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哦《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章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第二节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教案一、课题: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材分析1、教材介绍教材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饭店服务专业教材)主编:彭淑清等出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章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第二节的内容。

旅游地理是一门介绍中国旅游资源基本情况的课程。

教材介绍了我国各省市区知名的旅游景区(景点)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和相关的历史文化,涉及到了众多学科,为学生设计旅游线路、提供旅游咨询、进行景点讲解等提供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五、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1)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新事物好奇性强且接受能力强;(2)掌握了一定的旅游基本知识,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3)对文化历史现象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也没有形成体系;(4)分析问题还缺乏灵活性。

2.分析课堂(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会如何去学习。

六、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教育三者统一的要求,结合对本书特点的认识和对学生的了解,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我国传统节日、婚丧习俗、民居、民间工艺品和民族服饰的特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对民俗传统、民俗风情等更加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旅游景点的欣赏能力,启发学生对于民俗的思索,撰写出别具特色的导游词。

为今后的导游工作打好基础。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牢固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达到在丰富多彩的同时又能做到有据可依的去传播民俗文化风情的目的。

八、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民族节日、中国部分民族的建筑、服饰、工艺品。

【难点】中国部分民族的婚丧习俗。

【教案】《中国旅游地理》陕西八大怪

【教案】《中国旅游地理》陕西八大怪
教学重点
陕西的面食文化
教学难点
陕西独特风俗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兴趣教学法、设问教学法、情景扮演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时间
备注
一、开课仪式
课前准备,上课铃响,整队上课。
下达指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整 队
上 课
1分钟
二、导入
(师)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乘坐四川西南航空专修学院为您打造的冲上云霄头等舱旅行航班,我是你们陕西之行的导游——老袁,飞机上的一个半小时,将有老袁提前带你去领略一下丰富有趣的陕西八大怪。
2.掌握摩陕西八大怪中的四大饮食风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图片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感官上了解陕西的风俗特色。
2.通过讲解讨论,揭开陕西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3.通过情景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体验陕西风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丰富学生文化内涵,做内外兼修的绅士和淑女。
秦腔大戏吼起来
姑娘一般不对外
(师)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咱们陕西的名风名俗那是相当的特别,都说民以食为天,我这几怪里,有好几怪都跟吃有关,有没有哪位游客能找出来?
(生)找出与吃有关的习俗。
(师)找的很好,以下四怪:
面条宽得像裤带
锅盔大得像锅盖
油泼辣子一道菜
板凳不坐蹲起来
展示地图,向学生提问,念顺口溜
2.锅盔大得像锅盖
咱们陕西是面食之都,那除了面还有好吃的锅盔和肉夹馍,我们这的馍馍,可是很特别哟。
饼大直径二尺外
又圆又大像锅盖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各种自然景观。

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中国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们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

中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东亚的交通枢纽,也为旅游提供了便利。

二、自然景观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草原、沙漠等。

其中,中国的山脉是最著名的景观之一。

中国有五大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和秦岭山脉。

这些山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壮丽的自然风景,也成为了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如长江、黄河和珠江。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沿着长江,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和文化遗址,如三峡、峨眉山和九寨沟等。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还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如西湖、鄱阳湖和青海湖等。

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位于杭州市,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三、人文景观除了自然景观,中国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中国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和成都等。

这些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故宫,以及著名的长城和天安门广场。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金融中心,有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繁华的购物街区。

西安是中国古代的首都,有着世界著名的兵马俑和古城墙。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以其美食和可爱的大熊猫而闻名。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古镇和古村落,如丽江、乌镇和周庄等。

这些地方保存着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旅游地理的教案 (09.08)

