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复习.doc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复习.doc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复习.doc

绪论

1、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明确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务院宣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工程建设“三同时”: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矿企业和技改工程项目,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牛产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这些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回11逡辻、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在牛产活动中,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实行安全和生产的“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第一篇

第一章化工环境保护技术

1、化工废水的种类

按成分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含有有机物的废水,第二类为含无机物的废水,第三类为既和含有有机物又含有无机物的废水。按主要污染物分:含氧废水、含酚废水、含硫废水、含氟废水、含銘废水、含有有机磷化合物废水、含有机物废水等。2、常用的水污染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悬浮物(SS)、pH、有毒物质、大肠杆菌群数。

3、化工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法: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过滤

化学处理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混凝沉淀法、电化学法

物理化学处理法:吸附法、浮选法

生化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化法

4、化工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有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混凝沉淀法、电化学法。

5、混凝沉淀法的适用条件和原理

适用条件:可去除废水中的粒径为10-3-10-6mm (或小于l M m)的细小悬浮颗粒,而且还能够去除色度、油分、微生物、氮和磷等富营养物质、重金屈以及有机物等。

原理:在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因混凝剂为电解质,在废水里形成胶团,与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发生电中和,形成绒粒沉降。

6、化工废水常用的物理化学法有吸附法、浮选法、电渗析、反渗透、超过滤。

7、通常废水中BOD5/COD值大于0.3采用生化处理法。

8、活性污泥的组成,污泥中的在废水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

组成:好氧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及其代谢的和吸

附的有机物、无机物。

起主要作用微生物:细菌和原生动物。

9、沼气池的利用厌氧生化法处理技术的事例

第二章化工废气处理技术

1、化工废气按污染物的状态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两大类。

2、颗粒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烟尘、雾滴和尘雾等。

3、评价除尘装置性能的技术指标有气体处理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参数, 经济指标有装置费、运行费和占地而积等o

4、列举四种常用的除尘装置: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过滤室除尘器、静电除尘

器。

5、气态污染物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催化转化法、燃烧法、冷凝法。

6、吸附效应较高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7、脱除SO?常用的两种方法

湿法脱除SO?技术:氨法、钠碱法、钙碱法;

干法脱除SO?技术: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氧化法。

第三章化工废渣处理技术

1、化工废渣对水域污染的四种途径是人为投入、被风吹入、雨水带入、

2、我国根据国情制定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技术政策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3、化工废渣常用的五种处理方法是一卫生填埋法、焚烧法、热解法、微生物分解法、转化利用法°

4、比较焚烧法与热解法

焚烧是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过程,冃的在于使可燃的固体废物氧化分解,

借以减容、去毒并回收能量及副产品。固体废物热解是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 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受热分解的过程。焚烧是放热的,热解是吸热的;焚烧的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而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

5、塑料废渣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熔融再生法、热分解法°

6、硫铁矿炉渣的来源,分类及主要处理方法

来源:生产硫酸时焙烤硫铁矿产生的废渣;分类:高铁硫酸渣和低铁硫酸渣;

处理方法:硫铁矿炉渣炼铁、硫铁矿炉渣联产生铁和水泥、从硫铁矿炉渣回

收有色金屈、硫铁矿炉渣制砖。

第四章化工清洁生产概要

1、生物质是指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所有生物有机体的总称。

2、可再生资源是将组成植物体的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木糖、乙醇、丙酮等,进而可以此进一步合成各种化学产品。

3、超临界流体是指处于超临界温度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和

液态之间的流体状态。

4、化工清洁生产技术包括:超临界流体技术、新型催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微波技术、超声技术、膜技术、辐射加工技术等。

5、循环经济遵循的3R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第二篇

第六章化工安全设计与安全管理

1、化学工业中的危险从危险形式来看可分为4大类:毒害性危险、腐蚀性危险、爆炸和燃烧性危险、环境污染危险。工伤事故按伤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一般伤亡事故<一次死亡1?2人〉、重大伤亡事故<一次伤亡3?9人〉、特大伤亡事故<一次伤亡10?29人〉、特别重大伤亡是事故<一次伤亡30人以上>)。

2、特大伤亡事故必须在6h内报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重大伤亡事故必须在12h内报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一般伤亡事故必须在24h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3、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按事故造成的后果可分为:人身伤亡事故和非人身伤亡事故。

