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护理
浅谈急性乳腺炎的护理体会

浅谈急性乳腺炎的护理体会作者:马秀玲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1期急性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发生在产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最为常见,好发于产后3~4 w。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淋球菌[1]。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乳房疼痛、局部红肿、高热等一系列表现,直接影响到乳腺分泌,造成产妇极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
因此加强乳腺炎的预防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现将我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6例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56例急性乳腺炎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5岁,发病在产后3~7 w的哺乳期患者50例,产后2~8个月发生的6例。
39例患者临床给于抗感染并配合吸乳、按摩后,经过5~8 d住院治疗痊愈;17例患者出现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经抗炎、换药治疗后10~15 d痊愈出院。
2护理体会2.1防止乳汁淤积乳汁淤积是急性乳腺炎产生和加重的重要原因。
常见原因多为产妇缺乏哺乳经验、乳头畸形、乳管不畅等。
具体措施:指导产妇特别是初产妇正确的哺乳常识,养成按需哺乳,随时排空乳房的习惯。
哺乳前后清洁乳头,患乳暂停哺乳,及时用吸乳器洗净或挤净淤积的乳汁,保持乳腺管通畅。
手法挤奶是最方便实用的,因此应教会产妇和家属正确的挤奶方法,及时解除乳胀。
乳头畸形一般是指乳头内陷,妊娠期就应每日挤捏、提拉乳头,大多数可得到纠正。
分娩后仍未纠正者,可使用吸奶器抽吸乳头,吸出后立即让新生儿吸吮。
2.2控制感染细菌入侵是急性乳腺炎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是保持乳头清洁,遵医嘱早期使用敏感并对婴儿无不良影响的抗菌药物。
哺乳期每次哺乳后要注意清洁乳头乳晕,不应让婴儿含乳头睡觉,同时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婴儿口腔有炎症时在治疗期间应改为人工哺乳;不能用酒精清洁以免皮肤变脆而发生皲裂;乳头乳晕有破损或皲裂时,应暂停哺乳,每日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哺育婴儿,局部温水清洗后,涂抗生素软膏,待伤口愈合后再进行哺乳。
产科术后诊断护理措施

摘要:产科术后护理是保障母婴安全、促进产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本文针对产科术后常见的护理诊断,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产科术后护理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一、引言产科术后护理是妇产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产后恢复、新生儿护理以及母亲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
良好的产科术后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本文将对产科术后常见的护理诊断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二、产科术后常见护理诊断1. 伤口感染2. 产后出血3. 尿潴留4. 感染性休克5. 乳腺炎6. 心理障碍7. 营养失调8. 便秘三、产科术后护理措施1. 伤口感染(1)保持伤口清洁:术后及时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渗出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扩散。
(3)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
2. 产后出血(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加强宫缩:使用缩宫素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3)心理支持:给予产妇心理安慰,减轻焦虑情绪。
3. 尿潴留(1)鼓励产妇多饮水:增加尿量,促进排尿。
(2)温水坐浴:刺激会阴部,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
(3)诱导排尿:协助产妇取舒适体位,按摩膀胱,促进排尿。
4. 感染性休克(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症状。
(2)迅速给予抗休克治疗: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扩容剂等药物。
(3)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产妇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5. 乳腺炎(1)保持乳房清洁:定期清洗乳房,预防感染。
(2)正确哺乳:指导产妇正确哺乳,避免乳汁淤积。
(3)局部热敷:乳腺炎初期,可进行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6. 心理障碍(1)心理疏导:倾听产妇心声,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
(2)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参与产后护理,给予产妇关爱。
(3)专业心理干预:必要时,请心理医生进行专业心理干预。
急性乳腺炎急救与护理

