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诚信知报

合集下载

传统伦理道德

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一、传统伦理道德在古代社会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

二是家国一体。

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里,在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里,社会生活的秩序的构建和人际关系的调节主要靠伦理道德,而不是依靠法律。

人们的服饰举止、社交礼仪,都被限定在传统的伦理道德范围之内。

孝亲敬祖、尊师崇古、修己务实、乐天安命等,是农业宗法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社会心理和观念形态,渗透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血亲意识形成了独特的宗法制度,“六亲”、“九族”观念构成了社会意识的轴心。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九族”:父族四层、母亲三层、妻族两层。

“六亲不认”和“不忠不孝”成为犯法的首恶。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可以说,正是传统的伦理道德才使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维持了几千年。

因此,传统伦理道德在传统社会里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二、传统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一)古代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二)古代文学及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所谓“文以载道,美善合一”,强调文学对人的道德修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文人作家一贯坚持的原则。

(三)政治学、史学、教育均以道德提升为己任。

一、传统美德规范与传统美德(一)传统道德规范传统道德规范,又称德目,按其来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伦理学概括出来,或者由统治阶级提倡或上升为理论规范(官方规范),另一种是民间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以奉行的习俗性规范(民间规范)。

下面介绍的是官方提倡的道德规范。

孔子构建起第一个完整的规范体系,即男女授受不亲,仁者爱人。

以后孟子、管仲又作了进一步完善。

到了宋代,董仲舒整理出“三纲五常”,成为宋元明清一直遵循的传统道德规范。

另外,“三从四德”也是封建社会对妇女伦理道德的最高要求。

“三从”即妇人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要求妇女讲贞节、修言辞、学温顺、治丝麻。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仁爱孝悌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仁爱孝悌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仁爱孝悌第一篇: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仁爱孝悌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仁爱孝悌所谓“传统美德”,是指在自觉地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多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以贯之的,在现代仍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目。

它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基本内核或合理内核。

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它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力和内聚力,它在价值的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道德人格的精髓或精魂。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主要包括这是个: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在这十大传统美德中,我想说说对“仁爱孝悌”的看法。

因为“仁爱孝悌”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一直都被思想家、文人学者所提倡,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

《论语“八佾(yì)》中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反应出“仁”就是人的根本。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

老子说:“与,善仁”。

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

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仁”在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性。

而“孝悌”是“仁”的根本。

它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还有句古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中国传统美德诚信信任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美德诚信信任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美德诚信信任的重要性中国传统美德诚信信任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核心价值观。

在中国文化中,诚信和信任被视为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基石。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国传统美德诚信信任的重要性,并介绍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诚信的定义和内涵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指的是言行一致、诚实守信、信守承诺的行为准则。

诚信体现了一个人的真实性、正直、可靠性和责任心。

在中国文化中,诚信还包括对他人的善意和关怀,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尊重和维护。

二、诚信的重要性1. 建立信任:诚信是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信任基础。

在商业、政治、社交等各个领域,只有建立了诚信,才能顺利开展合作、交流和分享。

缺乏诚信会导致信任危机和社会紊乱。

2.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当人们互相信任并诚实守信时,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稳定,人际合作更具效率和公正性。

诚信建立了一种积极的社会环境,促使社会更加健康和有序地发展。

3. 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诚信是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体现。

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沟通和合作。

同时,诚信也是事业和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帮助个体建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4.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诚信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整个社会。

诚信的实践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社会稳定和繁荣。

一个诚信的社会,人们对合法权益的尊重和保护,能够有效遏制腐败、打击欺诈和促进公正。

三、信任的重要性1. 信任是社会运行的基础:社会信任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关键。

在一个充满信任的社会中,人们更愿意与他人合作,相互支持和帮助。

信任促进了社会团结和协调,使整个社会更加稳定和繁荣。

2. 信任减少交易成本:在商业活动中,信任可以减少交易成本。

当商业伙伴彼此信任,他们不再需要过多的合同和法律条款来保护自己利益,从而节省了时间和资源。

3. 信任推动创新和发展:在科技领域,信任是创新和发展的推动力。

只有人们对科学家和研究机构的诚信和信任,才会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一篇: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却出现了较为普遍和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社会诚信主要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

个人诚信缺失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说假话、考试作弊、买卖假证件、学术造假、偷逃税款、骗取保险等等,不一而足。

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更为突出,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虚假宣传、虚假承诺、随意毁约,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制售假冒伪劣,坑害消费者等。

政府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一些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污腐败等。

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转型期信仰迷失、教育失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却成为了短板。

一些人信仰迷失,排斥道德精神的价值,不择手段追求自身利益,将市场经济应有的法制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抛在一旁,屡屡突破道德底线。

同时,我们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老化。

学生对学校的德育课听不进去,社会上的诚信宣传也多数流于形式。

其次,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

现代社会人员流动性大,人们交易交往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熟人”圈子,而我国尚未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企业和个人诚信档案系统和信用服务行业,给失信和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

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体系,全面记录和高效传递信用信息,通过拒绝交易形成全社会对失信者的联防惩戒机制,是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成功经验。

第三,法制不健全及监管不力。

在美国,有关诚信方面的法律有10多部,对各种失信行为的惩罚措施严厉、规定具体明确,一旦失信则寸步难行,甚至倾家荡产。

而我国信用法律尚无一部,特别是现有法律规定不够完善和具体,处罚力度不够,加之人情执法和地方保护等等,不足以对失信行为产生威慑作用。

中国传统美德四字成语

中国传统美德四字成语

中国传统美德四字成语1.孝敬父母[xiàojìngfùmǔ]2.诚实守信[chéngshíshǒuxìn]3.和善不好礼[qiānhéhǎolǐ]4.诚信知报[chéngxìnzhībào]5.勤政廉政[qínjiǎnliánzhèng]6.精忠报国[jīngzhōngbàoguó]: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原文】《北史·颜之仪录》:“公等倍受朝恩;当尽忠报国;自知一旦欲以神器假人!”7.克己奉公[kèjǐfènggōng]: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