4、3E管理体系是指:工程技术、教育培训、强制管理。

5、事故隐患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

6、伤亡事故致因理论:危险源一一故障一一异常一一事故一一灾害。

7、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

a、行政首长负责制;

b、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c、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小组与安全监督员;

d、安全第一,重在预防。

第七章化工防火防爆技术

1、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发光、发热激烈的氧化反应,它必须同时具备的3个条件:有可燃物存在、有助燃物存在、有着火源。

2、燃烧三角形学说:燃烧三角形的三边分别表示可燃物、氧和温度(能使可燃物点燃的温度)。

3、燃烧四面体学说:燃烧四而体的四个面分别表示可燃物、氧、温度和未受抑制的链反应。

4>燃烧形式:a、均一系燃烧和非均一系燃烧;b、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c、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d、表而燃烧或均热型燃烧。

5、可燃物燃烧速度

6、爆炸: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的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岀巨大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和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和核爆炸。

7、物理性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等物理变化而形成的爆炸。

化学性爆炸: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

8、粉尘爆炸:粉尘粒子表面与氧作用发生的爆炸。粉尘爆炸屈于化学性爆炸和气体爆炸。

9、爆炸极限的计算:

物质的爆炸下限和爆炸下限是可燃物质(可燃气体或蒸气)在空气中达到刚好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

危险度

H — (/n)/Z,

式中:厶——爆炸上限;厶一一爆炸下限。

爆炸极限

100

式中:L——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V);i H——混合气中各组分的爆炸极

限, %(V);匕——各组分的混合气体中的浓度,%(V); X+/+…+匕=100% (需除去不燃气体)。

10、爆炸极限不一定是固定值,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原始温度:爆炸性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变大,即爆炸下限值变低,爆炸上限值变高;

原始压力:一般压力增大,爆炸范围扩大。

11、评定气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爆炸极限和自燃点;评定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闪点和爆炸温度极限。

12、化工生产中的点火源主要有:除生产过程本身具有的加热炉火、反应热、电火花等以外,还有维修用火、机械摩擦热、撞击火星及吸烟等。

13、防爆电气设备类型:a、增安型(C), b、隔爆型(d), c、充油型(o), d、正压充气型(p), c、本质安全型(i), f、防爆特殊型(s), g、充沙型电气设备

(g), h、无火花型(n)。

14、防护等级的标志规定:

IP A B

—表示防水等级

-------- 表示方固体进入及人体触及等级

-------------- 外壳防护标志字母

15、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原则是:防爆电气设备所适用的级别,不应低于场所内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

16、静电的主要危害、防护措施及常用的消除方法

危害:静电积累引起人身电击,火灾,爆炸,电子器件失效和损害以及对生产的

不良影响。

防护措施:a、泄露法:采取接地或者接零、增湿,加入抗静电添加剂等措施;

b、中和法:采用各种静电中和器,使带静电物体与周围的空气电离,通过气体导电使静电中和消除,减弱静电;

c、工艺控制法:选用适当的材料,改进设备结构和工艺加工过程,控制静电的产生。

常用的消除方法:接地导走和静电屏蔽法。

17、阻火器灭火的作用是:当火焰通过狭小孔隙时,由于冷却作用而终止燃烧。阻火器利用内装的金屈网、波纹金屈片、砾石等形成许多小孔隙而起阻火作用的。阻火器的适用范围:a、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蒸汽的排气管;b、易引起火灾爆炸的高热设备与输送可燃气体、易燃蒸汽的管路之间。

18、灭火原理

19、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

第八章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护技术

1、毒物的相对概念:狭义,少量进入人体可导致中毒的物质。广义,凡是作用于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

2、中毒:由毒物侵入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生产的毒物称为工业毒物;在劳动过程中,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3、工业毒物的毒性评价指标

a、L D I00或LCioo:表示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

b、LD50或LC50: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c、M LD或MLC:表示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中个别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d> LDo或LC0:表示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即使全组染毒,但试验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4、工业毒物进入和排除人体的途径

a、进入人体的途径:经呼吸道侵入,经皮肤侵入,经消化道侵入。

b、排除人体的途径:气体及易挥发毒物主要经呼吸道排出,水溶性毒物大

部分经肾脏排出,重金屈及少数生物碱等经肠道排出。

6、化工生产防毒的“五同时”即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三同时”即防毒设施与厂房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

