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产状三要素

地层产状三要素
地层产状三要素

A\地层产状三要素

1、产状三要素走向:断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走向线的延伸方向即为断层的走向。它表示岩层在地面上的延伸方向。倾向:断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倾斜线或真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为断层的倾向。倾角: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叫倾角。它表示在垂直断层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层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2、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分析走向:北30°西,就是断层走向为西北330°方向(偏北一些);倾向:南西,倾向应为南西240°方向(偏西一些)。倾角: 60°~80°,说明此断层比较陡,应为正断层或高角度逆断层。

B\煤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1.煤层走向:煤层底板等高线的方向,即为煤层的走向用方位角表示。

2.煤层倾向:在水平面内,垂直煤层底板等高线由高到底的方向,即为煤层倾向,用方位角表示,并与走向相差90°。

3.煤层倾角:煤层倾斜线与倾斜线之间的夹角即为煤层倾角。

规定:为确保走向的单一性,煤层的走向比煤层的倾向小90°C\断层产状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断层走向及倾向决定了断层的延伸和倾覆方向,同时倾向还确定断层的上下盘关系,倾角同样确定断层的陡缓~断层产状一般是沿着断层面经行测量,方法与测定岩层产状相同~

走向容易理解,即断裂的方向,自正北顺时针旋转角度即为走向。倾向即断层面倾斜方向。倾角即为倾斜面与水平面夹角,范围-90度~90度。

D\三量的划分和计算

(一)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 式中:Q开——开拓煤量,t; L ——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 h——采区平均倾斜长,m; M ——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 D——煤的视密度,t/m3 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 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 K ——采区采出率。(二)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计算公式:Q

准=(LhMD-Q地损 -Q呆滞)K 式中Q准——准备煤量,t; L——采区走向长度,m; h——采区倾斜长度,m; 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三)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计算公式为:Q回=LhMDK 式中:Q回——回采煤量,t; 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 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 M——设计采高或采厚,m; K——工作面回采率。上述各煤量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较稳定煤层。若煤层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时,应依具体情况划分块段分别计算煤储量后求和。三量开采期(一)三量可采期的规定为了使资源准备在时间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对大、中型矿井原则规定的三量合理开采期为:开拓煤量可采期3-5a以上;准备煤量可采期1a以上;回采煤量可采期4-6个月以上。

岩层面产状(值得一看)

§2- 1水平岩层及岩层产状 上一页第5/9页转到 二、岩层产状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 如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是什么, 岩层面向什么方向,以及岩层的 水平面的交角。 i. 岩层的产状要素 产状通常用产状三要素表示,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a. 走向(Strike ):岩层与水平面的交线(图2-4,走向线AOB 两端所指的方向(图2-4, b. 倾向(Dip ):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OD )叫倾斜线。 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 ) c. 倾角(Dip angle ) a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倾斜岩层层面与任意水平面的最大锐夹角 图2-4 视产状:面状构造与非正交平面相交迹线的产状。 a.视倾向:同一岩层层面上凡与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图 2-5 HD ,HC 均为视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岩层走向都有两个数值,二者相差 180° 。它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 & 二 走 D 向 a

