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详解
合集下载
丹江口大坝加高混凝土施工技术

据调整后 的三枯及后续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要求 , 在第三个枯水 期末(0 8 2 0 年汛前 )左岸必须完成上述主体混凝土坝段加高混 , 凝土施工 。为确保 工程安全渡汛 , 还必须完成 溢流坝段渡汛栈 桥的设计及安装 ,在2 0 年0 月2 前整个 大坝具 备渡汛条 0 8 6 03 1
贴 坡 混凝 土 施 工 , 后 是 大 坝加 高混 凝 土 施 工 。 然
根据调整后的三枯及后续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要求 , 在第三
个 枯 水 期 , 岸 2 4 须 达 到 高 程 166 T 同时 完 成 溢 流 左 1~ 4必 7. I 0I,
大坝贴坡 混凝 土已于第一 、 二枯 水期施工完成 , 第 加高混 凝土施工也分两期进行 , 即第三枯水期和第四枯水期施工。丹 江 口大坝加高左岸 工程三枯 加高混凝 土施工项 目主要包 括 : 1 8坝段下游 管理房 、非常溢流2 4= 、厂房2 " 2坝 1~2 # 呗段 5 ~3
件。 丹 江 口大 坝加 高 混 凝 土 工 程与 一 般 混 凝 土工 程 施 工 相 比 ,
l 0 塔机主要 负责 溢流1 # 0 M9 8坝段 和溢流2 2坝段混凝土 1一2 施 工 ,D Q 8 06 高架 门机 主要负 责溢流 2 4坝 段和厂 S T 10 /0 3 ~2
技 术与 市 场
第 1卷第 l期2 1 年 7 2 00
技 术 发 研
丹江 口大坝加高混凝 土施工技术
白平凯
( 葛洲坝 集 团第二工 程有 限公 司 ,四川 成都 6 09 ) 1 0 1
摘 要 : 南水 北 调 中线丹 江 口大 坝加 高 _ 程 , 目前 国 内最 大 的 水利 枢 纽 改 、 建 工程 , 术 复 杂 、 工 难 度 大、 艺要 求 T - 是 扩 技 施 工 高 。本 文从 工程 施 工 的 主要 设 备 布 置 、 混 凝 土 拆 除 、 键 结 构施 工等 几 方 面进 行 了 阐述 , 出 了改 、 建 工程 施 工主 要 老 关 提 扩 考 虑 的 问题 , 以后 类似 工 程 施 工提 供 了有 益 的 借 鉴 。 为
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施工技术

1 工程 简介 丹 江 口大坝加 高_ 程 是 中国南水 北 调工程 中 T 线水源 工程 的渠 首大坝 改造 T程 ,是 整个工 程 的 重要 组成项 目之 ~ ,位 于湖 北省 丹江 口市 ,汉江 河 床及岸 边 的混凝 士坝 和两 岸士 石坝 组成 ,总 长 由原来 的 2 9 m 加长 为 3 4 m。其 中混凝 土坝全 44 42
干流 与支流 丹江 的汇合 处下游 约 8 0 控制 流域 0 m,
面积 9 2 0 m2 ‘ 口水利 枢纽 山两 岸士石 坝 、 50 k 。 江
混凝土坝 、升船机 、 电站等 建筑物 组成 ,初 期工 程于 1 7 9 3年 建成 , 正常蓄 水位 1 7 5 m,坝顶 高 程
l 2 。 6 m
改造 ,其 它河床 坝 段根据 检测 情况 进行 加 固与改
3 9亿 m3 3 。大坝 加 高后水库 主要任 务是 为 向华 北 跨 流域 供 水提 供 水源 ,可满足 近 期年 调水 9 5亿 m 、后期年 调水 10 1 0亿 m 3 2~ 3 。的要 求 。大坝 加 高 后 ,库 区淹 没涉 及河 南和湖 北 两 省共 5个 县 、
施 工难 点 ,是 决定加 高 工程成 败 的关键 。 ( ) 溢流坝 段加 高程 序 复杂 、施工 项 目多 、技 2
术要 求 高 、工 期紧 张 本 工程 溢流坝 段共 l 个 坝段 2 0 0个溢流 表孔 , 初 期 堰顶 高 程 1 8 。大 坝 加 高后 ,堰 顶 自高 程 3m 18 3 m加 高 至 1 2 5 m, 闸 墩 由 高 程 1 2 6 m加 高 至 1 6 6 。由于度汛 要求 ,施 工必 须在枯 水期 实施 , 7 .m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1期( 总第 5 j期)
浅谈贴坡混凝土施工技术——以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左联坝段施工为例

