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经济法》第四章讲义7

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经济法》第四章讲义7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9b270913.html,

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经济法》第四章讲义7

股份有限公司

一、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一)设立条件

1.发起人条件

发起人为2人以上200人以下,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承担公司筹办事务。

2.财产条件

(1)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如:上市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为人民币3000万元。

(2)缴纳注册资本的方式和期限。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全体发起人可以一次缴足,也可分期缴纳。分期缴纳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在缴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出资方式。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出资方式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相同。根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规定,控股股东投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应独立完整、权属清晰。控股股东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的,应办理产权变更手续,明确界定该资产的范围。上市公司应当对该资产独立登记、建账、核算、管理。控股股东不得占用、支配该资产或干预上市公司对该资产的经营管理。

(4)注册资本的表现形式。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应当划分为股份,且各股金额应为均等。

(5)不按规定缴纳出资的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不安规定缴纳出资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按规定缴纳出资的责任相同。

3.组织条件

(1)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需要有相应的名称、住所,这与有限责任公司的要求相同。

(2)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制订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须经创立大会通过。

【例题·多选题】甲、乙、丙准备注册成立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拟定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下列情形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A.采取发起设立方式,首次出资1000万元

B.采取发起设立方式,首次出资1500万元

C.采取募集方式设立,发起人出资1000万元

D.采取募集方式设立,发起人出资1750万元

注会会计知识点(详细)(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总论 【高频考点】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高频考点】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高频考点】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高频考点】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分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注册会计师考试:非专业牛人考CPA一次性过六门的经验分享(转载)

题记——,有的是做律师,有的是做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或者其他什么职业的“师”等。但是无论选择在什么行业里出类拔萃,都是要下血本,都是要刻苦努力的。就比如说考注册会计师需要考注册会计师考试一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经验,希望对各位考注会的朋友都会。 12月24日凌晨查成绩那一刻,自己的确是万分惊讶了一下。然后惊喜了良久。本来在考完后,就已经不抱有任何幻想能一次性通过了。但,有勇气真的就会有奇迹,梦想真的很了不。这个结果对我来说,确实来之不易,其中蕴含的辛酸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自今年九月份考完试后,就不断被要求分享经验。其实,我没有什么经验秘诀可谈,有的只是。但,还是想写点东西,希望能帮助和鼓舞更多的人“梦想成真”众多师兄弟妹同学在面临抉择考CPA,也许可以想想:“,不是都一次通过了CPA?像我这样优秀的人肯定也没问题。”,选择一次性考六门CPA也是直接受到了中国政法大学方科师兄的鼓舞。当然,方科师兄绝对是牛人,法大传奇人物~我和师兄不是一个级数的。但非常感激师兄无私的帮助和教导,从没嫌弃我这样一个智力低下的人。】 CPA,一个人最重要的还是能力的培养。期间重要的是CPA的学习过程,以及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结果只是某种程度对努力的肯定。本文主要目的的想为了给各位想考CPA的一些粗浅的过来人之谈,给出一个“弱智”人士也可以一次通过CPA六门的成功事例,说明CPA并不是你们想象中的神话,给一些想而又不敢尝试的人一些鼓舞。如果不是受到多个(真的N个那么多~)同学师弟师妹的要求,介绍一些CPA的备考“经验”。我真的不会这么自告奋勇去写一篇这么长的东西!这篇东西,是平安夜通宵写出来的,算是给大家的一个“圣诞礼物”所以,请一些素质低下的人,换位思考一下,也理性思考一些。谢、无知、可耻、无礼的留言!我们不是一类人,请绕道~谢谢~P.S.我不是只会,也不是考试机械,我懂的东西不比你们常人少!!! 、关于我的一些情况 总成绩421分,会计73、审计60、财务管理67、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70、税法81、经济法70。这个成绩不算很高,也不算低,目前在中华会计网校奖学金----注册会计师奖申请者中总分排名第四。(第一名有五万元丫丫~方科师兄就是当年的第一名~其实,我考前也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可惜没成功~我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研一学生,本科毕业于。 、关于复习时间 一般人都会喜欢问我,复习CPA用了多久。其实,这个是比较难答的问题。我认为比较准

