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粘贴式负压冲洗器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54例乳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持续负压引流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VAS评分及术后继续哺乳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换药天数、伤口恢复时间、VAS评分、术后哺乳率等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产后乳腺脓肿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治疗相比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切口;负压引流;乳腺脓肿;临床疗效乳腺脓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局部红肿、发热,常伴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并可伴有恶寒高热等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大多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传统的治疗是行充分的切开引流术,为达到引流充分,一般手术切口较大,大量纱布填塞引流,操作期间患者痛苦大,治疗时间长,切口愈合慢,容易导致乳房变形,术后遗留较长的瘢痕,为现代女性所不能接受。

经临床实践,作者采用小切口负压引流的方法治疗乳腺脓肿,取得良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受治疗的54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

观察组年龄29~52岁,平均(42.57±2.17)岁;乳腺脓肿类型:单房脓肿14例,多房脓肿13例。

对照组年龄28~51岁,平均(43.15±3.09)岁;乳腺脓肿类型:单房脓肿15例,多房脓肿12例。

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平卧位,患者脓肿部位定位以超声作为引导,行常规消毒、局部静脉麻醉,在乳腺脓肿波动显著点造放射状切口,钝性分离脓腔间隙(辅助于止血钳、手指),将脓液吸出,其后予以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对脓腔进行冲洗,将凡士林纱条进行填塞,并对脓液进行计算。

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

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

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江期华李登华魏文嵩欧阳倩雯邹玉峰 丁浩龙周志兵(南昌市第三医院,江西南昌330009)【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脓肿应用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2月一 2020年2月收治的乳腺脓肿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取电脑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用传统切开 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则用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术治疗。

比较2组愈合后瘢痕长度、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以及术后 疼痛评分、患者对乳房美观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愈合后瘢痕长度、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2 h 、12 h 、24 h 观察组疼痛V A 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对乳房美观满意度 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乳腺脓肿应用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术治疗,一方面可以缩短愈合时间与愈合后 瘢痕长度,另一方面可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术后疼痛,使患者对乳房美观更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乳腺脓肿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术瘢痕疼痛乳房美观The effect of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on breast abscessJiang Qihua,Li Denghua, Wei Wensong,et al.The Third Hospital of Nanchang City,Narwhang, Jiangxi 330009【Abstract 】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reast abscess treated with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irrigation and drainage .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breast absces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20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 . The computer random number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 them into two groups of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incision and drainage ,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egative pressure sealing and irrigation drainage . The scar length , the number of dressing changes , the healing time , the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 and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breast beau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ResultsThe scar length , healing time , and number of dressing changes afterheal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pain VA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2 h , 12 h , and 24 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s satisfaction with breast beau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Breast abscess should be treated with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 On the one hand ,it can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 and the length of scar after healing . On the other hand , it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dressing changes and alleviate postoperative pain .【Key Words 】 Breast abscess Negative pressure sealing and irrigation drainage Scar Pain Breast beauty DOI : 10.19435/j . 1672-1721.2020.31.001乳腺脓肿为育龄期常见的女性疾病之一,而且初产妇是高 危人群,主要为细菌侵袭乳头或乳汁淤积导致乳腺组织炎性反 应,随着病情发展,逐步发生脓肿。

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分析

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分析

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分析
背景:甲状腺、乳腺肿瘤切除手术后,常采用切口内负压吸引技术,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术后切口负压吸引有助于减少创面渗液和疼痛,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和降低感染风险,
但如不合理使用和护理,反而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9年-2021年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共计200例,其中采用切口内负压吸引技术的患者100例,对其术后护理及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100例术后患者的观察发现,切口内负压吸引后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负
压泵的放置应避免对切口造成压迫;②切口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潮湿;③需保证切口周
围与吸引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④每24小时应更换负压吸引袋和吸引海绵,避免交叉感染;
⑤术后7天内应避免急剧运动和激烈运动,避免切口负压吸引失效或引起感染等问题。