流面及闸墩加固加高 , 非溢 流坝段 、 厂房 坝段和左联坝段 的下 游贴坡及坝顶加高等 , 加高后坝顶高程 16 0m。 7. 6
左 联 3 4N 段 , 型极 不 规 则 , 下 高 差 5 整 个 贴 4 ~4 " 体 上 5m,
坡混凝土工程量为2 多万I , 0 T 混凝土浇筑强度 高。施工场地上 I , 空有 高压线 , 环境复杂 。原坝顶为施工设备布置场地和施工交 通的唯一通道 , 混凝土施工运输存在较大的相互干扰 。在施工 过程中裂缝检查 、 键槽 切割 、 化层凿除 、 碳 锚杆施工 、 裂缝处理 等工序衔接 紧密。 贴坡混凝土施工受基础及下游坡 面老混凝土 的约束 , 老混凝土结合质量要求高 , 新 防裂要求较严。因此 , 左
联 坝段 贴 坡 混 凝 土 施 工 是 整 个 大 坝贴 坡 混 凝 土 施 工 的 重 点 。
2 混 凝 土 施 工 机械 布 置
21 施 工 机 械 总 体 布 置 .
图 1 A、 B两 条供 料 线 平 面 布 置 图
… A 1 供料线 布置
① A 布 置 在3 6坝段 ,主 要 由 A 受 料 斗 、 2 空 溜 线 4 ~3 1 A真
丹 江 口水 利枢 纽 是 南 水 北 调 中线 水 源工 程 , 大坝 加 高 工 其
程包括混凝土坝和土石坝 , 总长3 4 2 4 m。其中混凝 土坝全长 1 1 1n 最大坝高 17I, 由右 岸联 结坝段( 1* 深孔 坝 4 , i 1 l它 r 右 3 7 ;
段 ( ~1’ 溢 流 坝 段 ( 4 ; 房 坝 段 (5 ~3 左 岸 联 结 8 3; 1 一2 ’ 厂 4 2 2 ; 坝 段 (3 一 4 构 成 。左 岸 大 坝 混 凝 土加 高 包 括 溢 流 坝 段 的溢 3 4’
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丹江口水库是解决京、津、华北缺水的关键工程 未来长 江干流 引水
丹江口 水库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受水区
汉江中下 游干流供 水区
3.3.3 水质优良
水库各监测断面水质 良好,且有硬度低、溶解 氧充足等优点。按地面水 环境质量标准综合评估, 达到I类水标准;单项评价 仅高锰酸盐指数稍高,但 仍符合 Ⅱ 类水标准,完全 可以满足城市生活及工业 用水的水质要求,是全国 水质最好的大型水库之一 。
2.7 中线工程建设管理
国务院于2003年底批准了《南水北 调工程项目法人组建方案》,中线工程设 立两大项目法人: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有限责任公司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
三、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鸟瞰
3.1 初期工程建设历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江干流 与其支流丹江汇合口下游800m处。初期工程于 1958年9月1日开工, 1967年 11月下闸蓄水, 1968年10月1日首台机组发电,1973年底初期规 模建成。 按照1958年中央批准的设计方案,坝顶高程为 175m,正常蓄水位170m。1962年因国民经济困 难及施工质量等问题暂停主体工程施工,改为分 期建设。1966年经国务院批准,初期工程坝顶高 程调整为162m, 正常蓄水位157m。
4.2 大坝加高枢纽布臵
右岸土石坝 右联 砼坝
深孔坝段
厂房 坝段
左岸土石坝 左岸土石坝
升船机
溢流 坝段
电厂
左联混凝土坝 左联 砼坝
加高后大坝最大坝高 117m, 总长由现在的 2494m 加长为 3442m ,其中混凝土坝总长 1141m, 共分 为 54 个 坝 段 : 右 岸 混 凝 土 联 接 坝 段 ( 17 个 , 339m )、深孔坝段( 6 个, 144m )、溢流坝段 ( 11 个, 264m )、厂房坝段( 8 个、 174m )、 左岸混凝土联接坝段( 12 个、 220m ),右岸土 石坝长877m、左岸土石坝长1424m。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电厂机组设备改造项目经验总结

1 9 5 8年 9月 丹 江 口工 程 开 工时 .