注册会计师 会计讲义

前言 一、2015年注会《会计》教材的变化概况 2015年注会会计变化较大,主要的是根据财政部最新颁布或修改的八项企业会计准则对教材进行修改。具体变化如下: 1.第2章金融资产:将涉及到的其他综合收益均由“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替换为“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2.第4章长期股权投资及合营安排: (1)章名由“长期股权投资”变为“长期股权投资及合营安排”。 (2)明确“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按照教材第二章的内容进行核算” (3)新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如果被合并方本身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被合并方的账面所有者权益应当以其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上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 (4)不形成控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中,删除了“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情况。 (5)新增“成本法下,子公司将未分配利润或盈余公积转增资本,且未向投资方提供等值现金股利或利润的选择权时,投资方并没有获得收取现金或利润的权力,该项交易通常属于子公司自身权益结构的重分类,投资方不确认相关的投资收益”。 (6)新增权益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需要考虑“三是在评估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重大影响时,应考虑潜在表决权的影响,但在确定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其他权益变动的份额时,潜在表决权对应的权益份额不应予以考虑”。“四是在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时,法规或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损益应当予以剔除后计算”。 (7)新增“投资方与联营、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投出或出售资产的交易构成业务的处理”、“投资方向联营、合营企业投出业务并能够实施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处理”——均全额确认当期损益。 (8)新增“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实现其他综合收益的处理”。 (9)新增“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包括的内容。(主要包括被投资单位接受其他股东的资本性投入、被投资单位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中包含的权益成分、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等)。 (10)新增“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公允价值计量转为权益法核算”“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的处理。 (11)新增“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时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能结转损益的除外)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的金额,在处置时亦应进行结转”。 (12)新增“第四节合营安排”。 3.第7章投资性房地产: (1)删除“闲置土地认定”的相关段落。 (2)新增“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定义”(指市场参与者在计算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3)将涉及到的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单独作为“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核算。 4.第9章负债 (1)新增债券的内容。“债券(包括企业发行的归类为金融负债的优先股、永续债等)”。 (2)可转换公司债券权益成分核算科目由“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变更为“其他权益工具”(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应用指南第47页有涉及此科目)。 (3)删除“职工薪酬”,将其作为单独作为第13章核算。 5.第10章所有者权益: (1)“一、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准则重新编写。 (2)新增“二、复合金融工具”。

2016年注册会计师-会计大纲讲义

第一章总论 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的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知识点:会计要素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特征包括: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特征包括: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包括的主要内容: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其他综合收益) (3)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018年CPA注册会计师税法讲义

第一章税法总论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 一、税法是义务性法规;综合性法规。税法为公法,但仍具有一些私法属性。 一、税法原则 1、税法基本原则:“公法实效” 第三节税法的要素 一、税法要素 1、纳税义务人 自然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 法人:可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我国法人主要有四种: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 代扣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税等,税务机关将支付手续费 代收代缴义务人: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受托方,交货时代收。也支付手续费。 2、征税对象:即征税客体 决定了各个不同税种的名称。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 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体现着征税的最基本界限,决定着某一种税的基本征税范围。

税基是又叫计税依据,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对征税对象的量的规定。 税基有两种形态:1.价值形态(从价):按征税对象的货币价值计算,如增值税 2.物理形态(从量):按征税对象的自然单位计算,如城镇土地使用税 3、税目 税目反映具体征税范围。是对征税对象的质的界定。 并非所有税种都规定有税目,例如企业所得税就没有。 4、税率:比例、累进、定额、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 5、纳税环节 按照纳税环节的多少,可将税种分为一次课征制和多次课征制。 6、纳税期限(★★) 有三个概念: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缴库期限。 纳税期限为1个月或1个季度的,缴库期限为期满之日起15日内。 为1、3、5、10、15日的,缴库期限为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次月1日-15日申报。 7、附则:1、税法的解释权,2、税法的生效时间。 第四节税收立法与现行税法体系 1、税收管理体制:划分税权的制度。大类可划分为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执法权。 税权的纵向划分:中央与地方;税权的横向划分:立法;司法;行政; 1、税收立法原则:1.从实际出发 2.公平 3.民主决策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 2、税收立法权及其划分 ①按照税种类型的不同来划分;特定领域的立法权归特定政府。 ②根据任何税种的基本要素来划分;授于某级政府(不多见) ③根据税收执法的级次来划分:【我国采用】立法权可以给予某级政府,行政上的执行权给予另一级:基本法规的立法权放在中央政府,具体实施规定的立法权属于低级次政府或政府机构。 4.我国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现状 (1)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以及全国统一开征的地方税的立法权集中在中央。 (2)地方适当的地方税收立法权。限于省级立法机关或经省级立法机关授权同级政府,不能下放。

