装出一副全然不知的样子。他的这番话并不诚心,却很高明,可是项羽不但信以为真,还轻易的供出了曹无伤,并留下刘邦饮酒。

6.师问:沛公称臣谢罪是否是唯一的选择,说不定条条大路通罗马呢?

讨论后明确:是唯一的选择,这是由当时兵力以及实力决定的。而且在人事上,曹无伤的通风报信,使刘邦的军事机密一览无余,而且两军相距很近,鸿门至霸上仅40里,项羽拥有绝对军事主动权,刘邦战必败,逃必溃。所以他只能接受张良韬光养晦,称臣谢罪的建议,这才是唯一的出路和明智的选择。

7. 师问:从项羽供出曹无伤来看,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师引导:项羽出卖了曹无伤,出卖了自己安插在刘邦身边的一个暗探。那可是白白的牺牲了自己的一颗重要棋子。今后谁还敢投靠他,谁还敢给他通风报信。

讨论后明确:他缺少足够的谋略,缺乏深谋远虑,缺少心机与政治头脑,性情直率。8.学生齐读“项王设宴”这几句话,师串讲,学生记重点字词,特殊句式。

重点字词:(1)此:这。

(2 )之:音节助词,无义。

(3)因:于是、就。

(4 )即日:当天。

(5 )与:连词,和。

(6 )亚:次。

宾语前置句:(1)忌不自信。

(2)籍何以至此?

(3)惟命是从,何厌之有?

判断句:亚父者,范增也。译时要加判断动词“是”,即:亚父是范增。

9. 师问:“鸿门宴”是《史记》中流传下来的一段史实,人们一提起它,想到的不是揖让进退、宾主言欢,而是剑拔弩张、险象环生。那么,既然是“宴席”,就要有座次之论。“鸿门宴”上座次是怎样安排的?请同学们画出座位图。

师引导: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次,以东向为最尊,次之南向,再次之北向,西向为侍坐。

讨论后明确:“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生画图:

10.师问:“鸿门宴”上,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安排上说明了什么?体现了项羽怎样的心理?

讨论后明确: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是客人,从座次上可以看出,项羽根本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古人云,骄兵必败。项羽的目空一切,妄自尊大的性格弱点,也应该是导致他在楚汉相争中最终失利的因素之一。

11. 学生齐读“范增举玦”这几句话。师串讲这段文字内容,学生着重记重点字词、特殊句式。

重点字词:(1)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

(2)数:多次。

(3)示:暗示。

(4)若:人称代词,你。

(5)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6)坐:通假字,通“座”,座位。

(7)不:通“否”,否则,如果不这样。

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12.师问:我们再来看看项羽的总参谋长范增老先生,此时真是心急如焚啊,为什么呢?

讨论后明确:范增深谋远虑,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力劝项羽除掉刘邦,因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中就剩刘邦。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所以,他举玉玦多次,数目项王暗示杀掉刘邦。可项羽却不能决断,只能“默然不应”,可见其妇人之仁。

师小结:范增无奈之下,主张“急击勿失”的他只好出帐去找项庄帮忙。引出项庄舞剑的情节。

13.学生齐读“项庄舞剑”这几句话。师串讲这段文字内容,学生着重记重点字词。

(1)则:于是,就。

(2)无以:没有用来……

(3)亦:也。

(4)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4.师问:“项庄舞剑”这一环节还引出一个成语叫“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实,舞剑是假,刺杀是真。本来项庄可以找机会杀掉刘邦的,可偏偏项伯又来捣乱,难道他不懂项庄的真正意图吗?如果懂,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讨论后明确:保护自己未来的亲家公。

15. 师问:这明显是吃里扒外嘛,他可是项羽的亲叔父啊,有人认为他和曹无伤一样是个内奸,你赞同吗?