中国旅游地理的教案 (09.08)
(2)类型:火山锥、堰塞湖、火口湖、熔岩台地、熔岩隧道、“地下森林”
2.在我国典型分布
(1)东北地区(2)云南腾冲(3)台湾大屯
(六)风成地貌
1.成因
2.分布
(七)冰川地貌
1.概念
2.分布
(八)海岸地貌
1.概念与成因
2.分类
3.分布
讲授
多媒体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
《中国旅游地Βιβλιοθήκη 》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2周第5、6节(9.8)
课次
2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项目一中国旅游资源
活动一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一、地貌旅游资源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2.了解中国主要资源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旅游价值及分布。
3.掌握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与代表性景区景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别与代表性景区景点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活动一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1.概念
2.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
(2)人文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特点:
(1)地域性
(2)综合性
(3)永续利用性
(4)无可代替性
一、地貌旅游资源
(一)花岗岩地貌
2.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分为哪几类?其中地貌旅游资源包括哪些?
小结:
课堂小结:
这是《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入门知识,一定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
1.成因与分布
2.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
(二)丹霞地貌

中国旅游地理—《华北旅游区》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华北旅游区》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模块《华北旅游区》教学设计说明一、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能够掌握华北旅游区的旅游景观以及旅游资源特征,并能根据主题构思,设计出符合新颖合理为主题要求的旅游线路并能编写创作导游词,能在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进行巧妙的搭配组合;能力与情感:2. 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将其用于自己的专业中;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同时,通过主题教学实施,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对涉及主题的相关人文学科、旅游内涵有所了解,从而培养其专业热爱之情。

素养与价值:3.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对涉及主题的相关人文学科、旅游内涵有所了解,从而培养其专业热爱之情。

同时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2 课时《10.1 华北旅游区概况》《子10.2 北京市》2课时《10.3 天津市》2课时《10.4 河北省》2课时《10.5 山东省》2课时《10.6 河南省》2课时《10.7 山西省》2课时《10.8 陕西省》课时2三、教学策略四、资源开发五、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讨论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仿真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旅游地理》模块《华北旅游区》第一节《概述》教案、教案背景二、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学生思考华北旅游区 通过此情景让学生进入思 有哪些特色旅游资源。

考状态,有利于快速有效 的进入课堂导入观看华北旅游区旅游宣传片,介绍华北 旅游区著名历史旅游古迹。

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一、华北旅游区地图1、华北旅游区(1)、本区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2)、本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名胜古迹众多。

二、旅游地理环境1、地貌旅游资源:山地——冀北山地、太行山、陕南山 地。

高原——秦晋高原平原——关中平原、华北平原 丘陵——山东丘陵(1)冀北山地:总称燕山,包括燕山山脉和辽西一带的 山地,在华北平原北部。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篇一: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中国旅游地理绪论》邵震球【课题】绪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课时】1课时(45 分钟)【教材分析】中国旅游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道班专业拓展课,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旅游地理学形成、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学内容有大概的认识。

【学情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道班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好于旅游类学生,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也应提升。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及发展概况;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讲解能力与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认知素养及提问与回答问题的胆量。

3、情感目标: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对旅游知识学习的兴趣,为专业素养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与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化为简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学平台与资源】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教师备好课;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

【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让学生上课活起来,思维动起来,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有所感悟与启发,教师教学当中应该做好有效引导,并思考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

本节课的教学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紧密结合,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活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约5分钟让几位学生分别介绍一下你对旅游景区与景点的认识,或讲解一下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地方,要求语言朴实,讲解清晰即可。

二、讲授新课:约 35 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简短的概述及要点的补充。

2、教师通过学生的介绍进一步说明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及阐述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3、通过播放江浙等旅游景区的多媒体视频,增强学生学习旅游知识的兴趣,进而说明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主题: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了解中国的地貌特点和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