2016年注册会计师之会计基础知识讲义

注会-会计 二、巧用课件及复习备考资料 1.预习阶段(11月-12月)--上年课程 2.基础阶段(03月-06月)--今年课程 3.提高阶段(07月-09月)--习题 4.冲刺阶段(考前)--模拟考试 三、英文学习的加强 综合阶段考试中英文所占的分值比较高。 专题二会计基础知识(一)

一、会计总论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二)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三)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企业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会计主体假设前提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强调是否能够独立核算; 法律主体:强调法人企业。 (1)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属于会计主体的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企业集团、子公司、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等; (3)属于法律主体的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的消减业务。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1)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企业一旦进入清算,就应当改按清算会计处理

会计英语注册会计师讲义

会计英语(08年注册会计师讲义) 会计、税务和审计英语2009-04-14 10:06 阅读315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第一讲会计英语的常用术语 在第一个专题中向大家介绍会计领域中经常用到的最基本的术语以及它们的应用,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框架并对会计专业英语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些内容将构成以后几个专题学习的基础。 1.accounting n.会计;会计学 account n..账,账目a/c;账户 T型账户;account payable应付账款receivable 应收账款); accountant n.会计人员,会计师CP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注册会计师 2.Accounting concepts 会计的基本前提 1)accounting entity 会计主体;entity 实体,主体 2)going concern 持续经营 3)accounting period 会计分期 financial year/ fiscal year 会计年度(financial adj.财务的,金融的;fiscal adj.财政的)4)money measurement货币计量 人民币RMB¥美元US$ 英镑£法国法郎FFr *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 accrual n.本身是应计未付的意思, accrue v.应计未付,应计未收, liabilities,应计未付负债 3.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reliability (2)相关性relevance (3)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 (4)可比性comparability (5)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 over form (6)重要性materiality (7)谨慎性prudence (8)及时性timeliness 4.Elements of accounting会计要素 1)Assets: 资产 - current assets 流动资产 cash and cash equivalents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bank deposit) inventory存货receivable应收账款prepaid expense 预付费用 - non-current assets 固定资产 property (land and building)不动产, plant 厂房, equipment 设备(PPE) total assets owned by Wilson company on December 31, 2006 was US$1,500,000. 2)Liabilities: 负债 funds provided by the creditors. creditor债权人,赊销方 - current liabilities 当期负债 non-current liabilities 长期负债 total liabilities

注册会计师讲义

第十章所有者权益 一、本章概述 (一)内容提要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其中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一般来源于企业的资本投入,而留存收益则来源于企业盈利产生的资本增值。也就是说,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和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无关,留存收益则是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的体现。 考生应着重掌握以下几个内容: 1.实收资本(股本)增减变动的会计处理; 2.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3.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二)历年试题分析 二、知识点精讲 10.1 所有者权益概述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净资产,反映的是企业资产在偿付债权人权益之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索取权, 所有者权益根据其核算的内容和要求,可分为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部分。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统称为留存收益。 10.2 实收资本 10.2.1 实收资本确认和计量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可以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 (一)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设置“实收资本”科目进行核算。 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不发行股票而由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股东转让出资需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 1.初始投资:各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按出资份额,全部计入“实收资本”。 2.增资扩股:新介入投资者出资额,按约定份额,计入“实收资本”,大于约定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由于企业创办者承担了初创阶段的巨大风险,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留存收益,新加入的投资者将享有这些利益,就要求其付出大于原有投资者的出资额,才能取得与原有投资者相同的投资比例。 (二)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设置“股本”科目进行核算,对于发行收入,企业将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计入“股本”科目,其余部分在扣除发行费、佣金等相关发行费用后,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本,股票可以交易或转让。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包括发起式和募集式两种方式: 1.发起式:(1)筹资费用低,一般只发生印刷费等少量费用,发生时可以直接记入“管理费用”科目。(2)筹资风险小,一般不会发生设立公司失败的情况。 2.募集式:(1)筹资费用高,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等相关费用,减去股票发行期间冻结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按以下原则处理:属于溢价发行的,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从溢价收入中抵销;溢价中

