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高效利用技术
秸秆肥料化利用方案

秸秆肥料化利用方案秸秆是指农作物的茎、叶、花、果实残余物,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长期以来,秸秆的处理一直是一个问题,随着环境污染和农业资源的紧缺,赋予秸秆新的价值,利用其生产有机肥料变得尤为重要。
一、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必要性1. 环保秸秆堆放时间长会产生有害气体,如甲烷、乙酸和二氧化碳等,从而直接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秸秆也是火灾的高发地,如果无法及时处理就会导致火灾或者危害交通运输。
2. 农产品高质量过去,因为不知道秸秆的实际价值,许多农民常常倾倒它在田地里,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作物产量减少。
使用秸秆肥料可以增加土地的有机物含量、改进土壤结构、调节生态平衡,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 节约资源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原料,通过处理它可以制成有机肥料、生物燃料、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占用可再生资源较低。
二、秸秆肥料化利用的技术路线秸秆肥料化利用的技术过程一般分为四步:加工、发酵、粉碎和丰产。
1. 加工应用现代加工技术将秸秆加工成烤干秸秆或者打碎秸秆,可以加速发酵过程,提高肥料的品质。
2. 发酵将加工好的秸秆平铺在发酵堆中,添加微生物或发酵剂,使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快速分解,生成大量的温度和湿度等,为肥料的后期处理奠定了基础。
3. 粉碎经过发酵后的秸秆,成为了一种黑色的、细腻的有机肥料,只是其中常常会含有较多木质素、微囊藻等难分解的成分造成不利于生物学利用。
通过粉碎将秸秆分解,可以增加秸秆表面积,方便于微生物的附着、分解,为种植作物提供更多的养分。
4. 丰产丰产是将秸秆肥料与其他有机肥料进行混合,产生一种优质、高效、大规模的有机肥料,可使作物更快地吸收养分,提高作物养分吸收率,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及抗病能力。
三、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应用价值秸秆肥料具有以下优点,为种植业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
1.土地改良加入秸秆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效微生物量,空气透气性和容重,增加土壤保水性能,改善水肥分布情况,从而培养适合农作物的土壤。
秸秆反应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秸秆反应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一种废弃物,存在大量秸秆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秸秆反应堆技术是一种利用秸秆作为燃料的新型能源技术,它能够有效解决秸秆处理和能源利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秸秆反应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秸秆反应堆技术的原理秸秆反应堆技术是建立在生物质热解技术基础上的。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生物质热解生物质热解是指将秸秆等生物质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可再生能源的过程。
在反应堆中,秸秆在高温下遭遇热解过程,产生可燃气体和残留物。
可燃气体可以作为燃料,而残留物可以进一步加工用于其他用途。
2.2 反应堆设计秸秆反应堆技术的核心是反应堆的设计。
反应堆通常由加热系统、进料系统、反应系统、产物分离系统和废弃物处理系统等组成。
反应堆内部需要控制温度、气氛和反应速率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反应效果。
2.3 温度控制温度是秸秆热解反应的重要参数。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反应过程和产物的品质。
因此,在反应堆中需要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反应的高效进行。
2.4 气氛控制热解过程中,气氛对反应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适当控制气氛可以提高产物的品质和收率。
常见的气氛有惰性气氛和氧化气氛等,不同的气氛条件对应不同的反应结果。
2.5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秸秆热解反应的关键参数之一。
通过控制反应速率可以实现产物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因此,在设计反应堆时需要考虑反应速率的控制手段,如加入催化剂等。
3. 秸秆反应堆技术的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农业、能源和环境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方向:3.1 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秸秆和农作物残余物等。
利用秸秆反应堆技术可以将这些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3.2 能源产生秸秆反应堆技术可以将秸秆转化为燃气,用于供热、发电等能源产生过程。
这种方式可以替代传统的能源源,减少对石油和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秸秆发电原理

秸秆发电原理
秸秆发电是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能源利用的技术,其原理是
通过燃烧秸秆产生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秸秆发电技术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方式,有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污染,同时也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可再生能源。