结论:切口内负压吸引技术在甲状腺乳腺手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术后创面愈合,但需要合理使用和护理。

护士在协助医师放置负压泵及更换负压吸引袋和吸引海绵时需注
意切口的卫生、患者体位、运动及感染风险等因素,以保证患者创面的愈合和健康。

VSD负压吸引在乳腺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VSD负压吸引在乳腺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 患者切口处可见脓性分泌物,多次给予患者换药,效果不 佳,切口感染加重,形成窦道
测量窦道长度,裁剪大小合适长度
缓慢冲洗,保持通畅,5天更换
重新测量窦道长度
第二次换药
材料填充窦道
效果及评价
• VSD的应用减少了传统换药的次数;有效的加速创口愈合, 极大程度减轻病人不适。
• 禁忌症:活动性出血
案例
• 患者女性,41岁,乳腺癌(左)于2013.09.23在全麻下行左 乳区段切除+左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带回腋窝引流管一 根,观察胸前和腋窝皮瓣贴合良好,于2013.10.10拔除引流 管。患者于10.18行第一周期化疗,方案为:紫杉醇脂质体 +吡柔比星。患者于11.08入院已拆线拟行第二周期化疗时, 发现左乳内上现象约2.0*0.5cm皮肤破溃,医生给予更换敷 料、碘伏擦拭,并用组织钳搔刮创面,嘱京万红软膏涂抹 创面。患者经多次换药效果不佳,皮肤破溃面积增大,于 12.02左乳切口裂开,于12.12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术。
VSD负压吸引在乳腺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研究背景
• 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是一种处理各 种复杂创面和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相对于外科各种引流 技术而言VSD技术是一种革命性新进展,近年来国内诸多学 者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的治疗烧伤整形科多见。
作用机制
• 能够彻底去除腔隙、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促进愈合, 贴上半透膜可阻止细菌入侵,使之处于封闭状态而进行的 引流。持续负压引流可改变细菌生长环境,减少毒素吸收, 彻底清除引流区域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和 促进组织水肿消退,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同时该技术减少患者换药次数,降低医疗费用,有效控制 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简单易行。

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分析

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分析

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分析甲状腺乳腺手术是常见的外科手术,术后切口的愈合和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非常重要。

负压吸引是一种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切口愈合的方法。

下面将对甲状腺乳腺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进行分析。

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要求对负压吸引系统进行正确的设置和使用。

负压吸引系统由负压容器、吸引管道和切口敷料等组成。

护士需要检查负压容器的密封性,确保负压状态下无气体泄漏。

要检查吸引管道是否暴露并避免被压迫,确保负压吸引效果。

切口敷料应紧密贴合切口,避免气体和液体渗漏。

对切口敷料和负压吸引系统进行定期的观察和更换是必要的。

护士应定期检查负压容器的负压情况,并记录负压数值。

当负压数值下降或达到预设的更换标准时,需要及时更换负压容器和吸引管道,以维持有效的负压吸引效果。

要观察切口敷料的情况,如出血、渗液、感染等,及时处理。

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要注重切口的局部护理。

切口周围的皮肤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患者也要保持适当的休息和饮食,避免过度活动和摄入刺激性食物,以促进切口愈合。

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要注意相关并发症的监测和预防。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切口出血、切口愈合不良等。

护士要定期进行切口病情的观察,包括切口红肿、局部疼痛、渗液等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切口内负压吸引的护理对甲状腺乳腺手术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士需要正确使用负压吸引系统,定期观察和更换切口敷料和负压吸引系统,并注重切口的局部护理和并发症的监测和预防。

只有做好这些护理工作,才能促进切口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9-06-15T14:47:37.6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3期作者:王卫[导读] 乳腺脓肿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其中以初产妇为高危人群,即是由细菌侵袭乳头或乳汁淤积所造成的乳腺组织炎症。

(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四川攀枝花 617000)【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脓肿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和美观度影响。