讨论后明确:他为张良通风报信,这可是两军大战在即的时候啊!他此举只是“义”字当先。而初衷是为了报答救命恩人张良。回来之后,他如实相告项羽,并不隐瞒,他护张良,进而护刘邦,但他也没有加害项羽的意思,因而与曹无伤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同样是西楚政权的罪人。他“义”字当头,却又辨不清“个人小义”和“国家大义”,过于感情用事。

师小结: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一个人的感情压倒了理智是多么的可怕,曹无伤的出现直接引起了“鸿门宴”,而项伯的出现,却简直影响了鸿门宴的走向,可谓小人不小。

16. 师问:在看此时的项羽,项庄舞剑得到了他的同意,而项伯并不奏清,就擅自拔剑而起,翼蔽沛公,项羽对此态度如何?

讨论后明确:他却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缺乏原则性,怎能成大器。

三.课堂小结

项羽在“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的言论束缚下,放弃攻击刘邦的初衷,而且任由亲者项伯公然做奸,放置谋士范增喟然无为,致使告密者枉然受诛,铲除劲敌刘邦的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项羽走向败势并最后乌江自刎也就顺理成章了。毛泽东曾总结这一历史教训说:对敌人“不可沽名学霸王”,“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错失良机。要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四.板书设计

刘邦谢罪

项王设宴项庄舞剑

鸿门宴项羽错失良机

范增举玦意在沛公

项庄舞剑

五.布置作业

1复习三段,预习四段。

2.结合课文学习,谈谈你对项王这一英雄人物的看法,写一篇随笔。

(完整版)鸿门宴学案学案及答案

《鸿门宴》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欣赏本文波澜横生,扣人心弦的情节。。 4.学习运用对照烘托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有关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学时 主要任务: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现象。 一、课前尝试 (一)学法指导 1.借助课本注释和导学了解本文作者和写作背景。 2.借助课本和工具书,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飨.鲰.生毋內.诸侯卮.酒百余骑. 戮.力玉玦.瞋.目有郤.参乘 .. 彘.肩樊哙.跽.须臾.刀俎. 桮骊.山芷.阳度掳 2.文学常识填空 (1)作家作品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史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第一部通史。鲁迅赞誉它为“。” 二、课中任务 (一).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9.豪——毫秋豪不敢有所近 10.采——彩皆成五采 (二).一词多义