7、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应遵循的原则:

a、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

b、切断毒物源;

c、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d、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

8、CO的中毒原理:

co的中毒原理是co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口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第九章压力容器和化工检修的安全技术

1、压力容器的条件:压力条件:最高压力大于0」MPa; b、尺寸条件:容器内径大于等于0.15m,同时容积大于等于0.005m3; c>介质条件: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2、容器包括反应容器R、换热容器E、分离容器S、储存容器C。按照容器的作用将容器分为一类容器、二类容器、三类容器三类(不含锅炉)。

3、压力容器按其设计压力p可分为:

低压L: 0.1

中压M: 1.6100MPao 低于0.1 MPa的视为常压容器。

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周期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分为:外部检查、内外部检查、压力试验。至少每年做二^

外部检查(压力容器运行中的定期在线检查);每三年做一次内外部检验(压力容器停机时检验);每六年做一次压力试验。根据《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的规定,安全状况等级应根据试验结果评定。在某些情况下,内外部检验期限可以适当缩短(如首次检验的),或延长(如非金屈衬里层完好的,但其检验周期不应超过9年);有些容器在内外部检验合格后,还必须进行耐压试验(如新安装的或移转的压力容器)。

5、HSE管理体系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简称。

6、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有:安全阀、爆破片和压力表。

a、安全阀的作用是当承压容器的压力超过允许工作压力时,阀门自动开启发出警报声响,继而全量开放,易防止设备内的压力继续升高。当压力降低到正常工作压力时,阀门及时自动关闭,从而保护设备在正常工作压力下安全运行。当承压容器正常运行时,安全阀应该严密不漏。

安全阀应该保证清洁,常检查铅封,每年必须检查一次。

安全阀的排放能力必须大于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

b、爆破片是一种破裂型的安全泄压装置。它利用膜片的破裂来达到泄压冃

的,泄压后便不能继续使用,压力容器也被迫停止运行。所以,通常它只用于泄压可能性较小而又不宜装安全阀的压力容器上。

压力要求:1.25倍工作压力=爆破压力S容器设计压力。

爆破片在正常工作压力下,每年更换一次。如果发生超压现象,无论爆破片是否破裂都必须更换。

习题

1、在人员聚集场所或工作场所,建筑物门窗宜采用(向外开启式)。

2、常用尾箱化学品具有燃烧性、(爆炸危险性)、毒性和腐蚀性。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

4、从事易燃易爆作业人员应穿(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以防静电危害。

5、在煤气附近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先检测(CO)的含量。

环境保护与概论 学习心得

班别:应化11-2班姓名:李日霞学号:11114060203 学环境保护概论有感 学习了环境保护概论这门课,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知识,很多我们平时不会留意但是都是很基本的常识性知识。学习这门课,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环境问题;了解到了我国在环境保护道路上的历程以及我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把环境放在了什么位置;了解到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的基本原则;了解到了世界上的一些绿色能源……。20世纪以来,人类的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酸雨蔓延、全球气候改变、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等,这些环境问题无不威胁和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生存、发展,这是人类在发展中对自然环境采取不公允、不友好态度和做法的结果。 然而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八大公害中“日本的水俣病事件”。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日本一个兴旺的渔产小镇上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

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制造过程中用到的含汞催化剂,废水排到水中鱼虾受到污染,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中,甲基汞进入人体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人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从而一起了病症。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约有45种,包括铅、镉、铬、铜、锌、镍等。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重金属排入土壤及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危害土壤、水生态环境。环境中的重金属不能被降解,主要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径进入动植物体,并经由食物链放大富集进入人体,极低浓度就能破坏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损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污染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重金属的来源非常广泛,传统上可以分为工业来源、城市来源还有就是突发性的环境事故。在工业上,工业能源大都以煤、石油类为主,它们是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在采矿、选矿、冶炼、锻造、加工运输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重金属污染;城市污染,城市日益变成重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污染过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堆放、垃圾渗漏液的泄露、含铅汽油的使用以及汽车交通等,城市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飞尘中重金属也会超标;环境事故污染,近年来突发性的环境污染时间剧增,其中重金属污染的案例占很大比例,突发性事件会导致重金属在短时间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复习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 复习 绪论 1、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明确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务院宣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工程建设“三同时”: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矿企业和技改工程项目, 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这些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 _ 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在生产活动中,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实行安全和生产的“五同时”,即在计戈V、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时,同时计戈V、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 全工作。 第一篇 第一章化工环境保护技术 1、化工废水的种类 按成分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含有有机物的废水,第二类为含无机物的废水,第三类为既和含有有机物又含有无机物的废水。按主要污染物分:含氰废水、含酚废水、含硫废水、含氟废水、含铬废水、含有有机磷化合物废水、含有机物废水等。 2、常用的水污染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 )、总需氧量

