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手术的并发症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

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防治进展作者:卢庆弘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8期髋关节置换术是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治疗手段,它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但术后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 如脱位与半脱位、假体松动下沉、感染、骨折、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肢体不等长、假体术后损坏、血管神经损伤等,现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1 脱位与半脱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上都带来了痛苦。
主要原因有[1]:①人工股骨头直径过小应力过于集中,脱位发生率增高。
使用小股骨头(22 mm)可使脱位发生率明显增高,使用限制性衬垫则降低。
目前一般使用股骨头直径为28 mm,髋臼直径≤54 mm。
②有效股骨颈长度过短。
如果髋臼假体植入位置太高或太偏内侧或选择股骨颈假体太短,股骨柄假体置入在内翻位,股骨近端骨组织去除过多,会引起股骨颈长度过短,从而导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张力减低,关节容易脱位。
③股骨假体颈部与髋臼缘的撞击。
髋臼假体置入后,必须彻底清除髋关节周围骨赘或溢出的骨水泥,否则这些硬物在髋关节活动时会起到杠杆作用,极易造成关节脱位。
④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或松解过度。
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张力,可能是导致关节脱位的重要原因。
⑤术后护理不当或康复失控[2]。
过屈、过度外旋、内收等极易脱位。
为避免术后脱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3,4]: ①术中保持正确的前倾角,前倾角过大或过小均易发生脱位。
插入假体时,可在假体柄孔内插一斯氏针控制正确角度,防止击入时假体转动。
②适当扩大髓腔,不宜过大,同时假体座外侧紧贴大粗隆,增加抗扭转力矩,避免假体松动旋转而改变前倾角。
③髋臼帽置入角度要正确,站立时正常髋臼开口缘与地平面呈45°角,向前倾与矢状面成40°角。
人工髋臼帽的安装角度应力求在生理状态, 保证人工关节活动度大,且稳定。
髋臼帽前倾角度过大易发生前脱位,过小或后倾易发生后脱位。
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

保留假体关节切开清创引流术
适用于术后早期感染(<2周) 出现感染症状时间未超过2周,并且没有
假体松动 术后抗生素静脉输液至少六周
一期髋关节再置换术
术后恢复快、功能好、减少手术机会 问题是术中无法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
肢体外展。安装股骨假体的长轴应与小 粗隆冠状面平行。人工股骨头皮缘与髋 臼缘边缘平行-理想的位置。
原因:软组织平衡
肌肉力量 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腱、肌肉萎缩、关
节囊松弛或松解过度,多次髋关节手术 史形成的疤痕 大粗隆术后不连接、移位,神经性病变 引起外展肌萎缩
原因:手术后康复方式
术后预防措施是否得当 术后护理不当和康复失控,如过屈、过
度外旋、内收等极易后脱位,伸直位过 度内收和外旋易发生前脱位,多见于前 方入路或假体位置过于前倾 三不原则:不屈髋90°双腿不交叉 不侧 睡活动。
原因:假体选择
股骨头直径越大,脱位的机会越少 1、改善头颈比,从而提高假体的活动度 而不发生碰撞和脱位 2、发生脱位所需的股骨头移动度更大。 3、股骨头可获得周围软组织更好的包容
术后发生感染时间为2周~6个月。 其他情况
——灾难性
易感因素
糖尿病 其它部位的感染病灶 低蛋白血症 激素应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反修术及其它手术 手术室条件 手术人员操作
临床表现
疼痛是感染的重要症状之一。 对术后出现疼痛或疼痛性状发生改变的
病人应首先考虑感染可能。 手术切口情况 窦道形成
生素应用时间以持续6周为宜,
二期假体再置换术焦点
2次手术间隔时间 ①血沉和C-反应蛋白 ②关节腔穿刺培养。 ③快速冰冻切片--提示感染存,应放弃置
髋关节置换后不能行走的原因

髋关节置换后不能行走的原因
髋关节置换后不能行走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术后恢复期: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手术,术后需要一
定的恢复期。
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来加强
相关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以便能够重新行走。
如果患者没有
按照医嘱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或违反了临床医生的建议,可能会导致
行走能力受限。
2. 出现并发症:髋关节置换手术本身也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发生并
发症。
比如,手术切口感染、人工关节脱位、血栓形成等问题,这些
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手术后的行走能力。
3. 骨骼问题:有些患者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可能存在其他骨骼问题,如骨质疏松、骨折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术后的行走能力。
4. 肌肉力量不足: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周围的肌肉强度和功能可能会
受到影响。
如果患者的肌肉力量不足,特别是臀部和大腿肌肉的力量
不足,可能会导致行走能力受限。
5. 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术后康复效果也有差异。
有些人
可能康复得较慢,恢复期较长,因此可能不能立即行走。
总之,髋关节置换术后不能行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术后患者需要遵
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诊,并及时与医生沟通和寻求专业建议。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及防范对策