高中语文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

2013年教材知识整合 必修二 班次: 姓名: - 1 - 2013年 必修(二)复习学案 复习要求: 1、重点复习篇目:《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氓》《离骚》《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和《游褒禅山记》。 2、默写篇目:《氓》《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和《游褒禅山记》。 【现代文和古典诗歌部分】 一、掌握下列文学知识: 1、《荷塘月色》: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代表作品有《春》《背影》。 2、《故都的秋》:全文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作者是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 3、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简史:《诗经》—楚辞—文人五言诗和乐府—唐诗—宋词—元曲。 4、《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又称为《诗》或《诗三百》。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国风,160篇,民间歌谣;“雅”——大雅和小雅,105篇,宫廷颂歌;“颂”——周颂、鲁颂和商颂,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部分,赋是直接叙述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氓》运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一个劳动妇女从恋爱、结婚、被丈夫虐待,以致最后被抛弃的不幸遭遇,反映出奴隶社会中妇女们处于被压迫被损害的地位。 5、《离骚》: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离骚》《九歌》《天问》。《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我国古代最早的政治抒情诗,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收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的诗,由西汉刘向编辑。 《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风”指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6、《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长的五言叙事诗,全诗以血的事实揭露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突出地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残酷,寄托了青年男女对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7、《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选辑,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8、《短歌行》:汉乐府旧题诗。诗中作者通过宴会的歌唱,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了招纳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曹操,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诗人的代表。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9、《归园田居》:全诗通过描写幽雅、闲适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 人厌恶官场生活、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陶渊明,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 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作品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 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饮酒》等。 10、成语:(1)了解成语的五个来源: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和外来文化;(2)了解成语的内部结构关系:主谓关系, 并列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补充关系;(3)了解成语所保留的古 汉语的语法特点: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互文;(4)掌握常见成语的读音、写法、意义和感情色彩,并恰当地熟练运用。 11、《家》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之一,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主要线索,叙述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 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主要表现了青春和美好的感情如何受到封建家族统 治的迫害,以及年轻一代的叛逆和反抗。 12、《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 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的作品还有小说《悲惨 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叙说人的“命 运“的作品,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的原则。主要人物有敲钟 人卡西莫多、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穷诗人甘果瓦、弓箭队长弗比斯、 副主教弗罗洛。 二、掌握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点缀. 袅.娜 踱.步 煤屑.路 匪我愆. 期 颤.动 纤.腰 纤.夫 潭柘.寺 混混沌. 沌 婆娑. 蕈.菌 涸.辙 城垣. 一椽. 破屋 脉脉.. 倩.影 敛裾. 窈窕.. 瞠. 目结舌 陆蠡. 重创. 瞥.见 侘傺.. 否泰.. 如天地 罹.难 溘.死 剑鞘. 商榷. 越陌度阡. 创.伤 数载. 踯躅.. 廿.四桥 其黄而陨. 陪衬. 鹢.首 肄.业 诺.言 咥. 其笑矣 媛.女 訾.詈 造诣. 闭塞. 将. 子无怒 侈.谈 兑.现 蜕.变 庐冢. 道义相勖. 邮戳. 裨.益 贻.误 扁.舟 浅尝辄.止 赎.罪 砥.砺 泥淖. 愀.然 舳舻.. 千里 癸.丑 自缢. 哽咽.. 霎.时 垝.垣 颓.废 猗.郁 敷衍. 伶俜. 刀俎. 切磋. 偌.大 蜷.缩 三、根据拼音写汉字: 羞s a du ? 步 di àn 记 sh ī 酒临江 Qi àn 影 点zhu ì zhu ? 壮 qi ē cu ō 学问 葱l ?ng 房l ǐn sh ù 守 y à 苗助长 P án 石 钟q ìng 拾du ō ch ?ng 山峻岭 幽h a 窈ti ǎo 砥l ì 余音ni ǎo ni ǎo y ì 业 典j í 造y ì lu ?y ì 不绝 商qu a 敷y ǎn zh ěng 救 以身作z ? 束f ù w ū 蔑 q í 视 h ài 人听闻 Di ān 量 落ru ǐ 驰ch ěng 责无旁d ài 四、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有袅娜..地开着的。 2、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3、我们知道学习是不能走终南捷径....的。 4、道义相勖..。 5、为社会所訾詈..。 6、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7、无论面对何种情况,他都是安之若素....。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桑之未落, 。于嗟鸠兮, ;于嗟女兮, 。士之耽兮,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桑之落矣,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 汤, 。女也不爽, 。 , 二三其德。 3、 ,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4、涉江采芙蓉, , ?所思在远道。

《鸿门宴》导学案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 注音 欲王wàng关中飨xiǎng士卒为wèi击破沛公军崤xiáo山 好hào美姬jī鲰zōu生说shuì我孰与君少长zhǎng 奉卮zhī酒为寿从百余骑jì戮lù力而攻秦范增数shuó目项王樊哙kuài 举所佩玉玦jué交戟jǐ之卫士瞋chēn目目眦zì尽裂 按剑而跽jì沛公之参乘shèng 赐之彘zhì肩切而啖dàn之 如恐不胜shēng 人方为刀俎zǔ何辞为wéi 道芷zhǐ阳 2 根据标题和情节发展,本文可分为宴前、宴中和宴后三个部分,请将每个部分分出若干小情节并分别拟出小标题。 示例:第一段:1、无伤告密2、范增说羽 明确:1、宴前(开端、发展)(1-2):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项私约、项王许诺 2、宴中(高潮)(3-4):沛公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 3、宴后(结局)(5-7):沛公出逃、张良入谢、项王受璧、亚父破斗、沛公除奸 二文言知识 1 解释下面的重点词语。 (1)劝说(2)一向(3)到(4)逃离(5)固( 本来)不如也(6)秦时与臣游( 交往) (7)所以( ……的原因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偏义复词,进入)与非常也。 2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1)言①说,动词②话,名词 (2)幸①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动词②幸亏,特意,副词 (3)当①正当……时候,介词②对等,比得上,动词 3 指出并解释下面个句中的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4 指出并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现象。 (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情况今义:副词,很、非常)(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 5 指出并解释下面的词类活用现象。 (1)名词用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做王) 3)籍吏民(籍,造户籍册或登记) (2)名词用作状语 4)项伯乃夜驰之/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那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 (3)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7)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 (4)形容词用作动词 8)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9)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 (5)形容词用作名词 10)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老交情)