财务管理试题200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讲义

200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讲义 【例题20】某企业2006年计划全年的A种材料的需求量为72000公斤,材料单价为5元,预计一次采购费用为1000元,单位材料的年变动储存费用率为材料进价成本的20%。要求: (1)计算材料的经济订货批量及相关的最低总成本。 【答案】经济订货批量==12000(公斤) 达到经济批量的相关最低总成本==12000(元)。 (2)计算材料全年最佳订货次数和最佳订货间隔时间。 【答案】全年最佳订货次数=72000/12000=6(次) 最佳订货间隔时间=360/6=60(天)。 (3)计算A材料的年总成本。 【答案】A材料的年总成本=购置成本+相关最低总成本 =72000×5+12000=372000(元)。 (4)计算达到经济订货量时材料平均占用资金。 【答案】达到经济订货量时材料平均占用资金==30000(元)。 (5)假设在交货期内,企业所生产产品的产量是不确定的,其概率分布如下: 已知该产品的A材料消耗定额为10公斤/件,材料的缺货成本为3元/公斤。 计算当保险储备量分别为0、1000公斤、2000公斤和3000公斤时的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并进行决策。 【答案】 订货间隔期内平均需求=12000×0.9+13000×0.05+14000×0.03+15000×0.02=12170(公斤) ①B=0,R=12170公斤 =(13000-12170)×5%+(14000-12170)×3%+(15000-12170)×2%

=41.5+54.9+56.6 =153(公斤) 相关总成本=153×6×3=2754(元)。

(整理)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讲义-全.

注册会计师-经济法-预习班讲义-全 第一篇考情分析 一、经济法考试简述 1.考试难度如何? 经济法的难度相对于注会其他几科,难度算是比较低的。但是既然是注会,难度就不会太低,相较于中级职称、初级职称等都要难度高很多,因此实践证明大多数靠突击想搞定经济法的同学失败的概率是很大的。 具体难度体现在:(1)教材内容之多仅次于审计,且内容繁杂;(2)模糊=不会,经济法要求精确的记忆;(3)题量不走寻常路,近几年就没有稳定过。 2.范围覆盖如何? 知识点覆盖教材的所有章节,没有一个章节会不命题,至少也会有一道单选、一道多选;但是令人欣喜的是,重点章节考核比重很高,这些重点章节分值基本每年保持在10 分以上,所以掌握了重点章也就为通过考试奠定了基石。 3.考核方式如何? 近几年,案例性的出题方式居多,除了综合题以外,客观题也很多以实务例子的形式考核。即便是刚刚经过的2012年的考试,由于赶上了变革难度有所降低,客观题中出现了不少概念性的题目,可是还是很少有直接背诵一个数字、一个词就能解决的题目。一句话,考核的方式注重学生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 4.考试规律如何? (1)题目相对独立:大部分题目不像其他科目那样跨章节的内容那么多,基本上还是独立在具体某一章的,客观题尤其如此。在主观题中,虽然有些题目会存在跨章节的现象,但是由于主观题是分很多小问的,所以建议各个击破即可。 (2)旧爱新欢都重要:每年新增知识点往往是必考的内容,比如2012试卷中涉及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物业服务合同等,然而老牌重点仍然会在考题中占到大半壁江山。以近三年综合题为例:

二、考试题型 关于2012年的试卷由于采用机考形式,所以分值统计只是按照学员反映的大体情况统计,可以这么说,具体2013年考场上的出题题型和题量恐怕得上考场才知道了! 以下是根据目前常见的几种题型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平时以及考场上的应对策略: 1.单项选择题:四个备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平时练习贴士】(1)多问自己几个why,知道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为什么对了,为什么错了;(2)不要一味追求量,不要一味追求快。 【考场注意贴士】(1)注意题干问的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2)看到题目,想知识点。 2.多项选择题:四个备选项,每小题均有2~4个正确答案,选择正确的得1.5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