首先,秸秆发电的原理是基于燃烧过程的热能转化。
在秸秆发电厂,秸秆经过
预处理后被送入燃烧炉中,经过高温燃烧产生热能。
燃烧产生的高温热能通过锅炉中的水管,使水中的水蒸气温度升高,形成高温高压的蒸汽。
这些高温高压的蒸汽被输送至汽轮机中,推动汽轮机转动。
汽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最终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输出。
其次,秸秆发电原理中涉及了热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在燃烧
过程中,秸秆的化学能被释放出来,转化为热能。
而热能则被用来产生蒸汽,蒸汽的高温高压状态使得汽轮机能够高效工作,将动能输出。
最终,通过发电机的作用,动能被转化为电能,供给电网使用。
另外,秸秆发电原理中还需要考虑燃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秸秆燃烧产生的废
气中含有一定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秸秆发电厂中,需要配备先进的烟气净化设备,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秸秆发电原理是基于燃烧过程的热能转化,通过燃烧秸秆产生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这种技术有利于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同时也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发电效率、环境影响等因素,不断完善技术,推动秸秆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计划方案

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计划方案1. 引言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的数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和农民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为了高效利用秸秆资源,解决环境污染和农民生产问题,制定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计划方案十分必要。
本文将提出一套可行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计划方案。
2. 前期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对本地区的秸秆资源做出充分了解和调查,包括产量、种类、质量等情况,以便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
可以通过与农民、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等进行深入交流,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
3. 秸秆综合利用方式选择根据前期准备工作的调查结果,确定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
常见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包括:3.1 生物质能源利用将秸秆转化成生物质能源,如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
可以建立生物质能源厂,将收集的秸秆进行处理后生产出生物质燃料,供给农村地区使用。
3.2 秸秆还田将秸秆还田,既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也可以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3 压块利用将秸秆进行压块,制成燃料块或饲料等,用于农业生产或农户家庭使用。
这种方式可以通过设置秸秆压块机来实现。
3.4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合作与相关企业或农村合作社合作,共同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可以合资建立专门的秸秆综合利用公司,从而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利用。
4. 制定操作方案根据选择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制定相应的操作方案,明确工作流程、任务分工、设备投入和经济成本等。
需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4.1 合理的收购价格为了推动农民积极参与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应当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并及时支付农民的秸秆收购款。
这将增强农民的信心,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开展。
4.2 制定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包括资金扶持政策、技术培训政策等,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推进。
4.3 设备投资和维护根据不同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需要购置相应的设备和机械设施。
确保设备的正常维护和运行,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林废弃物的生物质原料资源化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

农林废弃物的生物质原料资源化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如何将农林废弃物变成宝贝。
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儿高大上,但是其实它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
那么,农林废弃物到底有哪些宝贝呢?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它们呢?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一起揭开这个谜底吧!我们要了解农林废弃物的来源。