急性乳腺炎急救与护理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哺乳期的妇女。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往往从破损的乳头侵入,引起乳腺急性化脓性蜂窝
织炎。
正常情况下,细菌的侵入并不立即发生炎症,如果产妇的身体抵抗力减弱,乳腺管不通畅或喂奶时未完全吸尽,奶汁积聚在乳房内形成块状物,此时侵入的细菌就很容易在此生长繁殖,破坏乳腺,引起化脓。
初期病人表现乳房胀痛,低热,甚者有高热、寒战、乳房肿胀、搏动性疼痛、皮肤红肿并有压痛,腋窝淋巴结可有肿大。
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形成乳房脓肿。
【急救措施】
(1)患侧暂停哺乳,将乳汁用吸乳器吸净。
(2)患病早期可用宽布带将患侧乳房托起,局部冷敷,减少充血和乳汁分泌。
(3)应用大量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4)可用鲜蒲公英或仙人掌捣碎外敷乳房。
乳汁过多者,可用芒硝250克,装纱布袋内外敷患处。
(5)脓肿形成期,应对乳房作热敷,促使感染局限化。
(6)若脓肿已形成,应到医院治疗。
脓腔较小者,可采用局部抽脓,并向脓腔内注入青霉素10一20万单位,脓腔较大者,作切开引流术。
【护理方法】
(1)产妇哺乳期间,应心情舒畅,并保持乳头清洁,乳房内不存留奶汁,更不可挤压乳房。
(2)乳头被婴儿吸破时,局部应涂以紫药水或磺胺软膏及抗菌素软膏。
喂奶时,再将药膏擦掉。
五味消毒饮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五味消毒饮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五味消毒饮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的疗效。
研究选择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分组,采用五味消毒饮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和并发症分析。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五味消毒饮在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部分指出五味消毒饮在该患者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为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乳腺炎、脓肿、乳腺炎脓肿、手术后、五味消毒饮、疗效观察、并发症、统计分析、应用前景、临床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疼痛、局部温度升高等症状。
乳腺炎通常会发生在哺乳期妇女中,但也有一部分非哺乳期妇女出现乳腺炎的情况。
乳腺炎严重的情况下,可引起乳腺脓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的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排脓、抗生素治疗等。
传统治疗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治疗周期长等问题。
寻找一种对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五味消毒饮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中的疗效,评估其在促进患者康复和减轻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
通过观察疗效,分析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和经验。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率。
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五味消毒饮在乳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方案,为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术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疾病的康复与预防。
1.3 研究意义乳腺炎是乳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局部胀痛、红肿、乳头溢脓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乳腺炎住院、出院健康指导

急性乳腺炎住院、出院健康指导
住院健康指导
(一)疾病指导及术前宣教
缓解疼痛的指导:
(1)防止乳汁淤积:患者暂停哺乳,定时用吸乳器吸净或挤净乳汁。
(2)局部托起:用宽松的胸罩托起乳房,以减轻疼痛和减轻肿胀。
(3)局部热敷、药物外敷或理:以促进局部血循环和炎症的消散;局部皮肤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美容液湿热敷。
(二)术后宣读
脓肿切开引流者,保持引流通畅,指导患者避免牵拉、压迫引流管,如引流液的颜色、量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定时更换切口敷料。
出院健康指导
1、保持乳头乳晕的清洁在孕期经常用温水清洁两侧乳头,妊娠后期每日清洗一次;产后每次哺乳前、后均需清洗乳头,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
2、纠正乳头内陷乳头内陷者于妊娠期经常挤捏、提拉乳头。
3、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时应将乳汁洗净,如有乳汁淤积,应及时用吸乳器或手法按摩排空乳汁,养成婴儿不含乳头睡眠的良好习惯。
4、保持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
5、及时处理乳头破损乳头、乳晕破裂或皱裂时暂时哺乳,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哺乳婴儿;局部用温水清洗以抗菌药软膏,待愈合后再行哺乳;症状严重时应及时诊疗。
产褥期乳腺炎护理临床体会

产褥期乳腺炎护理临床体会目的:对产褥期乳腺炎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方法:及时排空乳汁,防止感染,注意术后病情变化,分别从身体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乳腺炎护理的阐述。
结果:大多数产褥期乳腺炎患者经过规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对产褥期乳腺炎患者进行及时、规范护理,是有效缓解、治愈本病症的重要保障。
标签:产褥期;乳腺期;护理乳腺炎是由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导致的乳腺化脓感染性疾病,常见于产褥期妇女,尤以初次生产妇女多见,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皮肤发红发肿、体温升高等,可伴有焦躁、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不但严重影响妇女产后的康复,而且也会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经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产后使用多种护理方法,可以达到基本治愈的目的,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1年3月一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的产褥期乳腺炎患者67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9岁。
初产妇51例,经产妇16例;67例患者中,有61例使用冷敷、排空乳汁、抗生素消除感染等治疗方案,平均治疗时间为7天,全部治愈;另外6例形成脓肿,遂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无乳瘘形成,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平均治疗时间10天,治愈出院。
2护理心得2.1需及时排空乳汁:由于会加重乳汁淤积,同时停止哺乳能影响到婴儿的成长发育,所以早期乳腺炎应该坚持母乳喂养。
医护人员会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喂养方式,通常情况下,如果乳房胀痛、皮肤红肿,因为多哺乳可以让婴儿把乳汁吸净,从而减轻乳房内压力,所以只要乳汁颜色不变,就可以照常哺乳;另一种方法是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使用手法或吸奶器将乳汁吸净。
如果乳腺有化脓情况,则应先停止患侧乳房哺乳,然后使用手法或吸奶器将乳汁排出。
当有严重感染以及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则需要立即停止哺乳,然后采取回乳治疗。
2.2防止感染:产褥期乳腺炎的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
在这个期间需要每天用肥皂和温水清洗乳头,特别是哺乳后更要及时清洁乳头及其周围。
因酒精容易使乳头及周围皮肤产生皲裂,所以一般情况下禁止用酒精清洁乳头,一旦发生皲裂,则应该立即停止哺乳。
产后乳腺炎的预防及护理课件-PPT