【强烈推荐】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期终复习背诵篇目默写(附答案)

命题人:周维军江苏省姜堰中学语文组 225500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部分容易写错的或容易漏写的字用黑体加点标出) 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_____________ 。 2.看万山红遍, _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5.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遏飞舟。 二.《劝学》(节选)(荀子) 1.君子曰: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车柔使之然也。 3.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7.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三.《师说》(韩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乎吾前,__________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 3.生乎吾后________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 4.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圣人之所以为圣。 9.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 11.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1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1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 16.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赤壁赋》(苏轼)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5.__________________,倚歌而和之, 6.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四背诵篇目(粤教版)讲解

必修一第四单元古典诗歌(一)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5离骚(节选) 屈原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7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3.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学法指导方法〗通过诵读,感悟文意,学生互助合作质疑探讨重要的文言知识。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王羲之(公元321?379, —说303?361),字逸少,东 晋琅琊临沂人。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 辞藻而多情致。 2.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

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 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3.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 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 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鸿门宴学案及其答案 超详细!

《鸿门宴》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掌握“为”、“之”的用法。 【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探究讨论法 【学习过程】 【背景介绍】 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破武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之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预习检测】 1、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承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史称“太史令”,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后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整理 清远博爱学校高风云 成由勤俭败由奢——《时评两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这篇时评从2003年发表至今也已近十年,可是我们改变这种奢侈消费 的现状是否改变了呢?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没有!我们现在已超过 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欧洲奢侈品消费国。因此,今天 我们学习《月饼消费要讲文明》这篇文章,除非引发我们的许多思考,并身体力行地厉行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应用角度】“勤俭节约、节约是一种美德、消费观”等。 【精彩运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缓和,有些人把勤俭 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 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 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便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就连那 的中秋月饼在包装上都“变异”了。面对如此现状,我们不得不再来 重温祖宗遗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爱好高雅,其实就是一种修炼——《论“雅而不高”》 一个人立身于世,难以免除世俗化的污染。怎么办?爱好高雅, 其实就是一种修炼。比如琴棋书画,皆可陶冶情操。正如培根所说:“特雷梅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高 谈阔论时,知识可作装潢。”他还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

慧,演算使人思维周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专业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专业知识 当我们用知识将自己武装起来而后,“雅”便会凸显在举止言谈当中。而举止言谈儒雅,可以让人感到你知书达理,富有教养,同时也能让 对方如沐春风,身心通泰,从而达到你的交往本意。 【应用角度】“雅与俗”“追求高雅”“高雅与修养”等。 【精彩运用】其实,雅俗之别只是学识、修养不同所表现的陶冶 气质有所不同而已。但好事者总是以自认为的雅和俗,对我辈凡夫俗 子划圈子、分层次,说高深、道荣辱,搞得我辈缺乏定力、心浮气躁者,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搞出好多笑话,还要转过身去甜甜地说声“谢谢”。人只要活得真实,就无所谓雅或俗;只要有不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就能活出真性情,活出生的乐趣,死的坦然。 善待一切生命,实现人生价值——《呼唤生命教育》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又是短暂的。生命的存在,又是实现我们一 切人生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我们不仅要对自 己的生命负责,还要学会善待其他的一切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 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和违反健康的权利。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 一棵柔嫩的小草,我们都应该以珍爱之心去对待,去呵护。这样,我 们的一生将会是美丽和充实的一生。 【应用角度】“善待生命”“生命的价值”“尊重一切生命”等 【精彩运用】尊重和善待一切生命,会让我们自觉地为完善自我 和急遽服务其他生命而不断努力。而正是在坚持着这一努力中心线的 同时,我们会制做一个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人,会做一个正确认识 困难、坚强无畏的人,会做一个面对诱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人......一个人的存在,如果让自己和他人感受到了幸福,那么,他的一生也就无所心痛与一生牵挂,价值从而实现了他人生的大 半价值。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两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两篇 学案博苑 2011-11-21 0547 5d56b7b40102dt30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两篇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一 【学习目标】 1.牢记《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表现手法。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理解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3.找出相关语句并理解诗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4.充分理解诗歌主题。