3. 了解中国的气候区划和气候特点。

4. 了解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地理位置。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a.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陆地向东南延伸,濒临太平洋。

b. 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2. 中国的地貌特点和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a. 地貌特点:中国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沙漠等多种地貌类型。

b. 主要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长江三峡、黄山、长白山等。

c.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淮河、西江等。

3. 中国的气候区划和气候特点a.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凉爽。

b.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

c. 西部气候:干旱高寒,气温差异大。

4. 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地理位置a.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是中国的首都,有故宫、天安门广场、长城等著名景点。

b.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有外滩、东方明珠塔等著名景点。

c. 西安:位于华夏平原,是古代中国的首府,有兵马俑、华清池等著名景点。

d.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有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九寨沟等著名景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和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

2.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3. 讲解中国的地貌特点和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

4. 讲解中国的气候区划和气候特点。

5. 介绍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地理位置,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6. 小结:复习教学内容并进行总结。

7. 练习:给学生分发练习题,检查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8. 作业:布置与本课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游记或制作一份旅游宣传海报。

四、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和相关图片。

2. 教学PPT或课件。

3.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2016~2017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主讲教师:陈甜【课题】课程介绍第1节【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难点: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年问候二、安全教育三、课堂纪律四、课程介绍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内容: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旅游区划的研究。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树立环保意识,激发爱国热情,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案例一:西安与桂林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导出对比分析法案例二:某地旅游地图认识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案例三: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案例四:学生谈旅游的收获导出实地考察法案例五:获取信息的方式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课题】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着名景区—山东省第2-3节【教学目标】1.了解山东省概况2.掌握山东省主要游览地及着名景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山东省概况、主要游览地及着名景区难点:运用本节课知识设计旅游线路和模拟导游【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立疑激趣这里是“孔孟之乡”,这里有“泉城”、“海滨山城”、“世界风筝之都”,图片展示,猜猜这是中国的哪个省?导入新课新授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着名景区—山东省一、概况出示山东省地图,展示图片,总结知识点,学生现场导游,讲解山东省概况。

二、主要游览地及着名景区1.济南(省会)同学们看过《环珠格格》吗?紫薇格格的母亲与皇帝是在哪里相遇的呢?导入新知识分组探究,总结济南的知识点,列表展示展示趵突泉的图片,感受天下第一泉的气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 周 第 1、2 节 课次 1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第一部分:绪论 一、关于旅游地理学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了解形成与发展。了解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旅游地理学学科性质。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旅游地理学概念 教学难点:学科性质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一、 关于旅游地理学 (一) 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概念 2、形成与发展 (二) 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 2、主要内容 (三) 旅游地理学学科性质 1、边缘性 2、应用性

讲授为主 多媒体

作业和思考题: 1、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2、《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

小结:这是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入门知识,所以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1 周 第 3、4 节 课次 2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绪论、一、关于旅游地理学 (四)旅游地理学学习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旅游地理学学习目的和方法,熟悉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马克思辨证唯物论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 教学难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一、关于旅游地理学 (四)旅游地理学学习目的和方法 1、学习目的: 1. 旅游业的需要 2. 旅游专业的需要 3. 旅游从业需要 ④爱国主义教育需要 2、学习方法: :①坚持马克思辨证唯物论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 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讲授与讨论结合 多媒体

作业和思考题: 1、为什么学习中国旅游地理要坚持马克思辨证唯物论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为什么要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小结:坚持马克思辨证唯物论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学好中国旅游地理很重要,对学生将来的从业也很重要。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2 周 第 1、2 节 课次 3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二、关于旅游资源 三、关于中国旅游地理

(四)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旅游资源特点。熟悉旅游资源评价。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资源赏析。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内容,中国旅游地理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评价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二、关于旅游资源 (五) 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1、概念 2、分类:①自然旅游资源,②人文旅游资源 (六) 旅游资源特点 1、地域性 2、综合性 3、永续利用性 4、无可代替性 (七) 旅游资源评价 1、评价标准:①美学价值②历史价值③文化价值④科学价值⑤环境容量⑥组合状况⑦开发条件⑧适应范围 2、具体评价方法:①定性评价②定量评价 (八)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五) 旅游资源赏析 1、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2、如何欣赏旅游资源

三、关于中国旅游地理 (一)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内容 (二)中国旅游地理研究意义

讲授 多媒体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对旅游资源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意义?