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原文】《后汉书·祭典遵传》:“伯忽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8.自强不息[zìqiángbùxī]: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原文】《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9.尊师重道[zūnshīzhòngdào]: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

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原文】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法甘尼。

”10.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逊礼貌、正直忠义、严己阔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干净健身活动、探寻攻坚、勤奋简朴、见利思义、敬业勤勉、清正廉洁、爱国爱民。

弘扬孝道: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你应该知道的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你应该知道的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你应该知道的仁爱孝悌“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谦和好礼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礼仪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

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精忠报国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它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

克己奉公奉公就必须克己,克尽己私便是公,“克己”即可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

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的精神。

修己慎独“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

见利思义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

勤俭廉政“俭以养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说则主要是廉德。

“廉”的本意是在取舍之间,取道义,舍邪心,严格自我约束。

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正”是遵循公益和道德。

笃实宽厚中国传统道德崇尚质朴、朴素的精神。

中国人在为人处事方面,以“实”为标准,反对虚伪虚妄。

勇毅力行“勇”有凭力气的血气之勇,有凭意志的意气之勇,有理直气壮、恪守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

“毅”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则方面的毅力。

中华诚信美德

中华诚信美德

中华诚信美德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宝物,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诚信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品质,更是一种集体的精神。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重要的道德规范,被视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石。

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只有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商业社会中,诚信更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遵守商业道德,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诚信是一种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

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只有对社会负责,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诚信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诚信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让诚信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开始把诚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诚信的真正含义。

诚信是一种珍贵的品质,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只有诚实守信,才
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让我们一起践行诚信,让诚信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诚信知报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由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凝结而成的社会道
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
诚信知报在当今社会中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传统美德 诚信知报 大学生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它一直影响着我们。诚信知报就是其中
之一。
在诚信知报中:“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信”就是言行相符,
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的诚实,
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古人云:“君子一言,重于泰山。”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特
别崇尚诚信,不论修身、齐家、治国,都十分重视诚信。
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
做人立世的基点。《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孟子则把
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
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
而曾一度富可敌国的晋商,由于其承载的诚信知报这一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
河熠熠生辉,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晋商是明清时期资本最为雄厚的地域性商人集团,驰骋商界长达5个世纪之久。晋商
之所以能够做大做久,原因固然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节俭吃苦,精于管理,敢冒风险,开
拓进取外,“诚实守信”、“信誉至上”是成就晋商辉煌的重要法宝。近代思想家、文化巨擘
梁启超在评说山西商人的经营之道和制胜法宝时,更是浓墨重笔写下“晋商笃守信用”六个
大字。
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诚信更为重要。诚信既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也是我们立国的基础。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能长久地生存下去。国无诚,则享国不永;人无信,则其人
不立。短命秦朝,君臣尔虞我诈,终于二世而亡。战国纵横之士,朝秦暮楚,在历史上留下
恶名。刘玄德三顾茅庐,一片诚心,终成三分天下之势;曹孟德分香卖履,一味奸诈,空留
千载骂名……综观古今,促人警醒。
《诗经•小雅•蓼莪》唱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欲报之
德,昊天罔极!”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当属天经地义。然而,“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只
是小康社会,理想的大同世界则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知报”不应局限于亲情血缘关系,而应推而广之,如爱因斯坦在
《我的信仰》中所说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
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
受着的东西。”这才真正的“知报”观念。
作为学生,我们应大力培养“真诚守信”的品质,就大处而言,应对祖国忠诚,对理想
虔诚,恪守信用,诚以立身;就小处而言,则应勤于学业,学好技能,敬爱师长,友爱同学,
以信为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勤于修身,敏于内省,日
后才能有益于社会。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必报,是中国人伦理道德的准则。而我认为,
我们应当达到一个更高的道德境界,那就是“施恩拒报”。那些当今社会杰出的人物,如李
嘉诚、曾宪梓、邵逸夫,以及西方的比尔•盖茨、巴特菲等人,他们将财产的大部分捐献给
社会,真诚地做着慈善事业,这种“知报”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然,我们没有丰厚的
物质可以赠送给人,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也可以用种种其他不同的方式回报社
会。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主动伸出自己的帮助之手。一旦臻于这种“施恩”的境界,我们
就能充分感受到圣贤的光辉,我们的人生将更辉煌。
《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如果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因为一时贪玩,不诚实,欺骗
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诚实
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
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
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
须引起高度重视。 “知报”就是知恩必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
古训传承千年、历久弥新,说的就是人要感恩、要知恩图报的道理。我们的祖先在推崇感恩
的同时,也十分谴责忘恩负义之徒,比如他们说,“人而负恩,不如禽鸟”,“知恩不报非君
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感恩是做人的一种起码道德,也是对道德的褒扬和肯定。人区别于
动物的一个方面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情有正义之心。其实,即便是动物,羔羊
尚跪乳、乌鸦还反哺,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
我们有教育之恩,组织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成长之恩,
我们怎能忘恩、怎能不感恩呢?人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
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我们大学生更要常怀感恩之心,常行
感恩之举。
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
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
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中国传统
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美德,必将继续引导我
们走向未来。在灿烂的传统美德的指引下,让我们为中国的强大努力拼搏,创造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