【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诗歌主题。 2.分析并理解“赋”“比”“兴”手法的不同。 【知识链接】1.《诗经》简介(参见练习册)。 2.“诗经六艺”(参见练习册)。 【学法指导】朗诵法探究法习题法 【学习过程】1.背诵初中学过的《诗经》篇目引入。 2.学生介绍《诗经》,老师点拨重点(笔记或勾画在练习册)。 3.预习检测(练习册字词部分)。 4.齐诵全诗,整体感知。 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 ②这首诗属于什么类型a叙事诗 b抒情诗 c哲理诗 d朦胧诗 e爱情诗f政治诗 g山水诗 h田园诗 i宫怨诗 j军旅诗 5.小组活动疏通大意,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6.重要字词考查 ①古今异义氓至于涕贿 三岁贰二三宴 ②通假字 7.重要句子翻译 ①秋以为期以,句式 ②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翻译 ③自我徂尔,三岁食贫。翻译 ④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翻译 ⑤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翻译 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翻译

8.内容分析 ①反映他们甜蜜爱情的语句是 ②反映他们婚后不幸生活的语句是 ③用打比方的形式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之中的句子是 ④最能表现出女主人公觉醒后的果断性格的诗句是 ⑤写法上用到了“赋”的内容是 ⑥写法上体现了“比兴”手法的句子是 ⑦请在课本上按叙事过程将全诗划分为“恋爱—婚变—决绝”三部分。 9.思考以下问题,并总结人物形象。 ① 姑娘的爱情是父母之命还是自由恋爱?依据 ② 姑娘在婚前考虑得很是细致,原文哪些诗句可以说明?依据 ③ 小伙子在婚前婚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④ 姑娘最后选择了与小伙子分手,这与其前面不顾家庭反对的结合有什么联系?说明了什么? ⑤ 姑娘的选择能否为其带来真正的幸福?为什么? ⑥ 请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 小伙子 10.讨论造成这场婚姻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回顾小结】1.《氓》是诗经中重要的爱情叙事诗,在叙述中采用了, 的手法,使叙事避免了平淡,同时也使诗歌的主题有效升华。 2.《氓》采用了诗经统一的句式,并且开始用韵。 3.《氓》的思想性最为突出,让我们看到了远古时期先民的生活状态,并且深入地思考,的关系,为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的女性形象。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

《鸿门宴》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 (1)、复习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复习文中人物形象。 二、文学常识回顾: 司马迁,西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着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字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数()目项王嗔()目桮杓()() 四、课文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句式:)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句式:),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句式:),欲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

鸿门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成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 等文言知识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 3、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 1、相互讨论,对比概括出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的性格特点。 2、了解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 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对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从多个角度作出有依 据的评说。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点,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析法、自读法、讨论法。 教具:录音机、粉笔。 课时安排:至少4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在我国古代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也有英雄末路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既然他自诩为“力拔山、气盖世”,那为什么还会落入穷途末路的境地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因。 【作者和《史记》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10岁开始诵读古文,