大坝 设计 高程 为 1 7 6 . 6 m。 由于受 当时
技术 与经 济条 件 限制 ,工 程实 际按 照
表 1 丹 江 口水 电厂 初 期 及 大 坝 加 高 后 水 能 参 数 表
蓄 水位 发 生变化 。 电厂机 组 运行 的主 要设 计 参数 也发 生 了变化 。 对 电厂机 组改 造方 案和调 试 运行 结果进 行 分析 .
并针 对 改造 实施过 程 中的招标 文 件编 审、 设 备 制造 保 障 、 设备 安 装调 试 以及 建设 中各 种 问题 的协 调 等 经验进 行
t e r e d d u e t o t h e c h a n g e o f n o r ma l s t o r a g e l e v e l a f t e r t h e d a m h e i g h t e n i n g .A s u mma r y o f e x p e ie r n c e s i s ma d e b a s e d o n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o f p o we r g e n e r a t i o n u n i t a n d r e s u l t s o f c o mmi s s i o n i n g a n d t e s t i n g ,i n —
前 沿
2 0 1 3 . 2 中 国水 利
丹江 口大坝加高工程 电厂机组设备改造项 目经验总结
齐耀华 ,王 炜
( 南水 北调 中线水 源有 限责 任公 司 , 4 4 2 7 0 0, 丹江 口) 摘 要 : 南水 北调 中线水 源 丹 江 口大坝 加 高工 程 自 2 0 0 5年 开 工 建设 , 按 照初 步 设计 规 划 , 大坝加 高后 由于正 常
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施工技术

西 北 水 电 ・ 0 8年 ・第 5期 20
文章 编 号 :0 6 2 1 (0 8 O — 03 —O 10 - 6 0 2 0 ) 5 o 3 3
3 3
南水北调丹江 1大坝加高工程施工技术 3
李东 姬脉兴 锋,
( 中国水利水 电第三 工程局 , 西安
摘
70 1 ) 10 6
要: 丹江 口大坝加高工程 , 是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关键性 、 控制性 、 标志性 的龙头 工程 , 也是 国内大坝加高改造项
C n t cintc n l yfrr in fD nin k ud o sr t h oo o as go a j g o a u o e g i a
o eS u h—t — o t trD vrinP oet f h o t —o—N rhWae ies rjc t o
t i ri r e t a das em s d f u n r s o ei a a igpo c hn .T ep p r rsnst c n a e D v s nP o c , n l i t ot ii l a dl g t n d m ri n r e t i C i r e o j o sh fc t ae n s j sn a h a e ee t h t h i l p ee c i u s nc nt c o n o ne a ue.T ec n t ci u l sgo n h p rt no r e t t c rsi n r a.T i s e o s u t n a dc u t mes rs h o s ut n q a t i o d a d teo eai f o c s u t e om s i r i r r o i y o p j r u s 1 hs p o c po i sep r n ef h bla o n p rdn f l , i n i yh da l t c r . r et rv e x e e c r e a itt n a du ga igo o s ka dr k y rui s u t e j d i or i i d c s c r u s K yW o d : aj n k ud m; eh i l su s c nt c o e srs e r s D n a g o a tc n a i e ; o s t n m aue i c s u r i
文章 编 号 :0 6 2 1 (0 8 O — 03 —O 10 - 6 0 2 0 ) 5 o 3 3
3 3
南水北调丹江 1大坝加高工程施工技术 3
李东 姬脉兴 锋,
( 中国水利水 电第三 工程局 , 西安
摘
70 1 ) 10 6
要: 丹江 口大坝加高工程 , 是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关键性 、 控制性 、 标志性 的龙头 工程 , 也是 国内大坝加高改造项
C n t cintc n l yfrr in fD nin k ud o sr t h oo o as go a j g o a u o e g i a
o eS u h—t — o t trD vrinP oet f h o t —o—N rhWae ies rjc t o
t i ri r e t a das em s d f u n r s o ei a a igpo c hn .T ep p r rsnst c n a e D v s nP o c , n l i t ot ii l a dl g t n d m ri n r e t i C i r e o j o sh fc t ae n s j sn a h a e ee t h t h i l p ee c i u s nc nt c o n o ne a ue.T ec n t ci u l sgo n h p rt no r e t t c rsi n r a.T i s e o s u t n a dc u t mes rs h o s ut n q a t i o d a d teo eai f o c s u t e om s i r i r r o i y o p j r u s 1 hs p o c po i sep r n ef h bla o n p rdn f l , i n i yh da l t c r . r et rv e x e e c r e a itt n a du ga igo o s ka dr k y rui s u t e j d i or i i d c s c r u s K yW o d : aj n k ud m; eh i l su s c nt c o e srs e r s D n a g o a tc n a i e ; o s t n m aue i c s u r i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键槽切割施工