(TOD)、总有机碳(TOC )、悬浮物(SS)、pH、有毒物质、大肠杆菌群数。 3、化工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法: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过滤 化学处理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混凝沉淀法、电化学法 物理化学处理法:吸附法、浮选法 生化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化法 4、化工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有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混凝沉淀法、电化学法。 5、混凝沉淀法的适用条件和原理 适用条件:可去除废水中的粒径为10-3-10-6mm (或小于1 pm)的细小悬浮颗粒,而且还能够去除色度、油分、微生物、氮和磷等富营养物质、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等。 原理:在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因混凝剂为电解质,在废水里形成胶团,与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发生电中和,形成绒粒沉降。 6、化工废水常用的物理化学法有吸附法、浮选法、电渗析、反渗透、超过滤。 7、通常废水中B0D5/C0D值大于_0丄采用生化处理法。 8、活性污泥的组成,污泥中的在废水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 组成:好氧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及其代谢的和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 起主要作用微生物:细菌和原生动物。 9、沼气池的利用厌氧生化法处理技术的事例 第二章化工废气处理技术 1、化工废气按污染物的状态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两大类。 2、颗粒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烟尘、雾滴和尘雾等。 3、评价除尘装置性能的技术指标有气体处理量、净化效率和压力损失等参数, 经济指标有装置费、运行费和占地面积等。 4、列举四种常用的除尘装置: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过滤室除尘器、静电除尘器。 5、气态污染物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催化转化法、燃烧法、冷凝法。 6、吸附效应较高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7、脱除SO2常用的两种方法 湿法脱除SO2技术:氨法、钠碱法、钙碱法; 干法脱除SO2技术: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氧化法。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报告 --之"要命"手机 学院:环境学院 姓名:范宇睿 班级:环工201302 学号:20131388 指导教师:蔺丽丽 "要命"手机 学院:环境学院 姓名:范宇睿 班级:环工201302 学号:20131388 摘要:现如今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各式各样的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在手机信号的包围之下。它的功能如此之强大,因此现代人几乎都离不开手机,然而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因其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对人体具有潜在威胁的电磁辐射,以及废旧手机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而受到广泛关注。 关键词:手机辐射人体健康环境 引言: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手机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在校园中,在大街上,甚至只要有人的地方都会有手机的身影,真可谓是无处不在,然而手机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它也在悄悄的改变着我们人类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破坏着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基于这个背景,所以如何减少手机对我们生活、身体和环境的影响成为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 正文 下面是一个控诉手机的法庭场景,让我们一同跟随法官去真正深入的了解一下手机吧。 检察官陈述: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陈诉我对手机的控诉。请法官大人秉公办理。 1、对生活的影响 1.1、交际面变窄 从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到开心网、人人网这些虚拟社交网站,人们似乎拥有了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以及愈发自由的人际脉络,然而殊不知以增进沟通为目的而发明的桥梁,却渐渐成了隔阂在彼此之间的一道砖墙,让我们不再愿意、甚至没有能力与身边的人交流,而是更加倾心于素未谋面、潜伏在网络另一端的"朋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本末倒置。 1.2、是非判断能力减弱 手机媒体较为混乱,缺乏严格监管,一些不良信息在以手机为媒介的环境中肆意传播,不加收敛的宣扬着种族宗教、歧视、反动、色情、暴力、虚假等信息,长此以往,点点滴滴的渗透进人们的思想,影响他们正常的是非判断能力。 1.3、主流意识的减弱 主流意识是一个政体的中心,其正确的传播能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发展。然而,随着手机文化的普及,各类信息不加筛选的传播,逐渐导致人们的主流意识趋向歪曲,并开始对国家、政府、党产生怀疑,某些时候,一有风吹草动甚至就会引起市民的集体示威游行,严重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绪论 环境问题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可持续发展 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 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 2、作用时间长 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4、污染治理难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的涵义: 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复习