方法:选取94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7例。

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瘢痕长度、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疼痛程度、乳房变性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切口美观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脓肿引流术相比,前者优势更大。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传统脓肿引流术;乳腺脓肿【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021-02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mammary abscessWang Wei.Breast Surgery,Panzhihu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Panzhihua,Sichuan 617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technique o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abscess with traditional abscess drainage and its effect on pain and aesthetics. Methods 94 patients with breast absces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7 in each group. Results The healing time, length of scar,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number of dressing changes, pain degree, breast degener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sion aesthetic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 technique has a greater advantage than the traditional abscess drainage technique.【Key words】Negative pressure closed drainage;Traditional abscess drainage;Breast abscess乳腺脓肿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其中以初产妇为高危人群,即是由细菌侵袭乳头或乳汁淤积所造成的乳腺组织炎症,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脓肿;目前临床上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通过切口脓肿,实施引流,起到清除病灶组织的目的[1];为了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比传统脓肿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和美观度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乳腺脓肿治疗的3种方法探讨

乳腺脓肿治疗的3种方法探讨

乳腺脓肿治疗的3种方法探讨王国栋;王红超【摘要】目的:探讨分别采用穿刺抽液、置管引流、传统切开引流这3种方法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脓腔的大小及不同情况,选择21例乳腺脓肿采用穿刺抽液(穿刺组),18例采用脓腔置管冲洗加负压持续引流(置管组),6例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开组)。

结果穿刺组2例中转行置管引流;置管组2例中转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其余穿刺组和置管组脓腔均Ⅰ期愈合,无明显疼痛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未见明显疤痕和乳房变形;传统切开引流组经反复换药 II期瘢痕愈合,乳房不同程度变形。

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术后均无慢性感染及复发,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根据患者脓腔的大小及不同情况,合理选择穿刺抽液、置管冲洗加负压持续引流及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可以使乳腺脓肿的治疗更加微创、简便、安全、疗效明确、痛苦小,而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期刊名称】《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368-370)【关键词】乳腺脓肿;穿刺抽液;置管引流【作者】王国栋;王红超【作者单位】101200 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101200 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急性乳腺炎早期处理不当很容易形成乳腺脓肿,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

而脓肿一旦形成,必须手术引流。

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创伤大,换药时疼痛剧烈,治疗时间长,愈合后瘢痕明显,严重者还可导致乳房变形[1],不仅影响美观,而且给患者心理及生理带来双重影响,对于现代女性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

随着外科各项微创技术的发展,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根据患者乳腺脓腔的大小及不同情况,合理选择穿刺抽液、置管引流、传统切开引流3种方法治疗乳腺脓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取2010年1月至 2014 年2 月在本院乳腺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脓肿患者45例,均为哺乳期女性,年龄 21~33 岁,平均(24.3±2.9)岁。

双套管负压引流微创治疗乳腺脓肿效果分析

双套管负压引流微创治疗乳腺脓肿效果分析

双套管负压引流微创治疗乳腺脓肿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5-10-27T16:35:35.9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作者:郝洪亮[导读]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脓肿是产后哺乳期女性的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局部红肿疼痛。

郝洪亮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300 摘要:目的:双套管负压引流微创治疗乳腺脓肿效果分析。

方法:在B超引导及局麻下于乳腺脓肿最低处小切口切开脓肿置入自制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

结果:患者1一3d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乳腺脓肿引流液开始转清,4一8dB超显不脓腔消失,6一13d拔管,平均(8.75± 2.96)d。

结论:双套管负压引流微创治疗乳腺脓肿可以降低脓肿切开引流带来的创伤,保全了乳腺的完整性与美观,完全可取代传统的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双套管负压引;流微创治疗;乳腺脓肿乳腺脓肿是产后哺乳期女性的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局部红肿疼痛,并伴有脓肿形成及全身中毒症状,若小及时治疗,脓肿可穿至乳房与胸肌之问的疏松结缔组织问形成乳房后脓肿,或直接向外破溃,形成皮肤窦道,久治小愈,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脓腔填塞纱布、换药并配以足量抗生素治疗,不仅患者创伤大、痛苦大、愈合差,且病程长,有时还需要再次手术才能治愈。