身、 早期 功能锻炼 , 移床 严禁牵 拉 患侧 肢
体 , 有 专 人 保 护 髋 关 节 。术 后 应 穿 防 旋 应
鞋保 护中立体 , 卧时注意保持屈髋 和屈 侧
小 型 钢 板 治疗 掌 指 骨 骨 折 2 5例 体 会
何燕飞 黄 海 东
di 1. 9 9 j i n 10 —64 . 0 0 o:0 3 6/ .s . 07 s 1x 2 1 .
采 用 最 多也 是 最 有 效 的 方 法 是 人 工 髋 关
栓栓塞性疾病 的两个不 同阶段 , 临床实 际
工 作 中 , 年 患 者 可 因患 有 基 础 疾 病 致 血 老
血栓史者 , 术前 高度 重视 原发 疾病 , 其 尤 具有高危 因素 的人群 要进行评估风险 , 及 时指导患肢 活动 , 高患 肢 , 抬 及时 观察 患
子 肝 素 抗 凝 治 疗 , 量 减 少 术 中输 入 新 鲜 尽 m 也 可 以 预 防 下 肢 深 静 脉 血栓 形 成 。
塞等 。大面积的肺栓塞是致死性 的, 导致 手
加 强护理措 施 , 防止 褥疮 形 成 , 对术 后患者 每 2小 时 翻 身一 次 , 摩 突 出部 按 位, 不宜翻身患者则要两个 人分别在两侧 将臀部抬起 , 缓解压力 , 改善局部循 环 , 透 气, 最好 宜卧 气垫 床。及 时更 换床 单 , 保 持局部皮肤 清洁 , 防褥疮 发生 。 预
人 工 髋关 节 置 换 术 常见 并 发 症 及 防 范对 策
治疗 。手术本身是有创手术 , 使患者免疫力
焦延军 王 永霞 曹 亚 军 膝 , 膝之 间可垫 软枕 扩散 , 影响手术 部 位的愈合 。术前备皮 和手术 时的无 菌操作 不严格也可导致局部发生感染。术后切 口 换药不严格 , 无菌操作不规范也是直接感染 的机会。假体如骨水泥单体的释放 , 影响细 胞 的吞噬 作 用 , 生 异 物 排 斥 反 应 , 能 造 发 可
髋关节置换术后如何预防并发症发生

髋关节置换术后如何预防并发症发生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等。
为了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一、预防感染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和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预防感染,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患者需要在手术前保持身体清洁,特别是手术部位。
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有感染病灶,如龋齿、鼻窦炎、皮肤感染等,应提前进行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是关键。
手术室的环境、手术器械的消毒以及医护人员的操作都必须符合严格的无菌标准。
术后,伤口的护理尤为重要。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嘱定期更换敷料。
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患者自身也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如不洁的环境、他人的伤口等。
同时,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活动。
二、预防脱位髋关节脱位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了预防脱位,患者在术后的体位和活动方式需要特别注意。
在术后的早期,患者应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和内旋。
睡觉时,可使用梯形枕或外展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翻身时,要注意整个身体一起转动,避免髋关节扭曲。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遵循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负重程度。
避免过早进行过度的髋关节活动,尤其是那些容易导致脱位的动作。
日常生活中,患者要避免坐矮凳、盘腿、跷二郎腿等动作。
上厕所时,应使用坐便器,并注意起身时的动作要缓慢。
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为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应尽早开始活动。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如踝泵运动。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精品文档资料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资料与方法本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60~75岁,平均66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股骨颈骨折17例。
采用生物型假体者13例,骨水泥型假体者19例。
均采取前外侧入路,手术时间平均1.5~2小时,出血量平均500~800ml,术后卧床时间48小时,手术后3天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下床活动。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①感染:查阅文献了解到,感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早期(7~15天),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Charnley报道感染率3.8%。
Pallerson报道感染率8.15%,其原因与手术、血源性及组织损伤有关。
因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间相对较长,创伤大,此外假体上磨损下来的碎片及骨黏合剂等材料,病人的全身情况欠佳等原因发生切口感染。
故术前3天预防性给抗生素,皮肤清洁备皮后严格消毒并用无菌中单包扎,术后3天,我们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温、切口局部疼痛情况、渗血情况、引流管是否通常、引流液的量,遵医嘱准确、及时使用抗生素等。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保持切口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液倒流。
引流液[3]。
主要与体位不当有关。
因为早期置换关节周围的组织未修复,关节稳定性差。
如早期病人体位不当,如患肢内收内旋位、盘腿等,翻身不恰当,均可导致髋关节脱位[4]。
术后翻身向健侧,翻身时两腿之间夹一软枕,协助患者保持髋、膝与身体在同一轴向健侧翻转。
术后常规穿“丁”字鞋或用皮牵引适当制动患肢,保持外展内旋位,术后6周内做到“六不要”: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患侧,不要坐沙发或矮椅,不要弯腰拾物,不要床上屈膝而坐,不要屈髋>90°。
本组无发生脱位的并发症。
③神经、血管损伤: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0.08%~3.7%[3]。
与神经、大血管的损伤部位与手术有直接的密切关系。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足趾活动、毛细血管反应、皮肤颜色、皮肤感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足趾皮温降低,颜色暗紫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作出处理。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破坏的髋关节,置换后可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来的功能[1]。
自1963年chamely首次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地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以来,该手术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与应用,它是近年来矫形外科学中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目前,人工髋关节且技术被认为是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2]。
然而,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大多是高龄患者,常常伴有多脏器疾患,手术耐受力性差,增加了围产期处理难度。
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髋关节手术的利进行,严重的会危急患者的生命[3]。
同时人工髋关节置换还常伴有一定的并发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除了与人工并节的材料,结构、固定器材及手术操作等有关外,术后处理和护理正确与否也和并发症有很大的关系[4]。
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生活能力,各种剌激反应能力和心、肺、肝、肾功能都有所下降,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加强术后护理的早期康复指导,可预防的减少并发症[5]。
据统计资料表明[6],引起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死亡的病因中,既往疾患常常是首要原因。
因此做好人工关节术后专业护理的同时,应该重视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静脉栓塞是高龄患者术后的最严重之一,深静脉栓塞是骨科手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7]。
老年患者由于日常活动少,术后卧床,血液黏滞度较高,下肢静脉回流较慢,更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且可导致肺栓塞[8]。
术后一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否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二要早期进行患肢肌肉伸屈活动的训练,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三要同时配合使用抗凝药物,李晓雯认为[9],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术中术后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术后主动活动足部和踝部关节对改善血流动力学和防止血栓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2感染的预防和护理人工关节置换,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易发生感染。
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