的投影方位角称视倾向或假倾向(,) b.视倾角:面状构造与截面交线与视倾向的夹角(图2-5 即:视倾斜线和它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真倾角与视倾角间的关系:tg B=tg a?C0S3(图2-5所示) 2. 产状的表示 1文字法 倾斜岩层三要素的文字表示方法,目前还较乱,但由于地质罗盘的方位标记有的用象限角表示,有的用方位角(360。的圆周角)表示,因后者使用较简便,通常用方位角表示。 方位角是正北方方向与走向(或倾向)之间的交角。产状的方位角表示法只记倾向和倾角,用倾向方位角/ 倾角表示。 如330°/ 35°(也可写NW330 / 35°)表示倾向是(从正磁北顺时针量的方位角)330。,倾角为35°(图 2-6B); 如15°/ 40°表示倾向方位为15°(北东15°),倾角40°。 U| 图2-6产状三要素的 两种表示方法示意图 A—象限角法B — 方位角法 2)图示法. 地质图上常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岩层面的产状,常用的产状符号及其代表意义如下: 30。长线为走向(线)、短线箭头示倾向、数字表示倾角。长短线要按实际方位标绘在图上; 水平岩层(倾角为0°?5° ); -t 直立岩层,箭头指向新岩层,长线表示走向;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⑴测量的工具—地质罗盘仪一般的地质测量,如测量目的物的方位、岩层空间位置、山的坡度等,均用地质罗盘仪。这是地质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工具。地质罗盘仪式样较多,但其原理和构造大体相同。①地质罗盘仪的基本构造 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如图5-1)。 图5-1 地质罗盘仪构造图 1—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示针(或悬锤); 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 磁针为一两端尖的磁性钢针,其中心放置在底盘中央轴的顶针上,以便灵活地摆动。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地磁场吸引力不等,产生磁倾角。为使磁针处于平衡状态,在磁针的南端绕上若干圈铜丝,用来调节磁针的重心位置,亦可以此来区分指南和指北针。磁针制动器是在支撑磁针的轴下端套着的一个自由环,此环与制动小螺纽以杠杆相连,可使磁针离开转轴顶针并固结起来,以便保护顶针和旋转轴不受磨损,保持仪器的灵敏性,延长罗盘的使用寿命。 刻度盘分内(下)和外(上)两圈,内圈为垂直刻度盘,专作测量倾角和坡度角之用,以中心位置为0°,分别向两侧每隔10°一记,直至90°。外圈为水平刻度盘,其刻度方式有两种,即方位角和象限角,随不同罗盘而异,方位角刻度盘是从0°开始,逆时针方向每隔10° 一记,直至360°在0°和180°处分别标注N和S (表示北和南);90°和270°处分别标注E 和W (表示东和西)如图所示。象限角刻度盘与它不同之处是S、N两端均记作0° E和W 处均记作90°,即刻度盘上分成0°—90°的四个象限。 必须注意:方位角刻度盘为逆时针方向标注。两种刻度盘所标注的东、西方向与实地相反,其目的是为了测量时能直接读出磁方位角和磁象限角,因测量时磁针相对不动,移动的却是 罗盘底盘。当底盘向东移,相当于磁针向西偏,故刻度盘逆时针方向标记(东西方向与实地相反) 所测得读数即所求。在具体工作中,为区别所读数值是方位角或象限角,可按下述方法区分:如图A 与B 的测线位置相同,在方位角刻度盘上读作285°、记作NW28°5 或记作285 °在象限角刻度盘上读作北偏西75。,记作N75°W。如果两者均在第一象限内,例如 50°而后者记作N50°E以示区别(图5-2 A、B,表5- 1 )。 测斜指针(或悬锤)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放在底盘上,测量时指针(或悬锤尖端)所指垂直刻度盘的度数即为倾角或坡度角的值。 图5-2A 方位角刻度盘图5-2B 象限角刻度盘 表5- 1 象限角与方位角之间关系换算表 象限方位角度数象限角(Y与方位角(A)之关系象限名称 I0—90° 丫=A N象限 II90° —180° 丫=18-A SE 象限 川180°—270° 丫=A180° SW 象限 IV 270°—360° 丫=36-°A NW 象限 水准器罗盘上通常有圆形和管形两个水准器,圆形者固定在底盘上,管状者固定在测斜器上,当气泡居中时,分别表示罗盘底盘和罗盘含长边的面处于水平状态。但如果测斜器是摆动式的悬锥,则没有管状水准器。 瞄准器包括接目和接物觇板、反光镜中的细丝及其下方的透明小孔,是用来瞄准测量目的物(地形和