要: 丹江 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在原坝的基础上进行下游贴坡 混凝土和坝顶加高混凝土施工。为改善新老 混凝
土 结合 面粘结情况和传递 受力情况 , 需要在老坝体混凝土 面上切 割出键槽。实际施 工 中采用 了大功率液压 圆盘 踞 切 割加 钻孔 静 力膨胀 相 结合 的 施工 工 艺 ,保 证 了键 槽 切 割 的施工 质 量和 施 工进 度 .又 降低 了施 工 成
收稿 日期 :0 7 0 — 6 20 — 7 1
3 新增键槽施工特点
丹江 口大坝加高工程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新增键
槽施 工具 有 以下 特点 :
( ) 南水北调丹江 口大坝加高工程施工期间 , 1
作者简介 : 李东锋 (9 5 )男 , 17 一 , 内蒙古赤峰人 , 中国水利水 电第三工程局第三分局总工程师 , 高级工程 师。
度大 、 技术 要求 高 。
片高速消磨形成的面为光滑面 ,在浇筑混凝土前还
需对 键槽 面做 打 毛处理 , 工费 时 。 费
5 新增键槽快 速施工方法
通 过 对 各种 施 工 方 法 的 比较 和 现 场工 艺 试 验 . 施 工 中研究 出了既 能满 足控制 成 本又 能提 高施工 效 率 的施 工工 艺 ,即采 用大 功率 液压 圆盘 踞切 割加 钻 孔 静 力 膨 胀 相 结 合 的施 工 工 艺 。键 槽 下 部 面 采 用 HIT公 司 生产 的D L 3/S T 3 钻石 墙 锯或 德 国 LI — P 2D — S2 布 朗公 司WS 40 一 5 H型全 液压 大 功 率 液压 圆 盘 踞 切 割, 上部键 槽 面采 用 钻孔后 灌 注静态 爆破 剂 ( 又称无 声 破石 剂 )通 过静 力 膨胀将 键 槽混凝 土 同坝体 混凝 , 土分 离后 形成 键槽 , 图2 见 。其施 工方 法 由四个 步骤
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施工技术

ta so ma in o e a i g a d d n eo sh d a l o c ee sr cu e . r n f r t f h g n n a g r u y r u i c n r t tu t r s o t c
中 图分 类号 :V 22 3; V 9 :3 T 5 (6)T 6 8 2
文 献标 码 : B
1 工程概 况
丹 江 口大 坝 加 高 工 程 是 南 水 北 调 中 线 水 源 工 程 的 渠 首
大 坝 改 造 工 程 丹 江 口水 利 枢 纽位 于湖 北 省 丹 江 口市 , 由两 岸 土石 坝 、 凝 土 坝 、 船 机 、 站 厂 房 等 建 筑 物 组 成 , 程 混 升 电 工 建 成 于 17 9 3年 。大 坝 加 高 后 .坝 顶 高 程 由 1 2 m 抬 高 至 6 1 66m.正 常 蓄水 位 由 1 7 m 上 升 至 1 0m.相 应 库 容 由 7 . 5 7
S uh t- ot ae rnfrP oet o t—o n rhW trT a s rjc e
L o ge gj iig iD n fn ,iMaxn
(io y r E g g e ue u 3 X n S a n i 0 6 Sn h do n i e r ra , i h a x 7 0 1) n B a 1
其采用的新老混凝土结合技术、 大体积混凝 土及薄层混凝土拆除技术 、 水下 金结埋件 检测 与修 复技术 、 高水头下的
帷 幕灌 浆 技 术 等 施 工 技 术措 施 , 为 老化 和 病 害 水 工混 凝 土 建 筑 物 的 修 复 和改 造 提 供 可 供借 鉴 的经 验 。 可
C ntu t nT c n lg f i tnn rjc f nin k uD m r h o sr c o eh o yo g e igP 0et j g o a f e i o He h o Da a ot
中 图分 类号 :V 22 3; V 9 :3 T 5 (6)T 6 8 2
文 献标 码 : B
1 工程概 况
丹 江 口大 坝 加 高 工 程 是 南 水 北 调 中 线 水 源 工 程 的 渠 首
大 坝 改 造 工 程 丹 江 口水 利 枢 纽位 于湖 北 省 丹 江 口市 , 由两 岸 土石 坝 、 凝 土 坝 、 船 机 、 站 厂 房 等 建 筑 物 组 成 , 程 混 升 电 工 建 成 于 17 9 3年 。大 坝 加 高 后 .坝 顶 高 程 由 1 2 m 抬 高 至 6 1 66m.正 常 蓄水 位 由 1 7 m 上 升 至 1 0m.相 应 库 容 由 7 . 5 7
S uh t- ot ae rnfrP oet o t—o n rhW trT a s rjc e
L o ge gj iig iD n fn ,iMaxn
(io y r E g g e ue u 3 X n S a n i 0 6 Sn h do n i e r ra , i h a x 7 0 1) n B a 1
其采用的新老混凝土结合技术、 大体积混凝 土及薄层混凝土拆除技术 、 水下 金结埋件 检测 与修 复技术 、 高水头下的
帷 幕灌 浆 技 术 等 施 工 技 术措 施 , 为 老化 和 病 害 水 工混 凝 土 建 筑 物 的 修 复 和改 造 提 供 可 供借 鉴 的经 验 。 可
C ntu t nT c n lg f i tnn rjc f nin k uD m r h o sr c o eh o yo g e igP 0et j g o a f e i o He h o Da a o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详解