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1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结果:7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无患者发生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切口甲级愈合。
结论: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假体脱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压疮等,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法预防的。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老年人预防髋关节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種修复手术,主要用于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髋关节疼痛,髋部骨折,髋关节肿瘤,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疼痛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以及髋关节修复术后关节不稳等原发性和继发性骨关节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髋关节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的提高[1]。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理论和技术的改进,现在临床上已广为应用,但其患者多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复杂,手术创伤大,技术要求含量高,手术难度大,手术并发症也随之增加。
常见并发症主要有假体脱位、感染、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等。
我科自2005年2月~2010年5月共开展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在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5年2月~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1例,其中男37例,女34例;年龄57~88岁,平均69.3岁;病程2~9年,平均4.8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1例,股骨颈骨折12例,老年性骨关节炎伴关节疼痛不能活动20例,髋关节肿瘤2例,类风湿关节炎伴关节疼痛不能活动5例,双髋发育性脱位晚期1例;单侧病变者68例,双侧病变者3例;合并冠心病9例,高血压病13例,糖尿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髋关节手术的并发症
导语:髋关节的手术,一般是适用于一些髋关节关节炎,或者是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它现在早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了,而且技术也是越来越成熟,帮助很
髋关节的手术,一般是适用于一些髋关节关节炎,或者是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它现在早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了,而且技术也是越来越成熟,帮助很多的患者减轻了疼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可是大家也应该知道它的一些术后并发症。
今天我们着重来聊下它的术后并发症。
1.股骨上段破裂。
发生率为6.0%--15.3% 。
发生原因:(1)股骨颈截骨时,骨刀太钝,用力过大,造成对侧骨皮质及小粗隆破裂。
(2)股骨上段髓腔较细,扩大不足,当人工股骨头柄插入时,用力捶击,因力大而致破裂。
(3)柄太粗,与髓腔不匹配。
此外,病人年龄偏大,骨质疏松,骨皮质薄与骨破裂也有一定关系。
2.人工髋关节脱位。
人工髋关节脱位是全髋置换术的早期主要并发症,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同。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很多,引起人工假体脱落的原因主要有:股骨距切除过多,髋周围软组织剥离、松解过大或高龄患者髋周软组织松弛等。
术后搬运不当,或术后患肢体位放置错误也是原因之一。
3.严重疼痛。
严重疼痛占4% ,原因与人工股骨头过大、松动、移位,颈领部刺激髂腰肌,关节内钙化、骨化、感染和金属刺激有关。
早期负重是疼痛的原因之一,一般认为轻度疼痛可自行缓解,中重度疼痛较少见,需服镇痛药。
4.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2.1% ~10.3%。
在现代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感染的发生率已降至1.0% 以下,但由于每年进行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