绪论 1、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明确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务院宣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工程建设“三同时”: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矿企业和技改工程项目,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这些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3、在生产活动中,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实行安全和生产的“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第一篇 第一章化工环境保护技术 1、化工废水的种类 按成分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含有有机物的废水,第二类为含无机物的废水,第三类为既和含有有机物又含有无机物的废水。按主要污染物分:含氰废水、含酚废水、含硫废水、含氟废水、含铬废水、含有有机磷化合物废水、含有机物废水等。 2、常用的水污染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悬浮物(SS)、pH、有毒物质、大肠杆菌群数。 3、化工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法: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过滤 化学处理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混凝沉淀法、电化学法 物理化学处理法:吸附法、浮选法 生化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化法 4、化工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有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混凝沉淀法、电化学法。 5、混凝沉淀法的适用条件和原理 适用条件:可去除废水中的粒径为10-3-10-6mm(或小于1μm)的细小悬浮颗粒,而且还能够去除色度、油分、微生物、氮和磷等富营养物质、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等。 原理:在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因混凝剂为电解质,在废水里形成胶团,与废

整理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824环境保护 整理人尼克 概论考试大纲

824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I.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理论及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考查范围 1.生态学基础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平衡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本概念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 3.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基本概念 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的防治 5.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水体污染与自净 水污染防治 6.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基本概念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生态保护与土壤退化的防治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规划与管理 7.声学环境保护 基本概念 环境噪声评价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8.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基本概念 主要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城镇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9.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

10.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及类型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11.环境管理 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内容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 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12.环境经济 基本概念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 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13.环境法 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体制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14.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和方法 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则和方法我国环境标准的形成和发展15.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的作用和目的 环境污染物的特性

《化工安全与环保概论》复习提纲

《化工安全与环保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美国保险协会(AIA)把化学工业危险因素分为哪几个类型?(第4-5页) 1.工厂选址 2.工厂布局 3.结构 4.对加工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5.化工工艺 6.物料输送 7.误操作 8.设备缺陷 9.防灾计划不充分 2.常用的安全工程评价方法有哪些?(第8-9页) 1.经验系统化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2)危险性预先分析法(3)Dow化学公司法 2.系统解剖分析法 危险性可操作研究方法 3.逻辑推导法 事件树事故树 4.人的失误分析法 3.化工安全技术的新进展主要有哪几方面?(第11页) 1.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和安全评价技术迅速发展。 2.监测危险状况、消除危险因素的新技术不断出现 3.救人灭火技术有了很大进展 4.预防职业危害的安全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5.化工生产和化学品贮运工艺安全技术、设施和器具等的操作规程及岗位操作法,化工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的安全技术规范不断趋于完善,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哪几类? 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 2.易燃液体按其闪点可分为几类? 易燃性危险可以细分为极度易燃性、高度易燃性和易燃性3个危险类别。 极度易燃性是指闪点低于0℃、沸点低于或等于35℃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 高度易燃性是指无需能量,与常温空气接触就能变热起火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 易燃性是指闪点在21~55℃的液体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 3.化学物质危险参考前欧共体危险品分类可划分为哪几类? 化学物质危险参考前欧共体危险品分类可划分为物理危险、生物危险和环境危险3个类别。 1.物理危险:3种 (1)爆炸性危险(2)氧化性危险 (3)易燃性危险 2.生物危险 (1)毒性危险 (2)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 (3)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 3.环境危险 4.美国标准协会按照毒性物质物理状态将毒性物质分为哪几类? (1)粉尘 (2)烟尘 (3)烟雾 (4)蒸气 (5)气体 5.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是哪五个? 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的数值划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类(见下表)。 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 LD50/mg.kg-1 小鼠吸入2h的 LC50/mg.m-3 兔经皮吸收 LD50/mg.kg-1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设计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 (7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环境保护概论》是精细化工专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开设的专业拓展性课程。课程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拓宽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溶入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为适应我国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使我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了解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趋势、措施和方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 (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了解环境污染类型与防治;了解农业、城市、工业、旅游、经济与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可持续发展途径;重点理解并适当掌握化工行业,特别是精细化工领域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趋势、理念、措施和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环境一般性法律法规,能针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工艺特点给出适当的环境治理建议,并能实际解决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2、具有与时俱进的正确心态。 3、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齐达标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绪论 明确环境的概念、类型和特性;了解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的概念、内容;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1)环境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 (3)环境的特性 2)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及类型 (2)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发展 (3)环境问题的实质 3)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的概念 (2)环境科学的任务 (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学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态规律;了解其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概述 (1)生态学及其发展 (2)生态系统 (3)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1)生态平衡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3)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三)自然资源 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自然资源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1)概述