这些废弃物主要包括果皮、枝桠、秸秆、菌渣等。
这些看似毫无价值的废弃物,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
那么,这些生物质资源究竟有什么用处呢?1. 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清洁、低碳的能源。
通过将农林废弃物进行发酵、热解等处理,可以将其转化为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等燃料。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家园。
2. 有机肥料农林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经过发酵、腐熟等过程,可以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料。
这种肥料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3. 生物基材料农林废弃物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可以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提取出来,制成生物基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可降解等特点,可以用于制造包装材料、纸张、纺织品等。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4. 生物基化学品农林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还可以经过化学反应,制成生物基化学品。
这些化学品具有环保、低毒、低副作用等特点,可以用于制造医药、农药、染料等。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那么,如何才能高效地利用这些生物质资源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关键技术了。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关键领域。
1. 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是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设计发酵工艺,可以实现高效转化,提高产物品质。
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发出了许多高效、环保的发酵设备和技术,如厌氧消化器、流化床发酵炉等。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计划方案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计划方案秸秆是农作物的残余物,包括谷秸、麦秸、棉秸、玉米秸等。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秸秆经常被焚烧或者随意处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定秸秆综合利用实施计划方案。
以下是一个关于秸秆综合利用实施计划方案的例子。
一、目标与原则1.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通过秸秆的有效利用,减少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增加农户的收益,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原则本计划的实施将遵循以下原则:(1)秸秆资源化利用优先于焚烧或随意处理;(2)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相结合,推动秸秆综合利用;(3)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二、实施举措1.政策支持(1)制定鼓励秸秆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包括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等;(2)建立秸秆处理企业的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3)加大科研投入,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2.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1)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改进,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2)推广高效的秸秆还田技术,将秸秆还田作为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土壤肥力;(3)推广秸秆生物质燃料技术,将秸秆制成颗粒状生物质燃料,替代传统燃料,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4)发展秸秆发酵肥料技术,将秸秆发酵成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降低农业生产对化学肥料的需求。
3.农村秸秆收购与加工机制建设(1)建立健全的秸秆收购体系,鼓励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障农户的利益;(2)支持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进行秸秆加工,提高秸秆的附加值;(3)加强对秸秆加工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秸秆加工的质量和安全。
4.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教育(1)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和意识;(2)通过农业展览会、培训班等形式,向农民介绍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和经验;(3)在学校开展有关秸秆综合利用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组织管理与推进机制1.组织管理(1)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计划;(2)设立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专项资金,用于资助相关项目;(3)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