乳头皲裂及乳汁淤积的早期护理
1 乳头皲裂早期
乳头皲裂早期,由于疼痛难忍,产妇经常会拒绝 哺乳。 及时纠正错误的含接姿势,可以有效缓解哺乳的 疼痛,同时可以免乳头皲裂进一步加重。 指导产妇于哺乳前后各挤一滴奶涂于患处促进全 愈,涂消毒植物油、羊脂膏亦可。
乳头皲裂及乳汁淤积的早期护理
2
乳汁淤积的早期护理
• 母乳喂养↓婴儿青少年时期肥胖的风险。
到医院就诊 当乳头皲裂、奶胀手法护理无效、合并发烧时要
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预防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可以预防的,也是应当预防的,这是产 褥期妇女保健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急性乳腺炎的病 因,预防也就不困难了。关键就是两条:防止乳汁淤积,保 持乳房局部的清洁和产妇的身心健康。在怀孕最后两个月, 就要做好哺乳的准备。首先要保持两侧乳房的清洁,经常用 清水清洗乳头。注意不要用香皂类清洁用品去清洗乳房,因 为女性在怀孕期间,乳房上的皮脂腺以及大汗腺的分泌物会 增加,这些物质可使皮肤表面酸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如果 经常用香皂等洗去保护层,甚至洗去了保护乳房皮肤润滑的 油脂,就很容易使乳房表面形成破损、皲裂,病菌易于由此 侵入导致感染。
频繁地吸吮可促进淤积的缓解; 适当的乳房按摩,帮助挤出淤积的乳汁,可以疏通 乳腺管,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乳汁的顺利排 出 50%的碳酸镁溶液湿热敷有消肿、消炎、止痛的作 用;
产后常见影响母乳喂养的问题
⑴产后疲劳影响乳汁分泌,指导产妇注意休息, 避免疲劳。因乳母不能睡长觉,要适应与宝宝睡 眠同步。
防止发生乳头皲裂
2 矫正凹陷或扁平乳头
用十字操法牵拉乳晕皮肤。每日2~3次,每次重 复牵拉2-3分钟。 当凹陷或扁平乳头不易矫正时,孕37周以后,采 用负压吸引的方法将乳头吸出,并维持一段时间, 每天进行两次。 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引起宫缩,子宫敏感、宫缩 频繁,或者有过流产史、早产史的孕妇慎用。
急性乳腺炎病人护理