注册会计师会计讲义全

前言 (4) 1.1.1 会计的概念和会计的作用 (4) 1.2.1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5) 1.3.1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 1.4.1 会计要素 (11) 货币资金 (17) 2.1.1 现金 (17) 2.1.2银行存款 (19) 2.1.3 其他货币资金 (22) 2.1.4 货币资金控制 (23) 2.2.1 应收票据 (24) 2.2.2 应收账款 (28) 2.2.3 预付账款 (32) 2.2.4 其他应收款 (33) 存货 (35) 3.1.1 存货的确认 (36) 3.2.1 存货的计量 (39) 3.3.1 存货的记录和报告 (53) 投资 (60) 4.1.1 短期投资的确认 (61) 4.1.2 短期投资的计量 (62) 4.2.1 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 (66) 4.2.2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 (68) 4.2.3.1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 (70) 4.2.3.2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73) 4.2.3.3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79) 4.3.1 长期债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88) 4.3.2 长期债权投资的记录 (91) 无形资产 (93) 6.1.1 无形资产的确认 (93) 6.2.1 无形资产的计量 (96) 6.3.1 无形资产的记录 (101) 6.4.1 其他资产 (102) 负债 (104) 7.1.1 应交税金 (104) 7.1.2 其他流动负债 (114) 7.2.1 长期负债 (119) 所有者权益 (124) 8.1.1 实收资本 (124) 8.2.1 资本公积 (127) 收入 (137) 9.2.1 费用 (151) 9.3.1 利润 (152) 财务会计报告 (155)

2019年注册会计师会计专业知识复习讲义(完整版)

2019年注册会计师会计专业知识复习讲义(完整版) 一、总论 (一)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核算基础 1.会计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2.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 4.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谨慎性 8.及时性 (三)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会计要素则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 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两大类。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1.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2.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3.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4.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5.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6.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1)入账成本=买价-已经宣告未发放的股利(或-已经到期未收到的利息); (2)会计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公允价值入账)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总价款)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1)会计处理原则 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2)一般会计分录 ①当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②当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宣告分红或利息到期时

CPA教材难点讲义《会计合并报表》

CPA教材难点讲义《会计合并报表》-第 二部分5 CPA教材难点讲义《会计合并报表》—第二部分5CPA教材难点 讲义《会计合并报表》-第二部分5内部债权性投资及其收益的抵销 上海网友:cj 【例5]续上例,如母公司在1993年初以278万元的价格购买子公司发行的债券40%,要求编制1993年的抵销分录。(母公司仅持有子公司债券40% ) 分析: 母公司会计核算如下: ①购买债券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200 -债券溢价18

-应计利息60 贷:银行存款278 ②年末计息摊销 借: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3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溢价6 投资收益24 因此1993年抵销分录为: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200 —债券溢价4 —应计利息90 合并价差8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面值200

-债券溢价12 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90 借:投资收益24 贷:财务费用24 说明: a、债券面值=500 X40% = 200万元。 b、债券溢价=未摊销溢价二(25 —25 -5X3)X40% = 4万元。 c、应计利息=500 X15 %X40 %X3 =90 万元。 d、长期债权投资—债券面值=500 X40% = 200万元。 e、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溢价=未摊销溢价=(18 —18-3) X40% =12万兀 f、投资收益=30 —18 —3 = 24万兀。

上述计算有关难点概念的理解: ①合并报表编制的实质是在母子公司汇总报表基础上通过抵销分录的加减会计处理后计算得出。 那么,那些交易事项需要抵销呢?凡集团内部企业间发生的交易均需抵销,对于整个企业集团来说,这些交易进仅仅是内部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的划拨,而并非是企业间的真正交易,即通过抵销分录予以扣除。 而集团内企业与外部企业发生的交易则不须抵销,对于整个企业 集团来说,这些交易才是集团对外的真正交易,仍应保留在合并报表中。 ②例5就是以上理论的简单灵活应用。 对于发行公司(子公司)来说,它需抵销的是债券面值200万元、未摊销溢价4万元(必须按子公司发行价与面值的差额除以债券 存续年限计算)及应计利息90万元 对于购买公司(母公司)来说,它需抵销的是债券面值200万