罗盘如何测量产状三要素

1.测量方位 对于观测者而言,方位有两个,一是观测点(未知点)相对于某一点(已知点)的方位,另一个是某一点(未知点)相对于观测者点(已知点)的方位,二者相差180°。 当被测目标高于观测者时,观测者可将长照准合页指向目标,并略向上抬起,保持罗盘底盘水平(圆水准居中),将反光镜向上抬起,使目标通过长照准合页中线投影到反光镜中线上,如图4上图所示。 图4 测量方位示意图 磁北针所指的刻度总是长照准合页所指的方位,这时应为目标点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磁南针所指的刻度总是反光镜所指的方位,这时应为观测者相对于目标点的方位。 当被测目标地域观测者时,观测者可将长照准合页指向自己, 并略向上抬起,1保持罗盘底座水平。 2通过短照准合页上的小孔和罗盘反 光镜椭圆观察远方目标。 3 在这种情况下,当测量目标所在方 1保持罗盘底座水平。 2使目标通过长照准合页落在 反光镜的中心线上。 3在这种情况下,当测量目标所 在方位时,读罗盘北针;当测 量观察者方位时,读罗盘南针。

报纸罗盘水平,将反光镜抬起,使观察者在反光镜内亦可看到刻度环。从短照准合页的中孔,通过椭圆孔,看到远方目标的方位,如图4下图所示,这时磁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观测者相对于目标点的方位,磁南针所指的刻度即为目标点相对于观测者的方位。 2.测量面状要素产状 图5 面状要素的产状三要素 面状要素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表示,如图5。 测量岩层走向时,可选择一代表性的面,将罗盘长边(即侧边)平行于走向线并紧贴于面上,并使罗盘水平,此时南针两端的指数都为走向方位角,如图6所示。 测量要点:将罗盘侧边紧贴于待测面上;保持罗盘底座水平;此时罗盘磁北针和磁南针指数均是待测面走向。

罗盘的使用及岩层产状的测量

实验六:罗盘的使用及岩层产状的测量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罗盘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学会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并掌握记录方法。 3. 学会使用罗盘测量方位和定点。 二、实验用品 1. 地质罗盘 2. 各种地质构造模型。 三、实验内容 1.学习罗盘的基本结构 罗盘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图1)。 磁针为两端尖的磁性钢针,其中心放置在底盘中央轴的顶针上,以便其灵活地摆动。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地磁场吸引力不等,产生磁倾角。为了磁针处于平衡状态,在磁针的南端上绕上若干圈铜丝,用来调节磁针的重心位置,亦可以此来区分指南和指北针。 磁针制动器是在支撑磁针的轴下端套着的一个自由环,此环与制动小螺丝纽以杠杆相连,可使磁针偏开转轴顶针并固定起来,一边保护顶针和旋转轴不受磨损,保持仪器的灵敏性,延长罗盘的使用寿命。

图1 罗盘仪的构造图 1—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示针;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 刻度盘分为内(下)和外(上)两圈,内圈为垂直刻度,专作测量倾角和坡度之用,以重点位置为0°,分别向两侧每隔10°一记,直到90°。外圈为水平刻度盘,其刻度方式为方位角,从0°开始,逆时针方向每隔10°一记,直到360°。在0°和180°处分别标注N和S;在90°和270°处分别标注E和W(图2)。 必须注意的是方位角刻度盘为逆时针方向标注,刻度盘所标注的东、西方向均与实地相反,其目的是为了测量时能直接读出磁方位角和磁象限角,因测量时磁针相对不动,移动的却是罗盘底盘,当底盘向东移动,相当于磁针向西偏转,故刻度盘逆时针方向标记(东、西方向与实地相反)所测得的读数即所求的方位。在具体工作中,为区别所读数值是方位角,可从记述方式看出,如在方位角刻度盘上读作285°,记作NW285°或285°。