目录
一、南水北调总体介绍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三、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 四、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一、南水北调总体介绍
1.1 南水北调的由来
南水北调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五十年代。 1952年10月,毛主席在视察黄河时说:“南 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 也是可以的。”
按照1958年中央批准的设计方案,坝顶高程为 175m,正常蓄水位170m。1962年因国民经济困 难及施工质量等问题暂停主体工程施工,改为分 期建设。1966年经国务院批准,初期工程坝顶高 程调整为162m, 正常蓄水位157m。
目前因为水资源缺乏,不得不挤占生态和农业用 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 地面下沉、部分已低于海平面,引起地裂缝、海水 入侵,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缺水已成为经济发展的 制约因素,影响到京津华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 节水的能力很有限,急待调水解决。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近期年均调水(2010年水平)95亿m3。
主要供水城市:北京、天津;河北省的邯郸、邢 台、石家庄、保定、衡水、廊坊等6个省辖市及18 个县级市、70个县城;河南省(38亿m3)的南阳、 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 鹤壁、安阳、濮阳等11个大中城市及30个县级市 和县城。
2.3 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三条引水线路各有主要供水范围,是相容 互补的关系,不能替代。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2.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 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 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 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通过隧洞穿过黄河,沿京 广铁路西侧北上,沿线经过河南、河北,可基 本自流到北京、天津,总干渠全长1427km,受 水区范围15万km2。
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有一定影响,但可以采取 补偿工程措施予以解决.中线工程在湖北中下 游安排了兴隆枢纽、引江济汉工程、部分闸站 改造、局部航道整治等4项补偿工程。调水后, 水库下泄流量基本可满足中下游需求,流量均 化,供水保证率将比目前有所提高,枯水期流 量有所增加,河道状况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有 利于防止“水华”现象。实施中线工程为全面整 治汉江中下游河道带来了机遇。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与长江、 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连接,构建“四 横三纵”的水网体系,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 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图
1.4 三条线路相容互补、不能替
代
中国大陆地势形成三个阶梯。西线工程在 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 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 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 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 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 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 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2.6 中线工程分项
按照2003年2月召开的南水北调前期工作会 议部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水源工程(3项)、 输水工程(11项)和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4项)三 大部分,共18个项目。水源工程分为大坝加高、 移民安置、陶岔渠首工程3个项目。汉江中下 游治理工程包括兴隆枢纽、引江济汉工程、部 分闸站改造、局部航道整治等。
2.4 穿黄工程
穿黄工程是中线总干渠上规模最大的控制 性交叉建筑物,设计比较了隧洞方案和渡槽方 案,最终决定采用隧洞方案。隧洞埋深30m, 双线,可过500m3/s。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盾构 法施工,国内施工水 平能够承担。
2.5中线工程输水方式和安全保障