第二章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_图文

一次作业将田间直立或铺放的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使手工还
田多项工序一次完成,生产效率可提高40-120倍。
秸秆粉碎根茬还田机还能集粉碎与旋耕灭茬于一体,
能够加速秸秆在土壤中腐解,从而被土壤吸收,改善土壤
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持续
增产增收。
采用秸秆还田粉碎机应当注意:
——耕地深度要达到28cm以上,大犁铧前要有小犁铧,以 便把秸秆埋深埋严;
首先,广为收集,把分散在田头、地角、 路边等的作物秸秆全部收集,再以适当的方式 开发利用,提高转化效率。
(3)扶持龙头企业,实现秸秆利用产业化、 规模化
第二节 秸秆还田技术
一、 秸秆还田概述 由于我国农业上化肥占用肥总量比例过大,
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地力衰退、农作物营养不 良和病害多的严重后果。美国每年生产作物秸 秆4.5亿吨,占整个美国有机废弃物总产量的 70.4%,秸秆还田量占秸秆生产量的68%,而英 国秸秆直接还田量占其秸秆生产总量的73%。
1.秸秆还田的优势 (1)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培肥
地力,缓解氮、磷、钾肥比例失调的矛盾。
(2)调节土壤物理性能,改造中低产田。 (3)形成有机质覆盖,抗旱保墒。 (4)增加作物产量,优化农田生态环境。
2. 秸秆还田的常用方法
(1)秸秆粉碎、氨化、青贮、微贮后过
腹还田。
(2)牲畜垫圈还田。
——用作建筑材料和能源材料的秸秆,要求其 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和热值要高,而与蛋白 质、脂肪、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关系不大。
——玉米秸外皮中所含纤维强度高、韧性好, 可用来造纸、制人造板和一次性植纤餐具,而 内蘖的营养成分较高,可用来加工饲料。
三. 秸秆焚烧的危害和对策
屡禁不止的焚烧秸秆问题,实质上是工 业初步改造传统农业,但还没有彻底改 造的结果。仅仅将秸秆焚烧问题作为 “农业问题”,单纯依靠法规来禁止, 或者依靠简单的工业化技术来转化,都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技术原理

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技术原理
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技术是一种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转化为糖和黄腐酸的方法。
其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预处理:首先对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包括破碎、干燥、除杂等操作,以使其能够满足后续工艺的要求。
2. 酶解糖化:在预处理后的物料中加入适当的生物酶,利用酶的作用将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成可溶性的糖类。
这个过程中,木质素等难降解的组分被保留下来。
3. 糖渣分离:经过酶解糖化后的物料需要进行固液分离,将可溶性的糖类与木质素等残渣分离出来。
4. 糖类浓缩:将分离出来的糖类进行浓缩,得到高浓度的糖浆。
5. 黄腐酸制备:将木质素等残渣进行发酵或酸化等处理,制备得到黄腐酸。
通过上述技术原理可以看出,秸秆制糖联产黄腐酸技术实现了对秸秆的高效利用,将其中的有用成分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对环境友好,无废水排放。
这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秸秆高效利用技术
(一)概念和意义
秸秆高效利用就是将农产品的秸秆铺设在种植床的下方,加入发酵
专用菌曲,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秸秆发酵分解,达到提高保护地土壤温
度、增加腐殖质含量、增加设施内二氧化碳的目的。
秸秆高效利用在设施栽培中具有重要意义。
1.利用秸秆可以提高设施内的CO2浓度,进而增加产量,提高经济
效益。因为空气中CO2浓度只有不足350ppm,如果将设施内二氧化碳的浓
度增至1000ppm时,可使黄瓜增产42%,芹菜增产50%,蕃茄增产35%,
其他蔬菜增产在14~45%左右。在科学生产上必须设法增加设施内的CO
2
浓度,从而满足蔬菜等作物光合作用所需。利用秸秆发酵能直接提高CO
2
浓度5倍左右,缓解了“植物的CO2光合饥饿现象”。
2.增加温室温度,有利于冬季蔬菜生长,提早成熟,提前上市。目
前,温室内地温和气温不成比例,造成植物的根冠比失调,制约作物产
量的提高。秸秆发酵能提高20厘米地温4~6℃,棚内气温增加2~3℃,
从而有效地缓和了地温与气温不协调的矛盾。不但能提前7~10天播种
或定植,还能使蔬菜提前10~20天上市,大大提高了保护地栽培的收
益。
3.消化秸秆,改良土壤,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由于农药化肥的不
合理使用,导致土壤有害物质的积累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化。秸秆生物
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秸秆生产生物有机肥料,不但消化了秸秆,还
消除了土壤中常年积累的有害物质,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循环农
业生产模式的发展。
4.有利于生物防治,生产无公害产品。保护地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通
风不良、湿度过大、温差过大、叶面结露,线虫泛滥等原因导致的病害
比较严重,单纯使用化学农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秸秆生物发酵沟
可以持续地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这些有益微生物能有效抵抗、抑制致
病菌,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生产无公害产品的目的。
5.减少污染,有利于低碳环保经济的发展。秸秆生物发酵技术可以