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需作磁偏角的校正,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重合,两者间夹角称磁偏角。地球上各点的磁偏角均定期计算,并公布以备查用。当地球上某点磁北方向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时,称东偏(记为+);偏于西边时,称西偏(记为—)。如果某点磁偏角(δ)为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A磁±δ。如图5-3 A表示δ东偏30°,且测线所测的角亦为NE30°时,则A=30°+30°=NE60°;图5-3 B表示δ西偏20°,测线所测角为SE110°,则A=110°-20°=90°。为工作上方便,可以根据上述原理进行磁偏角校正,磁偏角偏东时,转动罗盘外壁的刻度螺丝,使水平刻度盘顺时针方向转动一磁偏角值则可(若西偏时则逆时针方向转动)。经校正后的罗盘,所测读数即为正确的方位。 在对方向或目的物方位进行测量时即测定目的物与测者两点所连直线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至测线的夹角(如图5-3 C所示)。首先放松磁针制动小螺纽,打开对物觇板并指向所测目标,即用罗盘的北(N)端对着目的物,南(S)端靠近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三者连成一直线,同时使圆形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测目标的方位角。 图5-3A磁偏角东偏示意图图5-3B 磁偏角西偏示意图图5-3C罗盘仪测量目的物的方位⑵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见图5-4)。

图5-4 岩层产状要素极其测量方法 岩层走向的测量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因走向线是一直线,其方向可两边延伸,故读南、北针均可)。 岩层倾向的测量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真倾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指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着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 岩层倾角的测量岩层倾角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称真倾角。真倾角可沿层面真倾斜线测量求得,若沿其他倾斜线测得的倾角均较真倾角小,称为视倾角。测量时将罗盘侧立,使罗盘长边紧靠层面,并用右手中指拨动底盘外之活动扳手,同时沿层面移动罗盘,当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测斜指针所指最大度数即岩层的真倾角。若测斜器是悬锤式的罗盘,方法与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右手中指按着底盘外的按纽,悬锤则自由摆动,当达最大值时松开中指,悬锤固定所指的读数即岩层的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法如用方位角罗盘测量,测得某地层走向是330°、倾向为240°、倾角为50°,记做330°/SW∠50°,或记做240°∠50°(即只记倾向与倾角即可)。如果用方位角罗盘测量但要用象限角记录时,则需把方位角换算成象限角,再作记录。如上述地层产状其走向应为γ=360°-330°=30°,倾向β=240°-180°=60°。其产状记作N30°W/SW∠50°,或直接记作S60W∠50则可。在地质图或平面图上标注产状要素时,需用符号和倾角表示。首先找出实测点在图上的位置,在该点按所测岩层走向的方位画一小段直线(4mm)表示走向,再按岩层倾向方位,在该线段中点作短垂线(2mm)表示倾向,然后,将倾角数值标注在该符号的右下方。

地层产状三要素

A\地层产状三要素 1、产状三要素走向:断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走向线的延伸方向即为断层的走向。它表示岩层在地面上的延伸方向。倾向:断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倾斜线或真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为断层的倾向。倾角: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夹角叫倾角。它表示在垂直断层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层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2、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分析走向:北30°西,就是断层走向为西北330°方向(偏北一些);倾向:南西,倾向应为南西240°方向(偏西一些)。倾角: 60°~80°,说明此断层比较陡,应为正断层或高角度逆断层。 B\煤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1.煤层走向:煤层底板等高线的方向,即为煤层的走向用方位角表示。 2.煤层倾向:在水平面内,垂直煤层底板等高线由高到底的方向,即为煤层倾向,用方位角表示,并与走向相差90°。 3.煤层倾角:煤层倾斜线与倾斜线之间的夹角即为煤层倾角。 规定:为确保走向的单一性,煤层的走向比煤层的倾向小90°C\断层产状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断层走向及倾向决定了断层的延伸和倾覆方向,同时倾向还确定断层的上下盘关系,倾角同样确定断层的陡缓~断层产状一般是沿着断层面经行测量,方法与测定岩层产状相同~ 走向容易理解,即断裂的方向,自正北顺时针旋转角度即为走向。倾向即断层面倾斜方向。倾角即为倾斜面与水平面夹角,范围-90度~90度。 D\三量的划分和计算 (一)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 式中:Q开——开拓煤量,t; L ——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 h——采区平均倾斜长,m; M ——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 D——煤的视密度,t/m3 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 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 K ——采区采出率。(二)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计算公式:Q