最新CPA会计讲义-第七章

第七章投资性房地产 近年考情分析:本章近年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出现:2011年3分;2010年2分;2009年3分。 重点难点归纳:投资性房地产的内容和初始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主要内容讲解: 第一节投资性房地产特征和范围 一、定义和特征 1.定义 是指以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为目的,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2.特征 (1)是一种经营活动; (2)在用途、状态、目的等方面区别于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的房地产和用于销售的房地产; (3)有两种后续计量模式。 二、范围 1.已出租的建筑物。是指企业拥有产权的、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包括自行建造或开发完成后用于出租的房屋等。 2.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包括自行开发完成后用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3.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取得的、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不包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 注意: (1)已出租的投资性房地产租赁期届满,因暂时空置但继续用于出租的,仍作为投资性房地产。 (2)对企业持有以备经营出租的空置建筑物:只要企业管理当局作出正式书面决议,明确将其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即使尚未签订租赁协议,也可视为投资性房地产。 ●空置建筑物,是指企业新购入、自行建造或开发完工但尚未使用的建筑物,以及不再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且经整理后达到可经营出租状态的建筑物。 这意味着,企业的建筑物,即使没有出租,也可能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3)闲置土地不属于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闲置土地,是指企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1 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 (4)企业以经营方式租入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再转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也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5)企业出租给本企业职工居住的宿舍,即使按照市场价格收取租金,也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这部分房产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6)房地产开发企业持有并准备增值后出售的土地使用权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应确认为存货。 (7)一项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

注会会计讲义张志凤

第十章所有者权益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阐述了所有者权益核算的基本要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分数2分左右,属于不太重要章节。 本章近年主要考点: (1)股票发行费用的会计处理; (2)股本溢价的计算; (3)处置资产时转入当期损益的资本公积; (4)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业务; (5)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向股东分配股票股利、接受控股股东捐赠现金、处置资产时结转的资本公积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等。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1)发行方及投资者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的会计处理; (2)权益工具与金融负债的区分; (3)混合工具的分拆; (4)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因素; (5)资本公积核算的内容及会计处理; (6)本章涉及的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与其他很多章节的内容有关。 2014年教材主要变化 本章内容没有变化。 主要内容 第一节所有者权益核算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实收资本 第三节资本公积 第四节留存收益 第一节所有者权益核算的基本要求 一、权益工具与金融负债的区分 1.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分类:基本金融工具(债券、股票等);衍生金融工具(期货、期权、互换等)。 (一)相关概念 核算:企业发行金融工具,应当按照该金融工具的实质,以及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定义,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确认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

工具。 股票是金融工具,发行方形成权益工具,购买方形成金融资产;发行债券也是金融工具,发行方形成金融负债,购买方形成金融资产。 2.金融负债 金融负债是指企业的下列负债: (1)向其他单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2)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3)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义务,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非固定数量发行方的自身权益工具; (4)将来须用或可用发行方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义务,但企业以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换取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的衍生工具合同义务除外。 3.权益工具 权益工具是指能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的剩余权益的合同。 例如,企业发行的普通股,企业发行的、使持有者有权以固定价格购入固定数量该企业普通股的认股权证等。 (二)权益工具与金融负债的区分 权益工具与金融负债的区分如下表所示: 【例题?多选题】下列项目中,属于权益工具的有()。 A.企业发行的普通股 B.企业发行的、使持有者有权以固定价格购入固定数量本企业普通股的认股权证 C.企业发行金融工具时,该工具合同条款中没有包括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给其他单位的合同义务,也没有包括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D.该工具是非衍生工具,且企业没有义务交付非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 E.企业发行的债券 【答案】 【解析】企业发行的债券,属于金融负债。 【教材例10-1】公司于20×7年2月1日向公司发行以自身普通股为标的的看涨期权。根据该期权合同,如果公司行权(行权价为102元),公司有权以每股102元的价格从公司购入普通股1 000股。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合同签订日20×7年2月1日 (2)行权日(欧式期权)20×8年1月31日

xxxx年cpa会计串讲讲义.docx

2015年《注册会计师会计》串讲 一、关键知识点解析 (一)《总论》关键考点 1.可比性、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的实务应用。 2.收入与利得的区分