解决农村大量剩余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同时也减少了秸秆的焚烧带来
2
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
方向。
(二)秸秆生物发酵技术原理和类型
秸秆生物发酵沟技术是依据有机物质的微生物代谢原理,即采用微
生物菌种将秸秆转化成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同时产生作
物生长所需要的热量、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
微生物及其分泌物改善了作物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抑制
土传病虫害的发生,进而获得高产、优质的无公害农产品。
秸秆生物发酵技术一般以发酵沟的方式建造,建造方式分内置式和
外置式两种。内置式生物发酵沟可以有效提高设施内地温,调节地温气
温比,是解决越冬温室的温度障碍的有效技术之一,同时也有其他多种
作用。
外置式生物发酵沟主要针对设施内二氧化碳严重亏缺的现象,其在
作物整个生长发育任何阶段都能随时建造并供应大量的植物所需二氧
化碳。
(三)内置式生物发酵沟的建造
1.特点:内置式生物发酵沟最主要的是可以有效提高地温,调节地
温气温比,是解决越冬温室的温度障碍的合理化方案。
2.操作规程:
(1)开沟:在大棚内横向开沟,沟宽60厘米,深40厘米,沟与沟
的中心距离为120厘米。
(2)铺秆:在开好的沟内铺满秸秆(干秸秆),厚度约为40厘米,
将秸秆在沟的两端各出槽10~15厘米,以便于灌水。每亩大棚所用秸
秆量约为4000公斤。
(3)撒菌:秸秆铺好后,应按照秸秆总量干基的2‰的用量撒入专
用微生物菌剂,同时按照3~5‰的用量撒入尿素(或者用9~15%的农
家肥代替),以加速秸秆的腐解并培养出定向微生物。
(4)覆土:在铺好的秸秆上面覆盖种植土15~20厘米。
(5)覆膜:为减少水分蒸发,覆土后,应覆膜。
(6)灌水:完成上述工作后,应顺大棚内地势较高的一方将水灌入
3
槽内,灌水程度应达到秸秆吸水饱和为止,上层所覆盖的土有水洇湿。
(7)打孔:在进入发酵后的第4天,顺生物发酵沟方向以30厘米
一行20厘米一个,用12号钢筋打孔,打孔时应穿透秸秆。
(8)种植管理:在秸秆经过微生物腐解15日后,可进行播种或定
植。其他种植管理按照常规进行。
3.注意事项:内置式秸秆生物发酵沟根据需要可以在种植行下或
行间进行。如果选择行下,应该在定植前10~15天完成。如果已经定
植则可在定植行的大行之间进行。
(1)三足:①秸秆用量要足,②菌种用量要足,③第一次浇水要足。
(2)一露:内置发酵沟两端秸秆要露出茬头。
(3)三避免:①避免开沟过深,②避免覆土太厚,③避免打孔太晚。
(四)外置式生物发酵沟的建造
1.特点:针对栽培作物二氧化碳严重亏缺的现象,可以用外置式秸
秆生物发酵沟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其主要特点是在作物整个生长发育任
何阶段都能随时建造并供应大量的植物所需二氧化碳。
2.操作规程:在棚内一侧山墙内,离墙60厘米开挖1条宽1米、
深0.8米的南北沟,长度随山墙而定。砖砌或农膜垫底,预防漏气。在
沟的一头,从沟底到高出地面20厘米,垒1个底为边长50厘米的正方
形、顶为45厘米圆形的二氧化碳交换机底座。另一头留30厘米×30厘
米的回气孔,然后在沟上每隔50厘米横放一根木棍或水泥杆。在杆上
每隔20厘米纵向拉一道固定铁丝,在铁丝上面铺放一层40厘米厚的秸
秆,撒1层拌好的菌种,连续操作3层,最终淋水湿透,盖膜保湿,做
完后当天就要开机抽气循环供氧,以便为生物发酵沟的秸秆快速转化提
供充足的氧气。
3.注意事项:外置式生物发酵沟要注意“四补”、“三用”。四补就是
补水、补菌、补气、补秸秆;三用是要用好发酵沟的“气”、“液”和“渣”。
(1)补水:水分是微生物分解转化秸秆的重要物质。缺水会降低生
物发酵沟的效能,发酵沟建好后,10天内可用贮气(液)池中的水循环
补充1~2次。以后可用井水补充。秋末冬初和早春7~8天向反应堆补
一次水;严冬季节10~12天补一次水。补水是应以充分湿透秸秆为宜,
4
不宜过多。结合补水,用直径10厘米尖头木棍自上向下按40厘米见方,
在生物发酵沟上打孔通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宜。
(2)补菌:圃园牌秸秆生物发酵沟专用菌剂是多种菌种复合而成,
对秸秆有很好的发酵分解作用。由于发酵周期长,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
加入新的秸秆,因此应及时补菌,以便发酵沟能更好的发挥效能。具体
补充量按补充秸秆量2‰计算。
(3)补气:秸秆生物发酵沟专用菌种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
因此,向生物发酵沟中补充氧气是十分必要的。补充氧气的具体措施是:
①储气池两端留气孔;②沟上打孔;③盖膜不可过严,四周要留出5~
10厘米高的空间,以利于通气。④建好当天就应当开机抽气。即使阴雨
天,也应每天通气5小时以上。
(4)补秸秆:外置生物发酵沟一般使用50~60天,秸秆消耗在60%
以上,应及时补充秸秆。一次补充秸秆1000公斤,浇水湿透后,用直
径10厘米木棍打孔通气,然后盖膜。
(5)用气:充分使用生物发酵沟中的CO2气体,是增产、增效的关
键。那么如何用好气呢?这就要坚持开机抽气,苗期每天5~6小时,
开花期7~8小时,结果期每天10小时以上。不论阴天、晴天都要开机。
每日开机时间,自上午7时至盖草帘为止。
(6)用液:秸秆生物发酵沟浸出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矿
质元素、有益微生物。既能增加植物的营养,又可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
果。用法:按1份浸出液兑2~3份的水,喷施叶片和植株,或每月3~
4次结合每次浇水冲施,每沟15~25公斤即可。
(7)用渣:生物发酵沟中转化成大量CO2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
矿质元素积留在陈渣中,它是蔬菜所需有机和无机养料的混合体,是高
效的生物有机肥料,可收集起来,备下茬做底肥施用。
(五)秸秆高效利用技术应用效果:使用该技术,增产在15%~45%
之间,节约投入30%以上,净收益平均增长80%以上。由于产品提前成
熟上市10~15天,品质明显改善,其综合效益显著高于传统栽培。
应用该技术后,由于CO2供应充足,气温、地温提高,有益微生物大
量繁殖,及秸秆腐熟后产生大量的有机、无机养分,使作物生长健壮,
5
抗病抗逆能力增强,土壤得到快速改良,高产稳定优质,使农药使用量
下降70%以上,显著提高果菜品质,蔬菜外观和口味都有极大改善。
同时能够使大量剩余秸秆得到合理利用,提高秸秆的利用率,产生
良好的经济效益,并能有效解决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火灾、威胁
高速公路行车和飞机起降等问题。
天津农学院园艺系 李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