岩层产状及其测量方法

岩层产状及其测量方法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0,倾向为2200 ,倾角350,则记录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l

岩层产状

二、岩层产状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如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是什么,岩层面向什么方向,以及岩层的水平面的交角。 1. 岩层的产状要素 产状通常用产状三要素表示,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a.走向(Strike):岩层与水平面的交线(图2-4,走向线AOB)两端所指 的方向(图2-4,它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 b.倾向(Dip):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OD’)叫倾斜线。 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 c.倾角(Dip angle)α: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倾斜岩层层面与任意水平面的最大锐夹角 图2-4 视产状:面状构造与非正交平面相交迹线的产状。 a.视倾向:同一岩层层面上凡与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图2-5 HD,HC)均为视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位角称视倾

向或假倾向。(,) b.视倾角:面状构造与截面交线与视倾向的夹角(图2-5,β’,β) 即:视倾斜线和它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图2-5 真倾角与视倾角间的关系:tgβ=tgα?cosω(图2-5所示) 2. 产状的表示 1)文字法 倾斜岩层三要素的文字表示方法,目前还较乱,但由于地质罗盘的方位标记有的用象限角表示,有的用方位角(360°的圆周角)表示,因后者使用较简便,通常用方位角表示。 方位角是正北方方向与走向(或倾向)之间的交角。产状的方位角表示法只记倾向和倾角,用倾向方位角∠倾角表示。 如330°∠35°(也可写NW330°∠35°)表示倾向是(从正磁北顺时针量的方位角)330°,倾角为35°; 如15°∠40°表示倾向方位为15°(北东15°),倾角40°。 2)图示法. 地质图上常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岩层面的产状,常用的产状符号及其代表

岩层面产状(值得一看)(谷风软件)

§2-1 水平岩层及岩层产状上一页第5/9 页转到页下一页 理论阐述 二、岩层产状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如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是什么,岩层面向什么方向,以及岩层的水平面的交角。 1. 岩层的产状要素 产状通常用产状三要素表示,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a.走向(Strike):岩层与水平面的交线(图2-4,走向线AOB) 两端所指的方向(图2-4,) 岩层走向都有两个数值,二者相差180°。它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 b.倾向(Dip):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OD’)叫倾斜线。 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 c.倾角(Dip angle)α: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倾斜岩层层面与任意水平面的最大锐夹角 图2-4 视产状:面状构造与非正交平面相交迹线的产状。

a.视倾向:同一岩层层面上凡与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图2-5 HD,HC)均为视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位角称视倾向或假倾向。(,) b.视倾角:面状构造与截面交线与视倾向的夹角(图2-5,β’,β) 即:视倾斜线和它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图2-5 真倾角与视倾角间的关系:tgβ=tgα?cosω(图2-5所示) 2. 产状的表示 1)文字法 倾斜岩层三要素的文字表示方法,目前还较乱,但由于地质罗盘的方位标记有的用象限角表示,有的用方位角(360°的圆周角)表示,因后者使用较简便,通常用方位角表示。 方位角是正北方方向与走向(或倾向)之间的交角。产状的方位角表示法只记倾向和倾角,用倾向方位角∠倾角表示。 如330°∠35°(也可写NW330°∠35°)表示倾向是(从正磁北顺时针量的方位角)330°,倾角为35°(图2-6B); 如15°∠40°表示倾向方位为15°(北东15°),倾角40°。 图2-6 产状三要素的 两种表示方法示意图 A—象限角法 B— 方位角法 2)图示法. 地质图上常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岩层面的产状,常用的产状符号及其代表意义如下: 30°长线为走向(线)、短线箭头示倾向、数字表示倾角。长短线要按实际方位标绘在图上; 水平岩层(倾角为0°~5°);