输水方式:明渠为主,局部(北京段和天津段 一部分)采用管道;明渠输水段全部自流,管 道输水区段需修建泵站抽水加压。 输水安全保障:全线与河流交叉建筑物近2/3 采用暗渠或渠道倒虹吸式,有些采用立交渡槽, 部分交叉河流建有具备一定调蓄洪能力的大中 型水库,基本不受洪水威胁。总干渠明渠采用 类似高速公路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保证输水安 全可靠。
2.7 中线工程建设管理
国务院于2003年底批准了《南水北调 工程项目法人组建方案》,中线工程设立 两大项目法人: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有限责任公司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
三、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鸟瞰
3.1 初期工程建设历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江干流 与其支流丹江汇合口下游800m处。初期工程于 1958年9月1日开工, 1967年 11月下闸蓄水, 1968年10月1日首台机组发电,1973年底初期规 模建成。
按照《南水北 调工程总体规划》, 中线一期工程方案 为:加高丹江口水 库大坝至后期规模, 实施汉江中下游补 偿,年均调水95亿 m3 ,后期年调水可 达130~140亿m3 。
2.2 中线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总工期:丹江口大坝加高为66个月,总干渠60个 月。
总干渠全长:1427km(含天津干渠154km)
(2000年指标及占全国百分比)
耕地面积
7.0亿亩 36.1%
粮食产量
1.76%
国民生产总值
3.13万亿元 35%
7.2%
水资源量
2023亿m3
21.3%
人均水资源量
462 m3
1.3 南水北调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 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 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 调东线工程。
此后的50年间,水利部、长江委、黄委 及有关部门为此展开了大量工作,最终形 成了东、中、西三条线路的调水方案。
丹江口初期工程规划建设时,就以“济黄 济淮”为远期目标。
1.2 为什么要进行南水北调? 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耕地面积不到全国40%,河流径流量却占全国的 80%以上;而黄淮海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 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 只有全国的12%。西北和华北是我国重要工业和农 业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目录
一、南水北调总体介绍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三、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 四、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一、南水北调总体介绍
1.1 南水北调的由来
南水北调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五十年代。 1952年10月,毛主席在视察黄河时说:“南 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 也是可以的。”
按照1958年中央批准的设计方案,坝顶高程为 175m,正常蓄水位170m。1962年因国民经济困 难及施工质量等问题暂停主体工程施工,改为分 期建设。1966年经国务院批准,初期工程坝顶高 程调整为162m, 正常蓄水位157m。
目前因为水资源缺乏,不得不挤占生态和农业用 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 地面下沉、部分已低于海平面,引起地裂缝、海水 入侵,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缺水已成为经济发展的 制约因素,影响到京津华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 节水的能力很有限,急待调水解决。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近期年均调水(2010年水平)95亿m3。
主要供水城市:北京、天津;河北省的邯郸、邢 台、石家庄、保定、衡水、廊坊等6个省辖市及18 个县级市、70个县城;河南省(38亿m3)的南阳、 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 鹤壁、安阳、濮阳等11个大中城市及30个县级市 和县城。
2.3 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
三条引水线路各有主要供水范围,是相容 互补的关系,不能替代。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2.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 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 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 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通过隧洞穿过黄河,沿京 广铁路西侧北上,沿线经过河南、河北,可基 本自流到北京、天津,总干渠全长1427km,受 水区范围15万km2。