后随父亲至长安学习经史,师事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从董仲舒学习《春秋》。20岁外出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30岁左右初任郎中,汉武帝元封八年(前108年,38岁)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42岁),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并开始编纂史书。天汉三年(前97年,49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前91年完成《史记》,前后历时14年。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太史公记》、《太史公》。西汉司马迁为“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作目的是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形成一家的学说)而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记诸侯)、70列传(记录人臣事迹)、8书(记录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10表(历史上重大事件年表)。《史记》记事比较严谨真实,史料比较可靠,善于记事写人,被后世奉为史传文学的典范,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背景资料】 项羽起兵会稽——立楚怀王——北上救赵——巨鹿之战(项羽领兵渡黄河救巨鹿,过河后,皆沉船,破釜,烧营舍,持三天口粮。意思很明白,不解巨鹿之围,没有打算再回去。当初,援救钜鹿之围的诸侯营垒有十几座之多,但诸侯之间不是争吵就是惧怕,没有一家敢轻进,都想坐收渔翁之利。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作壁上观。项羽领兵九战秦军,杀声动天地,泣鬼神,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作壁上观的诸侯军看了,人人惊恐。及楚军败秦,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这些将领们进入辕门,没有一个是站着走进去的,怎么进去的?跪着爬进去的,没有人敢仰视项羽)[ 刘邦在沛起义——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鸿门宴——项羽封侯(戏下之会,定都彭城,刘邦迁南郑)——诸侯反叛(项羽任人唯亲,不但不能收拾残局,反而加剧分裂)——彭城大战(刘邦合诸侯伐羽,此时的项羽正在齐地忙于平叛,刘邦趁虚而入打进了西楚国都彭城。刘邦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消灭项羽集团;二是要接走他的父亲、妻子、儿子、女儿。但是,刘邦到了彭城之后,并没有急着接亲人,反而在彭城忙于接收项羽从秦朝都城带走的美女、财宝。等到项羽杀回彭城,刘邦才急忙派人去接家属,但是,此时项羽也已派人去找刘邦的家属。刘邦的家属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早在项羽来人之前已经躲起来了。刘邦的父亲、妻子从小路去找刘邦,结果正好遇上项羽的军队,成了项羽的俘虏,被迫成为人质。项羽用3万骑兵打击刘邦联军56万,获得胜利。刘邦逃亡,他的儿子、女儿幸运地遇到逃亡中的刘邦。刘邦绝情绝义,三番五次踹他的儿子、女儿下车,总算有大臣屡次相助吕后的儿女才逃出性命)——荥阳对峙(刘彭城失败后,逃至荥阳,楚汉两军在荥阳对峙时,项王对刘邦说:自秦以来,天下纷争久矣,原由皆因两人起,现我愿意单独和你决一雌雄,无论胜败,就此不要让黎民百姓跟着倒霉了。刘邦笑曰:我肯斗智,不能斗力。项羽大怒,天下哪还有这等无赖。即三次命勇士挑战,结果,都被汉军中神射手楼烦射杀。最后,项羽亲自披甲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羽瞪大眼睛怒斥楼烦。项羽怒斥的威力如何,用韩信的话来说:项羽怒斥呼喝时,上千的人吓得不敢动一动。这时的楼烦是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即回营垒,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问之,项羽也。无奈的项羽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我的回顾》课时训练及答案