模块六泌尿生殖系统病人的护理任务十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复习发问】1.尿路感染常有病原体?答:大肠杆菌2.尿路感染最常有感染门路?答:上行感染3.尿路感染首选协助检查?答:尿细菌学培育【新课导入】【事例】陈女士, 27 岁,哺乳期。
左乳房红肿、痛苦 2 天,体温℃。
体格检查:左乳房外上象限可见×3cm×2.5cm 红肿区,表皮温度高,有显然压痛。
临床诊疗为:急性乳腺炎思虑:1.请说出预防本病发病的重点。
2.怎样防备乳汁淤积?【职业综合能力培育目标】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急性乳腺炎病人进行引流术后护理的能力;具备为急性乳腺炎病人正确降温的能力;具备为急性乳腺炎病人进行乳房按摩、局部热敷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急性乳腺炎主要病因、典型临床表现、相应协助检查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急性乳腺炎病人进行病情察看及健康指导的能力;培育学生有效交流能力及表达能力;培育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解说】一、定义(图片)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产后3~4 周,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以初产妇常见。
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少量为链球菌感染。
二、病因与病理(一)病因1. 乳汁淤积当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凹陷),阻碍正常哺乳,或乳汁过多、婴儿吸乳过少、乳管不畅达等致使不可以完整排空乳汁等,出现乳汁淤积将有益于入侵细菌的生长。
2.细菌入侵感染的主要门路是乳头损坏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
细菌也可直接入侵乳管,上行至腺小叶而致感染,如婴儿患口腔炎或口含乳头睡眠所致。
(二)病理急性乳房炎可同时存在数个炎性病灶而先后形成多个脓肿,脓肿能够是单房或多房性。
脓肿可自行向外溃破,深部脓肿也可向深部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松散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
三、临床表现(图片)1.初期急性乳腺炎在开始时患者乳房胀满,痛苦,哺乳时愈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肿块或有或无,皮肤微红或不红,或伴有浑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浮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哺乳期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护理
乔敏敏 学号:201311049
乳房脓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常因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造成,多
见于产后哺乳妇女,特别是初产妇更为多见,临床以消除感染、排空乳汁为治疗
原则,传统手术方式以脓肿切开引流术为主[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2年6 月-2014 年6 月我科收治急性乳腺炎患者78 例,其中,
处于脓肿形成期而行脓肿切开引流术46 例。46 例形成脓肿患者,均发生在产后
2 ~ 28周,其中初产妇为34例,经产妇12 例;患者均有发热、畏寒、疼痛、食
欲不振等症状,有乳房肿块、压痛、皮肤潮红、皮温升高等体征。部分严重者患
乳呈进行性增大,张力高,表皮静脉清晰可见,肿块有波动感,夜间胀痛更明显。
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和( 或) 中性粒细胞升高。B 型超声: 主要以乳
腺后间隙改变为主,多为大片状不均匀低回声区,边界线紊乱,与正常侧比较可
增大1 ~ 2 倍,患者乳腺腺体层炎性改变不明显,无或少许局部回声。
1.2 治疗方法经乳晕旁切口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放置引流管加压包扎,
每天冲洗术区后换药,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以溴隐亭回奶。
1.3 结果4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疗程10 ~ 32d,引流管拔管时间平均为6d,术
后9 ~ 18d 切口拆线,溴隐亭平均服用2周,其中3 例患者引流管口愈合延迟,
给予换药后痊愈。
2 护理
2.1 切口护理 实施脓肿切开引流术后, 应定时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尤其要
注意体温变化的情况, 必要时抽血检查白细胞的计数。术后伤口敷料被乳汁或
引流液污染时, 要及时更换, 护理工作者应协助医生为患者换药, 并观察伤
口愈合情况, 及时换药可避免发生感染及影响伤口愈合。由于乳汁分泌不利于
伤口愈合,应停止哺乳。由于患者的切口位置留置引流管,因此,要妥善固定引
流管,避免发生曲折、脱出等问题。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及性质。如
果连续三天引流量少于10 ml 或者在引流物中没有乳汁, 红、肿、热、痛症状
消退, 生命体征平稳, 则可将引流管拔除。
2.2 出血的护理 由于乳房组织较为松软,术后充分按压为止血的有效方法。治
疗结束后,用多头带加压包扎,观察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或渗乳,如有浸湿,
应及时更换。
2.3 疼痛的护理 安慰鼓励患者敢于表达关于疼痛的感受,支持患者;当疼痛
不能忍受时,适当使用止痛药,设法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可建议患者
听喜欢的音乐, 家属提供婴儿的照片、录像等给患者观看, 激发母爱情怀; 多
陪伴患者以分散注意力, 介绍术后成功的病友与患者分享经验, 以增强对疼痛
的耐受性, 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2.4 饮食护理 产后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体质较弱,发热后机体代谢率又增
加,所需能量势必增加,应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肪饮
食,注意保证水分的摄人。不要进食辛辣、生冷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补充各种维生素,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炎症的吸收,使其身体尽快恢复。
2.5 心理护理 乳腺脓肿患者常多愁善感,情绪抑郁,护士应以热情、亲切的语
言与患者交谈,对患者劝慰开导,关怀体贴,了解患的病情及心理状态,做好解
释工作。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避免患者看换药过程,以减少不良刺激。告知患
者医护人员经验丰富,会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疼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取得高度信任,使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6 出院健康指导 嘱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其疾病恢复非常重要。应注意
保持乳头清洁卫生,哺乳前后用温水洗净,养成定时哺乳习惯,婴儿不含乳头睡
觉,每次哺乳后应及时用吸乳器或按摩帮助排出剩余的乳汁,保持局部清洁, 防
止乳晕、乳头损伤,如有发热,皮肤局部发红,乳汁排出不畅及早就医。
3 小结 急性乳腺炎形成脓肿后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加强对患者的综合
护理,能有效减轻病情,促进疾病的恢复。
[1] 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M]. 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05 ~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