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有一定影响,但可以采取 补偿工程措施予以解决.中线工程在湖北中下 游安排了兴隆枢纽、引江济汉工程、部分闸站 改造、局部航道整治等4项补偿工程。调水后, 水库下泄流量基本可满足中下游需求,流量均 化,供水保证率将比目前有所提高,枯水期流 量有所增加,河道状况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有 利于防止“水华”现象。实施中线工程为全面整 治汉江中下游河道带来了机遇。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与长江、 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相连接,构建“四 横三纵”的水网体系,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 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总体布局图
1.4 三条线路相容互补、不能替
代
中国大陆地势形成三个阶梯。西线工程在 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 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 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 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 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 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 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2.6 中线工程分项
按照2003年2月召开的南水北调前期工作会 议部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水源工程(3项)、 输水工程(11项)和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4项)三 大部分,共18个项目。水源工程分为大坝加高、 移民安置、陶岔渠首工程3个项目。汉江中下 游治理工程包括兴隆枢纽、引江济汉工程、部 分闸站改造、局部航道整治等。
2.4 穿黄工程
穿黄工程是中线总干渠上规模最大的控制 性交叉建筑物,设计比较了隧洞方案和渡槽方 案,最终决定采用隧洞方案。隧洞埋深30m, 双线,可过500m3/s。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盾构 法施工,国内施工水 平能够承担。
2.5中线工程输水方式和安全保障
输水方式:明渠为主,局部(北京段和天津段 一部分)采用管道;明渠输水段全部自流,管 道输水区段需修建泵站抽水加压。 输水安全保障:全线与河流交叉建筑物近2/3 采用暗渠或渠道倒虹吸式,有些采用立交渡槽, 部分交叉河流建有具备一定调蓄洪能力的大中 型水库,基本不受洪水威胁。总干渠明渠采用 类似高速公路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保证输水安 全可靠。
2.7 中线工程建设管理
国务院于2003年底批准了《南水北调 工程项目法人组建方案》,中线工程设立 两大项目法人: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有限责任公司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
三、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鸟瞰
3.1 初期工程建设历程
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江干流 与其支流丹江汇合口下游800m处。初期工程于 1958年9月1日开工, 1967年 11月下闸蓄水, 1968年10月1日首台机组发电,1973年底初期规 模建成。
按照《南水北 调工程总体规划》, 中线一期工程方案 为:加高丹江口水 库大坝至后期规模, 实施汉江中下游补 偿,年均调水95亿 m3 ,后期年调水可 达130~140亿m3 。
2.2 中线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总工期:丹江口大坝加高为66个月,总干渠60个 月。
总干渠全长:1427km(含天津干渠154km)
(2000年指标及占全国百分比)
耕地面积
7.0亿亩 36.1%
粮食产量
1.76%
国民生产总值
3.13万亿元 35%
7.2%
水资源量
2023亿m3
21.3%
人均水资源量
462 m3
1.3 南水北调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 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 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 调东线工程。
此后的50年间,水利部、长江委、黄委 及有关部门为此展开了大量工作,最终形 成了东、中、西三条线路的调水方案。
丹江口初期工程规划建设时,就以“济黄 济淮”为远期目标。
1.2 为什么要进行南水北调? 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很不均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耕地面积不到全国40%,河流径流量却占全国的 80%以上;而黄淮海三大流域和西北内陆的面积占 全国50%,耕地占45%,人口占36%,水资源总量 只有全国的12%。西北和华北是我国重要工业和农 业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