近三年来笔者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治疗乳腺脓肿患者54例,取得很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一2013年1月于我院住院的乳腺脓肿患者54例,均为哺乳期女性,产后15 d~10个月,局部症状表现为红肿热痛,伴或小伴发热,B超检查证实乳腺脓肿,且皮肤均无破溃。

年龄19一34岁,平均26岁。

分娩后4周内发病者42例,4周后发病者12例,发病至引流时间7一18天,平均11天。

脓肿总数58个,其中单个脓肿者40例,两个脓肿者6例,三个脓肿者2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粘贴式负压冲洗器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
2015-10-28T09:38:40.4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 作者: 吕振辉
[导读] 哈尔滨市呼兰区红十字医院 乳腺脓肿是由于乳汁积存造成导管扩张形成,由于哺乳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人忽视。
吕振辉
哈尔滨市呼兰区红十字医院 150500
摘要:目的:分析粘贴式负压冲洗器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脓肿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
传统切开引流换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粘贴式负压冲吸器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问、住院时问及治疗费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口长度、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伤口愈合天数和治疗费用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中应用粘贴式负压
冲吸器具有显著疗效,在临床中应用价值很大。
关键词:粘贴式负压冲洗器;乳腺脓肿;临床应用
乳腺脓肿是由于乳汁积存造成导管扩张形成,由于哺乳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人忽视,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治疗,细菌感染的情况
下会发生急性乳腺炎。乳腺脓肿一经确诊,必须采取外科手段排脓。传统的切开引流换药法创伤巨大,换药频繁,治疗时间长,费用高,
愈合后遗留较明显的手术疤痕,常导致乳房变形,很难为现代女性接受。如何减少创伤,加快愈合,尽量保持乳腺的完整美观是一个备受
关注的临床课题。本院在为乳腺脓肿患者治疗时,采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进行引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72例乳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切开引流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6
例,年龄
20岁一35岁,平均28岁,均为一胎哺乳期妇女,分娩后5周内发病者42例,5周后发病者18例,发病至引流时间均在15 d内,平均