化工环保课后题答案解析

绪论 1、试分析现代化工生产的特点。 答:现代化学工业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生产物料大多属于有害危险物质;第二,生产工艺参数苛刻;第三,生产规模大型化;第四,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 2、什么是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什么是环保管理八项制度? 答: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环保八项制度指“三同时”制度;环境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污染集中控制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3、什么是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 答: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安全工作。 第一篇化工环境保护技术 概述 1、简述化工环境污染的种类。 答:化工环境污染的种类,按污染物质的性质可分为无机化工污染和有机化工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废水及废渣。 2、简述化工环境保护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化工污染的防治;第二,环境质量评价;第三,化工环境系统工程。 3、简述花红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答:化工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产品。可能的原因是化学反应不完全;原料不纯;物料泄漏;产品使用不当及其废弃物。(二)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主要有燃烧过程;冷却水;副反应和副产品;生产事故造成的化工污染。 第一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1、衡量水污染的主要指标及其基本定义。 答:常用的水污染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饱和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20度,经过一定天数讲解每升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量,常用单位mg/L,常以5日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化学需氧量(COD),表示用强氧化剂把有机物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所消耗的相当氧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C、H、N、S分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时所消耗的氧量;总有机碳(TOC),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以碳含量表示;悬浮物(SS),水样过滤后,滤膜或滤纸上截留下来的物质;PH;有毒物质,表示水中所含对生物有害物质的含量;大肠杆菌群数,指每升水中所含大肠杆菌的数目。 2、试叙述废水处理的主要原则。 答:化工废水处理的主要原则首先是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防止废水外排,进行综合利用和回收。 3、简述废水分级处理的主要内容。 答:废水处理深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分离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胶状物、浮油或重油等,可以采用栅网过滤、自然沉淀、上浮、隔油等方法。二级处理主要是去除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溶解物和部分胶状的污染物,用以减少废水的BOD和COD,通常采用生物化学法处理,这是含有机物废水处理的主体部分。三级处理主要是去除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废水中溶解的无机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和化学氧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2020

《环境保护概论》 教学大纲

(7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环境保护概论》是精细化工专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开设的专业拓展性课程。课程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拓宽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溶入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为适应我国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使我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了解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趋势、措施和方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 (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了解环境污染类型与防治;了解农业、城市、工业、旅游、经济与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可持续发展途径;重点理解并适当掌握化工行业,特别是精细化工领域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趋势、理念、措施和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环境一般性法律法规,能针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工艺特点给出适当的环境治理建议,并能实际解决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2、具有与时俱进的正确心态。 3、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齐达标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绪论 明确环境的概念、类型和特性;了解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的概念、内容;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1)环境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 (3)环境的特性 2)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及类型 (2)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发展 (3)环境问题的实质 3)环境科学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 环境 :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 环境容量 :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 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 超城市化” 。 水体自净作用 :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 :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 :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824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824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I.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理论及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考查范围 1.生态学基础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平衡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本概念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 3.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基本概念 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的防治 5.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水体污染与自净 水污染防治 6.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基本概念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生态保护与土壤退化的防治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规划与管理 7.声学环境保护 基本概念 环境噪声评价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8.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基本概念 主要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城镇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9.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 10.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及类型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11.环境管理 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内容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 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12.环境经济 基本概念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 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考试重点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 一第一章 1化学工业危险因素哪些? 答:1工厂选址 2 工厂布局 3 结构 4 对加工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5 化工工艺物料输送6误操作7设备缺陷8 防灾计划不充分 2化工装臵紧急状态有运输失灵故障异常事故灾害 3化工安全措施设备安全物料加工和操作安全装臵布局安全 4.化工安全生产任务就是:要求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创造良好的安全舒适的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 5.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任务是什么?为实现这个任务,我们必须做好哪几方面工作? 答:安全生产管理基本任务是在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各类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以及企业财产的安全;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为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 为实现这个任务,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 ②、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本企业安全生产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确立安全生产职责,按“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安全责任到人,不发生“三违”做到“三不伤害”; ③、采取各种安全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生产设备、设施达到本质安全要求;(使职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和条件,杜绝或减少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④、采取各种劳动卫生保护措施,做好文明生产,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定期检测,防止和消除职业病和职业危害,做好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⑤、加强各种培训,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安全和业务知识,自觉贯彻执行各项安全、卫生法规、遵章守纪,努力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提升企业安全文化; ⑥、加强各种事故的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 ⑦、坚持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推广和应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应用电脑、监控等),深化安全管理; 第二章 1,危险化学品分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环境保护概论终极版