【课堂新坐标】201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2单元我的回顾课时训 练粤教版必修1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绸缪/荒谬裾/拮据 脊椎/椎心泣血钱/人头攒动 B.屹立/起讫赠/匮乏 沉疴/百舸争流间谍/间不容发 C.旋律/舷梯喙/姻缘 赡养/瞻前顾后行/飞来横祸 D.饯别/栈道揖/通缉 裨益/稗官野史装/不着边际 【解析】A项,móu/miù,jū/jū,zhuī/chuí,zǎn/cuán;B项,yì/qì,kuì/kuì,kē/ɡě,jiàn/jiān;C项,xuán/xián,huì/yuán,shàn/zhān,hénɡ/hènɡ;D项,jiàn/zhàn,yī/j ī,bì/bài,zhuó/zhuó。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一个领域都能吞筮人短暂的一生。而且还没有满足对更深透的知识的渴望。 B.有类似想法的古今人物,以及他们已经达到的真知卓见,都是我的不可失去的朋友。C.如果我能依据一些其有效性在我看来是无庸置疑的命题来加以证明。那么我就完全心满意足了。 D.但是得说句公道话,我们在瑞士所受到的这种制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比其他许多地方要少得多。 【解析】“无庸置疑”同“毋庸置疑”。A项,“吞筮”应为“吞噬”;B项,“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D项,“制息”应为“窒息”。 【答案】 C 3.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便洛阳纸贵。购书中心开门不到十分钟,上百本莫言作品存货被一扫而空。莫言是我国著名作家,获诺奖之前已经蜚声海内外,可是在获奖之前,他的作品湮没于众多包装得美轮美奂的书籍当中,无人问津。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莫言作品热潮,莫言很不以为意,他说:“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去。大家该干吗就干吗。” A.洛阳纸贵B.蜚声 C.美轮美奂D.不以为意 【解析】A项,“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涨价了。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B项,“蜚声”,指的是扬名。C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轮”;高大;“奂”,多。这个成语只能用于房屋,不能用于其他事物。D项,“不以为意”,指不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这与后面莫言的表达都表现了莫言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 【答案】 C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

精选题库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 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⑴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⑵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⑶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难点】 ⑴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⑵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介绍 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二、课前预习 (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采之欲遗.谁还顾 ..望旧乡 课堂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涉江采芙蓉》中的意象有哪些?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3.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4. 品读三、四句,这里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二、合作探究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其目的是什么?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2.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3.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延伸拓展: 1.古人有赠送花草的习俗,无论男女。或表示留恋之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或表示爱慕之情,《诗经邶风静女》中有“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西周曲》(《荷塘月色》中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双关。采来“莲子”送给思念的人。 2. 课堂练笔---扩写诗句 请同学们就《涉江采芙蓉》的前四句或者后四句,扩写成一幅100字左右的语段。 要求:(1)可加小标题,要突出心理描写;(2)先阐明诗意,再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3)要体现出情境交融的特点。 《短歌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2、同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抒发他的内心情感。 3、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前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 建安风骨:曹操作为一代英雄,有着统一天下的壮志,在本首诗歌当中作者开头就提出了人生短暂这个话题,正是因为人生的短暂,所以作者想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作出一番事业,这也是他在《观沧海》、《龟虽寿》中所说的观点。联系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人民生活困苦,军阀混战,国家衰微,作为一个有统一天下壮志的政治家兼诗人来说,他心忧天下,因此决定了他的诗歌风格只能是悲凉的。另外,建安时期是一个追求建功立业的时代,所以他的诗歌一方面反映社会的动乱,一方面反映报效国家或建功立业,风格苍劲雄健,情辞慷慨悲凉,有力地表现了时代特色。后人将这种鲜明的风格称作“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3.建安文学: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当时文坛领袖是“三曹”(曹操、曹丕pī、曹植)和著名的作家“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瑒yáng、刘桢)和女作家蔡琰yǎn等,形成一个文学中心,建安年代并包括其后若干年的的文学创作,就称为“建安文学”。

苏教版必修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3、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⑵义不赂秦。(坚持正义) ⑶以地事秦。(侍奉) 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焚烧/化成焦土) ⑸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自取下策) ⑹未云何龙?(出现云/出现龙) ⑺朝歌夜弦。(唱歌/弹琴) 2、名词作状语。 ⑴日割月削。(一天天/一月月) ⑵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 ⑶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⑷朝歌夜弦。(早晨/夜晚) 3、形容词做动词。 ⑴不能独完。(保全) 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⑶始速祸焉。(招致) 4、动词做名词 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 5、使动用法。 ⑴李牧连却之。(使……退却) 6、意动用法。

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三、古今异义。 ⑴其实百倍。 古:它的实际情况。 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表转折意,副词) ⑵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与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⑶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⑷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 今: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⑸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旧事,成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⑹至于颠覆。 古: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今: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②表示令提一事。 ⑺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表示又一次。 ⑻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⑼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