(二)《金融资产》关键考点 1.交易性金融资产 ①入账成本=买价-已经宣告未发放的红利(或-到期未收的利息); ②处置时的投资收益=净售价-初始成本; ③处置时的损益影响=净售价-处置时的账面余额; ④累计投资收益=交易费用+持有期间的分红和到期利息+处置时的投资收益 2.持有至到期投资 ①入账成本=买价-到期未收利息+交易费用; ②每期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③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数据规律 ⑤减值后投资收益=新本金×旧利率,减值后价值可以恢复,但不得超过已提减值准备额; ⑥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价值差额归入“其他综合收益”,处置时转入“投资收益”;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允价值调整无关系; ③权益性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被投资方宣告分红时认定投资收益,类似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认定 先暂时减损再正式损失的情况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先暂时增值再正式损失的情况:

借:其他综合收益 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对象是外币项目 如为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则其公允价值变动和汇率波动均入“其他综合收益”;如为外币货币性项目,则公允价值变动入“其他综合收益”,汇率波动入“财务费用”。 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时,持有期间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 (三)《存货》关键考点 1.存货入账成本的推算,主要测试购入方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债务重组方式和 2.存货发出计价 ①先进先出法

2017年CPA《会计》真题解析讲义

CPA 2017年《会计》考题解析 章节目录 CONTENTS PAGE 1.会计近3年考试题型题量 2.17年《会计》考题分析 3.18年《会计》备考指导

会计近3年考试题型题量 3 Part1:会计近3年考试题型题量 2015年2016年2017年 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 单项选择题122412241224 多项选择题102010201020 计算分析题-220220 综合题456236236 英文附加题151515 合计105105105

Part2:会计近3年考试方向 选择题考试方向——范围广、难度低(近三年计算量下降) 计算综合题考试方向——范围窄、难度高 (一)考试时间安排 选择题:50分钟 计算综合题:2小时10分钟 (二)计算及综合题涉及范围 第一梯队: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所得税;合并财务报表;财 务报告(前期差错及其更正) 第二梯队: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股份支付);收入、 费用和利润(借款费用,政府补助);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每股收益 17年《会计》考题分析 6

Part1:单选题考点汇编 【考点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1章 总论) 【考点2】存货的入账成本(第3章 存货) 【考点3】存货的期末计量(第3章 存货) 【考点4】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第4章 固定资产) 【考点5】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第5章 无形资产) 【考点6】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后续计量(第8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考点7】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第10章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考点8】金融工具和权益工具的划分((第10章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考点9】所有者权益是否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划分 (第10章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考点10】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第12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考点11】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组成(第16章 租赁) 【考点12】基本每股收益的影响因素(第20章 每股收益) Part1:多选题考点汇编 【考点1】会计政策的认定(第2章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考点2】专门借款的账务处理(第11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考点3】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第8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 【考点4】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第9章 资产减值) 【考点5】职工薪酬的确认(第10章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考点6】资产负债表列报(第10章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考点7】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第13章 债务重组) 【考点8】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第15章 外币折算) 【考点9】合并现金流量表的会计处理(第17章 财务报告) 【考点10】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会计处理 (第18章 合并财务报表)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科目总复习资料大全

i r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1.会计主体 ◢界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独立核算的事业部、分公司; 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集团等。 2.持续经营 ◢界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 应用: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包括摊销)等,都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3.会计分期 ◢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期间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这种划分是人为假定的。 ◢会计期间通常包括年度和中期,年度的划分通常是1月1日到12月31日;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季度以及半年度。 ◢应用: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有折旧、摊销、递延这样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4.货币计量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货币计量,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不使用其他计量单位。 ◢应用:我国境内的企业,其会计核算通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货币计量的局限性: (1)货币计量的背后隐含着币值不变的假设 会计业务中常常将不同时点的货币金额进行汇总比较,这是以币值不变为前提的,这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 发生剧烈的通货膨胀时要启动通货膨胀会计或物价变动会计。 (2)有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 比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 基于以上两点缺陷,需要通过报表的附注等表外披露来弥补货币计量的局限性。 5.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以权责关系而不以现金收付为依据确认收入和费用等。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