罗盘使用(测方位、坡度角、岩层产状)及地形图

地质罗盘的使用 地质罗盘用途广泛,借助它可以确定方位、测量地形坡度、测量各种面状要素(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线状要素(如褶皱枢纽、线理、断层擦痕等)的产状等,以确定各种构造面和构造线的空间位置,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备工具。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一、认识地质罗盘 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 构大同小异,主要功能也都相同。其结构如图1所示。 磁针——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S 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 刻度环---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一记,连续刻至360°, 0° 和180°分别为N和S,90°和 270°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 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 的磁方位角。 角度刻度环----专用来 读倾角和坡角指数。 水准器---通常有两个, 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 二、罗盘方位与校正 方位是指在水平面内,一点(未知点)在另一点(已知点)的方向。方位规定正北方向为0°,正东方向为90°,正南方向为180°,正西方向为270°,在水 图1 罗盘结构图

平面内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圈为360°。如方位角为60°,即为北东方向,通常可直接写为360°。若方位角为210°,即为南西方向,可直接写为210°。有时也用象限角表示,即用北、南两个基准,分为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四个象限。若方位角为60°,用象限角表示为N60°E ;若方位角为210°,用象限角表示为S210°W 。欲知此方位,必须有一个参照点或参照方向,也即基准点或基准方向。方位角是在水平面内测出由已知点向未知点的连线方向与基准方向的夹角,如图2所示。 真北真北磁北i 磁偏角西偏:α=αm -i 东偏:+i m αα=α 真方位角m α磁方位角 图2 磁偏角及其校正示意图 基准方位有两种:一种是真北方向,即地北极方向,也叫真子午线方向;另一种是磁北方向,即地球的磁北极方向,也叫磁子午线方向。地球的南北极与地球磁场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出于通常习惯和方便使用考虑,基准方位一般采用真北方向。 罗盘出厂时,其0°刻度一般在长照准合页的方向。而罗盘的指针为磁针,其总是指向磁南北方向而保持不动。当将罗盘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与方位角的计量方向一致),磁针却相对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必须将罗盘刻度环刻划数值按逆时针方向标记。 一般情况下,地球上的某点的磁子午线并不与真子午线重合,磁北方向偏离真北方向的角度叫做磁偏角,一般以i 表示。如果磁北方向在真北方向以东,叫做东偏,规定为正角;如果磁北方向在真北方向以西叫做西偏,规定为负角,见图2。

岩层产状

第四节、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 由于地壳中存在有很大的应力,组成地壳的上部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就会发生变形,形成构造变动的形迹,我们把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 来的各种构造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如构造带,可以纵横数千公里,小的则如前边讲过的岩石的片理等。尽管规模大小不同,但它们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永久变形和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踪迹,因而它们在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上,都存在有密切的内部联系。 本节着重就一些简单的和典型的基本构造形态进行讨论。 一、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水平构造 始产状是水平的,先沉积的老岩层在下,后沉 积的新岩层在上,称为水平构造。 分布:只是局限于受地壳运动影响轻微的 地区。

单斜构造 原来水平的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产状发生变动,当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形成单斜构造(图1-11)。 分布:单斜构造往往是褶曲的一翼、断层的一盘或者是局部地层不均匀的上升或下降 所引起。 (一)岩层产状 产状定义:岩层在空间的位置,称为岩层 产状。 产状三要素: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 角(图1-12)。 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称为岩层的走向。岩层的走向表示岩层在 空间延伸的方向。 倾向: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一条直 线,此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位角,称