9d
,具体脓肿分布:单个脓肿患者50例,2个脓肿患者6例,3个脓肿患者4例,每个脓肿每天切开引流量平均为130 ml;观察组患者36例,
年龄
20 -35岁,平均28岁,均为一胎哺乳期妇女,分娩后5周内发病者42例,5周后发病者17例,发病至引流时间均在15 d内,平均9.3 d,
具体脓肿分布:单个脓肿患者
49例,2个脓肿患者7例,3个脓肿患者4例,每个脓肿每天切开引流量平均为130 ml。两组患者在年龄、病
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仪器准备
以长约5cm、直径0.8cm多孔塑料管制成吸引头外套管,套管内插入直径0.4cm吸痰管制成双套管吸引头,直径0.2cm吸痰管为冲洗
管,以粘贴式小口径造口袋制成吸引器外罩,将吸引头及冲洗管经造屡袋排出口伸入袋内,置于粘贴口附近,胶布封闭排出口,制成粘贴
式负压冲吸器。
1.3方法
观察组术前B超明确脓肿部位及范围,以龙胆紫液标记脓肿最薄弱部位(常为波动感最强处中心)。患者平卧,局部麻醉,肌注布桂嗪
100 ml
,利用空针(长2为5.0 cm)对脓腔进行穿刺并对其深度加以判断,对所抽出脓液进行细菌培养,之后展开药敏试验。自穿刺道将皮
肤切开
1 cm切口,利用止血钳对皮下组织予以钝性分离直至脓腔中,利用吸引器将脓液吸尽,用手指对脓腔问隔行钝性分开,促使脓腔充
分敞开,利用生理盐水对脓腔进行冲洗,根据脓腔形状和大小将负压冲吸器
1~2根冲洗管放到脓腔中,吸引头放至切口旁边,在切口上罩粘
贴口使之构成密闭的空问,将吸痰管和负压相接,在负压吸引后脓腔瘪下。冲洗液从脓腔流出后由负压吸引并引向患者体外。对照组患者
平卧,局部麻醉,肌注布桂噢
100 mg,手术切开术前B超检查确定的脓肿范围及大概位置,常规做约5 cm的大切口,将脓腔间隔打开,并
将其中的脓液清理干净,生理盐水冲洗后将浸润凡士林的纱布填塞在脓腔,应用干纱布包扎后完成手术。
1.4术后护理
所有患者均予回乳、全身应用抗菌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保持粘贴式负压冲洗器持续压力吸引,并应用浓度为0.9 %的氯化钠1500 ml和
24
万U的庆大霉素作为冲洗液经由冲洗管缓慢冲洗脓腔,注意观察并保持负压吸引的顺畅和脓腔的状态,不必换药,待水肿消失后可向后
移出冲洗管,继续负压冲吸
3d后,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如脓腔完全消失可去除负压,去除后切口2d左右即可愈合。对照组伤口每日盐水
纱布或抗菌素纱布换药,患者病情稳定后有
20例出院转门诊继续换药治疗。
1.5统计指标
统计二组病人伤口长度、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伤口愈合天数和治疗费用。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比较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1为
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过程均顺利,所有患者全部治愈。采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时,所有切口长度均为10mm左右的小切口。与对照组相
比,实验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0.01)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乳腺脓肿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患者多为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常由急性乳腺炎早期处理不当所致,也被称为乳汁淤积症。
临床表现主要是乳内出现肿物,哺乳期患者如先前有乳腺增生症、炎症或肿瘤压迫等病史或在哺乳期哺乳习惯不良,都可造成乳腺一个腺
叶的堵塞,进而形成乳汁积聚,导管扩张形成囊肿。脓肿一经确诊,必须手术切开排脓。传统的大切口开放式引流的治疗方法是将切口切
至脓腔边缘,大量凡士林纱布填塞引流。由于哺乳期乳汁较多,加上脓液,使切口渗液较多,需每日一次甚至多次更换敷料,操作过程中
病人疼痛明显。切口愈合缓慢,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愈合后遗留较明显的手术疤痕,导致乳房变形,很难为患者接受。
近年来在微创技术小断发展下,超声引导下乳腺脓肿置管引流或问断抽吸冲洗已成为现阶段乳腺脓肿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诸多临床
实践证实该术式有良好临床疗效。然而虽然这一术式疗效确切,但部分患者,特别是乳腺脓肿过大者仍需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展开治疗。
在过去乳腺脓肿临床治疗中,大切口切开引流术是常用术式,但常会给患者造成过大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复杂伤口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可促进人慢性创而血管生成,有利组织愈合。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还可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促进组织愈合:负压吸引主动去除了组织中水肿的液体,降低了小血管压力,改善血流,从
而改善了组织的氧供和营养供应,促进机体愈合。在负压吸引条件下,肉芽组织的形成速度较平常增加。负压的机械性刺激对细胞增生和
小血管的形成也有进作用。高氧供环境对中性粒细胞灭杀细菌的过程十分有利。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临床效果好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训一学意义(P<0.05),这些优
点间接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4、结语
总之,粘贴式负压冲吸器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操作理念,在保证引流的彻底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脓肿切开引
流带来的创伤,保全了乳腺的完整与美观。可加快切口愈合缩短,减少换药次数,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并控制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中推
广。
参考文献:
[1]杜正文,王玉明,高迎飞,等.乳腺脓肿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22例疗效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11,27(7):1317-1318.
[2]陈少全.粘贴式负压冲吸器治疗甲状腺癌根治术后严重乳糜屡1例.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1):1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