环境保护概论 一、环境与环境科学 1.1:环境 1.2: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广义上,是对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 狭义上,它是研究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保护盒改善环境质量的科学。 1.3: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1.4: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盒改善环境的一 切人类活动的总称呼。 二、生态学基本知识 2.1:概述 1、【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或者说生态学就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 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2、【种群】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所组合的群体。 3、【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 4、【干扰】是指经常发生的迫使物种经受某种选择压力的打扰。 5、【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内,有生命系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环境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6、【生产者】是能够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 7、【消费者】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有机物的异养生物,一般指动物。 8、【分解者】是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的异养生物,一般指微生物,也称还原者。 9、【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环境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 流动。 10、【物质循环】是各种化学物质在地球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运转。 2.2:生态平衡 1、生态平衡的特征归结为:动、定、变。 2、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 1)生态平衡破坏的自然原因; 2)生态平衡破坏的认为作用 ①破坏环境 ②污染环境 3、改善生态平衡的主要对策 1)森林方面的对策 2)草原方面的对策 3)水域方面的对策 4)农田方面的对策 2.4生物多样性减少与保护(问答题)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①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与其所气息的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动态复合体 ②物种的多样性:就是各种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③遗传的多样性:主要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新表达的可能性是巨大的。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直接利用价值:指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加剧原材料、药品及其他工业原料等了。 ②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指它的生态功能,包括涵养水源、净化水源、调节气候、巩固堤岸、防止水土流失 和自然灾害。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 (2)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依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 A.安全为主,预防第一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D.消除隐患,防患未然 2、“3E原则”认为可以采取()三种对策防止事故的发生。 A.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管理对策。 B.安全管理对策、监督与监察对策、法规对策。 C.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监督对策。 D.预防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3、()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A.职业安全 B.劳动保护 C.劳动生产 D.安全生产 4、“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A.同时立项、同时审查、同时验收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C.同时立项、同时设计、同时验收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5、进行安全评价时,危险度可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确定。 A.可能性与本质安全性 B.本质安全性与危险性 C.危险性与危险源 D.可能性与严重性 6、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提高建设项目初期设计本质安全程度的安全评价方法是()。 A.安全验收评价 B.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C.安全预评价 D.专项安全评价 7、不属于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的是()。 A.督促整改措施的实施 B.危险识别与分析 C.编制评价报告 D.定性、定量评价 8、主要用于预测事故发展趋势,调查事故扩大过程,找出事故隐患,研究事故预防的最佳对策的安全分析方法是( )。 A.安全检查表法 B.系统危险性分析法 C.事件树分析法 D.作业安全分析法 9、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及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法是( )。 A.因果分析法 B.故障树分析法 C.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D.危险指数法 10、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防止出现漏项,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的过程。 A.安全预评价 B.安全评价 C.系统安全分析 D.安全验收 二、多项选择题(18分) 1、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哪些() A、物理处理法 B、化学处理法 C、物理化学处理法 D、生物处理法、 2、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有哪些() A、中和法 B、混凝法 C、氧化还原法 D、电化学 3、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安全评价时,一般应遵循的程序是()。 A.申请安全监督部门批准 B.现场勘查、资料收集 C.危险识别和定性、定量分析 D.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结论报告 E.报请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环境保护概论教案