为岩层的倾向。岩层的倾向,表示岩层在 空间的倾斜方向。 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称 为岩层的倾角。岩层的倾角表示岩层在空 间倾斜角度的大小。 用岩层产状的三个要素,能表达经过构造 变动后的构造形态在空间的位置。 (二)岩层产状的测定及表示方法 测定方法: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坚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锤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表示方法:(一组走向为北西320°,倾向南西230°,倾角35°的岩层产状)一般写成:

岩层面产状

水平岩层及岩层产状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如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向是什么,岩层面向什么方向,以及岩层的水平面的交角。 走向:岩层延伸的方向,与倾向垂直 倾向:岩层倾斜的方向,岩层原为水平岩层,其倾斜的方向即为倾向。 倾角:岩层倾斜的程度 1、岩层的产状要素 产状通常用产状三要素表示,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a.走向(Strike):岩层与水平面的交线(图1,走向线AOB);两端所指的方向(图1,);岩层走向都有两个数值,二者相差180°。它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 b.倾向(Dip):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OD’)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 c.倾角(Dip angle)α: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倾斜岩层层面与任意水平面的最大锐夹角

图1 视产状:面状构造与非正交平面相交迹线的产状。 a.视倾向:同一岩层层面上凡与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图2-5 HD,HC)均为视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位角称视倾向或假倾向。(,) b.视倾角:面状构造与截面交线与视倾向的夹角(图2,β’,β) 即:视倾斜线和它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图2 真倾角与视倾角间的关系:tgβ=tgα?cosω(图2所示) 2、产状的表示 1)文字法 倾斜岩层三要素的文字表示方法,目前还较乱,但由于地质罗盘的方位标记有的用象限角表示,有的用方位角(360°的圆周角)表示,因后者使用较简便,通常用方位角表示。 方位角是正北方向与走向(或倾向)之间的交角。产状的方位角表示法只记倾向和倾角,用倾向方位角∠倾角表示。 如30°∠35°(也可写NW330°∠35°)表示倾向是(从正磁北顺 时针量的方位角)330°,倾角为35°; 如15°∠40°表示倾向方位为15°(北东15°),倾角40°。

产状

产状 中文名称:产状 英文名称:attitude;occurrence 定义1:岩体结构面(层理面、片理面、断层面、节理面等)的空间几何状态。包括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定义2: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地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指矿床在地下空间的产出形态。如黄金矿床的产状根据其形状、厚度、倾角来确定。其分类如下: (1)按矿床形状可分为:层状、脉状、块状等。· (2)按矿床厚度可分为: 1)极薄的——厚度为0.8m以下 2)薄的——厚度为0.8~2m 3)中厚的——厚度为2~5m 4)厚的——厚度为5~20m 5)极厚的——厚度大于20m (3)按矿床的倾斜角度可分为: 1)水平的——倾角一般小于5° 2)缓倾斜的——倾角为5°~30° 3)倾斜的——倾角为30°~60° 4)急倾斜的——倾角为60°~90° 岩层产状 以其在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倾斜程度来确定的。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任何面状构造或地质体界面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数据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或岩层面上的水平线即该岩层的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岩层的走向,可由两个相差180°的方位角来表示,如NE30°与SW210°。垂直走向线沿倾斜层面向下方所引直线为岩层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的层面倾斜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走向与倾向相差90°。岩层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岩层的(真)倾角。所以,岩层的倾角就是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层面(迹线)与水平面(迹线)之间的夹角。 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①方位角表示法。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如205∠65,即倾向为南西205°,倾角65°,其走向则为NW65°或SE65°。 ②象限角表示法。一般则记走向、倾向和倾角,如N65°W/25°SW,即走向为北偏西65°,倾角为25°,向南西倾斜。 直线产状 直线的产状是直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倾斜程度,直线的产状要素包括倾伏向、倾伏角,及其所在平面上的侧伏向和侧伏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