小结:完成绪论教学,这是《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入门知识,一定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3 周 第 1、2 节 课次 4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第一章:地貌旅游资源 第一节:我国地貌旅游资源概况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熟悉我国地形特点 ,了解 地形差异和开发现状及前景。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地形区

教学难点:开发现状及前景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一章:地貌旅游资源

第一节:我国地貌旅游资源概况 一、类型复杂多样 (一)我国地形特点 (二) 主要地形区 二、地形差异大 三、开发现状及前景 (一)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旅游资源之重点 (二)精品倍出.居世界重要地位 (三)开发前景广阔

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一、我国地貌特点是什么?对旅游有何影响?

小结:此内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中国地理基础,所以要督促学生复习中学的内容,更要强调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3 周 第 3、4 节 课次 5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第二节:我国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二、岩溶地貌.

教学目的、要求:熟悉花岗岩地貌概念,了解其分布、成因、特点;掌握岩溶地貌成因及类型及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难点:岩溶地貌成因及类型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二节:我国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 二、岩溶地貌. (一)岩溶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主要类型:①峰林②溶洞 (二)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 1、桂林山水 2、路南石林 3、主要溶洞.

讲授为主, 多媒体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什么是岩溶地貌?在我国有哪些典型分布?

小结:结合图片直观教学对于掌握各种地貌特点很有效。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4 周 第1、2 节 课次 6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 三、熔岩地貌 四、海岸地貌 五、流纹岩地貌 六、丹霞地貌 七、其他地貌简介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熟悉其分布,掌握海岸地貌分类,了解分布,熟悉流纹岩地貌、丹霞地貌成因与分布,了解其他地貌。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海岸地貌分类 教学难点:流纹岩地貌、丹霞地貌成因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三、熔岩地貌 (一)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 1、 成因 2、 类型:火山锥、堰塞湖、火口湖、熔岩台地、熔岩隧道、“地下森林” (二)在我国典型分布 1、 东北地区2、云南腾冲3、台湾大屯 四、海岸地貌 (一)海岸地貌分类 1、山地海洋2、平原海岸3、生物海岸 (二)我国海岸地貌分布 五、流纹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主要景点 六、丹霞地貌 (一)成因与特点 (二)在我国的分布 七、其他地貌简介

讲授为主 多媒体教学 看风光片直观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什么是熔岩地貌?在我国有哪些典型分布? 2、以武夷山为例,说说丹霞地貌的特点。

小结:注意各种地貌特点、成因的对比。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5 周 第1、2节 课次 7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第三节:中国名山 一、五岳名山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五岳名山位置、特点、熟悉其主要风景名胜。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五岳名山位置、特点及其主要风景名胜。 教学难点:一些人文景观涉及的历史背景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三节:中国名山 一、五岳名山 (一)东岳泰山 (二)西岳华山 (三)中岳嵩山 (四)南岳衡山 (五)北岳恒山

多媒体教学 讨论 讲授

作业和思考题: 1、列表对比五岳。

小结:一些名山的组合要求学生要做整体把握,要学会列表比较。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5 周 第3、4节 课次 8 授课方式 实践课 课时安排 学时 授课题目:山地的美感及其导游(以中国佛教名山和当地山地为例)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实践要求学生领略山地的美感掌握山地导游内涵技巧。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对中国名山的直观理解,实习山地的具体了解 教学难点:掌握山地导游技巧,锻炼吃苦精神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一、 看教学风光片《四大佛山》 二、 游北普陀山或锦州南山 多媒体教学 实践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 列表对比四大佛山。 2、谈谈山地实践的体会和收获。

小结:做导游或从事旅游业工作,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吃苦的精神是不行的,学习旅游地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也是不行的。实践课非常重要,但是课时和条件所限,只能在近处实习。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 6 周 第1、2节 课次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