环境保护概论教案 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分类: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 二、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2)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 (二)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2)对水质的影响 (三)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 三、地理环境的概念: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水、土、气、生物等环境因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多级自然系统。地质环境的概念: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自地表而下的坚硬地壳层,即岩石圈。环境问题的概念: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

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 一、当前人类面临全球性和广域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 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如: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大面积的酸雨污染、淡水资源的枯竭及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如: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退化及荒漠化正在加速、森林面积锐减等;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和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 二、两次环境问题高潮的对比:前后两次高潮有很大的不同,有明显的阶段性。 其一,影响范围不同。第一次高潮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河流、农田等;第二次高潮则是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 其二,就危害后果而言,前次高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虽已对经济造成危害,但问题还不突出。第二次高潮不但明显危害健康,没分钟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人数全世界平均达到28人,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三,就污染而言,第一次高潮的污染来源尚不太复杂,较易通过污染源调查弄清产生问题的来龙去脉。第二次高潮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不但分布广、而且来源复杂。

环境保护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课程编号:002420 课程类型:基础课学时:40 学分:2.5 适用对象:全校本科生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王淑莹. 《环境导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 美]William P. Cunningham, Barbara Woodworth Saigo 编著, 戴树桂主译. 《环境科学:全球关注》, 科学出版社, 2006 3.左玉辉. 《环境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吴彩斌, 雷恒毅, 宁平. 《环境学概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5.赵景联. 《环境科学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6.李爱贞. 《生态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 气象出版社, 2005 孔昌俊等编著,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2004 7.程发良. 《环境保护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刘天齐. 《环境保护》(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 社, 2000 9.钱易,唐孝炎.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0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环境保护概论是为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基础课。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要保护人类的环境,首先要认识环境,了解环境是如何被污染的,生态是如何被破坏的。因此,加强环境教育、学习环境法规,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正是以此为目的,对非环境专业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合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结合目前我国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较系统阐述。 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第二:人类活动引起

环境保护概论(填空题)

1.广义地讲,环境是指以-----为中心,及对该中心有影响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 会因素的总和。 2.在环境问题的三个分类中,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3.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包括两个时代,即为远古时代和------。 4.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发生的历史时段为------。 5.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骨痛病事件是由------污染引起的。 6.在水俣事件中,致病和致毒物质是-------。 7.20世纪规模最大的烟雾事件发生地是在------。 8.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 9.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提交文件是《只 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宣言》。该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10.蕾切尔·卡逊的论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环境问题的著作。----- 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步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1.“生态学”一词是由德国生态学家-----与1869年首先提出的。 12.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英国植物群落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的。 13.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不同种群的生物综合称为------。 14.高等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扮演-----的角色。 15.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通过营养联系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的----结构。养 16.按照人为干预的程度划分,没有或者基本没有受到人为干预的生态系统称 为-----。 17.在食物链中,一级消费者处于----营养级。 18.根据能量传输的1/10定律,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级。 19.在生物圈范围内的各个圈层中进行的物质循环,称为------。在生态系统的信 息传递类型中,通过声音、颜色和光等物理现象传递的信息,成为------。20.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地平衡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 能力。 21.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解决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水利工程是 -----。 22.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在运行中的再生能力得到恢 复或再生的资源称为----。 23.太阳能属于自然资源分类中的------资源。 24.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圈层是-----。 25.在平流层中,空气很少有对流运动,-----成为该层空气运动的主要形式。 26.多云的夜晚地面要比无云夜晚高,是因为存在大气------作用。 27.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及存在的大气状况,发生于以煤炭为主要燃料地区的 大气污染属于-----大气污染。 28.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两类,分别为颗粒污染物和-----。 29.在大气污染物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是光化学烟雾和-----。 30.粒径小于10 um的颗粒物,可长期漂浮于大气中,被称为-----。 31.参与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气态污染物有碳氢化合物和-----。 32.气流在大气中作无规则的、三维的小尺度运动称为------。 33.由于大气的垂直方向温度变化引起的湍流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